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貧困調查報告 農村貧困狀況調查報告

農村貧困調查報告 農村貧困狀況調查報告

日期:2023-03-11 10:16:2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貧困調研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貧困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通用10篇)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1

  xx村貧困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村是我縣“xx”時期的貧困村之一,位于xx鎮西南部,距xx鎮政府所在地所在地90公里,轄xx一、二、三組,高讓一、二組,半山組,納壩一、二組,林桂組、龍山組、林或組,納笑一、二組,卡同組、輝貫組,甲以一、二組等17個村民小組,共375戶179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52人,龍灘庫區移民戶802人,農村五保戶4戶4人,農村低保戶57戶143人。全村總面積6430.55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32公頃(水田17公頃,旱地115公頃),目前種植有核桃1810.48畝,目前的經濟來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網箱養殖、山羊養殖為主,XX年人均純收入1692元。

  二、貧困面貌

  (一)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目前,xx鎮政府至xx村的村級公路為水泥路。村內的林桂、納笑屯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濘,路況較差,可勉強通行;卡同、威貫、龍山、林合、納壩、甲以、高讓、半山等八個屯未能通車行路,交通極為不便,出行難成為xx村發展的瓶頸。xx村半山屯有3戶后靠搬遷戶尚未通電,其余各屯(戶)均已通電。建有人畜飲水工程,但受投資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設規模有限,無法在旱季發揮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飲水面臨一定困難。XX年,水利系統預算投入40萬元,在卡同、輝貫、林合、龍山等屯新建自來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維修高讓、半山、納笑屯田間渠道,改善了xx村多年來本來就少有的農田灌溉條件。相關項目目前還在施工。

  (二)教育事業困難較多

  xx村有1個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積2916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1166平方米,開設1個學前班、一至六年級各1個班,共7個班,有教職工7人,其中,校長1人,代課1人,專任教師5人,均是大專以上學歷。

  xx村完小XX年秋季學期在校生165人,內宿生101人,有標準鐵床架60床,學生人均擁有床位0.5個。全村適齡兒童已全部入學,入學率100%。由于地處偏僻山區,村完小的伙食質量保障難度大,蔬菜尚可從附近農家購進,肉類食品必須從集市購買,極不方便。同時,由于山川廣袤,人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學生上學極不方便。

  (三)基層組織作用發揮受限

  xx村共有黨員46人,其中,70周歲以上3人,40到70周歲9人,40周歲以下34人。黨員年輕化程度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圍相比較高,體現出了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在xx村“兩委”班子中,黨支部書記李世祥47歲,村委主任班榮登45歲,村委副主任林漢寧47歲,村婦女主任王美娟35歲,年齡比例較為合理。走訪中發現,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組組長都有較強的工作積極性及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的良好愿望,有較強的意愿管好村級事務。

  xx村建設有辦公用樓1棟,建筑面積308平方米,內設衛生室。還設有“農家書屋”,約有書籍700冊,可供村民閱讀使用。但村級管理服務制度不夠健全,需要加強規范化管理培訓。由于村屯分散,宣傳設備、設施不夠,黨委、政府的方針、政策不能及時宣傳到位。

  (四)社會發展較為欠缺

  民風民俗方面。該村以壯族群眾為主,村民愛唱山歌、團結和睦、互愛互助、樂觀積極、熱情好客,鄉情濃郁,鄉風質樸,但全村除小學外,沒有體育、文化設施,難以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精神文明建設硬件和軟件都嚴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指導和駐村工作組的大力宣傳和組織下,群眾積極參與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建設活動,環境衛生意識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相對落后等客觀原因,村屯污垃設施嚴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條件相對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沒有垃圾處理設施。

  居住環境方面。近年來,隨著我縣引導農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斷加大,享受農村危房改造補貼群眾越來越多,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從統計數據來看,全村375戶居民中,已經沒有茅草樹皮房,只有45戶還住在木瓦結構的舊房子里,絕大部分群眾都已住進磚混結構的樓房。但是,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建房技術保障,大部分群眾建設的新房還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難度大等問題。以林合屯為例,全屯共有23戶群眾,卻分為6個居住點,最高的居住點目前未通自來水;從碼頭到該居住點大約3.5公里,只通機耕路,但路況極差,摩托車都難以通行;目前該屯群眾已全部住進樓房,但沒有框架結構樓房,其中只有一戶進行過裝修。林合屯的這一情況具有較強代表性。

  產業發展方面。種養殖業發展有了一定基礎,已創建有天峨縣xx鎮世祥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天峨縣xx鎮高讓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廣西天峨縣康園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天峨縣豐盛養羊農民專業合作社、天峨縣李林黑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但多數合作社為這兩年新創建,正值投入階段。該村外出務工人數229人,在本村務農人數867人,在校學生172人,其他為無勞動能力的老人、小孩等,勞動力轉移率較低。

  三、貧困原因分析

  (一)人口素質總體相對低下

  全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只受過小學或初中文化教育,熟練掌握運用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識差。外出務工的勞動力由于文化素質相對低下,身無一技之長,只能依靠體力勞動,收入水平低。部分群眾不相信科學,只相信經驗,存在別人種什么就跟著種什么、別人養什么就跟著養什么的觀念,創新意識不足,短視現象嚴重。部分群眾保守思想和安土重遷意識較為嚴重,當調研組提出通過生態移民搬遷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并實現進城夢時,大部分群眾顧慮重重。有的擔心到縣城養不活家人,有的擔心還不起購房貸款,有的認為到縣城買房花費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擔心集中居住難以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二)產業發展空間較為狹窄

  xx村地廣人稀,植被繁茂,但是處于龍灘水庫水源涵養區,山高坡陡。田地單塊面積小,肥力弱,不適宜機械化耕作;耕地零碎,土層瘠薄,易澇易旱;排灌條件差,滑坡災害頻繁;遠離縣城,交通不便,農業種植勞動強度大,成本高,競爭力弱。調研組從縣城前往林合屯,乘車半個多小時,乘船1個多小時,還需步行1個多小時。當地群眾也反映,瓜果蔬菜類農產品從屯里面運送到縣城由于輾轉顛簸,一般都會爛掉一半左右。調研中還發現,大部分群眾都將大部分土地用以種植杉木,產業發展周期長、見效慢。談及產業發展計劃時,個別群眾提出擴大山羊養殖規模,但被大部分群眾否定。

  (三)享受扶持政策相對較少

  xx村地處莽莽大山深處,歷史上長期與世隔絕,發展滯后。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大力推進扶貧開發,但是由于xx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扶貧開發的難度極大。上級對xx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與需求相比,十分不足。從xx村林合碼頭至林合屯各居住點共有大約4公里路程,由于該屯既位于龍灘庫區,又只是單淹(只淹耕地不需搬遷)地區,該屯建設入屯公路時,既沒有享受到扶貧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扶持,也不符合移民部門的幫扶條件,當地群眾戶均投入近萬元也只建成一條部分地方坡度超過30度的低等級車行路。一到雨水季節,邊坡塌方嚴重,路面坑坑洼洼,行車安全系數極低。

  (四)自然生態承載能力減弱

  長期以來,xx村農民修房造屋、生產生活都依賴森林資源,局部地區過度墾殖,水土流失嚴重,生態日益惡化,但是村民人口越來越多,高科技勞動工具越來越普及,人們利用、改造和破壞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當地自然生態越來越難以適應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有炭窯,一些較大的木頭被丟棄在路邊,個別群眾毀林造林。一些群眾進行山羊養殖,也給當地生態帶來較大的破壞。

  四、幾點建議

  當前,和xx村相比貧困面貌一致、貧困原因類似的貧困村還有很多,為他們找到一條合乎實際的脫貧路子,是縣委、縣人民政府今后一個時期扶貧工作的重點任務。

  (一)加大生態移民搬遷宣傳動員力度,促使貧困群眾通過移民脫貧。移民扶貧是當前我縣推進新時期扶貧工作的重點,生態移民又是當前我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應該把這兩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貧困群眾的宣傳動員力度,引導他們通過生態移民搬遷到城市安居,也減弱當地自然生態壓力。在動員群眾生態移民時,應重點把握好解決群眾后顧之憂的問題,從就業、就醫、就學、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搬遷群眾扶持和引導,促使他們在城市得到發展,在城市脫貧致富奔小康。

  (二)有效提升生產生活設施保障水平,幫助貧困群眾建設美麗家園。由于部分貧困村屯享受相關扶持政策較少,人們自行籌集資金建設的生產生活設施質量差、水平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利用率和安全使用系數低,對改善生產生活質量作用發揮不明顯。因此,要加大對貧困村屯特別是人口數量較多且未進行生態移民村屯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通過政府補一點、社會幫一點、群眾出一點等辦法籌措資金,對不符合有關安全標準的設施進行加固或改造,對已不能發揮作用的設施進行升級或新建。幫助貧困群眾營造一個安全便捷的生產生活環境,引導他們投入精力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三)通過“七個一批”綜合施策,因戶制宜探索各不相同的脫貧路。除了自然條件惡劣,觀念落后等共同因素外,貧困戶具體貧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因災返貧,有的是無勞動力致貧,有的是因有子女上學一時難以脫貧。對此,我們要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對貧困對象“七個一批”進行分析(扶持生產發展一批、轉移就業發展一批、移民安置搬遷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資助幫扶一批、邊貿政策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因戶制宜探索扶貧具體思路。

  (四)引導貧困群眾合理發展產業,促進貧困村屯持續長足健康發展。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部分貧困群眾對土地的有效利用認識不足,全部栽植成長周期長、經濟收益慢的杉木,在發展產業的選擇上存在盲目現象,未能走上長效產業與“短平快”產業互相結合、短以養長、長以補短的產業發展軌道,坐擁百畝以上人工林,但近幾年內擺脫不了貧困的命運。我們要利用我縣特色業發展迅猛、幅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勢,引導貧困群眾選擇適合的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產業與林木業發展相結合、相補益的良性發展模式,才能促進貧困村屯持續長足健康發展。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2

  單親貧困母親是一個亟需全社會關愛的弱勢群體,這一群體的穩定對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影響,關注她們的生活,探索緩解單親家庭生活困境的方法和途徑,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單親貧困母親幫扶行動已列入江蘇省事關婦女兒童發展8件實事之一,為切實做好這項工作,連云港市灌南縣婦聯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抽樣調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上報的136名單親貧困母親進行了調查摸底,對該縣單親貧困母親基本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基本情況

