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讀后感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1有人把叔本華歸入悲觀主義哲學家的范疇,但他的悲觀多來自于對世界更理性的審視,他用他的痛苦經歷去凝結智慧。
他并沒有像父親希望的那樣成為巨商去貿易和賺錢,并沒有延續家族的商業輝煌,然而讓其父親也沒有料到的是,其思想遺產比經商所能創造力和影響程度更為巨大,綿延了幾個世紀,成為了現代唯意志主義和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一生未婚,無子無女。就像他自己所說”誰要是像我那樣孤獨的過了一輩子,自然更懂得孤身上路的種種滋味“。
多時候,在人群中,我們都不確信自己擁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因而會試圖為自己添加各種標簽,但當我們遠離人群,安靜下來的時候,才能夠確信自我的存在,能夠真正通過自我思考獲取成長。這或許就是選擇孤獨的收獲,或許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容易看明白自己。
人一旦有了欲望,為了實現這個欲望,一直就會迫使理性為自己進行策劃,于是,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痛苦”之中。什么叫“幸福”?叔本華認為,人的欲望被滿足的那一個剎那就是幸福。如果第一個欲望得到了滿足,而第二個欲望還沒被設想出來,那時人就陷入了“無聊”的狀態之中。一旦這個人的第二個欲望產生出來,他就重新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中,他的理性又忙于為實現他的第二個欲望而籌劃。所以,叔本華說,人生就像一個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
在追求快樂幸福的過程中,必然衍生出痛苦和無聊,無聊的人歸因于膚淺,而智者體驗更多的痛苦,。所以,你所知道的痛并快樂著并非你所知道的痛并快樂著,對于膚淺之人來說他們是對立著的兩回事,中庸之人覺得兩者關系式辯證的,而睿智之人認為他們是一碼事。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2叔本華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華寫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這本書使叔本華成為享譽世界的哲學家。在這本書中他以“優雅的文體”,暫時撇開了唯意志論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從世俗的角度探討了人生應遵循的原則。該譯本是我國第一部從德文版譯出的全譯本。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盡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這樣一門藝術。關于這方面的教誨在哲學上可稱為“幸福論”。因此,這本書著作教導人們如何才能享有一個幸福的生存。
對于人的幸福起著首要關鍵作用的,是屬于人類的主體的美好素質,這些包括高貴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體魄。
在這世界上存在三種力:明智、力量和運氣。我想運氣至為重要。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3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盡量幸福、愉快地度過這一生。因為人生來就是有罪的。生來就是來遭受痛苦的。所以,我們應該找到對策。那就是以快樂對付痛苦。
關于這方面的教誨在哲學上可稱為“幸福論”。
如何才能幸福地生存下去。因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所以,幸福的生存絕對優于非生存。即死亡。
我們依戀這一生存,是因為因為這一生存本身。而非出于對死亡的恐懼。所作的妥協。而是主動地享受生存。并且渴望這一生存能夠永恒地延續。生生不息。
個人很喜歡他的這本書。很多地方甚至心有靈犀。達到了深層次地精神交流。不知是悲哀還是可喜。斯人已逝。人類還將生生不息。希望能與大家分享。一起成長。
叔本華說,意大利醫學家數學家卡丹奴斯的《論逆境》與他這本箴言書大同小異。
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第一部第五章里,摻進過簡短的幸福論方面的論述。
深刻而因此挑剔的哲學家尼采對他的哲學一度推崇備至。
現代主義大師蘭茨卡夫卡曾說過:“叔本華是一個語言藝術家,僅僅因為他的語言,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地讀他的著作了。“
英雄所見,略同。
但,愚人們——也就是各個時代數不勝數的大多數人——也做著恰恰相反的同一樣的事情。
正如伏爾泰說,“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還是照樣愚蠢和邪—惡,跟我們剛才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所發現的并沒有兩樣。”
所以佛說,要苦渡眾生。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4
近來閱讀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一書,頗多感觸,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華1850年寫的《附錄和補遺》中的一部分。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他的作品蘊含著豐富而偉大的哲學思想,但早期的作品并不受到同行們應有的歡迎和理解,當然也不會得到世人認可和贊許。金子總是會發光,在去世的前幾年,叔本華終于獲得了他早應獲得的名聲。
