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士兵俑的描寫 秦兵馬俑的樣子描寫

秦兵馬俑士兵俑的描寫 秦兵馬俑的樣子描寫

日期:2023-03-02 13:19:0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有哪些?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一起來閱讀吧!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1】  1.將軍俑身材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有哪些?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一起來閱讀吧!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1】

  1.將軍俑身材魁梧,神態自若,一看就是個久經沙場的大將。

  2. 這就是將軍俑。它身材魁梧,頭戴鶴冠,身上披著鎧甲,手里還握著寶劍,看它那若有所思的樣子,好像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呢!

  3. 將軍俑身材高大,一大把的胡子,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軍了。

  4. 我的朋友——“將軍俑”正凝視著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他閃光的盔甲上閃耀著的是作為一名將軍的榮耀!被風吹動的長袍有節奏地抖動著,滿懷著激蕩的豪情。

  5. 他身長十八厘米,悄然跪立,別有一番君子風范。細細端詳就會瞧見他臉上的紋路十分清晰,多么像是鬼斧神工的雕刻師用盡心血創作出來的藝術珍品呀!

  6. 他頭上扎著整齊的發髻,散發著無法抗拒的魅力。臉上沒有一絲茫然,看起來早有打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個高高的鷹鉤鼻子,能知道他是個精明的人。

  7. 他的神態剛毅自然,沉穩平靜,表現出身經百戰,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和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的百倍信心,是當時秦朝威鎮四海的強大軍隊中上層武官的真實寫照。

  8. 雕像中的將軍身材高大,前庭飽滿,二目炯炯有神。他頭戴燕尾長冠,身披戰袍,胸前覆有鎧甲,雙手相握置于腹前,或許左手本來還按著什么武器。

  9. 將軍俑,出土于陜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 身材高大,高197厘米,前庭飽滿,二目炯炯有神。

  10. 將軍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著雙重短褐,外披彩色魚鱗甲,頭帶雙卷尾長冠,昂首挺胸,巍然佇立,有非凡的神態和威嚴的魅力。

  11. 身高達1.96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

  12. 工匠們頗費匠心,把將軍俑的神態刻畫得入木三分,真是形神兼備、氣宇不凡。端端正正的五官,炯炯有神的眼睛,顯得神態威嚴、性格堅毅,足智多謀。

  13. 雕塑家在塑造這種俑時,都在其額頭上雕出一道道皺紋,顯得這些將軍是久經沙場,富有長期作戰經驗的將領。

  14. 將軍俑是秦代的都尉,起著指揮、統帥作用。頭戴雙卷尾冠,足穿方口翹尖履,身穿雙重長襦,外披彩色魚鱗甲,或著長袍,有的顯現雄壯威武,或顯現氣宇軒昂表現儒將之風。

  15. 將軍俑則不像馬俑那么可愛,個個手持寶劍身披盔甲威風八面,讓人一看就是將軍。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2】

  ★兵馬俑名重當世也不是靠名人名言捧起來的,八千陶俑組成了古代嚴密的軍陣,是秦始皇地下王國的長城的象征。其磅礴的氣勢,展示了秦王朝大帝國"馬上得天下"的風貌。目前按發掘的順序編為一、二、三號坑,三坑成品字形排列,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總占地面積則達5萬多平方米。一號坑最大,位冠三坑之首。東西長250米,南北寬62米,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出土陶俑亦占總數的四分之三。由步兵,車兵組成矩形方隊。東西向地排列三排著戰袍的武士俑,每排68人,共計204人,是方陣的前軍。南北過道內分別站著一列西向外面的武士俑,組成方陣的側翼。坑西端也是一個南北的敞廊,并排有三排武士俑,其中一列面西而立,是方陣的后衛。坑中間則排列38路車、步兵相間的面東的縱隊是軍陣的主體,武士俑著戰袍鎧甲,按古代戰車上每車配三名甲士,中為馭手,左邊軍士持弓,右邊軍士持矛,步兵跟在車后,隸屬于戰車,類似現代步兵跟在坦克和裝甲車后沖鋒一樣。一號坑車后有80人到100多人甚至200多人,是方陣中主力軍。

  ★一片殘瓦斷垣,被覆蓋在富麗堂皇的現代建筑之下,一頁發黃的歷史,呈現出了溜光異彩的魅力,經過楚軍沖天大火的洗禮、舔血撫痕的兵馬俑終于在20世紀70年代走出黃土,熠熠生輝地復活在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時代。

