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通用16篇)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通用16篇)

日期:2023-03-05 06:33:1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通用16篇)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長方體的認識既是學習長方體表面積、體積計算的基礎,又是學習其他立體圖形的開端,對今后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本設計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復習鋪墊,關注新舊知識的銜接。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形以及長方形的面積計算,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并能識別長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課題,使學生的思維迅速開闊。不僅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整個設計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高年級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一定的自學能力,這也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本設計在探究長方體的特征時,充分相信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等實踐活動,逐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長方體紙盒

  學生準備 不同的長方體模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由平面圖形引出立體圖形。

  (1)課件出示一組平面圖形。

  師:說出這些圖形分別是什么圖形。

  生答后,師指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

  (2)課件演示由平面圖形得到立體圖形的過程:用4個長方形,2個正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

  師指著長方體問:這還是長方形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長方體。

  (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2.在講桌上放一些物體,要求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

  師:它們和平面圖形一樣嗎?(不一樣)

  師:這些物體都是立體圖形。其中,鉛筆盒、書的形狀是長方體。你還能說出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設計意圖: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課題,使學生的思維在新舊知識矛盾的焦點上迅速展開,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學生學習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探究新知

  1.教學例1,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①利用長方體紙盒介紹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借助長方體紙盒,邊指邊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圍成長方體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是長方體的面;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長方體的棱;長方體三條棱的交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②同桌互動: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一個同學指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另一個同學說出其名稱。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①通過操作和演示,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要探究長方體的特征,我們就要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探究。請同學們拿著長方體,仔細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按照方位有序地數)

  生:長方體有6個面。(板書:6個)

  師:每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生討論)

  通過觀察、討論、交流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2個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好,現在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那么這6個面的大小有什么關系?請看屏幕。[課件出示用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活動框架,再用紙糊上6個面(用三種顏色涂6個面)]演示時,將相對的面取下疊放在一起。

  師:看了剛才的演示,你們發現了什么?(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②通過操作和演示,探究長方體棱的特征。

  師:通過剛才的演示和觀察,我們知道了長方體面的特征,下面我們來探究長方體棱的特征。長方體棱的特征要根據棱的條數和長短去探究。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數出12條棱。(板書:12條)

  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發現、概括得出相對的棱的長度平行且相等,這些棱共分三組。(板書:相對的棱的長度平行且相等)

  注:沒有課件的教師可用實物操作演示,把用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活動框架一一拆開進行演示。(鐵絲分別用三種顏色)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征,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教師談話:我們已學過一些幾何圖形,你們還記得是哪些嗎?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實物.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呢?

  老師明確: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叫做平面圖形.現在看到的這些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叫做立體圖形.

  教師提問:在低年級時我們曾認識過長方體和正方體,誰能找出這些物體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引入:這一單元我們要繼續深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今天先學習對長方體的認識.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一)認識長方體的面.

  1、教師演示告訴學生什么是長方體的面,并讓學生摸一摸.

  2、讓學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共有幾個面.再觀察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

  3、提問:6個面中有沒有不都是長方形的情況呢?

  (板書: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提問:長方體的6個面還有什么特征呢?(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5、總結特征: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二)認識長方體的棱.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長方體的棱.

  2、讓學生把直尺放在棱上,發現直尺平平的.說明棱是直的,是線段,可以度量.

  3、提問: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想一想,怎樣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引導學生把棱分成三組,也可用同一顏色把每組互相平行的棱標出來.數出每組各有4條棱,有3組,一共有12條棱.(板書:有12條棱)

  4、讓學生量一量每組中棱的長度,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板書: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5、總結特征:有12條棱,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三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長方體的頂點.

  2、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數)

  (板書:有8個頂點)

  (四)總結長方體的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五)認識長、寬、高.

  出示長方體框架,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每組棱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分3組,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

  2、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幾條?它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3條棱,3條棱的長度不相等.)

  3、教師小結:由于有三組互相平行的棱,每組棱的長度相等,我們可以取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4、指導學生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可讓學生把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分別說出長、寬、高,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六)教學識圖,發展空間觀念.

  1、讓學生把長方體學具放在課桌左上角,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你們能看到幾個面?

  2、教師啟發提問:怎樣用圖表示出來呢?可同時板書畫圖.

  說明:虛線表示看不見的三條棱,并讓學生指出長、寬、高,教師板書.

  三、反饋練習.

  1、按照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長方體,再量一量它的長、寬、高.

