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市場調研報告(精選12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糧油市場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1一、市場簡述
潘成糧油市場位于潘莊以東,中心路北段,形成于2002年,產品覆蓋五谷雜糧、食用油、雞蛋、面粉等國民生活必需品,是淄博地區主要糧油集散地,產品除供貨五區三縣各大商超外,更遠銷東營市區、廣饒、泰安等多個地市,因市場經營管理處管理規范以及經營業戶合法經營、誠實守信,市場發展至今,已有業戶60余家,在當地乃至山東地區都有著較大的影響。
二、產品架構
糧油市場以糧為主,油為輔,各種五谷豆類一應俱全,產品來自全國各地,市場上大米占據較大規模,大米主要來自于黑龍江、少數來源于江蘇,市場上大米的品牌高達50余種,價格相差不大,主要原因為糧食屬于國家控制,價格比較穩定、利潤較低,主要以批發為主;食用油雖在市場上占比不大,但是因為日常生活需求較大,利潤還是相當客觀的,各大品牌如胡姬花、魯花、口福等在市場上都有經銷點,因近年來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提倡食用玉米胚芽油,市場上玉米油占比逐漸增大,比較著名的有西王牌;面粉主要品牌為云海、五得利,面粉經銷點的特殊性在于基本上都是廠家的直銷網點,對銀行貸款的依附性不如其他經銷點強。
三、業戶情況
在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市場上的經銷店多為夫妻店,外地人為較大比重,該市場的業戶們文化水平大都不高,有業戶這樣描述自己:初中畢業后就背起了面口袋。這說明業戶們從事該行業較早,而且對該行業有很深的感情,市場管理處介紹市場上業戶們大都吃苦耐勞,非常辛苦,拖家帶口的,晚上還需要看店,因外地進貨的車輛進貨時晚上很晚到,早上一早走,業戶們凌晨四點就要起床,晚上十點才睡,業戶們經過這么多年的經營大都積累了不少的資本,但是日常中非常低調、平日里穿著都非常樸素,跟工人們吃住一起,市場上每戶業主大都有3輛以上的車,沒有非常名貴的車,以貨車為主,資金基本上投入運營中。
四、市場狀況
產品相近、價格相似是該市場的真實寫照。行業內競爭是存在的,但是60余家商戶經過這么多年的摸爬滾打,彼此之間都非常了解,并不存在惡意競爭的情況,同一供貨點存在同一產品的,不同的牌子絕不會再供,行業內相處融洽。因糧食產品的季節性,糧油市場的淡旺季比較明顯,比如綠豆,主要在6-8月份銷售,但9月份是綠豆收獲的季節,這就需要9月份儲備,明年賣,糧食主要以秋后為銷售旺季,此時業戶需要大量囤貨,資金需求量較大,以往很多業戶在淡季時正常經營,守候旺季,近年來,業戶們經營思路有所拓展,很多業戶注重把品牌做精做細,推出了小包裝系列產品,專供商超,利潤進一步提升,除正常運作糧油產品,在市場供銷淡季時逐步多元化經營,酒類、食品類為主要突破口,以往淡季資金需求少,實現多元化經營后,市場上資金需求量增大。
五、貸款現狀
我們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在該市場上投入量不算太大,主要在于以往淡旺季過于明顯,很多業主并不急需,導致市場上對貸款的依附性并不那么強烈,但是從投放的這幾個業戶來看,因其銷售的頻繁性,銷售額都在2000萬以上,賬戶流水非常頻繁,派生率較高,又因農產品受國家調控,盈利水平趨于穩定,業戶經營正常,市場風險較小,主要風險來自于隨著市場上業戶的經營思路拓寬,對于多元化經營的業戶應作出其拓寬經營的風險判斷。
六、放貸前景
在對市場營銷及調研的過程中,逐步接觸了一些有意向的新客戶,通過我行存量客戶對其評價以及考察中的了解,我認為該市場的新客戶在資金的額度上應給與控制,出于市場實際情況以及風險控制的考慮,給其政策上趨向于做6個月短期,對其提出的條件是在半年內多走帳,業務到期時正值銷售旺季,根據其流水情況,給予額度上與期限上的適當調整,這個市場上的業戶可以逐一推薦我行的pos機、網銀等周邊服務,這些配套服務的架設可以增加業戶們的存款派生及提高我們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除大部分的面粉直銷戶外,五谷類與糧油的客戶都可以再做進一步營銷,市場上擔保以聯保為主,但隨著金額的增加不適宜三戶聯保,有待進一步改善擔保方式,以便控制風險。
七、抽樣調查
通過對市場上業戶的隨機抽樣調查,市場上業戶對于貸款是比較謹慎的,很多商戶對于貸款的依賴性不大,自有資金即可維持正常運轉,而一些規模較大,且經營范圍拓寬的業戶對貸款有較大的興趣,對于利息以及擔保方式詢問較多,金額需求都在60萬以下,可以根據考察情況及同行的評價對其進行篩選。
以上是我對潘成糧油市場的一點淺見,隨著對該市場經營戶的進一步認知,逐漸的了解該市場的狀況,對于該市場的貸款需求、潛在風險做出合理判斷,在做該市場時應該是可以提高投放量的。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2一、市場概況
赤峰糧油市場于2017年5月由內蒙古蒙東公司投資開發建設,市場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元。是自治區重點糧油調控市場之一,其中,糧油銷售及辦公區面積約 3萬平方米;糧油周轉庫約25000平方米。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集糧油倉儲交易、糧油檢測、信息預警和電子交易于一體的綜合性糧油市場。市場投入運營后,預計年交易量達150萬噸,實現交易額30億元。
2011年10月初該項目已經完成全部工程,經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和赤峰市紅山區政府同意,紅山區物流管委會批準,赤峰糧油市場于10月底投入使用,市場正式對外開業。
二、區位介紹
赤峰糧油批發市場位于內蒙古赤峰市紅山物流園區三期,市場西臨清河路北段,東臨鐵路場站、北通高速公路,交通運輸便利。赤峰糧油市場建成后將和全國20多個省市區和幾百個糧油生產區批發市場直接連通,覆蓋內蒙古東部四個盟市和鄰近的北京、河北、遼寧等省市多個地區。
三、市場現狀
赤峰糧油市場10月底投入使用,作為內內蒙古東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區域性專業糧油批發、零售市場。市場的主要經營項目有糧油、農業生產資料批發,可以提供工商、稅務、糧油檢測、物流、裝卸、通訊等一站式、一條龍服務,還有直入園區的鐵路專用線,高速公路方便快捷,顯示了現代化、集約化經營的優勢。目前已有140多家糧油經營戶入住經營,入駐品牌150多個。
糧油市場共有鋪位數190個,其中臨街商廳80個,檐高商廳110個。截止調研當天為止,市場掛牌率達到75%,商品進場率達到30%,中轉庫的預定使用率達到80%,中轉庫實際使用率在40%左右。
目前糧油市場只有檐高商廳交易區部分商戶正式營業,臨街商廳目前只是掛牌,商品并沒有進場,尚未開始對外營業,根據我們調研的情況了解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新市場是在原來老市場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在多是老商戶在經營,新市場建起來后,老商戶優先選擇鋪位,從經濟是用的角度來看大多選擇了檐高商廳,而且新建市場期間老用戶們沒有經營場地,建成后老商戶是第一批商品進場的用戶。
2.市場剛建成交付使用,沿街商廳尚未來得及裝修,根據市場開業的需要先掛牌,然后進行裝修,逐步商品進場經營。
3.部分為投資商鋪,有些商鋪門前貼出商鋪轉讓的廣告,可以看出這些掛牌的商鋪純粹是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自己不經營,靠轉讓鋪位盈利。
4.部分有實力的商家先掛牌,根據市場今后的發展趨勢考慮商鋪是否進場,這樣的商家有一定的實力,但是并不著急商鋪進場,對市場持觀望態度。
四、租金及優惠政策
考慮到新市場的培育期,糧油市場的招商政策表現了一定的優惠措施,所有商戶第一年享受物流園區減免工商、稅務等優惠政策,并且第一年租金(商鋪租金、庫房租金)減半,第二年開始正常收取租金,現在的糧油市場商鋪租金水平在10元/㎡/月,庫房的租金水平在4元/㎡/月;第二年開始商鋪租金水平在20元/㎡/月,庫房的租金水平在8元/㎡/月。臨街商廳和檐高商廳的租金水平一樣,但是從經濟的角度來講,商戶們的選擇傾向于檐高商廳。
五、總結
赤峰糧油市場的投入使用促進了現貨交易與電子交易,將全力打造現代化新型糧油交易市場。赤峰糧油市場在赤峰乃至內蒙古東部地區朝著規模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將是赤峰雨潤物流配送中心項目投入運營之后在糧油市場上的最主要競爭對手,赤峰雨潤物流項目在規劃中應該注意調整糧油業態規劃,根據市場發展趨勢,審時度勢,做好業態劃分比重。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31998年國務院進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以來,實行政府糧食行政管理職能與糧食企業經營的分離。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與糧食企業在人、財、物等方面徹底脫鉤,不再參與糧食經營,不再直接干預企業的自主經營活動。原來由糧食局、糧管所、糧站三級管理網絡嚴格統一管理的糧油市場,變為由糧食行政主管部門代表政府對全社會的糧食流通進行管理的相對自由的糧食流通市場。20xx年《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出臺后,糧油市場進一步得到了開放,國家鼓勵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更大了,管理范圍更寬了,市場監管的難度加大了,造成相應的監管力度有所下降。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對糧油市場的監管,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我市糧油供應的現狀
我市不是產糧區,而是糧食銷區。主要種植玉米、小麥以及蠶豆等雜糧為主,歷來有種的不吃,吃的不種的傳統,100多萬市民的日常食用大米都是通過產糧區供應的。我市糧食從產糧區到市民手里主要通過大大小小的糧商糧販。目前,我市在工商局注冊的糧食經營戶共有670多家,還不包括沒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走家竄戶的小商小販,估計不會少于三四百家,兩者相加一共要有上千個經營個體。這么龐大的經營群體,要糧食行政部門等有關職能部門進行有效監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以及體制情況是不太現實的。糧食市場的監控主要依靠產區的監管和經營者的自律,銷區對糧食的監控基本處于比較尷尬的地位。食用油的情況,除了本地幾家大油廠可以提供較為安全的食用油外,其他的與糧食現狀大致類是。
