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進入師范讀書后,文選老師布置我們每個月讀一本書。那時的我是從鄉下中學剛考入師范的,中學時代對所謂的文學作品是知之甚少,所以一些文學名著我是非常的陌生。后來經過老師的介紹,我選讀了《穆斯林的葬禮》。
美好的事物很少有喜劇結局的,這本書也是的,一個那么好的姑娘,一個北京大學的高材生,為了她的長輩犯下的錯誤(如果可以說是錯誤的話)付出了那么沉重的代價,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就這樣沒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真的愛情,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得到,無論是韓新月和楚雁潮,韓天星和容桂芳,還有他們的長輩們,韓子奇和他的小姨子(也是他的妻子)梁冰玉,讀完以后,被書中的細膩的感情實在感動了,其實我這人本來就有點感情豐富,所以很能夠理解作者以及書中的人物的心情,一邊是愛情,一邊是親情;一邊是懸崖,一邊是教義;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凡事不能完美,人格的扭曲還有現實的不如意讓人有種既想反抗又沒有力氣的感覺,這本書里我最佩服的人物是韓天星,是條漢子,為了能讓自己的妹妹幸福,即使犧牲掉自己都沒有怨言,正因為這樣,他和容桂芳分開了,但是他的妹妹真的得到幸福了嗎?沒有!家里有韓太太這樣的家長,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她,她沒有什么文化,剛開始的光景也很凄慘,父親的慘死,家境的敗壞,都沒有擊倒這個堅強的女性,可以想象,在梁子奇轉頭蒲綬昌的門下時,她恨師兄,但是人還是要過嘛,母親多病,妹妹尚小,誰也想不出那三年里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是怎樣挑起家里的大梁的,但是她的眼光畢竟不長遠,可能是沒有文化的緣故吧,但是她還是能了解師兄的意圖,甚至忘情地投入他的懷里要嫁給他。因為一個女人在那樣的環境里,要想生存真是太困難了,當然這也不是利用,是親情,友情還有一點點愛情的交融吧,但是當她丈夫逃亡英倫的時候,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愛他,想他,戰亂的環境下,幾乎每個人都在想怎樣維持自己的生存,10年,僅憑著一點點思念,她把孩子天星帶大成人,但是沉重的打擊還是不期而至,她最疼愛的小妹竟然取代了她的位置,這個還是她能接受的,唯獨不能接受的是小妹還和自己的男人生了個小女孩,當然就是韓新月了,如果家庭的變故還不是最沉重的,那宗教上的自責就更可怕了。
梁冰玉走了,但是韓子奇的愛情夢并沒有破碎,他還有女兒,這是他們愛情結晶的見證,最大的悲劇來源也許就來自于韓子奇堅持將女兒留下來。想一想,假如當初新月被冰玉的帶走,在英國找個金發碧眼的小伙子,過上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韓子奇沒有這樣做,在他的生命里,玉是最重要的,但是他還想為自己的愛情留下點什么東西,過分的留戀和放不開,然后悲劇就發生了。韓太太也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她愛子奇,放不開他,更恨他,恨得入骨,平時里總是無休止地找碴,但是當韓子奇摔傷以后,又是那樣的關心和心疼,她愛自己的兒子天星,因為天星是新月到這個家來以后的唯一依靠了,她恨妹妹,可是妹妹不在身邊,就只好朝著他們的女兒發泄了,一家四口人雖不多,加上姑媽也不過五個,但是關系卻復雜的像紅樓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生著的人總是痛苦的,死了的人也不見得能解脫。如果新月,子奇,君璧,姑媽他們能在另一個世界里相遇,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我們不知道,也許霍達本人也不知道了,最后的結尾還是可以安慰一下的,就好像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一樣,如果他死了,全世界的讀者也不會答應,這本書里,雖然新月死了,雁潮和桂芳的心都死了,但是我們還是能從天星和彥淑的后代身上看到了希望,就是青萍和結綠兄妹,他們應該能不受先輩們的錯誤所牽連,過上幸福的生活吧。
著名作家冰心在為《穆斯林的葬禮》外文版所寫的序言的最后一句是:“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諺,說‘百聞不如一見’,亦愿海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
不論怎樣,《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都是深深的感動。感動之余,我還蒙生了把它推薦給更多朋友的沖動,因為,如果有人愿從更多的角度去了解人生的意義,那就去讀一讀《穆斯林的葬禮》,至少它可以讓我們懂得什么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感情。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2“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挲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溫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升起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弦,述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冰玉在琴聲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淚珠,在這片土地上灑落。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地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這就是我所喜歡的《穆斯林的葬禮》的結尾。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很遺憾沒有真正認真拜讀過,這次“偶然”的機會,終于使我有幸一睹它的風采,想寫下些什么,卻又不知從何下筆。那個彌散著淡淡的憂傷的月與玉的意境讓我不忍下筆,似乎稍不留意就會打碎這個絕美的意境。
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潔詩篇;一部映射普通大眾生活的歷史之劇;一部折射平凡卻辛酸的愛情故事的縮寫;一部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的真實畫卷。這部長達50萬字的長篇小說,以其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對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習慣、婚喪嫁娶習俗做了全面、徹底的描繪。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了廣闊的生活畫面。作品中人物活動的時間,上迄二十世紀初,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活動的范圍從亞洲到西歐,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的沉重災難,還有鮮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習俗、玉器行的歷史和感人的故事情節。它不僅是穆斯林的葬禮,也是愛情的葬禮,圍繞著幾代人的似乎“扭曲”的愛情書寫穆斯林人的生活……。
讀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書中美麗的言語和措辭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對于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于環境的襯托,作者運用的詞語都那么的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就不以為怪了。讀完這本書,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我甚至抱怨作者為什么如此殘忍,要賦予一位完美的妙齡少女如此苦難并短暫的一生,要拆散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脫了,而活著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我曾經想到過一個問題:為什么這本書的書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禮》,穆斯林的葬禮,葬去的究竟還有什么呢?也許還有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情,這也是作者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但作者以一種似現、似全似殘的寫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我的心情好似秋風中墜下的一片落葉,隨著人物的經歷,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最令我震撼心靈的是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韓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愛情了嗎?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沒有。讀過他們,令人有一種由衷的欽羨,又有一種揪心的疼痛。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展到最后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在閱讀他們兩人的言語和對白的同時,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同時又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著。我不能不承認,我被這種高尚的愛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節中,隨著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隨之變化。說實話,我很羨慕,甚至向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相儒以沫,但可惜的是她的愛情追求顯得稀里糊涂,幾乎在不懂什么是愛,什么是責任的情況下,就懵懵懂懂地跟著本能的喜好感覺飄飄然起來,乃至最后死到臨頭滿腦子還都是那么可憐的一點所謂的本能的美好感覺。不幸的出世、抑郁的生長、痛苦的愛情、悲慘的喪生……新月的悲劇也許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叫人不得不為之哀嘆,這也正是整部小說的過人之處罷。
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白紙黑字里面的主人公!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為何在現實面前,你如此不堪一擊?
