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發展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鄉鎮調研及今后發展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鄉鎮調研及今后發展

日期:2023-03-08 06:23:5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2020鄉鎮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4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

2020鄉鎮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4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0鄉鎮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0鄉鎮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4篇)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1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市人追求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意識愈來愈濃,我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在發展原有工業的基礎上,實施“旅游興鎮”戰略。隨著以農業休閑為核心的旅游產業的起步運作,我鎮旅游也慢慢向四周輻射擴散開來。

  旅游業是投入少、產出高的行業,包括了住、吃、行、游、娛、購六個要素,涉及飲食、娛樂、商業、交通、工業等高度勞動密集的許多行業。為了了解我鎮旅游的概況,理清未來的發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調研。

  一、風華鎮旅游發展現狀

  風華曾經因風華冰箱而名揚一時,為了重振風華的輝煌,在風華鄉村旅游開發已列入議程。與此同時,風華鎮下屬的各個村也在積極引進、籌劃建設具有品味的鄉村旅游點,如位于風華村集垂釣、度假、體育健身等各項文化、休閑、娛樂設施于一體的魚子孔鄉村旅游示范點;位于蓮豐村融山水、觀光、休閑、生活為一體的雙門峽(中國詩歌谷)旅游景區。風華的佛教——銅鑼寺文化由來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風華也有著悠久的三線歷史文化底蘊從而在貴州吹開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風。

  二、當前風華鎮旅游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游業的體制與機制存在問題

  風華鎮旅游業起步晚。風華旅游,近幾年才開始被重視起來,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還沒用被很好的開發利用起來,正處于不成熟開發的初級階段。在這種狀況下,要實現旅游業的大開發、大發展、實現旅游業投資結構的多元化,就必須強化政府在旅游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客觀上需要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旅游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而我鎮目前的旅游業管理機制與經營遠不適應加快發展旅游業的需要。

  風華鎮目前的旅游景點管理屬于經發辦部門管理,基本上無專人負責,表面上看這幾年風華旅游發展有進步,但從長遠的觀點和利益看,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這種無專人管理的體制對整合旅游資源、打造旅游品牌、整體包裝促銷、防止重復建設、盤活存量資產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

  風華鎮以休閑娛樂為核心的旅游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這為風華鎮旅游業的發展制造了不少障礙。

  1、風華鎮的開發步伐不快。風華的開發早已列入議事日程,但直到現在,風華老街依舊維持了他的舊貌,沒有明顯的改變。風華老街上的商業沒有特色,就是規模很小的一個集市,這些商品隨處可見,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風華鎮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但由于周圍環境的配套的設施還不到位,風華鎮的招商引資并不順暢,離既定的投資計劃尚有差距。風華老鎮的建設都需要靠政府產業的積極引導才能順利發展,但是由于宏觀經濟環境的不良影響,建設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滯后。

  2、自然資源少而開發利用差。我鎮旅游資源主要是歷史遺存和現代創造的人文資源,既沒有名山大川,又沒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沒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沒有遼闊的草原等自然資源。現已開發的魚子孔等都沒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游客不足。

  3、歷史文化底蘊深而挖掘整理差。風華鎮的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曾經經濟發達,但是到了現在住、吃、行、游、娛、購都離一個發達的城鎮的標準有著太大的差距。對于風華的挖掘整理、包裝提升、宣傳促銷現在遠不能適應新時期消費者的要求,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使風華的特色文化與旅游業融為一體并未旅游業所利用。

  4、風華鎮旅游業相關服務缺乏。

  一是交通工具仍不很發達,風華有31個自然村,地域分布廣泛、各景點分散,通行能力差,在風華旅游耗時費力,極不方便。

  二是居住條件不佳,除了風華度假村新建的酒店之外(價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風華僅有幾家小的小店客房和旅社,規模小,日接待能力小,且在居住環境衛生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2

  一、基本情況

  土們嶺鎮位于九臺市東南25公里,長、吉經濟帶中段,長吉公路、鐵路橫貫全鎮。幅員面積214.36平方公里,鎮轄16個行政村,114個生產小組,總人口2.85萬人,有耕地5976公頃,林地989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6%(其中鎮區為88.5%),是一個交通便利,風景奇秀的山區鄉鎮。鎮、村、社三級干部220人,有致富項目的占20%,項目類別主要是養殖業(豬、牛、兔)、種植業(粘玉米、中草藥)、運輸業。

  二、交通情況

  1、公路、鐵路:長春至圖們的鐵關于路,長春至吉林公路(北線)橫貫全鎮(45—62公里之間),本鎮距長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臺市25公里。