二、糧油市場監管不力的原因分析
造成糧食市場監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層面的問題,有執法隊伍的問題,有執法對象的問題等等,是一個綜合的原因,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1、糧食執法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持。20xx年5月26日,國務院頒布的第407號令《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是對糧油市場進行監管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但是有的細化條例本身就存在缺陷,影響了執行。如《江蘇省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于年收購量低于50噸的個體工商戶(農民經紀人)從事糧食收購活動,無須申請糧食收購資格。這就給糧食行政部門的執行出了難題。對于不具收購資格的收購者,只要拿出這個武器,就可以擋住執法人員的查處。而且對于50噸這個數據,我們也比較難以認定。特別是對于象我們xx這樣的非產糧區,主要從事收購的都是小雜糧,大都是兌換,而且周轉比較快,很少有收購者能被發現有超過50噸的量。20xx年,我市僅有一家辦理了糧食收購資格。僅糧食收購資格審查這一條,我們就很難執行。
2、糧食系統的執法隊伍相對偏弱。目前,各地的糧食行政執法工作體系還很不健全,專職執法人員偏少,執法能力有待進一部加強。當前,糧食行政執法工作體系建設從上到下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糧食行政執法標識,沒有統一糧食執法機構名稱,沒有統一設置監督電話,糧食行政執法的權威受到挑戰。同時受人事編制的限制,越到基層糧食行政機關,專職行政執法工作人員的配備越少,甚至還存在無機構、無專職行政執法人員的狀況,與縣級糧食行政機關所擔負的執法重任極不相稱;現有的糧食行政執法專職工作人員大多數系“半路出家”,缺乏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對行政執法的有關規定了解不深,執法能力與糧食行政執法工作不相適應。象我市的糧食局共有編制13人,除去財務人員、辦公室人員,真正具有執法資格的人數只不過4、5人,面對這么大的執法面,有點勉為其難。
3、多頭執法造成多不執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大部分條款不是由糧食局來直接執行的,而是根據職能由工商、質檢、技檢、衛生等多個部門共同執行的。糧食行政部門一旦發現了問題,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門、價格部門、質量檢查部門等來執行,但處理結果到底如何,糧食行政部門就不得而之了,影響了執法的延續性與直接性。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糧食行政部門的執法積極性。有的執法工作需要幾個部門一同參與,而往往因為涉及部門多,難以協調,很難形成經常執法的局面。聯合執法的次數少之又少,缺乏對經營者有效的法律威懾。
4、糧油經營戶規模小、數量多造成執法難。我市是非產糧區,因此居民日常食用大米等都是通過從產糧區引進的。經營者以個體戶、流商流販以及大量的農民經濟人等為主,規模都不大,但是數量龐大。對于一個只有十來個人的糧食行政部門,監督這么多的經營者,難免有點力不從心,造成執法困難。
三、對策與措施
在新時期如何加強對糧油市場的監管,我看要從自律和他律同時入手。不但要通過執法部門執法、社會監督等他律來督促他們規范行為,而且還要引導經營者自律,誠信經營,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糧食流通法規宣傳,注重相關執法部門的協作。《條例》及相關法規的頒布實施,雖為有法可依提供了依據,但如果不加強宣傳力度,不注重相關執法部門的協作與配合,那么糧食流通檢查工作將很難得以有效地開展。我們認為:一是要加強對糧食流通法規的宣傳。首先糧食部門可用宣傳車、發傳單、電視走字、知識競賽、標語口號、糧食經營者培訓等方式進行宣傳;其次法規宣傳不能流于形式,應結合日常工作經常性地開展。二是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與配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主動與工商、質檢、衛生等部門保持經常性的聯系與配合,按照《條例》與《辦法》的規定,各負其責相互溝通與協作,既不能越權又不能扯皮推諉。
2、加強糧食執法隊伍建設,提高糧食執法人員素質。依法對糧食流通進行監督檢查,是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護糧食生產者的積極性,維護糧食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那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怎樣才能做好這項工作呢?我們以為,加強糧食流通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是首當其沖的關鍵。其一應增加執法人員的編制和執法經費。開展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如離開了執法人員的參與,如果沒有必要的執法費用,那監督檢查無異于紙上談兵。為使監督檢查工作落到實處,政府編制及財政部門就必須重視這項工作,從工作需要出發,及時適當增加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執法人員的編制和執法活動的經費。其二,嚴格考證上崗制度。行政執法工作是法律與業務性都很強的工作,其影響力不僅涉及到被監督檢查的對象,而且還關系到政府部門的形象。所以嚴格執法人員的從業資格考試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凡從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的執法人員,都必須經過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和考試,都必須取得《糧食監督檢查證》方可上崗執法。其三,加強糧食執法隊伍建設。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還必須適時成立執法大隊,建立健全執行糧食監督檢查任務的各項工作紀律和工作程序等。
3、嚴格許可準入法規,抓好糧油收購市場監管。糧食收購是糧食流通的開端與源頭,抓好糧食收購市場的監督檢查工作,嚴格糧食收購行政許可準人法規,就能有效地規范糧食流通管理秩序,所以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應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探索。一是要嚴格糧食收購行政許可準入制度。對申請收購資格準人的經營者,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應嚴格按照《條例》和《江蘇省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嚴格審核,認真把關,要堅決杜絕違規違法辦證現象的發生。二是建立監督檢查機制。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群眾性工作,不僅如此,它還有很強的時間性,錯過特定的時間,就很難掌握違規違法的事實與證據。而且,由于糧食執法人員的人手有限,開展監督檢查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為使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就很有必要建立巡回舉報并舉的多樣化的監督檢查機制。
4、引導誠信經營模式,確保銷售市場的糧油安全。糧食最終到消費者手中是通過大大小小的糧店經營者。因此,除了加強對產區糧食收購環節的監管外,對銷售環節的監管也至關重要。我們加大了在這方面的探索,通過創建“放心糧店”的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xx年,我們xx市糧食局積極開展“放心糧店”創建的探索。我們首先在有關媒體公布了放心糧店的創建條件、評審辦法,然后讓符合基本條件的糧店進行申報,最后通過行政主管部門的評審進行確認。對于初步通過評審的放心糧店在媒體進行公示。經過一年來的創建,在全市形成了遍布各鄉鎮、社區的“放心糧店”網絡。通過創建工作,使得各個放心糧店在“質量、衛生、計量、價格、服務”上面達到五個放心,并統一掛上由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發放的“放心糧店”招牌。群眾非常信任這塊金字招牌,放心糧店業主普遍反映,經銷量大大增加,而群眾對放心糧店的服務水平也感到滿意,我們在對放心糧店的檢查回訪時也發現經營者無論在質量、計量、衛生、價格等多個方面都符合國家標準,服務水平也大大好于其他糧店,真正使經營者、消費者、執法者三方獲得共贏。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4為落實李源朝書記在江蘇省第十一次黨代表會報告中“把構建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及“高度關注困難群眾的冷暖安危”、“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確保江蘇每個城鄉居民都有飯吃”的要求,xx市組織黨政機關干部進社區、訪百姓、聽訴求,探尋如何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之策,糧食局等部門開展了“糧油實物幫困”問題的專題調查研究。
一、低保戶糧油支出現狀
