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書分享 讀書報告會發言稿怎么寫

《活著》讀書分享 讀書報告會發言稿怎么寫

日期:2023-03-11 11:42:48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讀書報告會發言稿我沒有別的什么興趣愛好,一直到現在為止,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讀書和看電影。想當初,我的夢想是當個作家,為別人寫書,但這個美夢做得很短暫,讀中學時自從接到了一些薄

讀書報告會發言稿

我沒有別的什么興趣愛好,一直到現在為止,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讀書和看電影。想當初,我的夢想是當個作家,為別人寫書,但這個美夢做得很短暫,讀中學時自從接到了一些薄薄的退稿信后,我就從美夢中清醒過來,一心一意只想當個讀書的人。那時我最向往的職業是圖書管理員,報考大學時就想填圖書管理系,幼稚的我以為圖書管理員的職責就是讀書,幻想著讀盡天下好書,但天意弄人,陰差陽錯,我又一次與美夢擦肩而過,成了一名語文教師。個中曲折,一言難盡,我只能安慰自己,好歹語文教師也算半個讀書的人,一半讀,一半教。讀書(尤其是文史類書)對語文老師來說算是分內事,即使上班時間看,也不算不務正業,校長也不會扣我獎金,自此心才算安定下來。

讀書報告會發言稿

我當初讀書非常雜,且缺乏系統性。大學時,算是一文學青年,癡迷于中國古典文學和當代文學作品,追捧當時的小說家和朦朧詩人的勁頭不亞于現在的90后“追星”,因為書不易得,也干過抄整本書這類“傻事”,(當然,在激情燃燒的歲月干點傻事也不足為奇)那時還是我男朋友的涂老師也幫我抄,記得抄過整本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勃朗寧夫人十四行詩集》、《飛鳥集》等;教書后很長一段時間都喜歡讀史書及人物傳記,如《史記》、《梵高傳》之類;有了女兒后,把小時候沒條件看到的童話故事和《十萬個為什么》之類的兒童百科全書都看了一遍,而且讀得津津有味;年紀漸長之后,喜歡讀散文,尤其是臺灣的一些散文家的作品,如席慕容、龍應臺、張曉風等人的作品;我讀書也很能“與時俱進”,經常與學生交流讀書書目,學生愛看的書我一定會找來讀讀,如80后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作家的作品,我都讀過,與學生交流起來也就有了發言權。

讀書雜,自然有雜的好處,什么都知道一些,起碼能把學生“忽悠”得一楞一楞的。但“雜”也很容易成為“半桶子水”,哪方面都不精不深。近些年,一想到我已經超過四十歲了,不像男同胞四十歲正是“鮮花綻放”的年齡,我就很有緊迫感,所以打開一本書便格外慎重。因為一本不適合的書,奪去的不止是時間,還有可能加劇思考的膚淺化。我想我自己是在讀書上走過了一些彎路,才導致了今日的難有所成。我是個后知后覺的人,20歲就應該明白的道理我到40歲才知道,我現在說出我終于明白的事,希望朋友們以我為“前車之鑒”。

一、讀書要有一個長遠規劃,要有適合自己的書目

讀什么書,和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很有關系。現在我們都在吃教書這碗飯,為了讓這碗飯更好吃些,讀些教育方面的書是必要的,特別推薦:《陶行知教育文集》和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給教師的建議》等教育經典。閱讀教育經典,就是直接聆聽古今中外教育大師不朽的聲音,請他們走進我們的心靈。除了認真閱讀教育教學專業這些“有用”的書,還可來點非功利的`“沒用”的閱讀,如文史哲等方面的書。讀書既要專也要雜,專可深,雜可廣,讓我們這些“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靈魂”更飽滿充盈些。

克服隨意性的毛病,有計劃地閱讀,每個學期至少讀三本專著。最好具備一種能力,就是能夠迅速地找到本專業最好的和最有用的一批圖書,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跟蹤本專業的最新發展。訣竅是,尋找本專業最優秀的人,看他們讀過什么書,正在讀什么書,經常談論的是哪些書,哪些名字,留意你喜歡的書后面附錄的參考書籍,據此列出適合自己的書目。

當然,“再好的書目,都只是睡美人,需要吻醒。要知道,在睡美人的周圍,荊棘叢中死掉了許多匆匆趕來的王子。因為他們是在不適合的時間,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以不適合的方式接近睡美人的。”(鐵皮鼓的話)

歸根到底,還不是書目引領你,而是好書引領你,從一本好書徜徉到另一本好書,沉醉不知歸路……

二、專題閱讀是一種很重要的閱讀方式

圍繞一個專題,搜集相關重要書籍,攻克之。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地攻克下來,你會讀得越來越輕松,越來越深入,在不知不覺間,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因為各個主題往往相關相聯,相互啟發。而在這種時候,選擇書籍將變得更為容易。

例如,心中的疑難問題可以算是一個專題,有段時間我在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以及如何當一名語文教師等問題,就閱讀了劉彭芝的《人生為一大事來》,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吳非的《不跪著教書》,常作印的《不做庸師》,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跡》,王崧舟《詩意語文》,以及錢夢龍、魏書生、程紅兵等人的書,去構建自己心中理想的教育花園。

自己做的課題也可以是一個專題,我自從去年開始做“運用博客進行一主三自活動式寫作”這個課題后,就閱讀了薛涌的《北大批判中國高等教育有卜、《精英教育》,魏智淵的《語文課》、王開東的《深度語文》、美國的中學課本《美國語文》等書籍。

三、以讀帶寫,以寫促讀

我經常與女兒交流讀書問題,本想教訓她或成為她的榜樣,但后來反被她教訓。她說我最大的問題就是“讀書太多,思考不夠,寫得太少”,我倒吸一口涼氣,真是不給老媽留一點情面,弄得我灰頭土臉,下不了臺,可我又不能不承認確實是一針見血。所以現在我們的關系發生了大逆轉,我每寫一點小東西,都要發去給她過目,讓她督促我寫。

其實寫點東西也不難,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我每個學期開學前,都必翻翻的書,而且每次都會有收獲。如第46條“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

“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并不是什么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那種連續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

在《李鎮西與語文民主教育》一書中,作者談到了他的感想:“讀到蘇霍姆林斯基樸素親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我感慨不已:沒有令人敬畏的“理論框架”,沒有故弄玄虛的深奧術語,通篇只是心靈泉水的自然流淌這樣的文字,其實我也可以寫呀!于是,我也試著以日記的形式寫我的教育手記了。”我深深感嘆:名師原來是這樣煉成的,只要愿意,完全可為啊!寫些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就會知道自己缺什么而應該看些什么書了。

書籍能帶給人心靈的震撼,滋養人的靈魂。美國詩人狄金森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閱讀能讓我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也許我的地位很普通,工作很平凡,收入不太多,但精神不能貧乏,要從容身的狹小世界通達壯麗的精神宇宙,活出生命的尊嚴。

我們一中有很好的讀書氛圍,有不少老師都很善于讀書,大家會一起交流自己正在讀的好書,也會相約一起在網上購書,我常被這樣的人文環境所感染,與大家同行,我獲益良多。

謝謝你們。

【讀書報告會發言稿】相關文章:

1.實習報告會發言稿

2.報告會發言稿

3.讀書報告會開幕詞

4.大學生勵志報告會發言稿

5.報告會發言稿模板合集5篇

6.報告會發言稿范文匯總六篇

7.報告會發言稿模板集合十篇

8.法制講座報告會上的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