生命在命運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哀歌為誰而響起?《梁祝》樂曲在春蠶吐絲的節奏中淡淡遠去。留下一片純凈,一片空靈……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3這本書我看了不到半個月吧,每天都會看一點,要么早上提前一個小時,或者中午午休微信閱讀,還有晚上收拾好睡前閱讀,半個月不到利用零碎時間看完。 其實在看之前我就知道這是一本很悲傷的小說,甚至有點矯情。但是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很強的故事邏輯性,讓我還是深深陷入到小說中,仿佛置身其中,深切地感受到小說各位人物的喜悅與悲傷。看到新月跟楚老師甜甜的愛情,我也覺得很幸福,甚至有點羨慕新月,羨慕她有那么好的老師,還有那么愛他的爸爸與哥哥,羨慕她有那么好的成績和性格。記得新月去世的時候,陳淑彥說:“新月,你這輩子活得值啊。” 的確,新月的生命之光雖然只有19年的長度,但是她這19年獲得了很多別人企盼不到的幸福與幸運。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它有限的長度。“有的人20多歲就死了,只不過到70多歲才埋”這句話也在說明著,生命的意義跟價值并不是以長度來衡量的,并且它跟長短毫無關聯。還有生命的人,應該珍惜好歲月,認真積極得過好每一天,賦予生命最大的意義,給社會與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 一個人,無非就是她/他思想的產物。我們可能會比較少去思考“活著有什么意義?”這種問題,如果我們每天的日子都很平淡無奇,又并不無趣,那么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去想這個問題,直至生命終結。但是當我們遇到人生中一些波折甚至災難的時候,我們就免不了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了。其實這是個很大的命題,且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回答。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去認真回答。我認為,即使不遇到災難,多思考一下,也受益。 從韓子奇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事業的波瀾起伏,這個事業是很典型的,因為它于他而言是生命,是至高無上的寶貴。人生無常,很多事情不是一個人或一家人所能掌控得了的。韓子奇最初忍辱負重,給害死師傅的仇人做徒弟,默默學習成長了三年,結果重振“奇珍齋”,為師傅報仇,甚至一躍成為“玉王”,名利雙收。但是后來,日本鬼子侵犯中國,國家有難,民間個人的生意環境也不免受挫,韓子奇為了保護他視為生命的古董寶玉不被戰爭毀滅,不惜拋妻棄子遠赴英國。卻沒料到,他遠在英國的那段歲月中,奇珍齋已經被毀滅了。而毀滅的元兇,又正是他以前的仇人。 所以說人生無常,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卷土重來是常有之事。不過韓子奇他這一輩子的確也干了不少大事。比起人生的平淡無奇,用盡全力去爭取一下,為其增添幾筆色彩,不是更有意義嗎? 說到愛情,韓子奇說他跟冰玉之間是愛情,是單純卻又濃烈的愛情;而他跟君璧之間有深厚的感情,這個感情也割舍不得,但卻不是愛情,他類似于親情,是理所應當的感情。韓子奇和梁冰玉從英國回來之后,韓子奇卻再也離不開家,離不開梁君璧了,當然他并不是離不開梁君璧這個人,而是梁君璧身上承載了很多的社會屬性的東西,比方說世俗的眼光,宗教信仰等等。他沒有辦法心安理得地離開了。所以梁冰玉選擇了一個人離開。對于愛情,我還是更傾向于梁冰玉這樣,敢愛敢恨,獨立灑脫。而后韓子奇跟梁君璧在一起生活的這些年,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美好的感情存在,只不過是住在一個屋檐下分居不言的兩個陌生人罷了。而這樣過著余生,值得嗎?深情,不癡情,我想這才是最好的愛情態度。獨立、自重才是過好自己這一生的基本要求。 以上就是我閱讀完這本書之后,關于“生命”“事業”“愛情”的思考。當然,韓新月是一個很完美的人設,還有楚雁潮也是。有人說作者創造這樣的人設過于完美了,但我覺得無可厚非,畢竟是小說嘛,沒說非得跟生活一樣。藝術本就是源于生活,但最終還是要高于生活的。我喜歡這兩個角色,喜歡他們對事業孜孜不倦的熱情與付出,喜歡他們身上散發的自信與從容,喜歡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與健全的人格。這些都是我喜歡并決心追求的,他們給我增添了動力,也促進了我對燕園、未名湖深深的向往。希望今年能去好好地逛一次,北大這個從未見過但仿佛已經見過好多回的地方。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4由于我有一次性買多本書的習慣,這本書被擱在床頭那摞高高的書里蓋灰塵,直到那天睡覺時做夢,手一伸碰倒了那摞書,那高高的書堆一下子砸了下來,把我砸了個七暈八素,而那本書也跌到了我跟前,清醒過來后我隨手翻了起來。
這是描寫回族一個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浮沉,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故事的開頭是一個花甲婦人,手提一盒蛋糕,腳步匆匆的往一座北京四合院走去,路上的風景是她所熟悉的,引起了她對往事的感慨,到了四合院門前,她又猶豫了,手抬起了又放下,始終不敢去碰那門錢上被歲月所腐蝕成黑色的銅環,一扇門,隔著兩個世界。
韓子奇是一個孤兒,機緣巧合被北京一家琢玉匠人梁亦清收做徒弟,梁亦清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梁君壁和小女兒梁冰玉,后來梁亦清因勞累而瘁死,韓子奇為繼承師傅的家業,不惜忍屈受辱,投入到死對頭蒲壽昌門下,專心學習玉器行的經營經驗,三年后重回梁家,娶梁君壁為妻,并在英國商人亨特的幫助下,重振師傅的家業奇珍齋,十年后,奇珍齋名冠北京玉器行,與此同時,“七七盧溝橋“事變,一場為期八年的血戰在北京展開,韓子奇被迫帶著費盡半生心血收集來的奇珍異寶和師妹梁冰玉遠渡英國,而在英國,希特勒對倫敦進行了瘋狂的轟炸,戰爭中,孤苦無依的韓子奇和梁冰玉結合在一起,并有了一個女兒韓新月,戰爭過后,韓子奇帶著梁冰玉和女兒回到了故土,梁冰玉不知該如何面對胞姐,選擇了離開,三歲的韓新月留在了北京,稱梁君壁為“媽媽”。長大后的韓新月美麗而聰慧,考上了北京清華大學,而一直固守傳統觀念的梁君壁很討厭她,卻又不得不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在大學,韓新月愛上了年輕的老師楚雁潮,卻在一次意外中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休學,住院,失望,絕望,求死,這一路都是楚雁潮在默默的支持她,鼓勵她,讓她一次次的振作起來,但人類的力量畢竟有限,美麗的少女最終撒手人寰,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這是第一本讓我感覺把“愛情”這個抽象詞表達得那么真實的書,當新月臥病在床,知道自己的病已經不是現代醫學可以力所能及的時候,她請求楚雁潮放棄自己,任自己自生自滅,楚雁潮憤怒了,他向新月解釋:“愛是什么?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炭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著同樣的光輝!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為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犧牲’這樣的詞來貶低我,我們雙方都不是祭壇上的羔羊,我們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得越深,愛得強烈,愛得長久,這就是一切!”
