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賦》教案
導語:《秋聲賦》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辭賦作品,你知道嗎?下面的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搜集的《秋聲賦》教案,歡迎閱讀,謝謝!
教學目標1、學習文本運用多種手法將無形的秋聲寫得具體可感的特點,體會本文景、情關系。2、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抒發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深切感慨。說明本文抒寫的是作者在經歷了一些磨難之后的深刻感悟,但以“秋聲”為寄情之物。因此,本文的教學就先從對秋聲的描繪講起,從感受作者的情感入手,去體會本文即景抒情的特征;作者以“無形”的秋聲作為描寫和議論的對象,采用賦的形式抒寫秋感,極盡渲染鋪陳之能事,實際上融入了作者對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對今人也有一定的啟發性,教學中要逐層深入,帶領學生去挖掘和體驗文章的主旨。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本文運用多種手法化抽象為形象地來摹寫秋聲的特點。難點:對作者具有個性特征的悲秋情感的理解。說明:《秋聲賦》作為千古名篇,它在“秋”的描寫方面運用的多種手法,從而化抽象味具像,并進而即景抒情,這是學習本文的切入點,也是本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在寫秋時以立意新穎著稱,從題材上講,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恒題材,但歐陽修選擇了新的角度人手,雖然承襲了寫秋天肅殺蕭條的傳統,但卻烘托出人事憂勞更甚于秋的肅殺這一主題,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創新。因此,結合具體的語言分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著重理解并深入分析作者區別于前人的情感特點,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 要求學生課前查閱歐陽修的資料,閱讀《醉翁亭記》。2. 了解“賦”的相關知識(賦是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語言上多鋪張藻飾,講究文采韻律;內容上多側重于通過極力描繪景物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1. 課前查閱歐陽修資料,選讀其散文,做讀書筆記。2、對賦這種文體有一個初步的了解。3、交流讀書筆記,初步形成對歐陽修散文的基本認識。通過課前的相關閱讀,使學生對歐陽修及其散文有所了解,并為深入研讀課文做好知識儲備,引發學生對人生憂勞的初步思考。設疑導學形成整體把握1. 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找出自己翻譯的困難之處。2. 概括每段段意,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把握。1. 朗讀課文2. 課堂交流翻譯難句,以及有關文本的疑難問題。3. 圈劃關鍵語句和核心詞語,概括段意并闡述的理由。1. 把握常見的實詞、虛詞及句式,正確疏通全文,為后面深入學習打下基礎。2.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訓練學生的篩選質疑能力。深入研讀,探討文本精義1、作者“悚然”的原因是什么?2、秋聲是無形的,清代人在《古文觀止》中評價《秋聲賦》說:“秋聲,無形者也,卻寫得形色宛然,變態百出。”指出歐陽修是如何將無形的秋聲寫的具體可感的?1. 學生齊讀第一段,師生交流重點語句的翻譯。2. 圈劃出作者“悚然”原因的語句。3. 作者運用哪些描寫方法寫秋聲的?體會賦的特點。(比喻。作者用化虛為實的手法,通過一連串的比喻,把秋聲比作“波濤夜驚”、“風雨驟至”、“鏦鏦錚錚”、“金鐵皆鳴”以及“銜枚疾走”的人馬聲,把難以捉摸的東西變的具體可感。另外作者巧妙的利用“聽”的過程寫秋聲,由“初”到“忽”,再到“觸于物”,寫出了由遠而近、由小到大、憑虛而來的撞擊物體的動態過程,突出了秋聲變化的急劇和來勢的猛烈,在語言上體現了賦的特點。)
歐陽修寫作這篇賦,是內心情感的真實再現,因此要理解這份真實的情感,就要讓學生走進文本,感受作者。第一、二個問題旨在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三個問題則通過對重點語句的品讀領悟來深化對文本意義的理解。1從這些秋聲的“形象”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秋聲的什么特點?(“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2、作者為什么沒有直接寫秋之聲,而運用這么多的筆墨來寫秋之狀呢,是否離題了?(不是離題 a.為寫秋聲做一個鋪墊, 使寫秋聲的筆觸不至于太突兀 ;b.是烘托,使“秋之聲”更為形象而有聲勢,是通過寫秋天的悲涼,來表現秋聲的悲,是烘托的'寫法。古人云:“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3、作者用刑官、兵象、陰陽五行、五聲六律等事物突出秋天的什么特點?