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范文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怎么寫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范文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怎么寫

日期:2023-03-11 09:24:48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近年來,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度綜合統籌推進,重心從新農村建設點整治轉向統籌城鄉、擴張城鎮、聯鄉成線、鎮村聯動建設,為解決農村社會建設相對滯后、公共服務資源匱乏的問題凸顯,從20xx年開始,我縣結合統籌城鄉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同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進土地節約、資源共享,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積極探索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模式

  整合社會資源,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廣泛參與、穩步推進的基礎上,通過村莊合并、集約發展的方式,促進農村全面發展,逐步實現農村就地城鎮化,農民就地居民化。

  1、城鎮開發建設模式。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以小城鎮開發建設為龍頭,結合中心小城鎮建設,通過移民搬遷方式,站在實現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鎮開發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建設,一體規劃、一并推進,圍繞“怎么遷得出、怎么住得穩、怎么能致富”核心問題,著力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產業布局、合理的就業結構。如XX縣江口鎮在小城鎮建設中的,把處于深山區的原樟木村整體700多人搬遷到集鎮,規劃建設了樟木新區社區,輔以蠟芯產業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完善相關自治組織和公共服務設施,形成了新型社區。

  2、農業產業聯動模式。按照以社區建設為方向、以產業發展為支撐的建設方向,通過對土地整合集中,實現了人口向農業園區社區集中,農民在產業集聚區內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發向環境優美的社區聚集。土地向農業企業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大戶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轉、土地向大戶集中,加速了農業產業化,又促進了村莊整合。如南塘鎮黃屋村結合XX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清溪園的開發建設,對黃屋開展整村整治建設,利用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和農村住房建設,形成產業聯動的良好局面,從而使農民實現了“從一輩子蓋幾次房到三輩子蓋一次房”的夢想。

  3、中心村建設模式。以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環境,改善房舍、設施、環境等方面的基礎上,實現讓農民群眾享受與城市同質的、一樣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待遇,并通過產業支撐,把農業勞動力變成了一產、二產或三產工人,實現了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轉變,物質、文化生活的根本轉變,群眾文化素質修養的根本提高。如XX縣江口鎮旱塘新村、南塘鎮船埠新村、吉埠鎮枧田新村,通過開展整村推進整治方式,建設了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xx多人的宜居新型農村社區。

  4、整體搬遷集中居住模式。結合扶貧開發,通過深山區移民搬遷,讓分散在各個自然村的居民統一在規劃地集中按新戶型建房,整體重新建設具備生活、娛樂、服務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輔以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讓農民從以前的小農經濟中脫離出來,逐步轉為一產、二產工人。如南塘鎮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設了120余棟房屋,發展了現代農業蔬菜產業種植。江口鎮美麗家園結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引導農民向圩鎮集中居住,轉變就業方式。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無論采取哪種模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讓農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務,讓有條件的農村居民盡快適度集中,住進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房屋,找到穩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投入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解決農民看病難和上學難等問題,配套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醫療、教育、公共娛樂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更是投入難題。

  2、農村違章建房難控制,村莊合并難。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起,引發了村莊合并, 形成了村莊合并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擴大升級,雖然編制了建設規范,開展了“違法、違規’建設綜合整治工作,但因農民觀念影響,違法違規建設仍有發生。

  3、對社區建設認識不足,安置就業難。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認識簡單,面對新型農村社區的建立,對究竟什么是新型農村社區,它應該包含哪些內容;為什么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能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好處,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作用;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具備哪些條件,怎樣創造這些條件等諸多問題沒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社區的建設也釋放了大量勞動力,農民的安置就業將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既是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又是深刻的社會變革;既是發展當務之急,又是長期歷史任務,必須遵循規律,科學決策,依法辦事。

  1、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往往在經濟基礎比較好、基層組織有號召力的農村率先突破。對暫不具備合并條件的農村,也應作出整體規劃,逐步向這方面引導。