書中講述了,決定人生命運的根本區別在于三項內容:人的自身,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人的自身對于造成人們的幸福抑或不幸福會產生根本和徹底的影響,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氣質、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潛在發展。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財產和其他占有物,對人的幸福的影響僅次于人的自身。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是指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現的樣子,亦即人們對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為名譽、地位和名聲。這些對人的幸福所發揮的作用是最微弱的。
我們應該愛護,培養和發展我們的自身,因為它是我們得到幸福的關鍵,對我們的幸福起決定性的作用。最直接帶給我們幸福的莫過于輕松、愉快的感官,因為他所帶來的好處是即時呈現的。一個人如果他能時刻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那么幸福就會想他招著手走過來。所以樂天派是幸福的,他們總能找到高興的理由,擁有輕松、愉快的心情。我們的幸福取決于愉快的情緒,而愉快的情緒取決于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健康的體魄,會使我們精力充沛,干勁十足,專注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沒有人會愿意像病人一樣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輪椅上度過他的一生,因為健康的乞丐比染病的君王幸運。叔本華認為最大的愚蠢就是為了諸如金錢、晉職、學問、名聲。
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兩者之間。當距離痛苦越遠的時候,我們離無聊就越近,反之亦然。生活的艱辛和匱乏產生痛苦,而無聊來自豐裕和安定。普通民眾為了溫飽和免于饑餓,和痛苦進行著曠日持久的戰爭。富人卻不得不面對無聊連續不斷的襲擊。
金錢之于人其實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人們總是夸大了金錢的作用,以至于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使用了一些卑鄙下流的伎倆。這樣做的后果是幸福離他們越來越遠,因為傷害了自身,與高貴的人格是背道而馳的,也損害了自己的名譽,盡管名譽對于我們的幸福沒有我們的自身和擁有的身外之物更有優勢。人們希望得到足夠多的錢,好讓他們的后半輩子免于因為錢而造成的不幸,然后瘋狂地追逐金錢,當賺到的錢能讓他們安享晚年的時候,他們又有了新念頭要讓下一代能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于是又開始追逐金錢的行動。財富猶如海水:一個人喝的海水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人追求財富的欲望,總是難以滿足,因為他們追求財富的欲望總是在不斷地膨脹。金錢可以為我們解決吃飯、穿衣、住房的問題,還可以為我們生病時提供醫藥費和一些意外事故的花費。這也是金錢的真正意義。至于購買華麗的服裝,閃著耀眼光芒的珠寶首飾,名貴的跑車,還有結婚祝壽宴請時鋪張排場,都是浪費金錢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對于我們的幸福并沒有多么大的好處。
地位、名譽、名聲對我們人而言都是奢侈品,我們不應該過分地追求,更不要將它們視為生命的支柱。上述三者都是別人賦予我們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且可能隨時被別人收回去。其實得到名譽并不難,只要恪守本分,兢兢業業,它自然就會來到你的身邊,因為名譽的要求就是做好你該做的事情。一旦你沒做好一件事情,或者沒去做一件本該有你去做的事情,那么名譽就會從你身邊溜走,而且一去不復返。名聲被視為名譽的孿生兄弟,名譽會死,而名聲卻永恒的存在。正因為得到后可以永恒的存在,所以得到名聲是很艱難的,在得到它之前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貝蒂在《吟游詩人》中寫道:高傲的名聲殿堂閃耀在陡峭的山上,要爬上去是多么的艱難!顯而易見,要得到這一奢侈品并非易事。很多做出過非凡成就,寫出過卓越作品的人,在獲得了他們應有的名聲之前,就已經悄悄地離開了人世。在他們做出非凡成就和寫出卓越作品的年代,這世上并沒有比他們偉大智慧和思想稍微差一點的評論家,更沒有和一樣擁有偉大智慧和思想的頭腦。直到后世,誕生了天才,他們智慧和思想才開始被大眾所知道了解,并且名聲大噪。本書的作者還是幸運的,在他永遠地閉上眼之前,世人就將顯赫的名聲贈予了他,盡管此刻他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已經無力承受月桂花環。
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非常樂意使用和維護這種權利。但如何才能利用好這種權利,讓我們從這權利中受益呢?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不可逃避的問題。從我做起,從人的自身開始,培養我們良好的道德品格,發展我們豐富精神思想,鍛煉出我們健康的身體。錢不要太多,但不需能保證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因錢的缺乏而受到干擾。地位、名譽、名聲,我們不必強求,做好本職工作,熱衷于自己的事業。做到了這些,你會發現,幸福的翅膀長在自己的身上。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5叔本華的哲學在他30歲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成熟。接下來的'其他著作都是他對這部著作里提出的哲學觀點的發揮和補充闡述。而尼采,是一個永遠的精神思想的漫游者、飄泊者,他永遠不會停留在已經獲得的結論之上,永遠都在激烈地、大幅度地變換和修正自己的觀點。