如此真摯的情感,讓我不得不感動,老天怎么如此殘忍,去傷害一個被眾人寄予厚望的生命,她這么美麗,這么優秀,她是韓子奇暮年時活在世上唯一的希冀,她是哥哥韓天星用心愛護的妹妹,她是楚雁潮最看好的外語人才,可是就是這么美好的一個女子,偏偏成了當代落后醫學的犧牲品,當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堅持著斷斷續續的呼吸,就為了見楚雁潮最后一面,但她最終沒能如愿,在用盡力氣直呼喊出一個“楚”字后,離開了這個曾經讓她輝煌精彩的活了十九年的世界······
這里又順帶了另一段悲劇愛情,主角是她的哥哥韓天星和她高中時的摯友陳淑彥,韓天星愛上了和他同在一家工廠工作的樸實女孩容桂芳,可是他的母親梁君壁看不起容桂芳的家世,用離間計離間了他和容桂芳,兩個相愛的人因為誤會咫尺天涯,在新月病重的情況下,韓天星娶了陳淑彥,沒有愛情的婚姻,卻也為韓家延續了香火。
最后一章“玉別”,以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落幕,韓家遭遇了巨變,傾覆了韓子奇“政府公務人員”的地位,抄家,趕人,韓子奇在打擊中死去,懷著對女兒的思念,懷著沒能見上梁冰玉最后一面的遺憾,死不瞑目。!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5完完整整算是花了三天時間讀完。記掛著那條玉的長河,愛的長河,生命的長河,我知道這條河將會流向所有心靈的干涸,溫柔地填補所有空缺,滋潤所有因為愛滋生的欲望和疼痛。我總是記著奧利佛那句“我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整部書仿佛也是因愛而生,各種自人性深處迸發出來的愛的光輝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時光的長河里折射成星光,永不退色。
看了劉白羽先生為這本書寫的評,我雖不懂一些專業性評語,可是先生讀書之細致之思考態度真正值得贊揚。并且因為有幾點看法與先生一致感到自豪,不過仍然慚愧我學識淺薄不能對故事之外的含義有自己的闡發,對故事之內的看法又不能準確的表述出來。向劉白羽先生致敬。
我知道品論一本書不能以眼淚來評價,否則現在市面上的很多總裁小說豈不成了絕世經典。眼淚分為憐憫和感動兩類,憐憫似乎只要有慘不忍睹的場面就可以,可是感動需要人的經歷和感情產生共鳴,需要人深深體會到在某種特定場景里的感情才會有流淚的沖動。而讀完《穆斯林的葬禮》,讓我流淚的是三場死亡。
梁亦清之死,是干將莫邪之死。一聲鑄劍,終為劍亡。他擁有一雙成就藝術的手,雖然一輩子窩藏在一個膽小怯懦的軀體里,可是如果像韓子奇那樣也有春風得意的時候,就不得不讓人想到因為不在清貧而走向與藝術越來越遠的道路。作為回族,帶著整個民族的少數的孤獨感,梁亦清對于寶船的制作是懷著一種崇高的心情來制作的。負著對整個民族的熱愛,他把全部心血澆鑄在寶船上。他的死其實可以預見,因為這死是海子臥在鐵軌上,這死是海明威對著太陽穴舉起了槍,這死是荊軻壯士一去。這死是宏偉的,是如波濤一樣狂奔著怒吼著走向生命的盡頭。一口鮮血,吐盡懷中悠悠長嘆。生而為玉,梁亦清死,是因那火一樣的對玉的愛戀。
奧利佛之死,是荀奉倩之死。他就那樣默默地等待,仿佛一片寧靜的湖水,深沉,蔚藍。他為梁冰玉每日帶來的鮮花,綻放在她的窗臺,香氣像是一縷縷情思總是能投到人心深處。如果這時間有一個人會犧牲自己的時間來保護屬于你的一方空氣之潔凈,我似乎找不出什么理由證明他的愛是是輕佻的。我們在這無常世間浮沉一生,往往就在金錢與名利中忘記了自我,為財色而死之人不在少數。而奧利佛的高貴之處就在于他,為愛而死。一個人,不管他活著的時候曾經多么卑微,多么狼狽,就算被愛拋棄過,最終能死在圣誕樹下,死在玫瑰的芳香里,死在微笑與希望里,他就是幸福的。
終于,韓新月還是死了,如劉白羽先生所言,她的死,是祝英臺之死。悲壯而宏大,在穆斯林古老的儀式里,新月帶著對事業的向往對愛情的向往走了。新月站在梁君璧面前,是一個清澈而熱情的生命;新月站在韓子奇面前,是一個勇敢而無畏的生命;新月站在楚燕潮面前,是一個堅強而不屈的生命,也是一個溫柔卻無法挽留的生命。新月的存在就是因為愛,不是天星,天星是因生活而存在。所以新月亡去的時候,才讓人無故那么多心酸淚流。人類存在于世上,如果不能因為孤獨而永恒,就只能因為愛讓時間有停下來的可能,愛才是永恒并且容易讓人們達到的境界。
如果這一生不知道我們是因何而出生,希望我們將死之際能笑著告訴上帝——此生為愛而活,為愛而亡。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6葬禮是人生最后的儀式。呼吸凝結,空氣已停止流動。然而永恒的愛情在楚雁潮為韓新月的墳墓試坑中得到升華,并瞬間獲得永生。面對心愛的人的死亡,親身經歷的人總是撕心裂肺的心痛。
身邊有不少穆斯林的朋友,我對他們的印象,是虔誠,他們對信仰以及生活的態度,讓我腦海中浮出這兩個字。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執著,他們對自己正在追逐的一切總是難以割舍,哪怕前方是萬丈深淵。曾經覺得太過執著的人總是活得那么苦,因為他們不愿放下心中的執念,讓它操控自己的情緒與思想。但今天突然覺得,也許,生命中有那么一件事情值得讓自己不惜一切去執著地追逐,也是另一種幸福。就像這本書里,每個角色都有執著的一面,也許換來了遺憾,但是否無怨無悔,也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吧!