  ★看著那一個個孔武有力的典型的陜西人外貌的秦軍將士,看著那一匹匹昂首嘶鳴奮蹄欲奔的戰馬,仿佛看到殘陽如血浴大旗、仿佛聽到北風瀟瀟戰馬嘶,就覺得這一輛輛精制的馬車、這一個個強壯有力的將士,浩浩蕩蕩的從公元前出發,穿過歷朝歷代的關隘,浴血奮戰、風塵仆仆、兢兢業業,一直走到現在,然而又在突然間,鼓角無聲,天地緘言,硝煙漸散,血雨腥風之后,古戰場挺立著引起全世界千古驚嘆的奇跡!

  ★望著那一尊尊默然挺立的俑人,我想,這其實就是一個個血肉之驅,黃土窯里有他們的白發父母,阡陌隴上有他們的妻子兒女,出發的前夜,他們是怎樣撕心裂肺的和家人告別的呢?跪地磕頭?抱頭痛哭?一揖三別?那時候還沒有人為他們寫出"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詩句,當他們踏上艱難的征戰之路,內心有什么感受?身處群雄逐鹿、窮兵黷武的時代,感嘆自己的無奈了嗎?他們是想盡赤子之心為家人免除一份勞役、還是想盡匹夫之責為皇家掙的一分厚土?他們經過怎樣的心里蛻變,割斷了那系在黃土地上紅高粱中的心,用那雙本應該扶梨握鋤的手去向同樣是炎黃子孫的人們揮劍舞戢的?他們經過了什么樣的戰爭和廝殺?他們是如何從刀光箭影中幸存下來的?

  ★兵馬俑坑位于秦皇陵東南大約5公里處,共有三個俑坑,總共面積僅占秦皇陵的三十分之一,然而就是這三十分之一,卻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所在,自己都不曾想有一天會站在這里。有人說:不上長城不算到北京,不去兵馬俑不算到中國,后一句可能是針對國外游客來說吧,也是站在世界這一高度來看的,由此可見兵馬俑的整體歷史價值及地位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兵馬俑的制作,均是按照實際將士和陶俑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看那卓絕的雕塑、高超的彩繪藝術,寫實主義的手法,甚至超過了此后的幾個封建王朝。陶俑兵陣之外,還有陶車馬、銅車馬、石質甲胄等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珍品。看眼前形態各異的將士,雖然外形灰白,可看那表情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兵陣陣法嚴謹,戰袍俑、跪射俑、甲士、將軍等級森嚴,發型裝束、儀態氣質各不相同,雖然在地下塵封了兩千年,仍然氣宇不凡。一號坑最大,氣勢恢宏,讓人感嘆,看那一排排兵陣里的將士戰馬,似乎還能聽到來自兩千年以前戰場上隆隆的車馬聲、橫戈躍馬的廝殺聲,站在360度的圓形大屏幕里這種感覺尤為突出,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斬將搴旗的殺場上。

  ★陶俑挖出的時候,還是豐富的彩繪,顏色很鮮艷,但是由于當時文物保護意識太差,沒有保護措施,陶俑表面的彩繪遇到空氣,不到兩個小時,就氧化變成了灰白色。到現在,針對陶俑這個情況的保護措施還達不到一定的水平,一直都沒有挖掘2、3號俑坑。

  ★一號坑是最具有震撼力的,一進坑門,迎面便似有一股殺伐之氣。上千個步兵俑縱隊橫隊排列整齊,大部份為步兵,只有少部分牽馬的`。俱是手握兵器,整裝待發。上千個陶俑面貌神態各不相同,服裝頭飾隨身份不同各不相同,有似乎只有十幾歲的稚嫩士兵,也有年老的將軍。據說剛出土時,這些陶俑是彩色的,色彩非常逼真,但是一出土,接觸到空氣,便很快風化了,現在看到的,已經完全是黃土的顏色了。很難想像這只是陶俑,似乎就是二千多年前的一支軍隊,突然遭遇重大變故被凍結于此,一直塵埋地下而已。也不知道這人來人往的游客是否會驚了他們的夢,是否會損害他們守護秦始皇陵的職責,這兩千年后不熟悉的一切是否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不適應,當夜深人靜,游人散盡時,他們是否也會輕聲交談他們今日的困惑。

