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日期:2023-02-28 15:12:2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時間:2021-12-15 08:13:20 活動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時間:2021-12-15 08:13:20 活動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

  教育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培養能應對各種變化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今教育所面對的新課題,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新的世紀,人類面臨這一個迅速變化的、開放的社會。而開放的社會呼喚開放的課堂教學,開放的課堂教學是為了滿足開放的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它要求充分利用開放社會中的課程資源,以開放的教學策略來培養一代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依托素質化的教育,而素質化的教育應該是尊重人性的教育;是開發人潛能的教育;是情感釋放的教育;是激活人主觀能動性的教育;是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活動,培養人創造心和創造力的教育;是既關注教育的顯性效果,更關注人的隱性效能的教育。現行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課堂教學是封閉的,教育活動形式單一,方法呆板,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嚴重脫離,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因此,改變現行教學的內容和呈現形式,倡導開放的課堂教學勢在必行,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正是體現了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的要求。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由此,《標準》在充分調整數學教育內容及內容呈現方式的同時,確立了“實踐與綜合應用”教育,并通過教材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每學期安排了數學實踐活動(第一學段)和綜合應用(第二學段)。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教師如何組織“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的內容,以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如何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和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經驗和方法,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如何在所開展的“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數學教學中,把培養學生將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習的能力,推進“課堂教學素質化”,讓學生在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中有效地學數學、用數學,在現實問題中研究數學、發展思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此課題實驗正是對這些領域進行研究和探索,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前,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方面作過一定研究與探索。特別是在“數學開放式教

  學”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結果”教育,變為“過程”教育;由“形式化”變為“有價值”;由“知識”的傳授變為“活動”的組織;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由“掌握知識”變成“培養能力”;由“解決問題”變成“問題解決”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教學呈現形式和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可能性。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如何從農村小學實際出發,在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同時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2)如何通過研究促進教師教學觀念轉變,改革教學策略,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課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早在上個世紀初就有個別學者提出了。據資料顯示,在1909年,杜威在美國的科學進步聯合會的發言中第一次提出探究學習方法,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20世紀50年代,探究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變得越來越明確了,主張教育就是兒童經驗的改選,提倡“從做中學”。20世紀初的中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課程論,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但是,建國以來,我國學校課程幾乎一直是學科課程統一天下,實踐活動課程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20世紀末,全球跨世紀小學數學課程改革蓬勃發展,西方以美國為代表得出了諸多新教育觀和課程觀,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在教育領域與國際進行了廣泛合作交流,參與了跨世紀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研究。20xx年新《課程標準》將數學實踐與應用作為四個學習的領域之一。

  在21世紀,我國進行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全國上下掀起了課程改革的熱潮,“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扎根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深處。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景中學習和理解數學”。為之,廣大教育工作者為“讓學生去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強調學生學習活動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農村小學數學學科課程教與學的有機的整合,豐富了學科課程的內涵,使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納。學生不僅能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有時也會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育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實現了智育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與學的研究,包括實踐與綜合應用在三個學段中的研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差異,在三個學段中呈現不同的形態。第一學段以實踐活動為主,第二學段以綜合應用為主,第三學段以課題學習為主。操作與制作、觀察與測量、調查實踐、小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2.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數學學科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修課程。它與數學學科課程課程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是有機的一個整體。

  3.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形式及安排,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準繩,以馬云鵬著《小學數學教學論》為理論指導,結合學校實際,創造性地發揮地域優勢、師資優勢,在活動中不斷創新、不斷提高,以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與學的模式。

  4.“做中學”理論。美國的杜威和中國的陶行知都是提出教育就是兒童經驗的改造,提出在“做中學”,“學中做”。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是在充分了解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的,本課題符合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現實針對性,理論依據充分、科學。

  2.本課題研究理論假設合理,目標內容清晰,實施的可操作性較強,階段實施過程與目標都很明確,完成課題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參與本課題實驗的教師事業性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有改革創新的銳氣,樂于和善于進行理論總結,他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和農村小學生有可親性,對課題研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相信他們定能達到預期效果。我校有小學數學高級教師10人,其中有區級學科帶頭、骨干教師2人,鄉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4人,有8名年輕的數學教師,他們都是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的主力軍。學校定期組織數學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交流心得體會,不斷完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方式、方法和途徑。所撰寫論文或經驗總結納入學校年度考核內容,并與“評優、評先”掛鉤,績效工資掛鉤,從學校擠出經費,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五、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一)課題界定

