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 三年級上冊美術全套教案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 三年級上冊美術全套教案

日期:2023-03-05 06:27:5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時間:2021-11-30 09:51:46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時間:2021-11-30 09:51:46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選2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選2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攝影知識

  2.指導學生模仿記者進行采訪活動,了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具體的工作流程。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策劃,采訪,編輯和展示活動,感受美術記者工作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是否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過程,敢于進行拍攝和采訪實踐,并樂于與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夠掌握照相機的基本操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訪內容,有初步構圖意識的作品。

  3.是否對資料整理,編輯,展示工作產生興趣,能在某一環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必要的攝影和采訪工具,圖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學生分組準備采訪的內容以及相應的器材。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動一:

  做好分組采訪的組織工作。

  導入此課的內容,傳授美術記者的工作過程和具體要求。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發學生強烈學習興趣。

  活動二:

  教師講述簡單的攝影知識,以清晰的演示說明怎樣進行攝影,怎樣進行采訪活動。要注意消除學生對攝影實踐的懼怕心理。

  要講清照相機上常用部件的操作按鈕的名稱及功能,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讓學生先模擬使用一下照相機。

  活動三: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共同擬訂采訪內容及活動計劃。

  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采訪和攝影活動。

  札記:現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們設計的問題很有深度,居然還有針對老師的“如果讓你重新選擇職業,你還會當老師嗎?”可見他們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能再把他們當小孩子看了。

  第二節

  施教時間: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動一:

  按照計劃內容對采訪記錄資料,照片資料進行整理編輯。鼓勵學生通過集體構思設計,選定喜愛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種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動有趣的,圖文并茂的主題性展示作品。

  活動二:

  學生整理,教師指導。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制作。

  作業完成后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課后拓展

  1.鼓勵學生積極地尋找進行拍攝,采訪實踐的機會,去創作更生動有趣的形象,報道展示更有意義的事物。

  2.利用模擬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具體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題或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

  教學參考資料

  攝影其實是一種記錄影像的技術,進行這種技術的工具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一個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線的進入,使膠卷產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機包括機身和鏡頭兩個部分。機身內置快門來決定膠卷進行曝光的時間,快門其實是一個掩蓋膠卷的機械裝置,在進行曝光時按照所設定的時間而打開,讓業自鏡頭的光紀錄在膠卷之上,而鏡頭則是一些光學組件,用以結集光線,在膠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優劣取決于合適的曝光(還有構圖,色彩等等),相機快門負責曝光時間,而鏡頭不單有對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調較的光圈來決定光線量,再配合快門決定光線投射在膠卷上的時間,產生一個受控制的曝光過程,即是一個拍攝過程。而膠卷剛記錄下影像,通過沖洗,擴印等工序,便最終得到拍攝所要的照片資料。

  札記:在分組下去采訪時,有一個組三位同學推來搡去的遲遲不見行動,我問他們怎么不行動?他們說:“我們三個都很害羞,不知道該由誰去說。”我鼓勵他們設計好問話稿,然后一人問一句,每個人都要鍛煉自己。不一會兒他們回來了,紅著臉說:“張張嘴也沒有多難嘛!”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

  一、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造型,表現

  二、課時:

  1課時

  三、教材分析

  我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據統計目前中國大約有五億輛自行車,平均兩三人就有一輛。在我國自行車是最為普遍、方便的交通工具,不論人們工作還是學習都離不開自行車,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對自行車并不陌生,但是平時卻很少會仔細的觀察它。

  本教材從“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角度去觀察生活中的自行車,并搜集相關的資料,同時也提供了部分相關知識素材:從自行車的結構外形、功能作用、發展歷史、種類變化以及最新的概念款自行車的資料。綜上所述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制定出了相適宜的學習內容。前期大量的濃縮知識結構,結合課件,給學生們在頭腦里建立一個便捷快速的網絡體系,更加利于創作。而欣賞評述概念款自行車的內容,則在外形設計、功能創新方面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啟示。

  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自行車結構、功能的初步認識,指導學生設計自行車,用畫筆描繪創作自行車。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在創作中體驗設計自行車的樂趣;在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自行車的大體結構及功能,并在此基礎上能夠大膽創新教學難點。

  創造性的利用各種方法或材料,設計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車。

  六、教學策略:

  自行車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從它誕生至今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歷史。本課通過欣賞古今中外不同樣式、不同用途的自行車,使學生觀察、了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啟發他們尋覓歷史、關注現在、暢想未來,從而對普通的自行車產生全新的感受,進而提高欣賞能力,激發創造熱情。本課可以采用“交流了解──欣賞感悟──觀察發現──創意聯想──創造表現”的教學策略。首先以競猜游戲導入本課的教學,認識最早的自行車,初步了解自行車的發明史,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自行車奧秘的愿望。

  通過欣賞,了解自行車的發展歷史,發現自行車的結構變化,理解自行車的設計變化目的是為了方便生活。

  接下來師生共同探究自行車的結構,從整體入手,強化細節,學習自行車的基本表現方法。

  通過新概念自行車的欣賞,引導學生將探究的方向轉向自行車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外形、功能等方面進行自行車的設計構思。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以繪畫的形式設計出造型獨特、功能先進的自行車,并對自行車的特殊功能進行文字說明,創作中強化學生的設計意識,拓展欣賞廢舊物品改造的自行車,滲透變廢為寶的設計理念,鼓勵學生動手嘗試,長大后將自己的設計變為現實。

  七、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PPT,自行車結構范畫、水粉筆、紙學生課前了解自行車知識、紙、水彩筆八、教學過程1、有哪些同學在上課之前收集了關于自行車的知識?說一說自行車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出示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圖片,說一說自行車的歷史。

  現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但很少有人知道,發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制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制作用的車把,制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幾十年中,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隨著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自行車是誰發明的一直爭論不休。但公認的是1839年英國人麥克米倫發明了蹬踏式腳蹬驅動自行車,在此之前的自行車都是靠用腳蹬地前行。

  (1)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的雛形大家仔細觀察它的造型。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木制的自行車沒有腳踏)同學觀察得很仔細,那它怎么前行呢?這輛自行車就是用腳蹬地前進的。它的速度自然會很慢。想一想,如果我們騎上這樣的自行車,感覺會怎樣?

