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孩子心靈的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走進孩子心靈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走進孩子心靈的隨筆1我們的家長總是很容易發現自己孩子的缺點,而對孩子的優點卻視而不見。這在這點上,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做的最好,他能觀察到每位學生的優缺點,而對學生的優點及時提醒,學生在這個班級里有被尊重的感覺,我在咨詢時經常有這樣的學生,他們告訴我,“老師,我就聽我們班主任老師的課,或者說,老師,我什么也聽不進去,在科任課上我氣老師,可是在我們班主任老師的課堂上,我聽不進去課時,我就看其它書。”我問他們,為什么只聽班主任老師的課呢?他說,班主任老師拿我們當人看,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前批評我,批評我的時候把我叫到外面沒人的地方說。這就是說他們在班主任老師那里獲得的是尊重,反過來他才聽班主任老師的話。心理學有個名詞叫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就是關注正面積極的信息,那么這個人就會朝向正面積極方向發展。負強化就是關注其負面的,不好的信息,那么這個人就會在他的關注下成為這樣的人。在孩子的生活中,如果只有批評,缺少表揚,會使孩子變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時甚至自暴自棄,任何意見也聽不進去。當孩子有好的行為在家長那里無反應,而做不好的事情卻能引起家長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經常做些“壞”事情,來讓家長注意。這也是上面我們講到的青少年需要情感關注。哪怕是被“罵”,至少他感覺到這個家里還有他的存在。
首先,表揚要具體。上面我提到的母女無法交流的咨詢,媽媽很委曲,她感覺她也經常鼓勵夸獎孩子,可是孩子卻感受不到,而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卻記在心里,我讓她們在咨詢室里表演母親是怎樣夸獎女兒而女兒不接受的。媽媽說:“我女兒真棒,媽媽相信我女兒將來一定能行,你看她那個氣質,我相信我女兒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行。”當媽媽說到這里時,女兒當時就皺眉了,沒等媽媽說完,女兒就說:“我最討厭你夸我了,努力就能行啊,多少人努力也沒有成功,你說話咋就那么準呢。我告訴你,我不用你夸我,我自己啥樣我自己知道。不用你管!”媽媽也生氣了,對我說:“你看你看,就這樣,說好說壞都不行。”接著轉向孩子:“以后你別管我叫媽了,我與你沒關系。”孩子對我說:“老師,你看看,我怎么跟她溝通啊?我什么也不跟她說。”這個個案在以后的咨詢我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不好,在整個學校屬于下等生。當媽媽用籠統的語言來表揚孩子的時候,孩子感覺到不真實,這讓孩子感覺到的是羞辱。所以溝通無法繼續。在以后幾次的咨詢中,母女間達成共識,孩子要求媽媽具體夸獎自己哪里好,哪里不好。這樣,孩子也接受了媽媽的建議。親子關系形成了良性循環。
其次,要表揚孩子的每一個小的進步,家長朋友們常常關注孩子的期中考試,或者關注孩子參加什么比賽得了幾等獎,卻忽視平時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這樣做的結果會使孩子索性不去嘗試每一個微小的努力,因為他一下子看不到長遠的效果,又缺乏耐心和意志。要看到孩子的改變,把他的進步與他現有能力水平進行比較,要關注他眼前的小變化,小進步。設立長遠目標是必要的,但不要把自己現有的能力水平與最終的實現目標對立起來,那是不公正的比較,那樣會破壞孩子的自信,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要高興孩子有太大的變化,一個強烈的變化不會持續太久,只有漸進的變化才能是真正的改變,改變是有一個適應過程的。家長只要用持續的,溫和的力量來引導孩子,記住:一定是“持續的,溫和的”。因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是我們看到孩子有毛病了,我們再來管理,而是我們隨時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發生了哪些變化,要多觀察,少說話。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要鼓勵,使他們的正確行為得到強化。
走進孩子心靈的隨筆2一對母子關系很僵,媽媽覺得自己管不了這個孩子,同時想讓孩子習得一些好習慣,于是把孩子送進一家寄宿學校,希望借助外力管教孩子。
孩子每個星期只回家兩天,即使只有兩天,媽媽想跟孩子說說話,孩子排斥著、拒絕著,并對媽媽發脾氣,媽媽很痛苦,花了那么多心血,花了那么多錢“愛”孩子,但孩子連正臉都不看一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著過去不恰當的教養方式,現在孩子對抗著媽媽,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媽媽,媽媽很想找到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那么如何做呢?