  1、年齡分布集中,文化程度低。

  單親貧困母親以35—50人群居多,占80%左右。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占1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最多占81%,其中還有一部分僅有小學畢業和文盲。

  2、就業狀況不佳,經濟收入低。

  單親貧困母親在本地務農的占42%左右,下崗失業和其他占21%,自由職業占20%,在職為17%。就業狀況的不佳直接造成了單親母親經濟收入的降低,在被調查的人群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占到了23%,家庭收入在最低工資標準以下的家庭占總數的92%,她們大多數人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固定收入,生活水平遠低于當地平均。

  3、生活動力缺乏,健康水平低。

  在136名單親貧困母親中,就家庭代數而言,生活在二代家庭的占81.6%,只有8。7%的家庭是與1~2位長輩共同居住;就共同居住的子女而言,92%以上的單親母親都只有1個子女。但無論子女多少,90.8%均由單親母親自己帶養,而長年的勞累和壓力,使她們患有各類疾病,較為集中的有婦科病、貧血、癌癥和高血壓等,巨額醫療費用以及缺乏勞動能力,使這些貧困家庭雪上加霜。其中患重病和身體殘疾不能勞動的占12%,有其它慢性疾病的占15%。

  二、主要問題

  1、有提高收入的愿望,但就業難度大。

  單親母親普遍存在就業困難的問題,她們除了女性就業所面臨的共性困難外,就業時間、精力投入、就業地點選擇上,都由于她們作為未成年人孩子的唯一照看者,而不如其他競爭者,另外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缺少專業技能,就業再就業存在困難,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而農村和無固定職業的單身母親,壓力更大,農村單身母親缺少勞動力,城鎮無固定職業單身母親在專業技能和資金方面缺乏自我創業的能力,而且還面臨孩子升學的壓力,生存壓力更為嚴峻。在調查的近半的單親家庭中,主要靠低保與打零散工所得收入艱難地維持生活,這些家庭省吃儉用,也只能勉強過日子。

  2、有讓子女成才的愿望,但教育教學難。

  單親貧困母親中,子女正在求學的占76%以上,為了幫助子女完成學業,不少單親貧困母親只能緊衣縮食,使得不少單親貧困母親承受生活重壓。另外,單親貧困母親由于普遍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限制,缺乏教育知識,加上工作辛苦,或者自身病重或殘疾,沒有精力關注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健康,面對子女在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往往有心無力,無法為子女提供切實有效的學習幫助。但多數單親家庭都對子女學習上的期望都比較高,要求比較嚴格,造成孩子精神負擔過重。

  3、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但身體、精神狀況差。

  由于貧困,有相當數量的單親母親有病不能及時就診。而有病不去治,就更不能去打工,從而導致生活更加貧困,這種狀況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根據調查,單親特困母親家庭中,有病不上醫院就診的母親達到70%;還有11%的母親患有各種疑難雜病無錢醫治。她們普遍不做定期檢查,還有部分人擔心知道自己患有疾病后,增加思想負擔,多次放棄體檢機會。單親母親還有一個共同特征表現為精神焦慮,大部分單親母親有孤獨和無助的感覺,一些女性認為,離婚后最難適應的是,當感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沒有人與你分擔,沒有人為你出主意,沒有親人間的交流和親情慰籍。因此,幾乎所有的單親母親都有幸福感下降的感受,作為單親母親,很少體驗到被關愛、被欣賞的感覺,她們需要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在未成年的孩子面前還要強作笑臉。

  三、建議與對策

  單親母親在遭遇婚姻危機及離婚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在她們成為單親母親后更面臨著諸如資金、就業、醫療、子女教育、法律等諸多問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困擾著她們,我們建議從政府、社會和個人等不同層面,構建對單親家庭的社會保護體系,為單親母親提供相應的幫助。

  (一)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單親貧困母親素質。

  引導單親貧困母親轉變觀念,克服弱勢心理,自立自強,培養自主創業精神。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和勞動技能培訓,針對市場就業需求和她們的實際,幫助單親貧困母親掌握一技之長,著力提高她們的致富技能和職業技能,提高競爭力。

  (二)加大宣傳力度,匯聚社會力量關愛單親貧困母親。

  搭建宣傳平臺,把單親貧困母親推向公眾的視野,捕捉真摯感人的母愛故事,挖掘自強不息的母親素材,宣傳無私奉獻的母親典型,關愛貧困單親的母親生活,從而匯聚社會的力量,呼吁更多的愛心企業、愛心團體和愛心人士加入到關愛母親、幫扶貧困單身母親的事業上來,使更多的母親特別是貧困單身母親共享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三)實施5大行動,建立健全幫扶單親貧困母親的工作機制。

  1、單親貧困母親健康援助行動

  健康知識宣教。通過發放女性健康宣傳手冊;組建一支巾幗義診服務;在村(社區)布置女性健康知識展板等方式開展健康知識、疾病預防方面的宣傳和咨詢服務,引導單親貧困母親關注自身健康,增強預防疾病和自我保護的能力;開展單親貧困母親家庭教育講座,開展咨詢服務活動,幫助單親貧困母親家庭建立溫馨和諧的親情關系。免費婦女病檢查,發放免費體檢券,組織廣大單親貧困母親參加婦女病普查,對檢查出疾病的婦女提出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的建議,使單親母親真正享受到全面、細致的醫療服務。心理疏導活動。采取多種方式,對單親貧困母親提供心理支持。成立單親貧困母親協會或單親貧困母親俱樂部,把單親貧困母親們組織起來,定期舉辦交流活動,使她們有相互傾訴的機會。邀請有關心理專家面對面地進行心理調適,提供針對單親家庭的心理輔導服務。積極關注單親貧困母親孩子的心理健康,開展“溫暖工程”,在心理上給予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多的關愛與幫助,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建立長效救助機制,完善社會保障措施,確保單親貧困母親生活有保障。建立針對單親貧困家庭的社會保障措施,對單親貧困母親參加社會保險給予補貼或減免費用,使其真正能夠充分享受社會保障,尤其應針對重大疾病制定更加完善的保險政策。建立單親貧困母親醫療救助的有效機制,結合現有政策,給予他們醫療救助或適當減免其醫藥、治療及檢查費用。

  2、單親貧困母親創業就業援助行動

  開展就業援助。通過舉辦現場招聘會,送崗位到社區,把公益性崗位、服務行業的崗位優先安排給單親貧困母親。為單親貧困母親家庭子女提供招工就業機會,提高其自身素質和創業就業能力,促進其創業就業。提供創業資金扶持。扶持有創業愿望且有創業能力的單親貧困母親實現創業就業,幫助選擇致富項目,開展“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及時發放貸款,為單親貧困母親發展生產解決資金瓶頸問題。

  3、單親貧困母親子女就學援助行動

  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社會熱心人士與單親貧困母親家庭開展結對幫扶行動,關注單親貧困母親子女成長。針對困難單親母親需要獲得對子女“學業補習”和“家庭教育”幫助的現狀,建議教育部門、社區家長學校、婦女兒童之家等,充分發揮學校及志愿者的作用,開展對單親家庭孩子的助學幫困,對其進行學習輔導和成長導航,并向母親傳授科學的家教方法及與子女溝通的技巧,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各類學校對貧困單親家庭的孩子,在上學費用等方面給予減免照顧。每年給予一定額度的助學救助,確保單親貧困母親的子女上得起學。

  4、單親貧困母親法律援助行動

  加強對單親貧困母親的普法教育,提供法律資詢的服務,對貧困單親母親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優先受理和辦理。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司法鑒定等機構為貧困單親婦女提供法律服務的,應當減免相關費用。

  5、單親貧困母親生活援助行動

  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捐款捐物,為單親貧困母親家庭獻愛心,特別利用節日期間,各級組織上下聯動,走訪單親貧困母親,給予生活的幫助和支持。建立救助基金,開展單親貧困母親幫扶活動。建議由政府出資為主,動員社會各多方面力量,建立單親貧困母親救助基金,對一時無力自救的單親貧困母親,給予經濟上的幫助。同時,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組織愛心人士和愛心單位進行扶貧幫困等活動,改善她們生活困難的現狀。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3

  根據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作為自治區“”時期整村推進貧困村的xx市xx區xx鎮xx村今年繼續被確定為自治區安監局的幫扶對象。受黨委、政府的重托以及自治區安監局領導的信任,我于今年3月底到xx鎮xx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為確保各項幫扶目標的實現,一到任以后在xx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兩委”的積極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環境,扎實開展調研工作。通過實地察看了xx村的人畜飲水、村屯道路、水利設施、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深入農戶家中,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并與xx鎮黨委、政府領導和xx村“兩委”班子座談,具體了解xx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研究今后發展的思路和辦法,對切實幫助xx村“理思路,出點子,供信息,找資金,抓管理”,積極謀劃定點扶貧工作新舉措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xx村位于xx鎮南部,面積x平方公里,距xx市xx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東與集合村相連,南與那銀村接壤,居住著壯、瑤兩個民族。全村轄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戶、百苗、平利、六煙、那華、那馬等11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652戶2745人,其中瑤族6個自然屯,瑤族人口1402人,占全村總人口的51%,均為農業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戶14戶,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總面積2.2萬畝,耕地4031畝,其中水田1201畝,旱地2830畝;有經濟林面積6000畝,其中油茶成林面積3000畝、八角800畝,杉樹成林面積1000余畝,退耕還林面積1000畝。農作物以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為主,主要經濟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農資商品服務部3個,小型茶油加工廠8家。村屬地界內無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去年開始有區直單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指導員駐村。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一)經濟發展情況。XX年,xx村人均純收入x元。經濟結構較為單一,還是以傳統的種養業為主,主要經濟來源為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種植、家庭養殖、勞務輸出等。一是種植業,以水稻、玉米作為口糧只能解決全村的吃飯問題,XX年全村進廠原料蔗約9100噸。二是養殖業,全村現存欄生豬800多頭,耕牛90多頭,有年均一萬元以上收入的養殖專業戶15戶;三是運輸業,全村從事運輸業的6戶,大小運輸車6臺(含1臺客運車);四是勞務輸出,富余勞動力長期外出務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農閑時到或附近地區臨時務工。

  (二)教育事業發展情況。xx村在那戶屯設有一個村中心小學和在六合屯的一個教學點(僅一年級),全村一至五年級在校生199人,六年級學生全部送往xx鎮中心小學完成6年級教育,并在xx鎮第一中學上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全村義務教育適齡青少年、兒童共304人,入學率100%,沒有輟學現象,均享受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目前在校大學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內各有一民辦幼兒園,入園入托人數分別為30人和18人。

