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衛生院人力資源的困境探討論文
1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職稱結構
齊齊哈爾市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的技術職稱中,醫師高級職稱僅占0.07%,中級職稱占23.42%,初級職稱占76.51%,所有工作人員的高級、中級、初級的職稱構成比為1:33.5:109.3。綜上可以得出,鄉鎮衛生院的人才主要還停留在初級層面上。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偏低,將直接影響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
1.1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的學歷結構齊齊哈爾市鄉鎮衛生院接受中專教育程度的各類人員占絕大多數,在被調查的725人中,本科生58人(占8.00%),大專生76人(占10.48%),中專生568人(占78.34%),無學歷人員24人(占3.18%)。由此可見,我市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學歷偏低。
1.2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專業結構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齊齊哈爾市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接受醫學教育的,臨床醫學專業所占的比例最大,約占86%,而且大多數所學的為內科和外科;婦產和兒科占小部分比例,約占10%;影像、檢驗等從業人員所占比例較小,約占4%。目前,現有的鄉村醫生大多接受教育的年限比較早,接受的又都是早期的醫學教育,導致其知識面較窄,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他們的服務方式,不利于維護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2齊齊哈爾市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狀況存在的問題
調查資料顯示,我市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如下:
2.1城鄉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
相對于城市醫療機構高層次人才高度集中、設施設備先進而言,鄉鎮衛生院承擔了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社會衛生管理等多項功能,業務多樣、工作繁雜、任務量大,基礎設施設備落后。相關資料顯示,城市醫療衛生機構服務人口不到30%,接受了70%以上的資源配置,而鄉鎮衛生院服務人口在70%以上,資源配置不足30%。城鄉之間工作生活環境的巨大差別,致使本地的人才留不住,上面的人才引進難,絕大多數衛生優秀人才不愿到基層,而集中到城市醫療衛生機構。
2.2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學歷偏低
研究表明,在衛生技術隊伍中,尤其是在農村基層衛生機構中,低學歷和無學歷從事衛生技術崗位工作的,要占衛技人員總數的10%以上,有的地區達20%以上;無專業學歷從事衛生技術人員要占到總衛生技術人員數的'10%以上。此外,鄉鎮衛生院醫生進修機會不多,再加上業務不飽和、設施陳舊,實踐機會也有限,不僅難以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而且原有的技能和知識、方法也得不到鞏固提高,知識較陳舊。工作人員的素質,已成為制約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質量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我市的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從學歷結構來看,無學歷、中專、大專、本科的比例分別是:3.18%、78.34%、10.48%、8%;從職稱結構來看,初級、中級、高級的比例分別是:76.51%、23.42%、0.07%。高學歷、高職稱的工作人員短缺,初級人才偏過剩,這些因素導致老百姓對鄉鎮衛生院不信任。高學歷、高職稱人員比例過低,而低職稱、低學歷的比例過大,無法更好地滿足農村基層衛生服務的需要。學歷層次偏低,制約著農村基層衛生服務的深入發展,這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在今后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2.3鄉鎮衛生院存在缺編現象
一些鄉鎮衛生院的少數工作人員沒有正式編制,屬于合同制或臨時聘用人員,工資待遇低,沒有其他福利待遇,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服務質量,同時,也加大了人才的流動性。2.4性別比例失調,年齡分布不合理調查顯示,我市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性別比例不合理,女性占26.41%,男性占73.59%;年齡結構上,一般來說,人員年齡結構適宜呈橄欖型,從中心向兩邊逐漸減少;從我市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總體上來看,存在年齡老化現象,中年人居多、年輕人缺乏。所以,基層衛生機構工作人員的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都有待調整。
3對策與建議
