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燕子專列》公開課教學設計
導語:關于《燕子專列》這篇課文你還記得嗎?下面是關于這篇課文的優秀的公開課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理念]
本設計凸現“用教材”的理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用“圖”、“文”,把圖作為培養觀察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材料,把文作為提高朗讀能力和品詞析句的一個范例。在教學中,教師關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蘊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發展。
[教學目標]
1.認識“歐”“洲”等11個生字,會寫“歐”“洲”“瑞”等14個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難點]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表達的效果。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的掛圖或投影片,搜集有關燕子春來秋去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一、解題導入,激發興趣
1.喜歡小燕子嗎?能唱一支贊美小燕子的歌或背一首描寫燕子的古詩嗎?
2.板書課題,齊讀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讀了課題.你想了解點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感興趣的歌曲、詩入手,雖簡單、樸實。但這是“真功夫”,是“厚積而薄發”。“發”在哪兒?這就要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展示的平臺,巧妙引導。靈活滲透,實現新舊知識的建構。當學生面對《燕子專列》這一富有個性化的課題時,趣——自然濃!情——自然深!問題——自然也不少!可以說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調。]
二、初讀課文,自讀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討論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從兩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決定,呼吁人們尋找燕子,開出燕子專列;二是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竭盡全力尋找燕子,專程為燕子送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自讀向淺悟發展,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在對文本“預設”與“生成”的雙重情境中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建構起對文本的整體認識。]
三、再讀課文,自主探究
1.默讀課文,標出小節,畫出生字新詞。
2.分學習小組自學生字新詞,教師巡視,相機點撥。
3.檢查反饋:(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參與評價。
(2)指名認讀生字,注意“殊”不要讀成chu;“驟”不要讀成zou;“瀕”不要讀成pin。
相互交流識記生字的妙招。
(3)開火車讀詞語:歐洲、瑞士、舒適、啟程、特殊、驟然、跋涉、政府、踏雪、救護、載著、饑寒交迫、溫暖、救護、車廂、致謝。
4.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人們為燕子做了什么,課文是怎樣把人們對燕子的關愛寫具體的。
5.匯報交流: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寫居民們是怎么做的;③具體寫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設計意圖:教師的教學設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態,更應該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進教學的進程,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掃除閱讀障礙,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讀有所得。]
四、細讀課文,品味理解
1.小結過渡:人們幫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罷,都是源于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愛”呢?我們要怎樣讀才能體會這種愛呢?
2.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段,應讀出居民紛紛走出家門,不顧天氣惡劣、路途艱難去尋找燕子的情感。
(2)第四段,要讀出小姑娘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經過,要突出險(“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絲毫不想自己(“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這三層意思。
3.指導看圖,引導想象。小貝蒂在哪兒發現了燕子?她是怎么做的?會說什么呢?
(1)自己練習講一講;(2)指名說一說。
4.總結談話: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人們用愛、用情,編織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課文,去體會人與動物之間這美好的感情吧!
[設計意圖:攀疑入境,緣文解情,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用“愛”來凝聚學生的思緒,讓學生潛心會文,并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欣賞、感悟,體會人們對燕子的深深愛意。]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指導書寫,描紅,學生抄寫生字和生詞。
2.熟讀課文,上網搜集或查閱報刊資料:①了解燕子的信息;②閱讀有關人與動物之間和諧共處、互相幫助的文章。
[設計意圖:立足文本,超越課堂,每一節課我們都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廣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把搜集或查閱資料看作是一次難忘的旅行,有驚喜,更有收獲……只有這樣,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聽寫詞語:歐洲、瑞士、舒適、啟程、特殊、驟然、跋涉、政府、踏雪、救護、載著、饑寒交迫、溫暖、救護、車廂、致謝。
2.根據自己的體會,在“人”和“燕子”之間加上合適的詞。
3.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幫助、喜歡、愛、救助”等詞。
4.解題、質疑:什么叫專列?燕子會飛為什么用專列送?課文哪一節說明了原因?
5.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節,交流用專列送燕子的原因。
[設計意圖:復習導入不能拘泥于簡單的對詞語的識記和對文本內容的粗淺認識,應該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所創設的情境。]
二、細讀課文,深化理解
1.小結過渡:人們幫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對動物的愛!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這樣“愛”呢?
2.讀書圈畫,討論交流。
(1)居民:紛紛( ),冒著( ),頂著( ),踏著( ),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概括寫)
(2)貝蒂:臉凍得( ),手凍得( ),但她一點也( )。(具體寫)
3.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段。
(1)你覺得該怎么讀?
(2)學生練習后指名讀。
(3)評議,再讀。
4.看圖,引導想象,豐富課文內容:小貝蒂在哪兒發現了燕子?她會怎么做、怎么說呢?(先自己練習講一講。再指名說一說)
5.讓學生看圖,將課文第四節內容進行擴充、寫具體。
6.交流。
7.總結過渡: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人們用愛、用情編織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課文,去體會這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感情。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是重點。應通過析詞品句,將“愛”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和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入境始與親”讓學生去品、去悟、去思、去表達,讓貝蒂的言行在學生的心目中“沉淀”。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感情。]
三、品讀欣賞,遷移運用
1.創設情境,指導寫話。
(1)列車載著獲救的小燕子。也載著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駛向溫暖的遠方。你讀了這個故事,想對貝蒂說些什么呢?請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2)學生自主寫話。
(3)指名讀,評價,修改。評價應著眼于學生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允許學生內容有所不同,只要發自內心。合乎情理即可。
2.表情朗讀,體會感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情感充溢而又迫切需要表達的時候.教師就要適時為學生創設一個“相”與“析”的平臺,思想的碰撞、語言的砥礪。必然能帶來學生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
四、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1.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講述歌曲中的故事。你還知道這樣的故事嗎?請講一講。
2.朗讀人們愛護動物的詩歌。
3.總結: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愛護動物、愛護環境,更希望這樣的故事不再是新聞!
4.寫倡議書,呼吁全世界的人們都來保護動物。
[設計意圖:“一粒沙子看世界。”演唱歌曲、朗誦詩歌、寫倡議書……簡簡單單,實實在在,不經意間學生已經邁進了保護環境的行列,因為語文的拓展就是要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學到這兒,誰能告訴大家什么叫“專列”?課題為什么叫“燕子專列”?
2.出示有關家燕的資料,讓學生讀一讀,自己也寫一首關于燕子的詩歌。
(1)春天的時候,家燕們隨著溫暖的春風來到它們的故鄉。在那時,家燕們大量繁殖,遍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天氣轉涼的秋天,它們成群結隊地向南移,飛到印度、南沙群島等暖和的地方,再建一個新家。
(2)家燕有一個“怪癖”:它們總是在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的夜晚遷飛,而且飛得很快,有時只能看見它們的影子一閃而過,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樣。
(3)家燕還有著驚人的記憶力,無論遷飛多遠,哪怕隔著千山萬水,它們也能夠靠著自己驚人的記憶力返回故鄉。
(4)家燕返回家鄉后。頭一件“大事”便是雌鳥和雄鳥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園,有時補補舊巢,有時建一個新的巢穴。家燕們不斷地用嘴銜來泥土、草莖、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沒多久,一個嶄新的碗型的窩便出現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2017年《燕子專列》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燕子專列教學設計15篇
2.《燕子過海》教學設計
3.燕子教學設計范文
4.Photoshop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
5.《圓明園的毀滅》公開課教學設計
6.公開課《日月潭》教學設計
7.公開課秋天的雨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
8.公開課秋天的雨教學設計模板(通用7篇)
9.人教初二公開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