  2、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再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3、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4、說出右面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①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的特征,那么在長方體的6個面中只能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嗎?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下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有12條棱,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頂點: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有8個頂點.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4

  活動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導入: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教師:平面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筆盒等實物.

  教師提問:誰說說這些物體與平面圖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間)

  2.教師明確: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的形狀叫做立體圖形.

  (板書“立體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立體圖形?

  4.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面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 長方體有6個面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面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學生實際操作:

  ①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

  ②數一數,長方體有幾條棱?(12條棱)

  ③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相對的棱的長度是相等的)

  3.頂點

  教師:請同學們拿起長方體的盒子或實物,用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3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提問: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8個)

  4.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其中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5.畫法

  把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觀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出示長方體框架,提問:

  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按照相對的棱進行分組)

  分成幾組?(3組)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不等)

  2.教師小結:在一個長方體中,有3組棱,每組棱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實際測量:分不同角度測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

  (測量數據應該不同)

  教師強調: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隨堂練習.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填表.

  面

  棱

  頂點

  長方體

  有( )個面

  都是( )形

  相對的面( )

  有( )條棱

  相對的棱長度( )

  有( )個

  頂點

  3.判斷對錯,并說明為什么.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3)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4)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五、布置作業.

  1.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平面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邊形

  梯形

  立體圖形

  長方體

  6個面,每個面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8個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用具】長方體模型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新課引入

  1.同學們聽說過北京大學嗎?上北大是老師讀書時的夢想。你能從北大校區中找到我們曾經學過的圖形嗎?

  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3.揭題:這節課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小組合作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1)游戲:你們會玩摸長方體的游戲嗎?

  A你怎么確定摸到的一定是呢?還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頂點”描述這個長方體的。)

  B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我想什么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你們可能有所了解,在資料袋中也有提示說明。)

  C全班反饋

  D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2.探究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

  A它們之間有聯系嗎?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組活動。(下面小組分工合作,利用學具,通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發現?將發現寫在記錄表上。)

  C全體發饋,同學提問。(根據小組的發現,誰能向他們提出問題?)

  D你們還有問題嗎?

  E教師提問:正方體與長方體有關系嗎?為什么說是特殊的長方體?(預設:認識長方體長、寬、高特征;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F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征,你可以畫出一個長方體嗎?

  3.教學如何畫長方體。(如果這樣放最多可以看見他的幾個面?還有哪幾個面看不見?)(在畫圖時,除了畫前、后兩個面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它還是長方形)

  三、運用新知體驗價值

  1.如果現在只看到長方體的長、寬、高,你還能畫出一個長方體嗎?(閉上眼睛,畫長方體。)

  2.說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說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

  3.猜一猜:根據長、寬、高長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體?

  4.做一個如圖的長方體寶寶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長的木條?

  5.你準備選擇下面哪一種尺寸的床板?(單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課總結拓展創新

  1.想一想:為何北大校區眾多建筑設施的外觀造型都是長方體呢?

  2.實驗活動:用準備的材料做一個長方體(再次體驗長方體的特征)。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7

  一、操作引疑:

  師:土豆塊是不是長方體?同學們,你們已預習過課本,現在把你們手中的土豆塊切成一個長方體。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1:平的,叫做“面”。

  師:②再切一刀呢?

  生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師: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現三個面,三條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再把土豆切成一個長方體,比一比誰切得最像。

  二、研究長方體究竟有什么特征:

  學習小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題1-3題,并把研究的數據填入表格中。

  研究題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多少?每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集體交流:

  師:你是怎樣數“面”、“棱”的?哪種數法比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師:觀察本組同學的長方體土豆塊,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特殊情況嗎?

  生:我們小組土豆塊,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體驗有序思考的優點。

  研究題2:

  你覺得長方體的棱和面還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并填入表格中。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共同探究。

  師:請每個小組把研究結果匯報,或有什么問題要質疑?

  生1:我們小組發現相對的兩個面形狀一樣,面積相等。

  生2:請問你們小組是怎樣知道?

  生3:我們小組是動手量相鄰兩條邊知道的。

  生4:我們小組是動手算出它的面積知道的。

  生5:我們小組是動手剪開比一比知道的。

  師:每個小組都能想出好辦法,如果老師想做這個(實物演示)長方體框架共需要多少長的鐵絲?大家有什么方法來解決嗎?

