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級地理教學視頻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教學設計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教學視頻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教學設計

日期:2023-03-03 20:37:4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通用12篇)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1

  八年級地理主要是學習中國地理,涉及的內容中有關的地理基礎知識已經在七年級學習過了,因此八年級地理相對于七年級地理而言,要變得容易一些了。同時,相當部分內容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學習起來興趣更濃厚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2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并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在全縣排在中等水平,由此可見,兩個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較濃,這對于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了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布,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準。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布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準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中國河流與分布,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布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布。

  第四章 中國的區域差異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學措施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強課后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并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五、課時安排

  第一周 中國的疆域 1課時

  第二周 中國的行政區劃 2課時

  第三周 中國的人口 1課時

  中國的民族 1課時

  第四周 — 第五周 中國的地形 4課時

  第六周 — 第七周 中國的氣候 4課時

  第八周 中國的河流 2課時

  第九周 自然資源概況 2課時

  第十周 中國的土地資源 2課時

  第十一周 中國的水資源 1課時

  中國的海洋資源 1課時

  第十二周 秦嶺—淮河線 2課時

  第十三周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2課時

  第十四周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2課時

  第十五周 — 第二十周 復習考試。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地圖說明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2.掌握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3.學會閱讀等溫線圖、年降水量分布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年降水量分配柱狀圖、溫度帶圖、干濕地區圖,并能獲取相應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出正確結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及相關資源分析、歸納、總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

  【重點與難點】

  1.我國氣溫的特點,溫度帶的地區分布。

  2..讀圖、識圖技能的培養。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讀圖分析。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觀看視頻:冬季的廣州和哈爾濱

  同一個季節,為什么廣州和哈爾濱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異?導入新課學習。

  二、新課學習

  第一課時

  (一)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1.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海口和漠河的溫差(16℃-(-28℃)=44℃)特點:南北溫差大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探尋原因

  成因①:緯度位置的影響

  中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緯度近50度,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低,晝長越短。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晝長比南方短,太陽照射時間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熱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風的影響

  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冬季風使北方降溫幅度大。距離和地形對冬季風的消弱與阻擋,冬季風對南方影響小。這些加劇了南北溫差。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

  ①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②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2.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海口和漠河的溫差(28℃-16℃=12℃)全國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20℃)特點:普遍高溫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

  (2)思維拓展:夏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晝長比南方長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熱與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國哪里氣溫偏低?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4)總結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氣溫偏低)

  (5)拓展延伸:我國南北溫差順口溜

  領土面積廣,南北跨度大;冬季溫差顯,北棉南穿夾;夏季普高溫,南北差不大;秦嶺淮河線,零度等溫劃;最寒在1月,高溫在7月。

  (6)了解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

  3.溫度帶

  (1)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實際

  (2)讀圖,了解5個溫度帶和1個高原氣候區位置。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4)對號入座: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島、漠河、塔里木盆地它們分別位于哪個溫度帶?(高原氣候區、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寒溫帶、暖溫帶)

  (5)體會我國氣溫南北差異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1.水果

  拓展延伸:中國各個溫度帶的主要植被

  2.房屋

  3.農作物及其熟制

  總結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國氣溫分布特點,那么你知道我國降水的情況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課時

  (二)東西干濕差異顯著

  1.降水空間分布特點

  (1)讀“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從整體看,降水的空間分布均勻嗎?(不均勻)

  (2)觀察分析

  圖中的等降水量線有幾個數值?(如圖)

  圖中等降水量線數值變化的方向有何規律?(如圖)降水空間分布特點:(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

  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過的地方

  (4)了解我國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2.降水時間分布特點:

  (3)讀“中國南北四個城市的季節差異”圖,回答問題標出四城市降水較多的月份(如圖)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圖中從南向北圈出這四個城市(如圖)

  總結: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早;長;晚;短;晚;早)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地殼是在運動變化中的,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

  2、能通過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了解魏格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觀察、質疑、假設、驗證。

  3、練習表達自己的觀點。

  4、嘗試著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觀點。

  5、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習慣。

  6、嘗試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鼓勵性評價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變化發展中的,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8、提出問題也是一種貢獻。

  9、理解科學研究既需要大膽的質疑、假設和驗證,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養尊重不同意見的胸懷,學習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

  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海陸變遷的實證。

  三、教學難點:

  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批判和質疑的思維品質。

  四、教學方法:

  質疑、表達法。

  五、課時安排:

  1個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海陸分布導入海陸變遷。

  教師引導

  海陸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嗎?指導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到講臺前陳述自己的問題。

  教師評價:對每位學生的發言給予恰當的評價,重點在于發掘問題中的創造性思維。

  乘轉:讓我們來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學家它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師講解:重點闡述魏格納的觀察、思考、驗證以及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通過魏格納探險遇難這一史料,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

  學生活動:尋找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到臺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價:對學生的發言過程和內容進行評價,重點鼓勵其在方法方面的闡述。

  教師引導:由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重點講解由假說到學說這一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師講述:舉例說明板塊構造學說對火山地震的解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學生活動:學生宣讀自己搜集的資料,或發表自己的問題或觀點。

  課后作業。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其閱讀地圖,使學生說出中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中國的四至點,并在圖上量算出中國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中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中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圖,形成對中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手段

  《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一套四張,同一底圖),地球儀(學生每人一個,并附有彩色膠帶),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掛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學習指導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越性?中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中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中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

  一、從世界看中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線為西經20°和東經160°。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和東經160°,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中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說出中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相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中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中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

  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承轉】中國的面積很大,中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中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中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示意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中國的疆域示意圖)。

  請同學在圖上依次指出中國領土的四至點,并請若干學生依次說出習題答案,教師輔導。

  【提問】請你算一算中國最南與最北緯度相差約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中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中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中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中國的南部。中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北寒帶。

  【讀圖】讀教材中的“中國領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異”圖。

  【提問】2月份,位于中國北部的黑龍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為什么?

  【歸納】中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處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組討論】分析中國的緯度位置對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歸納】中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中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進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圖”,算一算中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

  【歸納】中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于東5區至東9區,共5個時區,即最東與最西時間相差5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中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中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中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是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

  1.閱讀地圖冊《中國政區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中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中國南北距離相差約多少千米。

  【歸納】中國東西之間距離約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第二課時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

  【復習提問】中國的四至點分別在什么地方?中國緯度位置的特點是什么?中國的緯度位置有何優越性?

  【新課導入】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陸地面積廣大,而且還有廣闊的海域。

  【板書】

  三、廣闊的海域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②(中國的臨海示意圖)。

  【提問】由北向南中國瀕臨的海洋分別是哪些?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5

  一、水旱災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

  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臺風

  1、臺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臺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加強學生對前后知識緊密聯系,樹立學生辯證、全面看待問題的意識。

  活動方式:

  在整個學習完成之后,安排學生再次客觀的評價季風和臺風,并寫成小論文。參考題目:“我眼中的季風”、“臺風真的很可怕嗎”

  提示:前一節主要側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而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季風給我國帶來的不利方面,所以應該能夠更全面地評價季風的影響。臺風是作為災害性天氣來介紹的,但它也確實給安徽、湖南、江西等距離海洋較遠的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說明三江源地區高海拔的地勢,高寒的氣候,廣布的雪山冰川,星羅棋布的湖泊、沼澤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并能據此說明三江源地區是多條大河源頭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區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區保護江河源地與生態環境的成功經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的能力,獲取圖文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課堂活動、練習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鍛煉學生學習區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以及拓寬視野,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區域生態環保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分析三江源地區是大河源頭的原因 ;

  2、 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直接引入:同學們知道長江、黃河是i我國兩條重要的大河,但你們知道他們發源于同一個地區嗎?這個地方除了孕育了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之外,還孕育了國際河流瀾滄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和認識這片偉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區。(展示三江源相關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板書:

  第二節 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講授新課]

  展示三組圖片:①高海拔,高寒氣候影響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②高原濕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樣性及獨特的高原生態系統--細草如毯、羽族炫翎、蹄類競驕。

  通過圖片的展示,培養學生審美情操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教師:介紹“三江源”名稱的由來。“三江”為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即源頭,發源地;“三江源”就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板書:

  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區。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區域圖,請學生描述三江源地區的地理位置

  學生:利用地圖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師指導并板書。

  板書: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閱讀:結合圖9.17、9.18閱讀教材92頁文字,引導學生了解“三江”水量數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區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稱為“中華水塔”,是我國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輸水管。(板書)

  轉折:既然被稱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國年降水分布圖)請同學們閱讀我國年降水分布圖,從干濕狀況來看,我國說與半干旱地區,降水量比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從哪里來的?(板書)

