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指的是我們的情感狀態和心智狀態,也就是我們的所感與所思。正如身體健康并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一樣,心理健康也不僅僅是指沒有心理問題或沒有心理病。情感健康指的是我們洞察外部世界,并對其挑戰做出回應,做出合理人生策略的能力。對此小編給大家收集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心得體會的優秀內容,應該能給各位帶來幫助。
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心得體會(一)在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知識爆炸的今天,人類也隨之進入了情緒負重的年代。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組成部分,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本身存在著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
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為學生疏通心里,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其一,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于一致。其二,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于大學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主動與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溝通。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擊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心得體會(二)剛入大學,便對大學充滿了好奇,在我的想象中,大學是一個讓我收獲許多的搖籃,在大學,我可以撿餡餅是的見到我想要的東西。然而,或許是自己期望的太多了,或者是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擔任了許多職務,忙忙碌碌,昏昏沉沉地過完了大半年。在工作過程中,碰到了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性格有好多都跟我不一樣,也有很多人我無法接受。慢慢的,我覺得我是不是心理上有問題,接受了兩次心理咨詢后,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對于我們大學生的重要性。
在大一下學期選課時,正好發現了有那么一門我急需學習的課程——《大學生心理學》,于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一門課,通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懂得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從此,在我的心里,多了一點陽光,少了一點陰影。
心理健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我沒有學習心理課的時候,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自認為對“心理”有不小的心得體會,但恐怕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時至今日,在老師耐心的講解下,對其認識不知不覺中已是不同往日。對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關心的莫過于其價值。同樣,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大學里開展心理衛生工作的意義了。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學習心理學,對于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于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 學習心理學之后,會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以前會厭煩電話里父親母親隔山隔水的嘮叨,會因為同學之間處事不快而大動干戈,會覺得似乎受委屈的總是自己卻很少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在學習了心理學之后,才學著多多關注他人。也許那些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我們的同學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當我們用公正、公平的心態去考慮問題后,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和諧,與環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 其次,進入大學后,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因而需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學習自覺自己主性,否則要么因方法不當,不得要領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 ,浪費光陰。
正確地認識自我
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 “貴”字不僅表明一個人有自知之明是多么地難能可貴,而且意味著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大學生應當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考察社會和人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衡量和評價自己,積極投身于社會的改革開放大潮中,在社會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參照系,并且經常反省自己。
了解自己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這不僅因為“當事者迷”,而且還因為人的確難以客觀地觀察和把握自己。衡量他人是比較容易的,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如實評價,也許你可能當某人的面說一些言不由衷的吹捧話,但你的內心絕對地知道此人的真正的瑕疵。而對于你自己你則不那么苛刻和嚴厲了,面對你自己的一言一行時,你過濾缺點的網便具有很大的網眼,你也許并不是有意為之,而是你的自尊心有意使然。
克服自卑
我們周圍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對青年來說,正確評價自我、接受自我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適應環境,促使性格健康發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怎樣才能增進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們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樹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奮斗目標、不斷擴大自我的生活經驗、誠實坦率、平心靜氣地分析自我,找出問題之所在,就能及時予以補救,化失敗的打擊為增進自我接受感的動力,由主觀因素造成的心理動機的種種沖突都可能讓大學生產生挫折感,如學生所學專業與本人不相符合,班集體中人際關系不協調,生活上不適應以及個人的外貌,身高,經濟狀況,家庭狀況不佳等等.
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
同學們一起學習、生活,難免會出現摩擦、矛盾、沖突,造成關系緊張,思想上不愉快。和同學鬧僵之后,如何重新交往,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其實學會交往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課,處理同學關系不可簡單粗暴,不能委曲求全,既要體諒別人,又要維持自尊。
正確走好感情之路
學習心理學讓我們的氣質類型粗略地歸納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同學們在戀愛過程中,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現。但由于氣質本身并無優劣之分,故其表現也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可能嘗到愛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戀愛的不順利,原因很復雜,但氣質方面的消極因素無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遲滯,而有的卻恰恰受害于過分的靈活通便。但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識的同學,每個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擁有膽汁質的人,在戀愛過程中盡可能發揮自己胸懷坦蕩之長,不猶豫地向你真正所愛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應注意方式。另外,對性知識,性行為的不適當的認識和理解,也會形成心理壓力,從而進一步發展心理問題............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對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如果非要要問我學習這門課程有什么收獲的話,那就是:學習,接受,改變,適應!