人們辛苦掙來的閑暇,就是為了讓人能夠自由地享受意識和個性所帶來的樂趣。所以閑暇是人生的精華。
用閑暇去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豐富的內在。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里,一個擁有內在豐富的人,就像在冬月的晚上,在漫天冰雪當中擁有一間明亮、溫暖、愉快的圣誕小屋。
財富猶如海水,一個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名聲。
哲學是這世界上唯一能夠對付道德和智力范疇的龐然大物的大力神。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點就是在關注現在和計劃將來這兩者之間達致恰到好處的平衡,這樣,現在與將來才不致于互相干擾。
孤獨為一個精神稟賦優異的人帶來雙重的好處:第一,他可以與自己為伴;第二,他用不著和別人在一起。真正偉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鷹一樣,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獨的高處。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具備一定的預見能力和寬恕能力合乎我們爭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幫助我們避免受到傷害和損失,后者則為我們免除了人事紛爭和吵鬧。
“生活,也讓別人生活。”不要心存改變,沒有一個人能夠改變自己的真實個性,這包括道德氣質、認識能力、長相脾性,等等。
通常,那些具有高貴本性和出眾思想稟賦的人,會令人吃驚地暴露出缺乏對人情世故的了解,尤其在他們年輕的時候。
如果不是為情勢所迫,那么最好就是對占人類總數的六分之五的人敬而遠之,盡量避免與他們接觸,這是由這一人群的自身道德和智力構成所決定的。
人生就像一盤擲骰子游戲,擲出的骰子如果不合你的意愿,那你就只能憑借技巧,去改進命運所攤派的骰子。
在這一個“鐵造的骰子決定一切”的世界,我們需要鐵一般剛強的感覺意識,作為承受命運、防范他人的盔甲武器。因為,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戰斗。
每個人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具體原則,這些原則深藏于每個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因為這些原則是人們全部的思想、感情和意愿的結果。
伏爾泰曾經相當美妙地說過:一個人如果沒有他那種年齡的神韻,那他也就會有他那種年齡特定的種種不幸。
我們終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現時此刻。不同時期的現時此刻相互之間的差別在于:在生命開始的時候,我們前面是長遠的未來;但在生命臨近結束時,我們卻看到了我們身后走過的漫長的過去。雖然我們的性格保持不變,但我們的心境卻經歷了某些顯著的變化。
在童年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帶有一種新奇的魅力。在并不清楚自己目的的情況上,“從永恒的一面看視人和事”。
因此,在童年時期我們就已經打下深刻的或者膚淺的世界觀的堅實基礎。
詩的本質就在于從每一單個事物把握這一事物的柏拉圖式的理念,也就是把握這一單個事物的最本質、因而也是這類事物所共有的整個特征。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6讀完書看完附錄,和那么多偉大的人物一樣,我也被叔本華深深吸引。確實,就像尼采說的,叔本華是為自己而寫,文字不矯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堅定、自信。本書,讓我對哲學也產生了興趣。
直接行動就是在當當網上訂購了“尼采、柏拉圖”,和哲學搭上伙之后,反觀之前的讀物,覺得層次太過低劣,接收到的知識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消化腸道”,搞不清是第幾手了。當真正閱讀名著時,會發現,很多我認為新鮮的論斷有可能是好幾個世紀之前的產物。在19世紀叔本華的書中,發現很多現下都非常“時髦”的觀點,如同新瓶裝舊酒,可見我的孤陋寡聞。
1、對待現在、過去和未來的態度
很多心靈導師都告誡人們要“活在當下”,其實在19世紀叔本華便認為“現在“尤其珍貴。他花了很長一段論述來說明過去、現在和未來對人們的影響,并明確表示“現在才是唯一真實和確切的;相比之下,將來的發展幾乎總是與我們的設想有所不同,甚至過去也與我們對過去的回想有所出入”,以及把握現在的重要性“由于懊惱過去和操勞將來,我們拒絕美好的現在時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這可是徹頭徹尾的愚蠢做法”。賣瘋了的暢銷書《當下的力量》無非也就是圍繞這些理念。
2、關于人自身幸福
“人的最大成功在于內心的寧靜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因為看到某名家的這句話,我不遠千里去北京參加她的工作坊。而這里,叔本華對于人自身幸福的論述更加的的精準。他說“人的內在擁有對于人的幸福才是最關鍵的。財富除了能滿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對于我們的真正幸福沒有多大影響。”成功和幸福,研究的人太多,說法也很多,但是這幾句話,簡明扼要的表明了幸福的屬性,幸福無關乎他人和財富,僅僅關乎自身。這個理念,是不是也能從目前林林總總的心靈雞湯類書籍中看到它的影子?