  生6:只要量出一個頂點引出三條不同的方向棱的長度。再乘以4,就得鐵絲長。

  生7:量出紅顏色棱的長度,再乘以4;接著量藍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最后量黃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把三次積加起來就是鐵絲長。

  研究題3:

  正方體有什么特征?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長方體?把數據填入表格中。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我們小組研究認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的數目是一樣。

  生2:我們小組研究發現正方體每條棱長都相等這點與長方體不同。

  生3:我們小組歸納出:把正方體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所以它是一種特殊長方體。

  三、實踐應用:

  1、請同學們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不同長度的小棒(出示數據),請小組成員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種長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員上來領取。

  小組同學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漂亮!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小組剛才用了幾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別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幾個點呢?

  2、你們能像教師這樣,給長方體框架穿上“衣服”嗎(出示一個用紙做面,包好了的長方體)想想看,應用剪刀剪出怎樣的紙片?再比較它們每個面的異同。

  小組同學操作、匯報、交流。

  [評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給我的啟發和反思是:

  1、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實現學習方式變革。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土豆,來豐富表象,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切成長方體,來提高感性認識,最后通過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僅拓寬了思路,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激活學習熱情,達到全員主動參與“學數學”目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讓學生經歷“學數學”過程,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案例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看、摸、想、議、切、說等學習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能力;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3、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積極有效的思考依賴于合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依據知識自身的重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呈現知識為呈現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過程,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智技能,從而促使數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展開并不斷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數學教學要努力創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教學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立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用《數學課程標準》來教學,必須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總之,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真正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學數學”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與長方形的比較,了解形與體的異同

  2、探索與發現長方體有六個面,8個角,12條邊,知道正方體是最特殊的長方體。

  3、學習有效點數的多種方法。

  二、活動準備

  1.記錄單,不同長方體盒子三個,各種長方體小盒子每個幼兒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已有經驗導入,復習長方形的特征

  師:(出示長方形)這是什么形狀?它有什么特征?

  2、根據幼兒的回答記錄

  師: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面?

  (二)初步感知長方體

  3、出示長方體,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長方形和長方體的異同

  師:帶來一個新朋友,它和長方形有什么不一樣?(厚薄)他們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有面,有邊,有角)

  (三)仔細觀察,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

  4、提出啟發性問題,幼兒自由猜測

  師:它有幾個面呢?

  5、幼兒使用長方體盒子自由探索

  師:請你們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體)它有幾個面呢?請你們數一數。(提醒幼兒數的過程中既不重復數,又不漏數)

  6、 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討論,找出有效的數面的方法,數出面的個數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的?數給大家看?有沒有人用不一樣的方法數的?數一數。(記錄)

  7、探索面的形狀,發現特殊的長方體

  師:長方體的面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是不是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一起來看一看。有沒有其他形狀?(請幼兒觀察自己的盒子)你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講述,教師總結)有兩個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長方體,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長方體,不過它是特殊的長方體,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正方體。

  8、探索長方體的邊和角

  師:長方體除了有面還有什么?那有幾個角幾條邊呢?數一數。(幼兒探索并交流,教師記錄,引導幼兒使用有效的點數的方法)

  (四)總結交流

  9、師幼一同小結,梳理所得經驗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它有(6個面,12條邊,8個角),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也叫(正方體)。我們今天觀察的小盒子是(長方體),建筑工地的積木有長方體的嗎?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長方體的呢,以后你們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中,環節處理較清晰,符合數學活動的基本流程。我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回答問題的語言不夠清楚準確,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影響了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樂趣。活動中我發現很多幼兒已經有了一些長方體的具體經驗,這需要教師加以利用和引導,讓幼兒進一步思考和探究,激發他們科學探究的興趣,這也是科學領域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地。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P1-2例1、例2、“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

  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讓學生說出它的形狀,然后把許多這樣的紙摞在一起,問學生還是長方形嗎?

  接著電腦演示由面到體的過程,揭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立體圖形。

  讓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的紙盒的面,使學生感覺它很平,再用兩只手握一握長方體的紙盒。問: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占有一定空間的物體的形狀就是立體圖形。

  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呢?在這里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

  3、舉例。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師:要知道這些物體為什么都是長方體,就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二、引導探究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長方體的特征。

  難點:

  教具、學具準備

  ①教師準備:實物,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框架、投影儀。②學生準備:收集一些長方體開頭的小紙盒

  教 學過程

  備 注

  一、 復習引入:

  1、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2、你能將這些學過的圖形分類嗎?(平面立體)

  3、揭示課題:長方體也好、正方體也好都是立體圖形,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索實踐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1)認識長方體的面。(讓學生分組討論)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給學生看)

