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比的教學設計 比數學教案

數學比的教學設計 比數學教案

日期:2023-03-03 13:21:51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數學《比》教學設計(通用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

數學《比》教學設計(通用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比》教學設計(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比》教學設計(通用7篇)

  數學《比》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P9-P10;練習一 5、6、7、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短。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毛線、紙條各11組;同桌準備長度不同的鉛筆2支,長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同學們把準備好的鉛筆和尺子擺在桌面上,同桌兩個一起看一看這些物體,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板書:長短)

  2、比較長短:

  (1)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你通過什么方法?4人小組討論。(指名發言)

  (2)總結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3)誰能用剛才說的方法來比較這兩張紙條的長短?(貼在黑板上,板書:長、短)

  (4)誰能比較兩條毛線的長短?(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5)自由練習:現在,我們來做個比較長短的活動,同桌2個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們的學具、胳膊、手等等。

  (6)抽樣演示。

  (7)練習5、6

  3、比較高矮:

  (1)我們比較鉛筆的長度,可以說這支鉛筆長些、那只鉛筆短些;如果我們比較兩名同學的身高,應該怎么說?(引導學生說出“高矮”)(板書:高矮)

  (2)(請兩位身高相差較大的同學站起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

  (3)(請兩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學站起來)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他們兩個誰比較高?(小組討論)

  (4)小組匯報

  (5)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四人小組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6)練習一 7、8、 4、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比較長短、比較高矮的方法。其實除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希望同學們多動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教學反思:

  在學習《長短、高矮》時,通過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比高矮,利用手邊的鉛筆、尺等來比長短,使學生理解長短、高矮是相比較而言的。這些事例是學生身邊的,學生看的見、有體驗、說的出來、易于理解的。因此,學生學起來容易,而且能夠正確的加以運用。

  不足:對于比較明顯的長短與高矮學生掌握得挺好。自己在備課時,過分重視了長短的比較,比方說如何數格子比長短,直線曲線比較長短,數邊長比長短在課堂上都有涉及,但缺少明確的要求。比方說數格子,沒有要求學生將數出來的格子數寫在邊上,同理數邊長也一樣。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說是每一位老師應該而且必須是最重視的。

  在利用教材和教室的情境做游戲的時候,完全放手了,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和范圍讓學生操作,為了肯定每個小組的發現,要耐心、認真的傾聽孩子們的發言,所以在時間安排上不盡合理,導致了部分練習題沒有當堂解決。

  數學《比》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對應思想。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具、學具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學生準備5個圓形、5個三角形、5個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從1數到10。

  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數一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一比。 (板書:比一比)

  二、新課

  (一)同樣多

  1、看圖說話:教師貼出4個圓紙片,學生數一數有幾個,再貼出4個三角形紙片,學生數一數有幾個。看著這圖,你能說一句話嗎?那你是怎么知道它們同樣多的呢?一個圓紙片對著一個三角形紙片,所以我們就說,圓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

  2、比一比:請伸出你的雙手,我們用一個指頭對著一個指頭的方法來比較一下兩只手上的手指頭是否同樣多(師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動動手:教師在黑板上貼3個○(學生跟著在臺下擺),要求對著○擺□,□要和○同樣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擺,其余同學在下面擺,擺完后說說擺的方法。

  4、同桌左邊的同學擺任意個□,右邊的同學擺△,使得□和△同樣多。說說擺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圖中找出同樣多的東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師貼出4個三角形,學生說是幾個,再貼出3個正方形,學生說有幾個。問: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樣多嗎?你怎么看出來的?(教師伺機連線)教師引導學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沒有剩余,我們就說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書:多些、少些)

  2、教師在黑板上貼2個○和3個△。提問:怎樣比較○和△誰多誰少?(同桌同學商量。)指名說。

  3、找一找:在p6、p7的圖中找出什么東西比什么東西多或少的。

  4、學生動手操作: ①第一行擺3個○,在○下面擺△, △要比○多1個。 ②第一行擺4個□,在□下面擺△,△要比□少2個。 ③要使下圖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個圓,應該怎么辦?

  三、練習

  1、p11、12 練習一 1-4題。

  2、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同樣多的,什么東西是多些,什么東西是少些的?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比較多少,明天我們要學習比較長短,請同學們每人準備一把尺子,一支用過的鉛筆。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自認為最大的亮點是選用的材料很簡單,都是運用身邊的資源。

  《比多少》這一課是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上,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課,我根據剛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運用有趣的動手操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種形象的事物,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資源。

  課的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擺法,在師生、生生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操作、觀察,充分體驗和感悟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通過圖片的幫助和教師的引導,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操作、嘗試。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做他們想做的,在做中逐漸理解知識。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操作是本課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學生玩起學具來,就停不下來,有的甚至忘記了老師提出的操作要求,隨心所欲地玩起別的花樣來。怎樣讓學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學,并有始有終地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我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找出相應的對策。

