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

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

日期:2023-03-01 07:18:48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 時間:2022-02-28 14:56:48 管理 我要投稿
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 時間:2022-02-28 14:56:48 管理 我要投稿

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

  導語:對護理工作來說,良好的語言溝通和交流是一切醫療行為的前提,作為一名護士,掌握了溝通交流的原則并能恰如其分地運用一些溝通技巧,才能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利于護理行為的實施。

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

  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 篇1

  1.非語言溝通

  護士與患者之間應相互信任,相互了解,溝通與交流信息。護患交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言語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語言來傳遞信息;另一種是非語言交流,即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眼神與手勢等。這兩種形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缺一不可,甚至有時非語言交流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如果交流時不注意上述特點和形式,將產生交流障礙或不足。

  面帶微笑地接待患者是進行溝通的第一步,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對護士的信任。護士在工作中著裝整潔、儀表端莊,沉著、機敏、果斷,操作中穩、準、輕、快,這樣可以消除病人疑慮,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可縮短護患間距離,可使患者產生安全和被尊重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們可以通過目光溝通情感,表達信息。護士可以通過目光表示傾聽患者敘述和對患者的痛苦表示同情,使患者產生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

  2.語言交流

  語言是護士與患者溝通的主要工具,與患者溝通主要用的是語言性交流。親切、美好的語言,給患者帶來愉快感,誠懇體貼的語言,對患者來說猶如一劑良藥。若語言運用不當,則可能是導致疾病發作或加重的因素,因此護士應重視對語言的學習和修養,提高對語言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根據談話的對象和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談話內容,使不同的談話對象均有所收益,從而保證護理質量的持續上升。

  2.1入院時的溝通

  入院時,護士應為患者作詳細、認真的入院介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但在進行介紹時,不宜開始就說:“現在我來向你介紹一下住院規則。”顯得機械而呆板,使患者有“受訓”的感覺,而應首先向患者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及管床醫生情況,然后根據患者是否住過院、病情、感覺等具體情況,詢問是否有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再有選擇性地介紹一些病區環境,必要的作息時間及住院規則等,使患者在愉悅的心境中接受護士的介紹。

  2.2住院期間的溝通

  住院期間,根據患者疾病情況的不同時期,運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向患者講述他們所需了解的知識,如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各種治療或檢查前指導、飲食、睡眠、休息指導等。但在手術前或特殊檢查前的護理指導時,不要一開始就向患者宣讀一番術前或檢查前的各種注意事項,而是應當啟發患者說出自己對手術或檢查的看法,還有哪些顧慮要求等,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因人施護、有針對性地給予恰當的說明和解釋,并告知如何配合才能順利達到手術或檢查的目的,這樣才能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取得配合。

  2.3出院前的溝通

  出院前1周,向患者講述有關疾病的知識、出院后注意事項和進行康復鍛煉指導,可為患者制定一套完整的生活安排,還要向患者交代復診的時間,這樣使得病人得到滿足感。

  3.溝通技巧

  護士要養成傾聽患者說話的習慣,并正確回應患者的問話。這樣可以準確了解患者的真實需求,也可讓患者產生好感和信任。隨意打斷患者的傾訴或對患者的疑問置之不理,容易使患者產生不滿。

  良好的技術是維持溝通效果的紐帶,做一名護士要掌握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運用嫻熟的技巧去取得病人的信任。當在護理技術操作中做的不夠完美時,應用完善的語言溝通和優良的服務態度來彌補缺陷。如為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時,不能一針見血,進行第二次穿刺時,應向患者表示歉意,這樣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從而彌補技術上的不足。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要依靠護理工作中護患雙方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等內容的溝通與交流。歸根結底,用心、用愛對待任何一項工作,是把工作做好的關鍵,護患溝通也不例外。相信天使們傾情締結的紅絲繩,一定會把護患雙方緊緊連在一起,把患者帶到健康的彼岸。

  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 篇2

  護士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方法:溝通三大原則

  尊重原則

  尊重病人,就要有長幼之分,對于長者尤其要尊重。我們的醫生護士都很年輕,對病人要像社會上對鄰居、對朋友一樣,尊老愛幼,講禮儀,懂禮貌,而不應認為他是病人,有求于我們,他卑我尊。作為病人他們常常在醫生面前會自卑,因為從醫學角度講,醫患信息不對稱,在醫院的特定環境中,他們都對醫務人員尊重有加,因此我們更應該以尊重的態度來對待病人,創造一種互相尊重的氛圍。

