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茶俗文化 土家族的茶

土家族的茶俗文化 土家族的茶

日期:2023-02-19 06:24:2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土家族人茶文化與習俗  古代就有“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曲茶”和“百姓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說法。可見,茶文化不僅是“上層之雅風”,更與民族習俗緊密相連,與老百姓生活

土家族人茶文化與習俗

  古代就有“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曲茶”和“百姓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說法。可見,茶文化不僅是“上層之雅風”,更與民族習俗緊密相連,與老百姓生活休戚相關。下面小編推薦土家族人茶文化與習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土家族人茶文化與習俗

  土家族獨特的茶文化習俗:四道茶

  第一道茶 : 白鶴茶

  茶道小姐在茶道樂團演奏《鶴峰采茶謠》、《茶歌》、《柑子樹》等輕松愉快的茶道音樂中,端著古色古香的茶具給客人上白鶴茶(現名富硒茶)。相傳一只白鶴從武陵山去大巴山取仙丹,逢容陽大旱,白鶴遇難茶山,被土家阿哥咬破手指滴血相救。

  白鶴取回仙丹,又見阿哥吃力打井找水,遂吐丹于枯井,枯井溢滿了清泉,白鶴卻獻出了生命。白鶴井由此得名,白鶴井水泡茶,叫白鶴茶。

  第二道茶 : 泡米茶

  沿習了土家人的咂酒遺風。此茶制作精細,是將糯米蒸熟后干成 “ 陰米 ”,用河砂爆炒成泡米。沖泡米茶時,要將開水慢慢地從碗邊旋至中間,否則,泡米就會蹦出碗外。然后在碗上放一支竹筷,供客人攪拌糖和泡米。這只竹筷就象征咂酒用的竹管或麥管。

  第三道茶 : 油茶湯

  不來貴客,不篩油茶。土家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制作麻煩是原因之一。將富硒茶,時令新鮮果實如玉米、黃豆等油炸后沖泡而成。做油茶湯,用茶油最好,炸出來的食品,要呈棕黃色,特別香脆;富硒茶最好是中等炒青;春夏季做油茶湯,用新制茶葉,味道更加鮮美可口;伴料可選擇玉米花、泡米花或油炸糯米花和花生米、豆腐丁、瘦肉丁、油炸雞蛋等等。

  綜上所述是制作油茶湯的準備工作,接著是做油茶湯,先將適量的油放入鍋中,把茶葉撈起來,加入冷水,放鹽,待油湯燒至開而不沸時,把油炸茶葉撒入鍋中,然后將油茶湯沖入盛有玉米花等伴料的碗中即可食用。

  第四道茶 : 雞蛋茶

  一般是土家新郎新娘在婚期或兒媳在父母壽慶時孝敬雙親的一道茶,吃茶必有饋贈,名曰茶錢。每碗茶放三個蛋,土家人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現在,篩給客人的雞蛋茶不收茶錢,只是作為一種禮儀,客人送給主人的是祝福,主人送給客人的是吉祥。

  土家四道茶是土家獨特的茶文化習俗,是把數百年前容美土司(今湖北鶴峰、宣恩、五峰一帶)土家人按一年四季款待貴客的“貝錦卡茶道”,集合在一起展示土家茶文化的茶道。

  關于土家族人的茶文化與習俗

  一是敬茶。禁忌將茶潑在地上,否則即玷污茶神。抓茶葉要“凈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葉。這既是對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葉。“茶不欺客”,倒茶的時候,得依照一定的順序,一杯一杯端給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懷中的嬰兒,也得問問大人一聲“喝點茶”。“茶棍兒立,客到齊。”即在倒的茶杯中,若出現倒立的茶梗,預示著客人還沒到齊。若出現的茶梗懸浮在空中沒動,表示客人到齊了。在對茶園的管理上,無論是種茶,摘茶,他們都有他們自己的講究。比如:“陽坡的木瓜陰坡的茶。”“家里有五園(果菜茶竹麻),不愁沒有錢。”“摘茶不收兜,像個偷食猴。”“摘茶不下園,撩死萬人嫌。”“春茶苦,夏茶澀,秋茶好喝無人摘。”“頭道香二道澀,三道好喝無人摘。”等等。最神秘神圣的,則是用茶水敬神靈。比如除夕敬亡靈、敬財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茶水乃是打通陰與陽之間、天與地之間、虛與實之間的中介物。通過茶水,今天活著的人在精神上與先祖進行了溝通,與神靈進行了溝通,實現了天人合一,獲得了至高境界。

