猶太人為什么聰明讀書筆記
“真正的哲學問題能夠把握和解決的唯一地方是火車站”——維特根斯坦。
這是作為猶太人的鮑曼最欣賞的由猶太人說出的三句話中的其一。也是我最為震動的一句。另外兩句是:
拉斐爾:“我作為一個猶太人的意義是,我在任何地方出現都是不合時宜的。”
斯坦納:“我的祖國就是我的打字機。”
胞饅認為這三句話指向了同一個方向,那就是:“無家可歸”,正是這種無家可歸的感覺使猶太人擺脫了規則的束縛而得以看得更遠,同時也使他們更接近上帝的“世界公民”的角色,把關心的對象提升到全世界的公平、正義和全人類的道德建設。而我更為感受的,是這“無家可歸”背后透露出的深邃蒼茫的荒涼和荒涼背后仍持有的對苦難的寬宏和對信仰的堅定。
——世界的美麗孤兒。
難道不是么?我想用這兩個字來總結我從《猶太人為什么那么聰明》這本書中體會到的猶太民族。
從公元前就開始的一次次被迫逃離家園,從故鄉耶路撒冷的一次次被攻擊陷落,從迦南流落到埃及,從埃及流落到如今的世界各地,即使現在建立了以以色列為中心的猶太“地盤”,但猶太人自始至終沒有停止過流浪,因為,他們的心早已在幾千年的放逐尋找中堅定了一個信念:外在形式的“家”是空的,而精神信仰上的那個“家”永無止境,沒有故鄉。只有不停地探索追求,他們才能更接近上帝。而,接近上帝就是接近真理,對于他們來說,真理就是一切。
在西方文化中,猶太人被說成是:出賣耶穌的人、投機商人、不潔的人。基督教教義認為,耶穌的12門徒之一猶大出賣了耶穌,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姑且不論猶大是不是猶太人或者猶太人的祖先,在這里,我們至少看到,在信奉上帝的其他西方基督徒看來,猶太民族是一個沒有宗教的民族,他們反上帝、背叛了信仰。其實不然。猶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圣經·舊約》(又稱《塔納赫》),所有猶太人都要絕對忠誠地信奉它;第二部就是由猶太人自行編寫的對《圣經·舊約》進行解釋和研究的`偉大著作《塔木德》,它對《妥拉》(《圣經·舊約》中的其中一部分)及猶太教經文中的“613條誡律”逐一做出了詳盡解釋;第三部是《米德拉什》。住在亞洲的猶太法律專家,為猶太人團體從事社會義務活動的邁克爾·沙皮羅指出:“對沒有自己的祖國并流離失所的猶太人來說,《圣經》和《塔木德》就是祖國。孩子們從父母那里接受關于戒律和生活習俗的教育,并在猶太教會中接受拉比(猶太教教士)的教導。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就會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是猶太人。”
越遠離越是謹記住,越叛逆其實越忠誠,越流浪越堅定,越孤獨就越信仰。猶太人的不被理解,其實也正是因為大多的“世界人民”沒有置身過同猶太民族一樣的流離歷史,也就不能深切體會到他們在矛盾的生存狀況下夾生的這種越發虔誠的篤定。
猶如卡夫卡有關四腳動物的比喻:“它的后腿已經離開了地面,但它的前腿還沒有找到插足的地方。”雖說人類的這一處境或多或少是普遍性的,但猶太人首先發現并且更能深刻體會到自己正身處這一偶然性和選擇性的境遇之中。如何擺脫這種偶然的不確定,這種被選擇的不自由?在這里,我想到一位朋友對魯迅先生的一句傾談:“先生,是不是人只有在自由與束縛的間隙里艱難生長,像那巖縫里的野草,才可于這世間得到些前行的希望,爾后繼續走自己的路去?”
在束縛中戰勝苦難,在苦難中堅持信仰,在信仰中追求真理,在真理中投奔上帝,在上帝的懷里獲得自由。
猶太人從未絕望。雖然歷史的一次次屠殺深深地留在了每一個猶太人心中,幾乎讓他們懷疑上帝的存在,但仍有幸存者喊出這樣的聲音:
當敵人瘋狂時,他毀滅;當殺人者瘋狂時,他殺人;當我們瘋狂時,我們歌唱。
【猶太人為什么聰明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1.聰明孩子為什么學習差?
2.《猶太人教子枕邊書》讀書筆記
3.猶太人教子枕邊書讀書筆記
4.猶太人格言大全
5.猶太人格言
6.猶太人格言53則
7.猶太人的格言精選
8.章魚為什么這么聰明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