今年3月,xx市糧食局機關干部分成15個小組,由社區干部引路,先后走訪了泓運園、小石橋、曙光、虹橋和永興等社區51戶低保家庭,調查了解糧油供應現狀、價格波動對低保困難家庭生活的影響、家庭支出中有無擠占糧油支出問題,以及低保家庭對購買糧油食品的愿望。走訪中了解到,低保戶致貧原因中,有12%的家庭是因為殘疾勞動能力低,有30%的家庭是因為下崗失業無收入來源,有29%的家庭是因為有重癥或慢性病人常年看病吃藥,有15%的家庭是因為單親撫養在校生,有14%的家庭是其它一些原因,盡管情況各不相同,但確實都是由于存在自身無力克服的困難而陷入貧困的。政府發放的低保金解決了他們的基本生存問題,但這是在最大限度降低生活必須開支的情況下才能做到的。
糧油價格小幅波動,食品價格的合理上漲,對一般家庭的生活水平并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他們也并不在意,但對低保困難家庭來說,糧油等食品漲價的支出擠占了他們本來就很緊張的開支,對他們的溫飽問題是有影響的。據調查統計,低保戶居民的糧食消費數量高于其他居民消費量約50%左右,這是因為他們的飲食結構以粗茶淡飯為主,比較單調,每月的糧油開支約占家庭開支的25%左右,再加上必要的調味品及簡單的葷蔬菜等,基本的食物支出約占家庭支出的50%左右,按照恩格爾系數判斷,為勉強維持生活的家庭。所以他們對這方面的價格波動是非常敏感的,調查中他們反映,有的買糧不敢進超市,圖便宜專挑個體糧販買糧;有的不用煤氣做菜,改用電飯煲打邊爐;有的不買費水洗的菜,改吃較干凈的羅卜白菜。調查數據統計,六成低保困難家庭希望政府在經濟和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與時俱進地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發放糧油優惠供應證,確保基本生活無憂。
二、國內“糧油實物幫困”的先進經驗
上海市政府從1995年起實行實物幫困,建立了由民政、糧食、財政、物價等部門組成的協調磋商機制,民政負責發卡、糧食負責供應、財政負責資金,定期開會協商幫困供應有關問題。將低保戶中70歲以上老人、大重并殘疾等七種對象列為幫困對象,每人發放一張“綠”卡——糧油供應卡,憑“綠”卡按月到指定糧店剪號供應20斤大米、1斤食油、1斤白糖。資金來源由市、區財政各半承擔。十多年來,實物幫困措施不斷推進和充實完善,并創新供應服務形式,提供多樣化的社會服務,不斷完善供應鏈的社會化、專業化。實物供應量一直沒有變化,貨幣標準根據物價變化情況已由當初的每人每月15元,逐漸調整至現在的每人每月45元。多數區在市標準基礎上還增加了金額,如黃浦區提了40元,達到每人每月85元。上海充分發揮糧食部門主渠道作用,對幫困對象實行“低保糧”制度,確保了廣大低收入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成為上海市委、市政府關心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老牌樣板工程。十幾年來,盡管上海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糧油實物幫困制度沒有因為經濟發展物質充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放棄,相反,不斷完善堅持至今,說明了這項制度是有其存在的客觀必要性的。
三、對“糧油實物幫困”做法的分析
1、優越性
實物幫困是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我國經濟發達城市普遍重視這一做法,其好處概括起來:
一是有利于找到建設和諧社會的切入點。建設和諧社會首先要確保每個居民都有飯吃,確保一部分在生活中有特殊困難的低保家庭不因各種原因而降低生活水平,使他們在“吃飽肚子”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不犯愁,對這部分 “弱中之弱”對象采取“糧油實物幫困”方式,能加大救助幫困的力度,使他們在任何情況下得到基本的口糧保障,這種做法有利于穩定社會結構、彰顯和諧。
二是有利于創新分類救助形式。低保戶雖然都很困難,但他們中仍有程度輕重之分。對于大多數低保戶來講,由于有了低保金,基本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而低保戶中的特困家庭過于弱勢,無力抵擋生活變故、物價波動對他們基本生活的沖擊,所以他們的生存狀況往往最糟糕。糧油實物幫困是政府對低保戶中老弱病殘人員“政策傾斜”的具體體現,是實施分類救助的一項重要形式,是對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補充。能體現“重點突出,補助合理,體現差別,量力而行”的原則。
三是有利于體現黨委政府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以糧油實物濟困為基本功能、以“綠卡”為兌換憑證,面對屬地(一般以街道為單元)困難群體進行一線幫困,這種送愛心行動雖然做法傳統,數額不大、相對繁瑣,但看得見、摸得著,既實際又形象,體現了黨委政府對特殊困難群體飯碗的關注,體現了黨委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可以起到手拉手、心貼心的效果,可以達到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功效,可以收到“貧者有米下鍋、溫暖眾心”的輻射效應,比簡單增發幾十元錢意義大得多。同時,這種扶貧濟困的制度性建設較之社會公眾、慈善機構的獻愛心活動顯得更穩定可靠,更充滿人文關懷,更能體現責任政府的形象。
2、可行性
一是政府各部門有幫困的共識。從上海市調查了解到,無論是黨委政府層面,供應商層面,還是接受幫助層面,都認同這一做法,它成為上海市委市政府關心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老牌樣板工程,據悉已經中斷糧油實物幫困做法的大中城市也正在著手恢復這一做法。從我市走訪低保戶看,有六成對象要求政府發放糧油優惠供應證。
二是政府財力負擔不重。根據調查摸底,低保戶中七類困難人員約占低保人員25%—30%。xx市約有此類人員5000人左右,如果按每月20斤米、1斤油的實物量,按現行市場價,每人月需40元、年需480元,全市共需264萬元,市和縣(市)區財政分別承擔,各地每年只需40萬元不到。可謂花小錢辦大事。
三是有實施“糧油實物幫困”的基本條件。有成熟的優撫和低保工作經驗;糧油實物幫困對象政策扛子清晰,便于界定;街道、社區工作機構已成網絡,便于開展此項工作;糧食部門對糧油指定供應熟門熟路;通過幾年創建“五放心糧店”,門店數量多、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有現成的網點可利用。
四、對實行“糧油實物幫困”的幾點建議
“糧油實物幫困”是黨委政府能為低保特困家庭所做的又一件實事好事,深得民心,應推廣實行,工作思路可確定為“政府主導、部門運作、社會參與、對象受益”,實行企業化管理,樹立清晰的成本概念,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予以支持。
1、成立由民政、糧食、財政、物價等部門組成的“幫困糧油指定供應”協調機制,明確分工負責制。
2、參照上海市做法,可對低保戶中70歲以上老人、重度殘疾人、喪失勞動能力的危重病人、長期患病人員、單親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智障人員等七種對象實行幫困糧油指定供應。
3、“糧油實物幫困”條件可定為:凡具有市區非農業戶口、已享受低保待遇且符合七種情況之一的城鎮居民,都可以人為單位申請,從民政部門領取糧油供應幫困卡,每月憑卡到指定的供應點選購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幫困卡實行每人一卡,每人每月一票,當月一次性使用,每票可抵償40元使用。
4、幫困糧油資金來源:市及縣(市、區)分別負擔,市區由市財政解決50%,各區解決50%;各縣(市)由縣(市)財政自行解決。
5、幫困糧油供應點,由“五放心糧店”負責供應,如網點不足,可公開招標部分加盟店,做到合理布局,優化服務,便于監督。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5如何進行企業內部工資制度改革,是目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中的難題。我們公司是一個改制不徹底的企業,人員的身份沒有置換,由于管理不暢,因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公司決定從今年起實行以崗位工資為主體的工資改革。職工收入的組成(崗位工資+年功工資+效益工資+加班工資)。
一、為什么要進行企業工資制度改革
第一,從工資的形成來看,分配行為不合理 。我公司是從國營企業轉換過來的,目前的工資結構雖然通過幾年的變通,但是還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的計劃工資,在人與工種,工種與工資的定位還沒有真正地與市場接軌。體現在工資形式過于單調,內部分配平均主義仍然嚴重,在企業內部分配結構中,沒有按不同類型、不同的生產經營特點等情況確定不同的工資分配形式。不同職業之間的工資收入差距并沒有按改革目標所希望的那樣真正拉大。知識、技術、人才的價值還沒有得到完全承認,企業內部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腦力勞動和付力勞動的報酬區別在結構工資中雖有反映,但反映這種差別的崗位工資只占很小部分。國有企業內部工資變動搞普調,使平均主義分配趨于制度化,獎金津貼搞平均,人人有份,使收入分配與勞動嚴重脫節。
第二、引入勞動力市場機制,企業工資市場化。所謂工資市場化,就是工資以市場為基礎而形成。這是與傳統的計劃工資相對應的一種工資制度。市場經濟的發展決定了企業工資分配必須適應將來社會勞動力市場的供求情況,必須與市場工資水平接軌,計劃經濟模式下那種企業自我封閉式的工資分配形態將不能再存在。所以應盡快在思維方式和分配辦法上實現轉軌,引入勞動力市場機制,市場決定工資。我公司是由幾個單位合并而成的,現在企業的人員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出現了老人不得走,新人不能進的現象,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收入得到的多少主要由職工在企業的工齡、身體健康狀況而定,這使得那些素質低、身體差、年歲高的職工一般不愿意離開企業,而素質較高的年輕人因在一定的時間內與這些福利性收入無緣或得到很少,出現人才不肯來和留不住的現象,這就使企業職工形成冗員甚多與結構性短缺并存的局面。由于改革沒有到位,人員的身份沒有置換,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苦樂不均現象。