  3、水源。

  學生:發表見解,教師指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青藏地區的高寒環境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高原濕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布、小溪潺潺。結合教材的資料,我們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還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討論:冰川、高山積雪和湖泊、沼澤是怎樣發揮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大海的。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并發言。最后教師總結:溫暖季節,“固體水庫”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細流,最后匯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澤是河流天然的調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豐盈時,湖泊起著消減洪峰的作用;冬、春季節時候。冰雪封凍,河流水量減少,湖泊講存儲的水補給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對穩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調蓄器。(板書)

  二、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意義:

  ①對三江源地區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②對下游地區的意義。

  講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區正經歷著令人擔憂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展示幾組圖片:淘金挖礦、樹木砍伐、源區污染、冰川消融、蟲鼠破壞、過渡放牧。從上面的圖片中我們了解到,三江源區受到不同程度的環境破壞。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導致的環境問題。(板書)

  2、三江源地區的環境問題: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濕地縮小、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等。

  ②人為原因:過度放牧、亂采濫挖、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等。

  講述:三江源地區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它本身,也會給長江、黃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區帶來不利影響。下面我們來完成96頁活動題:三江源如果遭到嚴重破壞,會對我國長江、黃河中下游帶來哪些影響?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堂指導;學生整理討論結果,并反饋小組討論成果,教師指導并評價以及總結。

  轉折: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護三江源地區啊?

  學生:積極發表個人見解,教師知道并歸納板書。

  3、措施與對策: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 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區,那么你有收獲嗎?

  學生分享個人收獲,教師適當指導。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主要講的是地形與地理,本節內容包括三部分“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學生從地形剖面圖上可以形象地看出來,地形復雜多樣就需要學生在讀地形圖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概括,而山區面積廣大的結論需要學生閱讀扇形統計圖表,經過計算感知。

  1.教材用中國地形圖引入新課,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非常形象、直觀。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顏色的深淺不同可以大致判斷出這個地區的地勢走向。不難看出,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

  2 .圖2.1和圖2.2是關系十分緊密的兩幅圖像,學生從圖2.2轉化到圖2.1有一定的困難,應該結合以前學過的地形剖面圖的形成指導學生觀察。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沛的降水。

  地勢對河流的影響: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

  河流流經階梯交界處: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水能資源。

  地勢對交通的影響: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3.地勢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而地形我們講常見的五種類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結合圖2.4中的景觀圖,請學生歸納五大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絕對高度較大,頂部高聳,坡度很陡,溝谷幽深;丘陵的相對高度較小,地勢起伏和緩,坡度較小;高原的絕對高度大于500米,相對高度小,頂面面積較大,起伏和緩,四周較陡;平原的絕對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廣闊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內部是平地或和緩的丘陵。只有理解了,才印象深刻。

  4.我國的主要地形,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知識點也較多,老師必須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條理清晰。我的思路是先講山脈,因為山脈是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有了地形的基本網格后,再嵌入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5..中國地形的特點是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這里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適當介紹下山區的概念,它不是僅指山地,還包括崎嶇的高原和丘陵。在同學們以前的認識中,往往覺得山區是不適宜生存和發展的,學習本課之后,他們發現其實山區還有一些優勢,比如山區雖然不適合發展農業,但為農業的多種經營提供較好的條件。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待事物、分析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來自農村,學生在認知目標,學習方法,活動開展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1.對地理學科沒有興趣。 認為地理學科不是中考學科,學不學沒多大關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對主要學科興趣越高,對一般學科興趣很低。

  2.學生學法不恰當。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須學會看地圖來學習,而學生會讀圖,識圖,填圖,用圖的能力較差,也就不能很好獨立完成作業,學生“死記硬背”。

  3.本節的學生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的認識。

  4.本節要通過看地形剖面圖和地勢三階梯示意圖學習我國地形的階梯狀分布,任何看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障礙點 。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分布的特點,知道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知道我國五種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國地形的特點,知道我國五種地形的分布比例。

  3.理解我國地形地勢特征對我國氣候和交通等的影響。

  4.發展學生讀圖的能力和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讀圖,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從圖中獲取知識的過程,了解我國的地形地勢及對我國交通、氣候的影響。

  情感與態度:

  了解祖國的基本國情,培養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地勢的特征,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教學難點:讀東西地形剖面圖和地勢三階梯圖、地勢分布圖,并從中獲取效果信息。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

  NBA是美國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籃球職業聯賽,它的隊員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從外表看他們有哪些差異?為什么?