  再根據學生的發言用投影歸納出: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認識長方體的棱。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摸)。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做,最后統一為“棱”)

  再讓學生分小組去數和量:

  ①數: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么規律?)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投影顯示)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并提問:

  教學過程

  備注

  ①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嗎?(頂點)

  ②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4)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

  (5)用填空的形式小結長方體的特征。(投影顯示)

  長方體是由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圍成的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相對的棱的長度。

  2、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找幾名代表將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么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系?(投影顯示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實踐

  1.量一量教科書的長、寬、高。

  2.練習的第2題。

  3.練習的第3題。

  四、課堂小結

  由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

  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五、課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并涂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課后反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去,摸、碰,說長方體、正方體各個部分特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很遺憾這個環節處理的不是很好。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形體。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正方體、長方體積木及玩具。(積木四散放在幼兒座位后面。請配班老師在幼兒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將玩具放在幼兒的椅子下面)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二、引導幼兒觀察搭房子的材料——積木,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一)認識搭房子的材料

  1、師:我們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這些積木都一樣嗎?

  2、請每個幼兒拿一塊積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積木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先讓幼兒自由講講,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二)引導幼兒數一數手里的積木一共有幾個圖形組成。

  1、師: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正方形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你能告訴我,你的積木上一共有幾個圖形嗎?(幼兒數,老師觀察)

  2、請用不同方法數的幼兒倒前面來示范數。

  3、全體幼兒用與剛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數數。

  (三)引導幼兒觀察每個面的形狀。

  1、師: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數出了積木上由六個圖形,誰來告訴我,你的積木上是六個什么圖形?

  2、小結:由六個長方形或四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長方體,由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正方體。

  三、幫小兔子搭房子。

  1、師:現在,就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來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堅固又漂亮。(幼兒建構房子)

  2、參觀房子,說一說搭房子的積木是什么形體的?

  四、遷移經驗,運用自己感知的正方體、長方體的特征判斷自己的禮物是什么形體。

  1、師:小朋友幫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謝你們,所以給你們每人送了一份禮物,從你們的椅子下面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你的禮物是什么形體的?

  2、分別請拿正方體禮物的幼兒和拿長方體禮物的幼兒到前面來,其它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整體觀察和剖析,指導長方體的外形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能夠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喜歡探索操作,發現生活中長方體的應用。

  活動準備:

  1、物質材料:正方體長方體教具,人手一個長方體紙盒,長方體剖面;

  2、知識經驗:認識正方體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 復習正方體的特征。

  指導語:哪個小朋友能說一下正方體的特征?

  小結:正方體有6個一樣大的面,12條一樣長的棱,8個頂角。

  二、 基本活動

  (一)認識長方體,觀察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

  指導語: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形體,它的名字叫長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小結: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角。

  (二)觀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點。

  指導語:長方體和正方體除了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小結:正方體的每個面是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每條棱一樣長。

  長方體,相對應的兩個面一樣大,相對應的棱一樣長。

  (三)幼兒操作,出示長方體包裝盒,引導幼兒探索觀察長方體的空間,知道長方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指導語:請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包裝盒,盒子打開后是什么樣子的,可以做什么?

  小結:長方體紙盒打開后,里面因為占用一定的空間,所以我們叫它體,可以用來盛東西。

  三、 延伸活動

  幼兒制作長方體,在制作中感受形體的特征。

  指導語,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長方體剖面圖,請你制作一個長方體,并把長方體的對應面涂上相同的顏色或畫上相同的圖案。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13

  學習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教材第18~19頁的內容及第21~22頁練習五的1、2、3、6、7題)。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個點)講述: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征。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④請學生完整敘述長方體面的特征。

  (2)棱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①長方體有幾條棱?②這些棱可分為幾組?③哪些棱的長度相等?通過以上三個問題,分組討論,實際測量。根據學生匯報后并板書: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教師:請大家把長方體棱的特征完整地總結一下。

  (3)頂點的認識。課件演示:先閃動三條棱再分別閃動三條棱相交的點。

  師:請你們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板書:8個頂點。

  指名讓學生把長方體的特征完整地總結一下。

  3.認識長方體的直觀圖。

  (1)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放在桌面上觀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2)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

  4.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討論:要知道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只要量哪幾條棱就可以了?