  本節課還要注意有些學生會根據以往經驗:數量一樣多的圖片,頭和尾一般對齊,容易錯判斷為同樣多!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取決于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熟悉的例子現身說法,喜歡玩的游戲,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再講《比多少》一課時,我會以搶椅子的游戲引入。首先五個人四把椅子,游戲結果有一人沒有椅子,提問:為什么有一人沒有椅子呢?學生很快說出:人比椅子多,椅子比人少。從而認識理解了多與少。再通過增加一把椅子繼續游戲,使學生認識同樣多。

  數學《比》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 在嘗試中能用目測和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長短,體驗自己發現結果的成功感。

  2、 學習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活動。

  二、活動準備

  1. 籃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帶、(每人兩件,一件長的,一件短的)

  2. 錄音機、音樂《小鳥飛》《娃哈哈》《小兔跳》

  3. 小兔、小猴頭飾(都帶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長的尾巴)三、活動過程1、出示物品,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但是請你們玩之前呢,老師有個要求,就是你們在玩的時候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有什么特點,你覺得它們是怎樣的?

  2、 每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準備好的物品,幼兒自由嘗試發現問題。

  3、 2分鐘后請幼兒討論發現的問題。

  4、 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再次嘗試現在請小朋友從你們的袋子里拿出相同的東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這次聰明的你們又能發現什么?

  5、 幼兒把發現結果說出來。

  (四)出示帶子剛才小朋友都很聰明,說出了自己發現的問題。現在看看老師袋子里面又有什么東西呢?。

  看棍子,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況。

  教師小結:多出來的這里是長的,出示字:長。幼兒唱讀。

  這邊沒有的是短,出示字:短。幼兒唱讀。

  (五)結束活動

  1、游戲:聽信號做動作教師說長,幼兒用兩只手比長,開始時帶著幼兒做。教師說短,幼兒用手比短。

  2、游戲:看表演現在呢,有兩只小動物要給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嗎?幼兒聽音樂《娃哈哈》離開位置,到前面。

  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來的小動物誰的尾巴是短的?現在請小朋友準備好啦,小動物要表演了。

  教師帶上頭飾扮演小兔小猴。

  幼兒回答是小兔后,放音樂《小兔跳》帶領幼兒學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現在我們一起做小兔去拔蘿卜啦。

  數學《比》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比的讀寫方法,理解和認識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和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比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比的讀寫方法,理解和認識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 引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三、鞏固聯系

  四、作業

  1、口答(幻燈出示兩道除法到分數,兩道分數到除法的換算題)

  引入新課

  2、出示兩道文字題

  (!)3千米是5千米的幾分之幾?

  (2)8噸是4噸的幾倍?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兩種類型同意為一個數與另一個數的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的意義。

  1、學生用十分鐘自習書本52到53頁

  2、問:通過自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問?

  3、小組內互相說,解決問題。

  4、教師請個別同學說,然后師生一起探討、研究。

  5、幻燈出示例1、例2,讓學生解答,以便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

  6、說明相關注意點。如:單位、比值、名稱、寫法、讀法......

  1、書本53頁練一練

  2、練習十二1、2

  練習十二3、4、5

  數學《比》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11冊,第45頁比的基本性質,例1和“做一做”及練習十一2及補充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比較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質,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比的化簡。

  2、培養學生類比、推理和概括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向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運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

  教學準備:電子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求比值(讓學生獨立練習)

  18:2423:49 0.75:0.25

  2、提出問題:

  (1) 23:49 =23 ÷ 49= 32,是根據什么來約分的?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2)0.75:0.25= 0.75÷0.25=75÷25=3,我們把被除數轉化為整數,根據什么?說說商不變的性質。

  3、比與除法、分數有何聯系?

  白板課件出示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通過回憶舊知,小組內交流做題的依據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活學生的思維。同時,這種回顧舊知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將新舊知識相聯系、相對比,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并構成知識網絡。自然地過渡到了新課,使學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

  師:聯系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想一想:在比中有怎樣的規律?

  二、探究新知

  (一)對于比,你有何想法? 學生紛紛猜測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二)驗證交流

  1、在白板上出示:6∶8、12∶16和3:4,要求學生分別求出比值。

  提問:這三個比相等嗎?為什么?學生:這三個比相等,因為它們的比值都是(0.75).

  教師用等號連結三個比(6∶8=12∶16=3∶4),提問:在這個式子中的三個比,同學們看到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后指出:為什么這幾個比的前項、后項都變了,而它們的比值卻不變呢?前項和后項的變化有沒有規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對等式(6∶8=12∶16=3∶4)進行分析,尋找規律.