這本書,每個角色都塑造得很立體,很真實,很鮮明,讀起來無意中會注入一些身邊人的影子。
韓子奇,新月的父親,有著一生的悲情。拜師學藝梁亦清,少年輕狂成玉王。為玉避難赴英倫,十年流落在他鄉。而那時,結發之妻梁君璧,帶子年幼兩茫茫。讀到此處感覺異常的凄涼悲傷。人生總是充斥著無奈,孰為魚,孰是熊掌。取舍間就看清了韓子奇的一生悲涼。
梁冰玉,一個為愛而生的女人。從小對韓子奇的懵懂迷戀,使她一生留下眾多遺憾。私奔隨奇哥哥到英倫,拒絕奧利弗的示愛,錯失了本可以美滿的婚姻。然而,對韓子奇的愛表現出勇敢和堅貞,雖終生無怨無悔,但也埋下了一生的苦悶。與親生的女兒韓新月一別之后,再永無相見。
韓新月的人生境遇,美麗而有光焰。對愛的向往仿佛帶有母親的遺傳。實際這是人人向往的愛情,終因心臟病情而噶然中斷。韓新月在我看來最為可憐。19歲的年華,生命的最后一刻方知生母。然而,她又讓人敬慕,只因生命中永遠流淌著梁祝樂曲的溫馨輕旋。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如盛大的生命樂章,淹沒了人生中所有的苦難。
梁君壁,她是這本書中,對信仰最虔誠的人。她對傳統觀念的執著,讓她剝奪了兒女追逐愛的權力。她對丈夫的忠誠,卻換回了背叛,促使她對家庭的所作所為越來越偏激,因而也一天一天地釀成了悲劇。
姑媽,大半輩子的忠心耿耿,為這個家庭付出一切心血,甚至到死亡的那一瞬間,都為他們保守秘密。
韓天星,他對父母的服從,對妹妹的呵護,對妻子的盡責,都是讓我欽佩的。就算知道母親的所作所為,也沒有揭穿,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因為他顧及家里每一個人的感受,堅持地維護這個家。
楚雁潮,他不是穆斯林,他僅僅是執著地愛著一個活著的人,這個人曾經活在他的眼前,然后只能活在他的心中。
風雨中走過的三代人如露如電般一瞬而過,情感的交織,生活的無奈,風月無邊不過是起心動念,歲月無痕顯得那樣無情。韓子奇對奧利弗的話:年輕時候不輕狂如何成就未來的事業,少年的敢恨敢愛才會無悔無怨。穆斯林的情感在梁祝的小提琴委婉輕緩的旋律中走向圓滿。
這本書,給我上了殘酷的一課,它告訴我:
到最后,奇跡終究沒有發生,命運不會因為你的善良而對你寬容。
生命的終點,總是會到來,也許因為戰爭,疾病,或意外,在死亡面前,我們的力量微不足道。
那么,我們能做的是什么?也許僅僅是珍惜身邊的人,做好現在的自己,到那一天,我的葬禮,我就能少一點遺憾,僅此而已。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7昨晚讀完《穆斯林的葬禮》實在翻來覆去睡不著,總覺得應該記錄一下我的心情,才不讓這個周末白白度過。誠然從中我了解了一些穆斯林的婚禮習俗和葬禮習俗,還有日常的某些習慣。但在看書的過程中卻慢慢忘記了那是個有著濃厚名族色彩的故事,只覺得新月與楚老師是那么獨立的個體,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只有里面的梁君璧充滿了回族色彩的人物。
豁達前輩說那是個真實的故事,當她從主人公的路線一路尋找著故事的片段時,聽到和主人公有著相當時間接觸的人們對他們的故事緩緩道來時,那死去的人物仿佛在她的眼前復活了。她就好像一個站在當事人旁邊的旁觀者一樣,陪著主人公高興、難過、痛不欲生……當然文學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部分也是作者為了突出主題而即興發揮的。
好了回到我的世界吧!看到新月一次又一次被她那個媽媽傷害,真心疼,畢竟上一輩人的恩怨不應該報應在這么純潔的她身上,可是命運的輪盤就是這么寫的,她死了是悲劇,活著又何嘗不會是悲劇,楚老師應該是愛情的化身,他那么炙熱的愛著新月,從來有人得到過這樣至死不渝的愛情,或許這方面她又是幸福的。
雖然我已不像以前那么激進,當我看到韓子奇竟然和梁冰玉在一起時,那一刻我心里氣急了,怎么可以這樣沒有責任心,或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在異國他鄉流浪20xx年,想不清楚那應該是怎么樣的心理歷程,又怎么樣的文化程度和態度觀點才能讓他們做出這么為世人所唾棄,起碼是比較傳統的人們是不能接受的,這也許就是儒家思想在大多數人心里的根深蒂固吧。梁冰玉說:“因為我愛他,他愛我,所以我們就結合了。”說的那么理直氣壯,一點不像是第三者。不過她的敢愛敢恨也讓我佩服。韓子奇終究還是比較傳統的,他扔不下他兒子和妻子和玉和名譽。他口口聲聲說:“我離不開你”,可是照樣過得好好的,或許有點苦,可是沒死,有點犀利吧。所以我也佩服梁冰玉說:“你的人生應該由你來做決定”,后來就是她失望的走了。帶走了這個人的愛,卻帶不走這個人的人。這也是一個女人的失敗。她姐姐梁君璧也失敗,留住人留不住心。還有一失敗,她有意冤枉老侯,卻最終敗了自己的家。這個小說里還有個有點意思的角色:鄭曉京。好多次因為她我竟然哈哈大笑。楚老師性格穩重有文藝范兒,而這個鄭曉京卻是十足的政治革命家,起碼樣子是挺足的,兩個人有好多個碰撞那種完全不在一個頻率上的人的談話著實讓我覺得好笑,這里其實體現著當人文人墨客在政治面前的尷尬與無奈。悲傷的事總是會發生,而且發生的太突然,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新月要死,可是當我看著新月在叫著:“楚……”,楚老師還沒有來那會兒,我覺得她不會死,一定會等著她的戀人到來再緩緩離世,可是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樣發展,她就真死了,真沒有睜著眼睛對自己的戀人說一句:珍重。沒有見到自己的親生媽媽,沒有見到最愛的爸爸,就這么走了。那時我覺得作者肯定和我開玩笑,一定會有楚來了之后的回光返照,可是沒有,故事結束了……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語言精辟,四字成語非常多,每一句都是斟詞酌句,而且情感細膩真摯。祝福天下擁有這樣純真愛情的人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8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著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著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群群頭上纏著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說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里,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堅持著自我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于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著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齊,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我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仿佛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梁冰玉走到了一齊。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著感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應對自我的妹妹,自我的丈夫,應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樣可能讓自我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僅有梁冰玉明白,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于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么照片上的媽媽看著那么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么的陌生……隨著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贊美詞匯都能夠加在她身上而毫不夸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里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感情完美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后,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梁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著自我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愿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征著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征著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凄美動人的感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我的.心境,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著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敘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讀者就這么跟著霍達,仿佛穿梭在一條兩面墻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胡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9當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仿佛進入個全新的世界,里面講了一個少數民族——回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傳統風俗......書中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一章寫當今,而后一章又開始著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說寫作的一些結構、布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于運用環境描寫,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
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蘊含著悲的意味。的確,結尾令人結尾慘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間的愛情令人感慨,令人憐憫,但卻陰陽兩隔。這是愚昧的封建禮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天星跟容桂芳的愛情也沒有結局,這難道僅僅是梁君壁的錯嗎?不,這是整個封建社會遺留的弊端,是封建禮教的思想侵害著沒有思想的梁君壁!