  1.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與學的研究,包括實踐與綜合應用在三個學段中的研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差異,在三個學段中呈現不同的形態。第一學段以實踐活動為主,第二學段以綜合應用為主,第三學段以課題學習為主。操作與制作、觀察與測量、調查實踐、小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2.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數學學科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修課程。它與數學學科課程課程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是有機的一個整體。

  3.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形式及安排,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準繩,以馬云鵬著《小學數學教學論》為理論指導,結合學校實際,創造性地發揮地域優勢、師資優勢,在活動中不斷創新、不斷提高,以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與學的模式。

  4.“做中學”理論。美國的杜威和中國的陶行知都是提出教育就是兒童經驗的改造,提出在“做中學”,“學中做”。

  (二)支撐性理論

  1.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新型的師生關系強調人格的平等,學生應該得到足夠的表現自己、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這一闡述為本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策略提供了實質性理論支撐。

  2.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都具有

  一定的潛力,只要給以適當的外部條件,就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潛能和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認為人在各個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理論揭示了只要給予學生良好的評價,學生就一定能發揮他們的潛力。

  六、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

  1.理論假設

  《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與學的研究》是一個全新的數學學習領域,也需要全新的老師教與學生學的方式,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突破。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營造全校師生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識和研究氛圍,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一方面可使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當地資源有機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與學相整合的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價值觀和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善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會責任感,達成“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生存”之育人目標。2.研究目標

  (1)本體目標:

  形成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評價策略,使之在以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可操作性。

  (2)發展目標:

  (a)通過正確的評價,促進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興趣,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習方式上,從“被動接受型”向“自主探索型”轉型,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b)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實現教師自我數學教學的意識形態,從“專制型”向“民主型”轉型;在教學內容和時空上,從“封閉型”、“單一型”向“開放型”和“多元型”轉型。

  七、研究內容設計

  (一)、操作與制作實踐活動;

  (二)、游戲競賽實踐活動;

  (三)、實際測量實踐活動;

  (四)、觀察、調查實踐活動;

  (五)、小課題研究實踐活動。

  八、課題研究的措施

  本課題主要采取以下具體研究措施:

  1、該課題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動研究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改變一定的教學方法模式,其目的是把實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落實在優化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上。

  2、觀察法: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對學習產生的變化作出客觀的評價。

  3、談話法:通過談話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興趣等。

  4、經驗總結法: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總結得失,即時調控。

  5、對比法:設定實驗班級,進行過程性與終結性的對比。

  九、研究方法設計

  游戲競賽實踐活動: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有一定主題和角色社會化游戲。數學有較強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戲和競賽活動巧妙地結合起來,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后,開展“小小商店”課內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體驗購物的步驟,掌握簡單的人民幣加減計算;設計為希望工程獻愛心捐款活動,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設計玩“撲克牌”游戲,一年級進行加減口算練習,二、三年級利用四則運算練習算“24游戲”。讓同學在游戲過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學習制度保障:定期學習教育理論專著,上網查找資料及外出觀摩示范課以及觀看示范教學的視頻等。

  2.研究支持保障:由學校數學骨干教師及領導的支持,我們積極參與校內外課題研討活動,提高研究水平和素質。

  十一、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第一階段:3月——12月

  分年級段進行研究。

  低年級段:

  以操作與制作實踐活動和游戲游戲競賽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負責人:潘蓉蓉

  中年級段:以實際測量實踐活動和觀察、調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負責人:戴彥春

  高年級段:以觀察、調查實踐活動和小課題研究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

  負責人:蔣夕洲

  第二階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撰寫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

