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業調研報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品牌。發展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如何打造優質名牌,實現我縣農業生產由重量向重質、重效的轉變,推進農產品上檔次、上水平,推進農民增收,這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我縣品牌農業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縣以“三品一標”為抓手,主要為提升優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引導和培育有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生產主體,效益逐步顯現,促進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縣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生產主體有30家,“三品一標”產品總數93個,有效認證面積40.79萬畝,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22家,產品80個,面積22.1萬畝,綠色食品生產主體5家,產品10個,面積1.54萬畝,地標產品3個,認證面積17.43萬畝。上述獲證產品中,蔬菜類47個、糧食類19個、果品類21個、玫瑰產品3個、魚類2個、禽蛋1個。
目前,我縣一些歷史悠遠、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產品被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所熟知和了解,民樂享大白菜、天源玫瑰干花蕾、九州玫瑰干花蕾3個產品被評為“山東省名牌農(林)產品”,民樂享馬鈴薯、大白菜先后榮獲“濟南市十大農產品品牌”,騰龍山雞腿菇被評為濟南市“市民最喜愛的十大品牌農產品”。我縣玫瑰制品、食用菌、綠色蔬菜等品牌農產品的影響正逐步擴大。
二、我縣品牌農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品牌農業覆蓋面小。我縣“三品一標”新認證數量每年穩步增長,但認證產品大部分都是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少,而精深加工產品則更少。
(二)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由于目前實施市場準入制度進展緩慢,很多市場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無論認證與否產品都可以進入市場,導致企業參與三品認證的積極性不高,品牌意識淡薄,求精求高意識不強,不少獲證農副產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產品階段,加工精度和開發深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品牌產品包裝設計檔次不高。
(三)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品牌農業實施主體需要大量生產資金進行基地建設、配套相關設施,品牌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使我縣現有“三品一標”品牌較為混雜,存在“小、散、弱”現象,管理難度大,品牌作用難以發揮。
(四)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標”生產仍以農民分散種養為主,組織化程度低,生產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基地農戶的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聯結機制還不緊密、不完善,農業標準化技術、質量安全可追溯化記錄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戶、到產品。部分農產品仍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違規、違法、超范圍用標現象仍然存在。
三、發展我縣品牌農業的建議
(一)強化行政推動,加強品牌認證宣傳。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年度認證計劃,把“三品一標”認證為重點的品牌農業創建任務分解到鎮街,嚴格考核,加快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和科技下鄉、咨詢、發放明白紙、示范培訓等形式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農業“三品一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產品生產主體的申報積極性。
(二)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品牌主體。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行業協會、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是打造農業品牌的主體,培育品牌必須抓住主體中的“龍頭”工作報告。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擴大品牌農產品的生產規模,依托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勢,制定實施企業品牌發展規劃,建立品牌農業基地,開發品牌產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鼓勵開展以品牌為紐帶的資產重組,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進一步做強做大。
(三)嚴格認證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在“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中,嚴把認證環節各個關口,落實各項監管制度并實行全程監控,嚴格執行審查標準,規范工作程序,嚴格審查申請主體質量監管體系,確保產品質量,認定一個產地,帶動一片標準化生產,發展一個產品,保障一方產品安全。按照全程質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對全縣有品牌的生產單位的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生產操作規程落實、基地標牌、檔案管理、產品抽檢等,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認真清理、打擊獲證“三品一標”企業不用標、不規范用標以及沒有認證的企業亂用標的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獲證單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確保品牌農產品質量。