  二是獨特的泡制方法與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為專門燒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大火,一邊燒開炊壺的水,一邊將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發燙了再放進茶葉,邊搖邊烤,直到滿屋子溢出茶香,才將炊壺的開水倒上少許“發窩子”。“窩子”發好,然后再將茶罐里注滿水,文火緩烤,煮出茶汁。這樣泡出的茶特別香,喝上一口可以讓唇齒間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有特別的喝法。“頭道水,二道茶。”“頭杯渣,二杯茶。”茶一般要喝第二口,第二杯。而喝茶也要喝出響動,深吸氣,不僅要讓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把茶香深深地吸進肺中,讓五臟六腑都得到享受之后,才吞下去。人活一世,在物質世界里的享受也無外乎煙酒茶,而對煙酒茶他們也有他們獨特的看法。“飽茶餓酒飯后煙。”“粗茶淡飯,多活一半。”“少呼煙,多喝茶,閻王拿他沒辦法。”等等。由此可窺見他們的享受觀和養身秘訣。

  三是獨特的茶禮。土家人的茶禮繁多。就局限于家庭的茶禮來講,一般有:飯前的小吃叫“吃茶”。待客有雞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等。別人結婚、做壽或是生了小娃整酒席叫“吃茶”。給人送禮叫“茶禮”。公爹公婆要給新媳婦茶錢。即新媳婦進門后的第一天早晨得給公爹公婆各敬一杯茶,公爹公婆受下這杯茶后要回禮,這個禮便叫“茶錢”。若是公爹公婆要考考媳婦的“孝心”,第二天早晨遲遲不起床,新媳婦要把茶送到床前,這叫“喝揪腦殼茶”。但僅僅局限于家庭內的這些茶禮,不管它有多么繁雜多么講究,那終究也是“小兒科”。土家人最高貴的茶禮,則是“施茶”。即在稻場邊放上一缸茶水,并放上杯子或碗,讓過路人隨意取用。這種習俗叫“施茶”。土家人信奉“積德有德在”,認為“施得三年茶,不生娃也生娃”。因而這種施茶習俗一直保留至今。

  土家族飲酒習俗

  土家族的飲酒,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粱釀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數不高,味道純正。凡客至家,必以酒招待;婚喪喜慶,必設酒宴。

  土家人十分好客,貴客登門少不了捧出用糯米釀制的咂酒。喝酒時有很多講究:一般不用杯子,而用土碗(不上釉水的粗料碗)或帶節的竹筒。而且,這酒還有三道,每道酒都有獨到的規矩。酒的種類很多,有甜酒和五谷雜糧釀成的各種烈性白酒。

  迎客酒

  客人進屋落座,主人一般不先說話,而是斟上一碗酒,雙手捧到客人面前,同時送上一句問候:“路途好‘扎實’(疲勞、艱辛)啊,快舒活舒活筋脈!”客人應該馬上雙手接過酒碗,一飲而盡。

  交杯酒

  迎客酒后,主人便忙著備菜肴,葷素冷熱擺滿一桌,便請客人入座上席(吊腳樓堂屋的正上方)。主客便相互給對方敬上一碗酒,曰交杯酒,一同飲下,表示互相尊重。飲酒時不說“喝”而說“請”,不說“干杯”而說“先用為敬”。當雙方喝至盡興時,便交換酒碗斟酒,用右手舉碗,左手扶住對方的碗底舉向對方嘴邊,雙方同時說“請”,一飲而盡,以示感情交融。