第一、心態平和,包容孩子。
有的家長提起自己的孩子,會不自覺地貼上標簽:犟小子、倔驢子、嬌氣公主、生氣包、撒謊大王、不聽話的主……并且在孩子面前象家常便飯一樣脫口而出,這些負面標簽就像自我實現的預言一樣,在孩子成長的生活里會一一應驗。有的家長雖然嘴上沒有說出來,但在心里給孩子打上了烙印,認定孩子會怎樣怎樣。我為什么要提到這一點呢?因為這種隱藏在后面的想法,決定了家長以怎樣的態度和方式跟孩子說話。
例如,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會頂嘴,你說一句,他有十句等著你,很煩人,這樣爭執下去,家長極有可能把孩子打了一頓。基于這樣的想法,家長跟孩子說話時面目表情可能就會嚴肅而凝重,有的會皺著眉,有的會雙臂抱在胸前,一副要掐架的樣子。這樣的氣場就把你阻隔在了走進孩子內心的外面。
第二、跟孩子聊天的智慧。
你跟孩子說話,是想責備他,還是想關心他;是想發泄你的不滿,還是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有的家長說:“我當然想解決問題,但孩子不配合,說著說著憤怒升級,最后誰都不痛快。”家長的目的很好,但在具體實施中,又回到數落的老路上,孩子的反應有可能是:悶頭不作聲,你說你的,我消極對抗;頂嘴、爭執;憤怒;也是不吭聲,但自我感覺很自卑,很差勁。不管是哪一種,孩子拒絕了你,你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你沒有幫孩子解開疙瘩。試想,有人訓斥了你,你愿意高興地跟他掏心置腹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發自內心地想幫助孩子,你就會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管他的行為多么糟糕,同情他,理解他,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跟你配合,并共同找到解決辦法。總之,要想讓孩子對你打開這扇門,你得用心,得有智慧。
走進孩子心靈的隨筆3感受孩子的純真童心,交流在無障礙通道中進行,我發現走進孩子的心靈,教育就能如丁香般悄悄綻放。
孩子的心是細膩的
我們班的劉玄亦小朋友是個個兒小,膽兒也小的孩子,是一個曾經把媽媽說的“不讀書就到街上去打流”理解成“打活牛還是打死牛?”的天真單純的孩子。今天,我在批改《小小童心看世界》寫話練習時,發現他的寫話作業很有特色,他寫的是和媽媽參觀長沙老街都正街的事,我知道這篇作文他是用了心在完成的。于是我讓他到臺上來讀作文,他是磨蹭著上來的,因為他很奇怪,老師在講評了那么多孩子的作文后,怎么唯獨要他這個平時不起眼的孩子來讀自己的作文。自然他一開口下面的小朋友就舉手示意他的聲音太小,結果他的聲音不但沒變大反而更小了。看著他小臉上難過的表情,無助的眼神,我想如果讓他繼續這樣讀下去,他不但沒有自豪感、喜悅感,反而成了一種負擔和壓力。“來,老師和你一起讀。”我俯下身子輕輕地在他的耳邊說,他頓了一下隨即感激地看了我一眼,朗讀的聲音大起來了,教室里漸漸安靜下來,同學們靜靜地聽著,“兩邊的房子很舊了,門是木的,沒有窗,房子里面黑漆漆的,有口水井在房子外邊,一個老婆婆在掃地,旁邊有一位阿姨在洗菜……”他的聲音越來越大起來,我的聲音漸漸地小下去。當他讀完,孩子們仿佛感覺到什么,掌聲響了起來。他帶著滿意的表情走下臺,我發現這節課他聽得特別認真。此后,他總是有意或無意的“碰見”我,總是笑瞇瞇地看著我,眼中流露出的信任和尊重總是讓我的心在微微顫動,孩子的心如同破土的嫩芽,老師對他的一點點保護就如絲絲春雨般讓他有了爭春的勇氣。一個多月后,收到孩子母親的便條,上面附了一段話:非常感謝言老師平時對劉玄亦的關心、照顧,尤其是您的鼓勵,給了他很大的信心,也讓他非常非常愛您,謝謝您!班主任工作—走進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心是透明的
這是開學的第一天的第二堂課,學的是《找春天》。課堂上安靜極了,安靜得我的心里都發灰,認11個生字已是“步履蹣跚”,看圖說話也是心不在焉,尤其是一些孩子那表情簡直是……在聽到你發出震怒的“吼聲”時才會抬起頭來莫名其妙地看你一眼,接著趁你沒注意的時候又低下了頭去。當學到第二段“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時,我預設的情景是學生們已在搖頭晃腦地美美地讀這句話了,可只有平時那幾個挺給我面子的學生在附和著我,我想,他們是不是在同情我……真難為他們的。看樣子這間教室里只有我一個人是在過春天。孩子的天空到底在哪兒?我索性讓學生當春天的景物,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起來,學生們來勁了,他們藏在桌子下,小手合攏像小芽一樣向上鉆,他們用手托著下巴當成一朵盛開的野花,他們用書遮住頭小聲地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他們開心極了。我也假裝拿“放大鏡”在仔細地找春天,我在孩子們身邊走來走去,把他們當成“小草”、當成“野花”、當成“柳樹”、當成“喜鵲”,摸摸他們的頭,捏捏他們的小臉,故意驚喜地說:“哇,我發現春天的眉毛了(小草),我發現春天的眼睛了(野花),我發現春天的音符了。在我的帶動下,他們故意發出丁丁冬冬的聲音,原來是等著我去發現春天的琴聲呢。