  (2)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自行車又進行了改進,變成了大小不同的兩個鐵輪,并在后輪裝上了曲柄,從這輛車開始人的雙腳真正離開了地面。看一看,自行車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前輪上添加了鞍座和車瞪;把車輪上的輻條改成了鋼絲輻條)

  (3)這輛最接近我們現在的自行車,發明了鋼管車架,輪胎變成了橡膠輪胎,發明了車閘,兩個輪子變成了一樣大小,最后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自行車。(出示現代自行車圖片)自行車從產生至今經歷了200多年的歷史,在這200年間,從第一輛木馬式的自行車發展成現在的自行車,自行車一直在改進和發展中。那大家說自行車給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哪些方便、好處呢?(娛樂、交通代步、輕便運輸、旅游健身、環保、交通工具等,自行車還被英國評選“250年來英國最偉大的發明”)

  3、師生一起討論現代自行車的結構。都由那幾部分組成:車輪、車座、車把、車架、齒輪、腳蹬、鏈條。

  下面咱們就來走進我們現代的自行車,,細心的觀察一下現代的自行車。

  (1)從整體入手,你認為自行車由哪幾大部分組成?大結構:由車把、(掌握方向)車輪、(滾動)車座、(坐人)車梁、(支撐)腳踏板(帶動輪子滾動)組成。

  (2)仔細觀察還有哪些小部件?小結構:鏈條、齒輪、鏈合、車筐、車后座、鈴鐺、車閘線等組成。

  4、討論現代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還有那些自行車(水上自行車、觀光自行車、殘疾人自行車……)。

  5、現代還有那些新穎的自行車,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圖片。通過新概念自行車的欣賞,引導學生將探究的方向轉向自行車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外形、功能等方面進行自行車的設計構思。

  (1)新概念自行車你喜歡哪一輛,為什么,你從它們身上受到了哪些啟發?

  (2)不管什么樣的自行車,都有輪子,扶手,坐墊,踏腳板。它們是自行車前行的關鍵。可你知道嗎,在設計師的眼里,只要可以使他前進,一切外形都可以改變。(欣賞外形新穎的自行車)

  (3)外形是設計師設計的重要元素,除了改變外形外,設計時還給自行車加了很多的功能。(欣賞多功能自行車)

  (4)欣賞了設計師的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設計一輛什么樣的自行車?

  6、大家來欣賞其他同學設計的新穎的自行車,播放圖片。

  其他同學也有許多很棒的創意,我們一起看一看。(欣賞學生設計的自行車)

  7、布置作業:

  根據自行車的功能,設計表現有創意的自行車。

  作業要求:

  (1)大膽想象,對自行車的外形或功能進行改造。

  (2)對自行車的特殊功能進行文字說明。

  (3)構圖飽滿,色彩搭配合理。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展示作品:大家設計的自行車真的很棒,我們都來辦個自行車車展吧!說一說,你最喜歡誰的設計?哪輛自行車外形設計的最有創意?你喜歡哪輛自行車功能?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3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識。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動中,觀察色彩的變化。

  3、訓練學生的調色、用色的能力。美術教案-魔幻的顏色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觀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動中的色彩變化。

  2、引導學生進行色彩的調和、搭配。

  3、培養學生愛色彩、善于動手、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組織學生動手實踐。

  2、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變化。

  3、水粉、水彩的調色技巧。

  教學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顏料。

  2、調色盤、筆。

  3、裝水的杯子。

  4、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教師從生活中入手,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所認識的色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學生中進行交流、探討、加深學生對顏色的印象。為教師講解色彩知識做好準備。

  2、從學生的發言、交流中,教師進行補充、歸納講解,并出示課題——“魔幻的顏色”。

  二、實踐授新

  1、老師用透明的杯子,分別裝進調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現場分別進行混合實驗:“紅+蘭=?”“紅+黃=?”“黃+蘭=?”,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色彩有何變化?鼓勵學生發言、交流,加深學生對色彩變化的實踐過程印象。

  2、接著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并進行講解——什么是三原色?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調色的色彩變化規律等原色的知識。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用幾何形方方圓圓進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運用這一方法認識、觀察表現各種事物和人物。

  2、初步體驗運用幾何形造型樂趣,用方形、圓形、三角形組成美好畫面,表達自己的感受,發展學生運用幾何形這一繪畫語言進行表現的能力,使學生從感受生活的樂趣中,發現圖形的美。

  3、學會更好的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拓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課業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用簡單的幾何形觀察事物,并用添加或減少的方法夸張、概括地造型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由幾何形展開的想象。

  教法學法:繪畫法、演示法、游戲法、觀察法、故事法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范畫、方方圓圓的幾何形、生活實物、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啟發導入。

  1、故事引入:“從前有兩個小朋友,它們的名字叫方方和圓圓,有一天,它們發生了爭吵,都說自己的本領大、朋友多,圓圓說:“我的本領可大了,圓形的物體可多了:太陽是圓的,星球是圓的,皮球是圓的??”;方方說:“我的本領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們看:電視機、房子、盒子??;方方和圓圓一直在爭辯誰的本領大??”到底它們誰的本領最大呢?

  2、請你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方方的,圓圓的?

  3、揭示板書課題。

  二、游戲體驗,理解感知。

  1、游戲感知——用兩個個袋子裝著兩種不同形狀:方形、

  圓形,請學生摸一摸,分辨形狀,并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2、找朋友——出現包含兩種形狀的圖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圖畫),請學生從上面找出各種形狀。

  3、對比找不同——用實物照片和用幾何形概括了的圖畫

  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學習用幾何形來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種形狀,便于掌握簡單、概括的繪畫語言)。

  4、說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動物,還有哪些的外形分別近似于方形、圓形。(七星瓢蟲、刺猬的外形與圓形想死,牛、羊等動物的外形與方形相似,等等)

  5、用幾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賞評述,自主探究。

  1、欣賞大師繪畫作品和學生的繪畫作品,看看畫面上是怎么用幾何形狀表現主題的、表達思想的。

  A、欣賞黃永玉的國畫作品《羊》:

  B、欣賞黃永國的國畫作品《烏龜》,與真實烏龜圖片進行對比:你能找找畫與真實的動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C、黃永玉的水墨畫《貓頭鷹》。

  2、了解動物特征: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請猜猜這些圖片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局部。

  3、仔細觀察圖中的動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與它們近似的動物。畫動物時,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動物們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們準確的描畫動物。

  四、嘗試概括,方法總結。

  1、嘗試小練習:選擇圖中的一種動物,快速的描繪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畫動物時,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說說動物的哪些特征必須添畫,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體不同表現形式的比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圓形、三角形等造型??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知識面。)

  4、教師示范,總結板書。

  板書設計:

  (1)用幾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張表現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調整構圖,添畫背景。

  五、大膽造型,創作表現。

  1、作業要求:你見過哪些動物的外形近似圓形或者方形?用減或添的方法,夸張、概括地將它們描畫下來!