  (三)社會保障發展情況。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605人,參合率達到97%;XX年開始在全村范圍內推廣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對象1321人,參保率75%。全村60歲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養老金。

  (四)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村部綜合樓是集學習文化、教育培訓、辦公接待、醫療衛生于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建于六煙屯,處于至xx鎮公路路邊,為一棟兩層建筑面積為160m2的磚混結構建筑,內設辦公室、計劃生育室、培訓室、醫療衛生室、文化室、會議廳等,衛生醫療室配備了基本的醫療救護藥品。

  (五)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一是交通基礎設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7條13.2公里,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現村部至百苗屯650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進一步是屯內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煙、那幸屯的屯內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至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礎實施以及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盤山公路已開通并鋪上砂石,新建橋梁一座,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出行。其余村屯道路無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寬度均為2-3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難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設施還相當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8條12公里,灌溉面積1200畝,主要水源來自平祿水庫,只有1條4公里水利渠道達到“三面光”標準;其余包括那母、百秀、六煙、那馬、六合、那華等屯的水渠還是許多年前依田埂開挖的水溝,日積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訊設施不完善。全村11個自然屯均通電、通電話、有手機信號網絡覆蓋,約三分之二的農戶安裝有衛星電視接收設備,但遇雷雨大風天氣時常伴有短時間的停電和手機、電視信號中斷現象。

  (六)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政策落實情況。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有待加強。村容村貌、群眾精神面貌、衛生面貌較好,豬、雞到處跑的現象較少,遍地豬牛糞的不衛生狀況和群眾砍樹燒火的習俗在該村有較好的控制。

  (七)村級組織和黨組織建設情況。一是村“兩委”班子成員情況。現黨支部班子有成員5人,其中支部書記1人,副支部書記1人(兼任村委主任),支部委員3人(2人兼任村委副主任);村委會 6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員3人。平均年齡40歲,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2人。村“兩委”班子成員是各村民小組的經濟能人,能吃苦耐勞,在群眾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較強的“雙帶”的能力。二是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情況。目前,村“兩委”建立了學習、工作、政務公開等制度,重大問題能集體研究。班子內部較為團結,關系比較融洽,能夠保證村里工作的正常開展。村干部作風較為務實、正派,多數群眾對村干部比較滿意。三是黨員隊伍情況。全村現有黨員49人,其中有女黨員 16人,黨員年齡老化。

  三、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xx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了較大的變化。但由于自然條件惡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全村人民群眾生活都在溫飽線下徘徊,生產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一)群眾思想認識還有偏差。少數村屯群眾的主體意識不夠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籌資建設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二)新農村建設規劃比較滯后。由于鄉村建設規劃人才短缺,指導不到位,各村屯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村莊整合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仍不夠完善。村屯大都缺乏統一規劃,房屋布局零亂,人畜混居,露天廁所、廢棄水坑(塘)仍然較普遍,家戶排水(污)溝獨立不聯通,有的家戶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家什、柴火亂堆亂放,村莊“差、亂、臟、臭”現象較嚴重,村莊整治工作難度大,新農村建設規劃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基礎設施薄弱。一是那母、百秀、那幸、那戶、平利、那華、那馬的通屯道路亟待加固路基,維護修繕。這些通屯道路均為泥石路,多為依山而繞行,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寬度均在2-3米,嚴重影響了村民及村小學1400多人的出行。二是,人畜飲水比較困難。該村的水源較少,下轄的那馬、平利、那母、六合、那戶等五屯的人畜飲水設施還很薄弱,現引水水源不夠穩定,枯水期間的人畜飲水均出現斷供或不能自給情況。給這5個屯的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三是,水利設施年久失修。xx村的灌溉水源欠缺,那母水利渠道(主道2條共3公里)、六合水利渠道(主道1條2公里)、平利水利渠道(主道1條1.5公里)、那馬水利渠道(主道1條1.5公里)均需維修,其中那母屯的水稻面積為91畝,那母灌溉水利渠道所經之處均為大面積水稻田,水田集中度、灌溉利用率均為全村最高,然而多年的失修失護使河道堆積了較厚的淤泥,急需清理修繕。四是,危房改造任務艱巨。由于群眾收入來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設資金非常有限。雖然,這幾年實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繕解決了部分群眾的危房。但全村還有47戶農戶居住在簡易木瓦結構的房子或危房中,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紀,大部分已嚴重傾斜,均屬于危房,安全隱患大。五是,六合屯教學點的基礎教學設施十分簡陋有待完善。該教學點設在屯邊的山丘上,途徑一條泥濘濕滑的土坡臺階,只有一間教室和一間老師辦公兼休息室,雖在XX年經過當地政府努力,為教室和老師辦公室接入電力線路,安裝了照明燈具、門窗扇葉等,增加課桌椅。但該教學點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落后, 沒有衛生間,也沒有任何的文體活動場所器材和設施,教室內墻也未粉刷,嚴重的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遇炎熱、寒冷天氣時,小孩難以安心聽課學習;遇大風、大雨天氣時,只能停課放假回家。

  (四) 農業產業結構單一, 主要經濟作物退化嚴重。

  1.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調整有一定的難度。xx村長期以來都以種植水稻、玉米、甘蔗為主,輔以種植油茶、八角、杉樹,產業結構單一,產量低,農民群眾增收困難。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無法通過擴大種植面積增收;由于甘蔗、水稻、八角、油茶已成規模種植,短期改變種植方向存在一定的難度。

  2.八角、油茶果退化嚴重,缺乏技術指導。全村的主要經濟作物八角種植面積共800畝,XX年的適齡八角樹單產僅75kg/畝;油茶果種植面積共3000畝,單產僅100kg/畝,遠低于平均產量。為此,也曾請過農業技術專家指導,但未能予以解決。

  3.養殖業發展徘徊不前。養殖業主要以生豬為主,家禽為輔,但大戶少、品種雜、科技含量低、成本高,還沒有擺脫“養豬為過年,養禽解決油鹽錢”的小農經濟束縛。前些年,有的農戶發展養豬、養牛、養羊等項目,因受市場波動影響,現在存欄數已經很少,沒有上規模的養殖戶。

  (五)勞動力素質不高,務工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該村勞動力總數約為1360人。目前,為增加收入來源,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但大多數群眾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組織性,外出就業途徑少,門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務工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六)基層組織建設有待于加強。一是黨員隊伍老化嚴重。由于優秀青年外出務工比較多,黨員吸收工作難度大,現有黨員老齡化嚴重。據初步統計,全村黨員共49名,50歲以上老黨員有24名,30歲以下的黨員僅3名。二是辦公條件有待改善。村部辦公樓受XX年“6.28”洪水災害影響,墻面出現了3條寬 2mm的紋裂,雨天樓頂板漏水較大,嚴重影響到村“兩委”的辦公、開會、學習以及農村農技培訓等活動,另外村部還存在辦公桌椅陳舊、電源線路老化等現象。經積極向上級爭取,目前村部改造項目已進入征地測量的收尾階段。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面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特點和新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在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現對xx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繼續加強宣傳發動

  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有關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強農惠農政策,使廣大農民群眾了解、熟悉黨和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只是國家的事、政府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自已的事,是讓農民群眾確確實實得到實惠的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導他們自覺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

  (二)立足長遠發展,科學制定xx村發展規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然后按規劃分期分批逐步推進實施。建議首先應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的原則,認真編制好“”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統籌安排農村建設的各項用地和空間布局,綜合協調村民住宅與道路、人畜飲水、學校、幼兒園、衛生室、文化活動中心等各類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關系,為農村居民提供符合當地實際、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然后要確保村莊建設規劃得到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房舍建設要符合規劃要求,對不符合規劃的建設行為要及時制止,對歷史建筑要逐年“消化”。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灶、改廁、改路、改房,實現雨污分流、人畜分離、垃圾清理,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xx村的基礎設施非常滯后,建議按照“農民出一點、財政拿一點、社會籌一點、包村單位和有關部門幫一點”的思路,構建起“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群眾自助、社會贊助”的投入機制。抓住國家對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大力支持這一大好發展機遇,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千方百計向上爭取投入,盡快建立高速通道,澤福人民。在實施整村推進中,通過整合各部門資金來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貧困山區行路、飲水、農田水利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設,解決阻礙扶貧進程的關鍵因素,切實改善群眾的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

  1.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設,解決阻礙扶貧進程的關鍵因素

  ①跟蹤落實“百秀通屯及屯內道路硬化工程” 的項目及工程施工建設。根據道路現有路況,部分修繕、加固路基后,擬水泥硬化1100米道路(含屯內硬化道路),寬度1-4米,供會車停讓。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為30萬元。該項目已列入今年xx區“一事一議”項目當中,仍需進一步跟蹤落實,力爭在今年內完工投入使用。

  ②做好硬化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項目立項實施工作。根據道路現有路況,開挖護路水溝,從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約600米)水泥硬化,路面寬度3米,新建5個駐車點,供會車停讓,其路基另需少部分加固維護。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為22.5萬元。資金來源:主要爭取交通部門、扶貧、民委、教育、糖辦以及社會贊助給予協調解決,力爭在XX年底前解決那戶、百秀、那幸、百拿、六合5個自然屯及村屬小學近1400多人出行交通嚴重受阻的問題。

  2.加快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徹底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①跟蹤落實“那馬、那母屯人畜飲水工程”的項目及工程施工建設。該項目去年已列入xx區扶貧辦幫扶項目當中,管道及其配套設施基本落實,但仍需進一步跟蹤落實工程施工建設相關事宜,力爭在今年年內完工投入使用。

  ②那母、百拿、那馬、那戶等4個屯的人畜飲水設施建設應采取“一事一議”、扶貧、部門支持和企業贊助的方式,逐年予以解決。徹底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3.加快農田水利設施維修、政治建設,確保旱能灌、澇能排。

  xx區作為第一名列入自治區向國家水利部推薦為第三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通過水利部審批后,每年將獲得XX萬元的補助,三年將獲得6000萬元,給改善農村水利設施維修提供了資金保障,確保旱能灌、澇能排。因此,我們要配合村委做好那母“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建設、六合水利渠道、平利水利渠道、那馬水利渠道的維修項目立項工作。尤其是那母屯水利渠道,要及時清理渠道淤泥,并在原有渠道基礎上,修建長3公里、寬0.5米,深0.5米 的“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徹底解決那母屯大面積水稻田灌溉。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為32萬元。