  ★二號坑大部分還掩埋在地下,挖掘出來的陶俑都已破損,倒在坑內,或一只正在抽刀的手,或一個跪射的姿勢,或一個頭,或半個馬臀,一個車輪子,似乎是一支多兵種的特殊部隊。好像他們原本在地下存活了二千多年,突然被我們挖出來毀了他們的生命似的,看著讓人心生憐憫,又對那未發掘的部分充滿神秘的想像。

  ★三號坑感覺像是一個指揮機關,整個坑凹形,總共只有六十多具陶俑,有一輛四匹馬拉的戰車非常完整,都是真人真馬的大小,非常逼真,威風凜凜的站在隊伍的最前方,似乎正在等待命令出發。馬車后面是幾個的將軍俑,頭飾和服裝都不一樣,神態比較安祥。

  ★驪山下,渭水邊,座落在古城西安30公里以外的兵馬俑,其實是秦始皇陵這一龐大的地下宮殿的一部分,也就是他的陪葬坑,這位中國歷史上揮劍決浮云,大略駕群才的始皇,其活著時掃六合,雄霸天下,死后也把叱咤風云的氣勢帶進了冥冥世界,本以為傳萬世的大秦帝國,不曾想15年就煙飛云散,而耗時40年,百萬之眾修建的皇陵,卻在公元1974年,被幾個村民打水井而無意中發現,歷史就是這樣在必然和偶然中轉化,沒有事物的永遠,只有靈魂的永恒。

  ★兵馬俑,泥塑的世界,在這里,可感受到那個久遠王朝的歷史氣息,其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等,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凝結成了一點,于是有了這兩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仔細觀察,它們按品字型布局,根據發掘的先后,分別命名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

  ★我站在規模最大的一號坑前,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成長方形,有武士俑和陶馬六千多件,造型逼真,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磅礴,仿佛就是一個臨陣的軍隊,就等戰鼓擂響,沖鋒向前。我被這場景所震撼,就象置身在兩千多年前的古戰場,戰馬嘶鳴,刀槍血影,旌旗獵獵。歷史的畫面一幕幕從眼前閃現,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舍身取義的荊柯,就算殺了秦皇,怎么能改變歷史的進程,又怎能以一已之力擋得住這滾滾洪流。

  ★走在兵馬俑坑旁,一股熱血在沸騰,頭上是拱形的館頂,腳下5米是巨大的軍陣,生前這些人拼殺疆場,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集權制的封建統一帝國,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死后又默默地守侯著他們的君主,給兩千年后的人們展現了昔日的輝煌。

  ★二號坑從它的布局看,成曲尺形,有6000平方米,由戰車、騎兵為主,一千多個陶俑組成的四個混合陣隊。放眼望去,個個免盔束發,挽弓挎箭,威風凜凜。從軍事角度觀察,這里是秦軍的精華部分,是最有戰斗力和殺傷力的軍陣。從穿著上明顯可區別出將軍俑和士兵俑,特別是跪射俑,讓人聯想到秦軍箭鋒的強大威力,難怪六國合縱也抗不住秦軍的沖擊。這支商鞅變法后突飛猛進的軍隊,強調了軍功是平民改變生活的唯一方式,于是其戰斗力倍增,加之率先改革了軍事設備,鐵器代替了笨重的銅器,使其兵刃靈活和輕巧但不失殺氣。六國的泯沒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這一改變歷史鏈接的變化,影響了千年的華夏進程和發展。

  ★三號坑成凹字形布局,占地有520平方米,陶俑少而精,經專家考證和講解員介紹,這里是秦軍的指揮系統,是秦軍的靈魂所在,是一代代秦軍將領的縮影。我無法想象長平之戰后,由這里發出了慘無人道的活埋指令,四十萬趙國降卒硬是活生生地被活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戰爭悲劇,秦朝被后人稱為暴秦,是不無道理的。也許因為過份追求暴力,物極必反,這個顯赫一時的帝國,它只有15年的生命力,而經不起一個普通百姓的一聲吶喊,就轟然倒地。

【秦兵馬俑戰士俑的描寫句子】相關文章:

1.贊美秦兵馬俑句子

2.描寫秦兵馬俑的句子

3.描寫秦兵馬俑的段落句子

4.秦兵馬俑 教案

5.秦兵馬俑解說詞

6.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7.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8.《秦兵馬俑》教師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