在這愉快的氛圍中我看見了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聽到了真正屬于孩子的怒放的心聲,一張張剛才還是木然的臉瞬間變的生動起來,一切盡在不言中,孩子的思維在一堂解放孩子也解放了老師的課堂中被激活,一堂課在孩子們繪聲繪色地朗讀中輕松結束。課后,我想為什么一堂課就不能給孩子一點笑聲呢?為什么總要孩子: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閉好了?一節課就是要壓制著他聽你把要講的任務完成嗎?在緊張兮兮的口令中,在老師的呵斥聲中學生的安靜和聽話是可怕的,所謂尊重老師其實只是尊重老師的話語權,可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呀。學生不說話了,學生不能動了,學生的思維也就停止了。回憶我的小學,不就是那個平時兇巴巴的可一到課堂上就眉飛色舞與課文同喜同悲的老師使我愛上了學語文嗎?每篇課文都有它的人文情感,如果每堂課,都給那么一小塊屬于孩子的空間,解放他們的口、解放他們的眼、解放他們的手,用朗讀、用游戲、用表演或用情景模擬等來感受文本的情感,孩子必然建立起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孩子們回報給你的一定會是真心實意地好好聽你的課。我想我不會讓這樣的課堂成為過去式。我已找到了一片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找到屬于我的課堂的教學法,那就是和孩子一樣地說話,和孩子一樣地思考。班主任工作—走進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心是五彩的
這幾天班上流行折紙,男生大多折坦克,下課后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湊在一塊熱火朝天地對戰。根據我的經驗,只要班上出現什么流行風,保證不是什么好事。比如:玩卡呀、玩水晶迷宮等是屢禁不止,養成了亂花錢的壞習慣又影響了課堂紀律等。可這折紙是一項很好的活動呀,可以鍛煉孩子的小肌肉的靈活性嘛,而且那群一下課就像野馬一樣的孩子也能老老實實地呆在教室里專心致志地折紙呢,想想,也就沒有禁止這股流行風,只是再三強調不準上課折和玩。可還是有老師告狀上課有人玩,禁止不是良方,可怎么疏導呢?還沒等我想出招,星期五那天就出事了,這群膽大包天的孩子在幾個同學的帶領下往電扇上扔紙飛機、紙坦克,看著飛機坦克被電扇打得四處飛散各個樂不可支。我差點氣昏了,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從今以后不準折紙,在我的眼皮底下出現一輛紙坦克就算違反紀律。自知做錯事的學生膽顫心驚的看著我,我確實氣得說不出話來,只是布置其他同學看書就再也不想理他們了,這下他們更加惶恐不安地看著我,也許在猜想著當天晚上父母會如何地用“竹筍炒肉”了。禁,機會難得!當我正要把這話說出口時,話到嘴邊變成了“你們喜歡折紙嗎?老師不準你們折紙了你們愿意嗎?你們知道今天你們惹了什么禍嗎?”一頓雞啄米似的點頭又是一陣猛烈的搖頭后有幾個孩子開始流眼淚了。此時我知道,我只用講講不安全用電的危害就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了。不知怎么,今天我沒發脾氣,學生倒有所震撼,而我的心情也不再惡劣。是啊,這事是坦克惹的禍可不是折坦克的錯呀。嘿,今天我就布置這樣一個家庭作業吧。折紙展示臺:折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裝飾美觀后貼在日記本上并寫一寫自己的心里話。評評誰折得好,誰寫得好。看到這樣的作業,底下一陣雀躍。第二天交來的作業讓我大開眼界,那一輛輛闖禍的小坦克精致美觀,五彩斑斕、裝備精良,名字新奇,還被賦予了一項項神圣的任務呢。曹雄志這樣寫道:你們瞧,我折的坦克叫“神鷹一號”,他可神氣了,我要駕駛他保衛祖國,還要開到太空里遨游,像楊利偉叔叔一樣環繞地球一周,為國爭光!是啊!孩子為什么喜歡一樣東西是有他的道理的,在他們心中都有一個五彩的夢想,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孩子的夢想,讓它們在我手中綻放。
曾幾何時,我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是它讓我豁然開朗,它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么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五彩的童心,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走進孩子心靈的隨筆4在一般人的觀念里,把溝通就是你說一句我說一句。比如:我咨詢的一個家庭,我建議他們講最近家里母女之間的交流的一件事,母女之間你批評我,我指責你,后來終于孩子不說話了,家長又接著說,你說呀,你說呀,緊接著反過來對我說,你看看,就這樣,在家里就這樣,要么說就不好好說,要么就不說。我當時的感受是家長的強勢,家庭關系張力大,正確的道理都在家長那里,那么孩子就會處在沒有道理的位置,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家長為孩子好,希望他們能為自己的未來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家長的教育沒有錯,但是如果家長的教育不能對孩子有積極的效果,也就是家長在做無用功,那么這樣的教育就是不可取的。所以說,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強調的不是正確而是有效。這個個案在后面的咨詢時,孩子對我說,我感覺沒人能夠理解我。孩子在說的過程中眼淚流了下來,我感覺孩子內心是孤獨的。
