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日期:2023-03-14 21:03:4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時間:2020-09-30 11:25:48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時間:2020-09-30 11:25:48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現代意義上的健康不僅是生理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現代人才的必備條件和基本要求。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體正常學習、生活與成才,而且還影響到我國新世紀人才群的總體質量,影響到“科教興國”戰略能否實現,影響到中國綜合國力能否有效提高,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料,歡迎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開展嚴重不足

  根據教育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文件精神,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調查可知,在諸多的高校中這個課程多數被定性為選修課,學時數不高。根據這些學時分配,教師只能圍繞著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自我意識、大學生的學習,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戀愛與性等幾個方面進行開展,一些心理知識無法在課堂上過多涉及。高校也并沒有真正地將其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去,與其他公共課的地位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所得到的重視遠遠不夠,心理健康課程的課時不夠容易,導致師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少師生認為心理健康課程的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教學教得不認真,學生學得不認真,這大大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教學方法偏重于知識型內容的傳授,且教學方法單一

  在高校,很多專業課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依照預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單純的知識教學。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一門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是不同于專業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具體的技能和本領,還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目前,教師們往往采取專業學科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表現為過多地給學生傳授心理學概念、原理,注重其系統性。在教學方面,由于課時和學生選課人數、場地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是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有些教師雖然使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形式上看起來很豐富,很多樣,但以教師為中心的本質沒有改變,教學主要以講授、提問、論證的方式進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形成了對立,學生感覺枯燥,沒有新意,參與程度不高,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三)任課教師教學業務有待進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不同于學校其他的教育教學工作,它的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需要具有真正專業化水準的教師,據調查,實際教學中,真正能勝任此課程的教師數量卻很有限。部分教師專職人員是半路出家,通過自學而來,沒有經過全面的、系統的學習獲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且沒有臨床實踐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這就導致有的任課教師心理學專業知識貧乏,照本宣科,講授的案例大多來自書中,缺乏鮮活的生活案例,不能夠結合臨床實踐將具有應用價值的、并與學生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深入淺出的闡述表達,理論脫離實際,不能達到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目的,也沒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宗旨。

  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措施

  A.目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有以下幾種:

  1.人際交往問題

  現代大學院校,被譽為“小社會”.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中形成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能夠靈活處理相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實際上人際交往是一種心理上雙向互動,記得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出現了,“如何建立順暢和諧的人際關系”. 但是大學生個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沖動,待人接物態度不同,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遇到各種難題,從而產生焦慮、煩燥、困惑、甚至仇視社會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長.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類需要由低級到高級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交往需要是指一個人愿意與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發展友誼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內容.某高校一位大學生,竟離校出走,消息全無.原來這位大學生一連多日都呆在一家網吧里和網上的人傾訴苦悶.因為在現實世界中,與同學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獨、壓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網上傾訴.

  2 學業期望問題

  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特點是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擔任指導者,但是大學生本身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也就是學習的自主性,所以大學生面臨學習環境、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及學習內容的很大轉變,這些大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有了一個全新的評估.大學里的學習成績會影響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甚至影響到學生們的未來,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的這些壓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職與擇業問題

  這是高年級大學生常見問題. 在進入社會時,他們經常面對很多的困惑和擔憂.比如選擇什么樣的職業能夠適合自己,如何長遠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求職時要有什么樣的心理準備,這些都會給大學生們帶來憂慮.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形成了國家資源過度向精英階層集中的現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種意識導致了思想體系里價值單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職業歧視也屢見不鮮.畢業生和家長的期望大多是學生畢業后能進入到熱門行業,并從心里抵觸藍領文化.這樣就造成了部分行業人才過剩,部分行業人才短缺的社會現狀.高校畢業生在求職中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賴心理、自傲心理、畏懼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過很多的情緒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就業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與大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的特征息息相關,也與當前整個社會就業環境有很大關系. 部分大學生就業心態變得狹隘,擇業的多樣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B.針對目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提出了以下幾點相應的措施:

  1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機制

  學習和生活中承受著巨大心理負荷的大學生,需要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兩個方面,即環境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

  加強校內宣傳櫥窗的建設,廣播電視、校園網等的建設力度要加大,廣播電視和校園網要面向大學生群體,多展示學術知識和高層次的文化知識.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活動,建設好集服務性、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等于一體的校園網站,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規劃、建設好大學生文藝、體育、科技活動場所,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首先要加強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努力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其次要加強學校人際關系建設.學校人際關系是指學校領導之間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領導與教職工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之間的關系.學校應該設置校長信箱、心理咨詢信箱,讓學生有機會訴說自己的苦惱.進一步豐富同學的文化生活,拓展學生素質.再次可以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建立校、院分層次管理體系,開展學生的社團特色活動.

