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25篇)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25篇)

日期:2023-02-25 13:55:0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2-02-07 16:04:29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2-02-07 16:04:29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2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2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一)、情景導入,學讀、寫分數。

  課始從本班學生人數入手(48),以增加的一點(4和8之間加上小數點)為突破口,明確新產生的數與以前學的整數的區別,問學生認不認識這樣的數,以喚起學生對小數的感知,讓學生說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小數,以及讀情景圖,不但使學習素材變得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在讀數和寫數的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本著學生已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的原則,順利完成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的教學。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盡管學生在此前研究的數學知識中的數據均為整數,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0.5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數時,就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長的紙條為工具,以0.5米的理解為基點和突破口,再去解決0.3米、0.4米等多長,從而使整個探究過程顯得順暢、自然、扎實、有效。

  認識一位小數之后,讓學生繼續利用紙條進行實際測量兩根毛線的長度(一根長0.2米,另一根長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來測量課本的寬度(0.17米,用紙條不能直接量出)。這樣做既鞏固了對一位小數的理解和運用,還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又為兩位小數的探究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切實感受探究兩位小數甚至多位小數的必要性。

  本環節的教學注重了實踐操作,學生的手、口、耳、腦、眼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經歷、體驗、探索”過程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這里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之所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授課時靈活運用,使學生在思考、討論、觀察、操作、交流活動中自然而然的收獲知識。

  (三)、實踐應用,鞏固認識

  教育學認為,適度的練習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本節課的練習設計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練習,二是突出本節課內容設計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從開始的信息圖引入到結束的進一步理解信息數據的意義),三是通過開放的題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和創造的機會,使其靈活掌握知識。但由于我沒能準確地掌握時間,課堂調控能力差導致開放題沒能得到訓練。

  (四)、課外調查,拓展延伸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時間是無限的,本節的學習已經結束,但學生的探究活動并沒有結束,課外調查的布置,將學生的探究領域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從學校延伸到社會,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探究視野,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為下一節課的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學習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學中出現的失誤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教師放的力度還不夠,總是感覺對學生不放心,學生一時間回答不到教師預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總感覺學生說的不如自己敘述的明白就重復解釋,我想這歸根結底的原因還在于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得還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學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預設而忽視生成,為完成預計的教學目標而趕時間。

  2、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們經常說: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課堂上要準確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課堂上我就沒有能夠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長的紙條測量0.2米長的那一條毛線的時候,多數同學一開始都估測是0.2米,但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可能是將毛線拉得過緊好多孩子就說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兩位小數,這時我把其中的一個兩位小數寫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轉入對兩位小數的探究,但一時間又沒有想出很好的連接語,這時0.7米的毛線長度還沒有測量,思維地運轉沒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設計進行了下去。只是給學生作出了“在實際測量時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誤差”、“毛線不要拉得過緊或過松,因為毛線有彈性,所以測出來的數據可能就不一樣”的解釋。事后我對課堂上出現的這一突發事件進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當時有的學生說出0.23米的數據后老師接著問“你是用紙條準確測到的還是估計出來的?”轉而導入“用米尺能不能準確測出?”。這樣就很自然地能導入了對兩位小數的探究,還會節省出測量課本的寬的時間用來做涂一涂,填一填的開放練習題,從而也會使教學目標能夠全面達成。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通過借助“元、米”為單位的小數作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課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個人認為在以下幾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會數學回歸生活,讓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生活的氣息。

  2、教學能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小數王國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整個教學中我感到以下不足:

  1、在學習小數與元角分之間的換算的時候,五角八分有學生不知道5.08中間的零要寫出來,這點我強調的不夠,應該反復多次的告訴學生“如果沒有就用零占位”,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生的出錯率。

  2、《小數王國》本來是想讓表現積極的學生有優先選擇的權利進行選擇先去哪個地方,但因為時間關系我帶著學生依次講了下來,激勵表現優秀的學生的作用沒有表現出來。

  3、對課堂時間的把握還不夠準確,時間分配上還應更加合理。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三年級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既然是初步認識,這個初步認識的度應該如何把握?因為在四年級下冊還要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到底在初步認識中要不要給學生滲透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這樣的抽象知識?這是很多老師在備課中會思考的問題。

  在本節課中,我的教學設計的定位是:在本節課中使學生會讀會寫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和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在具體的情境中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但一定是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從實物操作到認識小數的抽象過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學生熟知的貨幣和長度單位兩個素材背景,從而認識體驗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等。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學生自我感知—-自我體驗--—抽象概括—--總結應用的一個過程。