所以,工資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焦點問題。搞好改制企業的工資分配制度改革,不僅是調動企業職工積極性、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是現代企業制度運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工資分配是企業管理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現在企業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充分暴露出來。現代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二、如何進行企業內部工資制度改革
第一,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企業在擁有充分的內部分配自主權基礎上,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并根據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積極探索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提倡推行各種形式的崗位工資制,即崗位等級工資制。在進行科學的崗位設置、定員定額和崗位測評(如實行崗位等級工資的,還需確定每類崗位內部各等級的工資系數),做到以崗定薪。以崗位測評為依據,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合理確定崗位工資標準和工資差距。提高關鍵性管理、技術崗位和高素質短缺人才崗位的工資水平。企業工資制度改革必須引入市場勞動力價格機制,合理拉開收入差距。企業對那些市場上對某種人才的需求量大大超過合適人才來源的,就確定高于市場勞動力價格的工資;而那些市場上對某種崗位人員需求少于合適人才來源的,就確定相對低于市場勞動力價格的工資;對那些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人才,就確定大大高于市場勞動力價格的“保護工資”。這樣,使企業職工收入的水平與勞動力市場相同層次的職工收入水平相適應。崗位工資標準的確定與企業經濟效益相聯系,企業內部實行競爭上崗,人員能上能下,崗變薪變。無論哪一種形式,都與職工的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掛鉤,真正形成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從而,充分發揮工資的杠桿作用,留住關鍵人才,為企業發展增添活力。12糧油集團崗位工資改革調研報告
第二,實行保留工資。在實行以崗位工資為主體的工資改革中。為照顧老職工,我們實行老職工老辦法,新職工新辦法。公司將每個人原來的技能工資加原來的崗位工資再減去現在的新崗位工資后超過部分的工資都實行永久性保留。對新進職工就按照新崗位工資標準執行。
第三,企業實行年功工資
年功工資是根據職工參加工作的年限,按照一定標準支付給職工的工資。它是用來體現企業職工逐年積累的勞動貢獻的一種工資形式。它有助于鼓勵職工長期在本企業工作并多做貢獻,同時,又可以適當調節新老職工的工資關系。一般來說,增加年功工資,主要決定于職工工齡的增長,同時還應決定于職工的實際勞動貢獻大小和企業經濟效益好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這一工資單元的作用。我公司目前實行一年工齡十元錢一個月的標準,占全部工資總額的3%。工齡工資不參與績效考核。
第四,效益工資
效益工資(獎金)是根據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職工實際完成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效益工資發揮著激勵職工努力實干,多做貢獻的作用。效益工資沒有固定的工資標準,它一般采取獎金或計件工資的形式,全額浮動,對職工個人上不封頂、下保底的形式。
第五,加班工資
加班工資是為了補和保障職工在完成生產任務中亨有的休息休假權利,保證職工加班加點應得的工資報酬。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6一、培訓是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
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是企業為了提高員工在執行某項特定工作或任務時所必要的知識、技能及態度或培養其解決問題之能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動。每一個企業都需要受過良好訓練并具有豐富經驗的人去運作,以維持企業生存所必要的活動。但是,我們企業是由三個單位的人合并組成。一批人是來自倒閉的合成氨廠,一批人是增用土地進來的,一批人是單位招進的農民合同制工人。其文化知識、技術水平普遍低下。因而,造成新的改革思路無法實行,新的管理理念無法推進,先進的設備無法使用。當企業的迅速發展之時,提升員工的技術層次、知識水平及適應性就變得非常必要。此外,員工培訓的重要性是隨著工作的復雜性而增加的。特別是由于港口競爭激烈,使我們企業必須改變經營方式,實行跨行業經營,這就面臨著生產、服務、工作類型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的重新調整,以適應強大的競爭壓力。因此,加強員工的培訓與訓練已成為我們企業所必須投注的一項活動。
二、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的最終目的
1、幫助員工提高其知識、技能和能力,以不斷適應工作的需要。員工擔任某項業務及職責現在或未來所必要的知識、技能及態度和企業期待的職務水平與員工的實際能力與水平之間往往存在著差距,如何彌補或拉近這其間的差距,就必須依賴于良好的訓練與培訓。
2、調和員工的信念和價值觀,以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念。人們的觀念和價值觀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改變,為使員工能夠接受新的觀念,就須通過培訓為其灌輸新知識、新觀念,以此來調和或改變其價值觀,以幫助員工改善其工作態度并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念和價值觀。
3、培訓有利于人力資源配置。最簡單地說,就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人與人從性格、氣質、興趣到專業都有著巨大的差別,如果各取所長,對于企業的發展顯見是有利的。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要求對企業現有職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4、培訓人力資源是企業崗位的有效填補。企業對員工的培訓,一般可分三種目的。第一,正常補充,這是針對企業原有職工離職、退休等情況所作出的補充。第二,替補缺勤,這一情況與正常補充有相似之處,卻又不同于正常補充,例如,企業原來實行六天工作制,現改為五天工作制。就必須配備一批復合型人才。從而,有利于解決,我們港口企業存在忙閑不均的現象。
三、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必須通過培訓
企業在挑選、錄用職工的時候,雖然進行了大量的工作,采用了考試、測試及其它科學方法,但這些新職工并不是一開始就具備完成規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也缺乏在企業集體中同心協作的工作態度。因此,企業為使他們盡快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應具備的態度而對他們進行教育培訓。同時,企業是在一個不斷變動的經濟技術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企業職工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就必須與這種不斷變動的外部環境相適應,知識、態度不斷更新,技能不斷提高。所以,職工培訓是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
四、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的內容
一個企業完整的職工培訓工作應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職工知識的培訓。進一步動員和鼓勵職工參加學歷培訓,對干部和科技人員進行專業技術、計算機、外語等科目的繼續教育,對全體員工,開展普法教育。通過培訓,應該使職工具備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識,而且還應讓職工了解企業經營的基本情況,如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經營方針、規章制度、安全管理等,便于職工參與企業活動,增強職工主人翁精神。
(2)職工技能的培訓。主要是堅持以崗位培訓為重點,以提高崗位技能和經濟效益為目的,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技術革新開展教育培訓。通過培訓,使職工掌握完成本職工作所必備的技能,如談判技能、操作技能、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等,以此也能夠培養、開發職工的潛能。
(3)職工態度的培訓。職工態度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必須通過培訓,建立起企業與職工之間的相互信任,培養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培養職工應具備的精神準備和態度,增強企業集體主人翁精神,企業與其所處的環境關系十分密切。特別是企業職工在企業內、外的言行代表著本企業全體,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形象和聲譽。因此,企業應從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出發,采取多種方法樹立企業的自豪感,產生企業的向心力,教導職工自覺地維護企業的聲譽和利益。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7所謂糧油產業化,可以定義為:圍繞糧油或多個相關的農副產品項目,組織眾多主體參與,進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活動,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體系的過程。其中,經濟利益是各方主體追求的共同目標。在相互合作參與過程中,各方結成了較緊密的經濟利益關系,這是糧油產業化最為本質的東西。因此,糧油產業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政府、企業、經合組織、農戶等的共同參與和協調配合,才能建立、鞏固和發展。下面結合我市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有利條件