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心得體會(三)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對心理學產生了好奇,我覺得它很古老,很神秘,很有趣,就像那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古代文明,只能去追尋,卻再也不能身臨其境!下面,就讓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上了心理課后,結合在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得出的心得體會!讓我和大家一起去觸摸心理學,很零碎,但有意義,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首先,讓我分析一下同學們的心理健康現狀。大學生本應該是社會上文化層次水平較高、思維最為活躍、最有朝氣的群體之一。應該渴求知識、積極向上、胸懷博大,時刻關注國內外的風云變幻,把個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國的興旺發達和民族的繁榮復興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會轉型和自身發展階段的影響,使得正處于青春期、社會閱歷淺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占退學總人數的. 54.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在最近的幾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中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心理健康或處于亞健康狀態的約占30%。諸多的數據和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不能集中精神進行學習,害怕困難。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由于沉迷于網絡游戲或上網聊天,學習成績不佳,進而對學習產生厭倦、對考試感到焦慮。
2、自我評價失調。許多大學生都是中學時的學習尖子,心理上有較強的優越感,而進入大學后,這種優勢不再,這使得他們的優越感受到重創。這時一旦學習成績稍有波動,就會降低自信心,甚至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由于存在交際困難,同面對面的交流相比較,一些大學生更愿意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環境中進行交流,迷戀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世界脫離。長此下去,對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4、就業心理困惑。這在即將畢業的學生當中尤為普遍。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沒有做好就業心理準備,不能很好的認清當前的形勢,對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評價不夠確切,好高騖遠,一日三變。還有部分學生在擇業中不認真思考,盲目從眾。
大學生應該是社會的棟梁之才,同學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未來!因而,我們不能不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我認為:
1、大學生應當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想成為怎樣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然后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有了這樣的思考與選擇,相信他們就會去好好努力。
2、大學生應當正確審視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坦然的接受它。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與他人有差距而已。為了縮小這個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與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水平。等到收獲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學生不應當只埋頭于書海,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學生應當擁有開闊的心胸與視野,多結交朋友,這對于大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幫助。
4、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大學里應當積累一定的就業知識,這有助于看清就業形勢。同時大學生應當對自我的能力進行正確的定位,切忌好高騖遠。其實,剛剛出來工作的大學生一般沒有什么經驗,你要想想,用人單位憑什么給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剛開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實力去證明,你有足夠的能力去獲得應得的待遇。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我們的情感狀態和心智狀態,也就是我們的所感與所思。正如身體健康并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一樣,心理健康也不僅僅是指沒有心理問題或沒有心理病。情感健康指的是我們洞察外部世界,并對其挑戰做出回應,做出合理人生策略的能力。一個心智健康的人不會隨意夸大也不會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都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
(1)心理健康的標準
1、保持理智與平衡 2、具有自我價值感 3、具有愛的能力 4、具有建立和維持親密的能力 5、能接受現實中的各種可能性和局限性
6、對工作的追求與自己的天資和教育背景相適應 7、能體驗到某種內在的寧靜與滿足感,讓自己覺得此生沒有虛度。
(2)概述依戀的類型:a:安全型。表現為感覺與別人接受相對容易,依賴他們以及讓他們依賴自己都感覺自在。而不會常擔心遭人遺棄或別人與自己太接近。 b:回避型。表現為與別人接近會讓自己感覺不自在;完全相信別人是很困難的,如果別人靠得太近就會緊張。如果愛侶過于親昵,會不自在。 c:焦慮矛盾型。表現為常擔心伴侶家人是不是真的愛自己,或者不想和自己在一起了。
(3)抑郁癥產生的原因:1. 太多的欲望。你可能會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或者有太多人在不同的方面要求你而感到不知所措。 2.任何形式的失落都會使你感到抑郁。你可能是因為最近失去了一位深愛的人,或者是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而十分苦惱, 還可能包括失去希望和失去自己的形象,以及一些重要的東西失去之后。 3. 過多的變故如果在很短的時期內出現,就會導致壓力,最終變為沮喪抑郁。
是的,說這些,好像漫無邊際,也許吧,這也正合心理學一樣,沒有邊際,你不可能完全讀懂,只能慢慢去了解,去接觸!以后,大家多讀點心理方面的材料吧!親身感受,才會深刻!
【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活動總結
2.大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
3.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心得
4.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5.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結
6.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7.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8.大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