  2、學生自主表現,播放相關素材和優秀范作。

  六、作業展示,交流評價。

  1、自主展示,生生互評。

  2、教師點評,表揚鼓勵。

  七、教學總結,拓展延伸。

  仔細觀察生活中各類事物,用各種幾何形狀總結概括,

  并嘗試用減或添的方法,夸張、概括地將它們描畫下來!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5

  宮里鎮中心小學

  課型:繪畫課

  授課教師:盧老師

  授課時間: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知圓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基本形狀,能用線條等方法表現圓形、方形的組合物象。

  2、能力目標:在視覺、觸覺感官體驗中感受圓形、方形不同形狀特征和概括觀察物象的方法;在嘗試中體驗各種材料工具表現圓形、方形物象的樂趣。

  3、情感目標:能學會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運用到生活中。在參與中感受圓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學現象;在合作競賽中,嘗試交往與共同努力獲取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用圓形、方形概括、觀察和表現物象。

  教學難點:感受圓形、方形不同形狀特征和概括表現物象。

  教具準備:教科書、課件、繪畫工具。

  教學方法:討論法、活動、總結、講解、指導、啟發與鼓勵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課程:

  故事引入:從前有兩個好朋友,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圓圓和方方。有一天,它們發生了爭吵,都說自己的本領大、朋友多。圓圓說:“我的本領可大了,圓形的物體可多了:太陽是圓的,星球是圓的,皮球是圓的·····”

  方方說:“我的本領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們看:電視機、房子、盒子??”;兩個個好伙伴都生氣了,誰也不讓誰。

  引出課題方方圓圓

  二授新課:

  (一)創設情境,啟動主體

  1.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幫忙勸勸它們:

  想一想,圓圓、方方還有哪些朋友?

  2.看來這兩個個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領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個形狀都不行。如果沒有了圓形,汽車變成方或尖的還能開動嗎?如果沒了方形,房子變成圓形怎么立得穩?所以這兩種形狀,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發揮主體

  1.游戲、感受:這個袋子裝著兩種不同形狀:方形、圓形,請同學分別摸一摸,分辨形狀,并說出它們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2.有什么是由圓圓、方方共同組成的?請學生從書上面找出各種形狀。

  3.能不能用各種圓圓、方方組成一幅畫呢?你打算怎么畫?欣賞學生繪畫作品,看看畫面上是怎么用幾何形狀表現主題的、表達思想的。

  三創作:

  發展主體一起來用方方、圓圓創作一幅畫。

  四作業評價,小結

  1.比一比:誰用圓圓、方方創造的物品最多?誰用它們組成的畫面最美?

  2.自評:我畫了什么?里面那些物體用了圓圓、方方?

  他評:用美術學過的知識評價(如點線色美、畫面物體形狀美、組合美)

  師評。

  3.本課小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圓圓、方方的物品,同學們只要細心觀察,就會找到許多有趣的發現。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6

  課題:

  前前后后

  施教時間:

  9月14日——9月22日

  課時:

  2課時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后關系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后關系。

  2.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一些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課件。

  學生:剪刀、膠水、彩色紙、繪畫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

  課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課隊、氣球升空、兵馬俑、林間小路等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影視資料。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說一說什么在前,什么在后。這些圖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規律?(近大遠小)

  可別小瞧前前后后,其中還有不少的奧秘,來,讓我們一起去發現!

  啟發學生回憶自己以前看沒看到過類似的現象,并舉例說明。

  教師舉例:

  1.把一樣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后面,就會產生前后的感覺。

  2.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后的感覺。

  活動二: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現前后關系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后說說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的前后關系?找一找語文、數學等課本、課外讀物的插圖上是如何表現景物的前后關系的,有哪些畫法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在黑板上畫升國旗時前面的旗臺和升旗手,請兩位同學上來分別添畫兩隊升旗的隊伍,并請大家討論、分析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么比較合理?(先畫前面的)

  活動三:

  小組討論,選定一個主題,以繪畫形式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評價與總結: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布置下節課帶剪貼工具。

  札記:剛講完課,一個調皮的孩子就抗議:我這么高,為什么讓我坐在前面!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規律!其他同學紛紛指責:誰讓你上課不聽講,老師不看著你能行!我鼓勵他說:“別灰心,只要你努力進步,老師就會讓你坐回原位,那時候就符合前后規律了!”這下大家都高興了。

  第二節

  活動一:

  出示幾件粘貼作品,請同學們比較:哪件運用了近大遠小的規律,用了的和沒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畫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樣,又沒有前后遮擋關系,這樣的畫面又會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把這些作品發到各小組,請學生們仔細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時哪里的應該大些,哪里的應該小些。粘貼的時候先粘前面的還是先粘后面的?

  總結:

  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就會產生在后面的感覺。

  只有先貼后面的,再貼前面的才能正確的表現出前后遮擋以及近大遠小的規律。

  活動二:

  小組討論,從“風景、”“靜物”“場景”中任選一個主題,小組集體進行剪貼創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還要考慮到不同顏色帶給我們的遠近感覺。

  學生分組制作,教師指導。請學生隨手將剪下來的紙屑放進自備的塑料袋中,這樣課后收拾比較方便。

  活動三:

  “前前后后”粘貼作品展,請同學們以參觀畫展的形式進行互相評價,評價標準是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課后拓展:

  尋找、收集與本課有關的世界名畫,并用簡單的語言加以書面評論。

  札記:

  我們今天做了一個搶答游戲,請五名學生站成一排,教師快速提問:“劉洋在萬蕾的前面還是后面?萬蕾在高朋的前面還是后面?……”通過三輪快速搶答,決出了三位優勝者。我請這三位同學談談自己取勝的訣竅,最后得出結論:觀察力和口頭表達力。我告訴學生們,今天我們就要靠觀察力和表現力來學習,在后面的學習中,孩子們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觀察力自然很棒。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7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流暢的線條勾畫出物體輪廓特征。

  2、能抓住物體外輪廓線與內部結構線的大致關系,具體細致地描畫物體。

  3、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能以線條繪畫的形式記錄對事物的真實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事物的特點加以表現,用線條概括勾畫出事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學會用線條的變化來加工圖形,并對畫面進行適當的裝飾和美化。

  設計理念:

  本課憑借象形文字的圖形趣味性及線條在文字與圖形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用簡潔的線條表達和概括事物特征,提升學生藝術感受力與創造性,發揮和體驗造型語言魅力。

  課前準備:

  范品、鉛筆、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情景創設:小區兩戶人家分別掉了東西,奇怪的是掉的東西都留有這樣的影像,相同的輪廓,它們究竟是什么?

  2、學生觀看課件圖片,參與討論,回答。

  3、老師解密,呈現兩幅圖:一幅圖是飯碗上擺放一雙筷子;一幅圖為一團毛線上插著毛線針。

  4、揭示課題:線描外形。

  二、游戲活動,認識輪廓

  1、老師提問:這兩樣物品雖然不同,可是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

  總結什么是外輪廓:又叫外部線條,指群體或景物的外邊緣線,每個物體的外形輪廓都不同。

  圖片欣賞:物體的外輪廓。

  游戲《連連看》

  ①知道物體的外輪廓并找到該物品。

  ②看著實物找出物品的外輪廓。

  2、拓展:其中一張是物體的各個面的外形。

  只要你仔細看,不斷轉動實物就會發現,即使是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也會出現不同的外輪廓。(圖片展示)

  三、嘗試作業,討論交流

  1、我們成功地認識了物體的外輪廓,怎樣運用線條廟會下來呢?