(一)交通運輸區位優勢。眉山市區北距xx6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50公里,南距樂山65公里;境內的成昆鐵路、國道213線、省道103線和106線、成樂高速公路形成一橫四縱的交通網絡。僅糧食部門就擁有鐵路專用線223米,有效長度192米;散糧中轉設施接收能力720噸/小時;發放能力680噸/小時。商品運輸方便、通暢、快捷,完全能保障糧油及其產品的進出需要。
(二)糧油原料充足。眉山是糧食主產區,我市糧食年均總產量約160萬噸左右,其中:稻谷92萬噸、小麥28萬噸、玉米18萬噸,薯類19萬噸;油菜籽7萬噸。“十一五”期間,我市糧食年均總產量仍約為160萬噸。其中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年均總產量約為135萬噸。具備為大型糧油加工企業和以糧食或雜糧為主的糧食轉化企業提供原料的能力。
(三)有初具規模的糧油加工業。20xx年末,全市有計入統計范圍的糧油加工企業44家,其中大米加工業28家、小麥粉加工業5家、掛面生產企業8家、食用植物油加工業3家。其中具備一定規模的糧油加工企業35家。一是大米加工業,日處理原料100噸以下的企業24家(糧食部門有2家列入),日處理原料100-200噸的企業3家、日處理400噸的企業1家;二是小麥粉加工,日處理100噸以下的企業1家、日處理原料100-200噸企業2家,日處理原料250噸的'企業2家,三是食用植物油企業2家,均為日處理原料100-200噸的企業。從具有一定規模企業的加工能力看日可以處理稻谷1000噸左右,年處理稻谷25萬噸左右;日處理小麥500噸左右,年處理小麥12.5萬噸左右;日處理油菜籽250噸左右,年處理油菜籽6.25萬噸左右。僅從糧油加工能力看基本能滿足我市糧油產品的加工。這些糧油加工企業,是我市發展糧油產業化經營的基礎。
(四)豐富的糧食購銷網點。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我市糧食部門倉房設施遍布全市廣大農村,糧食部門有一支具備一定科技文化素質的干部職工隊伍和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是實現糧油產業化經營的前沿陣地。能為產業化經營提供收購、銷售和儲存服務。
二、不利條件
(一)糧油加工業實力不強,精深加工差,無核心競爭力。20xx年實際生產大米84866噸,折加工稻谷12萬噸;生產小麥粉50136噸,折加工小麥8.4萬噸;生產菜籽油2200噸,折加工油菜籽約7000噸。但所加工的大米、小麥粉、菜籽油基本都屬于初級產品,基本無精深加工,大量產品無品牌價值,沒有形成拳頭產品,無核心競爭力。其加工的原料來源,大部分屬企業自主購進,大都沒有和農民簽訂購銷合同,沒有實現“訂單收購”,更沒有實現“二次返利”、“二次結算”,因而,我市農戶沒有得到糧油加工環節的利潤,這些加工企業對我市糧油的生產也沒有起到帶動作用,沒有形成產業化經營。
(二)龍頭企業沒有起到帶頭作用,農民沒有從中得到實惠。20xx年末省局核批我市糧食龍頭企業5家,分別是xx昌大米業有限公司、xx城關省糧食儲備庫丹陽精米廠、xx眉山星星米業有限公司、xx仁壽碧海糧業有限公司和xx科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5家龍頭企業設計生產能力16萬噸(大米、小麥粉),20xx年實際生產大米、小麥粉近5.4萬噸,僅占設計生產能力的34%。部分龍頭企業同農民簽訂了糧食“訂單合同”,但基本都屬于松散型的合同,合同履約率不高,農民基本是按市場價自由出賣自產的糧食。油菜籽全市沒有實現“訂單收購”,屬市場自由買賣。由于糧油加工業沒有形成規模和品牌效益,單純的糧食初級加工使企業不能獲取多少利潤(有的企業僅僅只能賺取加工費),有的出現虧損。據調查個別企業已準備轉行,而不再涉足糧食加工。我市的廣大農民由于缺乏“龍頭”帶動和必要的服務載體,生產技術水平低,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差,增產增收緩慢。
(三)對糧油產業化經營的認識還不高。制約當前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農民分散經營,成本高而效率低,對市場變化反映遲鈍。要改變農業落后面貌,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必由之路。農業產業化能夠使千家萬戶的家庭經營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緊密對接,在市場的引導下科學配置農業生產要素,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能夠有機調動各生產要素的潛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拋荒,農業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能夠讓農民獲取規模效益并分享到加工、銷售領域的利潤,增加農民收入,從根本上奠定農村繁榮穩定的基礎。而糧油產業化在農業產業化中占有絕對的權重,決定了糧油產業化在“三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搞好糧油產業化經營,首要的是要解決認識問題,只有認識提高了,思想統一了,才能有正確的方法和措施,才能真正邁開產業化經營的步伐,才能逐步實現我市的糧油產業化經營。
三、幾點建議
(一)加大政府調控力度,營造糧油產業化的環境。1998年以來,我省糧食部門提出并組織實施了以糧食產業化經營為核心內容的“川糧優化工程”,對全省及我市糧油產業化經營起到一定推動的作用,但總體講收效不大。因此,個人認為我市糧油產業化經營尚屬于發展初期,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糧油產業化在它的初始階段,需要人們給予精心的培育和扶持,尤其需要各級政府為她的成長創造出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在推行產業化經營中,政府的職能不是去干預“龍頭”企業的經營活動,而是發揮服務職能,在規劃、指導、扶持、管理上多做工作。
規劃,主要是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立足本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狀況,規劃地方產業發展方向,使各地有一個合理的農業生產布局,發揮地方優勢,發展“名、優、特”產品,避免重復雷同。
指導,主要是傳遞市場信息、技術信息,指導和協調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幫助改進生產和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扶持,產業化經營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關系,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給予扶持推動。主要應從增加信貸和減輕稅賦上給予扶持。尤其應增加對市場前景好,內部結構合理的龍頭企業的信貸投放。
管理,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糧油產化經營的規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政府應制訂一些不同類型的糧油產業化經營組織的示范章程和合同文本,幫助糧油產業化經營組織加強內部管理,明確內部各方面的責權利。這樣也可以減少權益糾紛,有利于糾紛的仲裁,從而促進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
(二)整合資源,構建糧油產業化經營平臺。要實現我市糧油產業化經營,整合資源,做大做強糧油加工業,構建糧油產業化經營平臺是關鍵。要實現我市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首先應整合現有的糧油加工業資源,通過企業改組、改制、聯合等多種方式實現糧油加工業向規模化、精細化的現代企業轉變。其次要注重延伸產業鏈,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在注重糧油精加工,創造品牌價值的同時,應花大力氣發展糧油深加工和糧食轉化企業,開發營養健康的糧油食品,延長產業鏈。我市既是糧食主產區,又是紅薯主產地,應大力發展馬鈴薯、紅薯在內的食品加工業,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構建一批既有糧油初級加工又有糧油精深加工和糧油轉化企業的企業集群,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我市糧油產業化創建基礎平臺。
(三)加快糧食部門職能轉變,舞起糧油產業化的龍頭。97年從樂山劃出成立眉山市后,僅有的幾家國有糧油工業企業,由于經營不善,都相繼轉讓或倒閉。近年來,由于糧食部門改革滯后,職能轉換步子緩慢,與當前農村經濟組織形式和運行方式多元化的形勢不相適應,大批職工下崗,企業處于歇業半歇業狀態,基礎設施大量閑置,技術、人才浪費嚴重。當前,我市國有糧食企業絕大部分國有資產屬糧食部門管理和使用,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有權對這些國有資產進行合理的處置,我們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大力推進企業存量資產的優化重組,通過企業并購、產權轉讓、股權置換等方式,提高存量資產的運營質量和效益。要鼓勵國有糧食企業與民營和個體企業產權的相互參與,通過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發展多元化的混合所以制經濟,實現股份聯合。要在全市糧食系統開展打一場“整合資源、盤活資產、轉變職能”的攻堅戰的活動,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大膽創新,大膽嘗試。我們應以非常之策、非常之為、非常之力,盡快將糧食部門的企業改造或創建成為糧油產業化的“排頭兵”,千方百計舞起糧油產業化的“龍頭”,重振糧食企業雄風,使其與農民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聯合體,服務農業生產,帶動農戶闖市場,在服務農業中壯大自己,帶動整個農村經濟實現新的飛躍。