比如:我女兒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階段脾氣特別大,特別反常,當她提出的要求我感覺不合理時,我不想答應她的請求。這個時候她會說:“你隨便吧,”然后就氣呼呼地離開飯桌或者就不再跟我交流了,我女兒有午睡的習慣。我不讓她看電視。有一天,中午放學回來,進屋就把電視打開。這是以前從沒有的情況。我當時很莫名其妙,但我內心會有一個疑問?這孩子是怎么了?我把孩子對我的態度放在心里,不說她,只是每天有時間的時候問她在學校是怎么過的,有什么好玩兒的事情發生嗎?在那段時間里,女兒經常說,“沒什么,還那樣”的話。在這期間,女兒跟我發脾氣的時候,我就不說話了,我轉移了矛盾的焦點,過了有半個多月,我在與女兒聊她在學校發生的事情的時候,她長出了一口氣說:“倒霉的日子終于過去了。”我假裝好奇地問她發生了什么倒霉的事呢?這時候,她才原原本本把她不愉快的.事情說出來,“老師誤解她了,不是她說話,老師批評了她,她無法解釋。還有,跟同學發生了矛盾,男同學罵她了,把她氣哭了,有的女生背后講究她,說她如何不好,另外一個女生告訴她的。”這些都是在這個時期青少年非常看重的事情,同時,在這個時期也是學習解決矛盾的關鍵時期。是成長必然經歷的階段。這些問題在她的心里過去之后,她才能跟你講出來。后來孩子的問題解決了,她告訴我,媽媽我開學不看電視了,放寒暑假的時候看一會。
有的時候,家長的理解,會讓孩子更聽你講的話,家長的價值觀也就能夠影響到孩子。
家長是非常愛孩子的,只是我們的表達有問題。孩子遇到了困難,發生了錯誤,要給指出來,同時還要了解孩子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里。這個過程就要運用溝通技巧,我簡單說一下溝通技巧。
其次,情緒要平靜,不要帶有情緒色彩與孩子溝通,其實不論成年人之間的交往還是教育子女,態度很重要,假如你辦錯了一件事,你的領導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地批評你,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憤怒?緊張?以后,你再見到領導,你還敢跟他說你心里話嗎?或者你再去找領導時,內心會不會是緊張的?在心理學里,“領導”的象征意義是“父母”。所以,我們成人都會產生憤怒恐懼緊張的心理,何況是心智發育不完善的孩子。帶有情緒的教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家長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學習,當看到孩子作業不是因為不會而是馬虎出現的錯誤時,家長一定會很氣憤。在與孩子交流時會帶有情緒。“這么簡單的錯誤你也犯?會的錯!不會的還錯!你的腦袋想啥了?就你這樣干啥能行呀?”一連串的指責都指向了孩子。大家想想,如果你是這個孩子,會有怎樣的反應?我在咨詢中感受到會有以下幾種情形,認為是自己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的人就會感覺到后悔,內疚,自責。認為錯了就錯了,這么點小錯誤說說就行了唄,干嘛還喊呀?下次記住就行了唄,這些人會感覺到很氣憤。認為我一定不讓這個錯誤再發生的人,內心就會感覺到緊張,害怕,因為他知道,自己在內心里下了N次這樣的決心,而還是繼續犯類似的錯誤。孩子犯錯是一個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他經過這個犯錯過程,他才能夠知道怎樣改進。他的這個改變不是因為家長對他的指責,而是他對自己的責任,是成長的責任。
最后是提出建議,建議不是指導,指導帶有強制色彩,沒有哪個人愿意被別人強迫,建議是在其原有的理解上又有一種新的理解含義。跟孩子交流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比如:“你的理解很對,如果能補充我的建議就更好了”。或者“你考慮過這個方法嗎﹖”“如果使用這個方法,你認為如何呢?”只有和孩子站在一起,有效的溝通才能進行。要讓孩子在家里做一個真正快樂的兒子女兒,在學校才能是個優秀的學生。