  課堂上我并沒有過多用課件,始終運用學生列舉的例子為學習材料,從而完成了讀小數,寫小數。尤其讀小數,學生受以前讀整數方法的遷移,會把像120.12、25.25這樣的小數讀錯,但應積極引導,讓學生知道正確讀法是:小數點前面的整數部分要按照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讀法去讀,小數點后面的小數部分,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就按學生所說像讀電話號碼那樣讀,學生的理解很到位,如果讀的不夠熟練,可以讓孩子課后繼續找到更多的小數讀一讀,不必在本節課中對小數的讀法做深入研究。畢竟在四年級下冊會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而應把大塊時間留給后面的知識難點的突破中。學生通過觀察米尺圖,認識到1米=10分米.相當于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么,1分米就是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3分米占1米的十分之三,所以3分米就是3/10米。還可以寫成0.3米。學生在具體環境中理解了小數的含義,因為有前面知識的鋪墊,后面的百分之幾的分數表示的小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學,學習的效果也還是不錯的,學生還是比較容易在書上自學填空。再由超市物品價格引入以元為單位用小數表示的數。在學習1角=1/10元=0.1元,7角=7/10角=0.7元,1分=1/100元=0.1元,7分=7/100元=0.1元 從學生熟知的價格背景中體驗分數與小數的關系。最后通過觀察板書,橫向做對比,縱向尋找規律,從而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1、與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太重復,教材為什么安排“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數與代數”內容標準中規定,“能認、讀、寫小數”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所以我們本冊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

  教材在編排這一部分內容時,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為學習小數認識和計算的形象支撐,到以后系統學習小數時,再作抽象。

  2、在教學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師在教學本單元時,在把握教學要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二是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三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原則上限于一位小數,并且是結合元、角進行計算。

  3、例1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如何進行教學?

  例1是教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及寫法。雖然教材設計了米、分米、厘米這一學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學生只是通過比較直觀的方式初步認識了分數,如果僅從長度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來思考小數的含義,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一些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來理解。例如,有的教師創設卡通動物(身高1分米)和積木塊(厚1厘米)比高矮的場景,并用米尺進行測量。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支撐,避免了僅從抽象的關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這兩種關系之外,教師還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這種類型;而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反過來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備這節課,只要求學生會讀、寫,還要求小數的意義不能脫離現實背景(主要以價格和長度單位)抽象地去學小數,教學反思: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差不多按照教學書中的過程來進行教學,也談不上什么創意。我把課的重點放在了理解小數的含義上,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分數和小數的含義。

  本節課讓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一、課件選材科學、合理、形象。

  二、從生活入手,學生學的順其自然。從學生熟悉的商品價格中的小數入手,使生活素材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初次學習小數并不感覺陌生,將教學難點在不知不覺中解化。

  三、在用形象支撐學生對小數的感知過程后,預防思維定勢的產生。教材遵循著用具體可感、可知的形象為支撐的原則,設計了先通過商品價格來認識小數每一位,又通過長度單位間的化聚揭示分數和小數之間的本質聯系,最后再結合自己的身高說明怎樣用小數的三個環節。

  課上好后感覺如果我在設計時,增設兩張表格,讓孩子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數先寫成分數,再寫成小數。然后讓孩子觀察表格中的小數,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樣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怎樣的分數可寫成兩位小數,通過表格的對比,到達認識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的目的。表格設計更利于讓孩子們比較、體會。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貼近學生給你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現數學回歸生活的思想。

  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時,我設計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1米長的白紙條測量兩條彩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整節課的知識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 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時,學生已有了生活經驗,可以重點放在總結小數各部分表示的含義上。在教學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時,應加強學生說的能力和說的過程的訓練,這樣學生才能將知識由整體認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需要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地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決重點、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這節課的重點是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和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讓孩子們在熟悉喜歡的情境中認識小數,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理解小數,在積極熱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數,在不甘落后的競爭中運用小數。整堂課上下來老師教得放松,學生學得輕松。

  成功之處:

  一、以“元”為切入點

  通過讀教材、看教參,發現三下與四下關于“認識小數”最大的區別是三下的認識小數是建立在具體情境中,也就是認識“元、米”等為單位的小數,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抽象地討論小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每天學的內容對他們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識,有些會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做基礎。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于學生,也經常接觸小數,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導入部分就是從超市一角,商品的價格中引出小數,這些小數都是以“元”為單位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認識小數, 教材以米作單位的小數為例,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這類小數對學生來說是較抽象讀寫小數。

  二、以“米”作平臺

  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以1分米=1/10米=0.1米為重點,在突破這個重難點后,學生能利用知識的遷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一位小數的認識,但是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于分數也只是一個初步的認識,且很多孩子已經有些忘了,在教學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讓學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過套理論得出用整數表示(1分米),用分數表示(1/10米),這里把重點放在1/10米的含義上,讓學生復習了分數的含義,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數。在學生模仿著寫后又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幾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數零點幾米表示。有了一位小數的學習經歷,再來認識并理解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就相對比較輕松。最后讓學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只是由于時間關系這點沒有實施,但是本意確實如此。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小數的初步認識新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節起始課。學生在認識了整數、分數的基礎上現在又認識小數。這是學生數的認識的又一次飛躍。建立完整清晰的數的感念及數感在本節課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而學習的概念有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將本節課設計為以下四個環節。分類導入、認識讀寫、探究表示、鞏固練習。

  在分類導入一環節,數學知識是源于生活的,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去超市調查,將自己調查的結果進行記錄。教師將學生調查的商品價格按需要寫出,引導學生將它們分類。將帶有小數點的數歸為一類起個名字叫小數。教師板書引出課題。通過小數的特點認識它的讀寫。學生課前有研究讓學生通過交流認識小數的讀寫。