(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構建糧油產業化經營機制。糧油產業化必須堅持市場化,必須嚴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一是在確立主導產業上要面向市場,糧油產業化的龍頭企業要充分發揮其聯系市場與農戶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善于捕捉市場信息,敏銳觀察市場動向,市場需求什么就生產什么,什么賺錢就生產什么。在市場的引導下,準確及時地帶動農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二是創辦和改造“龍頭”企業要引入市場機制,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必須建立和完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機制。不能重蹈舊體制的覆轍。三是糧油產業化經營應以公司加農戶為主要模式。在“公司加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中,構建公司企業和參與農戶認同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始終是糧油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的基礎。從理論上說,合理的尺度是各環節參與 主體都得到產業投入的平均利潤率,糧油產業化經營采取多種利益聯結方式,體現著龍頭企業與參與 農戶之間不同程度的共同利益關系。參與農戶分享到一部分加工、銷售利潤,是以公司與農戶相互需要為基礎的共同利益必然。糧油產業化經營的利潤是多元參與主體共同創造的,不能看成龍頭企業獨家的利潤,因而“風險應當共擔,利益應當共享”,這是正確理解和把握龍頭企業與參與農戶的相互關系,正確理解和把握糧油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四是農戶投入到“龍頭”企業的土地、房產、農機、勞務、資金等都要折股分紅。五是龍頭企業要成立有農戶代表參加的董事會、監事會,按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嚴格的內部監督、約束機制。
糧油產業化經營,雖不是發展糧食經濟壯大糧食企業的唯一途徑,但它確不失為是轉變糧食工作職能,適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開創糧食工作新局面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三農”的一條好路子。糧油產業化的目標在于引導農民群眾走集約經營道路,發展生產力,進而實現農業現代化。糧油產業化經營的主體是農民群眾,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農民自覺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切實保障讓農民群眾從中得到實惠。要按照示范、引導、啟發、教育的工作方針,堅持典型引路,逐步推進。只要我們把積極進取的工作熱情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周密組織、正確引導、精細工作、大膽創新,堅定不移地帶領農民走“產業化”道路,就一定能實現我市國有糧食企業的新突破,實現我市糧油產業化經營健康快速的發展,實現我市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8根據xx糧辦18號文件精神,現提出xx縣糧油購銷公司發展規劃和建議如下:
一、xx縣糧食企業基本現狀
xx縣糧油購銷公司承擔xx縣行政區域內政策性糧油的收購、儲備、銷售工作。公司現有縣城中心糧庫和三個鄉糧站,注冊資本金289萬元。職工人數17人,平均年齡43歲。20xx年公司收購小麥2537噸,實現盈利2.5萬元。
企業生產經營存在的困難:公司用于收購糧食的資金農發行是有保證的,小麥貸款基本是授信的,玉米貸款繳足一定比例的風險保證金后也是有保證的。但小麥、玉米都屬于季節性收購,時間相對集中。因為沒有適量的自有流動資金,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公司是沒有多少經營業務的,公司計劃做些農資或其他經營項目,沒有資金保證。
探索組建xx地區糧油購銷集團的具體辦法,由各縣糧油購銷公司全資入股,同時吸收制粉和農副產品經營企業等社會資本入股。各縣糧油購銷公司可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1、經縣政府批準,20xx年9月開始對中心糧庫進行了退城進郊整體置換建設,新庫區占地面積55畝,建設1.0萬噸庫容及配套,預計20xx年7月投入使用。現正在申請縣政府批準辦理出讓性質土地使用證。糧油購銷公司中心糧庫工程建設即將完工,把新庫區用地辦成出讓用地,擴大資產規模,改善資產質量,增強企業融資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下一步:按照“一縣一企、一企多點”的模式,申請上級資金支持,擬對xx鄉糧站和xx鄉糧站進行建設。特別是xxxx鄉距離縣城70公里,是我縣糧食主產區,每年糧食產量在2000噸以上。xx鄉糧站建于上世紀80年代,現有庫房2棟均為土木結構,已無法使用,是鄉級糧站建設的重點。
四、糧食局積極協調農發行等部門,加強對糧食企業的監管和服務
1、糧油購銷公司新庫區的庫房、電子地磅、輸糧設備、化驗、計量等已經具備,為方便農戶就近賣糧,擴大公司經營,公司計劃在現有基礎上建一座300噸/天玉米烘干廠。由于公司糧庫等固定資產手續正在辦理中,不能抵押貸款,經縣政府批準國投公司給予了貸款擔保。
2、對國有糧食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建議如下:一是對2004年經自治區審計確認未占貸的政策性財務虧損掛賬,自治區盡快出臺政策予以解決。二是對已剝離到xx縣糧食局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1998年5月31日以前經營性財務掛賬85萬元貸款,按照20xx年7月18日阿行署閱[20xx]8號會議紀要精神,由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用兩年時間歸還,以此提高xx縣糧油購銷公司在農發行的信用等級。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9根據《安徽省糧食局關于開展秋季糧油安全大檢查的通知》(皖糧倉網函〔2018〕101號)精神,我局高度重視,認真部署。要求強化“兩個安全”責任、建立“兩個安全”臺賬,如實反映檢查情況。現將糧油安全檢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本次檢查庫點72個,檢查最低收購價糧48.26萬噸、省級儲備糧5.1萬噸,市縣級儲備糧5.5萬噸。經檢查儲糧情況良好,會計賬、統計賬、保管實物賬三賬相符,數量真實,賬實相符。
二、安全儲糧檢查情況
1、倉儲管理制度情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責任,落實崗位責任到人,全面實現倉儲規范化管理。對糧油保管員進行培訓并取得上崗資質證書,制定和完善糧情檢查與處置制度、糧油出入庫制度、設施設備器材管理制度、糧油儲存事故應急預案等。按照儲備糧管理的相關規定,做到各倉保管賬、卡、薄健全、規范。承儲企業能嚴格執行《國家糧油倉庫管理辦法》、《糧油儲藏技術規范》和“一規定、兩守則”等制度,制訂符合企業發展的相關制度,主要包括實現“一符四無”、糧食出入庫管理、糧食輪換管理、糧情檢查、糧食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管理、儲糧化學藥品管理、倉儲設施設備管理等。各倉糧情檢查記錄簿、通風作業記錄薄、熏蒸作業記錄薄、質量檢測報告和庫存貨位卡懸掛齊全、記錄完整。糧情檢查嚴格執行“三天一小查、七天一大查、庫主任一月一會查、風雨隨時查、節假日照常查”等查倉制度。加強日常管理,規范倉儲管理行為,對發現問題及時落實整改措施。
2、糧油安全儲存情況。各級儲備糧存儲期間糧油品質定期檢測制度執行良好;新建庫倉儲器材和藥劑配備齊全,使用、保管、養護規范,老舊倉配備不夠完善。保管人員認真做好糧食溫濕度、蟲害的檢查,掌握其變化情況,記錄完整。庫存糧食未出現發熱、霉變、蟲害、鼠雀等跡象。我市承儲企業基礎設施經過逐年的升級改造和提升功能,各倉房均符合安全儲糧標準。有機械通風設備,倉庫密封隔熱門窗牢固、可靠,隔熱保溫性能良好,倉房還配備有計算機電子測溫系統,倉房的氣密性完全符合國家儲糧標準和技術規范要求。經抽樣檢驗,平均糧溫在12-23℃之間,水份在12.5%以下,雜質≦1.0%,糧溫變化正常,沒有發現蟲糧、鼠雀跡象、高溫發熱和霉變糧,糧食氣味正常,庫存糧食全部符合國家相關質量標準。
3、倉房設施設備情況。各倉房按《糧油倉儲管理辦法》要求,做到倉房編號規范,通風、隔熱、密閉性能良好,門窗、屋面無破損或滲漏,倉房有完整防鼠、防雀設施。
4、相關人員學習情況。認真組織有關人員學習《糧油儲存安全責任暫行規定》、《糧油安全儲存守則》等規范及企業相關制度,及時掌握保糧技術、異常糧情處置等應知應會應責知識。
5、積極開展科學保糧,保證糧食質量安全。在科學保糧方面,承儲企業認真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保糧方針。一是積極開展“雙低”儲糧。即采用低溫、低藥量儲糧,收到良好的殺蟲抑菌效果。二是推廣和應用機械通風和環流熏蒸技術,在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殺蟲效果,減少了用藥量,延緩了糧食陳化,有效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三、安全生產檢查情況