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著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著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后會怎樣哭叫著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看到這里,我也為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于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新月的悲慘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樣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她對學業是那么充滿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語系。她對每個人都那么好,幫助寢室里英語差的羅秀竹。但她的心臟病把這一切都毀掉了,父親姑媽的疼愛,哥哥天星的關愛,楚老師的支持,并沒有讓韓新月自暴自棄,而是積極的于疾病做斗爭,可命運就是這樣,從不眷戀人,還是讓這樣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留有遺憾的離開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棄過對于愛,對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終卻無法逃脫命運的束縛。
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著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0在我們的生命里,時間是經,空間是緯,細細密密地織出了一連串的悲歡離合,織出了極有規律的陰錯陽差。“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后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歷史是認得足跡,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于正視自己的歷史……”
“奇哥哥,我們是人,活著……就應該像一個人,有愛的權利”這,是幸福,是希望,還是痛苦的呢喃,是人毀滅了人,還是人拯救了人?他們真的能相愛嗎?對于一個有婦之夫的男人來說,這到底意味著什么?
這是《穆斯林的葬禮》第一次愛的狂潮,這種狂潮來的是機緣巧合呢?還是命中注定,我無從贅述,但我認為愛本身沒有錯,錯就錯在你的這種愛是否與客觀環境相協調,相適應。否則,就會受到命運的捉弄。
韓子奇本身就有自己的性格弱點,而這種性格使他在事業上(玉器)相當成功,但在命運和情感上無能為力。回顧他走過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一直都在“錯誤”中跋涉,一直都在受別人“左右”。他不是回族穆斯林,卻要跟隨“篩海”吐羅耶定巴巴跋山涉水去朝覲;他與梁君璧之間沒有愛情,卻奧一蹴而就的結婚;作為一個已有妻子的丈夫,他本不嫩接受別人的愛情,可他卻鑄成了打錯;不過這種錯誤的演變有它自己的歸宿——塑造了一個冰雪伊人的少女,韓新月。
韓新月是純潔美麗的。她有朝氣,有美好的夢想。她堅強,自信,不肯向困難低頭。她遇到了楚雁潮。在北大的三年中,她是他的學生,他是她的老師。他在他們的心田播下了愛的種子。他憧憬著,在她學業有成,事業有望時贈給她那首卡爾·馬克思贈給燕妮的詩,然后一起談夢,書夢,一起泛舟文學的海洋。照這樣下去,他們愛情是美滿的,他們也應該是幸福的。然而,現實就這么殘酷,他們還來不及享受愛情的愉悅,就被現實撕扯的體無完膚。也許殘酷也是一種美,一種殘缺的美。正因為月缺太多,人們才格外喜歡月圓。
人世間是充滿各種紛繁復雜的矛盾的。拋開其它,就連韓新月這個美麗純潔的女孩身上,也有讓人為之扼腕可惜的矛盾。一方面,她在形象氣質,在學業上是完美無瑕的,而另一方面,她在身體上又有致命性的疾病——先天性二尖瓣閉鎖不全。
“人真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在最艱難的時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食物,也不是藥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線希望。沒有愛,沒有希望的人生還不如死……”愛是光,被愛是光。愛情是“一個多么崇高的字眼,她憧憬過,她向往過,她思索過,但……”。“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于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忌……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所以他及早告知了他,想喚起她的求生意識。
但還是有力量使他們分開,甚至使她加快的走進了穆斯林的葬禮。這種力量到底是什么?難道僅僅是民族信仰的不同,抑或是韓太太心中的“鬼”在作祟。“民族信仰不同”只是她的一個借口。而這借口在韓子奇臨終前吐露身世后也不攻自破。韓太太的滿腔怨恨驅使著她讓新月不容易:新月上北大,她處處刁難。最后以給天星娶媳婦為由,狠狠“割”下韓子奇心頭的一塊“玉”肉;新月能早早走完人生,也與她的這種恨有關。正如人們常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恨也有它的根源——她愛韓子奇。而韓子奇背叛了她,辜負了她。她恨韓子奇對他的無情,很她小妹。以至于恨韓子奇和她小妹生下的新月,甚至恨新月所上的那所北大。這正應了一句話——因愛生恨。愛可以使一個人永生,很同樣可以使一個人死亡。
這就是一種矛盾,愛與恨的矛盾,種族間的矛盾,身份地位之間的矛盾。這都是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痛。有時候,我就想:人為什么不能大膽地去愛一個人,去和每一個人做知心朋友。為什么處處受到風暴的襲擊,受到一些無辜的傷害。