  2、利用課件以及老師示范輪廓用線條描繪外形的過程,強調仔細觀察物體,眼睛盯著物體看,不用擔心畫得好不好。

  3、小訓練:請你雙眼盯著被咬了的蘋果看,跟著感覺走,把你看到的外輪廓畫下來。

  4、分析學生作業。說說你畫時的感覺,發現了什么?遇到什么難題?該怎么解決?

  5、師生共同總結。

  仔細觀察即興作業,盡管現在畫得不好,只要你大膽描繪,熟能生巧。

  四、添加完整

  1、看著這些有趣的外形,好似你只給它留上了一個背影,現在我們就利用線條來添加結構。

  板書:描繪外形——添加結構線。

  2、欣賞學生范畫,總結畫法。

  五、自主表現

  1、提出作業要求:選擇一組物品,你的眼睛一直盯住物體,仔細觀察,手握鉛筆,嘗試畫出這組物體的大致輪廓。

  2、學生大膽表現,教師注意隨時調整、指導。

  六、評價交流與拓展

  1、展示學生作業。

  2、請你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原色和間色及調配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做嘗試性的色彩游戲,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漸變,由此讓學生體驗明度漸變可產生的縱深感及節奏美。

  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教學準備:

  師:范畫、毛筆、水粉顏料

  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練習、觀察

  今天上課同學們都準備了什么工具?同學們喜歡用顏料作畫嗎?

  老師現在要考考同學們,看大家是否忘記了色彩的調制方法。請從顏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種顏色(除黑白灰),擠一些在調色盤里,然后把白色顏料拿在手里,多次與這種顏色調,每次加一點白色,用毛筆調勻,再依次練習,仔細看色彩用什么變化。(同桌兩人一起調色練習,仔細觀察色彩的變化)與平時調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這種色彩的變化我們稱之為色彩的明度漸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板書課題)

  二、介紹知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于它們的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較灰暗模糊;同一顏色加黑或加白摻和以后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青、綠色為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時純度也降低了;如果紅色加白則明度提高了,純度卻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調是指一個色彩結構的明暗及其明度對比關系的特征。整體的色彩是暗的,還是亮的;是明度對比強烈的,還是對比柔和的,這種明暗關系的特征,將成為這個設計的色彩效果的基礎。

  按照孟謝爾色寺的明度色階表,將色彩的明度劃成十個等級,即存在10種明暗基調。即:低長調、低中凋、低短調、中長調、中間中調、中短調、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全長調。

  在高調中(亮色調):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強色相的對比節奏,這樣可以增強高調色的色彩力度。

  低調色(暗色調):有一種重量感和物質感,在處現低色調時,加強冷暖對比可以增強低色調的生動感。

  三、欣賞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來創作一幅畫,會是什么效果?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作為表現手法的作品。

  欣賞老師準備的范圖、美術書中的圖片、優秀學生作品

  四、交流

  欣賞了這些優秀的漸變畫,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調配才能調出明度漸變的效果?

  師總結:只要逐漸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形成漸變,成為有序排列的明度漸變圖案。

  五、創作

  1.老師示范:

  教師用藍色加白色、紅色加黑色兩種漸變作比較,結合學生調色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示范,也可以讓部分學生跟老師一同練習、示范。

  2.學生練習:

  要求:用水粉顏料色完成作業,獨立創作一幅色彩明度漸變的圖案畫。

  3.評價

  六、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1.評出“最佳效果獎”。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來說說明度漸變的特點嗎?

  3.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現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尋找色彩的明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真正了解健康的意義,知道健康的含義以及應注意的方面。運用以前學習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性活動。

  2、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激發學生關注健康的、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3、通過此項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公眾傳播意識,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制作健康卡、記健康日記、制作海報宣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動腦筋做出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用具:

  鉛筆、記號筆、圖片等。

  教學課時:

  2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會唱《健康歌》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動一動好嗎?

  二、新課

  “健康”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財富。健康每一天從小事做起.你能說一說哪些是健康的習慣嗎?學生小組討論:不挑食,愛吃蔬菜,早晚刷牙都是好習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壞處。我們今天就來制作一些漂亮的健康卡來時刻提醒我們和家人來關注健康。

  1、學做健康提示卡

  1)欣賞各種形式的健康提示卡

  2)探索學習書中的立體卡的制作步驟和方法。

  3)自己設計一張新穎的健康提示卡,材料選擇要豐富、色彩要醒目跳躍,提示語要簡潔。

  2、畫健康日記日記畫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讓大家輪流去做記錄,通過圖文形式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組合作做海報海報有大標題、生動的插圖、和健康提示語。

  4、制作宣傳服飾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道具

  5、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在校園或社區開展健康宣傳。小組成員合理分工。

  三、小結

  健康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美好的將來,才能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請大家行動起來,健康每一天吧!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0

  一、欣賞導入

  1、引導學生欣賞有關的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課件展示)

  (1)生活中常見的黑與白:足球、太極、連續紋樣、水墨畫等;

  (2)心理學上產生錯覺的黑白圖片:人與杯子、房間、會亮的燈;

  (3)美學上漸變的黑白圖片:埃舍爾的一組魚鳥漸變圖。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欣賞,讓學生了解黑白圖形應用比較廣泛,它們之間的轉換會產生意想不到視覺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圖形表現出來的美感。)

  2、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按照《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嘗試制作人像與杯的黑白正負形。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

  (2)練習制作人像與杯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在嘗試過程中體驗黑白對稱圖形組合后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課本中插圖,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可以分為幾類?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在討論中學生能夠博采眾長,從作品表現產生的效果將它們進行歸類,進一步體驗到黑白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美感。

  3、歸納總結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出示課件):

  (1)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如變化的臉、一家三口等。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如人像與杯、皇后與衛士、女人與狗等。

  (3)重復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如象與羊、埃舍爾的變換等。

  (4)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復,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如中國漢代裝飾紋樣等。

  [設計意圖:通過二次欣賞,讓學生加深理解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進一步認識黑白圖形在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的美感。]

  三、欣賞評述: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準備用什么方式方法設計一幅什么方法組成的黑與白圖畫?

  [設計意圖: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現不同的黑白圖形。]

  四、創作表現:

  1、用繪畫或剪紙等形式表現黑與白的正負形。

  要求:

  (1)圖形簡潔,有創意,形式感強。

  (2)線條流暢,涂色均勻。

  2、學生進行臨摹或創作,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及時處理學生呈現的問題,發現與眾不同的作品。

  五、評價小結:

  1、作品展示與交流:

  (1)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或貼在黑板上。

  (2)引導學生欣賞評價,說說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和喜歡的理由。

  (3)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說說自己這幅畫有何需要改進的地方。

  (4)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學生成功之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課堂小結:

  學習后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地方有疑問?