  (四) 加快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1.大力發展甘蔗生產。xx村甘蔗種植已成規模種植,從播種到收購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體系。XX年,甘蔗種植總面積為2990畝,進產原料蔗約9100噸。但由于受天氣影響和甘蔗品種制約甘蔗減產嚴重,加上xx村現有耕地已經用完無法通過擴種增收。應積極爭取區糖辦和科技部門支持,立足改良甘蔗品種和加強種植技術培訓,促進甘蔗種植發展和農民增收。

  2.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根據XX年統計數據,xx村目前有油茶成林面積約3000畝,小型茶油加工廠8家,XX年當地茶油價格為22元每斤。積極引導和培訓農民科學配方施肥,通過推廣優良品種,低產改造,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油茶的品質和質量,提高油茶林單產,重點扶持一兩家有條件的加工廠提升產品品質,打造茶油品牌,做大做強xx村油茶產業。

  3.大力發展特色養殖。xx村現有養殖專業戶普遍存在養殖規模小,養殖技術落后等現象。應積極爭取蓄牧水產部門支持和鼓勵有意向的養殖戶擴大規模改進技術,引進其他特色養殖項目,通過示范,帶動全村養殖業發展。

  4.充分利用每年冬季閑田增收。xx村目前有500畝冬閑田,大部分冬閑田位于交通較為便利的平地地帶,種植條件好。加強對冬閑田的農業綜合開發,組建農村合作社,引進公司,形成訂單式農業,拓寬農民收入渠道。

  (五)加大教育培訓培訓力度,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勞動技能和科技知識,增強農民的致富本領

  1. 完善六合屯教學點基礎設施。在教室房前修建一個衛生間和新建文體活動場所,添置設施和器材;及時解決該點師生生活用水問題;對泥濘濕滑的土坡臺階進行硬化改造,確保師生出入教學點的安全。

  2.積極引導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增加勞動技能,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收入。我國當前職業工人缺口大,國家十分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接受職業教育的農村籍學生都能得到國家教育補助和推薦就業政策,有效減輕家庭教育負擔。針對當前農村很多學生初、高中畢業以后就棄學外出務工的現象,結合自治區安監局直屬單位廣西第一工業學校、廣西動力技工學校的辦學特點、熱門專業,宣傳職業資格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就業優勢,推薦該村適齡青年及準備外出務工人員到一工校、動力技校進行中等職業教育學習和成人教育。同時一工校、動力技校針對該村學員提供減免學雜費的優惠政策,以吸引生源。根據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對庫區移民、扶貧異地安置、城鎮低保、農村特困家庭子女(憑低保存折)、退伍士兵、國辦福利院大齡孤兒等特定人員全部可享免學費。占學生總數25%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免學費。保證收入1500元/月以上。農村學生享受1500元/年國家助學金;95%的學生可享受40-80元/月的校內助學金;優等生300-3600元的獎學金。

  3. 協調有關部門及培訓機構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轉移就業。該村勞動力總數約為1360人。目前,為增加收入來源,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但大多數群眾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組織性,外出就業途徑少,門路窄,收入水平不高。積極協調勞保等有關部門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使得大部分農民掌握1-2門致富技能。多方收集信息擴寬渠道,引導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或者外出務工、經商。

  (六)加強村級組織建設

  以后要注重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返鄉農民中選拔村干部,引導和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該村任職,改善村干部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吸收有知識、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年輕入黨積極分子,爭取每年發展黨員不少于1人。認真抓好黨員培訓工作,學理論、學科技,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促進農業生產等各方面的有序發展。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4

  位于貴州中部地區的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是貴州眾多貧困村中的一村,屬省級一類貧困村。該村和省內其他貧困村一樣,在貴州新階段扶貧開發中勞動力轉移、人畜飲水、農田水利設施、通村通組道路等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全社會經濟全面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像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這類貧困村的發展速度則顯得有些緩慢。在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任職的這段時間,我通過在村實地走訪與調查摸底,對該村的經濟發展現狀及當前制約該村經濟發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認識,也形成了一些如何發展像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村這類省級一類貧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貴州省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基本情況。

  貴州省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有農戶140戶、810于人、實際常住人口620人;該村有初中及以上學歷的人數有500余人;黨員17名,其中女黨員5名,65歲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歲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經商人數不足7人、167人外出務工;村現有可耕田地共1100畝,其中水田700余畝,年產稻谷約1.75萬公斤。有集體荒山300余畝,基本沒開發;提灌站1個,提灌站輸水管道年久失修,群眾用水困難;目前村有一個從學前班到三年級的不完全小學。

  該村無集體收入來源,村舉辦集體活動主要依靠上級財政撥款;群眾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日常水稻種植、玉米種植、油菜等傳統農作物種植和外出務工。目前,有比較零星的西紅柿、大蔥、花生種植;有三戶種有小規模的經果林;在村沒外出的主要勞動力的創收方式是協助外村包工頭搞建筑工程承包,一部分退伍回家的軍人則以鉆探打水井增加收入。目前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8戶、73余人,全村XX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200元。

  同時,該村距離市中心區僅6公里,安普二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安順黃果樹機場就位于村東面2公里處,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地通透性好,且能連方成片,適宜規模化發展。

  二、貴州省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是產業結構不明顯。該村沒有主導產業,傳統的農作物沒有市場競爭力,很難形成產業拉動力,原有的農作物種植生產經營水平低,對農民的增收帶動力不強,大多數村民僅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稻田上,與外界交往較少,也不太關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二是人文環境較差,思想受到束縛。像很多貧困的農村一樣,該村基礎教育落后,農民文化素質差,村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比例顯高。村兩委發揮作用不到位,部分人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很多農民對傳統習慣抱殘守缺,長期處于封建宗法式的自然經濟狀態,形成封閉式的循環格局,形成了養牛為耕田,養豬為過年,養雞下蛋攢個油鹽錢的典型貧困村。

  三是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長期以來,該村農業生產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災,必然引起減產減收。比如,XX年暴發的特大干旱,導致夏季水稻種植無法按時插種,同年6,暴發的洪水淹沒了大面積的農作物。

  四是群眾安于現狀,小富既安。該村的農作物種植全部為一家一戶的家庭作業,主要表現在農民接收新事物能力較弱,觀念落后,重農輕商意識嚴重;小富即安意識較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與市場風險意識。

  三、村經濟發展對策及建議。

  該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圍繞“依托扶貧政策,建設美好干河”這一主題,以“抓農業種植基地示范點建設,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載體,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立足于干河村現有傳統農業,優先發展經濟作物和特色養殖促進基地建設,使本村經濟發展上臺階,依托市場促進經濟作物和特色養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助農增收,到2020年實現人均收入5500元。”的發展思路;鑒于該村的發展思路和現實條件,可以從如下幾步著手發展:

  一是配強村支兩委班子,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平臺。農村脫貧說來說去沒有一個領頭人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縱觀中國大地上的億元村就是因為他們的帶頭人的領導決策。像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這樣的貧困村,不僅需要能帶領農民脫貧的領導班子,還需要班子成員眼界開闊,一心為民,善于化解矛盾糾紛、能統觀全局和有開拓精神。另外,從黨的先進性建設和組織的保障作用出發,積極探索無職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廣泛開展聯村幫扶、聯戶幫助、聯事定責等活動,活動可根據黨員的素質、興趣、專長、年齡等方面加以分類設立諸如:“宣傳政策崗、收集民意崗、監督村風崗、致富幫貧崗、管理村事顧問崗”等崗位引導和服務群眾發展經濟,推動科學發展,確保村級在運行中認識、領導、責任、管理、監督到位。

  二是統一思想,打破其傳統農業思維。村貧困的根在人,人貧困的根在思想,對于一個省級貧困村來說,從一個臺階邁向另一個新的臺階,首先需要從思想上推動村的發展,從思想上高度統一,形成一股繩,這樣才能做到行動的協調一致,更快更準確地達成目標,擺脫貧困;這就需要我們堅持觀念先導,切實重視典型促動、政策引導,轉變村干部的觀念,不斷地利用理念標準來引導班子成員,不斷地用思想交流方式求共識形成發展的內在動力。實時的開展由上級部門指導的貧困村座談會、討論會、文娛活動等為村民的思想交流提供平臺,達到求同存異,達成發展共識。

  三是在傳統農業上嫁接現代農業。從貧困村自身的資源條件出發,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引入“高投入、高效率、高環保、低成本”模式,就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來說可以利用該村是城郊村的優勢,組織精干人員成立種植開發合作社,以工業化思維謀劃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干河村農業,圍繞種植做文章,利用該村該村距離市中心區僅6公里,安普二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安順黃果樹機場就位于村東面2公里處,便捷的交通優勢,做到種植與工業互促式發展,打造農產品加工集散基地和蔬菜生產基地。利用農業開發合作社的專業優勢和人員、市場優勢帶領廣大群眾種糧跟著市場走,啥好賣種啥,啥值錢種啥,并適時的發展畜牧業生產消耗農業生產剩下的下腳料,逐步形成循環經濟。

  四是在當前幫扶的基礎上再創新幫扶模式。貧不是給錢就能解決問題的,扶貧不僅要改善當地貧困戶落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貧困戶的素質,增強他們的致富本領,要給他們充分的尊嚴和自信,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燈。貧困村的大發展的主導力量是黨委、政府,主體是社會主義新農民,社會各界的資金、技術、人才、經驗的支持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動力,只有“三位一體”,形成合力以創新精神,為經濟發展打造堅強后盾,才能更好的實現貧困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全面提升貧困村經濟發展的水平。在幫扶措施上,拋棄那種“撒胡椒面”式的幫扶方式,幫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從制定規劃著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著眼長遠,統籌安排幫扶資金,循序漸進。集中力量和資金因地制宜,一個點、一個項目、一個時間段的幫扶。比如:幫扶部門可根據自身情況幫助貧困村建設一個養殖場或者種植小區等形式的經濟實體,不斷壯大貧困村的集體經濟,避免村級集體經濟無實力,發展生產無財力,提供服務無能力。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5

  一、調研區域基本情況

  湖南省xx縣位于湖南西北部,沅水中下游,素有湘西門戶之稱。總面積5852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萬人,占總人口的80%;全縣共有勞動力35.5萬人,其中女勞動力15.98萬人,占總勞動力的45%;少數民族人口近37萬人,占總人口的56%。xx縣從1994年開始被國家明確為“八七”扶貧攻堅重點縣,也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xx年,全縣農民人平純收入1595元,有貧困人口12.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9.5%。