  (2)歸納:我們把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長方體的位置固定以后,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棱叫做長,較短的棱叫做寬,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師將長方體橫放、豎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三、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19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頁練習五的第1、2、3、6、7題。

  (1)第1題:此題是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紙巾盒,說出各個面的形狀,哪些面形狀是相同的?各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題:求長方體的棱長和。

  (3)第4題: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長方體棱之間的關系,如:各組棱互相平行;與其中一條棱垂直的幾條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題、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知道了長方體的相關知識,誰愿意來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第1課時長方體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想象、歸納、概括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提升概括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組織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長方體、正方體。

  引導學生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的幾何模型。

  追問:長方體、正方體有怎樣的特征呢?

  引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講解新知

  1.說一說,認一認

  組織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從中能提取哪些幾何圖形。

  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看到點、線段、長方形、正方形。

  PPT展示長方體、正方體模型,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頂點、面、棱的相關概念。

  學生活動:組織同桌之間相互指一指、說一說手邊的長方體、正方體等物體的頂點、面、棱。

  2.做一做,填一填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模型,數一數它們的頂點、面、棱的個數。量一量、算一算棱的長度、面的大小。做好記錄完成下表。

  找小組代表分享探究結果。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并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

  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是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形(或其中兩個面是正方形);有3組相同長度的棱,每組4條。

  正方體:6個面是大小形狀都相同的正方形;12條棱長度相等。

  3.認一認、想一想

  教師講解長方體中同一頂點上的三條棱稱為長方體的長、寬、高。

  組織學生嘗試改變長寬高的長度,觀察有何特點。觀察得到當長、寬、高相等時是正方體。

  教師明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用PPT演示長方體變為正方體的動態變化。

  (三)課堂練習

  1.分別測出所帶的長方體盒子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76厘米,已知長是8厘米,寬是5厘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四)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本節課學習內容。

  作業:用硬紙板自制一個長方體;找一找身邊存在的長方體,測一測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四、板書設計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認識長方體。

  2、教會學生用紙殼動手做長方體。

  3、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4、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

  5、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三、教學難點:

  學生理解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的特點;體會棱與頂點的產生。

  四、課前準備 :

  長方體實物、長方體框架 教法學法 實踐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提問:這些都是什么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出示圖。這些你看知道是什么嗎?它們是什么圖形?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

  老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3、舉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

  正因為有了長方體,我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妙神奇。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長方體,來領略長方體的奧秘。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下列圖形。)

  4、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邊)

  老師講述:我們把這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板書:棱

  ( 3)再請同學摸一摸長方體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個點)

  老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板書:頂點

  (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老師說出頂點、面、棱的名稱,學生迅速在學具上指出。

  5、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師:面、棱、頂點里面還蘊藏著許多特征,你們想不想知道?

  觀察手中的長方體實物比一比,數一數,量一量,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許多驚喜的發現,你們有信心嗎?

  (2)生采用自學、小組討論,同桌探討等形式,從數量、形狀、大小等方面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3)交流自己的發現

  頂點有什么特點?(8個)棱有什么特點?(12條,怎樣數不容易遺漏?相等的棱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面有怎樣的特征呢?(6個面。是長方形,面的大小關系怎樣?)

  長方體相對的面有怎樣的特征呢?(面積相等,形狀相同)

  (4)投影出示兩個長方形:這是兩個面積同為90平方厘米的長方形,一個長是10厘米,寬是9厘米;另一個長是15厘米,寬是6厘米。它們可以做長方體相對的面嗎?

  6、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

  (1)師:觀察老師手中的長方體框架,如果把長方體的棱分組的話,你會怎樣分?生思考并試著分一分。

  (2)揭示概念: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和長度分別稱之為長方體的長、寬、高。

  (3)長、寬、高各有幾條呢?(生試說)

  (4)生試著指出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5)(變換長方體的擺法)現在它的長、寬、高呢?

  (6)小結:雖然是同一個長方體,但擺法變了,長、寬、高也就隨著發生變化。

  (7)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6

  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7、完成P19做一做

  (1)做一個長方體

  (2)觀察并回答

  總結 這節課你有何收獲?

  六、教學結束:

  作業布置:要求學生回去動手做個長方體,下節課帶來進行展示。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篇16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物和演示,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通過建立立體圖形的表象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現代數學思想,讓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4.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及集體協作、團結互助的精神.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及相關課件,長方體實物模型二個(其中一個兩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長方體的活動框架一個.學生每人準備長方體形狀的紙盒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

  屏幕出示下面的一組圖形:

  師:說出這些圖形分別是什么圖形?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屏幕上顯現:平面圖形)

  再用課件演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過程:用4個長方形,2個正方形逐一圍成一個長方體,并將長方體旋轉一周.