走進孩子心靈的隨筆5有位教育名家曾經說過:“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邪的世界。”也就是說,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他會折射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失敗的一面。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經常會有這樣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們講。”而孩子卻訴苦說:“爸爸媽媽不理解我的需要,他們想對我說的時候就說個沒完,可是我想說的時候,他們卻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其實,在孩子的內心世界里,有許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們很希望爸爸媽媽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歡樂和煩憂。當父母對他們的小世界漠不關心的時候,孩子就會很失望,甚至出現一些問題行為。
認真傾聽孩子講話。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表現出熱情、有興趣的神情;父母應當高高興興地與孩子交談,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正確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當孩子講話的時候,父母不要打斷他、不要指責他,并能從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說話的內容,使孩子覺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視和被接納的……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敞開心扉。
經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與孩子間多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不僅可以讓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內心吐界,也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學會為父母排憂解難,學會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言為心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話態、動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內心此界,家長應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觀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樂。同時,孩子的作業本、筆記本上的小小涂鴉也是他們心靈獨白的一部分,從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們也可從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強調的一點是,觀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來看待。
擴大信息來源。
要想真正了解孩子,有必要擴大信息來源,例如父母可以經常到學校向班主任或者個別任課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同學相處得怎么樣等情況,這樣能幫助父母及時地掌握孩子的思想狀況和學習狀況,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取得孩子的信任。陌生的的女兒,甜甜媽媽迷茫了。
充分尊重孩子。
孩子的隱私權是天生的,“沒有隱私的孩子是長不大的”,這句話很有道理。孩子雖然是父母創造出來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獨立的個體。因此,父母要想走進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給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間。
營造聆聽的氛圍,做孩子的忠實聽眾。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應該營造聆聽的氛圍,和藹地傾聽孩子的講話。在孩子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父母親切地留在孩子身邊,溫和地撫摩或摟住他,傾聽他的訴說,講幾句關心的話,但不要太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父母敞開心廓,主動把心事告訴父母的。
【走進孩子心靈的隨筆】相關文章:
走進春天的隨筆散文09-25
「隨筆」心靈回歸的凈土10-06
讓勇敢走進心靈02-28
孩子隨筆散文10-10
心靈的成長散文隨筆08-23
【推薦】走進心靈深處作文02-07
走進心靈深處作文【精】02-07
走進心靈深處作文【熱門】02-07
走進心靈深處作文【熱】02-07
走進心靈深處作文【薦】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