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起源是什么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下面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清明節的起源是什么,希望對大家有用。
清明節的起源解析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的起源傳說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山東清明節的食俗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
在我國北方地區,清明時節很多人要吃雞蛋,寓意圓圓滿滿;老北京人清明時喜歡吃馓子麻花、驢打滾和面茶;而寒食節的發源地山西則有吃“寒食”的習慣,要蒸“子推饃”“子推燕”等,饃面中夾有核桃、紅棗、花生,稱為“子福”,寓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傳,這些饃既可以自己食用,也能用來饋贈親友。
膠東也有子推燕
在寒食節的起源地山西,很多普通百姓會在清明時節制作子推燕面,用面粉和棗泥做成燕子狀餅(三角餡餅),然后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晾曬,而春風吹起,這些形似燕子的面餅就會隨風而動,象征著春天的到來。
當然,這樣的習俗并非在山西存在,在山東的膠東地區,也有不少村莊有做子推燕的習俗。
寒食挑菜今仍在
如今每到春暖花開,全國各地都會有這樣一種情況:一部分百姓去野外挖一些野菜,婆婆丁、薺菜、竹筍、野苦菊、蕨菜、苦菜、魚腥草……拿回家之后,洗凈晾干,可以蘸著甜面醬生吃,也可以用來包餃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挖野菜吃的這一傳統,來自于生活困難時期,所以很多老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習慣。
據考證,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古人就有過寒食節挑菜的傳統。所謂的挑,既有“挖取”之意,又有挑選的意思。在古代,人們挑菜之后就會將之生吃,因為寒食節的傳統就是生吃菜蔬,不能開火。
清明一飯
山東省民俗學會常務副會長張士閃告訴記者,在清明時節,山東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有飯牛、飯馬、飯驢的傳統。例如在齊河、博山等地,每到清明,農夫們會煮上一鍋小米干飯讓牛飽餐一頓,以犒勞它一年的苦勞,這就叫“飯牛”。
【清明節的起源是什么】相關文章:
1.清明節的起源
2.清明節氣的起源
3.清明節氣的起源
4.有關清明節的起源
5.清明節的起源英語作文250字
6.寒食節的起源是什么
7.鋼琴的起源是什么
8.重陽節的起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