  2、尊重意愿,強化協調。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習慣和利益格局,必然帶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比如,土地置換問題、資金籌措問題、建設標準問題,在規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尊重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協調,統籌利用資金、項目來綜合推進。

  3、加強服務,搞好管理。新型農村社區要健全管理組織,完善管理隊伍,社區建成后,隨著人員的增加,公共服務難度也在加大,公共衛生等往往成為反復反彈的問題,要搞好社區黨組織、管委會、綜合服務中心和各類社區組織建設,科學制定社區管理工作職責,逐步形成一套運行順暢、行之有效的社區管理新機制。

  4、產業支撐,夯實基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范圍內規劃產業布局,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實現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在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同時,應該考慮和籌劃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培植新興產業問題,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種糧大戶、養殖大戶、特色農業和龍頭企業,促進加工業、運輸業、倉儲業的興旺,從各個方面擴大農民就業渠道,解決人往哪里去的問題。

  5、多元投資,調動力量。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錢從哪里來。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需要巨額資金,縣鄉兩級財力有限,上級部門應該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于農村社區便民服務大廳、村民學校、圖書室等公益性服務場所建設的以獎代補。

  6、土地置換、綜合利用。要制定優惠政策,充許利用節約出來的村莊集體建設用地解決主要建設資金。把這個指標轉移到產業集聚區和城區用于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原地復耕后還給農民,用于高產高效農業生產,建設用地指標飄移到工業集聚區后,用于哪個企業發展,必須吸納當地群眾到企業打工。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2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區有關單位的大力幫助扶持下,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經過近三年來的不懈努力,同其他兄弟街道一樣,我街道的社區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特別是在社區辦公條件的改善和社區干部隊伍的'建設兩方面,可以說發生了今非昔比的變化,困擾社區發展多年的諸多難題,開始得到初步解決。

  一、 當前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從目前我街的情況來看,近幾年來社區建設取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居委會的辦公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為從根本上解決居委會無房辦公的問題,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動員多方面力量,采取自建、租賃、借用,爭取幫扶單位無償提供等措施,使九個社區的辦公用房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徹底告別了無房辦公的歷史。目前,除魚兒山社區未能達到百平米外,其余八個社區均達到示范社區創建標準的要求(魚兒山社區今年也有望實現百平米的目標)。同時,其他辦公設施,如辦公桌椅、文件柜、電話、電腦及打印機等都配備齊全,初步具備了現代辦公條件。

  二是社區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通過“兼、選、派”等形式,經過近兩三年的逐步過渡,基本實現了社區干部的新老交替,一批有文化、有朝氣的年輕人走上社區兩委班子的領導崗位,給社區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現在社區居委會委員以上干部,平均年齡為46.5歲,社區主任的平均年齡為34歲,均為中專或大專學歷)。

  三是社區職能已經明確,各項職能的作用開始顯現。

  社區成為開展居民文化活動的有效載體,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占領了居民的文化活動陣地。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廣大居民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同時也使那些愚昧、迷信、偽科學的東西無機可乘。

  社區為社會保障事業的開展,搭建了一個工作平臺,無論是城市困難群眾的最低生活保障,還是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再就業,以及即將下放到社區的企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管理等,都成為社區保障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 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盡管我們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那僅僅是和自己的過去相比較而言。若和國內一些社區建設的先進城市相比,或者與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相比,這些成績還只是初步的,低層次的。我們體會,當前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機制不完善,各方面關系沒有理順。比如與駐社區單位的關系。雖然“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的口號已提出多年,但遠未形成社會共識,大多數單位仍然游離于社區之外,沒把自己當成是社區的一員。例如社區處召集一個黨建聯席會或協商議事會,恐怕還不是件易事。再比如,社區居委會與居民之間的關系,現在是只有服務,難談管理,僅以環境衛生管理為例,之所以臟亂差現象經常出現,難以根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衛生經費不足,衛生費標準低,且難收取。社區甚至街道辦事處都沒有執法權或處罰權,對無理拒不交費者,破壞公共衛生者,的確是無可奈何。再者就是社區與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關系,在政府的有些部門眼中,社區就是政府的“腿”,是這些職能部門的延伸,所以他們常常把本應由他們完成的一些社會性工作任務轉嫁給社區。正象人們所說的那樣,“社區是個筐,什么都能裝”,而在目前的體制下,社區又無法拒絕。所以社區幾乎被接連不斷的各種社會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常年處于一種超重負荷之下,使社區工作的主旨偏離了為居民服務的方向。