  六、課后拓展:

  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方法創作一幅黑白漫畫,注意體現作品的形式美。

  教學反思:黑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業過程中,許多孩子驚奇的發現:從黑紙上剪下花紋后,剩下的紙鋪在白紙上居然也有著奇妙的效果!我適時引導他們: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只要帶著藝術的眼光看世界,沒有廢棄物,只看你肯不肯動腦筋加工。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1

  學習目標

  1、學習使用毛筆等水墨畫工具,掌握一些簡單的用筆、用墨的方法。嘗試體會水墨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2、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愛國精神。

  3、教學重點體會怎樣用筆、用墨,嘗試用水墨作點、線、面的練習。

  4、教學難點水分及墨色的掌握。

  5、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作品。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是用什么繪畫材料畫的。例:這張紙是白板紙,紙上的點是用水彩筆畫的。

  2、教師示范展示水墨畫,請學生說說范圖用了什么繪畫工具。

  3、教師小結,板書課題。

  二、小組交流、討論。

  1、請同學談談你對水墨畫了解多少?你用水墨畫過畫嗎?2、小組交流并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感知體驗,動手實踐。

  1、教師示范介紹正確的執筆方法。

  2、2、介紹用筆、用墨方法。(中鋒、側鋒、逆鋒,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3、學生體驗、感受水墨的樂趣和魅力。a、四人一組,隨心所欲作水墨的濃淡變化的練習。b、作水墨交叉線的練習,(線條有直、斜、濃淡、旋轉、鋸齒等)。

  四、大膽嘗試,勇于創新。

  1、水墨和中國畫顏料、油畫棒、水粉在一起相處會融合嗎?2、水墨結合各種顏料作點、線、面的練習。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不同的繪畫材料結合水墨進行創作。

  五、大膽展示,互相評價。

  展示作品,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感受。表揚創意新穎、主題鮮明的作品。

  六、收拾整理,課堂小結。

  七、板書設計:第四課水墨的趣味用筆:中鋒、側鋒、逆鋒用墨: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2

  課題:星空de聯想

  施教時間:12月1日——12月3日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課前查詢資料了解宇宙特點,相互交流啟發想象,通過欣賞一些科幻片,開拓學生思路。

  2、指導學生用刮蠟的繪畫技法和表現形式。創作出富有個性特點和形式感的星空圖。

  教學準備:

  學生:小刀、已涂蠟的紙等

  教師:大圖畫紙、宇宙的圖片、錄像資料、電腦等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大膽想象,積極創作。

  2、主動參與課堂創作,運用新的技法作畫。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

  引導階段:

  1、同學們,看老師今天有什么不一樣?象什么?(戴黃顏色手套)

  2、天空中除了星星還有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星空到底是什么樣?(出示課題)

  活動二:

  1、說說你搜集到哪些星空的資料?(學生展示)

  2、怎樣才能到太空去呢?

  3、出示航天員的照片,請學生說說航天員的事跡。我們向航天員叔叔一樣到太空看看。好不好!(播放火箭升空及太空資料)

  4、太空中還會有什么星?還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5、老師也搜集到了許多星空的圖片資料,一起來欣賞。

  活動三:

  1、同學們,拿出事先做好的蠟紙。談紙特點。應該怎樣創作?

  2、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活動四:

  小結:

  教學札記:

  這種刮蠟的作業紙特別不好做,如果將此課定為只一節課完成,連作業紙都干不了,接近期末,加課時是不行了。所以在上完第一個班以后,我毅然決定讓另外兩個班在課前制作這種作業紙。趁著中午休息,我到班里簡單介紹了刮蠟紙的做法,布置學生提前回去做。到了上課那天,大家帶來的作業紙果然都很好用,刮出的作業效果也不錯。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3

  課型:

  繪畫課

  授課教師:

  XXX

  授課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參與剪割、拼擺、粘貼等活動,初步掌握形的分解與組合方法,提高動手能力。

  2、能力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3、人文目標:感受和體驗拼擺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形的分解組合方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教學難點: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構成的愉悅。

  教具準備:

  教科書、課件、繪畫工具。

  教學方法:

  討論法、活動、總結、講解、指導、啟發與鼓勵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學演示,變變圖形

  1、老師這有張圓形的紙片,同學們注意觀察經過我任意的剪割后會有什么變化。

  2、教師進行教學演示。

  3、還有哪位同學有更新穎的擺法?(1—2名學生)

  三、自主探究,嘗試制作

  1、請同學們觀察書上的圖片,并思考討論拆分圖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領有哪些?

  2、自己嘗試選擇喜歡的方形或圓形進行拆分造型。

  四、發現問題,質疑釋疑

  1、在造型的時,你們覺得紙片剪成幾塊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發現?

  五、學生活動

  1、強調在造型過程中,不能有半點遺漏,即分與合的塊數相同。

  2、強調反復拼擺后再進行粘貼。

  3、個體或分組方式隨機進行,鼓勵大膽地想象創造。

  六、欣賞評析

  1、在小組內評價,比比哪位同學拼擺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別組同學拼擺的圖形,評選出你認為最新穎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學生推薦的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4、欣賞點評。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4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范用的彩色紙,剪刀,繪畫筆。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引導階段

  1、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

  2、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3、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

  4、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二、發展階段

  1、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

  3、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現出來。

  三、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么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周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四、課后拓展

  在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海鷗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圖案的形狀,表現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五、小結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說各幅作品設計巧妙的地方。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運用泥條盤筑的制作方法并進行陶藝創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玩陶的樂趣,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難點:大膽想象,敢于表現和創造,作品有個性。

  教法學法:欣賞導入、技法探究、體驗創新、交流評析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欣賞導入

  出示一件范品

  提問:這件作品是什么形狀的?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

  二、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驟

  (一)制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

  (二)泥條盤筑的方法。

  教師播視頻:泥條盤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三)教師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驟。

  1、制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盤筑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根泥條,沿著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筑,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3、裝飾整理作品。

  三、創作表現

  1、作業要求: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2、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五、評價指導:評議學生作業。

  學生欣賞,說說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1、學生欣賞學習泥條的方法。

  2、學生欣賞學習泥條盤筑的方法。

  3、學生欣賞學習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驟。

  嘗試創作,按要求完成作業。

  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6

  課題:我設計的自行車

  領域:設計?應用及造型?表現

  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對自行車結構、功能的初步認識,指導學生設計自行車的草圖。

  2、培養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在創作中體驗設計自行車美感,在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3、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對自行車結構、功能的初步認識,指導學生設計自行車的草圖。

  教學難點:

  創造性的利用各種材料,設計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車。

  教學準備:

  師:各種自行車的圖片資料。

  生:繪畫工具及一些吸管、廢光盤之類的材料。

  第一課時

  施教時間:11月4日——11月26日

  教學過程:

  活動一:

  欣賞與探索:

  1、展開作品: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自行車的共同點是什么?

