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精美的歷史手抄報圖片
歷史手抄報也是比較常見的了,我們有時也會見到,可以多看看,多思考。下面是小編找來的歷史手抄報資料,一起來看下吧!
簡潔的歷史手抄報 歷史手抄報資料燈籠的歷史
中國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扎、刺縫等工藝,在中國古代制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有紙燈籠又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后。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今天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不過,燈籠最讓人遐思、期盼恐怕還是元宵節的花燈了。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于漢朝
燈籠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乃扎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時,更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支;永樂朝在午門大立虌山燈柱,又在華門外設「燈市」,使得北平尚有「燈市口」街道。民國后,花燈之舉雖仍在,但平淡了許多,幸虧如今因著中國熱,燈籠又逐漸在居家裝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燈籠的材料,有的由原來的紙、竹子,變成布、塑膠、鐵線,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與傳統也大不相同。除了照明以外,燈籠還有其他意義。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稱為「開燈」。后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到了日據時代,愛國志士們在燈籠上繪制民間故事,教導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后感
這本《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在我和媽媽的努力下終于讀完了!我很開心!你知道嗎?這本書有800多頁,按每頁200字計算,足足有40多萬字啊!這可是我讀的最厚的一本書,我特有成就感!
這本書是按時間順序編寫的,從《千金一笑》一直寫到《三國歸晉》,共112個小故事。,有描寫激烈戰爭的《官渡之戰》《火燒赤壁》,有體現崇高氣節情的《蘇武牧羊》《屈原投江》還有體現親情的《緹縈救父》……每個小故事的情節都很有趣,讓人讀后回味無窮!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變化。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本5厘米厚的“大字典”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家中的書都要堆成山了,看都看不過來,竟然還買這么厚的書?她到底想干什么?再看看里面的文字那么小,插圖還是黑白的,我不讀,不讀,就是不讀!“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啊!
媽媽看出了我的心事,笑著說:“別急,別急,我來讀,你來聽,這可以了吧”?我這才勉強地答應了。從那天起,我和媽媽每天睡前都堅持讀故事,不知不覺中,我被其中的小故事吸引了。
有一天,媽媽喊累說不給我讀故事的時候,我急了說:別不讀啊,我來讀,你來聽,這樣可以了吧?我記得我當時讀的是《豆粥麥飯》這個故事。從那天起,故事就變成了我和媽媽換著讀了,這種角色的轉變,我是心甘情愿的!
【簡潔精美的歷史手抄報圖片】相關文章:
1.歷史手抄報圖片簡單又精美
2.簡潔的歷史手抄報圖片資料
3.歷史手抄報圖片簡潔又好看
4.歷史手抄報圖片設計簡潔又美觀
5.語文秋天小報圖片簡潔又精美
6.精美又簡潔的語文小報圖片
7.節水小報圖片設計簡潔又精美
8.安全小報圖片設計簡潔又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