  二是經費投入不足。社區建設是一件需要政府花錢的事,尤其是在起步階段、在原先居委會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搞社區建設,政府投入的多寡,對社區建設能否進一步上臺階、上檔次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而現實情況是,雖然經費數額比前些年有了很大增加,但仍然明顯偏少。社區除了1—2名掙工資的下派干部外,其余多數聘用干部的補助金額僅有幾十元,最多者也不過百元,很難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目前社區經濟幾乎還是空白,自身沒有一個正常的、穩定的收入來源,社區自然也就缺乏應有的辦事能力。

  第三,由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使社區功能的發揮受到很大限制。在社區六大職能中,社區服務是龍頭。而要開辦服務業,無論家政服務也好,或是托老、托幼也好,總得有一筆啟動資金,但從何而來?社區服務開展不起來,何談社區自身的“造血”機能?

  三、 下一步發展的目標與措施

  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把每一個社區都建設成為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服務周到、生活便捷,文化氛圍濃厚,各種關系(包括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文明社區。我們街道的近期目標是,在七個社區已達到區級示范社區的基礎上,使另外兩個(五一路、魚兒山)社區在今年內完成區級示范社區創建任務,并要打造出1—2個精品社區,力爭使之進入全國性示范社區的先進行列。

  四、 幾點建議

  為使社區建設能夠盡快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決策部門參考。

  1、參照其他城市的一些成功經驗,盡快明確社區職責,劃分社區與政府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對于一些工作該由誰承擔、誰協助一定要明確加以規定,同時要科學界定“協助”的內涵,與“主辦”區分開來,并制定出切實可行、便于操作的配套措施,保證責任的落實,以切實減輕社區的負擔。對于某些必須由社區協助完成的社會性工作,一定要嚴格落實“費隨事轉”。否則社區有權拒絕,造成后果由有關部門承擔責任。

  2、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提高聘用干部的補助標準,既可穩定現有的干部隊伍,又能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到社區來施展才華。

  3、區委(市委更好)應把在社區成立黨建聯席會作為一項制度制訂出來并貫徹到駐區各單位(無論其行政級別和隸屬關系為何),培育并逐步強化這些單位的社區成員意識,破除“條塊分割”的舊觀念,進而逐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共駐共建、資源共享”,實現社區各成員與社區之間的良性互動。區委(或市委)要把各單位參與社區黨建聯席會情況、參與社區建設的情況作為一項考核的內容。

  4、借鑒外地一些地方的做法,可否考慮把行政執法權力下放到基層(社區)。因為最基層的社區是許多矛盾的發生地或聚集點目前大量執法行為發生在基層,而執法權力卻在區直甚至區以上部門,呈現出這樣一種錯位的現象。還以環境衛生管理為例,就存在著“看見的管不了,管了的看不見”的不正常現象,致使環境衛生問題幾乎成了“老大難”問題,長效機制難以建立,如果能在街道一級建立起綜合執法隊伍,權信情況會有大的改變。街道、社區應有權力到位了,許多關系也就理順了,困擾社區發展的難題也就容易解決了。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3