  生:人種不同。

  師:對。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世界的人種和人口。

  【板書】 第三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種與人口

  第一課時

  一、 三大人種

  師:同學們,我們在電視節目上可以看到體質特征各異的人,主要有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我們從哪些方面來區別他們呢?

  生:觀察圖A、B、C、D。(讓個別學生來描述)

  師:不錯,他們的區別在于膚色、頭發、臉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膚色。

  生:閱讀課文,區別三種人種的體貌特征。(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交替)

  【板書小結】 白種人體貌特征:膚色、眼色、發色都很淺;頭發天生就是波狀;鼻梁高,嘴唇薄,體毛較多。黃色人種體貌特征:皮膚呈淡、黃色面龐扁平、體毛中等。黑種人體貌特征:膚色黝、黑頭發卷曲體毛很少。

  師:那么,我們屬于哪一種人種呢?

  生:黃色人種。

  承轉:不同人種之間有交往嗎?(引導學生閱讀“文化交流的見證”)

  生:有。

  師:其他人種又分布在什么地方?

  生:閱讀課文P50第1、2、3、4段,看世界主要人種分布圖E,讓學生指圖說出不同人種的分布。

  【板書小結】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非 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及南部、美洲。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種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亞西北部。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世界的氣候類型,不同地區氣候不同。那么,人種的特征是怎樣形成的呢?二戰其間,希特勒屠殺尢太人;美國的種族歧視。他們有沒有優劣之分?(指導學生閱讀“人種特征的形成”資料)

  生:人種的差異,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由于長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在三大人種交界的地帶和人口遷移頻繁的地區,還生活著混血兒,他們之間沒有種族優劣之分,只有體貌的差異。

  承轉:人的生產與生活都受到氣候的影響,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各異,那么,人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否平衡?

  【板書】二、人口的分布

  師:指導學生讀圖F世界人口分布圖,了解哪些地區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區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

  生:亞洲的東部沿海、東南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東部人口密集(200人平方千米/以上)。在干旱、過度潮濕、嚴寒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山地、高原地區人口稀少(1人/平方千米)。

  師:是什么因素影響人口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生:讀課文P51頁。是由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因素影響的,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人口密集,社會經濟條件好的人口密集。

  師:指導學生讀圖G人口分布隨緯度變化示意圖,完成:

  1、人口在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的分布有何不同,為什么?

  2、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為什么?

  生:讀圖思考回答,

  1、在高緯度的地區人口稀疏,低緯度地區人口稠密。因為緯度越高得到的熱量越少,自然條件越惡劣,人類生存困難。

  2、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的人口少。因為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各國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口比南半球的人口要多。

  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三大人種和人口的分布,了解人種的區別是依據體貌特征來分的,沒有優劣之分。以及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人種的形成與分布也不同,在自然條件優越和社會經濟好的地區人口比較稠密。

  布置作業:

  課后收集資料,了解各人種的其他特征現狀,看看周邊有沒有其他種族的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運用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2.學會繪制人口增長曲線圖

  3.能運用地圖說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4.學會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

  5.學會分析人口增長率對人類的影響

  教學重點、難點:

  1.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方法:

  結合圖表、地圖分析問題,通過計算掌握問題

  教學準備:

  《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長曲線》《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的圖片和資料

  教學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前面咱們學過了世界的地形和氣候,這一節我們開始學習世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上現在有多少人嗎?世界人口的增長是怎樣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點?這一節我們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出示幻燈片1:標題

  出示幻燈片2:學習目標

  現在我們來學習第一個問題──世界人口的增長

  學習新課:

  一、世界人口的'增長(板書)

  出示幻燈片3:《世界人口增長曲線》,讓學生回答:

  (1)1750—1800年世界人口增長如何?(說明:曲線越平緩,說明人口增長越慢;曲線越陡,說明人口增長越快。由圖可知,這一階段的人口增長十分緩慢)

  (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長如何?(逐漸加快)

  (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是怎樣的?(快速增長)

  出示幻燈片4:總結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

  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到20世紀中期,人口增長逐漸加快;從20世紀中期以來,人口快速增長。

  你知道現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嗎?世界60億人口日是哪一天?