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安全生產工作做到警鐘長鳴,不斷健全和完善安全生產制度,并抓好落實和執行。定期做好所配機械設備維修養護工作,并做好記錄,使設備能正常使用。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強化節假日值班工作,每月按要求做好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工作,確保安全。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生產”的方針,嚴格按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開展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制度。落實人員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安全生產有作業制度、應急預案并開展演練,定時開展日常檢查并做好記錄,對重點部位、關鍵環節還制定安全可行的作業方案及防范措施,并在庫內進行全面培訓,電工、熏蒸等重要崗位人員持證上崗。庫區內設有醒目的安全標識,遵守藥劑管理與使用規定,機械設備、消防、用電的有關規定,人員防護及防爆、防雷、抗風災雪災等措施到位,庫內杜絕危險裝糧。定期組織企業相關崗位人員學習《糧庫安全生產守則》等規范制度,掌握安全防護、應急處置等應知應會應責知識。
四、存在問題
一是糧油質量檢測檢驗設施設備不全,抽取樣本需通過第三方中介機構檢驗,經費開支大,檢測檢驗設備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是保管隊伍業務培訓體系需繼續完善,員工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
檢查中也發現了一些安全措施不到位情況,如:個別倉庫存在一般蟲糧、個別企業滅火器數量偏少,滅火器超期使用、應急預案演練不到位,安全生產臺賬不夠細、新庫區消防未驗收、庫內交通指示標識不完善,舊庫沒有防雷設施等。
五、整改意見
針對這次自查和普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堅持邊查邊改、以查促改,將問題整改貫穿檢查工作全過程。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確保整改到位。我局將進一步指導企業完善提升倉儲設工作和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10去年以來,各地區各中央糧食企業按照國家糧食局的部署,認真貫徹執行“一規定兩守則”,建立春秋兩季糧油安全大檢查工作機制,取得明顯成效,為確保高庫存下的儲糧安全和生產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落實全國糧食系統安全工作視頻會議和“兩個安全”暨糧食倉儲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抓好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兩個“重中之重”,現就在“糧食安全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集中行動中認真開展秋季糧油安全大檢查,加強“兩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嚴格落實糧油安全大檢查的各項要求
各地區各單位要嚴格按照“一規定兩守則”和《國家糧食局辦公室關于開展2016年全國秋季糧油安全大檢查的通知》(國糧辦儲〔2016〕269號)規定的檢查范圍、檢查程序、檢查內容和工作要求,切實落實糧油倉儲單位“兩個安全”的企業主體責任、政策執行主體對所承擔的政策性糧食儲存安全的主體責任、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督導責任,扎實有序組織開展糧油安全大檢查,重點排查企業執行國家有關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法規政策不到位,各項安全管理制度、風險管控措施、隱患排查機制、應急處置預案不健全等問題,按要求填寫檢查情況底稿和清單(附件1~5),并如實填報情況匯總表(附件6~7),層層做實“兩個安全”臺賬,及時排查治理隱患。國家糧食局將適時組織赴重點省份進行督導檢查和跨省交叉隨機抽查。
二、強化政策執行主體檢查
中儲糧總公司及其他受委托的中央糧食企業要按照“一規定兩守則”的要求,對各類國家政策性糧食儲存安全及下屬企業“兩個安全”工作相關情況進行檢查;地方儲備糧收儲政策執行主體要做好對地方儲備糧(油)儲存安全及下屬企業“兩個安全”工作情況的檢查。既要督促下屬企業及其租賃庫點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又要對下屬企業及其租賃庫點進行全面檢查或重點抽查;對委托庫點加強檢查,切實排除隱患。
三、強化行政管理部門在地檢查
地方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轄區內企業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的情況進行檢查,既要檢查“兩個安全”制度執行情況,又要檢查糧情庫情,查找問題隱患,深入剖析原因,加強督促指導。注意發揮好當地安全儲糧與安全生產技術指導專家組的技術支持作用,并與在地中央糧食企業協調好對國家政策性糧(油)儲存安全的檢查。對臺賬上反映的突出問題隱患要實行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到位。
四、強化安全專項治理
要按照“全覆蓋、零容忍、重實效”的要求,在6月份組織開展的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和專項治理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東北地區簡易倉囤和南方地區老舊倉房、簡易設施的儲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密切監測超期儲存糧食的糧情變化,嚴防秋冬交替季節糧食結露,繼續開展千噸囤出糧作業安全專項治理,嚴密防范火災、粉塵爆炸等事故。各地糧食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根據大檢查中發現本地區本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隱患,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精準施策,切實打好專項治理攻堅戰。
五、及時報送檢查情況
各地區各單位要將“大快嚴”集中行動與秋季糧油安全大檢查有機結合起來,按要求報送檢查情況。各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匯總本地區檢查結果并形成書面報告,中儲糧總公司對國家政策性糧食儲存安全整體情況及本單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匯總并形成書面報告,中糧集團、中航工業集團對本單位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檢查情況形成書面報告,按“大快嚴”集中行動的部署要求于2017年10月底前報送我局,并結合排查整治“回頭看”,于2017年12月底前將2017年秋季糧油安全大檢查情況報送我局倉儲與科技司。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11一、基本情況
按照《市糧食局關于開展糧油安全大檢查的通知》要求,區糧食局專門成立安全大檢查小組,迅即行動,深入糧食收儲有限公司,重點對儲糧安全和生產安全進行全面檢查。從檢查情況看,該單位安全意識牢靠,防范措施到位,儲備糧數質量完好,安全生產制度落實,沒有發現明顯安全隱患和事故苗頭。具體情況如下:
二、主要做法
一是領導重視,計劃科學。為確保此次大檢查不流形式、不走過場,實實在在地查找出當前糧食行業安全生產上的隱患,從嚴落實大檢查“強化‘兩個安全’責任”、“建立‘兩個安全’臺帳”和“如實反映檢查情況”工作要求,堅決做到“不找出安全隱患不松手、不解決事故苗頭不放手、不落實安防措施不撒手”,并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大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區糧食局糧油安全大檢查實施計劃》,明確檢查時間、人員、內容和責任,由于計劃科學可行,有力地確保了大檢查工作的有序展開和順利實施。
二是組織嚴密,重點突出。整個大檢查嚴格按照“聽取單位自查情況介紹、實地全方位排查、召開檢查情況見面會、簽訂整改落實責任書”的步驟組織實施,按照檢查內容劃分兩個小組,分工負責,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由于任務分工和責任區分明確,有力地確保了檢查活動忙而不亂、緊張有序。按照《通知》明確的檢查內容,重點對儲糧安全和生產安全進行全面檢查。儲糧安全方面:突出對倉儲庫房的機械設備性能、糧情檢查登記和糧情處理預案等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排查;生產安全方面:突出熏蒸藥劑管理使用和火災防控,熏蒸藥劑管理使用重點檢查是否落實雙人雙鎖、監控系統是否完好、貯存是否符合技術要求、使用是否嚴格規范等。火災防控重點查看出租倉房有無存放煙花炮竹、嚴格出入庫人員火種檢查、告誡倉房周邊住戶嚴禁對著倉庫施放煙花炮竹,同時要求公司職工冬季嚴格禁用大功率用電器以防引發輸變電線路起火,同時針對冬季嚴寒天氣要求受檢單位要及早包裹外露水管、及時清理倉房瓦面積雪等。
三是整治及時,成效明顯。此次安全大檢查局領導明確要求“檢查發現隱患不是目的,目的是整治隱患,要確保糧食行業生產的絕對安全”。為此,整個檢查活動以“解決整改安全隱患”為抓手,發現一起安全隱患或事故苗頭,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指定責任人限期解決,檢查小組屆時組織“回頭看”和“再檢查”,保證不留任何死角隱患。同時,檢查小組認真總結排查經驗做法,進一步梳理糧食行業安全生產的規律和特點,研究和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杜絕各類違法、違規、違章生產作業行為,堅決防范和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經檢查整治,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受檢單位的安全生產能力提升。