  請仔細觀察和思考:它們的基本形是什么樣?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及時鼓勵學生,并適時進行小結。(都有車頭—像T字—掌握方向、輪子—圓形—行走、坐墊—坐、腳踏板—引導輪子滾動)

  2、再次欣賞課件中的自行車,進行討論、交流:

  (1)請先知道的同學談談自己的發現。

  (這些自行車與剛才所看到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點)

  (2)其它同學可提出不同的意見。形成交流的課堂局面。

  師:及時鼓勵學生,并適時進行小結。

  活動二:

  1、總結學生發言,并進行簡單范畫:

  師:真好,通過小朋友們的觀察,大家發現了,不管什么樣的自行車都有個扶手、輪子、坐墊、腳踏板,可是它們的外型卻可以多種多樣的,只要美觀大方、好用就能讓大家喜歡。今天我想請小朋友們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一輛多功能的自行車。

  2、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師:在當一名小設計師前,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設計自己的自行車。瞧他們設計的自行車根據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變,還進行說明。

  活動三:

  師: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自行車的基本構造,想不想馬上動手制作設計一輛嗎?拿出你們的畫筆,開動自己聰明的腦筋,畫出一輛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自行車。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視輔導。

  活動四:

  展示、評價、反思:

  1、對臺上的作品進行評價。師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贊揚優點,提出建議。

  2、如果再設計一次,你將在那些地方進行改進?

  拓展:

  今天我們初步學會設計自行車,下節課我們來動手制作自行車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適合制作成一輛自行車,請大家開動腦筋準備一些材料。

  札記:說實話現在城市里面騎自行車的人太少了,所以當我讓孩子們回憶自行車的外形時,竟沒有幾個能說出來的。還好,穆乃善老師有輛自行車,我帶著學生們到車棚里好一頓觀察,學生們終于了解了自行車的主體框架結構,帶著收獲回班創作去了。我不禁感嘆:時代的發展太快了,也許用不了幾年,課本上就會出現“我設計的私家汽車”“我設計的私家飛機”了。

  第二課時

  施教時間:11月29日——11月30日

  活動一:

  1、請同學們談談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說一說自行車的結構,組成部分。

  2、根據手中的材料說一說為什么選擇這些材料。并且談一談要怎么利用這些材料。

  3、欣賞課本范圖,討論制作步驟。

  活動二:

  作業要求:

  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制作的最好。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活動三:

  作業展評,讓學生參與評選,評一評:

  1、哪一組制作的應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教育學生愛護環境衛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札記:用易拉罐做自行車的孩子普遍遇到了切割困難的問題,幸虧我帶了一把大刀子,這節課我們一起忙著,即做好了,又增進了師生感情。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六面體細節也隨六面體產生變化;表現六面體細節,體現六面體的立體感。

  過程與方法:觀察六面體細節,辨別對錯,嘗試畫出六面體的特征;用六面體的組合繪畫創作出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系生活物品學習六面體,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的情趣。學生在繪畫中感受表現生活物體的樂趣。

  教學重點:

  繪畫六面體的細節

  教學難點:

  表現六面體細節的立體感

  作業要求:

  基礎層面:能畫出六面體物體的細節,表現獨有的特征。

  拓展層面:能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教學準備:

  學具:勾線筆、涂色工具

  教具:勾線筆、涂色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與回憶

  1、復習上一課的六面體立體感表現。

  2、學生上黑板畫出六面體

  3、尋找教室中的六面體

  生:講臺、電視機、飲水機的底座、粉筆盒、黑板擦……

  4、回憶生活中的六面體

  生:微波爐、電冰箱、櫥柜、大樓、電話機、大巴士……

  二、嘗試與交流

  1、播放課件:把六面體添加細節,變成紫藤架。

  2、學生嘗試添加成自己喜歡的物體,表現物體特征。

  3、反饋。

  師:有些學生畫出的物體怎么這么別扭?總覺得哪里不對。

  4、交流成功與不成功的經驗。

  三、指導與繪畫

  1、出示兩幅六面體物體的作業圖,師:為什么同一個六面體最后畫出來的效果不一樣?請學生辨別對錯。

  2、學生觀察,從兩幅畫中挑選正確的細節添加圖。

  3、教師指導:添加細節時要注意,角度產生了變化,細節也產生了變化。

  4、范畫:如何添加細節。

  5、學生練習。

  6、鼓勵學生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四、展示與評論

  1、展示作品。

  2、自評:自己作品中哪個地方表現得不足。

  3、互評:發現哪些作品中六面體細節表現得很好。

  4、教師評講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8

  課題與教學內容:

  十五、小旗手課時安排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副棋。

  過程方法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動手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預設教學路徑

  預計學生活動

  備擇方案

  一、激趣導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愛玩棋嗎?

  你們所玩棋的名稱叫什么?

  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前自己動手利用多媒體制作一副新奇的棋,出示個學生,讓學生發現不同之處。

  二、體驗探究:

  (一)玩棋

  1、教師說游戲規則,請幾名同學到前面來和老師下棋。

  2、教師介紹一些國際象棋大師,比如中國的謝軍。講關于下棋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講棋的制作方法:

  1、欣賞課本中的游藝圖,說說是怎樣做的,有什么不同?

  2制作游藝棋時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讓學生每人提出一個設想,并勾畫草圖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如果采用個人制作的形式,則可以按自己的設計意圖制作。如果采用小組分工的形式可以大家共同篩選設計方案,協調安排,共同分工制作。

  3、可以是平面繪畫也可以是立體作品。

  4、還可以想象更多的制作方法,如全班同學在操場上用粉筆來制作一副大棋,同學們可以當棋子,大家共同來我玩下棋的游戲,這樣的方式既健身,又益智。

  三、實踐操作:

  1、學生制作,教師輔導,教師隨時提醒學生協調好合作關系。

  2、作品制作完成后從中體驗玩棋帶來的快樂。

  四、展示作品:

  讓學生將自己有特色的作品介紹給大家,并談一談玩棋的感受和收獲。

  學生:愛玩!

  學生:軍棋、象棋、跳棋、五子棋――――――等等。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及時補充。

  學生觀察老師做的棋,自由說出區別。

  學生自由到前面來下棋。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自由討論并說出自己知道的象棋大師。講知道的小故事。

  學生自由制作游藝棋,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制作立體或平面的均可。

  小組合作時要協調安排,共同制作。

  學生在玩棋的過程中都很投入,也很開心。

  通過欣賞范例,激發學生自己動腦筋設計一副新穎別致的棋的愿望。

  通過介紹一些國際象棋大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游藝圖,并說說他們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區別,可以先小組討論。

  為學生提供多種棋的玩法。

  學生操作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活動方式,都要學生的活動和美術學習緊密結合,這樣才能達到美術課的訓練目的。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9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要增進學生對光與影現象理解,拓展藝術思維與想象與想像的空間。

  一、教學目標

  1、結合《猴子撈月》等寓言故事進行戲劇性表演,增進學生對光與影現象理解,拓展藝術思維與想象與想像的空間。

  2、欣賞巨石陳圖片,學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發揮想像創造自己的“巨石陣”。

  二、教學過程:

  1、觀看VCD片子導入新課:教師展示我國古代最具創造性用品——日晷圖片或錄像資料。例如,從故宮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學,啟發學生根據這一古代人的創造展開課題。

  2、請學生選擇講述或朗誦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撈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謠。

  3、從這些作品的情節中回憶和感受生活中光與影的現象,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并舉例說明。

  4、啟發學生利用不同的社會資源查找有關金字塔的資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圖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產生的光照效果,討論光與影的科學問題。

  三、教學:

  注重對光與影問題在藝術作品表現中應用的討論,對有新的、特殊見解的同學要及時鼓勵,建議大家將自己學習這一課題的感受書寫出來,存入自己的藝術擋案夾。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0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美術課教學,高興之余,我也暗下決心,把美術這一科教好,讓美育開花結果。為了更好地開展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如下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教材體現了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三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13課。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步驟,提高自已的動手設計能力。

  2、學習卡通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卡通的形象。

  3、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進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提高欣賞應用能力。

  5、學習生動表達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現方法,認知生活美化與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認識、了解化及場景設計的基本知識。

  7、造型表現能力、動手設計能力,空間想象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學生情況分析:

  1、三年級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在學習行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穩定性,已經養成了較好的繪畫習慣,在課堂常規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2、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創造的潛意識,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表現欲望,色彩表現力強,同時對工藝制作非常喜歡,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3、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術知識,并有意識地在課余時間接觸有關美術的知識,能自覺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學生大部分對于美術知識的掌握差異較小,接受能力較強。敢表現自己想法,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上課課堂氣氛活躍。

  四.教學措施:

  1、重抓習慣養成教育,美術課堂是較為活潑,但所接觸的材料也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們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以后的課堂教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視想像畫、主題畫的訓練,以開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現在美術作品中。

  3、課堂作業中發現學生有創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時表揚,并引導、鼓勵學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術作品中表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4、多采用“小組學習式”的學習方式。讓師生單向交流為同學之間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蕩,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互相檢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并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作能力。

  5、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把生活中的多種材料綜合到美術課堂中來,讓學生能應用多種材料表現美好的事物。

  6、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進行各種想象畫訓練,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

  7、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表現。

  8、本學期,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盡量直接作畫,以提高繪畫進度及用線造型能力,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信心和決心。

  9、采用各種生動有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幻燈片、錄音機、錄像、電視、多媒體、范畫,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使同學們更直觀的感知客觀事物,身臨其境的效果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五、教學安排表:

  周次 教學內容

  第一、二周 《老師您好》

  第三周 《我是生活的小主人》

  第四周 《方方圓圓》

  第五周 《趣味動漫》

  第六周 《線的表現力》

  第七周 《新發現》

  第八周 《有趣的圖形》

  第九周 《線描外形》

  第十周 《紅燈停綠燈行》

  第十二周 《花手帕”》

  第十四周 《留住秋天》

  第十五周 《盤泥條》

  第十六周 《圖形拼接》

  第十七周 《紙盒之城》

  第十八周 《幸福樂園》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1

  課題:校園里的花

  課時:1課時

  施教時間:10月8日——10月10日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校園里各種植物的枝葉的生長規律、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能運用大小不同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并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加完整。

  3.通過寫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發現美、表現美,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通過觀察了解寫生植物枝葉的生長規律、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在寫生過程中能否畫出花、枝、葉、杈的形態及前后穿插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在美術教室每一組的桌上擺上一盆植物,再準備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學生:繪畫工具材料。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引導思考:是什么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如此美麗。培養學生能從身邊尋找美、發現美,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活動二:

  觀察自己組桌子上的植物,通過討論說一說:植物的枝葉是怎樣生長的?葉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間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個性特征。有的莖干粗壯,有的很細弱,有的葉肥厚。教師引導學生講述植物枝葉的結構,葉片和花瓣的形狀特征。

  活動三:

  教師以講臺上的蘆薈為例,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教師簡單示范構圖與如何寫筆寫生,著重于繪畫的先后、各部分的枝葉、花瓣;根據特征進行添加與加工。畫面的背景可以用點、線、面有規律的組合,或用一種花紋的重復組合。

  學生作業:對自己桌子上擺的植物進行寫生。

  活動四:

  展示作品,講評。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啟發學生用紙和其他材料通過剪、拼貼等方法制作成立體和半立體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記:

  孩子們對校園里常見的花還真是沒怎么觀察過,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認真地觀察并表現了校園里的花,這才感嘆道:“原來我們學校有這么多的花呀,原來這些花都這么美呀!”我借機告訴他們:“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發現。”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2

  課題:今天我值日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觀察在學校、班級值日時的情景。

  2、掌握值日時人物的各種動態變化,通過繪畫表現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創作能力,培養學生做事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掌握值日時人物的各種動物動態變化,通過繪畫表現值日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否通過回憶、觀察,畫出人物的基本動作。

  教具準備:

  師:關于學生值日的有關資料,小朋友畫的作品等制成的課件,顏料等。

  生:水彩筆、蠟筆、顏料、繪畫紙等。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0月18日——10月19日

  活動一: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通過一段錄象引入新內容)

  同學們,你們在學校、班級中做過值日嗎?

  那好,今天我們也來看看小朋友在學校和班級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分析:通過觀看錄象,請你說說你都做過哪些值日?(學校里的督導員,班級中的值日生。)值日時應做些什么事?(提示無論做什么事都應盡心盡力去完成,要有責任心)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用繪畫形式,表現在學校、班級值日的情景。

  板書課題:8、今天我值日

  活動二:

  1、引導學生觀察。

  (1)值日的方式多種多樣,你想怎樣表現值日情景?(學生分析討論)

  (2)哪些小朋友愿意上來做做值日時的各種動作?

  教師提示:(1)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做值日時的各種動態。

  2、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怎樣用繪畫形式表現值日情景?

  欣賞同齡人及藝術家的作品,啟發學生想象。(出示電腦課件)

  教師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動作嗎?你能說一說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嗎?你能認一認它是用哪一種材料畫的嗎?(從夸張變形、色彩搭配、構圖飽滿等方面引導學生想象。)

  3、學生創作作業,教師輔導。

  輔導要點:

  1、倡導學生在作業中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創新畫法給予表揚,及時鼓勵好的作業。

  2、組織畫面時,只要表現值日時的一個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動作特征來畫。

  札記:在回憶值日時的情景時,我讓所有同學起來把自己負責的值日項目的動作表演一遍,這一下發現有許多同學的動作讓我猜不出這是在干什么。原來上到三年級的他們還是不會用正確的姿勢值日。好多同學不會使用工具,尤其是當今家庭很少用的拖把;還有的用的都是拙勁……沒辦法我借機又給他們上了一次勞動技術課,教大家怎樣運用正確的姿勢來掃地、擦地、擦黑板……講完了,學會了,再畫作業,嗬,還真不錯!看來這次“跑題”跑得還真值得!