  轉轉酒

  來客后,主人還要請幾位寨子里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作陪。唱土家祝酒歌,賓主與陪酒的一一輪番飲酒、敬酒,這就是轉轉酒,直喝得滿面紅光。

  這是常見的三道酒。另外,土家人還有一道特殊的酒,那就是上門酒。

  土家男兒到女方家落戶,叫做“上門”。在男兒離家的前一天晚上,男兒便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到家做客。男兒家十分莊重地在堂屋正中擺上大方桌,端上美酒和佳肴,新郎便坐在上席的正中,其他是新郎的兄弟和朋友,共十人,土家族人稱“配十兄弟”。 酒宴開始,不能隨便動筷、舉杯,必須先行酒令———現場吟詩,以祝福新郎婚姻美滿、愛情甜蜜。這上門酒一喝就是一晚上,天剛放亮,女方迎親的隊伍來了,“十兄弟”便送新郎到女方家成親。

  到土家山寨做客,主人的待客之道是“茶要淺,酒要滿”。若客人真無酒量,只飲一小口表示領情,主人也不責怪,剩下的給主人“留財”。不論如何,千萬要動杯,否則主人會不高興。

  土家族喜事習俗

  提親

  男女青年相愛后,由男方家請媒人帶上掛面,條肉或酒(稱為“手禮”)到女方家去向其父母征詢意見,這叫“提親”。如女方家父母斷然拒絕,就會退回“手禮”。

  紅書開親又稱“下書子”

  經過提親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男方家擇吉日請媒人帶上面條、豬肉衣料或衣服,用紅紙折成的信封狀的紅書,內頁折成六折或八折,不寫字,稱為“空書”送到女家,男青年隨同前往,也有先相親再下書子的。至此兩家初步結成親戚,雙方開始來往。特別是女方父母過生,男方必須帶禮物去祝壽。土家族忌諱農歷的六月和臘月行媒,稱為“六臘不行媒”。

  燒香、討年庚

  通過下了兩封書子后,婚姻基礎基本穩固。男方家則要擇吉日請媒人帶上條方(條形肉)、面條、火腿、衣料、鞋子等禮物及內頁寫上書單的一封紅書和寫上男方生辰的庚帖、香紙燭等到女方家“開書單”,也叫“燒準香”。并征詢女方的生辰,這叫“討年庚”。標志著兩家正式結成姻親,此后,男方可以稱女方父母為“親爺”、“親娘”。

  過禮

  通過討得的年庚,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確定婚期。在女方家舉辦花園酒的頭一天(木黃一帶提前到3個月或半年),男方家請媒人和先生(能說會道機靈的人)帶上豬肉面條、鹽茶米面、衣服鞋襪、首飾禮物及香紙燭包封書子、火炮等送到女方家,這次禮物特別豐厚,女方家主要親戚每家一塊肉、一把面條。這些禮物放在女方家堂屋上方的方桌上,由女方家執事先生焚香燃燒,祭祀祖宗。女方家回贈男方新鞋一雙。這叫過禮,又叫行“雁奠禮”。

  花園酒

  在婚期前一天,女方家宴請親朋好友。稱為辦花園酒,被請的親朋好友帶上糧食、錢幣及送給出嫁女的禮物到女方家赴宴。女方家盛情款待。

  開臉又叫拆頭

  在婚期前一天,出嫁的姑娘要由有“雙福”(雙老健在,有兒有女)的老婦人給姑娘用細線絞去臉上的苦發,修整眉毛,抹粉,梳妝打扮,挽發髻于腦后,戴上銀針簪子頭花等頭飾,穿上服裝,這叫“行冠笄禮”,是姑娘從“黃毛丫頭”步入新的一個轉折點。