  2.加強系統的管理制度

  通過院系領導、輔導員、學生團體、班級干部等多層次管理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長效維護管理。目前不少高校沒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考核機制,而實踐中的許多漏洞,大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應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心理咨詢人員的進修制度和培訓制度、心理咨詢制度等等,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和正規的發展.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學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關鍵場所,理所應當地承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高校應該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充分保障課程的學時和學分,不能出現把心理健康教育課流于形式的現象,要充分保障這門課程的軟件和硬件設施.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在課程的考核中,除了看學生的成績,還要重視學生從課程中收獲了什么,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調節技能,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實現.學校應該為大學生開通精神健康就診綠色通道,并邀請專家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講座.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巨大進步,當代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日漸復雜,特別是涉及圍繞大學生根本利益的各項改革 措施的實施,使他們面臨的學習、就業、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和負擔越來越重,嚴峻地形勢和挑戰不可避免地會生出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急待疏導和調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和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促進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雖然早已蘊涵在傳統的教育思想當中,但系統的研究卻真正始于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尤其是在 2000 年以后,國家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加重視,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對其進行明確規范并加以 正確引導,為全面順利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政府大力支持、社會各界關心、學校加大資金投入的情況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逐步由形式化、隨意化、簡單化、陳舊化向規范化、常態化、專業化、科學化過渡和發展。 即便如此,在轉型和發展過程中,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迫切需要我們高校認真加以探索和研究,以解決這些問題并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2 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涵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成為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想深入地去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首先就要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義、標準以及重要性。

  2.1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戴爾·卡耐基(Dell·Carnegie)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們的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善于處理人機關系。重視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今世界的大趨勢,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1946)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且將個人心境發展成為最佳的狀態。”事實上心理健康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因為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之間到觀點是不一樣的,所以對心理建康也就有不同的認識。

  精神病學家孟尼格(Menniger)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于環境及相互間具有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有滿足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范,而是需要三者兼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合于社會環境的行為和令人愉快的氣質。”然而,心理學家英格里希(H.B.English 1958)給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當事人在那種情況下,能進行良好的適應能力,具有生力,并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社會學作者玻肯認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種社會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自身帶來快樂。

  綜上所述,通常可以把心理健康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界定。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高校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也是維護和增強心理素質,提高社會能力,預防和消除心理疾病,使心理處于最佳狀態的一個科學領域。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總之,心理健康是一種合乎某種社會水準的行為,一方面個體的行為能被社會所接受。

  另一方面,它能為個體本身帶來心理上的自我完善和積極的發展。

  2.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

  國外學者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體現在:美國學者坎布斯(Combs)認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應有四種特質:積極的自我觀、恰當地認同他人、面對和接受現實和主觀經驗豐富。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和米特爾曼(Mittelman)曾提出測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十條經典標準:包括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是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實際等。國內學者郭念鋒在《臨床心理學概論》一書中歸納提出十條標準:周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心理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

  綜觀不同學者的觀點,可以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和大學生特定社會角色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

  第一,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大學生在學業期間要懂得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大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計劃,每天過的既充實又愉快,不要在碌碌無為中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要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在學習中體驗到獲得知識的快樂和滿足。

  第二,具有正確的自我認識,接納自我。自我意識是指人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認識與體驗。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我,發揮自己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缺點,客觀的評價自我,接納自我。既不要妄自尊大而做自己理所不能及的事情,也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勝任工作。

  第三,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的能力和正確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在環境改變時正確面對現實,對環境做出客觀公平的判斷,而不是怨天尤人。大學生要能夠適應環境的要求,并且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是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一致。

  第四,具有控制情緒和善于交往的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夠使自身輕松愉快,為人處事不會輕率急躁,善于調整和保持良好的情緒,擁有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大學生人際關系和諧才會有幸福感和安全感,樂于結交良師益友,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善于與集體保持協調關系。

  第五,具有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和符合年齡特征的行為。人格是指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言行能夠一致,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并且能夠為之付出行動。另外,言行舉止要符合所處年齡段的特征,不可過于幼稚或老成,甚至過分依賴他人。

  總而言之,當具體判斷一個人心里是否健康時,還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看一個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比較全面客觀的判斷,而不是用某一個標準去生搬硬套。

  2.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

  根據教育部2002年4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1)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是大學生認識自我心理健康對成才的重要意義,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調節能力。(2)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是大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地開發智力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傳授心理調適的方法,使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艱苦奮斗的精神。(4)解析心理異常現象,使大學生了解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現,從而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各種心理問題。

  概括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據大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及心理與行為的訓練輔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大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國內外學者和機構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為我們深入地去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可以借鑒的資源,當然由于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不同,有些結論還有待檢驗。

  3.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

  國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隨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討。1910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就把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列入了大學法案。1931年之后,日本多次召開全國性的大學生心理保健會議。195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召開了第一次國際學生心理衛生會議,從而使得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在全世界得到極大的關注。繼而,許多國家相應地在眾多高校內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為無數的大學生預防心理疾病和解決心理問題做出了貢獻。國外的一些學者在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咨詢等論著中闡述了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近幾年,隨著我國高考政策的改革和大學連續的擴招,大學生打架、自殺、患抑郁癥等事件頻頻上演,因此我國學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其中有些學者認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雖然早已蘊含在傳統的教育思想之中,但系統的研究卻開始于1980年代中期。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學心理健康取得一些成就,學術界一致認為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這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石國興教授認為,目前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著和教材可謂汗牛充棟。應該說,這些專著和教材結合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特點,講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傳授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為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的提高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3.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

