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讀后感作文
從就讀師范,到為人師表;從私企總助,到人力資源總監。這一路路的走來,見多了太多教育的盲目,體制下人才的失真。
曾經面試一個海歸女孩時的情景,這么多年了,總是無法從腦海中抹去。作為企業的人事經理,我們考量面試者,首先是對方所聘崗位的匹配度,包括專業基儲工作經驗、崗位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及其它。而這位海歸女孩告訴我的卻是:父母賣了一套房子,讓她海外就讀,拿個文憑,回國好找工作。聽到這些,我啞言了。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到處都是求職的大學生,無論是名校復旦的,還是無名小鎮的。見慣了形形色色的求職者,心情也更加的沉重起來。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很多行業已經逐漸從勞動密集型過渡到知識結構型,這勢必造成擇業的困難。可我們太多的父母卻任然停留在自己固有的高度,只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學習成長。這是何等的可悲!
前端時間,親戚家的孩子考到上海師范,來報道后,鬧著要退學,重讀。理由非常簡單,學校一般,上這樣的學校媽媽很丟人,在同事面前抬不起頭。我愕然,詫異。我可以理解這樣的父母和孩子,但是,他們何曾知道,我所面試的名校畢業生不在少數,但錄用的寥寥無幾,為什么呢?很簡單,只有文憑,卻沒有拓展的能力。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企業求存的激烈博弈,能力已經是決定一切的重中之重。可我們幾千年的教育卻依然是注重分數,注重應試,這不能不引起更多父母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反思!
經常看到身邊的朋友移民,問其原因,就一個,為了孩子。前天和一位摯友聊天,他要改行,不再當老師了。原因也很簡單,老師太單純,和社會脫節了。認真的聽著他給我講的一件件事情,一聲嘆息,是我對他所講一切的回應。
這個社會究竟怎么啦?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到底是什么?六十年代的人懷舊,七十年代的人創造,八十年代的人追逐,九十年代的人盲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現象比比皆是,堅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乎,各類的教育機構層出不窮,經濟實力的比拼在教育方面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孩子累,父母更累,活著變成了累的負擔。
父母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孩子的擴展度。每一位父母都在精心的塑造自己的孩子,但如何去塑造,已經成了探究的話題。前幾天,一位朋友說,想給他四歲的女兒打分。我在吃驚中忙問緣由,原來是女兒早上起床拖沓,如果打分可能會提高她的積極性。我連忙阻止,中國的分數制已經害苦了太多的人,為什么要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的對分數有感覺呢!我說了一個簡單的方法給朋友,大人和孩子比賽,比賽起床速度,比賽刷牙,比賽吃早餐……優勝者可以幫助另一個人擠牙膏,拿杯子等。結果,第二天,朋友開心的對我說,這個方法太好了,孩子積極的投入其中,爭當優勝者,而且增加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樂趣。早上起床,全家就沉浸在歡快的氛圍中,不再向以前,很多的焦急、催促、抱怨。
所以說,我們最不缺的就是愛心,缺的是對父母思維方式的改變和提高。我經常對八歲的兒子說,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他的童年一定要快樂,快樂的玩耍,快樂的閱讀,快樂的認識,快樂的成長。兒子每天除了作業外,談的最多的就是游戲。我在動漫行業,當然知道企業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也是想方設法的增加各類人群對游戲的黏著度。雖然知道深陷網游不好,但也要一分為二的來分析利弊。網游能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創造能力、發散式思維,能增加孩子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但過多的沉迷,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包括正常的學習。思考很久,我和兒子進行了一番談話,我沒有很正式的去談這件事,而一個執著的人,一本難得的好書
很有幸提前拜讀了文開的這本《開心課堂》,也帶著敬佩、激動、興奮、思索的心情,為一個執著的人、一本難得的好書,寫下自己內心的感受。
和文開原先從事的職業一樣,大學畢業之后,我也一直在企業里工作,主要是做人力資源管理,兼帶著給一些企業做做培訓和咨詢。做培訓,是因為堅信“學習的最高境界是當老師”,有“傳道授業解惑”的成就感,也反過來能把在培訓中講明白的.一些道理更好地指導企業的實踐工作。也曾想,50歲退休后到學校里去做做老師,做做輔導員,把自己多年的實踐和感悟與學子們分享……
但沒想到的是,文開還沒有退休,就做起了自己開心的工作;在做“開心課堂”之前,竟然義無反顧地離開公司,用很長時間去“樂山樂水”,真的不凡!因此說,文開絕對是個“仁者智者”。
絲毫沒有奉承文開的意思。現代職業人,整天被工作所累,為“名利”奔波,而文開竟然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放棄許多誘人的機會,甘做一個志愿者,為大學生朋友的素質教育傾心傾力,不得不讓我敬佩。
中國的素質教育,是落后于發達國家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情況下都無法和企業有效對接。因此,作為用人單位,我們會經常看到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在一些基本的技能方面是蒼白的。當然,正如文開所說,也不必過分關注技能,“因為過于關注技巧反而會削弱了你內心應有的沉淀,如果基本功沒修煉好,很容易因為那些表面的技巧而‘走火入魔’”。但什么是基本功呢?所謂的基本功,就是我們說的“軟技能”,就是本書優美的文字中間,在輕松的互動、深邃的對話、精彩的案例、真誠的感悟中,讀到內心最深處的東西:主動、積極、樂觀、執著、堅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我也在某些培訓公益組織做志愿者,但那主要是針對職業人技能方面的訓練,雖然也有些心態方面的培訓,但是不多。像文開這樣,專心地研究大學生素質教育,不計回報地投下時間和精力,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從一個企業管理者的高度幫助大學生構建他們的未來,不得不說是做了一件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