  在以元為單位和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寫法的探究中一定要強調以什么作單位,寫成的小數是多少。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后面兩個題主要是學生探究以元為單位和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寫法。學生要會用語言表述教師要起引領作用。同時教師要關注全體適時調控課堂。真正的使學生掌握知識。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小數的初步認識》,初看覺得很簡單,但細細地去思考,會引發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實踐,去反思,啟發頗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后的飛躍,小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下面談一點體會。

  1.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小數的引入是因為在生活實際中經常會遇到“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分數”這樣的問題而產生。因此教學中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小數的現實生活作用。于是我一開始結合幫助小紅解決問題,去超市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切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帶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2.實施有效遷移建立小數的數感。

  數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建立小數的數感,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本節課的重點,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過知識間的有效遷移去達成。這個遷移點首先就是分數的知識,分數的學習對小數的學習特點是小數意義的理解有直接、顯著的影響。在例1中“1分米是幾分之幾米”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只要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就不難解決,然后不妨直接告訴學生:“米還可以寫成0.1米。”使小數和分數建立起直接的聯系,讓學生對小數的數感在分數這個平臺上建立。

  3.豐富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關于學習方式,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去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方式,教學反思《小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本節課中,例1的教學選用了嘗試講述法,把小數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時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操作、交流、討論,以直觀到抽象,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還伴有同桌、小組內的生生互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去優勢互補,充實認知。你來報厘米數或者分米數,然后由同桌說出它們的分數以及小數。也充分調動課堂的活躍氣氛,使學生學的輕松,學得有趣。

  4、合理設計習題,最大限度發揮習題的功能(我的困惑)

  課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節課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還用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教學流程方面還是比較簡單、比較流暢的,但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感覺挖的深度還不夠,特別是在分數與小數的關系這一塊上,雖然在自學問題中提及了,但在課上并沒有去解決它,因為教材在四年級還安排了一節《小數的意義和產生》,是把分數與小數的關系在這一課中溝通呢?還是把這一知識點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對于這一目標的定位總是舉棋不定,還值得深入思考。正因為如此,我發現學生在我第二節小數的初步認識練習課上就出現了困難。1元=10角。7角是()/元,還可以寫成()元。1元是100分。7分是()/元,還可以寫成()元。造成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況外,令一種是這一課時包括的新課內容很多:(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的現實意義,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2)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會讀、寫小數。(3)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正因為如此,一節課沒來得及讓學生做一些基礎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

  本節課課本上的習題編排其實非常巧妙,一個習題一個要求,教學時應該盡量節省出時間善于利用,好好挖掘,發揮更大的價值。如對口令、猜謎語游戲,既活躍氣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數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在讀一讀中進一步感受到小數與我們密切相關;判斷各是什么數,試圖讓學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數、分數、小數的內涵。從而練習中也應該引導學生細細體悟,實現有效遷移。如“想想做做”第3題,類似的圖在分數的學習中也見過,只是當時的圖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定是10份,到這里,圖被特殊化為一位小數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數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題有同樣的作用,只是這條數軸曾經是認識整數時常用的模型,而現在又拓展到了小數。深入地去挖掘,引導學生去理解,幫助學生建立關于小數的數感。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第二冊認識人民幣一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孩子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孩子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并不陌生,讀寫小數也相對簡單,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表示價格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

  一、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認識小數,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使每一個知識點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本有一個教學設想,是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一些數,讓孩子們去分類,再引到新課的教學上,后總感覺這樣教的痕跡太明顯。而且浪費時間。于是,在課的一開始就直接出示幾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整數和分數以及今天要學習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為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而沒有把學生當作容器,沒有把學生對于小數的已有認識當作學習新知的障礙,而是把這種累積的經驗作為進一步學習的資源。正如奧蘇伯爾所言:“讓新知之舟泊在舊知的錨樁上”。

  二、采用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

  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于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與自然數的描述性定義等數學事實和規定的學習,其實是屬于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程序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于是我適時地采用了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討論交流,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并且我結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數字讓學生來讀寫,使學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就直接把本課時的重點也放在了從“元、角、分”中來得出分數,小數之間的關系。通過形象的一元硬幣和十張一角的紙幣。讓學生說其中的一角是十張一角的幾分之幾,也就是一元的幾分之幾。讓學生建立起了小數的模型。