  二、調研實施情況

  xx縣版圖面積大,交通又十分落后,考慮到縣情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筆者分類選取了樣本點:一是處于全縣最高水平的縣城所在鎮xx鎮農村女性;二是319國道邊鄉鎮馬底驛鄉,代表xx農村女性勞動力素質中等水平的地方;三是該縣邊遠的貧困鄉,也是少數民族鄉火場土家族鄉,代表該縣農村女性勞動力素質較低的水平;四是在該縣其他鄉鎮再專題抽樣調查部分農村女性人力資源情況。一共發放農戶調查問卷200份(含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200份),專題發放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問卷100份。

  調查采取問卷法收集資料。家庭調查問卷共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家庭基本情況;二是家庭對教育的評價;三是家庭獲得收入的方式、方法。關于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共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個人基本情況;二是個人主要經歷;三是從事職業、收入來源及生活方式調查。

  在此次調查中,共發放農戶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42份(其中包含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132份),發放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份。

  三、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看出,湖南省xx縣作為貧困地區,其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提高的同時,也反映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還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需要各級各部門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教育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先天不足。首先是貧困地區農村女性自身素質狀況偏低,而低層次的教育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她們自身認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讓貧困地區眾多女性走不出低層次教育——低收入——低層次教育的循環往復。其次是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影響很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作為貧困地區弱勢群體——農村女性是首當其沖的受益者,反之亦然。

  二是經濟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投資不足。作為貧困地區政府的財政,只能夠在保工資、保正常運轉的前提下,還有剩余資金都投入到民生關注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中去。而其中對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保障義務制教育所需經費,對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經費投入,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若上級財政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此項工作,人力資源開發只能依靠社會力量和人力資源自身,而這些力量,和政府這種強有力的推手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現階段,貧困地區各級政府還不能為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質保障基礎。

  三是政治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能力不足。女性參與權力是女性人權的重要內容,但是我國女性參政的比例較小,參與權力的層次低,直接影響到女性人力資源從自身生存和發展出發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

  四是社會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動力不足。在貧困地區,“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等傳統思想依然存在,農村女性大部分缺乏成就動機、競爭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同時,社會上對女性的成就期望值不高,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更缺乏社會上、心理上的動力,出現中國的東、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人力資源分布不均,結構性矛盾突出。

  五是法律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保障不足。從美、日、韓等國人力資源開發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其人力資源的開發用法律來促進、保障它的實施和推進。在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法律保障有些滯后和缺失,在人力資源開發上還需要通過超前的法律給于促進和保障。

  四、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對策

  開發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組織能辦好的事情,需要多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重視才能取得實質性效果。為此,建議采取以下對策與措施:

  1、是政府加大投入來規范。

  作為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這一關系到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政治全面發展的工作,在現階段,只有各級政府將其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在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才能對此項工作有實實在在的推動作用。各級應按照分類指導、按實際所需、分層次培訓和以實踐為中心的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原則來規范,明確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農林、衛生、科技、信息等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為工作主體,形成聯席會議制度,促使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在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格局下有大發展。

  2、是建立健全法律來保障。

  在法治社會下,用法律來保障需要全社會引起高度重視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要建立健全以下幾種法律法規:第一種是關于全民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等方面的法律。我國在國民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可從戰略的角度出發,在關于終身教育、男女平等教育、科技振興等方面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有利于中華民族的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第二種是關于完善男女平等相關國策方面的法律法規。西方國家已有將家務勞動有償化作為基本國策的先例,還有關于男女同工不同酬、就業歧視等多方面存在的男女實際不平等問題,應以法律完善。第三是增設相關部門來確保法律實施。德國承認家務勞動的價值并支付報酬,還成立“漢堡經濟法庭”來管理此類案件。在我國建議在法院效仿德國建立專門法庭,來管理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的實施。

  3、是優化社會環境來促進。

  首先是在全國要營造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氛圍。形成政府重視、部門主導、企業支持、行業行動的全社會關注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氛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增強宣傳引導力度、強化各項措施、明確開發目標,促使全社會積極參與這一利國利民的事業。其次是加大女性參政議政的力度。女性參政議政力度的加大,第一要從數量上逐步提升;第二要從層次予以提升;第三要從內涵上賦予更多;第四要從外向度上著力。以女性參政議政能力的提高來加大女性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增強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向引導、政策支持力度。

  4、是突出農村女性特點來設計。

  在我國農村,男女不平等、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一定程度占據主導地位,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讓眾多農村女性難以跨出沖出家庭重要角色的一步。同時,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對人力資源開發的影響也不能忽視。針對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的特點,我們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如照顧生理周期的用工形式、可以兼顧家庭的開發方式都可以探索和擴大。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否則,操之過急,方式、方法不當,如傷害了她們參與人力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5、是第三部門充分介入來完善。

  20世紀中葉,西方國家發生了范圍廣泛的“第三部門”運動,政府退出了很多微觀領域,把大量的公共服務交由第三部門來提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國紛紛向第三部門轉移社會服務領域的事權。這些非營利組織的興起,在政府部門和營利性組織之間發揮著協調、輔助和補充功能。在我國現階段,對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這一系統工程,也存在著“市場失靈”和“政府失效”的不協調現象,而第三部門等非營利組織在吸納善款、扶貧濟困、招募志愿者等方面有獨特優勢,更有利于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實質性、強化性發展。對這一領域,交由第三部門來做,可以彌補、完善市場和政府的不足。

  6、是強化自我開發意識來提升。

  人力資源開發最大的原動力就是自我開發意識的增強,我們要廣大貧困地區農村女性從“要她學”轉變為“我要學”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需要全社會行動來喚起這支龐大的力量:首先是不斷提高女性文化素質,增強進取意識。在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義務制教育完成的基礎上,分類別、分層次的通過學校或其他培訓機構,進一步完善提高她們的學習能力,成為學習型、技能型、職業型的各類人才,增強她們頑強拼搏、不斷進取的意識。其次是破除各類陳規陋習,增強自信意識。不要讓傳統的舊思維、舊觀念束縛住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的頭腦,讓她們真正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不斷成為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農村新女性。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6

  在xx區的貧困人口中,有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貧困母親。她們中不少人還生活在極度的貧困狀態:口糧不足、缺乏收入來源、身患絕癥無錢醫治……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她們默默地承受著一切困苦和勞累,做出的犧牲更多,付出的代價更高,承受的壓力更大。可以說,在貧困人口中,貧困母親的生活境遇最為艱辛。為了喚起社會各界對貧困母親的關注和支持,20xx年10至12月,區婦聯組織全區各級婦聯開展了“關于貧困母親家庭生活現狀”的專題調研活動。幾個月來,xx區各級婦聯干部走村串戶,通過采取統計、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入戶訪談等方式,重點對九個鎮(辦)場的貧困母親家庭進行了調查分析,基本掌握了這些貧困家庭的生活狀況,具體調查情況綜合如下:

  一、家庭現狀

  “貧困母親家庭”特指因喪偶、離異、身患重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貧困婦女家庭。在這些家庭中貧困母親不僅經濟負擔重,而且精神壓力也很大,是弱勢人群中最需要關心的特殊困難群體。

  (一)基本狀況

  據初步調查,目前,全區共有貧困母親家庭393戶,總人口為1238人,平均每個家庭3人,2口人家庭72個,占18%。3口人以上的家庭321個,占82%。主要經濟來源呈現五個特點:一是完全靠政府低保維持生活的70戶,占17.8%;二是靠政府低保、下崗退休生活費、遺屬撫恤金和打零工維持生活的63戶,占16.2%;三是靠從事家政服務等非穩定就業收入維持生活的51戶,占12.9%;四是靠種口糧田維持生活的173戶,占44%;五是靠親戚、朋友幫助接濟的36戶,占9.1%。

  (二)主要困難

  調查顯示,貧困母親家庭普遍存在子女求學、患病就醫、無創業技能、無住房或住房擁擠等“四大困難”。在393個貧困母親家庭中,有49個家庭將“子女求學難”作為最需要解決的困難,占12.5%;有102個家庭將“本人創業難”作為最需要得到解決的困難,占26%;有194個家庭將“疾病診治難”作為最需要解決的困難,占49.4%;有6個家庭將“住房困難”作為最需要得到解決的困難,占1.5%;有42個家庭將“其他困難”(注明:救助米、油、教育孩子、子女就業等)作為最需要得到解決的困難,占10.6%。

  1、供孩子讀書難。393個貧困母親家庭中,約55個家庭的孩子處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占總數的14%;107個家庭的孩子正在讀高中(或中專、職高),占總數的27%;約56個家庭的孩子上大學或待業,占總數的14%。這些貧困母親為了供她們的孩子上學承受著極大的經濟壓力。調查情況顯示,孩子處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55個家庭中,有36個家庭的孩子上小學,19個家庭的孩子上初中,分別65%、35%。就讀小學一至三年級的孩子家庭,每學年支出孩子教育費用最高的一般為1000元左右,最低500元左右;四至六年級最高1200元左右,最低800元左右;初中一年級最高2100元,最低1600元左右;初中二年級最高2900元左右,最低1900元左右;初中三年級最高一般3000元左右,最低2900元左右。雖然教育管理部門規定有些費用是否交納由家庭選擇,但貧困家庭的母親們為了使孩子與其他家庭孩子一樣,寧可節衣縮食,一般都是選擇交納,因而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家庭魚肉基本不進門,常年青菜、土豆、豆腐干子加咸菜,偶爾蒸個雞蛋改善伙食,生活十分艱苦。孩子學習費用的沉重壓力,使得她們幾近窒息。

  2、本人創業難。貧困母親大多數是中老年婦女,年齡相對集中在40歲以上,其中25—35歲年齡段約占14%,35歲以上的約占86%,在393個貧困母親家庭中,體弱多病、年齡偏大、技能單一、沒有資金、沒有創業能力的共占50.8%;36%的貧困母親即使找到工作,由于技能單一,加之為了照顧孩子,她們只能在離家較近的鎮、村、社區或轄區單位,從事保潔、護綠、照顧病人、替人做飯等收入低、不穩定的家政服務的工作。

