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學反思20篇簡短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20篇簡短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日期:2023-02-28 16:13:0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語文教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滕王閣序》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學來說,又是一篇難文硬文。我們最怕辛辛苦苦教下來,學生的感覺卻是一句“有什么好的”。《滕王閣序》就常常遭受這樣的命運。這次重新碰到它,我原先也想不出好的花招,上網查了一下資料,也沒有什么建設性的意見,頂多就整理文中的典故,以它為鑰匙打開滕王閣的大門。但這樣一來,學生要花很大的時間去打理,恐怕那點興趣也被蠶食得差不多了。后來靜下心來仔細地閱讀課文,居然發現一條亦真亦假亦明亦暗亦斷亦續的感情線索。相對典故相對文采這些“技”上的東西,它應該是“道”,是最根本的。那么能否以情感為“綱”,綱舉目張,帶動全文的教學,讓學生體會王勃陸海潘江之才下的痛苦不安?

  由于文章確實在文字理解上有難度,為了便于課堂上的教學,我布置學生預習時畫一副王勃情感變化的心電圖。因為以前從沒干過類似的事情,從課堂上兩個學生在黑板上的展示看,學生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而且,基本能把握王勃的心路歷程。當兩條情感變化圖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接下來的教學就簡單了:一問是不是這樣的情感,二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三問這樣的情感變化說明了什么,哪種情感是最真最根本?舉最初的情感為例,絕大部分的學生概括為“興”,也有學生認為興中有悲。這樣的理解無疑是對的,但又無疑以前者為主。那它從何而來?學生指出源自原原本本的兩句話,“遙襟甫暢,逸興遄飛”“興盡悲來”,從文中篩選信息體現了學生的一種閱讀技巧,不過教師不能到此為止,應該引導學生具體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礎上開展探究性學習。經過討論,學生是能概括出這么幾點的:盛地、盛宴、盛景、“盛”人。這樣一來,王勃的“興”就有了落腳點。

  可以說,王勃在最初表現出來的逸興只是斯時斯地的感觸,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對賓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對《滕王閣序》而言,這些均不足觀。足觀的是“失路之人”在強烈的渴望“望長安于日下”,在熱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觀的是“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給自己加油鼓勁吶喊助威,“老當益壯”“窮且益堅”;足觀的是“有懷投筆”者“無路請纓”,只好“奉晨昏于萬里”,無奈到絕望。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那一個個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圖,體會笑臉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經歷,年輕后的滄桑,輝煌后的傷痕。只有這樣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這樣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這樣讀出來才算對得起王勃。

  這樣兩節課下來,自己覺得上的較為輕松,也較為沉重。輕松的是綱舉目張,一氣呵成;沉重的是為王勃的失意與傷感,掙扎和自我安慰,為一顆不甘的靈魂。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2

  《邊城》是詮釋愛的,祖孫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父子之愛、友朋之愛、鄉鄰之愛、鄉土之愛組合成的人倫社會之愛。《邊城》是要闡釋美的,自然之美、人物形神之美、人事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還包括作品本身結構行文的詩性的美,無處不美。而這愛和美的背后無疑暗伏著一種缺憾,一是作者要描畫的人生、社會本身的缺憾,比如“美麗的都不容易長存”的凄涼的故事結局,“人類靈魂的相互孤立”,小說流溢的神秘宿命氣息等。這愛和美在從很久以前開始的現實中的消失,這就是所謂“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

  《邊城》有非常清晰的人生社會理想的訴求。“我將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于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欲望,來作樸素的敘述。我的讀者應是有理性,而這點理性便基于對中國現社會變動有所關心,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與目前墮落處,各在那里很寂寞的從事于民族復興大業的人。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小說踐行著作者想要建造“精致、結實、勻稱的供奉‘人性’的中國的希臘小廟”的理想。

  如此美麗,如此豐富,“邊城”讓人心馳神往,想來教和學都該是極其美麗的事情。但是我顯然被沖昏了頭腦,忽略了學生可能存在的閱讀障礙,也忽視了對最佳課堂結構的追求,于是我最初的嘗試是失敗的。