  三、困惑

  課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節課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還用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教學流程方面還是比較簡單、比較流暢的,但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感覺挖的深度還不夠,特別是在分數與小數的關系這一塊上,學生還沒有思考出來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結果告訴他們,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而不是經過充分思考得出來的,所以對兩者的關系沒有達到真正的領會。我覺得我可以把分數引出小數時多強調一點轉換的過程以及讓學生建立起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也就是說10角的十分之一和0.1元的十分之一就是1角。接著,學生應該可以說出一位小數與分母是10的分數的關系: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零點幾。并且,在出示分數時必須強調出示分數后的單位是什么!一定要讓學生看清是哪個單位在分成幾份。我在想,是不是在這里讓學生比較一下1/10元和1/10角的不同點會更好一點。然后再來學習0.3元進行鞏固,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接著在通過認識百分之幾的數就可以用0.01來表示,最后深入進行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分別可以用什么小數來表示的探討。在學習0.18元表示多少時,我可以讓學生說一說0,1,8分別表示什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米,分米,厘米之間的轉換時更輕松地接受小數哪位上是多少分米還是多少厘米或者多少米。當然整個過程就是需要加強學生的說的過程,學生通過說這兩個知識的聯系,學生對知識就有整體的認識并且轉化為自己的認知。在以后的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并需要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進行引導,盡量把一些難點通過合理的方法進行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并獲得新知,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另外,要時刻提醒自己教師在課堂上不是“主體”,而是“主導”。 誠然,隨堂課也好,公開課也好,上課之后我們都會有一些收獲,成功抑或失敗。如果平時多積累一些這樣的感悟,那么,對于提高自己駕御課堂教學的能力非常重要。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西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個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孩子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孩子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并不陌生。于是我本節課沒有采用課本上的情境圖,從商品的價格入手進行小數的教學任務。我感覺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教學難點坡度小,不會造成一頭霧水的感覺。下面是我對《小數的初步認識》兩節課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我講授了小數的認識和比較小數的大小兩個知識點時,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認識小數前,我估計到了有個別學生可能會在小數的讀法上出現跟整數一樣的讀法這種錯誤。在課堂上果真有幾個學生把小數點后面的數字讀成幾十幾,比如:有的學生把18.46讀成十八點四十六。針對這種情況,我讓讀錯的學生多讀幾次,直到他讀對為止。課后還叫成績好的學生在黑板上寫幾個小數考考,以使他們達到學會的目的,這樣一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比較小數的大小時,我用課件演示購物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去哪個商店買鉛筆盒”這個問題應如何解決。引導學生說出用比較大小的方法來解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研究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出現了兩種方法,其一是把小數變成以“角”為單位的整數來比較;例如:比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學生把4.90元變成4元9角0分,把5.10元變成5元1角0分,然后進行比較,因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較整數部分,然后再比較小數部分。例如:比較2.55和2.62的大小,學生先比較整數部分,2與2相等,然后再比較小數點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較4.56和3.83的大小時,先比較整數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種方法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因此我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境多說,以達到學會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在鞏固這一環節,我讓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且還采用了一生提出問題,請另一生幫助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在練習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基礎上,引出比較幾個小數的大小,讓學生通過獨立試算、討論,從而掌握比較幾個小數大小的方法和步驟。

  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嚴謹。

  2、有的地方老師講得太多,還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

  在上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這節課在上之前曾經聽過幾位老師上過此課,而后又在網上看過幾位老師的課堂實錄,在上的時候采用了一些他們在上的時候的程序和方法,整節課的設計是這樣的:

  1、出示一組數字,讓學生們分分類引出小數。

  2、說說生活中的小數,并說出表示價格的小數的實際意義;

  3、認識表示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并知道它們所表示的意義;

  4、用小數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因為這是小數的學習的初始課,我們班學生有個特點,就是對新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所以備這節課的時間比較充裕,借鑒了許多其他老師的精彩之處。雖然這是在課堂上的初始課,但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了不少的小數,對于他們來說并不完全陌生,所以整堂課在上的時候也比較的流暢,總的感覺學生掌握的還是不錯!

  不過即使我課前做了很多準備,但課堂上還是出現一些意想不到地情況,那就是上這節課前我沒有對分數進行復習,以致一部分學生對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一份用分數表示就是 米還不會表示。這一點就是在備學生時沒有備到的,這地方又花了幾分鐘復習導致后面的環節因為時間不充分而沒有時間練習,特別是把1米5厘米寫成小數,這種需要用0來占位的題目學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但因為時間關系,這個難點我只能留到練習課再練習了。另外在教學語言上,不夠精煉與準確,如我總是把小數點前面的部分說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后面部分說小數部分。其實這里的前后是很模糊的,應該說是小數點左邊和右邊比較科學。

  就整體效果看這節課,我自己雖然很用心的設計,但沒有什么“大亮”。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爭取早日成熟起來。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3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教學環節,重點突出了,目標也基本落實了,教學效果好多了。通過這樣的活動我自己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

  學生對小數的讀寫法能比較容易的掌握,有個別學生已經會認小數,讀小數。所以我把這一環節盡量設計的簡單,把時間花在含元角分的價格,含米分米厘米等數量寫成小數。

  教學中出現的最大的問題,恰恰是教學重難點沒突破。其原因在學情考測做的不到位,學生對分數,對分米都遺忘的差不多了。這節課雖然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但必定牽涉到分數,而我想當然的認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學生很好寫,結果造成只有半數學生會寫小數。另外從這里還可以看出我對這節課的課堂生成把握不好,當我在發現學生對分數都遺忘時,我只是做了一點提示,結果學生還是沒弄明白,直接影響后面寫小數。

  其次就是對整節課的目標定位不夠清晰。這是對整個小數學習體系理解不夠,也是沒有細致的去了解學生的學情造成的。學生明白了小數的讀寫法這個目標全班基本都能達成,但對一些具體價格寫成以元為單位和具體長度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這一目標就很差,我在設計時沒分清楚這里的層次。講的簡單學生糊涂,講的深入時間不夠、學生不懂,結果學生學的一知半解。