  第二節

  施教時間:10月20日——10月22日

  活動一:

  展示上節課的學生作業,再同教師帶來的優秀的學生作業相比較,請學生說說我們的作業缺少了什么?

  背景,尤其是場景的繪畫對一幅畫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比如你是在教室里還是在室外打掃的衛生,只有通過背景來表現。

  啟發學生找出不同的背景色彩對于畫面效果的影響。

  活動二:

  將上節課化的作業添加上適當的背景并涂色。表現出值日時忙碌而又愉快的情景。

  活動三:

  展示個人作業:

  1、個人分析畫的內容,畫面好在哪里?

  2、同學互評,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幅作業,說一說它的優點?在你喜歡的作業上合適的位置貼上一個大星星。

  3、教師簡評。

  拓展:

  教師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請學生欣賞。

  活動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札記:今天上完了課,一個學生激動地告訴我:老師,我回家干活了!奶奶開始還不讓,但后來激動地直夸我懂事!我感受頗深:以美育德是美術教學多年來提出的口號,可真正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呀!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3

  類型:繪畫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運用各種線條元素進行重復排列,學習用疏密、長短、曲直的線條裝飾人物。

  過程與方法——發現生活服裝中美麗的裝飾圖案。在組織線條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線條的裝飾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民族服飾,能發現民族服裝與我們日常穿著服裝的差異,感受各種圖案的裝飾效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線條的疏密表現深淺變化。

  教學難點——疏密線條的組合。

  作業要求:

  基礎層面:練習用點線面重復排列而形成的花紋。能用疏密、長短、曲直的線條裝飾性表現生活中的人物。

  拓展層面:人物的動態和表情生動有變化,適當添加背景等,整體形成裝飾感。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優秀作品、教師示范等。

  學生——鉛畫紙、彩色紙、油畫棒、記號筆等繪畫涂色工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了解:

  1)提問交流:你知道我國哪些少數民族的名稱?

  2)欣賞圖片:出示部分民族服裝圖片,請學生欣賞。并對應出示民族的名稱。

  請學生說說民族服裝的特點,以及與日常服裝的區別。

  3)簡單介紹:教師簡單介紹民族服裝的相關知識。

  二、發現與嘗試:

  1)出示圖片:欣賞,并請學生觀察發現民族服裝上的裝飾花紋。

  2)嘗試繪畫:畫一畫找到的花紋并嘗試進行改變。

  展示與交流

  3)師生演示:把某一個花紋進行重復排列,比較不同花紋的組合效果呈現的深淺差異。

  教師小結:不同花紋的組合排列會形成深淺不同的視覺效果。

  4)欣賞圖片:發現更多樣的花紋。引導學生注意花紋疏密的安排。

  5)揭示課題:疏密的花紋

  三、想象與創作:

  1)師生示范:了解繪畫步驟。

  2)欣賞作品

  3)提出作業要求:寫生身邊的人——形象生動、有動態變化

  進行裝飾的線——用粗細、曲直的線條進行裝飾

  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與組合

  4)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與欣賞:

  1)作業展示:小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評:從人物形象及線條裝飾方面發現他人作品中有特點、有創意的地方。

  3)教師簡評:

  4)課后拓展:欣賞圖片,了解其他國家、民族的傳統服裝。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4

  年級:三年級

  課時:4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等多種方法創作活潑、淘氣的猴子形象;

  2、初步體驗畫筆墨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講授、提問、練習、示范、巡視輔導、評析等

  教學目標:

  1、搜集、欣賞有關猴子題材的藝術作品,了解“猴”的造型和神態所產生的文化蘊涵。

  2、用繪畫、手工制作等多種方法創作活潑、淘氣的猴子形象,初步體驗畫筆墨的特點,提高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3、通過欣賞猴戲,模仿在“急急風”鑼鼓經伴奏下猴子亮相的造型特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收集關于猴子的資料圖片及玩具等。

  2、教師準備相關課件資料,圖片及猴子題材的繪畫,工藝作品。

  3、彩色紙、包裝盒、生宣紙、國畫顏料、毛筆、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1、展示一組猴子題材的圖片(課件)

  提出問題:讓學生用一個詞語表達猴子的性格、脾氣

  學生回答:……

  板書:淘氣的猴子

  2、在欣賞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圖片里猴子進行觀察,展開討論,談談自己對猴子的看法,說出猴子的特點: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并加以說明。

  3、觀看猴子野外生活的片段,了解猴子的一些動態、表情。

  4、學生結合圖片的欣賞以及自己的理解,嘗試用肢體語言來創造猴子的多種姿態造型。

  5、讓學生通過繪畫、手工制作來表達猴子的姿態造型及生活方式、特點。

  6、安排學生進行選猴王,學習猴戲動作,表演花果山猴子的生活的創新表演。

  7、進行國畫嘗試性練習和學習。

  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1、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方法及不足,給予適當是示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氛圍。

  2、及時提醒學生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以鼓勵性的言語鼓勵和糾正學生的不足之處。

  教學

  1、采用師生、學生相互的方法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

  2、特別是對制作、繪畫、集體和個人表演中表現出色的同學要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班里的宣傳活動多出力。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5

  知識要素

  人物特征的表現與主題創意

  技能要求:

  用各種繪畫形成表現各年齡層次人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創意主題畫,用各種繪畫形式表現全家不同年齡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動場面。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交流中學會觀察和比較的方法,發現不同年齡的特征,表現全家人的開心場面。

  態度情感價值觀:通過說說父母關愛自己難忘的事,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親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學難點

  畫面人物前后關系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嘗試

  1.欣賞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齡人畫的有關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學生引起興趣。

  2.運用媒體展示三代人的頭像,請學生講講他們不同的特征差異。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細觀察人物的不同特征,從而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作欲望。

  4、通過現場教師的頭部寫生、講評,知道特征的深入刻劃對表現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與交流

  1.分析繪畫過程:從整體到局部。

  先畫前面的人物,再畫背景,注意畫面的主次關系。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

  2.小組討論:

  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時的動作和神態。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

  三.繪畫與創作

  1.讓學生說一說“我們一家人”的故事,啟發主題畫創作的愿望。

  2.欣賞同齡人作品(教材P40-41),簡單分析畫面內同,鼓勵學生表現熟悉的生活。

  3.繪畫時每個人的位置應安排好,注意畫出我的一家人年齡、性別、特征并表現出家庭的親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畫畫自己生活環境一角的立體感,表現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廳、臥室、廚房等,注意表現出立體感與空間感。

  四.展示與評析

  1.作品展示。

  2.自評:介紹自己作品中“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畫面。

  3.互評:哪幅畫很生動?為什么?

  4.教師并肯定學生的作業。

  5、拓展:進行德育教育。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1.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

2.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3.美術教案:螃蟹

4.美術教案:螃蟹

5.人教版美術課件篇: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6.元旦美術教案范文

7.美術教案:標志設計

8.中班美術教案:扇子

9.煙花小班美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