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日期:2023-03-10 17:08:09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土地的誓言》是男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又名:曹京平)所寫,選自《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入選人教版初一(七年級)下學期課本。下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土地的誓言》是男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又名:曹京平)所寫,選自《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入選人教版初一(七年級)下學期課本。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土地的誓言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土地的誓言的含義。

  2.反復誦讀課文,領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愛鄉情懷。

  3.通過閱讀文本,以擬寫“課文對聯”的形式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型與課時】

  1.讀寫結合課

  2.一課時

  【預習要求】

  1、掌握“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等詞的讀音、詞義,學會運用。

  2.結合課前提示和文下注釋自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3.重點朗讀兩個自然段中關于關于家園的描寫,感受作者所傾注的情感。

  【課文簡析】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寫于“九·一八”事變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發了作者對飽受日本侵略者鐵蹄踐踏的土地強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之情。為了抒發這兩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抒發自己對土地的熱愛、想念、眷戀。并且江傾訴對象擬人化,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二是運用大量的排比造成連貫的氣勢。例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處。三是運用蒙太奇手法,列舉東北特有的景色,連續展現出來,形象性強,能借物抒情,避免直接抒情的蒼白無力容量大,能觸發讀者的聯想,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盡管如此,由于學生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僅憑文中的文字來激發他們的情感是不夠的。因此,如何來進行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如何對課文的留白進行補充,顯得至關重要。

  【教學創意】

  本課的獨特創意就是:以補充的材料和文中的內容為依據,在誦讀的基礎上寫“對聯”。

  “課文對聯”,就是以課文內容為載體,在深入了解了文本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選取文中現有的詞語進行適當的加工來組成“對聯”,其形式多種多樣。就文章組成而言,可以用“對聯”概括主要內容;用“對聯”概括某一片段,用“對聯”概括人物形象等。就擬寫“對聯”的形式而言,可以是學生自擬上下聯;學生互擬,師生互擬。

  這種形式,一是能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漢語、運用漢語,承傳漢文化。二是恰到好處的濃縮文本精華。三是不僅僅停留在感性的讀上,而是停留在理性的寫上,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教學過程】

  一、簡潔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寫的《土地的誓言》。

  相信經過預習,同學們都知道如何來解釋文章的標題。

  學生回答:面對土地,作者發出的誓言。(同學們應該能夠回答出文題的含義。理由是文本中具有明顯的誓言特征的句子: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入隊、團宣誓,競選班干部宣誓等,都有我愿意,我發誓等字樣。)

  二、帶著問題讀課文

  既然同學知道了“土地的誓言”就是“面對土地,作者發出的誓言”,那么,請問同學在讀課文,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師示二個問題:

  ①這是一片什么樣的土地

  ②為什么要發出誓言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并思考這兩個問題。

  (3)同學們發言。教師即席評說。

  同學們可能會表達的一句話(教師歸類):

  ①

  九一八前:

  這是一片美麗的土地。

  這是一片豐饒的土地。

  這是一片留下我歡笑的土地。

  這是一片充滿香氣的土地。

  九一八后:

  這是一片被占領的土地。

  這是一片倒下的土地。

  這是一片被踐踏的土地。

  這是一片沾滿污穢和恥辱的土地。

  ②因為這篇文章寫于“九一八”十周年。這說明我們的土地被日軍占領了。所以作者要發出誓言。

  根文前提示和文下注釋,我們知道:九一八事變后,包括作者在內的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抗日戰爭仍然在繼續。面對淪陷的土地,回想美麗的故鄉,作者發出了錚錚誓言。

  教師與學生進行簡潔生動的對話(包括簡介九一八事件、展示九一八事件的圖片,以及抗日戰爭的一些情況,也可以是適當補充一些端木蕻良及其他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作家寫的關于關東原野美麗或頹廢的文字,為后面擬寫對聯奠定基礎。)

  三、指點本課朗讀感情。

  有了學生對“土地”和“我為什么要發出誓言”的理解。就不難把握朗讀文章的感情。

  師生共同討論本課的朗讀感情:

  ·重點字詞。如“熾痛”“泛濫”、“無時無刻不”、“翻滾”、“埋葬”、“必須被解放”、“必須站立”。

  ·描寫九一八前的故鄉的句子。

  ·表示對故鄉懷念的句子。

  ·想起故鄉后自己的感受。

  ·對故鄉發出的誓言。

  ……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和句子自讀,互相聽讀,學生示范讀,然后教師范讀,學生再帶著感情朗讀。可以重組課文。如,先讀九一八前的家鄉——再讀想起故鄉的感受——再讀九一八后故鄉的有關語句——最后讀誓言。

  四、講析課堂對聯擬寫的相關知識

  朗讀,更趨向于感性。如何把感性與理性更好的結合起來。那就非動筆不可。在文中,作者為我們細膩的描寫了自己的家鄉和回想家鄉的感受以及面對被侵占的土地發出的錚錚誓言。如何把這些感性的文字變成理性的思考?如何讓這些文字能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不妨用對聯的形式來表現。

  (1)教師講析“課堂對聯擬寫”的形式:

  所謂“課文對聯擬寫”,主要是指在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對聯的內容為載體就是以課文內容為載體,在深入了解了文本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選取文中現有的詞語進行適當的加工來組成“對聯”。其形式有:

  學生自擬;

  學生互擬;

  師生互擬。

  這是一種概括、領悟文本的好方法,也是一種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訓練。

  (2)教師講析“課文對聯擬寫”的過程:

  首先,要確定一個描寫的主體,而且在文中或者與課文相關的材料中能找到與這個主體相對或者相類的事物。如確定主體“故鄉”與之相類的是“家園”。確定主體是“日軍”,與之相對的則是“八路”。然后,利用文中的相關有效信息,擬寫“對聯”,這樣擬寫的對聯具有強烈的對比作用,可以形成強悍的沖擊力。

  (3)教師講授“課文對聯擬寫”的技法:

  ①要遵從“對聯”的一些基本準則:上下聯字數相等;上下聯詞性相對;上下聯意思相關聯;暫不考慮平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