農村農業調研報告 [篇2]
xx-xx年7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參加了xx-xx市xx-xx年農業農村工作大檢查活動。在三天的活動中,我們觀摩了17個鄉場鎮的44個示范點。通過觀摩活動,使我對我市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形勢有了更為全面和清晰的認識。
《農村農業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傳統種植科學化、規模化
目前,xx-xx市運用高效節水技術的耕地面積達到19.2萬畝,到年底規模化整理土地將達到20—30萬畝,保持著倍數增長速度。在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大檢查活動中,西大溝東戈壁村2千畝番茄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四棵樹鎮查干布勒村5000畝機采番茄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石橋鄉河灣村1.1萬畝機采棉花高產創建示范區、皇宮鎮林家莊子村萬畝棉花標準化示范園區等幾個精心打造的高標準示范園區,這些分布于xx-xx各個農業片區的典型示范點,在土地整合規模上達到了千畝甚至萬畝,而且在生產管理上都在運用高效節水技術的基礎上實行了“五統一”,實現了“擴量、降本、增效”的預期目標,很好地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
得到的啟示:高效節水技術的廣泛推廣,不僅打破了“水”這一制約綠洲農業發展的瓶頸,而且也打破了改革開放初期以來形成的以埂為界的 “井田”式生產方式,輔以市場競爭機制的拉動,最終形成一股強大的革新力量,推動傳統種植業向科學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轉變。
二、特色種植多元化、品牌化
在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大檢查活動中,我市涌現出許多特色種植的亮點,八十四戶鄉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區、九間樓鄉邢家莊子村地膜紅薯、夾河子鄉的鄧家湖村千畝特色種植示范區,頭臺鄉汪家莊子村設施林果業,四棵樹鎮哈達生布勒格村水稻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吉爾格勒特鄉庫魯木村特早熟西甜瓜示范點等。其中八十四戶鄉的“巴海” 牌蔬菜,九間樓鄉的“九鄉”牌紅薯,四棵樹鎮“如山”大米等最為典型。這些典型示范點都突出與眾不同的特色種植,以特色化、品牌化抓住了市場的牛鼻子,實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得到的啟示:在市場需求的變化引導下,特色種植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標志之一。隨著種植技術及品種的更新發展,特色種植的多元化、品牌化成為農村現代種植業發展的又一主要趨勢。
三、畜牧養殖園區化、規范化
在全市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戰略要求下,為更好地實現畜牧業的“三個轉變”,我市強力推進現代畜牧業進程,特別是加快農區畜牧業的發展。在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大檢查活動中,重點推出的八十四戶鄉琦豐養殖有限公司、古爾圖鎮新興牛羊養殖合作社、白泉鎮托古里克莫墩村養殖小區、車排子鎮三道橋村墮胎肉羊養殖小區甘家湖牧場鐵架子牧民新村錦祥多胎肉羊養殖合作社、皇宮鎮沙棗林村多胎肉羊養殖小區、九間樓鄉黃渠村養殖小區、夾河子鄉家河子村河東多胎肉羊養殖示范小區等一批新興的農區畜牧業示范點,在此次檢查活動的觀摩示范點數量中占有較為突出的份額。這些示范點的共同特點是以養殖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專業化組織為抓手,以規范管理為保障,很好地調節了農民的生產結構,拓展了增收渠道。
得到的啟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市場供求關系的作用下,畜牧業在大農業發展中的增效作用日趨顯現。因此,科學轉化生態、社會資源,實現最大增效的現代畜牧業蓬勃發展。特別是在xx-xx的有百萬畝耕地、十幾萬人口的廣大農區,以農區畜牧業為重點的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形勢逼人,意義重大。
四、農業生產組織化、專業化
從此次農業農村工作大檢查活動中我們了解到,xx-xx市到目前為止已發展到290個,而且還在以近30%的速度增加,涉及土地整合、農機服務、農資服務、畜牧養殖等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古爾圖鎮新興牛羊養殖育肥合作社、四棵樹鎮惠豐農民土地專業合作社、寶軒農機、土地整合專業合作社等一批發展較為專業和成熟的農村展業合作組織,引領了當前農村生產組織方式的潮流。
得到的啟示:現代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形勢,對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專業化的要求不斷提高,使農民生產合作的自覺意識和愿望日益強烈。各種類型的經濟專業合作社,在農村如雨后春竹,迅猛發展起來。合作社的發展正逐步改變著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制為主的生產組織方式,推動著現代農業大踏步的前進。
五、村鎮建設人本化、城市化
在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大檢查活動中,塔布勒合特鄉民民新村定居點配套完善建設、古爾圖鎮、西湖鎮、八十四戶鄉、四棵樹鎮哈圖布呼鎮的農牧民小區建設,都體現了標準化、樓房化、宜居化的高標準。有效聚居了周邊人口,實現了有限公共服務的最大化,同時推進了村鎮二、三產業的發展,很好地調整了村鎮的產業結構。
得到的啟示: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面貌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農村生活的城市化成為一種潮流。
總之,隨著農業科技的日新月異,國際、國內統一大市場的日趨完善,國家的農業現代化戰略的深入實施,一場革命性的農村生產技術和方式的改革正在xx-xx廣大農村強勢展開。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輪農業大革新的重大機遇期,用工業的思維研判和謀劃我市農業農村的發展。大幅度提高服務農村發展的能力,特別是市場資源整合和市場信息服務的能力。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戰略主題,強力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以工業與農業的良性協調發展為基礎,真正實現我市農業優勢資源的最大轉化。
《農村農業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農村農業調研報告 [篇3]