  一、基本情況

  XX縣位于甘肅東部,總流域面積2038平方公里,轄5鎮8鄉1個街道辦事處,184個村民委員會,7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3.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74萬人,非農業2.6萬人。近年來,縣上以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為目標,以富民、助民、育民、便民、利民為著力點,立足實際,創新機制,積極探索“一村一社區”和“中心村+村落”建設模式,堅持抓點帶面、梯次推進、輻射延伸、逐步提高,走出了一條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農村社區建設新路子。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村社區165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165個,開展為民服務項目124項,創建農村示范社區110個,基本實現了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機制完善,凝聚建設合力。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村級主辦、村民參與”的農村社區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合力。一是完善組織領導機制。縣上成立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農村社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印發了《XX縣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和《XX縣農村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責任,細化任務措施,為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二是完善工作運行機制。統籌推進社區黨組織和村委會及其它組織建設,健全社區黨支部、村民委員會和工青婦組織體系,依托村“兩委”設立社區服務中心,有效整合村級組織現有工作力量,開展社區服務管理工作,形成了黨支部領導、村委會主導、社區工青婦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工作運行機制。三是完善群眾參與機制。通過廣播、電視、制作宣傳欄、印發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建設農村社區的目的意義,注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充分調動群眾參與農村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營造戶戶參與、人人關心,共同建設幸福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四是完善投資機制。結合扶貧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實施,整合水、電、路、文體廣電、教育、衛生、計生等方面項目資金,動員群眾投資,形成了多方投資建設社區的投資機制。

  (二)抓關鍵節點,推進社區創建。找準農村社區建設關鍵節點,集中攻堅突破,全力落實各項創建任務。一是因地制宜定模式。按照便于服務管理、便于資源整合和社區用地集約化、群眾居住集中化、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化的塬則,在經濟條件較好、地域面積較大、人口較多的村,按照“一村一社區”模式進行創建;在村型較小、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地理位置比較集中的村,打破村域界限,按照“中心村+村落”模式進行創建,較好地實現了全部地域、全體人員和各類組織的“無縫隙”管理服務。二是明確目標定任務。明確提出“4568”創建任務,即:健全社區黨支部、村民自治組織、工青婦民兵組織和社區服務四類組織;按照一中心五站要求,建設社區服務中心、生產生活服務站、文化服務站、醫療衛生服務站、綜治安保服務站、互助救助服務站,構建生產生活、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綜治安保、互助救助五大服務體系;確立社區格局發育成熟、社區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服務功能顯著提升、社區生活文明和諧、社區黨建持續加強六項標準;完善社區辦公、小康樂居、道路交通、文體娛樂、醫療衛生、教育教學、生產生活服務、治安保衛八項基礎設施。叁是強化落實定責任。建立議事協商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社區群眾代表例會,協商解決社區建設、管理、服務等重大問題。健全定期檢查調度制度,堅持月調度、季通報;完善考核驗收命名制度,采取量化打分的辦法,逐項驗收評分,依據評分結果排名,縣、鄉表彰命名,促進各項任務落實。

  (三)抓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體系。把滿足農村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作為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覆蓋農村全體群眾,集政府公共服務、志愿互助服務、市場化服務于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一是健全社區生產生活服務體系。圍繞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積極推進日用品消費、農業生產資料購銷點進社區,在有條件的村設立集貿市場,在多數村設立農民信息俱樂部和便民超市,組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專業技術協會178個,科技服務隊368個,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物資和信息服務。二是健全社區文化服務體系。加強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廣播室、健身活動室、文化廣場等文體活動場所建設,成立農村紅白理事會、社區演唱隊、社火隊等社區文化活動組織,廣泛開展科技、文化、衛生、法律、體育“五進社區”活動,營造了健康向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文化氛圍。三是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按照集醫療、衛生防疫、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六大功能于一體的要求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148個,為群眾開展衛生防疫、計劃生育知識宣傳普及和兒童計劃免疫、地方病防治、疾病預防,有效滿足了群眾醫療衛生需求。四是健全社區社會治安服務體系。積極推行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相對接的“叁調聯動”工作機制,形成派出所民警、社區群眾、社區干部“叁位一體”的治安防范體系,組建巡邏隊,配套電子報警裝置,廣泛開展“平安社區創建”活動,營造了安全、穩定、和諧的社區環境。五是健全社區互助救助服務體系。依托社區現有條件,建設社區互助救助服務站,有54個社區配套建成了互助老人幸福院,為農村困難群眾開展低保、醫療救助、養老等服務。組織社區志愿者、學校師生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及殘疾人、五保戶、優撫對象、貧困戶等弱勢群體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救助服務,形成了鄰里互幫、群眾互助的良好風氣。