  3、疾病診治難。據調查顯示,由于貧困,39個家庭貧困母親的丈夫身患絕癥,無錢醫治離世;有相當數量的貧困母親有病不能及時就診;還有的自我保健意識差,又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個人衛生保健,加之基本營養補充不足,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壓力大,貧困母親常常帶病勞作,惡性循環,健康狀況普遍很差。調查顯示,有病不上醫院就診的母親達到82%;18%的母親患有各種疑難雜病無錢醫治。她們普遍不做定期婦檢;患各種婦科疾病的比例高。調查結果使我們對貧困母親的健康狀況十分擔憂。

  4、教育子女難。在393個貧困母親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89%,高中以上占11%,獨自教育子女往往力不從心,對如何教育孩子成人普遍感到茫然。她們擔心孩子因家庭貧困而自卑;擔心孩子因失去父愛而自閉;擔心孩子過早嘗到生活的艱辛而厭世。歸結到一點是擔心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偏離社會正常軌道。據與貧困母親座談調查,相當多的貧困家庭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有的雖然學習較用功,但不愿與同學交流;有的害怕別人歧視,過分敏感,情緒和行為上容易沖動,形成與同學的對立。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由于家庭貧困,他們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害怕被別人瞧不起,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流。

  5、住房困難。據調查分析,在393個貧困母親家庭中有6個家庭把住房困難作為最需要解決的困難。她們有的沒有自己的住房,或借住親戚朋友的房子,或擠住娘家,或租住社區居委會的房子,即使有住房的家庭房子也很小,多數是50年代建造的,有的已經成危房,生存環境惡劣。

  (三)貧困母親身處困境仍自強不息

  調查發現,貧困母親家庭生活普遍困難,作為一家之主的貧困母親雖身處逆境,困難重重,卻仍然體

  現了中國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在393個貧困母親家庭中,有224個家庭的貧困母親依靠種田、做家政服務或打零工維持家庭生活,其中完全依靠種田維持家庭生活及其他開支的有173人,她們歷經風雨與坎坷,沒有退縮,沒有怨言,默默肩負起家庭的重擔,生命不息,勞作不止。

  二、貧困原因

  (一)收入水平達不到社會平均消費水平。統計資料反映,我區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20xx年為300元左右,其中食品消費180元,衣著20元,家庭設備用品30元,醫療保健10元,交通通訊10元,文化教育娛樂服務30元(其中教育20元),居住30元。調查結果顯示,貧困母親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數,按平均消費水平只能填飽肚子。至于穿衣、看病、子女教育等基本消費則沒有經濟收入支持。

  (二)家庭解體,收入銳減。離異、喪偶使家庭結構殘缺。在393個貧困母親家庭中,因夫妻離異造成家庭結構殘缺的有11戶,占2﹒8%,因喪偶使家庭結構殘缺的有38戶,占9﹒7%。離婚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家庭經濟困難產生夫妻矛盾而分道揚鑣的占31%,離異后對方缺乏責任心,借口沒有錢養孩子,將撫養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母親。二是夫妻積怨深厚,離異后一般雙方很難見面,或者對方無正當職業,應給孩子的撫養費很難到位。在喪偶家庭中,90%以上是因丈夫生前患重大疾病或不治之癥,治病期間用光了家里的儲蓄,甚至債臺高筑,使得家庭經濟陷于困境。

  (三)缺少謀生技能,自救相對困難。貧困母親大部分處于中老年,她們文化程度較低,謀生技能差,有的體弱多病,沒有謀生能力。她們的孩子正處于教育、生長發育階段,為減少家庭開支,照顧孩子一日三餐都在家吃飯,即使有一技之長,可以謀到較高收入的工作,但又離家較遠,左右權衡,只好就近從事低收入且不穩定的體力勞動,因而影響了家庭收入,使之陷于貧困。

  三、對策和建議

  貧困母親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些家庭不僅面臨物質生活貧困,有相當多的還面臨精神生活貧困。這些家庭成員都是婦聯工作的對象,關注、關心、幫助她們,婦聯組織責無旁貸。今年以來,區婦聯組織全區各級婦聯對貧困母親生活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各級婦聯還針對貧困母親生活現狀開展了幫扶活動。雖然各級婦聯組織盡心盡力為她們中的一部分人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但這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她們的生存生活狀況。要從根本解決貧困母親家庭實際困難,還需要黨和政府的支持,需要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和幫助。為此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以期從整體上改善貧困母親家庭狀況。

  (一)加大宣傳營造良好環境。幫助貧困母親家庭,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大力宣傳貧困母親家庭面臨的困境,讓社會了解她們的生存狀況、主要需求,使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明確各自應該怎樣給予援助等;要宣傳貧困母親自強不息,宣傳她們的孩子在困境中求上進的典型,鼓勵貧困母親家庭成員提高自我的信心和能力;要宣傳社會各界幫扶典型,樹立“人間自有真情在”的社會公德,給予貧困母親精神動力。

  (二)真情關愛幫助解決就業。幫助貧困母親就業,提高經濟收入是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根本途徑。一是要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與創業的能力。針對貧困母親普遍存在的文化偏低、年齡偏大、技能單一的實際情況,要幫助她們提高職業技能作為重點,根據市場需求和她們的就業愿望,開展多種形式的免費技能培訓,豐富培訓內容,保證質量,提高她們的就業創業的競爭能力,同時,還要引導和幫助她們轉變觀念,樹立信心,奮發圖強,擺脫困境,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二是要提供崗位,拓寬就業渠道。政府設置的公益性崗位,要向貧困母親傾斜;社區的便民服務項目和靈活就業崗位,也應注意安排貧困母親;各用人單位凡有適合貧困母親就業的崗位,應盡可能吸納她們就業。

  (三)部門聯動實行醫療救助。婦聯組織要聯合衛生部門開展關愛貧困母親身心鍵康活動。如:通過發放“愛心體檢卡”的形式對貧困母親實行醫療救助,貧困母親可持“愛心體檢卡”免費進行乳腺和婦科病的常規檢查服務,對特別困難、患病的貧困母親持“愛心綠卡”到指定醫院進行治療可享受折扣優惠;與相關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婦女保健知識服務,幫助貧困母親了解生殖保健知識,增強身心健康意識,提高健康水平。

  (四)政府設立專項救助基金。關心、幫助貧困母親家庭除了需要婦聯和社會各界繼續加大幫扶工作力度,提供就業幫助,更需要各級財政和相關部門在特定階段給予特殊的經濟扶助。建議民政部門將未納入低保的貧困母親納入低保,同時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對貧困母親家庭實行生活困難救助。

  (五)、積極開展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活動。社區、婦聯、學校發揮各自優勢,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增進與貧困母親家庭的溝通,改變悲觀、自憐思想,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信心面對各種困難;幫助貧困母親學習科學教子方法和與子女溝通的技巧,提供母親與子女溝通的機會,改善親子關系,建立和諧家庭關系;發揮巾幗志愿者隊伍的作用,組織志愿者走進貧困母親家庭,開展情感交流和心理撫慰,為她們提供法律幫助、心理咨詢、家庭教育等服務,幫助她們樹立自信心,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

  構建和諧社會要求高度重視和關心困難群眾。追求社會公平的任務已經擺上了黨和國家的顯著位置,縮小收入差距和貧富差距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貧困母親家庭的存在,影響著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援助貧困母親家庭是一項社會化工程,單靠婦聯的力量非常有限。需要政府關心和支持,需要有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幫助。給貧困母親精神上多一份慰籍,經濟上多一點支持,給她們的孩子多一份關愛,讓困境中的母親和孩子不再愁苦。總之,幫助貧困母親家庭擺脫困境是一項民心工程、實事工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工作,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7

  為了準確掌握我鎮深度貧困現狀,切實解決好深度貧困問題,確保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我鎮開展了深度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深度貧困范圍和貧困人口

  20xx年,我鎮系統內貧困戶1343戶,3714人中,有殘疾家庭267戶,758人;慢性病家庭602戶,1499人;大病家庭172戶,537人,其他302戶920人是因學和缺勞動力與技術的致貧戶。這其中因病致貧1041戶、2794人占總戶數的73.6%和總人數的75.2%,綜合以上情況,我鎮處于深度貧困的主要為因家庭有殘疾病人、慢性病人和大病的家庭。特別是未實現脫貧出列3個貧困村(龍臺村、濟臺村、金垸村),這些貧困村與貧困人口更是積重難返。

  二、深度貧困地區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1、交通設施條件落后。交通條件嚴重制約深度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脆弱,生產生活條件落后,通村路段路況較差、資金短缺、無力養護,導致與外界物質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換十分困難,很多農業生產難以發展,農民始終在貧困中掙扎。濟臺、金垸等村均屬低湖冷浸田區域,人均耕地少且農田產出效益低;唯一的通村公路寬度不足3.5米,田間道路均為土路,水利設施嚴重滯后。

  2、農民收入結構單一。農業科技含量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土地產出率及勞動生產率較低。濟臺、金垸等村絕大部分農戶靠水稻、玉米、棉花、四大家魚等傳統種養殖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參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能力非常弱,收入渠道狹窄,經濟收入增加緩慢,土地產出率及勞動生產率較低下。

  3、農民素質普遍較低。貧困人口中大多數農民思想觀念陳舊,小農思想嚴重,思想轉變難,對怎樣脫貧致富懶思考、怕困難、怕擔風險;有些農民想致富,但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又難以找到一條致富的門路。農民素質偏低,信息渠道狹隘,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差,導致農業生產力水平提不高,農業生產效益跟不上。特別是受貧困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面不廣,貧困農民脫貧的難度加大。據調查: 在家勞動力初中文化以上的僅占了8%,勞動力文化素質嚴重偏低,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經營效益。

  4、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生產資金嚴重缺乏,農業生產化無經濟支撐。農民生產投入普遍缺乏,基本上是看天收,不追求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只是按傳統的種養殖方式進行。

  三、加快深度貧困建設對策和建議。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交通不便、設施落后仍是制約濟臺、金垸等深度貧困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力度,盡快結束基礎環境較差的狀況。重點應抓好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鄉村道路硬化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改造、農民無房和危房改造等,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加快農業龍頭主體的引進,大力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要積極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其成熟的市場資源、先進的農業技術、高效的種養殖模式、雄厚的經濟基礎,重點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已成功的產業,作為農民脫貧的主導產業,進一步調整產業發展思路,依靠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努力提高貧困群眾的經濟收入。