  保密原則

  病人出于治療疾病不得不暴露某些個人的隱私,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良好的醫德。治病救人是醫德,為病人保密更是醫療道德的范疇。珍視這種信任,或者說把病人對自己的信任作為對自己的獎賞來珍愛,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依托。絕不能將病人的隱私,無論這種隱私在別人眼里是多么的不齒,也不能作為談資、笑料向別人傳揚。要想到一旦失去病人對你的信任,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果你沒有為別人保密的習慣,最好不要去打聽別人的隱私,否則會鑄成大錯,后悔莫及。

  平等原則

  無論患者地位、收入、職業,是城里人還是鄉下人,也無論他有何種疾病,我們都應把他作為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有人說對艾滋病人要進行特殊的關愛,這是相對目前社會的偏見和歧視而言。我說正確平等的做法就應該是把艾滋病病人當成普通的病人一樣,既不歧視,也不過分關注。美國迪斯尼游樂園要求員工接待殘疾游客時,不僅要盡最大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還不能讓他們意識到別人注意到了他們的殘疾。"無痕跡服務",才是平等待人的最高境界。

  護士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方法:急救中的溝通方法

  守護急救患者

  從呼救現場、救護車上把急診患者剛轉運回急診科的`時候,在轉往病區之前,急救隊員會細心地遮蓋患者裸露在外的軀體,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并全程陪同,用攙扶、輪椅、平車等方式,協助患者進行轉運和完成各種輔助檢查,一言一行"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急救之初,很多急救患者沒有陪護和家屬,急救隊員會一路陪同著患者,與充滿焦急、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的他們在一起,共同面對。

  和患者盡快熟悉起來

  護士主動上前詢問患者,親切的交談,不僅僅是為了判斷患者的意識和精神狀態,更為了能夠及時了解患者和家屬的一般情況,患者既能感受到精神關懷,也有助于醫護人員及時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并進行有效的病情告知等溝通。養成良好的護理行為,如進入病房前先敲門等,這在急診環境中,甚至當情況變得緊張時,仍然適用。

  養成始終用敬語的工作習慣

  對患方得體的稱呼能體現對患者、家屬的尊重。對待每一位患者,不用患者的床號代替對患者的稱呼,即便是內部交接班,也不能忽略這些,自始至終養成良好的工作素養。等候或搭乘電梯時禮讓患者和家屬,進入病房前,護理人員要敲門問好,注意日常的工作禮節。

  保持高度的同理心

  須知急診科的患者正處于人生經歷中最艱難的階段,家屬此時往往也是最緊張、最焦急的,急救人員應具有高度的同理心,與患者保持情感上的同步。這有助于醫護人員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患者及家屬的感受。

  用積極的方式稱呼患者

  有時候,在特殊緊急情況下會出現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不規范稱呼患者的情況,例如請患者返回病房或診察室時,醫生經常不按規則稱呼患者,這其實是不尊重患者的表現,在工作中應當注意避免。

  保持安靜的科室環境

  急診工作環境應保持安靜舒適,與之相應,急救人員也應該保持嚴謹內斂的工作態度和精神風貌。試想,如果急救站傳出嘻嘻哈哈的笑聲,讓敏感的患者聽到,很可能會引發患者和家屬的不快。除非必要,急救人員要避免進行器械操作時發出噪音,同時交談聲保持在最低限度。

  細節上多關照患者

  在細節上多關照患者,醫患之間能形成一種溝通上的默契,相互之間就會彼此理解。從細節上讓患者和家屬感受到來自醫者的溫暖和人文關懷,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護理服務,以促進臨床急救工作順利開展。

  急救工作的特點是快節奏、不可預測、復雜多變,這可能導致急救人員在院前急救、中途轉運、院內急救工作時,會無意中怠慢患者。意識到這一點后,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急救隊員轉變理念,努力在急救工作中以患者為中心,悉心呵護急需救助的生命,幫助他們渡過人生中這一段危情時刻。

  尊重和尊嚴是醫學護理倫理基礎的一部分,是倫理道德規范的第一要義,也是急救隊員在急救工作中需要履行的重要道德義務,護士應意識到維護患者尊嚴的重要性,始終自覺維護服務對象的尊嚴。

【護士如何與患者有效溝通】相關文章:

裝修如何與設計師有效溝通12-17

團隊有效溝通技巧01-24

家長如何與固執孩子的溝通10-13

有效溝通技巧學習心得11-10

管理者怎樣有效開展溝通02-05

有效溝通技巧心得體會02-24

如何祛斑有效09-19

祛斑如何有效09-19

有效溝通技巧學習心得(5篇)12-21

有效溝通技巧學習心得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