  針對這些的問題,先把含價格的小數利用學生的經驗讓學生自己說,不給學生增加負擔這樣學生理解輕松,時間也節省,課堂效率得到提高。其次把幾分米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做為重點,而載體并不用例題,選用了練習第一題。在這里既復習了分米和米的關系,有復習了如何寫分數,然后還有余力稍稍讓學生思考十分之幾和一位小數的關系。當然后面這個不作為目標,只是讓學生隨時保持對學習的思考,也是關注到學習優秀的學生。最后把例題拿來學習把厘米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適當放開,對比剛才的學習,學生輕松的掌握了如何寫出小數。這里同樣在學生學有余力的時候讓學生探討一下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和一位、兩位小數的關系。這樣上下來,學生基本都掌握了這節課所學的內容,效果非常理想。

  這節課我對課堂的生成把握非常好。如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小數比較單一,都是價格時我并沒有隨意過去,也沒有自己講出一批,而是讓學生課后回家找,把它作為一個作業。如在學習新知中,我能及時發現學生學有余力,都能提出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問題,照顧到這批優秀學生。還有最后一個練習作為提高題,題里出現二分之一讓學生選擇小數,全班只有2人作對。這時我及時的把課件調回到學習把幾分米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那頁,結合米尺對照下面的分數和小數,頓時全班明白了二分之一不是0.2而是0.5,課件課中針對學情,及時把握這些課堂的生成,不只是讓這堂課上的順利,還提高了教學效率,更是讓學生學的開心。

  我想,不久的將來,通過我的努力,不斷完善自己,會讓自己成為更出色的數學教師。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小朋友們平時逛超市有購物經驗,他們對表示價格的小數并不陌生,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和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在內容的呈現上,以學生熟悉的日常事務和生活為場景,通過人民幣、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模型來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小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 緊密結合生活情境,使同學們在具體實踐中了解小數的含義。

  在初步認識小數的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同學說一說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小數,學生都很善于觀察,說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數,聯系了生活,學生都很快地參與到課堂中,從而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學生會讀小數后,再次讓學生回歸生活,說一說生活中的小數,讀小數我也選擇了讓學生讀生活中的小數,重視在具體情境下的表達。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和相關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二、 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試讀小數和歸納小數的讀法時,我先讓學生試讀,通過讀多個小數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小數的讀法,先在小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學一米三分米為什么是1.3米時,我也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系,讓學生經歷猜測、舉例、驗證、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學完例1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在通過同伴的交流促進每個學生感受理解小數表示的具體含義,有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這節課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為學生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這節課中,我感覺也有很多不足:這節課中我雖然努力放手,讓學生多自主學習,但有時當學生說不出來,還會急于講述,“放”得還不夠。如:在講授1米三分米為什么是1.3米,學生已經明白,只是組織語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識點帶領學生重新說一遍。還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學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理解小數和分數的關系,正確的做出此題,但我仍然怕學生不理解,又解釋了很多內容,結果時間后面鞏固練習的.時間很緊張。

  總之這節課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生的生活很豐富,他們很善于觀察生活,教師應把學生的生活當寶貴資源,充分利用,通過已有認知引導新知。課堂上把學習的時間、空間、展示機會留給了學生。師生、生生間的共同探討交流、討論、才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小朋友們在第二冊認識人民幣一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小朋友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小朋友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并不陌生,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和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

  課前對于如何教學表示長度的小數含義這一還節頗有困惑,其實這局部知識并無什么探究的價值,用分數表示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不需要小朋友們去研討,那么是否就直截了當地用課件來協助講解算了呢?我不知道要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專家說這就直接說好了,同學研討不出來,而且也說明不了什么,要是一定去研討,那也可能是一種形式了。

  聽課老師給我的珍貴意見主要是:

  1、在課堂上如何的布置有效練習,課前要吃透教材。

  2、有老師提出來比方2.6元,我說2表示(2)元,6表示6角,如能完整的說出元角分就更好了。對于新教材來說,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好多地方都沒有作好,也許就像許老師說的,小學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一定要把小學階段的的書看一下,這樣你才干了解它大體上的內容,以后要好好充電啊!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6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小數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情況,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合作交流、評價讓學生掌握了簡單小數的認、讀、寫方法,并能準確地認、讀、寫小數,知識技能目標基本達成,課堂氣氛比較融洽,師生關系和諧民主,學生學習效果也較為理想。

  通過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數的相互改寫,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拓展練習也注意到了知識之間的整合。但整個教學設計沒有什么亮點,雖然能感覺到教學中的重、難點,重、難點內容在時間分配比例上也占的較重,但缺乏創新意識,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生成的環節去學習,沒有完全主動參與進來。上課時各個環節之間也不夠緊湊,教師的語言還不是很精準到位。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7

  縱觀本節課,我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引入課題自然、新穎。讓學生在愉悅的歌曲欣賞中引出了小數,使整節課能順利自然地上下去。