  本課的教學關鍵就在于找到學生情感的共鳴點,并且營造讓學生迅速進入的“場”。學生情感的共鳴點在哪兒,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替學生做主,得讓他們自己說,于是就有了課堂開始階段“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表達你的閱讀感受”的環節設計,學生的表達指向是豐富的準確的,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意蘊深刻的問題的提出就順理成章了——請問這究竟是一篇小說還是散文?學生肯定會說是小說,因為教材就是這樣介紹的。但是我將堅持說《邊城》更像散文,因為她具備散文情意真、內容美、形式自由的三個特質。然后讓學生去尋找文本中的美點,探討美在何處,怎么美,為什么美。于是引領學生或者說被學生引領共同走入《邊城》的角角落落,在沈從文如詩的文字美麗的肌理褶皺里,領略茶峒的秀麗風光,體會邊地淳樸的民風,理解翠翠美麗的形神,感受翠翠、祖父、儺送等人間真摯、樸素的愛和閃耀在他們身上的美麗的人性光芒,為故事的憂傷而憂傷,為這一曲古樸的愛和美的頌歌而神往,悄悄逼近《邊城》這對人生、社會“觀”“想”“望”的全面描摹。

  任何交流都需要特定的和諧的有張力的“場”。《邊城》的“場”在何處?城市少年看得見天空中被夕陽烘成的桃花色的薄云嗎?杜鵑的叫聲是怎樣一種叫聲?泥土草木和各種甲蟲類氣味是怎樣一種氣味?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如何變成一片黑色?那小小草鶯夜半的吵鬧和閉著眼的安睡與繁密如落雨的蟲聲是怎樣美妙的復奏?……我曾試圖利用音像的資料來幫助我建造這個“場”,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掉了,史紹典主任“課堂要原生態”的叮囑更堅定了我遠離現代技術的主意。因為所有形象直觀具體的解釋都有可能是對豐富的簡化,對真實的歪曲,對深刻的疏離。于是我赤手空拳,試圖用最原始的說和寫,思考和交流來營造這個“場”。轉接是流暢的,過程是自由的,氣氛是民主的,不要預設,拒絕灌輸,在行走中尋找閃亮的星星,撿拾美麗的珠貝。當然還有開頭那“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另外一種人生”,結尾“蘊藏的熱情、隱伏的悲痛”的點撥,幫助我營造著這個“場”。我們所依靠的只是我們那一顆顆敏感善良的心、聰慧正直的腦。

  但是,我感到了力不從心,我還是覺察到了學生、我與《邊城》的疏離,我和學生的疏離,我和所有在場者的疏離,我有了逃走的欲望,逃到邊城中去,逃到那一個似乎存在似乎不存在的地方去。我發現我的官能的不足,發現我的認知的淺薄,我渴望將自己的這些體驗匯入到《邊城》所在的那一條人類整體經驗的河流中去,雖然未知前方在何處。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老人與海》這部偉大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古巴老漁民,在海上三天兩夜捕魚的經歷”,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寓言性,人文性,使我初讀、深讀后受到感染和感動,那蒼茫的大海、孤獨的老人、艱辛的搏斗、不屈的靈魂、巨大的象征意義以及似乎能從中找到的自己生活的影子,都激發也激勵著我去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主題意蘊。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都是一個神奇的宇宙,我想努力看到冰山下更為豐富的世界,我想努力把感染和激勵了自己的偉大作品從更高層面上介紹給學生,看到學生心神領會的頷首,也是老師最大的欣慰。

  我認為一節有價值的課首先要達到以下幾點:一是圓滿完成預設的學習目標;二是教學節奏緊湊順暢,課堂自然天成;三是學生學有所得;四是教師有教學的成就感。

  這節課我基本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從動畫朗誦的激趣導入到了解故事內容,從分析故事情節到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從深入感受人物真實而強悍的性格特征到定性辨析人物形象,最終探究小說的象征意義,拓展到作者海明威的人生以及帶給我們的震撼和對于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節奏緊湊順暢。但是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由于實力不夠、經驗不足,我有時傾聽不仔細,沒有敏感地把握住學生分析的亮點,及時給予學生肯定的贊許,而失去了很好的引導契機。