3、關于世界的看法
大學時候某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令我深深崇拜“你看世界簡單,世界便待你簡單“,叔本華說“同一樣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樣的境遇,對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都不盡相同,處在同一樣環境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每個人到底生活于何樣的世界,首先取決于這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事物對人的影響,取決于人對事物的認知,這和心理學的情緒ABC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應該說情緒ABC理論從這個觀點中吸取了養分。
4、關于變化、關于夢、關于別人的看法、關于社交
“只有轉換變化才是永恒的”
“人的內在沖動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我們睡夢的指引,這些夢帶著預示的內容”雖然弗洛伊德說自己沒有受到過叔本華的影響,真是這樣嗎?夢的解析,意識和性在叔本華的書中都是有論述的,而且就像這段對夢的描述一樣,都相當之精辟。
“我們可以把那些瑣碎的、每時每刻煩擾我們的小小不幸視為存心給我們做練習和鍛煉之用,這樣我們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這種觀點是不是比“心靈雞湯”更為實用?
“如果我們真的擁有這方面的素質和長處,那我們并不會想到故意去顯示、炫耀它—想到我們的這一份擁有,我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這就是“曬幸福,分得快“的哲學原理。
“要么孤獨,要么庸俗。一個人對社會交往的熱衷程度大致上與他的精神思想價值成反比。”所以獨處是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有人說當今中國“無大師”估計就是不夠孤獨,嵇康、阮籍、陶淵明這些真正的隱士,才能創造出一流的作品。
總之,在現代心靈雞湯類書籍中看到的某些直指內心的“真理”,在朋友圈瘋狂轉發的“時髦論點”以及很多著名的心理學理論觀點,在本書中都可見端倪,且更為簡練、精辟,不愧為《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7一本書或者一堂課只要有一句話能觸動我們,那就是一本好書、一堂好課了。如果把一次觸動比喻為一朵浪花,那么,在讀這本書時,你會覺得波濤洶涌,浪花翻滾!在閱讀前,下了很大決心,要求自己一定要沉下心來仔細領悟,因為總認為和哲學相關的書籍都是深奧、晦澀難懂。但當我翻開書時,吃了一驚,因為它娓娓道來,通俗易懂,且翻譯本的文筆優美,引人入勝。
里面很多觀點并不新穎,但卻分析透徹,且加以佐證,有理有據,使人覺得言之有理,絕無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里,亦非介紹叔本華時,提到他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從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無常”,此書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來了。但這樣也會覺得叔本華也和我們常人一個樣,一下子拉近了距離,總的來說,本書內容還算正面、積極向上,讀完后可以提升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喚醒藏在我們內心的那份激情!“人們在世間有何種感受,主要在于人以什么方式來看自己所處的世界”。
中國有句古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個道理,同樣是逛街、參觀,但每個人卻會有不同的感受,對同一個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提醒我們要注意學習,不斷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當別人有不同意見時,不要輕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斷對錯,而應該順藤摸瓜,找到產生這個觀點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別人的意見,錯和對都不是絕對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變的并不是財富而是人格”,這是亞里斯多德的名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由此可見,人格會伴隨我們走過一生,意義非凡!從小的方面來說,人格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事業。中國命相學上有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真是有它的道理!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個人的人格好壞決定了他對社會是貢獻還是損害,而人格不會因為財富、學識、能力的多寡強弱而改變,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全,那么他擁有的能力越強,只會增加對社會的威脅,因此,科學是把雙刃劍,關鍵就看它掌握在誰的手里,所以我們常強調做事先要學會做人。
這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大反派,他們擁有超人的能力,卻不造福人類,反而殺人如麻、貽害江湖,結果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得而誅之!如果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健全他們的人格,金庸筆下的變態殺手、江湖怪人就會大大減少。中國的教育在這方面做得工作很少,并不怎么關心孩子心理的成長、人格的培養,而把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和親朋好友聊天時,一旦提及他們的小孩,我都不會問學習怎么樣,也不關心他是否愛學習,是否中途輟學,因為在這百花齊放的社會,在學校讀書并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徑。相反,我往往會問他懂事不,是不是經常思考,有沒有考慮過人生,有沒有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而并不是一時沖動,“讀書明理”才是關鍵所在。