人是社會的,干壞事不能隨心所欲,做好事也不能隨心所欲。最好把積極的愛恨情仇與客觀環境融為一體,否則,那將是一種痛,一種負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國的人口太多了,多得以至于我們不能尋找一處世外桃源來過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最后,我再告誡我們青少年一句:在花季雨季這段美麗的時光中,戀愛應該學會感情與理智的和諧,內心與環境的和諧,“戀”業與學業的和諧,做不到這三點,切勿去嘗試。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1《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是一個回族姑娘,她用獨特的視角,以“玉”和“月”為兩個特定的兩個意向穿插在一起,交替地展現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艱難的足跡。“玉”的故事是圍繞老一輩韓子奇展開的,“月”則是關于小一輩韓子奇的女兒韓新月的故事。交替的“玉”和“月”的故事,在不同的時代,向我們傳達著同樣的情感,即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兩代人,面臨著不同的痛苦與磨難,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做出了艱難的抉擇。整本書,圍繞著“玉”和“月”交替展開,也可以用兩個字:“悲”與“情”來概括。
先來說說以韓子奇為代表的老一輩的“悲”與“情”。
對于韓子奇來說,玉就是他的夢想。一個對玉熱愛到癡狂的人,忍辱負重去奇珍齋學徒只為師父梁亦清報仇,后重振家業。在他決定從奇珍齋回來的時候,就注定他一生都要和梁君璧綁在一起。他對梁君璧的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或許是因為師父長女的緣故吧。侵華戰爭爆發以后,擔心玉毀的他去了倫敦,同行的還有感情受挫的妻妹梁冰玉。倫敦也逃不過戰火的紛飛,在異國他鄉,兩人便相愛了,生下了私生女韓新月。對于梁冰玉,韓子奇便是難以割舍卻又抵抗不了命運的愛情。回國后,冰玉不堪姐姐的屈辱遠走他鄉,留下了新月,卻帶走了韓子奇畢生的想念。
對于梁君璧來說,家就是她的夢想。她雖寵著妹妹,但也無法接受韓新月存在的事實。她的內心,一定是極為痛苦的吧。這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人事還是命運,她也無從了解。她能做的,就是壓抑著自己過日子,維系著她眼中的家。
梁冰玉,這個有著家國情懷的姑娘,從愛上韓子奇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一生的錯。有人可能會說:“相愛不分對錯”,我就不發表看法了。很大一部分人對該書評價不高,大多是因為韓冰玉的緣故。如果那時候梁冰玉沒有跟去英國,而是韓子奇和另一個人相遇了,命運會不會對他們更好一點。
老一輩的錯誤已經鑄就,無辜的便是新月這一代的孩子們。
韓新月一定是個人人都喜歡的小姑娘,成績優異,心地善良,每個和她相處的人都會覺得她是一個天使。她和班主任楚雁潮之間,不同于韓子奇和梁冰玉,是在和平年代的自發的愛情,與其他無關。當她知道自己的老師也喜歡她的時候,世界就被點亮了,照耀著她與病魔斗爭的路。在這條艱難的路上,梁君璧以楚雁潮是漢族人為由不準他們來往,同時也讓新月懷疑自己的身世。
其實故事在新月死的那一刻,也跟著死了。新月是韓子奇最后想守護著的天使,是楚雁潮追尋一生也追不到的摯愛。多年以后,新月的墳前,依舊有個中年男子吹著斷腸的《梁祝》,一生都在想念著那個遠走的人。
一個錯誤的開始,如果不把握好,怎么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韓天星喜歡小榮,但是母親梁君璧極力反對,工于心計的她拆散了天星和小榮。究竟是她自己本來就是這樣?還是韓子奇讓她變成了這樣?還是命運讓她變成了這樣?我們都無從得知,或許在新月存在的那一刻起,這個人就變了。
時代帶給我們的是經驗,好書帶給我們的是情感。在追求夢想,向往愛情,反抗命運的路上,我們未必能說比主人公做的更好。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成就了不同的“悲”與“情”,同時反映了穆斯林在中國行走的艱難與痛苦。終有一天,合上書本,我們會發現:在交錯的故事里,自己的平淡生活才最為真實。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2我認識霍達,是從語文課本里的名著引讀開始的。
那時還在應付緊張中考的我,便對《穆斯林的葬禮》有著由衷的好奇。終于,中考之后,慢慢舒緩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書店,不匆不忙的買下了這本書。
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筑的畫面,下面的印刷體打著穆斯林的葬禮這六個黑體字,簡單而又透著莊重的氣息。暑假連續幾天的綿陰小雨,使我徜徉于書海中,讀完這本書,一種肅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在灰色磚墻簇擁著懸山式的門樓里,傾情的演繹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六十年間的興衰存亡以及糾纏交錯的愛情悲劇。
天生聰穎,為報師恩的韓子奇娶梁君璧為妻,事業之路蓬勃發展,最終成為北京的“玉王”。抗戰爆發期間,他與梁冰玉攜帶珍寶遠赴英國發展。在二戰的硝煙之下,韓子奇與梁冰玉竟萌發了愛情,韓子奇從前只知道事業,只知道報師恩,卻不懂什么是愛。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們兩顆心緊緊地相貼,眷戀的眼神透露著纏綿。已近中年的韓子奇與梁冰玉相愛了,而新月便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許這是一段不令人許可的愛,也許他們的愛被天下人廣為嗟嘆,也許韓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縛終究沒能約束他。其實,我很贊賞他們的愛,雖然我不懂什么是愛,也沒經歷過愛,但是我知道,在愛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塵都是無法阻擋愛的。
盡管是兩代人,同樣不會阻擋愛情的萌芽。
新月就讀于北大,對于一個懵懵懂懂的青澀少女來說,也許還不懂什么是愛。可是梁老師卻是對她情有獨鐘。當愛情悄悄到來時,一切話語都如此蒼白無力,心里也是一片茫然。之后,楚老師毫不顧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于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么,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
試想當時的場景,新月那青澀的臉龐,透露出一絲絲的純真與無知,當聽到這番話語時,她是何其的激動與忐忑不安,“老師,我們這是……愛情嗎?這是愛情嗎?