  (60億,1999年10月12日)

  出示幻燈片5:“資料:地球上的第60億位居民”

  活動(一)P65頁第1題,讓學生讀P65頁《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并填左表,通過填表,你發現了什么?它說明了什么問題?

  出示幻燈片6:《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及說明問題》并講解

  (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它說明人口增長的速度是逐漸加快的。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人口基數越大,增長也就越快。)

  出示幻燈片7: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什么決定的?如何計算?

  (讓學生閱讀P64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示意》)

  (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總數×100%)

  出示幻燈片8: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長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自然增長率小于0,表示人口減少。

  出示幻燈片9:舉例計算人口增長率

  活動(二)P65頁第2題,讓學生回答并提問:哪個國家的人口增長率最高?哪個國家的人口增長率最低?

  出示幻燈片10:圖《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長速度》

  提問:人口增長率最高的是哪一個地區?最慢的是哪一個地區?

  出示幻燈片11:一個地區的人口增長率高好還是低好?為什么?

  一個地區人口增長率的高低,必須同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如果增長率過高,可能會帶來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上學難、就醫難、就業難、貧困人口增加;如果增長率過低,可能會造成勞動力不足、國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齡化嚴重等問題。

  出示幻燈片12:世界人口快速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1830年以來,由于現代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嬰兒死亡率降低,人的壽命延長,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愈來愈快。活動(三)讓學生完成P66頁圖4-4《非洲人口增長柱狀折線圖》并巡視,指定兩名學生到黑板上畫,一名畫折線圖,一名畫曲線圖。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板書)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勻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一個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我們用什么來表示?(人口密度)

  出示幻燈13:什么是人口密度?它是如何計算的?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它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布狀況。)(人口密度=人口總數÷地區面積單位:人)

  出示幻燈片14:計算臨盤地區的人口密度

  活動(四)讓學生填P67頁第1題:世界人口的分布是怎樣的?

  讓學生讀P66頁圖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回答: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大于200人)

  2.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區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小于1人)

  出示幻燈片15:指圖講解世界人口的分布

  出示幻燈片16:總結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

  人口稀疏地區:沙漠地區、雨林地區、高緯度地區和高原、高山地區。

  至于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原因我們下一節再講。

  小結:這一節我們主要學習了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方法、世界各個地區人口增長率情況、人口曲線圖的繪制、人口密度的計算方法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等知識,希望對同學的日常生活有用。

  出示幻燈片17、18:

  鞏固性測試題

  1.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 和 決定的。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達 億。

  3.一個地區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來表示。

  4.從世界人口分布圖上看,亞洲的 和 部 洲和 洲的東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區。

  5.某城市總人口為100萬,1999年出生并成活嬰兒25000人,死亡15000人,該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

  6.我國陸地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那么,我國的人口密度為 (人/平方千米)。

  第二節 語言和宗教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語言分布”圖,說出六大語種的名稱及分布地區。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圖,說出三大宗教的名稱及分布地區。

  過程與方法

  1、圖文對照,完成板書表格的填寫。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圖片資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資料,展示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討論:怎樣讓漢語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世界主要語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

  三、教學關鍵:通過讀圖,分組完成。

  四、教學方法:讀書法、讀圖指導法等。

  五、學法:讀圖查找法、填表比較法、練習法等。

  六、教師準備:世界主要語言分布圖、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圖。

  七、教學步驟:(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課前交流用英語宣布上課并提問。生討論、交流并回答。

  2、畫表格,指導生讀圖。 圖文對照、查找答案、填表格(寫語言分布)

  3、組織活動。 討論:怎樣讓漢語分布到全世界?

  4、師插入北京之行實例。 生配合聽并回答師提問。

  5、組織學生讀圖。 自畫表格完成三大宗教學習內容。

  6、達標練習。知識運用能力提高。

  7、總結并板書課題。生總結所學內容(語言和宗教)。

  九、達標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情感交流,精彩過渡

  師以閑聊的方式與學生就單元測試情況進行交流,肯定學生成績,鼓勵學生干勁,展現學習風彩,恰到好處時用英語宣布上課。

  2師宣布:(Class begin。 Gd rning class)

  1、生聽,并群情激昂的表示一展自己的風彩。

  2、Gd rning teacher.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3、同學們,我們剛才的課前交流和相互問候共用了哪幾種語言?你學到或聽到的還有哪種語言?你會說嗎?全世界主要使用語言有哪幾種?它們分布在什么地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世界的主要語言”(師板書世界主要語言)

  3、指名做答:我們用了兩種語言分別是漢語和英語。

  4、還有俄語、蒙語……

  5、生試說蒙語

  6、生帶著問題讀書讀圖,進入學習狀態。

  十、世界主要語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讀圖B“世界主要語言分布”。

  提問:世界主要語言有哪幾種?