  2、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中例1是讓學生在超市中找小數,再讓學生認識小數,包括認識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數位等。但是在實際的試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不認識小數,就讓他們去讀出這些小數,結果好多學生就亂讀小數,這時老師就要反過來教小數的讀法,這樣上來就很亂。因此我們經過研究決定先出示小數,讓學生認識了小數,會讀小數后再找出生活中的小數,就順利多了,學生就沒有讀錯小數的現象了。

  3、充分體現了小數來源與生活,運用于生活的思想。從青歌賽引出小數、在超市中找小數、找出書包中課本的價格等都充分體現數學來源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8

  本教學設計我認為我較好地處理了生活與數學的關系;探究與接受的關系。但在小細節上,在面對課堂上千變萬化的各種情況上,處理還是太膚淺。不夠冷靜,不夠透徹得理解教材,雖說我完全可以“備課時間倉促,缺憾難免”來安慰自己,可是有缺憾我們就應該在以后避免,以使自己趨于完善。對本節課教學中的優缺點,具體自析如下:

  在導入小數環節,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過程。我創設了幫老師記錄商品價格的情境,本意是想通過“老師,我記不下來啊!”、“老師,有什么簡單快速的記錄方法嗎?”這樣的內心需求來引出小數,進而比較之前生成的“62、1、8”幾個整數來觀察小數與整數的區別,接著認識“小數點”,自然揭題。但是數數、記數由于種種客觀原因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這里完全可以這樣問:“誒,她為什么那么快就記錄下所有的價格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方法!”;如果沒有生成,也可以這樣設計:“老師發現超市里的價格牌上是這樣記錄的(2.30元0.80元5.49元1.85元),大家觀察一下和你們記錄的(2元3角8角5元4角9分1元8角5分)又什么區別?”這樣,我想可以很干脆地進入主題,為后面的例1教學節省時間。

  生成中,有個學生這樣記的:“1.8.5”。現在想來可以在指出不是小數后,留著它。那么在后來“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我們的小數?”中,有學生說“日期中也有小數!”不知怎么的,我就懵了,想到了“2009.3.25”,說了句“哦,是哦,它表示的是年.月.日”。知識性錯誤啊!這里完全可以一指黑板上的“1.8.5”,讓學生自己判斷“2009.3.25”是小數嗎?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吧!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以來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例1教學中,我較好地體現了探究學習與接受學習的關系。從“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幾分之幾米?”扶著學生說“3分米是1米的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7分米呢?”到放手讓學生說“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的長度是多少?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表示呢?”、“那么3厘米、18厘米……”讓學生在熟悉的計量單位中感悟小數的含義。

  事實上有的學生也是學得蠻好(當然指的是優生)。學生會照著老師的說了,但舉的例子都是10厘米之內的。這暗示著什么呢?(我困惑著,是不敢?是不懂?)終于有一位學生說了個“10厘米是1米的1一百分之十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10米!”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欣喜若狂”,趕緊板書在了黑板上,希望其他同學能受啟發,結果時間不夠了(其實還有5分鐘可以上,我以為不能拖課),就沒有繼續深度挖掘交流下去了。

  另外,對教學中的幾個精彩生成,沒有恰到好處的加以利用。比如有一個學生表示疑問“為什么十分之一米還可以用小數0.1米來表示?”這里就可以從學生非常熟悉的以“元”為單位的背景中去讓學生自己感悟。讓學生發現“幾角就是十分之幾元,用小數表示就是零點幾元,幾分就是百分之幾元,用小數表示就是零點零幾元。”這樣學生在貨幣單位中感知到了小數和分數之間的關系,那么很容易就能發現“十分之一米還可以用0.1米表示”。真不應該說一句“數學上規定十分之一米就是0.1米。”讓學生帶著厚厚的疑云學新知。再比如,有學生說1.64米的后面單位應該是“厘米”,我充分尊重了學生,“到底是米還是厘米呢?”但后來還是沒有回頭去解決,又是一個“有頭無尾”的“尊重”。

  總之一句話,教師應該對教材文本理解了,讀透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本身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自如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自如處理課堂上的各種精彩生成。加油吧!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9

  一、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展開教學。

  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由它們所見所聞的生活中的小數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小數的含義,這是一種立足現實生活現象,獲取數學意義的教學思路。學生學習小數的數學現實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已有的舊知,包括整數和分數的認識;二是生活經驗,包括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商品價格等方面。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多的購物經歷,學生最熟悉的小數就是商品的價格。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知之甚少。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要把學生已有的經驗調取出來,另一方面又要在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上有所提升、有所發展,使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并獲取數學概念的建構。在引出小數時,我讓學生幫小紅認價格,根據學生的反饋內容在黑板上記錄相應的數,并相機引出小數。同時提出:“關于小數,你們已經知道了什么?你們會讀小數嗎?”