當然,無論新月是否接受,這段愛情始終無法走到歲月的盡頭。他們美好的愛情被韓太太阻止了,僅僅只因為楚老師是漢人,想想都令人無比的心酸。也是,在那樣的一個時代,封建的束縛,世人的眼光,就連身份背景都可以成為愛情、婚姻的絆腳石。更何況他們的關系令人無法揣測。在我眼里,他們雖是師生,可卻不是師生戀,他們的愛情超越一切,超越的過概念,可沒想到,始終沒能沖破封建束縛的大牢。
他們的愛情是梁君璧無法想象的,她無法體會愛,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這也是她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悲哀。韓子奇與梁冰玉,楚雁潮與新月,他們的愛是無比純潔的,是對抗封建束縛的又一股力量。
再回頭說說這部小說,讀這部書,猶如在讀《巴黎圣母院》,奧妙無窮。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這本書,情節的轉折,文筆的流暢,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后值得學習與深思的。也許我沒有多么華麗的文字,豐富的辭藻,但是這部書讓我懂了許多,起碼懂了什么是愛。今后,對父母要愛,對老師要愛,對同學也要愛……
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潔的詩篇,充滿著悲劇的美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3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我不知道當自己的初戀情人梁冰玉離開時,韓子奇是怎樣的悲痛欲絕;我不知道當相愛的人不能相守,特別是每天還要相逢,韓天星是怎樣的無可奈何;我不知道心靈相通,卻又時時面臨著天人相隔,韓新月是怎樣的心如刀絞。面對自己的妻子梁君壁,韓子奇選擇了責任,選擇了與梁冰玉分離;面對自己母親的重重阻撓,妻子的賢惠,韓天星只有自己默默的承擔;面對自己身體的一日不如一日,韓新月不得不離開與自己志趣相投,有著共同理想的楚雁潮。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在不言中。
韓子奇與梁君壁、梁冰玉
韓子奇與梁君壁的結合可以說是在危難之間,為了粱家的未來,為了玉器粱的振興,他們草草地將自己的婚事決定下來了,也簡單地表示了一下。這也是梁君壁為什么后來一定要為韓天星大辦的原因。面對自己的婚姻,對韓子奇來說,只是自己現在成家立業了,該為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至于和妻子之間的愛情,可以說是一點也沒有,只是妻子很賢惠,自己該為這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韓子奇努力工作,玉器粱門面更大了,自己的韓珍齋也是門庭若市。梁家做大做強之際,二戰開始了,中國處于戰爭的威脅之中,韓子奇,愛玉如命的韓子奇在亨特先生的引導下,拋棄妻子去了英倫。而此時的梁冰玉經歷了自己愛情的失敗之后,心灰意冷,在韓子奇不知情的情況下上了去英倫的輪渡。昔日妻子的妹妹現在成了韓子奇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兩個人心心相惜,最終在某一天突破了親情這一簡單的關系,兩人墜入了愛河。…。這段讓世人羨慕的愛情卻在冥冥之中種下了韓子奇軟弱的種子,以前那個有魄力,有膽識的韓子奇不見了,回國后的韓子奇既不能保住自己的愛情,讓梁冰玉名正言順留在自己的身邊,也不能保住自己的家庭,從此他和梁君壁同床異夢。
韓子奇憧憬愛情,面對自己的妻子,他很感謝她,正是梁君壁默默的付出才有了韓子奇的今天;面對梁冰玉,這是自己真正愛的人,他很是依戀。可這樣有能怎么樣呢?梁君壁沒有上過一天學,有著典型的傳統東方女性的特色,看到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妹妹竟然干出了茍且之事,又怎么可以裝作和沒事一樣呢?而梁冰玉屬于新女性,受過良好的東方教育,又在英國牛津大學上過學,接受了很好的西方教育,又怎么忍受得了和另外一個女人共侍一夫呢?韓子奇,注定你的婚姻和愛情是不能兼得的。
韓天星與陳淑彥、容桂芳
韓天星,韓子奇的兒子,從小不是很愛說話,知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很老實的人。年紀不小了卻沒有談婚論嫁,母親梁君壁很是為他著急卻又諸多無奈。想到自己結婚時的寒酸,梁君壁硬逼著韓子奇拿出了自己收藏的玉器,條件就是自己女兒的前途。愛女心切,不忍女兒因為母親的反對而放棄自己的前途,韓子奇妥協了。婚禮錢是準備好了,可是兒媳婦從何而來呢?這時的梁君壁注意到了韓新月的同學-----陳淑彥。陳淑彥也同樣出生于一個琢玉人家,可謂是門當戶對,但梁君壁不知道的是,韓天星已經有了自己心愛的人,這個人就是榮桂芳了。
梁君壁一頭熱,韓天星對這一切都是視而不見,自己談自己的戀愛。直到有一天,韓天星喝了很多酒,回家也很晚。梁君壁很是擔心他,一直追問他干什么去了,為何喝這么多酒,趁著酒勁,韓天星講自己的事和梁君壁說了一遍。梁君壁頓時倍感心酸,兒子這么大,有自己的對象也不和家里人說,更不要談商量了。梁君壁口上答應了韓天星,答應讓他帶著榮桂芳來家里坐一坐,而做的確是拆散他們的事。韓天星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他和陳淑彥結婚以后。韓天星很生氣,但又有什么用呢?淑彥是新月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位賢惠的妻子,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辜負她呢?加上新月有病在身,有了淑彥的照顧,對新月來說不是很好嗎?
韓天星就是這樣為了母親的寬心,為了妹妹的開心,讓自己一個人承受著這個結果,承受著失戀的痛苦。無人訴說,更不能讓人發現他的內心的痛苦。時間會沖淡一切,韓天星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陳淑彥就這樣沒有愛情,卻多了一份相依……。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4秋日午后,天高云淡,我又一次打開《穆斯林的葬禮》,操場上陽光明媚,孩子們稚嫩的讀書聲不絕于耳,我嘩嘩地翻著書頁,慢慢沉入那個遙遠的年代。剎那間喧囂退去,新月白衫藍裙,淡雅如荷,向我走來。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通過揭示穆斯林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塑造了韓子奇、韓新月、楚雁潮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讀來百轉千回,蕩氣回腸。
愛的寂滅。是本書一以貫之的文學母題。愛情的花園爭奇斗艷,韓子奇偏偏鐘情枝頭并蒂的倆朵,是漫長的分離隔膜了愛情?還是連綿的戰火燒毀了堅守?“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韓新月和楚雁潮的生死別離生動地詮釋了倉央嘉措的兩句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兩個相愛的年輕人,中間隔著宗教的溝壑,還隔著無法跨越的生死,當新月終于離世,荒涼的墓地飄起憂傷的琴音我忍不住潸然淚下,整本書散發著深沉的悲劇美,但掩卷沉思。我更愛在這一切悲劇之上所凸現的新月的形象。
彎彎的月牙,柔柔情情地掛在林梢,這是作者對于“新月”這個人物美學象征的定位,她到底什么樣呢?用霍達的原話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集中在她身上,包括秀美的外貌和優雅文靜的氣質。”她是真善美的化身,更難得的是她刻苦上進胸懷崇高的理想。“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或許正是因為她太完美了。作者才安排了如此悲慘的結局,她短暫的一生,過得積極而充實,她勤奮過,努力過,拼搏過,考進了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她愛過,怨過,抗爭過,擁有了刻骨銘心的愛情。即使一次次與死神狹路相逢,也努力地拂掉她落在身上的黑色羽翼,在生命定格的前一秒,她的心里沒有恐懼,也沒有怨恨,只希望能等到太陽出來的時候見愛人最后一面,“楚——”那最后一聲泣血的呼喚,包含著多少欲訴還休的依戀啊!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新月逝去的那一刻,我似乎聽到空中隱約的禮樂之聲,不知為什么這一段描寫總能讓我想到黛玉之死,“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黛玉憧憬了一輩子,卻無法爭取什么,郁郁而終。新月活得比黛玉精彩多了。生命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瞬,卻綻放出了迷人的華彩,對比新月我何其慚愧,生活不知從何時一天天相似起來,點滴的平淡疊加起來磨礪著進取的銳氣,胸中澎湃的激情變得波瀾不驚,無可無不可的王國向我打開了大門。我慢慢發現豐富的語言文字,到我這單調得剩下了兩個字“隨便”,前幾天偶爾翻到一篇小說《無可無不可的王國》,不由大吃一驚,這不是寫我嗎?雖覺驚心,還是提不起精神改一改,感覺自己正一路垮下去,要一直垮到腳下的泥土里去。今天讀完《穆斯林的葬禮》不由汗顏,“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連新月這樣的弱女子都深諳此中真意,我竟還渾渾噩噩?人生百年不過匆匆如白云蒼狗,即使只剩一秒,只要認真地活過,就不枉走這一遭啊。看過《泰坦尼克號》的朋友大概不會忘記,那些船快沉時還在演奏的樂手,還在認真洗甲板的水手。這份從容不迫,需要何等氣度!