  2、師畫表,師生共同完成漢語、英語的分布,其它四種語言的分布區,生分組完成。

  世界主要語言

  語種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英語

  俄語

  法語

  阿拉伯語

  西班牙語

  3、能力培養

  (1) 美國以南的美洲為何稱拉丁美洲?

  (2) 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什么語言?為什么?

  (3) 討論:怎樣讓漢語分布到全世界?

  4、師小結,鼓勵學生的觀點。

  5、師講述親身經歷的事件。

  19xx年,我和五名同志被奈曼旗教研室派到首都北京學習。一天晚上,我們一同到天安門廣場游玩。那時有很多老外,隨行中有一人提出和老外照像做為留念。但苦于不會外語,無法溝通。我初中學過英語,便自告奮勇地與老外打招呼。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上一節長江,對學習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節教材主要從中國第二長河,“母親河”的奉獻中國的憂患,根治黃河四方面概況了黃河的整體地勢特征本節的教學對學生今后學習我國的水資源,水能源,生態環境的保護西部大開發等知識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由于具備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讀圖和析圖的能力,同時學生學過《長江》一課,對河流的學習方法有了了解,為學習本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學生對于本課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產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還不夠具體和深入,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進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圖說出黃河的發源地、流經省區、注入的海洋、長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并了解黃河的開發利用狀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黃河治理的案例,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興利除弊的觀念;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人地協調觀念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黃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開發和治理的方案。

  難點: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知識儲備,探究黃河成為地上河的成因和黃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從了解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過程中可體現出生態環境的破壞,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從而可引出治黃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節的重點。黃河的水資源和水能資源都很豐富,如果利用好這些資源將有利于加快西北內陸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將產生一系列問題,所以黃河的開發是本節的另一個重點。現實中,因為人為破壞生態環境等原因使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現斷流現象,這是人地關系不和諧的后果,也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黃河的治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教學方法

  學法:

  (1)自主探究這是教學的準備階段,我設計學案了提前發下去,為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組內交流、組際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給每一個學生以機會。

  教法:

  (1)目標重現:重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鍛煉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評價能力。

  (2)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內展示預習學案,檢測預習效果

  (3)合作探究,通過做綜合題來聯系所學的知識,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精講點撥,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疑問、重難點、易錯的、易混的、易漏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5)鞏固檢測,針對學生對本節課的檢測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觀看黃河錄像導出本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3分鐘)[引入]用課件播放黃河景觀視頻,激昂的音樂伴著滾滾黃河水展現在學生眼前。

  [教師過渡]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古代就有許多文人墨客歌頌過它。請同學們展示搜集的有關黃河的詩。

  [學生展示]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等。

  [師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河。

  (二)(10分鐘)[課件出示]黃河探險

  [教師]先請同學們完成學案上的題:讀圖思考。

  [課件展示]黃河流域圖

  “動態移入”法首先畫好黃河“幾”字形狀作為文本。

  [師]“黃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狀?”

  [生]像個巨大的“幾”字。

  [師]鼠標點擊動態移入地圖上黃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復幾次。

  [學生自主學習]

  請學生讀“黃河流域水系略圖”,并在小組內總結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黃河的發源地和入海口:巴顏喀拉山脈和渤海;

  2、讀課本及地圖,明確黃河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

  3、找出黃河干流流經的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

  [課件出示中國地形圖]

  4、看看黃河流經了哪些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在圖上明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河口鎮和河南舊孟津;

  6、找到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請學生注意,這兩條支流分別位于黃河的哪一個河段。

  [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由各小組充分討論后,派代表上臺交流。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黃河的簡圖,并根據自己畫的圖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自探空間:為什么說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學生討論、回答]黃河僅僅是長度居全國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卻遠遠少于長江、珠江。

  [師]黃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東流,注入渤海灣,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課件出示]黃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師]請學生自學課本49—50頁的閱讀來找出正確答案。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總結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國主要山脈及其走向。

  2.讓學生了解我國地形的分布規律,五種地形的面積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景觀圖等地圖的讀圖方法,學會從這些圖中提取多種信息,歸納分析相關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教學難點

  1.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2.熟記較多的地形區名稱。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入:我國不同地形區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資料,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愛國熱情。

  二、新課教學

  (一)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設疑導讀

  (1)有沒有同學知道,在地球陸地表面有哪些地形類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們為什么說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呢?他們呈現出什么特點?