  各年級段負責人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撰寫結題報告。負責人:蔣夕洲

  (1)撰寫結題報告。

  (2)發表隨筆、論文,并匯集成冊。

  十二、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1.課題結題報告。

  2.對于小學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相關論文集。

  3.優秀教案集。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2

  作為一門以學生自主實踐探究為主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學生親歷真實的實踐,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獲取真實的體驗,在實踐任務完成和現實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從時下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研究來看,出現了一種傾向:把現實問題搬到課堂上,通過整合后的學科學習的方式來完成主題學習任務,所采用的基本策略是:讀書、討論、演算、想象等,需要用哪個學科的知識來解決救學習運用哪個學科的知識。這樣的教學,無疑實現了教學的綜合性,但是忽略了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實踐性屬性——學生不能夠在真實地與所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現象去互動,去實際動手操作,調動身體的各種感官去親自感受現實,獲得多方面的實踐體驗。筆者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還是在課堂以外的真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來進行的,要強調學生親歷感興趣的生活和社會實踐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親歷感興趣的生活和社會實踐過程”,指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動手操作、解決真實的生活和社會現實問題,還有沒有在室內進行的“課堂教學”?答案仍然是肯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仍然需要“課堂教學”。不過,“課堂教學”要解決的是“實踐過程”以外的問題。

  一般來說,綜合實踐活動有如下學習環節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活動的主體的確定、方案的制定、實踐活動中所遇到策略性問題的解決、對活動成果進行總結整理、交流展示、升華情感體驗等。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堂教學”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實踐活動開題課。

  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激發興趣、選定主題、確定活動的方案。

  課堂教學基本內容包括: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喚起學生對感興趣問題的研究欲望,確定要進行實踐研究、開展實踐活動的主題和內容;按照主題內容的一致性和相近性給學生分組;指導各小組討論制定活動方案,包括:活動的目標、活動的步驟、活動要創造的條件、活動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小組內成員的分工、預想困難和問題,作出策略預想等。老師對學生制定方案情況進行可行性評判和指導。

  第二種類型:活動策略指導課。

  活動策略指導課主要是針對學生在開題課后的實踐活動過程中遇到困難和策略問題來進行指導。通過教師的觀察、調查反饋,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決的新問題、所設想的問題解決策略施行受阻等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困難、困惑、問題,給予策略性指導。

  教學內容一般包括:提供必備的知識來源,提供并組織學生展開學習領會為解決問題必備的知識;提供必備的學習設備、條件(如圖書館、微機室),指導學生學習資料學習研究;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研究實踐中所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調控指導;教給學生一些必需的學習策略等。通過活動策略指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后面的研究實踐。

  第三種類型:成果總結整理課。

  學生通過研究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成果。這些成果用什么方式來呈現?這是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實際來進行指導的。

  指導學生總結、整理研究成果,需要跟具體的、能夠實現其研究、實踐的生活與社會價值的背景聯系起來,因此,教師要做的事情首先是為學生創設這種“背景情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成果總結整理出來以后有什么樣的生活和社會價值。

  然后,根據學生研究內容的類型,來確定實踐成果的表現形式:制作實物成品或者模型;寫出調研報告、小論文、提出建議;作出數據統計、繪制圖表;寫書信或者心得體會;編演劇本;辦手抄報等等。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成果總結整理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能夠盡最大可能,總結整理出自己滿意的“顯性成果”。

  成果的總結整理,可以由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學生自己完成,具體情況根據學生活動成果的實際來確定,因此,教師的指導采用針對學生個人和團體來進行兩種情況。

  需要說明的事,教師的指導主要表現為引導學生發現、提出整理成果所遇到的困難,組織學生展開研究討論;對學生研究討論如何總結整理的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給予必要的點撥、提示。

  第四種類型:展示分享課。

  展示分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評價的過程。評價的目的不是給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定性、定質,而是通過展示,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悅,認識到自己實踐活動的在生活和社會中的價值意義,增進自我成就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我成就欲望、社會角色感,增進積極的情感體驗。

  展示分享課要安排在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研究成果的生活和社會意義的情境下進行。具體方式可以采用:作品展示、交流、互相評議、請家長、社會人士來進行鑒定等方式來進行。

  展示分享課課后,應該有一個實踐延伸的過程:要讓學生的成果切實與生活、社會現實互動起來,在生活和社會現實中,真實地發生其意義,實現其價值,得到生活和社會的回應。

  前面提到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堂教學”的幾種類型。應該提出的是:

  “課堂教學”是以學生“親歷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的,是為學生“親歷生活和社會實踐,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服務的,上課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去實踐、探究、創新。

  課堂教學的四種類型并不一定局限于四十分鐘,根據學生的實際,可長可短,以達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準。同時,四種類型的課堂教學也未必一定安排在“課堂”中進行,根據學生實踐研究的實際情況,有些內容也可以安排在學生的具體實踐活動當中。

  不同類型“課堂教學”,所選定的指導教師不盡相同。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在學校內按照學生所研究實踐的內容重新編班、安排專兼職教師授課來進行指導;或者,由學校、班主任協調,請其他學科任課教師來上,班主任主要起組織作用,完成部分指導任務。分享展示課,也未必是安排在各自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上年級、學校的大課。相關熱詞搜索:小學數學實踐綜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小學數學競賽活動方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3

  【內容摘要】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是學生以體驗生活、積累經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為主要任務的一種學習活動,具有強烈的生活性、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活動有所感悟。在數學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意學生解決了哪些問題,得到了什么結果,還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過程,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逐步培養學生的參與、運用、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關鍵字】綜合實踐活動參與

  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意義與研究的提出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推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現實的、多樣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數學學習由被動向主動、枯燥向有趣、單一向豐富的轉變,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新課標中安排了“綜合實踐活動”這項新的內容,目的是提供發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機會,以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屬課,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就一定要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

  可是,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都反映綜合實踐活動難教,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大家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內容與特點拿不準。下面,我根據自己的理解與一年來的實踐,對此談一些看法。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思路

  (一)突出“綜合”特點

  “數學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應用于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于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科內的綜合實踐活動,其活動過程是“做數學”的過程。

  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研究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數學”的過程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習新知的過程。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同于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它是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

  聯系和綜合是指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和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數學知識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綜合應用。綜合實踐活動作為聯系與綜合的一個組合內容,首先要突出“綜合”這個特點。它有兩層含義:一層指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另一層指把數學和其它學科知識聯系起來解決實際問題。

  案例:包裝中的學問讓學生測量一個粉筆盒的長、寬、高,計算表面積和體積;現有6盒粉筆,可以怎樣進行包裝,哪種包裝更省包裝紙?如果有10盒粉筆,哪種包裝方式更省紙?這個活動的設計綜合了測量、估算、計算物體表面積、體積以及選擇最佳方案等有關知識與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選擇“實踐”內容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于學生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如我曾組織的“秋游中的數學問題”,以學生現實的秋游活動設計為題材,讓學生綜合運用時間與人民幣等知識去解決秋游中一系列的實際問題,如:租車問題、租船問題、購買食品問題等,既鞏固了數學知識,又發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與一般的數學活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思維方法。而綜合實踐活動則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新課標中就提到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對“實踐”的理解是:教師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深入實踐中,自己收集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因此,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在數學課中研究現實生活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三)認真組織“活動”

  數學實踐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是研究性學習。在活動過程中,我們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學習的步驟:一是創設情境,提供背景;二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三是探索研究,解決問題;四是匯報交流,啟發深究;五是評價激勵,收獲成果。

  做好準備工作,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實踐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習慣于老師講、學生練的學習模式,一開始接觸實踐活動,顯得不知怎么辦。這時老師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然后老師要就所研究的課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現小組內的單干戶。

  其次,注重發現,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活動的靈魂,是學生主體的第一次體現,也是革新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一環。問題由學生始,才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有一雙數學的眼睛,一顆數學的大腦;才能使學生擺脫過去依賴思想和模仿、記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真正“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離不開合作交流,在師生、生生,小組與小組,小組與大組等的交流中,學生對知識或活動內容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讓學生想說、敢說、樂說,暢所欲言。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在撞擊、知識在整合,在相互啟發的過程中思維會實現質的飛躍。

  比如,我在教學周長的認識時,讓學生動手圍一圍、擺一擺、測一測等形式,使學生對周長有初步的認識,然后讓他們說一說什么是周長,最后教師再歸納總結。從而對周長形成科學的認識。

  另外,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要能達到目的,我認為組織活動可以不定地點、不拘形式、提倡民主、尊重個性。