  2、客運情況:九臺至土們嶺客班車每日28次(單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長春至吉林、九臺至吉林及其它經過客班車日均60班次,承載客流量約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為土們嶺商貿大集,逢集市時客流量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況:由于本鎮地處長、吉兩市中間,逢集時,很少有長吉兩市人員、車輛來趕集。

  三、種植情況

  1、糧食產量:全鎮在冊耕地5976公頃,全部是旱田,年均糧食產量57,700噸。

  2、綠色產品:土們嶺地區山脈連綿,屬于長白山余脈,因此,特色山珍豐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個盛季。當地經營山珍加工、銷售的業戶百余戶,規模較大的有利達食品加工廠,恒利農產品加工廠、金穗山莊山珍加工廠等,年生產銷售200噸以上。

  四、養殖情況

  1、禽類存欄:全鎮禽類存欄總數達17萬只,年銷售禽類45萬只,主要銷往德大、金鑼集團和吉林市。

  2、生豬存欄:全鎮禽類存欄8600頭,其中規模飼養戶2800頭,產品主要銷往金鑼集團、德大集團、天景集團。

  五、經紀人情況

  1、本地人數:35人,外地人數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從事項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勞務輸出情況。

  1、本地勞務輸出情況:

  年均輸出780人,XX年底,輸出總量達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輸出124人。

  2、在吉林市勞務情況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務業14人(4)工商業3人。計64人。

  七、財政總量

  1、本級財政收入(年內)670萬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電廠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來自吉林市的收入約為9.2萬元。

  八、特色產業情況

  1、產業園區情況:畜禽養殖小區6個,專業屯20個。

  2、品牌情況:利達產品加工廠注冊“碧子蘭”牌山野菜系列產品,恒利農產品加工廠注冊“土們嶺”牌農村產品。

  九、民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發展思路:

  1、規劃目標:“十一五”期間,在全鎮范圍內建設粘玉米特色種植、中草藥種植、豬、牛、兔養殖園區20個,完善專業村6個,專業屯20個,結構調整比例達到55%,社會總產值達到12億元,財政全口徑收入達到1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達到XX萬元,勞務輸出總量達7000元。

  2、發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鑼集團、華能九臺電廠,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促進勞動力輸出總量,促進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經濟、物質基礎。

  十、依托吉林,發展區位優勢的戰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勞務輸出聯系站,促進本區位勞動力輸出。

  (二)九臺市各鄉鎮及各村領導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義思想,一貫把目光瞄向長春市,而忽視吉林市場,因此,產品銷售受到局限。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3

  茶葉是鄉重要的傳統優勢產業。為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全面提高茶葉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推進茶葉向良種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我們對茶葉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茶葉產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

  鄉境內自然條件優越,適宜茶樹生長,茶樹品種資源豐富,鄉位于盈江縣西北部,屬地帶。鄉境內山巒重疊,溝谷縱橫,地勢起伏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壩子為主,平均海拔1760米。國土總面積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004畝(水田7160畝,旱地18488畝),森林面積138235畝。鄉是盈江縣茶葉的重要產地,現全鄉已建立完善的茶葉種植、加工、營銷和技術推廣體系,已積累豐富的茶葉生產經驗,已實現傳統生產工藝向現代生產工藝轉變,已創制出“山”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授予州政府接待專用茶葉稱號。末,全鄉茶葉初制所7個,精制茶廠1個,茶葉精制生產線2條,精制生產能力3萬公斤,茶葉科技隊伍15人。茶葉面積10776畝,產量107萬公斤,產值542萬元,農民茶葉收入235元。產量、產值、茶農收入比“十五”末分別增長33%、76.3%和58%。

  二、茶葉是促進鄉山區、半山區、民族貧困地區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骨干產業。

  鄉茶葉涉及面廣、影響力大、茶葉遍及全鄉所有村組,茶葉生產、加工、流通從業人員6500人,占全鄉總人口61%。茶葉發展村社中30%的.農民家庭收入主要來自茶葉。

  三、鄉茶葉產業發展已出現良好態勢。

  全鄉規模連片茶園10776畝,規模經營面積100畝以上的有1家。茶葉加工企業實力逐漸增強。有機茶無性系良種無公害茶生產基地步伐加快,全鄉已建立3652畝無性系良種茶葉基地,新植茶園352畝,新植1400畝,新植2350畝,新植1426畝。

  四、鄉茶葉產業發展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以來,鄉茶葉產業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發展中仍存在下列問題:一是茶葉作為產業發展的地位及作用認識不足,個別村社對茶葉作為產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二是茶葉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園基礎設施差,管理粗放,單產低,效益差。四是產業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檔次、規模、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在全省叫得響的茶葉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術落后,茶葉產量、質量提升緩慢。