合上書,秋日的陽光依然明媚。讀書聲依舊聲聲入耳,遠處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吮著手指看我,一招手他竟一臉驚慌地跑掉了。跑到遠處小馬駒一樣撒起歡來,說不出的活潑可愛。我仰望頭頂湛藍的天空,心里從未有過的敞亮。真好!我要讓生命的每一刻都變得這樣新鮮而富有生氣。使生命真正如夏花之炫爛。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5進入師范讀書后,文選老師布置我們每個月讀一本書。那時的我是從鄉下中學剛考入師范的,中學時代對所謂的文學作品是知之甚少,所以一些文學名著我是非常的陌生。后來經過老師的介紹,我選讀了《穆斯林的葬禮》。
美好的事物很少有喜劇結局的,這本書也是的,一個那么好的姑娘,一個北京大學的高材生,為了她的長輩犯下的錯誤(如果可以說是錯誤的話)付出了那么沉重的代價,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就這樣沒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真的愛情,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得到,無論是韓新月和楚雁潮,韓天星和容桂芳,還有他們的長輩們,韓子奇和他的小姨子(也是他的妻子)梁冰玉,讀完以后,被書中的細膩的感情實在感動了,其實我這人本來就有點感情豐富,所以很能夠理解作者以及書中的人物的心情,一邊是愛情,一邊是親情;一邊是懸崖,一邊是教義;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凡事不能完美,人格的扭曲還有現實的不如意讓人有種既想反抗又沒有力氣的感覺,這本書里我最佩服的人物是韓天星,是條漢子,為了能讓自己的妹妹幸福,即使犧牲掉自己都沒有怨言,正因為這樣,他和容桂芳分開了,但是他的妹妹真的得到幸福了嗎?沒有!
家里有韓太太這樣的家長,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她,她沒有什么文化,剛開始的光景也很凄慘,父親的慘死,家境的敗壞,都沒有擊倒這個堅強的女性,可以想象,在梁子奇轉頭蒲綬昌的門下時,她恨師兄,但是人還是要過嘛,母親多病,妹妹尚小,誰也想不出那三年里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是怎樣挑起家里的大梁的,但是她的眼光畢竟不長遠,可能是沒有文化的緣故吧,但是她還是能了解師兄的意圖,甚至忘情地投入他的懷里要嫁給他。因為一個女人在那樣的環境里,要想生存真是太困難了,當然這也不是利用,是親情,友情還有一點點愛情的交融吧,但是當她丈夫逃亡英倫的時候,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愛他,想他,戰亂的環境下,幾乎每個人都在想怎樣維持自己的生存,XX年,僅憑著一點點思念,她把孩子天星帶大成人,但是沉重的打擊還是不期而至,她最疼愛的小妹竟然取代了她的位置,這個還是她能接受的,唯獨不能接受的是小妹還和自己的男人生了個小女孩,當然就是韓新月了,如果家庭的變故還不是最沉重的,那宗教上的自責就更可怕了。
這部伊斯蘭世界的經典,幾乎每條每框都是穆斯林們應該牢記的,可是他的丈夫竟然犯了這樣的低級錯誤,實在不能容忍,一個男人怎么可以有兩個女人,而且這兩個人還是親姐妹。梁冰玉走了,但是韓子奇的愛情夢并沒有破碎,他還有女兒,這是他們愛情結晶的見證,最大的悲劇來源也許就來自于韓子奇堅持將女兒留下來。想一想,假如當初新月被冰玉的帶走,在英國找個金發碧眼的小伙子,過上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韓子奇沒有這樣做,在他的生命里,玉是最重要的,但是他還想為自己的愛情留下點什么東西,過分的留戀和放不開,然后悲劇就發生了。韓太太也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她愛子奇,放不開他,更恨他,恨得入骨,平時里總是無休止地找碴,但是當韓子奇摔傷以后,又是那樣的關心和心疼,她愛自己的兒子天星,因為天星是新月到這個家來以后的唯一依靠了,她恨妹妹,可是妹妹不在身邊,就只好朝著他們的女兒發泄了,一家四口人雖不多,加上姑媽也不過五個,但是關系卻復雜的像紅樓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生著的人總是痛苦的,死了的人也不見得能解脫。
如果新月,子奇,君璧,姑媽他們能在另一個世界里相遇,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我們不知道,也許霍達本人也不知道了,最后的結尾還是可以安慰一下的,就好像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一樣,如果他死了,全世界的讀者也不會答應,這本書里,雖然新月死了,雁潮和桂芳的心都死了,但是我們還是能從天星和彥淑的后代身上看到了希望,就是青萍和結綠兄妹,他們應該能不受先輩們的錯誤所牽連,過上幸福的生活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5篇)】相關文章:
穆斯林的葬禮經典語錄欣賞07-03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5篇)04-08
愛情的葬禮美文12-03
大瀑布的葬禮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04-08
母親葬禮上的致悼詞02-27
玫瑰花的葬禮作文850字12-15
基督教葬禮悼詞媽媽的信仰詞02-16
讀后感的作文300字-讀后感04-12
詩詞的讀后感12-08
《窮人》的讀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