  1、活動地點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進行。

  教師可以在教室內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工廠、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測量、觀察等活動。

  2、活動形式可以是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也可以把這三者結合起來。

  案例:統計

  統計1小時內從十字路口經過的小轎車、大貨車、摩托車的數量,再進行分析,可以個人活動,也可以小組活動。到班級中匯報交流又是班級活動。所以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組織活動。

  3、活動組織要充分體現民主,尊重個性。

  新課標基本理念中提到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所處的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數學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傾向”。因此,教師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時要發揮民主,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在小組活動時,可讓學生自主結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數學教學的一個內容,在突出綜合性、強調實踐性的同時,還要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即從數學的角度去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用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我們將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放手讓學生動手“參與”,在參與中培養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活

  動時,要注意問題設計的開放性。

  案例:買票到足球場看球賽,進場票價為:大人每人30元,學生每人24元,10人團體票200元。有5名教師和53名學生看球賽,請你設計幾種購票方案,怎樣買票最便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先設計好不同的買票方案,通過比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其中就有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實踐能力鍛煉。

  又如,讓學生查找資料:“中央電視臺電視塔有多高?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有多高?

  他們的高度相當于幾層教室的高度,他們的高度相當于多少個學生手拉手的長度,還有什么辦法可形象地描述電視塔的高度?”查資料的方法有很多:問大人、查書籍、打電話查詢、還可以利用電腦上網查詢等,描述電視塔的高度的辦法更多。這樣的設計不正體現了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到了實處。

  下面就教學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為例來闡述以上觀點的落實情況。

  活動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中的實踐活動課《小管家》。

  教材分析:

  本活動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統計的基礎上設計的。通過記錄家里一周的日常開支、繪制折線統計圖等活動,一方面可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試著學習理財,合理安排日常開支,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逐步形成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與能力,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簡單的統計知識,但缺乏調查數據、分析數據、整理數據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積極探究問題的精神以及理財的能力。這堂活動課為學生創設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問題,開展調查分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已學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問題的興趣。同時通過從與自家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出發,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家庭的建設規劃之中,為家庭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從小樹立勤儉節約的思想。

  三維目標: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4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教師結合小學生的有關數學方面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從廣義上講,實踐活動包括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形成,建立數學概念過程中親自進行的動手、動腦、動口等一切操作活動,它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實踐活動是綜合應用的基礎,綜合應用是實踐活動的歸宿。在實踐活動中往往要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可見在“實踐活動”中就自然蘊涵“綜合應用”。因此,研究“實踐與綜合應用”,就應該重點研究怎樣為學生創設有數學研究價值的實踐活動。

  一、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思維起飛的樂園

  課堂實踐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課堂內圍繞著問題情景進行的實踐活動,主要有操作型、模擬型等形式。

  1、操作型實踐活動是為解決某一抽象的知識點,讓學生借助學具操作,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化難為易的一種形式。

  “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形成思維的工具的鏡子”(蘇霍姆林斯基語)。操作型實踐活動能很好地把學生手的動作和腦的思維結合起來,以活地勸促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它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某一教片段應用較為普遍。如在教學“數的認識”,讓學生通過數小棒的圓片、撥數位順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體學具的操作過程抽象出數的概念;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讓學生通過折紙、畫圓等操作方式主動認識分數,都屬于這種形式。又如在“認識物體”教學時,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葉筒等自備學具,并進行“摸物體說特征”的游戲活動,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敘說,再引導學生將這些自備“學具”分分類,總結出物體的聯系和區別,從而很好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球等基本幾何圖形的特征。這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通過各種感官獲得數學知識,不僅對知識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其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態度的形成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模擬型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有數學價值的模擬情景中進行操作,以感悟體驗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類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常常是整合各類信息而綜合顯現的。我們將“處理”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景的實踐活動中應用數學知識和經驗,主動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如應用比例尺的知識根據房間的平面圖設計使用方案;運用統計圖表分析NBA籃球技術統計;還可讓學生設計旅游中租車購票方案、鋪地磚的方案、物品的包裝方案等。學習了幾何圖形之后,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設計出美麗的圖案,裝飾自己的教室、房間。孩子們邊畫邊想,這樣不但鞏固了幾何圖形的畫法,還培養了數學美感。