  五、“十一五”鄉茶葉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及工作重點。

  針對當前鄉茶葉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十一五”鄉茶葉產業發展思路是:優化結構布局,發展良種,增加投入,主攻單產,提高質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園管理體制,培植龍頭,打造品牌,拓寬市場,擴大名優茶比例,增加無公害有機茶生產,加快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走優質、高產、高效的茶葉產業發展道路。目標任務是:“十一五”末全鄉茶園面積10000畝,投產9000畝,總產90萬公斤。茶葉平均單產100公斤,工農業產值720萬元以上,茶農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點是:分兩步走。

  第一步實施“1234戰略”。即發展四大茶類;穩定茶園面積1萬畝;重點扶持2個茶葉龍頭企業;努力打造3個茶葉品牌。四大類茶是:鞏固提升綠茶,發展突破普洱茶,恢復發展紅茶,適當增加茉莉花茶。茶園通過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積保持在1.2萬畝,可采面積保持在1萬畝,其中良種面積0.9萬畝(新植0.35萬畝)。重點扶持“山”龍頭企業;更新、改造、整合10個茶葉初制加工所;建立機修機采示范樣板3個,輻射面積0.3萬畝。第二步是通過對龍頭企業逐漸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葉品牌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組或合并,對企業實行強強聯合,力爭在全鄉建成1個大的茶葉龍頭企業,1個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并依托國內外市場,以充分發揮茶葉市場競爭力和凸現較強經濟優勢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葉產業發展的兩條關鍵措施。

  1、抓好種植加工,全面提高茶葉產業化水平。

  一是穩定茶園面積,優化區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則對茶葉繼續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良種化種植。

  二是切實加大中低產茶園改造力度。鄉茶園多數發展于六七十年代,現基礎差,產量低。要通過強化茶園水利基礎設施,改植換種等手段,全面對中低產茶園實施改造提升,提高單產水平。

  三是全力抓好優質茶園基地建設。“十一五”全鄉要力爭建成優質茶園基地1.2萬畝,發展綠色、有機茶園1萬畝。

  四是對現有茶葉初制加工所實施改造。鄉現有茶葉初制加工所7個,“十一五”力爭改造5個,使改造后的茶葉初制所能力達到每個2萬公斤以上。

  五是努力推進鄉精制茶葉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對其實施重點支持,促進其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提高生產加工水平。“十一五”全鄉重點扶持發展2條茶葉精深加工生產線,使每條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達到20萬公斤以上。

  六是對茶葉企業實施改制改組。按照市場導向原則,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及改制改組,全力培植起全鄉茶葉龍頭企業。

  七是調整產品結構,加快適銷對路產品研發。以市場為導向,合理調整產品結構,既要鞏固傳統產品生產,又要切實加快適銷對路產品研發。

  2、打造“山”品牌,擴大茶葉市場影響力。

  一是整合茶葉品牌。對茶葉現有品牌進行認真篩選,繼續打造具有特色與代表性的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同時,規范茶葉市場,打擊不正當競爭,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切實加大茶葉品牌的保護工作。

  二是強化茶葉市場營銷,建立茶葉市場營銷體系。通過發展專業化營銷企業、建立茶葉專賣市場、專賣店、專柜,舉辦各類茶營銷活動,發展茶葉訂單、促進茶葉銷售。通過開展古茶樹資源保護、茶文化挖掘與發展旅游業結合,宣傳茶葉,促進茶業發展。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4

  一、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我鄉主動作為,順勢而上,緊緊抓住發展的大好機會,積極爭取上級扶持,有效破解群眾增收困難這一難題,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大抓農村產業。產業發展呈現出從弱到強、從無序到有序、從疲軟向蓬勃發展的態勢,產業經濟成為全鄉村經濟的“助推劑”。

  (一)畜牧養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畜牧業是我鄉的傳統產業和基礎產業,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養殖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20xx年,全鄉畜禽存欄量近7萬頭(只),各類養殖大戶70戶,實現畜牧業年產值達2500余萬元,實現畜牧業農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二)果蔬種植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我鄉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有距離巴城較近的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水果和蔬菜產業,打造有機、綠色蔬菜基地建設。