  先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性質進行觀察,

  [1][2][3]下一頁

  (1)6∶8怎么變成等于12∶16?教師用白板課件展示變化過程。

  提問:請認真觀察這些式子,誰能用一句話把其中的規律表達出來?

  引導學生得出: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再引導學生認真觀察.6∶8怎么會變成等于3∶4呢?課件展示變化過程,請學生說理由。

  (2)問:誰能用一句話把其中的規律表達出來?

  引導學生初步歸納出:比的前項和后項都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然后提問: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這里說的是不是什么數都行?乘0或者除以0可以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討論,使他們明確:因為除以0本身沒有意義,乘0使比的.后項沒有意義.

  最后讓學生完整地歸納總結出比的基本性質,教師用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因為有“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基礎,所以學生的猜測較容易,這里完全放手,讓學生大膽去猜,但并非單純的模仿,得自己舉例驗證猜測的正確性。使學生養成嚴謹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任何猜想在沒有得到證實的情況下,它的可行性都是不確定的,從而影響到今后的生活方式這里安排小組活動非常有必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猜想、舉出充分的例子來說明他們猜想的正確性,然后小組交流、匯報驗證方法,再用課件展示。使學生在匯報、質疑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3、指導學生看書,齊讀性質后,問:在比的基本性質中,你認為哪些字詞是關鍵字詞?(要求學生說出“同時”、“相同的數”、“零除外”,教師用紅筆圈上.)

  (三)結合練習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1)教師說一個比,學生搶答出和它比值相等的比。如2:5=( ):10,6:( )=3:4等。

  (2)同桌互說。

  師:為了使數量間的關系更加簡明,并使計算簡便,我們經常要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問:什么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然后引導學生聯系最簡分數的概念,使學生明確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1)它是一個比(2)它的前項和后項必須是整數(3)它的前項和后項必須是互質數

  (四)試一試.(學習書上例1)

  根據比的基本,把下列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1、(課件出示)你能看出這兩面國旗有什么關系嗎?學生試著化簡。

  (1)課件展示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2)問:5是15和10的什么數,為什么要除以5,60呢?

  (課件答疑,學生理解它們都是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3)再問: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說明什么?(大小不同,但形狀一樣。)再次強調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重要性。

  (4)完成書47頁練習十一2題。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上一頁[1][2][3]下一頁

  16 :29 0.75:2

  觀察它們和剛才化簡的比有什么不同?

  (2)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輔導,并請2位同學在黑板上寫。再同桌互相對照,說說自己這樣做的理由.

  (3)匯報化簡的方法,教師結合課件講解。

  3、(課件出示)化簡下列各比

  15︰21 0.12︰0.4 0.1:0.125

  3.2:4 0.1:23 23 :12

  (五)小結化成最簡整數比的一般方法。

  ①如果前項、后項都是整數,只要同時除以這兩個的最大公因數,就可以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②如果前項、后項都是分數,化簡時先要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去掉分母,把它轉化成整數比;然后再看是不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③如果前項、后項都是小數,化簡時先要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10、100、1000……),把它轉化成整數比;然后再看是不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三、鞏固練習

  1、請你判斷對錯.

  (1)0.48∶0.6化簡后是0.8.(2)34 ∶12 化簡后是32

  (3)0.4∶1化簡后是25 .

  2、幫小蝸牛找家。

  家的比為(6 : 300.1 : 0.4 2 :6 2 : 8 :1 16:20)

  小蝸牛(45 、15、 13 、14、 23 )

  上一頁[1][2][3]

  數學《比》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54頁例2和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運用按比例分配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并能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悟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運用按比分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如果媽媽的菜地里的白菜長蟲子了,媽媽會怎么辦呢?肯定要買殺蟲劑(濃縮劑)進行殺蟲。那濃縮劑能不能用來殺蟲呢?你們想不想解決這類有關的問題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那好,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比的應用。

  板書:比的應用。

  二、探索新知。

  請同學們打開教科書的54頁。

  出示教材54頁例2

  閱讀與理解:

  (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已知條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釋液的體積,1: 4表示的是濃縮液與水的體積的比。

  分析與解答:

  (1)、稀釋液:500ml 總分數:1+ 4=5

  1 : 4表示什么意思呢?