  ①類型齊全。

  ②縱橫交錯、相互交織。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間夾著山脈,山脈間又鑲嵌著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種地形內部,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2.看圖學新知

  下面我們再來具體地認識一下我國的一些地形(請對照圖2.2)。

  (1)高原:我國有四大高原,它們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請一位同學告訴我們,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貴高原在西南,黃土高原在北方,內蒙古高原在黃土高原北面。)

  它們雖然都是高原,但是還是存在很大差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這里有高原牧場、荒漠、草原,還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山脈、高峰,比如珠穆朗瑪峰。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布。黃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黃土,地形豐富多彩。黃土質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許多地方溝壑縱橫。云貴高原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城市、村莊多集中在“壩子”里。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垠。東部水草豐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集中在東部,這里經濟發達,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如東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緩,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環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們已經知道五種地形在我國都有分布,下面讓我們對照圖2.3來分析我國各類地形所占的面積比例。

  通過對比,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達到70%.這說明山區在我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廣大的山區給我們國家的經濟開發建設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困難,但也有不少有利條件。請同學們從利和弊兩個方面來考慮山區對我國的影響。

  (學生討論)

  (二)認識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

  1.我國有眾多的山脈,請同學們首先閱讀圖2.6《中國陸上主要山脈的分布》,讓我們從圖中找出一些規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我國山脈的走向主要有哪幾個方向?

  (生答)東西走向、南北走向、東北-西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

  (2)在幾個主要方向上有哪幾條山脈?

  (生答)①東西走向的山脈有天山、陰山、燕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②南北走向的山脈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③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有長白山、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東南走向的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脈比較多呢?(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為主。)

  2.完成課本P25“活動2”和“活動3”.

  我們按照課本的要求,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將不同走向的山脈分別連線。

  連線以后,可以看到:這些山脈將大陸分隔成許多網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這些網格中。

  三、課外作業

  此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五種地形,同學們下課后去調査一下我們家鄉所處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點。進而對我們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知道我國水資源的現狀,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繼續培養學生使用地圖和相關圖表、材料及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本節課對地圖和圖表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用過去所學和教師提供的資料,自主探究和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并使學生認知知識的連續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初步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并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節約用水,有意識的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及解決措施;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教學難點:分析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造成影響及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對淡水資

  源危機的意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做節水、護水的模范。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內容和我們日常生活較為密切,許多內容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為了保證課堂

  教學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討論法”。通過“角色扮演”和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并通過活動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分組,收集相關資料和數據,準備課堂討論。

  2.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數據、圖片,準備相關投影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背景音樂——高山流水。教師:聽著這美妙的音樂,請閉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飛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愜意,我們好像聽到高山對流水說:高山仰止,流水不斷;流水對高山講:萬流歸宗,生命永恒!(學生聽音樂跟隨老師一起體會。)

  板書課題:第三節水資源

  一、時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資源的概念和作用。(學生看書并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水資源概念

  廣義:包括海水在內的地球水量總體。

  狹義: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資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動和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水不僅維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對一切經濟問題都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2)多媒體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徑流量分布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我國河流徑流量的南北、東西差異,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國水資源從時間 配上來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先給學生展 資料,學生舉例并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南、北方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我國將水和徑流的季節、年季節變化大,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的不足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教師展示我國各地水資源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圖片或播放相關視頻。)

  板書二、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

  (4)如何緩解我國的缺水狀況?(提示學生根據我國水資源問題尋找解決途徑和方法)

  明確: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興修水庫是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措施之一;(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學生我們周圍的水庫的意義,引導學生通過類比理解水庫的作用。)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多媒體出示南水北調示意圖,并簡單解說引灤入津、引灤入津、引黃入晉工程的作用及意義,從而提示學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5)我國水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僅為世界水平的1/4,總體上我國缺水情況日益加劇。然而在水資源利用過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費的狀況也很嚴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狀況?(學生回答)引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話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角色扮演:從以下角色中任選一個,從角色出發,談談如何節約用水,你現在的身份是:農民、水利工程師、政府官員、造紙廠廠長、家長、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尋找節水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節水是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需要進行的共同的工作。節水是社會問題。)