  積極幫扶回鄉創業青年岳林在家鄉組建了“金大寨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以寨子包村為核心,租賃土地2000余畝,打造以優質蔬菜、水果、水產等為一體的現代觀光農業產業園。目前,已建成生態草莓園200畝,優質食用菌10萬袋。蔬菜大棚15個,30余畝。完成核心園區耕作道8公里,硬化園區公路200米,園區蓄水池8個6000余方,新建、整治園區渠系5000余米。總投資820余萬元。解決當地農民就業100余人,20xx年已實現產值80余萬元,20xx年擬建成草莓園300畝,食用菌40萬袋,種植蔬菜300畝,可實現產值4000余萬元。

  回鄉創業青年趙維國發起、并組織成立萬綠種養植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50人。依托印山坪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萬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主要種植萵筍、韭菜、蘆筍、大蔥、西紅柿等品種。目前全鄉蔬菜種植面積4600余畝,產量1.1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000余萬元,農民人均增收860余元。果蔬農產品采取傳統種植模式,走無公害種植路子,結合現代農業科技,產品質量過硬,暢銷城區,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農民種的綠色菜品”。金大寨專業合作社引進北京的葡萄品種,在寨子包村種植的優質葡萄,成為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高品質水果。

  (三)工業項目實現從無到有

  由于受地理條件和資源的限制,我鄉工業發展舉步維艱。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班子不斷發掘本鄉資源優勢,結合市場需求,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外地客商,投資300余萬元,在天橋村興建了純凈水生產基地。該水廠的建設,既把多余的山泉水“變廢為寶”,解決全村近30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

  (四)發展鄉村旅游業大有可為

  我鄉距離主城區較近,生態良好、民風淳樸、鄉風文明,古樓山已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閑基地。近年來,我鄉以鼓樓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為依托,打造觀光農業,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我鄉的“生態農業產業示范基地與觀光園”項目,核心園區達2300余畝,種植優質草莓和葡萄,打造農業產業觀光體,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閑觀光。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重視產業發展是根本

  我鄉過去產業發展雖有起步,但未形成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狀態,在增加農民收入、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動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我鄉把農村產業發展列入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堅持產業先行,搞好科學規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建設美好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充分發揮鄉黨委的決策力量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釋放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全鄉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以特色產業為支撐,下大力氣走出以產業發展促進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回應發展需要,解決了為何發展農村產業的問題。

  (二)發展定位準確是關鍵

  產業發展定位準確與否事關我鄉產業發展的成敗,經過不斷實踐和努力探索,結合實際和歷史傳統,因地制宜,充分論證,村民自愿,逐漸形成了我鄉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強鄉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方向,以主城區為市場,圍繞有機、綠色、無公害,大力發展果蔬產業;圍繞“傳統養殖、市場競爭”的戰略,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產業;圍繞地理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圍繞巴山新居和聚居點建設,結合農村發展的歷史趨勢,發展個體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務。發展定位準確,解決了如何發展農村產業的問題。

  (三)突破發展方法是核心

  把“紙上談兵”演變成產業發展的成果和農民增收的現實,是該項工作的核心。

  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走出去”開展招商引資,引進資金、技術,僅20xx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開展小分隊招商3次,對接企業20余家,洽談現代農業、旅游文化、商貿服務等項目8個,成功引進現代農業項目1個,合同協議投資2000萬元。

  二是積極實施“回引工程”。大力宣傳近幾年來我區的發展變化,吸引在外人士返鄉創業,成功回引了趙衛國、梁李等在外人士19人,總共投資0.8億元,著重發展果蔬、中藥材、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多措并舉,有效解決了怎樣發展產業的問題。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產業發展成績的基礎上,我鄉將再接再厲,鼓足干勁,力爭上游,抓好抓實今后的產業發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動方面下功夫

  開弓沒有回頭箭,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倒逼全鄉干部主動作為,推到產業工作一線。堅持強有力的工作措施,樹立時不待我的緊迫感,想更多的辦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動工作。發展決心不減,形成發展的更大合力,扎實推動產業發展,形成常態化和長效化工作機制。

  (二)在做大做強方面下功夫

  我鄉的畜牧產業、果蔬產業、鄉村旅游等產業,已初具規模,下一步,充分調動積極性,研究和對接市場,做大做強現有產業,打造產業升級版,使之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務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是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認真樹立投資興業、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高度重視投資軟環境建設,大力宣傳發展環境,貫徹落實開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產業發展的服務保障工作,營造產業發展的氛圍。

【2020鄉鎮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4篇)】相關文章:

鄉鎮調研報告范文11-13

2020關于鄉鎮農村公路調研報告范文(精選4篇)11-29

2020關于農村發展畜禽養殖的調研報告范文11-29

鄉鎮經濟發展戰略調研報告06-20

2020關于新時期鄉鎮財政管理問題調研報告范文07-20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3篇)07-18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01-18

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13

民宿產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