目前,齊齊哈爾市針對鄉鎮衛生院的培訓工作已初具規模,但提高其全科診療能力的培訓,即全科醫學培訓仍處于探索階段,為了能更有效地解決目前我市鄉村醫生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我市鄉村醫生培訓的質量,本課題組通過調研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3.1鄉村醫生培訓的基本要求
3.1.1鄉村醫生培訓應體現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鄉村醫生本質上屬于全科醫生的范疇,應用適宜技術在農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因此,鄉村醫生培訓應符合這一特點,立足于缺什么補什么,更新知識,提高使用操作技能,遴選培訓課程。通過培訓,培養具有綜合執業能力,適應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通過培訓使鄉村醫生達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鄉村醫生所需的基本醫學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實心實意為農村居民健康服務;熟悉從事鄉村醫生工作所需的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樹立依法行醫的觀念;具有在農村基層從事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保健等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具有開展健康教育、衛生宣傳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正確處理醫患關系。
3.1.2鄉村醫生培訓應逐步實現制度化為了適應醫學科技的發展,在崗鄉村醫生必須終生接受培訓。《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規定鄉村醫生至少每兩年接受一次培訓,這一規定為建立鄉村醫生培訓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根據這一規定,一方面鄉村醫生接受培訓不僅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需要,而且還是作為鄉村醫生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另一方面,為保證鄉村培訓的制度化,《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還明確規定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要承擔制定鄉村醫生培訓計劃并組織考核的職責。要堅持鄉村醫生培訓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和完善鄉村醫生培訓的激勵機制,鼓勵鄉村醫生積極參與培訓,把鄉村醫生的培訓情況列入對他們的年度綜合考核,并將鄉村醫生參加培訓作為鄉村醫生定職晉升的必要條件,實行職稱與聘用、報酬相掛鉤。對業務素質低下、責任心不強、參加培訓后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鄉村醫生,要予以強制淘汰。
3.1.3鄉村醫生培訓的形式應做到多樣化由于鄉村醫生隊伍人員素質層次不齊,需要提高的側重點各異。以山東省為例,目前在崗鄉村醫生中,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僅占2%,50歲以上且接受正規學歷教育的少之又少,各個學歷層次和年齡的人員自學能力和培訓提高的重點有很大差異。因此,適應鄉村醫生的培訓需求,應當盡可能多設計幾種培訓渠道和培訓方式,可綜合采取集中培訓、外出進修、面授、遠程教育、脫產學習、學歷教育、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
3.2開展符合鄉村醫生需要的培訓,以提高鄉村醫生自覺參加在崗培訓的積極性鄉村醫生在崗培訓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按需施教,講求實效,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培訓形式應以集中學習為主,根據培訓對象、條件和內容的不同,采用培訓班、講座、進修、遠程醫學教育等多種形式進行,自學可作為培訓的補充形式之一。培訓內容主要進行全科培訓,重在提高臨床“急救”能力和普及中醫適宜技術,如農藥中毒搶救技術、酒精中毒搶救技術、外科創傷處置技術、休克搶救技術、外科無菌技術等以及中醫驗方、偏方、針灸、推拿等方法。可以結合臨床實際情況,把常見病、多發病、危重病的搶救方法、用藥轉診、護送的基本知識和技術編成小冊子,并對他們進行現場模擬指導和強化訓練。要定期開展專題講座、衛生例會,結合季節防治疾病需要,重點輔導,突出主體,有的放矢。
3.3建立鄉村醫生在崗培訓激勵約束機制,保障在崗培訓取得實效要根據基層衛生服務實際需求,建立鄉村醫生考核管理機制,如建立在崗培訓制度、崗位準入制度、繼教學分制度等,將鄉村醫生培訓考核與執業資格審核及注冊掛鉤。建立鄉村醫生考核和職稱評聘制度,通過量化指標的考核,可以衡量他們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考核不合格者,應限期提高或予以解聘;考核成績優秀者,應予以表彰獎勵,并作為續聘和職稱晉升的主要依據。
【對衛生院人力資源的困境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1.我國人力資源會計困境分析論文
2.人力資源會計中的困境及措施論文
3.整合礦人力資源整合問題探討論文
4.醫院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探討論文
5.醫院人力資源會計推行的探討論文
6.人力資源規劃的作用與意義探討論文
7.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再探討會計畢業論文
8.電力公司人力資源培訓效果評價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