  二、在對教材理解、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加工。

  教材為我們的教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但課程資源不僅僅是教材,還有學生的生活經驗,老師的教學經驗等等。這節課,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了二次加工。首先,由“身邊的小數”入手,如認識商品的價格,組織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和寬,由不滿一米而想到用分數作單位,并由1米=10分米的進率聯系分數的含義,用十分之幾米表示幾分米,進而引出零點幾米的小數。再通過測量自己的身高來認識兩位小數。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在認識小數的首次感知時就了解了小數的來源和含義,而且初步知道了小數與整數、分數之間的密切聯系。其次,在練習的順序上進行重組和調整,在認識商品價格和測量認識小數之后分別進行了專項練習,針對性強,有利于學生形成結構化的知識。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講練結合,逐步加深學生對小數的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有效的教學采用多種方法和策略。本節課,教者先出示情景圖讓學生幫小紅認識商品價格,通過與整數的對比引出小數。在測量認識小數時則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講練結合,是成功的教學經驗之一。教者把各道練習題目穿插在新知的學習過程之中,讓學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數到小數表達,遞層推進所獲得的關于小數意義的認識。有講有練,不僅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思維能力。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0

  這次學校開展同課異構的教學活動,課后領導一起評課,對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給出了很有幫助的建議,從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下面就這次同課異構活動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與改進方法總結如下.

  在《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我主要講了小數的讀、寫、把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改寫成幾元幾角幾分、生活中的小數幾個方面的內容。在認識小數時,我先出示了整數,再出示了小數,讓孩子感覺到小數點是小數的重要標志,在讀小數時,我先嘗試讓孩子自己讀,因為孩子有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他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并不陌生。但讀小數重點是讓孩子感覺到整數部分的讀法和小數部分的讀法是不同的,但在這一部分,我拋出了問題:“誰來說說整數部分的讀法和小數部分的讀法有什么不同?”可是卻沒有深化這個問題,沒讓孩子自己探索出來,就一步跳過了。

  由于在講小數的組成時,我強化了小數點的位置及寫法,所以孩子在寫小數時順利過關。

  在課上,我把小數的數位放在了最后,課后我反思,覺得應該把小數的數位放在認識小數的各部分名稱之后,這樣孩子先有了十分位、百分位……的認識,在后面元、角、分的教學中就可以直接表示為小數的整數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就不會像課上所說的小數點后面第一位表示元、第二位表示分,交換位置后教學用語會更準確。

  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課上我也著重講了生活中的小數,都是孩子身邊的小數,很貼近生活,充分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了小數對我們的生活大有用處。

  由于本課重點是小數的讀寫法,所以在最后練習時應加上組數,這樣這堂課才會更完美,課前我也尋思加上組數的練習,但害怕孩子掌握不牢固,所以又刪去了,加上了另外的練習,但另外的練習在這堂課上沒有組數那樣精彩。

  通過這次上課,我認識到自己還需磨煉,還要多看、多學、多想才能上好每一堂課。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1

  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有一位、二位小數的步認識讀寫法。為了適應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易于接受,教材采取了小步子的編排方法,小數的初步認識只限于兩位數,而且是直觀認識和具體比較,不抽象概括。

  教材編排的順序是:結合十分之幾,先出現一位小數,再結合百分之幾,出現兩位小數,在一位、兩位小數的后面分別出現了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后教學一些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一位小數的認識、讀寫法。也是本單元起始教材,是學好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的基礎,所以采取了多種直觀,結合學過的幾何初步知識和計量單位的知識,聯系分數引出小數。

  因此,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會用小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計算問題,及孕伏了小數的組成,整數、小數的概念名稱,為以后系統學習小數打下基礎。

  遵循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實際,注意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是直觀演示為主,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觀察思維、自學討論,多種方法有機配合使用。

  通過復習,目的是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以舊促新,引起新知識的正遷移。

  通過談話引導過去學過了整數,還初步認識了分數,今天我們開始初步認識一位小數。那么什么樣的數是一位小數呢?是這節課要研究的。這樣導入新課的目的是喚起學生對學習一位小數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孕伏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為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針對自己經常忘記讓學生看書,特設了看書、討論、質疑問難。這部分是新知傳授過程,傳授知識本身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設計意圖是圍繞本課教學目標,運用多種教法,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規律,揭示知識規律,以達到最佳動態。教學例1采勸扶著走"的方式,例2采取引導學生"自己走"的方式,并通過演示操作,類推、比較、觀察、嘗練、討論、歸納等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自己參與教學活動,獲取新知識。通過質疑,確實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一起解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了解到學生還沒有弄懂的知識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2

  小數在我們生活中常能見到,所以教學時小數的出現學生并不陌生,并可以用元、角、分的形式正確讀出來,可是在讀寫小數時就不容易了,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我就重點強調學生的看與聽的感官,發現小數點的位置,讀的方法與整數的讀法區別,在讀上下功夫,多種的形式反復讀,強化讀得正確方法。

  在教學小數與分數的關系時,我反復的研究了教材的例題與學生的認知現狀,學生對長度單位的應用在生活中并不多,所以這樣的例題可以說就是就例題來講,而學生的生活經驗并沒有發揮出來,探究的過程就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所以我把元與角的練習題經過轉換變成與例題一樣的形式,通過1元與10角的關系,理解了1角就是0.1元的道理,學生應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懂得了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分數的關系后,合作探究兩位小數與百分之幾的分數的關系,難點就迎刃而解了,例題變成練習題進行拓展效果較好。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數學知識就在學生的頭腦中,怎樣讓他們把這些知識整理出來,梳理成知識系統是我們教師要做到的,這樣學生不僅有興趣來學習,而且在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后更加喜歡數學。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3