“人生的幸福與悲苦,關鍵不在于遭遇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事情,我們自身的感受是什么樣。”,“我們更容易抵御來自外界的苦難,但卻很難承受自身性格缺陷所帶來的痛苦”。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苦中作樂的感人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從這個角度看,當我們面對苦難、挫折時,應該坦然、樂觀面對,因為人生本來就是由酸甜苦辣組成,缺一不可,這些我們都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它們的態度。人最大敵人其實就是自己,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不足,勇于戰勝自己。在這次公司組織的乒乓球比賽中,第一場和超聲對決,我參加單打,結果輸了,關鍵就在于很少參加正式比賽,心理太緊張了,而在后續的比賽中,自己過了這道心理關,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水平,贏得精彩,輸,雖敗亦無憾!戰勝自己的感覺真爽!一個人幸不幸福,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而在于他要求多少,知足就會常樂,叔本華也開出了幸福良方:“心地善良,思維敏銳,樂觀進取,爽朗大方,體格強健這些人自身所應該具備的美好的品德才是獲取幸福的第一要素”。
本書中還有許多浪花,比如:
“心靈空虛是厭倦的根源”。
“幸福主要是來自于心境的平和以及其滿足感”。
“在女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她和男人的關系”。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想法上,是一種不幸”。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8花了一天的時間,拜讀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現在欣賞到大師級的文字、音樂,常常由衷的發出敬佩的感受。人類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羅素說過,女人對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產生嫉妒,男人則通常對同行的男人產生嫉妒;幸好,上帝還賦予了人類另外一種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夠多發展敬佩這種感情,也許將來會有時間和意愿去欣賞藝術、美術、雕塑之類的內容,但就目前而言,書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內涵也最豐富的藝術形式。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常常被叔本華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雖然這本書完成的時代在叔本華的后半生,但在這本書中,叔本華常常表現的像個自負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異常熱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學思想為個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舉幾個讓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見解:
痛苦和無聊是人生幸福的兩個死敵。每當人們遠離其中的一個,就靠近了另外一個;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與對無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庸俗,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亞里士多德說過,理性的人們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沒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樂,其本質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質確實肯定的。舉個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順利的,你很少感受到這些順利給你帶來的快樂,即使有,也只是轉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說牙疼、損失少許錢財,這個痛苦都會時時的拜會你,給你帶來深刻的印象。因此,快樂只是表象,無法持久,這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世上人們都去追求快樂,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權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與其追求快樂,不如避開痛苦。
獨處的好處,一個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豐富,對別人的依賴性很少,才能從獨處中自得其樂,而獨處對于天才而言,則更是必需的部分。一個無法忍受,無法從獨處中獲得快樂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貧乏的,是這世上大多數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開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會好好享受獨處的好處。
哲學家,是探索人類靈魂的先行者,是人類思想文明的開拓者,他們的思想往往遠遠領先于他們的時代,不被當時所理解,但最終真理就是真理,即使過了幾百年,也會被重新認定;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在當代就被大家贊揚的杰出人物,往往死后會被遺忘。因為天才就是引領人類的火把和旗幟,他們永遠前行在大多數人的前面!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07-13
智慧人生讀后感05-19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05-31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06-21
英語智慧人生讀后感03-18
【薦】人生的智慧讀后感01-07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范文08-19
人生智慧經典名言11-05
智慧人生語錄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