  明確:

  A、我國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規;?有償使用;?制定“中國水周”;?制定“節水標志”。

  B、農業節水:幫助學生了解我們周圍的農業用水情況,并把幾種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給學生。

  C、工業節水:提示學生根據教材了解。

  D、城市節水:簡單了解。

  E、家庭節水:調查學生的家庭用水情況,并評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學生找到身邊的榜樣。

  F、出示節水標志,并通過讓學生介紹這一標志,強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節水意識。(觀察節水標志圖,通過觀察你有哪些想法,這些會不會對你今后的生活產生影響?記住節水標志,時時不忘節約水資源。)

  (6)動畫“沒有水我們還有什么”。

  結束語: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們美麗的地球,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播放音樂:《竹林晨曲》。

  教學反思

  1、通過本次教學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對于水資源的現狀問題以及如何保護水資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觀。

  2、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發現并解決問題等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實踐和我們的理想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在不斷的探索與思考。這節課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相信我們會走得很遠。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節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很好素材。我國的民族是中國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為學好分區地理知識的打下基礎。本節教材主要介紹我國的民族構成,民族分布特點、認識少數民族與漢族的差異、主要少數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獨特的風土人情等知識。讀圖分析歸納我國民族的分布特點,將地理空間分布的知識落實到地圖上是本節的重點,對學生收集、歸納資料能力的培養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教材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和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識體系,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強,對中國的民族風俗感興趣,有的學生還會表演民族舞蹈,具備一定的閱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會基本的電腦操作,如瀏覽網頁,復制和粘貼。教學設計中具體方案的難易程度,與大多數學生的實際能力相適應,同時也顧及程度較好的學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民族的構成狀況。

  2、運用民族分布圖和表格分析歸納我國民族分布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舉行小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資料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繪制中國的民族構成扇形圖培養學生的計算、繪圖和讀圖分析能力

  2、通過讀民族分布圖、貼圖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4、結合熱點新聞,培養學生正確觀察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5、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小組合作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對我國民族政策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民族觀。

  2、了解祖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國和睦統一的局面,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過收集、分析民族資料與課堂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蘊涵著豐富的國情教育內容,課文通過圖片以及設計的問題和活動使學生了解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其中漢族占百分之九十二,民族分布呈現出“大雜局,小聚居”的特點。我國民族數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在衣、食、住、行、節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俗,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絢麗多彩。這些都是中國人文社會環境的基本概況,本部分內容對學生今后的區域地理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民族觀,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生們好奇心強,對中國的民族風俗感興趣,有的學生還會表演民族舞蹈,具備一定的閱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會基本的電腦操作,如瀏覽網頁,復制和粘貼。教學設計中具體方案的難易程度,與大多數學生的實際能力相適應,同時也顧及程度較好的學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民族數量、構成及分布特點;

  2、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自主進行意義建構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占有資料,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通過任務驅動式的課堂活動,創設積極互動的情境,展示個性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我國的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激發民族自豪感

  2、在學習中,產生對祖國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熱愛之情,學會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民族的構成和分布特點,民族文化絢麗多彩

  難點:我國民族的分布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愛我中華”MTV,渲染氣氛,讓學生置身優美的音樂和畫面中,引起學生注意,集中學生思維,使學生放松心情,為上課做好準備。

  在學生課前欣賞了“愛我中華”優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風情的情景中導入新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華,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美麗動聽的歌曲把我們帶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二、自主學習

  1、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其中漢族和少數民族占的比例分別是多少?

  2、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別是哪個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過了400萬?

  5、中華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漢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三、釋疑解惑

  1、中華民族的數量共有56個,漢族人口數量最多,占中國人口總數的91%,所以其他55個民族被成為少數民族,約占中國總人口的9%。

  2、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約有1500萬,主要集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另外,還有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數量也較多,超過了400萬。

  3、我國各民族在地區分布上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人口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在邊疆,漢族多與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東北的邊疆地區。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個少數民族。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地理八年級上冊《地形和地理》的教案設計06-26

八年級地理上冊《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設計06-25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的教學總結02-03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總結01-07

八年級地理上冊《疆域》教學設計11-04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12-04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安排11-12

八年級上冊寒假作業地理答案09-17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