按照單位要求,就全縣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調研,通過走訪鄉鎮、村主要領導和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結合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的實際情況,形成了農業農村工作調研報告,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農村農村基本情況
全縣轄8鎮10鄉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共有農業人口19.9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0.2%,其中,貧困人口4.9萬人,移民23769口人;全縣共有林地面積190萬畝,造林面積1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6%,居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二位;縣內水資源總量3.241億立方米,人均1300立方米;預計到2017年底,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29元,同比分別增長7%和13%。
二、2017年主要工作
(一)農業循環經濟區初具規模。農業循環經濟區以湯道河鎮為中心,輻射、XX3個鄉,截至目前,XX等項目均已投產,XX交易市場現已開工建設,XX專業市場已投入使用。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邁出堅實步伐。2017年,全縣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16個,完成投資13.5億元。其中,能源利用、優質蜂蜜深加工、XX等項目均已投產營運;XX等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基本形成了一個產業一個龍頭的生產格局,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了65%,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
(三)農業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林果基地,嚴格落實1000萬元經濟林獎補政策,全縣共栽植果樹635萬株,其中板栗350萬株、山楂125萬株、蘋果93萬株、核桃60萬株、梨2萬株、采摘園5萬株,建設100畝以上家庭果場30個、10畝以上家庭果園200個,建設采摘園15個、605畝、14萬株。設施菌菜基地,大力實施1000萬元設施菌菜貸款貼息政策,全縣新民展設施菌菜大棚4000多畝,規模發展到8000畝,位居全市第二位。基他特色基地,新增蜂群3000箱,全縣達到了1.2萬箱;生豬欄40萬頭、年產水產品2萬噸、中藥材2萬畝。
(四)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城區水源建設及峪耳崖供水工程現已投入使用,XX項目現正在進行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XX防洪綜合治理工程正在進行土地征占工作,總投資7500萬元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和總投資1000萬元的環省蔬菜項目正在做發展規劃,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XX綜合治理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均已完成,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1萬畝;全力推動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累計投入3500多萬元,新建4個垃
圾壓縮轉運站、500多個垃圾池,14個示范村均已完成四清四化任務。
(五)農業農村保持整體穩定。大力實施扶貧開發攻堅戰略,700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認真落實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返遷移民勸返工作,保持移民整體穩定;全力抓好“三防”工作,全年未發生重特大火災、水災和疫情事故,農業農村保持整體穩定。
雖然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農產品基地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大部分是以種養初級原材料為主,且以散戶種植為主,規模化程度不高;全縣共有農業龍頭企業XX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僅X家,農業龍頭企業少,農產品加工能力弱,示范帶動能力不大;市場體系建設尚不健全,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有形和無形市場體系,農產品品牌少,只有兩個著名商標,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薄弱,市場價格極不穩定。二是改革開放力度不大。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程度不深,目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僅為4.5萬畝,占全縣農村耕地面積的23%;全縣X大集團投資農業僅有3家,京企、央企等投資農業的還是空白,改革開放還需進一步加強。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基礎設施尤其是水利、電力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全縣水澆地面積6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41.6%,林果產業基地有效灌溉面積22萬畝,占全縣經濟林產業的25%,而且水電配套設施多數隨著農業項目建設而建設,企業和種養大戶發展受到限制,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四是農業融資十分困難。由于農業企業存在投資大、效益低、周期長、風險高等實際情況,多數企業家不愿投資農業,單靠農戶自身的資本積累,很難籌建農業龍頭企業,即使勉強投資建設,也只夠前期建設,缺少流動資金,很難籌措資金保證正常運轉,最終因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制約著產業的民展。
二、下步工作思路及建議