  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貧困群眾整體素質。農民群眾科技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程度。因此,要堅持把培訓農民、提高素質作為治本之策,著力增強農民的致富能力。一是要全面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開發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群眾的整體素質,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搞好示范帶動,使農民轉變觀念,掌握技術,增強戰勝貧窮、改變落后面貌的信心和決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4、加強農村保障體系建設,努力增強農民抵抗風險能力。群眾因病、因殘及其收入不穩定性等原因,造成返貧的人口較多,而導致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是農民抵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要進一步將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范圍,進一步搞好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結合的管理體系建設,將貧困人口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及時納入扶貧范圍以提高他們的生產發展能力。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8

  最近,我們采取問卷和進村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區的貧困老人進行了全面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貧困老人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的對象是區城鄉60歲以上老年人在實行低保后(城市每人每月220元,農村每人每年600元)生活仍然較困難的老年人及與人均收入(區2001年農村人均收入為4550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736元)比較相對困難的老年人。

  區現有總人口38.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萬,農村人口17.7萬人。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52206人,約占總人口數的13.5%;其中城鎮老年人占8%,農村老年人占20%。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7799人,占總人口數的2%,占老年人總數的14.9%。

  通過調查,全區有貧困老人1286人,約占老年人總數的2.4%。具體情況為:城鎮64人,其中男21人,女43人;60—69歲19人,70—79歲31人,80歲以上14人。農村1222人,其中男747人,女475人,60—69歲491人,70—79歲358人,80以上373人。從調查數字看,農村貧困老人比例遠遠大于城鎮貧困老人,約占農村老年人總數的3.4%;而城鎮貧困老人則占城鎮老年人總數的千分之三點八。在城鎮,貧困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在農村,貧困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而且80歲以上高齡貧困老人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貧困老人目前生活來源:一是子女供給,城鎮占39%,農村占40%。二是個人及配偶有收入,城鎮占28%,農村占15%。三是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鎮占22%,農村占10%。四是農村五保供養,占13%。五是親屬幫助,城鎮占3%,農村占5%。六是其他生活來源,城鎮占8%,農村占17%。

  貧困老人當前需要解決的困難:一是醫療,城鎮占75%,農村占24%;二是生活照料,城鎮占11%,農村占34%;三是溫飽,城鎮占9%,農村占25%;四是住房,城鎮只有一戶,農村有5戶;五是其他困難,城鎮2戶,農村占16%。從老年人貧困程度看,長期困難的老年人城鎮占86%,農村占84%;暫時困難的老年人城鎮占14%,農村占16%。

  二、貧困老人致貧原因

  從調查的情況看,貧困老人的致貧原因多種多樣,不盡相同。

  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無勞動能力或無退休金,無贍養人。城鎮11人,占城鎮貧困老年人的17%;農村504人,占農村貧困老年人的41%。這部分人多數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絕大多數喪失勞動能力,無固定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如泊于鎮小林格村林治玉老漢,今年71歲,老伴徐承娥66歲,兒媳多年前離婚回東北老家,兒子林樂強去年因肝癌死亡,留下18歲孫子林治文,老倆口無力供養正在上高二的孫子,全靠社會捐助和學校減免念書,老人主要靠種點口糧地和養3只奶羊維持生計,生活頗為艱難。辦事處老人,今年67歲,孤寡一人,無生活來源。辦事處給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但由于本人沒有住房,租住別人一間小平房,每月租金90元,現只能靠每月130元錢生活,十分困難。

  2、贍養人無力贍養。城鎮21人,占城鎮貧困老人的33%;農村232人,占城鎮貧困老人的19%。這部分老年人多數由于自身年邁,無勞動能力或退休金,而其法定贍養人或患病殘疾,或失業下崗,或年幼不能自理,導致老人生活貧困。如初村鎮朱家寨村李永太,今年83歲,兒子63歲,父和子都是老年人,父子兩輩都需孫子女贍養,而孫子女還要撫養未成年子女上學,確實無力贍養老人。再如羊亭鎮孫家灘村王兆華老人,年老多病,三個子女生活都不富裕,兒子是肢體殘疾人,兒媳無工作,小女兒是智力殘疾,唯一健全的大女兒離婚后帶著孩子,勉強維持生活,無力贍養母親。

  3、因并殘致貧。城鎮16人,占城鎮貧困老人的25%;農村341人,占農村貧困老人的28%。這部分老年人的家境十分相似,大多數患病貧困老人所患疾病多為老年常見病和多發病,許多老年人長期患病或致殘不能自理,即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又拖累家庭。如羊亭鎮北觀村谷祖模,今年65歲,妻子患有嚴重心臟病,常年吃藥,最近做了個大手術。兩個兒子,大兒子無職業,妻子在煤氣公司,月收入400元,小孩5歲上幼兒園,小兒子在企業干臨時工,月收入300元,妻子無職業,而且面臨生產。兩個兒子均無力贍養父母。全家為治病舉債3萬多元,生活非常拮據。

  4、贍養人不愿贍養。城鎮只有1人,農村11人,占農村貧困老人的0.9%。法定贍養人不愿贍養老人,多數原因是由于兩代人之間家務矛盾造成隔核,也有的是子女之間相互攀比,只有極個別屬于遺棄性質,但影響很壞。如張村鎮皂西臺村李真芝老人,今年80多歲,兒子在南方打工,多年不回家,也不給贍養費,兒媳和孫女不養老人,全靠村里給一點補助勉強維持生活。再如羊亭鎮北上夼村王本財,今年89歲,初婚時無子女,再婚時后妻帶了兩個女兒,當時大女兒已過18歲,王本財供小女兒讀書、結婚。妻子去世多年兩個女兒結婚后都不回家看望老人,多年無聯系,王本財老人全靠村里救濟生活十分貧困。

  另外,貧困老人中還有許多致貧原因,比如突然災害負債,撫養孫輩等等。在城鎮,有9名老年人因提早退休、退職,所領退休金很少,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這部分人均占城鎮貧困老人的14%;其他致貧原因6人,均占城鎮貧困老人的0.9%。在農村由于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致貧13人,約占農村貧困老人的1%;其它致貧原因123人,約占農村貧困老人的10%左右。

  三、對策及建議

  農村貧困老人是老年人這個弱勢群體中尤其脆弱的一部分,維護這些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確保他們老有所養,是基層老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針對我們所調查的區貧困老人的貧困原因,根據基層的呼聲和反映,結合我們的工作實踐,本著兼顧實際需要和可能實現的原則,就進一步搞好貧困老人救助工作提出如下建議及對策。

  1、各級政府應制定救助貧困老人的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

  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區、鎮、村三級都對貧困老人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社會救助,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制、農民退休及集體補貼、農村養老保險和特殊救濟等,但這只能使貧困老人維持生計。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和突發事件,根本無力應付,只有通過各級政府保障和社會力量才能擺脫困境。根據我國目前的國情和國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救助貧困老人不可能由政府全包下來,也包不下來,只能走家庭“政府、集體、個人、社會”相結合的路子。但各級政府必須發揮主導和主渠道作用,將救助貧困老人工作列入政府的議事日程,制定本級政府救助貧困老人的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責成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從政策上切實減輕農村貧困老人及其家庭的經濟和勞務負擔,重點解決貧困老人的物質供養和疾病醫療困難,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

  2、建立健全社會救助機制。一是繼續實行并不斷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從區的情況看,越是經濟實力差的地方,處于低保線以下的貧困老人越多。目前,區在農村能夠享受低保待遇的老人,只占貧困老人的10%。因此,建議在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要體現對貧困老人的特殊關愛,使更多的貧困老人享受低保待遇,做到應保盡保。二是建立貧困老人專項資金。這是保證順利實施救助貧困老人工程的物質保證。建議采取由政府每年提供固定數額的墊底金(如按每位老年人每年一元列入財政預算)、從福利彩票收益中按比例提取部分資金和向社會公開募資金的方式籌集救助專項資金的辦法解決。

  3、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從我們調查了解的情況看,許多貧困老人是因病致貧或返貧,草廟子鎮因病返貧的老人占到貧困老人的37%。而貧困老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醫療和生活照料兩項最為迫切。可以說,建立和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是救助貧困老人的根本性措施。建議:一是要盡快健全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前的合作醫療無法保障貧困老人長期需要治療的老年病和大病,因此我們設想可以采取擴大合作范圍的辦法——由以村、鎮為單位擴大到以市(縣)、區為單位,同時加大鎮以上財政支持力度,并在建立和實施合作醫療制度中對老年人特別是特困病殘老人實施特殊照顧,提高病殘貧困老人醫療費的報免比例。二是各級各類醫院要落實為對老年人的醫療優待政策,建立對特困老年病人實行特殊優待的制度,實行成本醫療。三是對貧困山區的病殘貧困老人開展送醫藥活動,可以由各級老齡工作機構和衛生部門組織醫院和醫藥行業組成小分隊,定期深入到村為貧困老人防病治玻四是從長遠看,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衛生保健知識的教育普及,增強老年人的自身保健意識,加強老年醫療研究,提高對老年常見并多發病的防治水平,并積極探索低成本治療老年病的醫療手段。

  4、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擴大五保供養范圍。在這次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孤寡老人現已成為社會的一個貧困群體。初村鎮有的村有20位孤寡老人,全鎮孤寡貧困老人有65人,占貧困老人的38%。雖然目前絕大多數農村“三無”老人已納入五保供養范圍,但約有38%分散供養的老人生活水平不高。草廟子鎮金沙嶺村有4戶五保老人,但由于集體經濟薄弱,所需1.2萬元生活費根本無法到位,這4戶五保對象只能靠集體提供的土地免費耕種取得衣食所需。另外,對贍養人和撫養人確無贍養能力和撫養能力的貧困老人,各級都未作為五保對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農村老年人贍養人和撫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撫養能力的,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擔五保供養,由鎮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因此,建議:

  (1)民政部門盡快依據老年法律法規精神修訂有關規定、辦法,使政策與法律法規相配套,將擴大五保供養范圍的法規落到實處。

  (2)進一步完善五保供養制度,切實落實五保供養費用統籌政策,必要時應提高統籌層次,擴到縣(市、區)或市(地)范圍來統籌。

  5、逐步建立有地區特色的安老、養老安全網。通過在區的調查,我們感到目前我市的養老模式還處于由家庭養老保障向社會養老保障過度的階段。特別是在農村,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從我國的國情來看,實現傳統的家庭養老逐步向社會養老的部分轉變是一種必然趨勢。要保證老年人安度晚年,特別是保證貧困老人基本生活和醫療,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必將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居家養老道路。目前,區廣大農村實行的簽定家庭《贍養協議書》,以村規民約規范贍養標準,農民退休制度和補貼制度,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和照顧低齡健康老人參加勞動、增強自我養老能力等方式,都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老有所養,但還不盡規范,不成體系。因此,建議民政和老齡工作部門,積極倡導新的養老模式,在全市創造形成一個以家庭為核心,社會養老服務為外圍,多種養老制度并存的養老體系。逐步建立具有地區特色的家庭保障安全網、社區養老保障安全網、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網。