三、下一步安全生產工作打算
針對此次大檢查活動暴露出的個別安全隱患,糧食局舉一反三,積極借鑒其他單位安全生產的經驗做法,緊緊抓好安全生產這根弦不放,一抓到底,常抓不懈:一是迅即研究制定并下發《區糧食行業冬春火災防控實施方案》;二是扎實做好冬季臨儲糧油供應保障工作,確保遇有冰雪天氣儲糧正常供應;三是堅持定期組織安全形勢分析和安全生產排查,促進冬春安全生產工作扎實落實。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 篇12根據《甘肅省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的規定和要求,為扎實做好20xx年度糧油加工企業統計工作,市局高度重視,精心部署,本著“全面覆蓋、側重重點”的原則,對全市納入統計范圍的糧油加工企業進行了全面調查,摸清了各企業的加工生產及經濟情況,為建立健全糧油加工企業統計監測體系、完成20xx年度糧油加工企業統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將糧油加工企業情況統計分析報告如下:
一、糧油加工業基本情況
20xx年糧食加工轉化企業產能及經濟技術指標年報統計數據顯示,我市納入統計年報的各類糧市加工企業10家,其中小麥粉加工企業3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2家;糧食食品及副食加工企業2家;雜糧及薯類加工企業1家;飼料生產企業2家。
與20xx年相比,我市糧食加工企業產量總體形勢呈下降趨勢。截止20xx年底,所統計的10家糧食加工企業主要產品生產量達76374.6,較去年105644噸減少29269.4噸,減幅27.7%。其中:小麥粉產量合計9605.4噸(期末庫存467噸),較去年10820噸減少1214.6噸,減幅11.2%;糧食食品產量合計1512噸,較去年5120噸減少3608噸,減幅70.5%;雜糧及薯類合計47820.0噸(期末庫存18000噸),較去年61116噸減少13296噸,減幅21.8%;玉米加工轉化副產品17437.2噸(期末庫存2779噸),較去年28553噸減少11115.8噸,減幅38.9%。
同時,我市糧食加工企業各項經濟指標與20xx年相比均呈下降趨勢。截止20xx年底,所統計的10家糧食加工企業現價工業總產值30509.75萬元,較去年43600萬元減少13090.25萬元,減幅30%;產品銷售收入26322.70萬元,較去年35413 萬元減少9090.3萬元,減幅25.7%。
二、糧油加工業現狀分析
從統計報表顯示的經營量和各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來看:20xx年,我市糧油加工企業總體形勢和各項經濟指標均呈下降趨勢。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今年經濟下行、市場疲軟,市場價格大幅下降,消費終端的成品糧油及養殖業市場不活,副產品銷路受阻,致使加工及轉化用糧企業的需求量和生產量相對往年減少。二是由于受國際農產品價格下滑和國內農作物豐收、加工業效益下行的影響,部分銷路窄、經營管理不善的民營企業因庫存積壓、資金占用、商品難以周轉等因素,致使企業經營受阻,效益下降,有的甚至全年停產,致使加工業全年產量和其他經濟指標大幅度下降。
三、糧油加工業存在主要問題
(一)企業集中度不高,規模化經營能力不足導致企業品牌認知度低。在我市糧食加工企業基本屬于小型企業,大型企業沒有,只有永昌縣天壽面業有限責任公司被國家評定為“放心糧油示范加工企業”。納入統計范圍的10家糧食加工企業中,日處理原料30噸以下2家、日處理原料30-50噸(含30噸)2家、日處理原料100-200噸(含100噸)3家、日處理原料200-400噸(含200噸)3家,難以形成龍頭帶動作用和規模效益,品牌認知度低。
(二)行業門檻較低,精細化加工能力不強導致企業競爭力不強。我市現有糧食加工企業注冊資金、技術準入門檻低,糧食加工和轉化利用率低,初加工有余,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沒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及深加工企業。產品結構單一,檔次較低、包裝簡陋,同質化現象嚴重,無法適應不同種類食品市場的多樣化要求,導致企業效益不高,利潤率低。以面粉加工為例,面制品種類繁多,要求的面粉也不盡相同,但目前我市正常運營的3家面粉加工企業(天壽面業有限責任公司、金洪面粉加工廠、西北星面業有限公司)規模小、設備陳舊、效益低,提供的都是相同產品。
(三)體制結構落后,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導致企業發展受限。目前我市糧食加工企業多以簡單化、粗放式經營為主,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尚未有效建立,市場化程度不高,在企業管理體制、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方面還存在不合理、不科學、不完善的地方。受國家信貸政策調整,資本市場緊縮等因素影響,企業貸款難度加大,融資渠道少,導致技術改造、產品研發等缺乏資金支持。所統計的10家糧食加工企業固定資產投資4999.9萬元,研究開發僅投入10萬元。部分銷路窄、經營管理不善的民營企業效益下降,發展不景氣,有的甚至全年停產,致使加工業全年產量大幅度下降。
(四)企業成本持續走高,有效性應對措施不多導致企業整體效益不高。我市部分小麥產區原糧質量相比其他區域原糧有一定差距,從省外購進糧食比例不斷加大。在重要糧油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下,受價格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造成糧食加工企業經營成本持續走高,導致我市本來就利潤微薄的糧食加工企業苦不堪言。企業產品價格有限漲幅難以應對過快的成本上漲,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其他地域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產品不斷進入本地市場,通過規模效益和品牌優勢不斷壓低產品價格,我市企業只能以降低產品價格的方式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致使企業利潤微薄,甚至負債嚴重。永昌縣天壽面業有限責任公司20xx年生產時斷時續,永昌縣植物油有限責任公司則陷于停產狀態,無法在地震等自然災害或緊急狀態下保障應急糧油供應。
四、幾點建議
(一)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按照國務院、省市各級關于扶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部署要求,建議加大政策宣傳,細化實施措施,強化監督檢查,切實將各項優惠政策執行到位,從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中小糧食加工企業給予優惠。同時,適時調整扶持重點,在不斷優化資金投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提高補助標準、簡化申報程序、縮短申報周期、加快撥款進度等措施,切實加大對中小糧食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調動糧食加工企業的積極性。
(二)著力拓寬融資渠道,強化企業資金保障。建議完善資金管理辦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加大對中小糧食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擴大中小糧食加工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規模。同時,加大對中小糧食加工企業信用擔保、公共服務平臺等機構的支持力度,引導擔保機構和社會化服務機構為中小糧食加工企業提供更多更優惠的服務,積極運用民用信用擔保、創業投資等間接方式擴大中小糧食加工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
(三)堅持深化體制改革,提高企業市場化程度。建議深化糧食加工企業的體制機制改革,對有一定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具有相當規模的糧食加工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改變目前糧食加工業“小而少,小而低,小而散”的狀況,不斷增強我市糧食加工業的集中化和市場化程度,促使企業做大、做強,真正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綜合生產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永昌縣天壽面業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市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的面粉加工企業,建議各級政府加大資金、政策等專項扶持力度,提升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品牌認知度,使其成為我市糧食加工行業的領頭羊。
(四)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建議結合我市糧食供應水平和品種特點,不斷優化工業用糧生產結構,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快淘汰高耗糧、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加工設備,提高成品糧油出品率和副產品利用率,以科技含量提升產品價值,由價格競爭轉為價值競爭,使企業走深加工、高效益的路子。
【糧油市場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中糧糧油實習報告06-15
糧油加工廠實習報告06-07
精選市場調研報告02-22
大學生糧油廠實習報告09-12
市場調研報告撰寫02-28
宜家市場調研報告02-28
婚慶市場調研報告02-28
市場調研問卷及報告02-28
寶潔市場調研報告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