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有感
“一個人到學校里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的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應當用到記憶上,而應當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學校應當是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段話揭示了教育的真諦。
曾幾何時,我們的學校教育變成了機器生產的工廠,我們這些教師就是批量生產同一產品的加工者。別說學生,連我們自己都快沒有了思考。為了應付考試、檢查,我們像過篩子一樣要求學生背書、背試題、背講義、背作文…… 一切考試要考的東西都拿來背。然后就來比一比,哪個學生背的多、背的好,哪個學生就會取得優異的成績,就會上好的學校;比那個老師逼學生背的多、背的好,教師就會出名、獲得榮譽、升職、晉級。可若干年后,我們會發現令我們自己都驚訝的現象,許多“背的好”的學生并沒有出人頭地,而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竟然在社會上混得一鳴驚人。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會思考才會擁有真正的智慧。回頭想一想,我們上學時死記硬背的知識現在還記得多少,真正有用的東西是死記硬背得來的嗎?
當然,這里并不是就全盤否定識記和背誦,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這種腦力活動應當占據第二位。有些東西可以拿來背,比如好的文學篇章、外語單詞、歷史知識等等,這些知識不但要背,而且背得越多越好,甚至不需要理解,找到記憶的竅門就可以。但作文不能背,有的老師給學生指導一、兩篇文章之后,就讓他們背下來。然后以不變應萬變,長此以往學生就喪失了寫作的能力。理科的習題更不能背,背的結果就直接導致他們思考能力的下降。
怎樣讓學生學會思考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課堂上我們要做兩件事:
第一,要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這很好理解,一定范圍的知識是學生思考的根基。這也很好做,我們每天也都在做這樣的事情。
第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首先我們要把自己培養成為思考者。讓自己感受到思考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智力活動。去享受最美好、最深刻的探索奧秘的感覺,享受那種在心靈神圣的顫栗中如癡如醉的能力帶來的快活。只有這樣他才能把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思考作為自己教學的追求,也才有能力為自己的追求去付諸行動。
其次,課堂上我們不要機械地把事實和規則從教師的頭腦里搬運到學生的頭腦里。如今,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或資料搜集等學習方式下自己去思考、去再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秘。這樣習來的知識是一眼清泉,滋潤學生的好奇心和發現的樂趣。
再次,學生要善于思考,他的生活和思想要在某種程度上脫離開他在課堂上所學的那些東西。事實上,只有開展與課堂上所學的東西沒有直接聯系的豐富的思維活動,才能為在課堂上的順利學習打好基礎。比如:我校開展的“科技節”,“我愛北京。2008”系列活動就是很好地豐富學生思維的活動。如能長此以往,并且讓家長也能主動的帶領孩子進行一些有益的類似活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十分有益的,比興趣班、特長班,要獲益百倍。
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讓學生學會思考,使他們感受到發現的樂趣,讓他們具有活的靈魂,那才是我們工作之根本。
【讀《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有感】相關文章:
讀《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有感2篇03-10
活在感恩的世界里12-10
生活在光與影的世界里09-28
活在你的世界里日志04-30
讀《活在吾鄉》有感05-12
你活在我的世界里散文03-09
讀余華《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有感范文12-10
讀《黑暗世界里的光明使者》有感05-16
讀《在文字的世界里等待發芽》有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