(一)總體思路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統領,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發展高效、生態、富民產業為目標,優化特色種植業,規范規模養殖業,提升加工物流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形成“一主三特”產業格局和“三次產業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互動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力爭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主要措施
為確保到2020年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立足于全縣資源特點和產業基礎,大力實施“11335”工程(1個園區建設,1個主導產業、3個特色基地、3個重點工程、5個保障措施),全力推動農業農村工作順利開展。
1、做大循環經濟區。農業循環經濟區作為全縣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戰場,也是全縣轉型創新、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各項支農資金,打捆使用向循環
經濟區傾斜,強力推動農業循環經濟區建設。一是做產業循環。大力發展一批型煤、木煤、有機肥和食用菌工廠化等產業項目,加大對農業農村秸桿、柴草、畜禽糞便及生活垃圾的綜合利用,緩解因發展產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壓力;鼓勵畜禽糞便和秸稈還田做肥,發展經濟林和設施菌菜產業,建立畜禽養殖-沼氣沼液-有機肥-林果和菌菜生產模式,建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二是做基礎設施。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打捆使用各項支農資金重點向園區內傾斜,突出抓好以水電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抵御自然風險能力。同時對新上的規模較大的農業加工企業,給予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三是做市場體系。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湯道河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打造成為全縣最大的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積極組建農村經濟人隊伍,統一到縣農牧局登記備案,按照銷售量的大小給予獎勵;鼓勵發展網絡市場,將農產品相關信息公布到網絡上,通過網絡強大的'宣傳平臺,拓寬銷售渠道,確保農民根本利益。
2、做強主導產業。全縣共有板栗46.8萬畝、3000萬株,年產板栗2.6萬噸,板栗產業是全縣農業的主導產業,也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繼續加大對板栗產業的扶持力度,做強板栗產業,將板栗打造成為全國板栗標準化栽植示范園區。一是做規模。加大板栗的栽植力度,在適宜板栗生長的地方應載盡載,免費提供苗木,并對100畝以上的給予水利配套和技術指導,力爭基地規模達到65萬畝。二是做質量。加大對原有板栗樹的管理,引進先進的栽植、剪枝、施肥等技術,聘請國內有經驗的果樹專家進行現場指導,來格按照專家的指導意見和板栗種植操作規程進行管理,不斷改良板栗品質,提高板栗的單產產量和板栗質量。三是做品牌。立足本縣板栗基地是全國唯一一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依托神栗食品有限公司農業龍頭企業,加大板栗的科技研發力度,生產板栗系列產品,將神栗品牌打造成為全國馳名商標,神栗食品有限公司進入國家級農業龍頭企事業行列。同時加快推進板栗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挖掘板栗栽培及貿易史,籌建板栗博物館和板栗資源圃,籌辦板栗文化節,提高板栗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做優三大基地。根據全縣資源特點和產業基礎,積極發展設施菌菜、特色林果和特色養殖三大基地建設。設施菌菜基地:適度發展食用菌產業,支持規模化生產和工廠化生產,提高對農村廢棄秸稈、柴草的綜合利用,減少對生態資源的破壞;鼓勵發展草菇菌、栗蘑及設施蔬菜產業,加大對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和個人給予扶持,促進設施菌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特色林果基地:加大對蘋果、山楂等林果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擴大富士、國光等蘋果基地規模,恢復發展紅星蘋果基地;依托XX有限公司,積極發展山楂基地,加強管理,提高效益;鼓勵規模發展桃、杏、李子、大棗等特色林果業,建設采摘園和觀光
園,增加果農收益。特色養殖業:規范發展生豬產業,嚴格控制規模養殖,并對原有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排污治污設施,確保環境達標;穩定發展水產品產業,規模控制在2萬箱以內,嚴格控制餌料魚生產,防止水環境破壞和水產品質量;適度發展絨山羊、肉牛、柴雞等畜禽產業,嚴格實行舍飼圈養,防止破壞生態資源;鼓勵發展養蜂產業,充公發揮御蜂園、蜂旺養蜂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強化種蜂培育,不斷優化蜂蜜產量,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和蜂產品深加工,生產蜂膠、蜂王漿等系列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4、做實三大工程。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不斷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強力做好農業龍頭企業、生態治理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農業龍頭企業工程:根據全縣農業龍頭企業少,加工能力薄弱,帶動能力不強等實際情況,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產業基地規模擴張,農民增收致富。一方面,支持鼓勵新上農業龍頭企業,對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科技含量高的農業龍頭企業重點扶持,給予土地、稅收、基礎設施等最優惠政策,并在資金、貸款和貼息上給予扶持,盡快投產風效,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對原有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在擴規模、提科技、做品牌等方面給予資金、貸款等扶持,做大做強產業規模,不斷提高輻射帶動能力。