  模擬性實際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比較靈活,可以是一二個片段,也可以貫穿整個課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階段,也可以單獨設計為生活實踐課。

  二、讓校園實踐活動,成為學生知識運用的舞臺

  當實踐活動內容在教室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時,就需要更大的空間,這時我們將活動空間自然延伸到校園中。校園實踐活動主要有測量型、體驗型、調查型等形式,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課堂難以描述解釋的數學概念,通過校園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如較大單位千米、公傾的認識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為例,可以先讓學生到校園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約有兩步,再讓學生用步測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長”,從而估計操場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約需要圍操場走幾圈,感受“1千米有多長”,最后進行實地測量驗證。還可以讓學生用目測的方法估計學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幫助學生確立方向感,形成空間表象,到校園環境中親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學中,讓學生繪制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也可以在效游后讓學生通過回憶,畫出郊游路線,促進學生形成方向與位置的感受。

  3、調查校園中可利用的實踐活動教學資源。

  一是財產資源,如藏書量、占地面積、水電費數據等等;

  二是生命資源,如學生成長數據、睡眠時間、運動時間等,讓學生用調查數據了解自己的成長,還可以讓學生調查統計全校學生的上網時間、學習時間等,用數據分析同學們的學習習慣;三是活動數據資源,我校每學期都要開展許多如藝術節、科技節、運動會等大型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有許多可利用的數據(參與人數、獲獎人數等),學生通過調查整理利用分析數據來思考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如通過設計“科技作品的分數展出”這一問題,學生就需要綜合運用空間幾何知識和分類思想等。

  通過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能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如“植樹問題”的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對封閉的、不封閉的路線上植樹,兩端都植樹、兩端都不植樹、一端植樹另一端不植樹等類型很難分清,導致容易出錯。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點,可以利用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校園尋找植樹問題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由于校園里這類生活原型非常多,學生很容易找,如跨樓梯、花壇四周的護欄和插紅旗、防欄柵、排隊伍等問題都是各種植樹問題的生活原型。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輕松地做出正確解答。

  校園實踐活動比提煉出來的“純”數字問題更具綜合性、開放性、體驗性和挑戰性。因為校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非常熟悉校園環境,學生在校園實踐活動中能自常見地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方式、生活經驗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學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數學的優越性以及數學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的真正價值。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校園資源,加強校園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真正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真正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理念。

  三、讓校外實踐活動成為學生能力發展的天地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又應用于生活實踐。現實生活、生產中處處蘊涵著數學問題,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教師應創設條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區,加強校外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在社會情景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校外實踐活動形式比較廣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調查型、測量型和課題型實踐活動等幾種形式。讓學生制作一個正方體或長方體屬于制作型實踐活動。在學習“利率”之前,讓學生做以下幾項實踐活動:查看銀和地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錢存入銀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請教家長或銀行工作人員講解存款單和利息清單上的有關內容,了解利率的相關知識。這就是調查型實踐活動。教學“計量單位”,可以進行測量型實踐活動。學習面積單位之后,就可讓學生測量自家客廳、臥室的面積和估測社區、院子、廣場的占地面積。學習體積單位后,可讓學生估計小到教室大到醫院門診大樓、火車站主樓的體積。