  自加入評選參加市優質課評比人員的隊伍以來,這是第二次上課,整節課下來,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這是我參加這個隊伍的最主要的目的。這節課,教學環節比上一次清晰了,順淌了,重點突出了,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但漏洞還是一個又一個:

  在設計此教案之前,由于明白自己剛剛踏上數學教學之路,對數學的專業化術語掌握得還不夠,所以特地找來了很多相關的參考書,盡量用心地設計每一句話,但“臨時抱佛腳”往往是要漏餡兒的,在實際操作時還是漏洞百出。就像劉校長所說的:“連我有時都聽得糊涂,學生怎能明白?雖然你心中明白,但表達的不夠明確。”我想這一點是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所在。從現在開始我應該為自己充更多的電了,去細致地了解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材體系,多看些數學相關的書籍,掌握好更多的數學專業化術語。這是我近期努力的目標。

  此外,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課堂生成的細節把握得還不夠好。尤其是當我讓學生尋找生活的小數時,一學生說:“我在跑步機上見過。”時,我居然“哦”了一聲,可能是因為有這么多重量級的老師聽課,緊張的緣故吧。但也不知道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雖說平時對跑步機接觸得不多,更沒有細致地去觀察過它,也不能草率地“哦”呀,至少可以給學生留個懸念哪,“跑步機上真的有小數么?下次老師可要好好去觀察觀察,你們也是哦。觀察后我們再來討論吧。”這樣就不會有誤導學生的嫌疑了。也許是自己課堂的掌控能力還不夠吧。

  再者,就是對整節課的目標定位還不夠到位,定位太低了。我想,應該是自己對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材體系不夠了解和沒有很好的去了解學生的學情的緣故吧。或者是被自己教一年級數學而影響了。在教學“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這一環節時,當學生說出1分米等于1/10米時,我直接用講授法告訴了學生1分米還可以寫成0.1米,根本沒有給學生自己探究的機會,學生完全可以在我稍稍提示后,通過1角等于1/10元等于0.1元遷移到1分米等于1/10米等于0.1米,因為錢是最接近學生生活的東西,他們更好理解,應該利用這一點來教學這個環節。可我沒有,我遏止了學生的思維,只是“扶”著學生走完課堂,這樣,學生怎能學會自己主動的思考呢?

  我想,不久的將來,通過我的努力,我會填補這一個一個的漏洞,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成為更稱職而出色的數學教師。加油努力吧!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4

  本課時是對小數的初步認識,不需要作為一個抽象的“數”來研究,因此本節課我重點讓學生借助“米尺”、“人民幣”和幾何直觀圖,在具體情境中豐富對小數的意義的認知。在教學設計中,力求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導入“快”而“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有關小數的知識,老師以自我介紹的方式向學生提供了有關小數的信息,既能拉近師生關系,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喚醒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經驗,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小數的意義做準備。這樣的導入設計簡單、快速、有趣,為探究核心內容留出寶貴時間,也讓學生對新知產生好奇心,增強學習的“內驅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探究“慢”而“透”

  分數與小數實質上屬于同一個意義,既“平均分”之下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式。在小數現實含義的建構過程中,分數是介于“平均分”與“小數”之間的媒介,要建立小數意義的表象,就要從“平均分”開始,把“平均分”的過程及結果用分數來表示,進而用小數來表示。

  但分數學好后已經有一段時間,學生有點遺忘,不利于新知學習。所以從分米和米中引出分數,再到小數的整個過程,我都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在這里,我放慢腳步,適時引導,重視具體情境下的表述,使學生真正理解一位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幫助學生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表達,如: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數學語言的梳理也可以使他們思路更清晰,對小數的含義理解更加“透”了。

  三、練習“精”而“活”

  在借助“米尺”理解以為小數的現實意義后,人民幣中的小數,圖形中的小數,數軸上的小數則是對小數現實意義的進一步豐富。

  練習設計上我注意一定的層次性,層次一:元和角中的小數是現實情境中的量,與米和分米中的小數相似,通過遷移類比再次強調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系。層次二:圖形中的小數脫離了具體情境,借助幾何直觀圖深化小數含義。層次三:數軸中的小數,初步感知數軸這一重要數學模型,體會數與數軸的關系。幾個練習由形象到抽象,層層推進且富有變化,逐步完善對小數的認知。

  在這次的磨課過程中,我在一次次的試教、反思、修改中,有過困惑和痛苦,也有過頓悟和快樂,每一次的豁然開朗都是一次成長。當然,我的身上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堂駕馭能力,應變能力不強,對學生的錯誤沒有很好地引導過來,評價方式有待提高等等。今后的日子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5

  “小數的大小比較”并不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早已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生在幼兒時期就會對兩個商品的價錢的高低進行比較,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且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會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來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但是,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進行的學情分析,發現學生的正確率并不象我們想象的那樣高,往往會用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來比較小數的大小,誤認為小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因此,我這節課主要明確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注意比較小數大小時,位數多的小數不一定就大,這也是小數大小比較的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3-17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3篇01-29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合集3篇01-29

《除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8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6篇12-25

分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精選11篇)12-23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01-15

蘇教版《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12-28

分數的初步認識01-13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