( 突出秋對萬物的強大摧殘力量,說明萬物盛衰的自然之理。)4、作者通過描寫秋之狀與秋之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氛圍?1. 學生散讀第二段,劃出突出秋聲特點的語句,注意關鍵詞語“故”的作用。2. 要求學生從分析表達方式上來解析本段文字,作者是如何描寫秋之狀與秋之義的?同時塑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本段對下文抒情做了鋪墊,所以對重點語句分析闡釋,由對作品氛圍的分析進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1、面對充滿肅殺之氣的自然之秋,作者又會產生怎樣的人生感悟呢?篩選重要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a.人生的憂慮煩惱、勞頓困乏會耗損人的經歷。 b.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會使人快速老去。c.人應該知足常樂,不要與人爭榮。 這一段,作者聯系人生,抒情言志,由秋聲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傷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
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所說的“這是一篇以悲秋為主題的賦體散文,抒發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的郁悶心情。”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從歐陽修的曲折生平和本文來看,我們從這篇文章中讀到的是歐陽修的一種超然情懷,但這種超然不同于那種從容地面對現實,襟懷曠達的人生態度,而是歷盡滄桑之后的一種透悟一種淡泊的心境。同時,作者以“無形”的秋聲作為描寫和議論的對象,采用賦的形式抒寫秋感,極盡渲染鋪陳之能事,實際上融人了作者對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3、童子這個人物是否可有可無?1. 齊讀第三段,在準確翻譯的基礎上,探討文章的主旨。(在理解上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見解,老師可做引導)2. 結合歐陽修的身世,恰當理解文章的要義。(歐陽修為人剛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歷盡艱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歲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張被貶夷陵;39歲再度因參與“慶歷新政”被貶滁州;48歲那一年,又被宦官誣陷,幾乎出知同州。他本來體弱多病,40歲就白發蕭疏了。雖然自至和元年開始結束貶謫外放的生活,重新獲得朝廷重用,官職也一路升遷,但長年的政治斗爭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這篇53歲時寫成的《秋聲賦》流露出了這種希望與世無爭,修身養性的思想。引入對作者的介紹,是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他的這種超然的思想。)3、學生結合第一自然段童子的表現,體會他在文中的作用?
引入他人的觀點,引發學生的思辨,培養他們自主閱讀和知人論世的分析、鑒賞能力,激發他們思考問題的深度。拓展總結形成深層理解1. 提問:當你的人生出現了不順時,我們該如何面對?2. 引入《醉翁亭記》體會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情感。1. 由課內走出去,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更深的理解本文。2. 引用同類作品加以比較,加深對本文主旨的理解。布置作業1積累文中的重要的實詞 虛詞及特殊句式,翻譯重要的語句。2 賞析寫秋之聲、秋之狀的句子,組織成文。課后構思成文,同學間互相交流。1基礎知識的積累,便于理解文章。2通過讀寫結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思路點撥
本課教學旨在讓學生領會作者將無形的秋聲寫的繪形繪色、具體可感的手法,體會作者在文中抒發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無限感慨,并從不同角度鑒賞文本,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及鑒賞能力。本文教學也可以采用誦讀法,反復誦讀,邊誦讀邊體會邊點撥,而不作過多的講解;也可以采用比較教學法,將本文與古人寫秋的詩文進行比較教學,從而把握本文在行文和表情達意上的獨特之處。練習舉隅1. 賞析文中描寫秋之聲與秋之狀的內容,組織成文。閱讀歐陽修的其他散文,從表現手法與表情達義的關系上作一點評。
【《秋聲賦》教案】相關文章:
1.《赤壁賦》生字注音分析
2.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赤壁賦》復習
3.成人高考專升本《語文》考點復習:前赤壁賦
4.《雨點》教案
5.《蛋糕》教案
6.《鯨魚》優秀教案
7.動物之最教案
8.預防近視教案
9.小青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