  課題型實踐活動也是校外實踐活動的好形式。小學階段課題型實踐活動易采用小課題研究,讓學生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問題,最終以數學小報告或小論文的形式體現。比較常見的是學習了某一系統知識之后,組織引導學生的馬所學的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既可以使數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又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發現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式。如學了“可能性”組織學生分析社會上的一些摸獎、買彩票的中獎概率問題;學習“百分數”后,引導學生去超市調查,尋找有關商品降價、打折或其他促銷手段的信息,想想怎樣購物最合算。再如我校新校區建設,針對“怎樣使新校區設計得更合理、更美麗?”這個問題,設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實地測量、展開想象、科學規劃,最后起草方案,向學校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又如數學實踐活動“可怕的白色污染”,讓學生到社區通過調查統計塑料袋個數的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加強對不同統計量意義的理解,并且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亂丟塑料袋的行為會對大自然造成污染,以此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這一實踐活動大大超越了數學課堂的范圍,它既需要學生有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又需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無形中促進了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及實踐交往、創新能力的協調發展。在低年級記數學日記也是一種很好的形式,當學習了某一單元的知識后讓學生自己到生活中找一個能用這單元知識的問題加以解決,并記錄下來。實踐證明:I字生發現生活中數學的觸角可謂無處不在,有的學生根據書本的難題引申到實踐生活中并加以拓展,有的學生提出新的數學方法(如一位一年級學生就在自己的數學日記中寫“乘法湊十法”),有的學生記錄生活中一次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經歷……真是豐富多彩,孩子的數學視野真是寬闊無比!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主動提出和解決問題,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校園資源、社區資源,整合教學內容,設計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創設有數學研究價值的實踐活動,組織課堂、校園和校外等多層面的實踐活動,才能幫助學生綜合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學生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我們放開教師“呵護備至”的雙手,讓學生在數學的殿堂中找到連接活動的通道,成為真正的探索者吧。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的:

  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活動原則:

  1、學科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運用數學知識這個中心,必須緊扣數學教材的內容;

  2、實踐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必須是學生的考察、參觀、訪問、制作、公益勞動等的實踐活動;

  3、全員參與的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應是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決不是教師或個別學生演示,或部分學生操作,其他學生看熱鬧,只動口不動手的活動;

  4、知識的應用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要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因素,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探索創新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地實踐活動,對于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教師不必多加限定,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嘗試,努力有新發明、新創造地完成任務;

  6、活動多樣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包括活動場地的多樣性: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活動方法的多樣性:如參觀、訪問、思考、制作、觀察、實驗、調查、討論、閱讀、操作、競賽、表演等;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等。

  三、活動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的教學內容包括:百分數(二);比例;圓柱、圓錐、球;簡單的統計以及整理和復習等,根據教材的這一教學內容,確定六年級下學期的數學實踐活動內容為:

  1、根據教材百分數(二)的教學內容,進行以《小小銀行》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及儲蓄方面的有關知識,活動時間在三月份。

  2、根據教材圓柱、圓錐、球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以《做一做》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立體幾何知識,學做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活動時間在四月份。

  3、根據簡單的統計這一知識,進行以《簡單的統計》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活動時間在五月份。

  四、活動組織:

  1、根據學生居住范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組長,小組的成員要兼顧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并對各小組的活動提出要求。班主任老師要與社區、單位等取得聯系,征得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請家長幫忙,對于學生的活動能給予方便。

  2、小組活動的時間以學生的業余時間為主,如周六、周日、節假日等,活動的方式以小組活動為主,也可以在小組長的協調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動。

  3、把每周五夕會的十分鐘時間定為各小組實踐活動的交流與總結時間,班主任教師要了解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對活動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達到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有效調控;同時各小組長要對一周來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并提出下一周活動的具體要求。

  五、活動步驟:

  1、學生按劃分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本學期數學實踐活動的主題來確定。每月的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三月份:

  活動主題:《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調查的主要內容:了解周圍人們對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

  四月份:

  活動主題:《做一做》

  活動的主要內容:

  (1)搜集長方體、正方體、硬紙盒、實物等。

  (2)把搜集到的實物用剪刀剪開,觀察各形體展開的面的形狀,各部分尺寸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3)準備做紙盒用的硬紙殼。

  五月份:

  活動主題:《簡單的統計》

  調查的主要內容:

  (1)調查近幾屆奧運會中國隊獲得獎牌的情況;

  (2)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的情況;

  (3)在教師的組織下實際測量各小組學生的身高,體重,并計算各小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與平均體重。并記錄所測量的數據。

  2、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對各小組調查的材料進行篩選,刪除與數學知識關系不大的內容。

  3、在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學生都參加的數學實踐活動課。(活動時間不限于40分鐘,把準備的活動內容進行完。)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節”活動方案09-29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0-31

小學社會實踐活動方案(15篇)01-22

小學社會實踐活動方案15篇01-22

小學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方案14篇01-21

小學數學競賽方案10-06

小學教研活動方案01-25

小學書香活動方案09-25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論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