生態環境工程: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一是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按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原則,結合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防沙治沙等項目,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鼓勵規模化栽植經濟林,積極發展家庭果園、果場,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加農民收益;加強對損毀山體的復綠工作和補植工作,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二是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嚴格林木審批,堅決杜絕未批先用、少批多用現象;嚴擊盜伐林木資源行為,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確保森林資源不受損害;加大宣傳、支持力度,鼓勵有實力的公司保護性開發都山原始森林,打造華北最大原始森林旅游圣地。三是發展循環經濟。鼓勵發展雙孢菇、杏鮑菇、褐菇等工廠化生產和生物有機肥、潔凈能源等項目,實現秸稈、柴草綜合利用和廢棄農作物、廢棄菌棒、畜禽糞便等的回收利用,打造閉合式產業鏈條。四是全力實施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整合各項支農資金,以14個示范村為重點,以點帶面,大力開展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著重加強垃圾處理和長效機制建設,組建垃圾清理、轉運隊伍,實現日產日銷,不斷提高群眾自主保護環境意識,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大力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以水利和電力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抵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加大基礎設施項目跑辦力度,尤其加強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省級科技示范園區重點縣、防沙治沙等項目的跑辦力度,不斷提高水利設施服務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按照新
一輪農村電網改造規劃,加大電力實施力度,提高農業發展電力保障能力。通過水利、電力保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不能實施項目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種業大戶給予水電等基礎設施扶持力度,確保企業和種養大戶用水、用電需求,促進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5、強化五項保障措施。一是強化規劃引導。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先行的原則,抓緊制定農業循環經濟區發展規劃和板栗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充公發揮規劃的引導作用,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穩步推進農業農村工作快速科學發展。二是強化政策資金支持。按照每年產業化資金不低于1500萬元、經濟林1000萬元和農村面貌發行提升1000萬元的標準,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扶持力度,以后,根據全縣財政收入情況,適當增加對農業農村的投入,促進農業農村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逐步改善貧窮落后的面貌,縮小城鄉貧富差距。三是強化科技服務。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神栗、康美、廣盛居功能飲料等公司深入開展農企對接、農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引進先進的技術和人才,加大對產品的研發力度,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同時,發揮高等院校科技人才作用,對農民進行業務培訓,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強化改革開放。不斷加強改革開放力度,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加快土地經營權流轉;全面推進金融制度改革,放大資金效應。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給予更為優惠的政策扶持,力爭引進一批外資、京企、央企項目落戶縣城,提升企業經營水平。五是強化督導檢查。加強對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的督導檢查,尤其是全縣農業的重點項目,按照在建項目抓推進、新建項目抓開工、謀劃項目抓跑辦的原則,強化對鄉鎮和部門的考核力度,并給予獎懲,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和個人能力的重要依據。
(三)幾點建議
雖然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發展勢頭保持良好,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制約著農業農村的快速發展,為確保農業農村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做大農業貸款擔保服務中心。今年農業貸款擔保服務中心共注入本金2500萬元,為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擔保貸款12500萬元,解決了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的資金難題,促進了產業的快速發展。通過農業貸款擔保服務中心,放大了資金效應,為企業和種養大戶提供了有力保障。按照省工信廳的規定,縣級擔保服務中心注冊資金本金不低于5000萬元。二是制定農村土地流轉獎勵政策。鼓勵規模化種養,充分發揮土地資源效益和企業、種養大戶創業熱情,制定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獎勵政策,按照流轉土地面積給予獎勵。三是加大爭取項目和資金獎勵。鼓勵各級各部門和個人跑辦項目、爭取資金,建議制定爭取項目和資金的獎勵政策,年底兌現,激發跑辦項目和爭取資金的意識。
【農村農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農村調研報告02-21
農業農村工作調研報告02-21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7-02
農業綜合開發調研報告01-30
鄉鎮農業工作調研報告01-30
農村調研實習報告05-27
農村供水的調研報告06-25
農村調研報告例文06-25
農村沼氣調研報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