  6、加強道德教育,依法維護貧困老人的合法權益。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長期以來家庭養老的精神基礎,也是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老齡部門要大力宣傳敬老典型,抨擊那些只顧自己、不尊老、不敬老、把老人當包袱和累贅,甚至虐待、遺棄老人的人和事。同時,也要把加大依法維權力度,做為救助貧困老人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措施。一是大力開展老年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為人子孫都有無條件贍養老人的義務,牢固樹立不贍養老人是違法的觀念。二是要增強貧困老人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幫助那些因子女不孝而致貧的老人通過法律途徑爭取被贍養的權力。同時要對喪夫改嫁他人未成年子女留給老人的婦女加強法制教育,必要時協助這類特困老人拿起法律武器,為其孫輩爭取撫養的權力。三是司法機關要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對那些因子女不孝等導致老人貧困的侵權案件,要及時處理,依法裁決優先執行,以維護這部分貧困老人的生存權利。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9

  國務院扶貧標準為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以下的農村戶籍人口為農村貧困人口。省農村貧困監測的調查對象為農民人均純收入2530元以下的所有農戶。為了解我區農村貧困戶的現狀,結合調查隊貧困檢測情況,對全區農村貧困人口進行了調研。

  一、農村貧困農戶現狀

  作為省級貧困縣(區),區農村貧困人口數量較多,貧困人口涉及全區25個鄉鎮,3個涉農街道辦事處,合計318個行政村。

  從調查情況看,農村貧困農戶現狀較為復雜,造成貧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現從以下方面進行剖析:

  ㈠、農村貧困現象依然存在。從貧困農戶、人口總量及分類情況看,全區貧困農戶總戶數60972戶,占全區鄉村總戶數的17.0%;貧困總人數162127人,占全區鄉村人口的11.95%。其中:扶貧人口98371人,占貧困農戶總人口的60.674%;低保人口為49403人,占貧困農戶總人口的30.47%;扶貧低保人口7661人,占貧困總人口的4.74%;五保戶人口6692人,占貧困總人口的4.12%。從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占全區的比重看,貧困現象依然存在。

  ㈡、文化素質低的貧困人口所占比重比較大。從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程度看,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程度低的貧困戶中的勞動力占貧困人口的42.1%。其中文盲半文盲占勞動力的8.4%,小學文化程度占勞動力的23.3%,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勞動力的59%,中專以上的占勞動力總數的8.2%。說明文化素質低也是造成貧困的因素之一。

  ㈢、相對貧困人口或者說低收入人口比較多。從貧困農戶年人均現金收入情況看:貧困農戶人均現金收入在700元以下的有514人,占貧困總人口0.31%;在700元—1000元的有1886人,占貧困總人口的1.16%;在1000—1200元的有4484人,占貧困人口的2.76%;在1200—2300元的貧困人口有136483人,占貧困人口的84.18%;2300元以上的占貧困人口的11.59%。這組數據反映了絕對貧困人口的比重不大,而相對貧困人口或者說低收入人口較多,他們在貧困的邊緣上生活,如遇到天災人禍他們將隨時進入絕對貧困范圍。

  ㈣、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比較多。從貧困農戶勞動力的就業情況看,貧困戶中無勞動能力人數占貧困人口總數的25.5%;貧困戶中喪失勞動能力人數占32.4%,主要是鰥寡孤獨人口及殘疾人。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占57.9%。

  ㈤、貧困人口中年齡偏大的人口比較多。從貧困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年齡情況看,在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上的貧困人口為大多數,年齡大、體弱多病、無勞動能力。

  ㈥、飲水不夠安全衛生的貧困人口占有一定比重。從貧困農戶飲水情況看,使用自來水的占總人數15.4%;貧困人口飲水使用深井水的占總人數62.2%;使用淺井水的占總人數22.4%。雖然不存在飲用江河湖海水及塘水的情況,但使用自來水的比重較小。由于農村化肥、農藥的使用以及其它方面的污染,使用淺井水作為生活的主要水源給身體健康埋下隱患。

  二、枎貧開發的思考

  為了加快的扶貧工作,促進農民早日脫貧致富,現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㈠、充分發揮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職能作用,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在扶貧開發中政府應發揮主力作用,可以通過制定有利于貧困鄉鎮、貧困村經濟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使利益向貧困鄉鎮適當傾斜,從而激發貧困鄉鎮的經濟活力和貧困人口的脫貧愿望,為貧困鄉鎮、貧困村脫貧提供政策保障。要加大扶貧資金的投放力度,并建立相應的監管約束機制,以防止扶貧開發資金的滲漏。要發揮政府的政治引導優勢,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能夠出錢出物,幫助和支持貧困鄉鎮、貧困村的開發建設,為區脫貧提供社會保障。

  ㈡、以發展特色經濟為基點,使區如期實現穩定脫貧。區雖然經濟發展滯后,但區域特色明顯,資源優勢獨特,不但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可開發,而且有豐富的農副產品獨具特色。依托資源發揮優勢,以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為基點,是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

  ㈢、加快勞動力轉移是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為了進一步扭轉多數農民沉淀在有限耕地上生存的局面,把剩余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轉移出來,轉入二、三產業,通過就業結構的調整帶動農民收入結構的調整,力爭通過勞動力輸出人數的增加,帶動農民收入的增長。

  ㈣、要采取措施徹底解決貧困戶沒有享受低保的問題。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村存在享受低保的農戶為非貧困戶,也有的戶住著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家里很富裕也享受低保,這些問題需要解決,要讓真正的貧困戶享受低保,要堅決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堅持開發式扶貧、開放式扶貧、開拓式扶貧的方針,著力實施以“整村推進”、“雨露計劃”、產業扶貧、以工代賑、移民扶貧等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扶貧,積極發揮行業扶貧作用,大力推進社會扶貧,實現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立體式的“大扶貧”,爭取實現扶貧對象盡快穩定脫貧。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篇10

  一、南部山區農村貧困成因

  1、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

  地理環境、自然條件是影響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旗南部山區總體為低山丘陵地貌,地勢起伏多變,坡度大,土層薄,抗蝕能力弱,一遇暴雨沖刷,極易造成水土流失。春旱、強降雨、大風、冰雹、早霜等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系統比較脆弱。

  2、農業人口素質偏低,小農意識嚴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人又是生產力發展中最能動、最活躍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尤其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而南部山區農村人口的素質普遍偏低,表現在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思想觀念落后。勞動人口的平均文化水平低,勞動者的素質低下。勞動力人口中小學、初中文化程度較高,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勞動者所占的比重低,具有農業生產專業技術的人員比重更低。

  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的思想觀念仍然相當落后,他們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老守田園”思想嚴重,缺乏進取精神,傳統農業的耕作種植方式又影響了生產力的發展,陡坡耕種、順坡耕種、亂開荒,土地不是精耕細作,高產高效,而是“以多取勝”,主要依靠土地生產獲取家庭所需的基本生活資料。以前農村貧困戶實行純生活救濟的扶貧方法,使一些人滋長了嚴重的依賴思想,形成“越給志越短,越給人越懶”的現象。

  3、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落后。

  由于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多方面原因,南部山區相比北部平原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歷史欠賬多,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山高坡陡,耕地破碎分散,坡耕地多,基本農田少,農業機械作業困難。多數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破損嚴重,服務功能退化,水資源匱乏問題突出,旱地多,水澆地少。農牧業生產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態,生產水平低而不穩。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處于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農業階段,以自給性農產品生產為主,農產品市場化水平和農產品商品率低。

  二、南部山區永久脫貧之路

  1、大力推廣應用農村實用技術

  要徹底擺脫農村的貧困狀況,做到真脫貧、永久性脫貧,除了國家給予政策扶持進行“輸血”外,最主要的是依靠農村貧困群眾自身的“造血”功能,而“造血”功能的實現,必須要靠農民素質的提高,要靠有文化、懂得農村實用技術的農業人口作支撐。而農民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對農民的教育、離不開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推廣、應用。治貧必先治愚,變“輸血”為使其“ 造血”。按照“學用結合、按需施教”的原則,把農村的文化教育和科普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牧、水利、林業、國土、發改等部門的作用,深入農村進行科學技術知識的培訓或實用技術的指導,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讓山區群眾掌握一些農業生產知識和實用技術,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可以通過聘請農業專家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講座;也可以組織村組干部外出參觀學習;還可通過廣播、電視等形式,農牧林水科技知識、實用技術培訓和思想觀念轉變的教育,使山區廣大農民群眾成為掌握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經得起市場經濟考驗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2、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強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配套建設和節水改造工程,大力發展旱作農業、設施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因地制宜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推進雨水集蓄利用,積極推廣噴灌、滴管、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強化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增強農業防汛抗旱能力。二是加大南部山丘區坡改梯建設力度,變“三跑田”為“三保田”,加快改善農業機械作業條件。推廣蓄水保墑技術,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采取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措施,提高耕地質量。

  通過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徹底改變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實施坡改梯綜合治理、中低產田改造、平整土地、建設田間道路、完善田間配套工程等工程措施。推廣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等技術措施,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加快發展保護性耕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質量,切實提高貧困山區糧食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發展設施農業、高效生態農業、旱作節水農業,有效增強防災抗災能力。

  3、堅持走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如果人為地破壞了生態環境,那么農業發展的后勁將面臨巨大的沖擊。“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此,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可持續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相當重大。首先,鼓勵農民群眾植樹種草、封山育林、加快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提高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通過立法禁止毀林、毀草、開荒等掠奪式開發行為,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防治水土流失,把環境治理同農民利益聯系起來,鼓勵農民對荒山、荒丘、荒灘的承包和租賃,通過他們的勞動,努力使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造福子孫后代。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02-22

農村沼氣調研報告02-21

農村情況調研報告02-21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02-21

農村小學調研報告02-21

農村低保調研報告02-21

農村醫保調研報告02-21

農村下鄉調研報告02-21

國土農村調研報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