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鑒賞 古代詩歌鑒賞大全摘抄

古代詩鑒賞 古代詩歌鑒賞大全摘抄

日期:2023-02-27 01:54:1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古代詩詞賞析(精選6篇)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詩詞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

古代詩詞賞析(精選6篇)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詩詞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詩詞賞析(精選6篇)

  古代詩詞賞析 篇1

  《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作品賞析

  【注釋】:

  ①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②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③忍顧:怎么忍心回顧。

  【評解】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

  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

  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古代詩詞賞析 篇2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作品賞析

  【注釋】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象熔化的黃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樣合成一塊。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

  ④次第:接著,轉眼。

  ⑤中州: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節。

  ⑦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節女子頭上的裝飾。

  ⑨簇帶:妝扮之意。

  【評解】

  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后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懷。

  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語言于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致。

  古代詩詞賞析 篇3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賞析】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

  上片即景懷古,借古人寄懷。千古江山依舊,卻無處覓求像孫仲謀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華的歌舞臺榭,英雄的業績風流,總被歷史的風雨吹得化為烏有,一抹斜陽映著叢密的草樹,平常的街巷,人們說劉裕曾在這里寄住。“雨打風吹”、“斜陽草樹”,滄桑感喟,吊古幽思,貫注行間。“想當年”三句,鏡頭由歷史陳跡轉向蓋世英雄。健筆勾勒,生氣虎虎,與南宋萎靡怯懦,反差極大。呼喚英才,正為濟世而圖功。

  下片以古鑒今,折轉到現實,表達自己獻身恢復雄心。元嘉年間劉義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夢想在狼居胥山封壇祭天,作為全勝的紀念,卻不料只落得驚慌敗北狼狽逃竄。先引述劉宋北伐教訓,提醒當局審慎籌劃。次追憶當年抗金往事,揚州路上烽火殺敵的情景歷歷在目,以此激勵人們挽時艱,再顧望淮北平靜氣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燾祠廟香火盛燒,一片神鴉鳴噪,社鼓喧鬧,暗示倡導恢復勢在必行。

  最后借廉頗自況,抒發未能實現抱負的感慨,當時作者已66歲高齡了,南歸也已四十三年,可朝廷昏庸,王佐無人,不是和議投降,就是輕敵誤國,國事糜爛,金甌殘缺,自己壯志難酬而老無為,怎不令人悲憤。詞由懷古到議今,所有史事無不扣緊京口,關聯現實,用事雖多,熔裁有方,渾然一體。

  古代詩詞賞析 篇4

  《梅》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賞析

  《紅樓夢》中的李紈,人物描寫得也有林和靖的高致,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嫻淑,嫁與賈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惟知侍親養子,處處陪伴小姑子等讀而已。在大觀園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書中描寫是數楹茅屋,外面編就兩溜青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儼然是一派竹籬茅舍的農家風光。這個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來探春結社的時候,李紈就自定了個稻香老農的雅號。作者對李紈這個角色是用同情及贊美的筆觸描寫的,她的形象既是賢妻良母也是個典型的一個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的犧牲品。

  在寶玉生辰的那晚,李紈抽到的是枝梅花簽,上書霜曉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詩竹籬茅舍自甘心。這些均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

  古代詩詞賞析 篇5

  《春望》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里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于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體現出詩人的愛國之情。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地感嘆憂憤。

  國家動亂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家書尤為難能可貴。詩人從側面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結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全詩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于次年三月。詩人目睹淪陷后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

  詩的一、二兩聯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并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春望一詩中的對偶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詩人這一年剛45歲,但白頭是寫實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么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杜甫陷賊中八個月,大約寫了二十來首詩,論深沉含蓄,當以此詩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古代詩詞賞析 篇6

  《馬詩》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賞析: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于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后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云:“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征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古代詩詞賞析(精選6篇)】相關文章:

古代小令詩詞12-08

古詩詞賞析11-19

古代才女卓文君的詩詞作品介紹11-22

古詩詞原文賞析08-30

滿江紅詩詞賞析04-24

點絳唇詩詞賞析02-23

《題金陵渡》詩詞賞析11-22

《兵車行》詩詞賞析12-08

《開圣寺》詩詞賞析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