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人溝通的感想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如何與人溝通的感想。
如何與人溝通的感想第一個溝通誤區: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做裁判
在和別人交往、溝通的時候,我們總是不自覺的站在自己的立場。而我們應該察覺的是,我們自己的立場,其實是一個自我保護的圈子。
人性都是自私的。這種自私來源于一種潛意識的認知:如果我們過于關注別人的需求,將會壓縮自己的生存空間。這種潛意識可以說是從我們原始的祖先那里遺傳下來的。所以說,人的本性其實是自私的,是傾向于忘恩負義的。
我們出于自我保護,總是希望控制對方。因此,在溝通中,我們會不停的以自己的生活中獲得過成功的那些經驗來判斷當前的事情,以期說服對方。其實在這種情緒下,我們自己是有很深的期望,期望控制對方,而與期望相伴的是壓力。如果不能順利控制對方,我就會感覺自己不安全,尊嚴受到了侵犯。
而作為溝通的另一方,被控制的感覺就是被攻擊的感覺,這當然會造成更嚴重的不安全感。
如果雙方的感覺不是很強烈的話,就算勉強達成合作,一定也會在心里存有怨氣。一方陷入洋洋得意,一方陷入委曲求全。矛盾就此產生。
如果雙方的感覺都強烈的話,將會直接引起一場爭吵或不快。
第二個誤區:隱藏起來的情緒
很多人在與親人溝通的時候,尤其會走進這個誤區。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太經常把指責當做關心。當我們想要關心自己的親人時,通常會通過指責的方式。
很常見的場景,“天這么冷,你還穿這么少,凍感冒了這不是自找的嗎?”
“你是怎么帶孩子的?孩子哭成這樣你都不知道管管。”
諸如此類。
我們關心的其實是對方那個人,她生病了我們是擔心的,孩子哭我們是心疼的。
我們動心起念的.出發點是愛,但是因為羞于或不敢直接表達出愛,所以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指責。
我指責你,是希望你記住你犯的錯,希望你下次不會出錯。
然而在對方來說,期待中的愛沒有如期降臨,反而是一通指責。這種反差讓人產生的感覺是憤怒。
這樣的溝通也是失敗的。
第三個誤區:說的太多,聽得太少。
說的太多會忘記自己的本心本意。
聽得太少會失去了解事情真相的機會。
我們的本心本意并不一定時時刻刻在我們自己的心里。當我們過于想說服或指責別人的時候,我們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成為“對”的那方,以至于忘記了自己說話的初衷。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本心本意。
而事情的真相,永遠不能靠自己的想象。有時候甚至聽到、看到、感覺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相。
如何走出溝通誤區?
與人溝通的一個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與人溝通的一個有效公式:我們可以用一個萬能的公式來與人溝通。如下。
▲陳述事情+表達情緒+自己的期望。
比如,孩子生病了,你可以這樣跟孩子的照顧者溝通:
我看到孩子生病了,我很心疼,如果在這方面你有不懂的地方我們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這個公式特別適合在自己有情緒的情況下使用。
有一次,我跟高興爸爸約定好了時間一起吃飯。但是他遲到了很久。我和高興在炎熱的天氣中被蚊子咬了好幾口。所以當時我很生氣。當高興爸爸到了的時候,我緩了口氣,用如上的公式跟他說:“我們本來約好了時間,但是由于你的磨蹭遲到了二十分鐘,我們都被蚊子咬了,而且天氣很熱,我感覺很生氣,沒有被尊重。我希望下次你提前做準備,不要再讓我們等。”
說完了這樣的話,很奇怪,我自己的怒火消失了。高興爸爸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誠懇道歉。一場爭吵消彌無無形。
【如何與人溝通的感想】相關文章:
如何與人溝通07-03
如何與人溝通相處05-15
如何與人溝通推薦04-05
如何更好的與人溝通07-02
如何有效與人溝通05-26
保安如何與人溝通07-05
如何與人相處溝通04-13
與人交往如何溝通07-25
職場里如何與人溝通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