  當今時代已然是經濟水平加快發展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一些學者根據各自的經驗和體會,從而展望心理健康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歐美國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劉世清歸納歐美國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四大發展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資格認定的職業化、高學歷化取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綜合化、途徑的多樣化與整合化取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養的專業化、實踐化與研究化取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與本土化取向。

  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的研究起步于從1980年代中期,到現在歷經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樊富珉(2002)對于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觀點是面對21世紀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將進一步發展,并總結出九大發展趨勢: 第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將滲透在教育、人才觀和學生觀中,成為學校教育的內在要求;第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將成為每一個學生自身成長的內在需要;第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將成為每一個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第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將從補救性為主轉變為發展性為主;第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將從學生轉變為學生、教師、管理者、學校環境;第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域將從人格輔導擴展到學習輔導、職業輔導、生活輔導;第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將從心理適應教育轉變為潛能開發;第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將從個別輔導為主轉變為團體輔導與訓練為主,網絡等新技術將被廣泛采用;第九,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將從兼職為主轉變為專職為主、專兼結合。

  4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4.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雖然國家曾經下達過許多官方文件要求各大高校重視大學生健康教育,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但是一些高校只是在形式上建立了學校心理咨詢室,實際效果卻是非常有限的。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成了皮囊,內在卻沒有真正解決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時,他們就讓學生做一做心理問卷,然后進行一些簡單的心理測量,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生心理問題的所在,給學生也沒有實質性的建議。

  第二,多數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設置不規范,機構隸屬關系不明確,成了無人管理和無人監督的機構。而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綜合的系統,這就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各個學科之間也要相互協調、相互滲透。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詢室中的從事心里想咨詢和輔導的人員兼職居多,有的咨詢師并不是專業人士,而是經過短期培訓之后上崗,并沒有扎實的心理學知識、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不熟悉心理輔導的方法和內容。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實踐性和針對性很強的課程,但是某些高校設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陳舊,上課枯燥無味。心理健康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老師在課堂上按照課本一節一節的講授給學生,學生處于被動學習,而沒有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根本沒用,沒有必要去上課,因為覺得老師講的太過于理論化,抽象化,并不貼切實際,到最后還是考的書上的一些理論知識而已。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各學科相互協調以及各學科的全面滲透。然而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孤立化教育現象,如果只是單純地依靠幾名心理健康教育專職人員顯然力量不夠。單是依靠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是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在現實工作中各部門之間相互推讓,怕麻煩的現象時常發生,各個部門之間缺乏統一部署,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落到實處,整體的教育力量尚未充分發揮。

  4.2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合理的實施,關系到大學生身心健康是否正常的發展。綜觀上述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迫切需要各大高校進行有效的解決。

  首先,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應專款專用,要為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配備必要的場地設施、儀器設備、 圖書音像等參考資料,并不斷補充更新。心理健康咨詢師和輔導人員要認真負責地為每一個前來進行咨詢心理健康狀況的大學生進行治療,不能馬虎對待,要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其次,高校必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領導小組,實行領導負責制,遵守小組提出的相關規章制度。另外,高校應招聘對口專業和有實踐經驗的心理咨詢師,聘用的心理咨詢師專業知識必須過硬,還應持有心理咨詢師證。要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的工作體制。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材要與時俱進,一方面需要心理教育專家們編寫出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的教材。另一方面需要教育管理部門應嚴格管理心理教材的出版,避免功利化傾向。學校仍需通過舉行各種專題報告會、講座、運用廣播電視、校報櫥窗等媒體,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師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創新。心理健康教師的講授不僅要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課程的需要,也要重視大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及開發。

  最后,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整體教育之中,利用課堂教學、社會實踐、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緊密聯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學校要發揮學生會、學生干部和相關部門的作用,建立宿舍、班級、學院一體化的工作網絡,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訓練、輔導、暗示、感染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5 結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高度復雜的基礎工程、系統工程和創新工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既是以前的應試教育遺留給我們的問題,也是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國家教育各級主管部門和高等學校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全面分析、把握和研究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真思考切實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途徑。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從容應對心理困擾。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大學生智力發展和塑造優良品德。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開發學生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由于筆者的研究能力及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限制,本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尚且浮淺,有待深入,提出的各項具體措施還不夠全面和成熟,在實踐中一定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考察,在實踐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和探討,加以總結和完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相關文章:

分析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低效問題及改善方案論文02-13

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9-16

分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論文11-03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論文10-02

大學生心理問題與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論文02-13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和對策教育論文10-07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論文10-07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調查02-15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