  (四)抓平臺搭建,開展服務活動。堅持把農村社區作為服務農村居民的有效平臺,全力開展各項便民利民服務活動。一是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活動。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作用,利用農技站、遠程教育培訓設施,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升農民致富技能。同時遴選村社產業能人,現身說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二是開展社區民主管理活動。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深入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廣泛開展“和諧五星”創評活動,探索推行村班子和村(社區)干部“雙議雙評”活動,提升了村級事務科學決策水平,增強了群眾民主管理意識。三是開展各種利民便民活動。圍繞農民群眾最期盼、最關注、最直接的熱點難點問題,全力為群眾辦實事。各村(社區)都建起了為民服務代理辦點,由鄉鎮政府包村干部開展為民代理辦服務,同時,依托扶貧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實施投資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建成通鄉油路5條158.7公里,硬化通村道路77條310.1公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等水利工程34處,完成自來水入戶5.1萬戶,新修梯田13.9萬畝,累計完成舊農宅改造與新建文明生態家園3萬多戶,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推進農村示范社區建設,實現了農村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通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整合農村各類資源,完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有效解決了農村經濟發展中技術、信息、市場、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提高了主導產業開發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提高了農民整體素質。通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農村傳統的生活方式逐步得到改變,廣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和農民工致富技能培訓,成立秧歌隊、籃球隊等,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提高了農民創業就業能力和自身素質。三是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通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將外來人員、離煺休回村居住人員全部納入社區管理,實現了“無縫隙”管理服務。同時,發揮社區管理委員會、共建理事會等組織作用,積極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形成了開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機制,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

  三、存在問題

  一是社區經費嚴重不足。由于縣財政困難,投入有限,致使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相對滯后,社區工作無經費,工作人員無報酬,不能完全滿足社區辦公和服務群眾的需要。

  二是農村社區管理體制滯后。主要是工作人員缺乏,社區管理服務人員以村干部為主,部分村干部和社區工作者對社區建設的內涵理解不夠,居民自治組織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居民參政議事的意識還不強,參與社區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農村社區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運行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三是為民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在社區第一線工作的人員多數為村“兩委”干部和社區志愿者,參加社區工作方面的專業培訓相對較少,缺乏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制約了社區服務水平的提高。

  四、意見建議

  (一)加大農村社區建設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實社區工作經費財政分級補貼制度,將農村社區建設經費納入財政支出預算,逐步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社區建設投入機制。同時,整合各種資源,采取多種方式改建、聯建、共建,切實建立服務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新社區。同時,要嚴格落實社區工作經費和工作人員工資保障等各項機制,切實調動社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

  (二)制定農村社區建設規劃。農村社區建設是城鄉融合、統籌發展的必然趨勢,它與城鎮化建設目標一致,需要系統全面地制定建設規劃。建議出臺社區建設規劃,進一步指導農村社區建設,使農村社區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因地制宜實施村莊改造,打造一批特色鄉村社區。

  (三)強化農村社區共建機制。調動社會各行各業與社區組織進行共駐共建積極性,實行思想教育聯抓、環境衛生聯創、社會治安聯防、服務設施聯建、文體活動聯辦。通過共建使社會各界對社區建設的認識更加到位,職責更加清晰,任務更加明確,形成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圍。

  (四)加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完善農村社區工作者培訓制度,建立考核、民主評議、工資待遇、保險、獎懲等制度,激發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整體素質,真正實現社區有人管事,有能力管事,充分發揮農村社區的服務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關于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01-30

關于家庭道德建設調研報告04-25

關于校園環境建設調研報告12-21

關于特色學校建設調研報告10-21

農村法治建設調研報告01-07

師德師風建設調研報告06-25

街道社區調研報告范文11-10

2020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精選3篇)07-08

社區建設學習的考察報告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