  哭嫁

  女方在出嫁前三天晚上,在閨房內由眾姐妹陪同哭嫁。先由母親開頭哭“開聲”,再由姑娘哭和眾姐妹陪哭,哭的內容廣泛,有哭祖宗,哭父母,哭哥嫂兄妹,哭堂公伯叔,哭親戚朋友,哭匠人師傅,哭媒人,哭幫忙打雜人員,總之見人就哭。被哭的人要送紅包給姑娘。會哭的.姑娘被認為很“在行”、有出息,所以有的姑娘從五六歲起就學哭。哭詞大多數在《哭書》中格式化的內容,也有“自編自哭”的內容。哭時拖聲帶氣,凄厲委婉,如泣如訴。

  土家族喪葬習俗

  土家族把喪事稱為“白喜”。對死亡待有樂觀態度,認為高齡老人去世是“順腳路”,成為生命禮贊、祝福新生的一種土家巫文化,對死亡是一種“靈魂不死”、“死后脫生”、“死是福”的生死觀。認為生而死,死而生,死亡好比新生嬰兒降世一樣可喜可賀。因此,土家族人死后有繞棺、跳“喪葬舞”的習俗,起源于清江流域的武落鐘離山,是一個勇猛強悍的部落,在清江上游的鹽陽、夷城等地建立過原始部落聯盟,后來成為了巴國。

  跳“喪葬舞”在湖北長陽、巴東、建始、鶴峰、恩施的清江沿線流行。魏晉南北朝時就有“父母死……打鼓踏歌,親屬飲宴舞戲。”巴氏祭其祖,擊鼓而祭,叫嘯以興哀,“蠻夷信鬼尚巫,伐鼓踏歌,以祭神。”在鄂西生息過的巴人,死了老人,闔族不悲,且把它當作歡樂的喜事,舉辦“白喜”,“伐鼓踏歌”,“其歌必狂,其眾必跳”,合族舉慶,以祝其功,這在當時當地的漢人是不會這樣辦的,表現了強烈的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意識。

  流行的長篇歌詞是“走進門來抬頭望,桑木彎弓掛墻上”,“三夢白虎當堂坐,白虎坐堂是家神。

  “先民在上,樂土在下,向王開疆辟土,我民守土耕稼”從繞棺、跳“喪葬舞”以:鳳凰展翅、犀牛望月、牛擦癢、狗吃月、燕兒銜泥、幺妹子姐篩籮、猛虎下山等舞蹈動作,這些舞蹈動作是巴人對他們祖先勞作、生活和娛樂的高度概括,如“鳳凰展翅”,二人背對背,雙臂展開,上下扇動,恰似鳳凰展翅欲飛,其動作含蓄,隱喻力強。擦癢”,二人背靠背,雙手叉腰,左右相對擦晃,腰胯以下作慢幅度顫動,穩健明快。

  最為壯觀的是“猛虎下山”,那是在午夜過后,酒醉舞蹈,人們疲倦欲困時,舞者跳著跳著,忽聽鼓點一變,二人中的一個猛然跳躍騰空,一掀舞伴,然后兩人躬身相對逼視,忽而擊掌、撞肘,前縱后掀,一躍一撲,模仿猛虎撲食的各種動作,口里還發出一陣陣虎嘯聲,最后一人被另一人挽著從頭頂上后弓翻躍過來,其動作形象給人以其祖先為虎的粗獷雄壯的崇敬感受。

  其他動作不少是模擬表演他們的先民擲鏢漁獵、廝殺械斗的動作,如“打上二十一”中的擊掌,“幺姑姐篩籮”是土家族習俗渾樸、淳厚古雅的寫照。

  “燕兒銜泥”,是一個高難度動作,一人丟一手帕(或其它物件)下地,另一人叉開雙腿站立,隨著鼓點的急驟加快,慢慢彎下腰,但雙腿要直,最后以嘴近地銜物,雙手后翹作燕兒翅膀扇動狀,反復數次。

【土家族人茶文化與習俗】相關文章:

土家的茶文化示例06-21

土家族茶文化11-23

土家族的茶文化06-24

關于土家茶文化的介紹06-18

土家族人風俗習慣11-23

關于土家族的茶文化06-20

關于土家族傳承的茶文化06-23

茶文化習俗06-22

土家族茶文化是怎么樣的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