  濃縮液 : 水

  (2)、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 4 。

  濃縮液的體積是稀釋液的1/5。

  水的體積是稀釋液的4/5。

  方法一:

  總體積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總分數,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別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

  把每份是:500(1+4)=100(mL)

  濃縮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

  先求總份數,再求各部分占總量的幾分之幾(濃縮液占總體積的1/5;水占總體積的4/5。),最后用總量乘各部分占總數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濃縮液有:5001/5=100(mL)

  水有:5004/5=400(mL)

  回顧與反思:

  濃縮液體積:水的體積

  =( ):( )

  =( ):( )

  答:濃縮液有100mL,水的體積有400mL。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二第1、2題。

  四、小結:

  1、今天我們應用比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2、按比的配制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是: a、先算出總分數,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別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b、先求總份數,再求各部分占總量的幾分之幾,最后用總量乘各部分占總數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業:

  練習十二第3、4題。

  六、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

  方法一 方法二

  總分數1+4=5

  每份數: 500(1+4)=100(mL) 濃縮液占總體積的1/5

  水占總體積的4/5

  濃縮液:1100=100(mL) 濃縮液有:5001/5=100(mL) 水:4100=400(mL ) 水有:1004/5=400(mL)

  答:濃縮液有100mL,水的體積有400mL。

  課后反思:

  按比的配制稀釋液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一節課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按比的配制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配制。按比的配制是一種分配思想,在生活、生產中是很常見的已學過的平均分,其實是按比的配制是比例的一種特例。教學中要通過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在生活、生產中常常要把一個數量按照數量的多少來進行配制,去感悟按比的配制存在的價值。以生活實際例子入手,讓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是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由此激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每學生都能體會到數學的存在,其實就在他們的身邊,因為數學源自于生活。其次充分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時能得到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多向思維的發展,也凸現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數學《比》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結合關于"嫦娥一號"的具體情境感悟比的意義,并學會比的讀法、寫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學生在經歷將比改寫成除法和分數的過程中,體會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從而掌握比、除法、分數的相互關系;感受比、分數、除法的區別。

  3、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養成觀察、思考和交流的習慣,并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過比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感受比

  1、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1)出示問題情境(根據月球探測工程中心掌握的資料統計,截至20xx年12月,人類對月球進行的探測活動,成功61次,失敗63次。)

  問:看完這則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師:你有這種感受是因為你對這則消息中的兩個數量進行了比較,你是怎么比的?(板書:63-61=2)

  小結:用減法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叫做相差關系。(板書:相差關系)

  (2)問:用除法可以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嗎?

  (板書:63÷61=636161÷63=6163)

  師:6361表示什么?6163呢?

  小結:用除法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叫做倍數關系。(板書:倍數關系)

  (3)師:判斷兩個數量之間是相差關系還是倍數關系關鍵看什么?

  2、研究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系

  (1)揭示課題

  師: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還可以用比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板書課題:認識比)

  (2)出示:失敗次數與成功次數的比是63比61;

  成功次數與失敗次數的比是61比63。

  (板書:63比6161比63)

  3、讀、寫比

  (1)師:63比61寫作63:61,(板書:63:61)這里的兩點":"在數學里面叫比號,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

  (板書:比號前項后項)

  問:在63:61中,63叫做比的?61叫做比的?

  (2)指名1人寫61比63,其余學生在草稿本上寫。

  (3)讀比:63:61,61:63。

  5、感受兩個數的比是有順序的

  問:63比61是哪個數量與哪個數量的比?61比63呢?

  問:63在失敗次數與成功次數的比中是?(前項),63在成功次數與失敗次數的比中是?(后項)

  追問:同樣是這個數63,為什么在前一個比中是前項,而在后一個比中卻是后項呢?

  小結:兩個數的比是有順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兩個數量的關系時,一定要按照敘述的順序,正確表達哪個數量與哪個數量的比,不能顛倒兩個數的位置。

  6、進一步感悟比

  (1)播放"嫦娥一號"發射畫面

  問:在這段畫面中有沒有聽到比?(1:3)

  問:大家現在看到的畫面是"嫦娥一號"的模型,在這個比中,你認為是把誰的大小看作1份?"嫦娥一號"是幾份?

  追問:那么"嫦娥一號"的大小與模型的比是?(3:1)

  (2)完成"試一試"

  ①問:圖中的四個比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②討論:

  如果把每種溶液里的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可以看作幾份?

  ③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1:1表示洗潔液和水的體積有怎樣的關系?(相等)

  ④問:這四個比的前項都是1,能表示每種溶液里的洗潔液體積相等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⑤問:用分數怎樣表示每種溶液里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系?

  (3)①出示身高圖片

  師:這是一位六年級同學的照片,你估計她的頭的長度與身高的比大約是幾比幾?

  ②出示身高與雙臂平伸的照片

  問:你估計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是幾比幾?

  給出正方形后你怎么就能確定是1:1了?

  (3)師:比在生活中又豈止這些,這不,在我們的班級里就有比。

  (出示:我們班有男生()人,女生()人。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女生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

【數學《比》教學設計(通用7篇)】相關文章:

1.比的化簡教學設計

2.比尾巴教學設計15篇

3.《比的應用》教學設計范文

4.《數學廣角》教學設計

5.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5篇)

6.《橋》教學設計(通用7篇)

7.美術教學設計(通用5篇)

8.《鯨》教學設計(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