  師(指著長方體問):這還是長方形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長方體.

  揭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立體圖形.

  讓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的學具,使學生感覺它的面很平.再用兩手握一握長方體的紙盒,問學生有什么感覺.(平平的)再將它放置桌上,讓學生觀察.

  師:因為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占有一定空間的物體或圖形就是立體圖形.(屏幕上同時出現若干種立體圖形,或在講臺上擺出各種實物圖形,請同學們指出在這里哪些圖形是長方體.)

  3.舉例.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二、新知探究

  1.探討長方體的特征.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①面的認識.

  師:請同學們看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邊說邊用電腦將圍成的長方體圖形展開(或將長方體實物模型展開.)

  生:長方體是由面圍成的.(板書:面)

  師(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并用手摸長方體的面.):這就是長方體的面,請你們拿起自己準備好的長方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

  學生摸完后問,你有什么感覺?(平平的)

  ②棱的認識.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處,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板書:棱)

  ③頂點的認識.

  師:再繼續摸一摸長方體三條棱相交處,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板書:頂點)

  (通過用手觸摸、用眼觀察,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觀察長方體的棱、理解長方體的頂點.)

  (2)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將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分兩個層次探究,難點分散,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①通過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要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探究.請同學們拿著長方體,仔細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按照方位進行有序地數.

  生:長方體有6個面(板書:6個)

  問每個面是什么形狀?(討論)

  通過討論觀察交流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好,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這6個面在大小上有什么關系?請看屏幕.

  (課件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運行重疊畫面)

  注:沒有多媒體的可用實物操作演示.用鐵絲制作一個長方體活動框架,再用帶磁性的貼面糊上六個面(用三種顏色涂六個面),演示時,將相對的面取下疊在一起.

  師:看了剛才的演示,你們發現了什么?(相對的面相等)

  ②通過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棱的特征.

  通過剛才的演示和觀察我們知道了長方體的面的特征,下面我們來研究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據它的條數和長短去探究.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而不重復、不遺漏地準確數出12條棱.(板書:12條)

  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發現、概括得出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板書: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注:沒有多媒體的可用實物演示操作,用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活動框架,一一拆開進行演示.(鐵絲分別用三種顏色作色)

  ③通過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頂點的特征.

  師:研究頂點,應從個數上來研究.

  通過課件演示或實物操作得出長方體有8個頂點.(方法同上)(板書:8個)

  ④師生共同小結出長方體的特征.

  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現在你們討論一下,如果要知道長方體12條棱的總長度,只要量出哪幾條棱就可以?為什么?(啟發學生只要量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就可以了)那么你們知道像這樣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我們把它們分別叫做什么呢?

  師(結合多媒體演示說明):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習慣上,長方體的位置固定以后,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棱叫做長,較短的棱叫做寬,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在立體圖上分別標出長、寬、高)

  練習:教師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練習后教師說明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第21頁中的做一做.

  認識透視立體圖.

  (1)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觀察講臺上的長方體紙盒,(紙盒上各個面分別標上數字1~6)如圖:

  問:最多你能看到幾個面?(讓學生報出所看到的面的號)

  (正面遠處的同學只能看到一個面,還有能看到兩個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個面)

  (2)師:我們把這個長方體如果從右前方觀察,所看到的這個長方體如果畫出來就是這樣的.屏幕顯示立體圖.

  師:這個圖中你們看到了哪幾個面?哪幾個面看不到?教師結合多媒體的演示告訴學生,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

  (屏幕出現)

  (3)加強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①出示下圖,想象出與之對應的長方體.

  ②出示一組長方體,讓學生說出所想象的長方體是其中的哪一個.

  ③電腦將長方體補充完整,讓學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確的長方體.

  3.小結:略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的第1、3題.

  2.補充練習:這是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物體,請你根據存在的數據,說出這個物體的上面是什么形狀?并說出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6個面都是長方形

  (6個)面┤特殊情況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兩個面相等

  長方體─(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8個)頂點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通用16篇)】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和“<”11-26

認識球體大班數學教案11-10

《認識時鐘》大班數學教案11-05

認識“>”和“<”大班數學教案11-18

認識日歷大班數學教案11-13

認識長方形中班數學教案11-04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模板(精選9篇)02-25

《認識圖形》小班數學教案(精選20篇)03-09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8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