  學生學有所得,是老師的最大收獲。通過這節課,學生既全面了解了小說的主要內容、重點情節和人物性格,同時也通過深刻的心理剖析,辨析了人物形象,在大多數讀者的閱讀思維定式下有了新的認同贊詞,桑地亞哥不止是一個勇敢面對失敗的'硬漢,更是一個在生活的艱辛中看到生存的意義、在戰斗的殘酷中展現生命的價值的真實而強悍的勝利英雄。同時學生也領悟到生命旅程就像是大海,激勵了自我要如桑地亞哥一樣,在人生長河中堅守生命尊嚴,為了理想永不言敗而且永不停息地奮斗。

  從教學的成就感來說,莫過于精心選擇的教學內容,在課堂的層層推進下引導學生從模糊到清醒、從質疑到認同、從理解到深受感染,在課堂上我看到學生心領神會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挺直身背,結束時似有不舍與回味。同時通過學習這一篇課文、這一部偉大的作品,也激勵著在今后的人生長河中,永不屈服、永不放棄、永不停息堅持人生的方向,實現自我的價值。

  課堂總是一們遺憾的藝術。上完之后,掩卷沉思,對于課堂內容的設計、對于與學生的交流、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都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不停息地彌補、加強、完善。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4

  語文高考考點細實、知識廣泛,可以說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加之,隨著《考綱》的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范圍的變動。這就要求教師切實鉆研、學習《考綱》,把握《考綱》的精神,從而從宏觀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復習的整個過程,落實好每個考點。因此,針對的特殊性,復習應該全面、系統,在橫向考試內容的面上、逐一展開;在縱向、考點的落實、拓展上,須訓練到位、滲透聯系。因而,復習應點面結合,既考慮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又要照顧到各個知識點的落實和延伸,使考生能從容自信地應對每一次考試。所以,我覺得高三整個復習階段,教師的教學要有總體構想、具體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驟地進行;對學生,也應提出相應的要求,即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計劃,穩扎穩打,打好每一知識內容的攻堅戰。

  同時,由于高三復習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復性,因而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因此,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出發,高三復習必須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例如,在復習基礎知識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課閱讀文學書籍、雜志,這時,學生肯定興趣大增,情緒高漲,效果也比繼續按部就班地繼續基礎復習好得多,同時,又能使學生拓展知識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古文翻譯之后,偶爾穿插古詩鑒賞,讓學生在逐字逐句的練習后,一下子馳騁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最壯闊天地中,領略中國文學的最輝煌篇章,那種雄奇、壯美、深廣、博大,必定讓學生感慨不已、欲罷不能。這遠比機械的操作文言翻譯板塊和古詩賞析內容來得更好。再如,可把語言表達練習(特別是仿句、擴句)和名句默寫結合起來,穿入進行;現代文閱讀和練習相輔相成,等等。總之,靈活掌握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復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系、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復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師,在把握"靈活性"原則的時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觀念,而不能打亂整個復習計劃、進程。要突出重點,并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復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在這里,"系統、靈活"集中表現為"全面完整、有條不紊、主次得當"。作為學生,既要能夠遵循教師的復習思路,在每個階段鞏固好復習的重點板塊,又要有自主調配、查漏補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師的進度,靈活穿插知識點,及時訓練,補偏補弱,做到舉一反三,調整總結。相信,每經歷一個重要的復習階段,學生都會有進步,日積月累,某一天,可能會產生質的飛躍。

  高三復習,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非常必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為關鍵。同時,必須對學生作出嚴格的規定,明確包括作業在內的各項要求,防止學生出現松懈、拖沓現象。要把課堂作為基本陣營,而把課后的積累、總結作為提高成績的大后方。如果這兩方面結合有效、操作得法,學生的成績是大有可為的。還有,教師要與每個學生溝通、交流切實了解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學情,尤其是他們的心理狀況,作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在師生互為理解、配合的基礎上收到奇效。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月考教學反思10-10

高三英語教學反思01-22

★高三物理復習教學反思01-07

高三的物理教學反思07-01

高三化學復習教學反思04-02

高三化學教學總結反思-教學總結04-09

語文《練習5》教學反思06-29

高三物理課教學反思07-01

高三化學復習課教學反思02-22

高三化學教學反思三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