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電子書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有這樣一個人,他出生于貧民家庭,但幸運地上了七年學。17歲的時候,他從一個短期師資訓練班結業當上了小學教師。4年之后,他在一個師范學院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學教師資格,成為中學語文教師。再后來他做了教導主任,做了校長,直至教育局長。可由于對學生對學校的熱愛,他又申請調回學校去做校長、做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中,他寫下了41本教育專著,600多篇教育論文和1200多篇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請注意!他被稱為“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而不能直接稱他為“教育家”。也許是因為他與那些所謂的教育家有些不同吧:他所有教育理論成果都建立在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之上的,他的思想都是建立在對學校教育工作細節的深度分析和思考之上的。所以,他的書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一本書。我讀這本書用了很長時間,因為我實在無法集中精力一口氣讀完它。讀著這本書就像是在聽一位老教師向我講述他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任何一句話都可能會把我的思緒引到我的教育工作中去。有時,我會聯想到自己所上的某一課,根據書中的建議對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進行思考和改進;有時,我會聯想到自己在班級管理上的一些做法,根據書中的建議思索自己當時做法的得失;有時,我會聯想到自己曾寫過的某一篇文章,對自己的一些教育觀點進行再思考……
終于,我讀完了這樣一本書。細細想一想這整整100條建議,品一品那些通俗而懇切的語言,真是回味無窮!為了能讓這些凌亂的記憶保存得更久一些,我決定厘定思緒,寫下這篇可能會顯得很啰嗦的讀書筆記。
一、正確認識兒童和兒童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開篇提出“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提倡對兒童采取個別對待的態度。他認為“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兒童應當生活在美、游戲、童話、音樂、圖畫、幻想、創造的世界里”。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當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他說:“兒童信任你,因為你是教師、導師和人性的榜樣。你必須嚴格地、堅持地關心兒童,毫不妥協地反對我們教育工作中那種對兒童漠不關心、冷酷無情的現象”。
二、重新認識學困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最初的原因往往是兒童在智力嬰幼兒時期生過什么玻第二個原因是在兒童早期受到了不正確的教育。他在這里所說的不正確的教育包括:1、不健康的、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關系。2、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3、兒童在出生后的二三年里沒有受到完滿的母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的原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轉化學困生,首先“必須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在我們教師看來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須使學習有為他們樹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領域”。 他警告教師們“不要有一句話,不要有一個手勢,使得這種兒童感到教師已經對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轉化學困生的關鍵在于大量地閱讀。他說:“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他還提醒教師要特別注意那些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他認為“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而且“學生的年齡增長,他在學習上感到的困難越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在教育工作中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
三、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他說:“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說話”。他還認為死記硬背是影響學生智力發展的罪魁禍首,他說:“不理解的識記在童年時期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時期則是嚴重危險的。如果學生在少年時期沒有遇到一位明智的腦力勞動的指導者,那么他就再也無法學會真正地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智育的真諦并非不是積累知識,而是培養靈活的生動的思維。他警告教師不要強迫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去學習那些僅僅需要理解的知識,因為那樣有害無益。他認為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是閱讀和思考。他說:“借助閱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知慧力量就越活躍”,“ 智慧離開緊張的動腦、離開思考、離開獨立的探索,就得不到發展。”
對兒童的思維方式有著較深的研究,他認為“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應當停留在具體思維上”,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而且他還認為“促使學生思維積極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讓學生完成獨立作業”。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對于那些思考緩慢的學生,必須特別耐心”,“不僅要求學生從事獨立的腦力勞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識到這種勞動的智力目的,并且由此而體驗到智力情感”。
四、學習興趣的秘密
學習興趣的秘密是什么?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那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支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已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興趣很容易消失,需要教師的細心呵護。他說:“一個孩子,只要在兩三個月里看不到自己的腦力勞動的成果,他的學習愿望就會消失,因為實際上勞動本身也不存在了”。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兩點,其一是“培植和發展兒童的學習自豪感,喚醒兒童對知識和書籍的濃厚興趣,把游戲和有目的的腦力勞動結合起來,保持精神交往”。其二是讓兒童體會動腦的快樂,“兒童學習愿望的源泉,就在于進行緊張的智力生活和體驗到取得勝利的歡樂”。
五、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沒有充分思考過的規則進行死背,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而表面的知識是很難在記憶中保持的”。所以,他提倡大量閱讀,提倡不隨意識記(理解記憶)。他提出了對有效掌握知識的建議:“不要去尋找急進的方法來改善人的記憶,而是用自然的方式去使它得到發展”,“死記硬背一貫是有害的,要確立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這個合理比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是1比3,即以3倍的相關聯的課外閱讀來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識記的目的。這種建立在理解知識結構基礎之上的識記,正好符合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學理論所倡導的學習方式。
六、藝術教育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藝術教育的作用,特別是繪畫的作用。他認為:“圖畫是發展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而且“圖畫能讓平時沉默寡言的非常靦腆的兒童都開口說話”。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地提出,小學藝術教育的目標并非是培養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專業技能,而是“全面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他的稟賦,形成對藝術創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種多方面的完滿的精神生活”。
七、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和教師教學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工作是非常復雜的。他說:“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某一項措施就能取得的。每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上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對象相距很遠的,沒有直接聯系的因素決定的”。
基于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教學素養。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教學素養有三個標志:第一個標志是教師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對方發表議論,他提出問題,邀請大家一起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第二個標志是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第三個標志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八、課堂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堂上教師有兩件事要做:“1、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2、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他認為最美好的課堂氣氛是這樣:“教室里一片寂靜,學生都在聚精會神地進行緊張的思考”,“課堂上應當經常出現這樣的寂靜”。
蘇霍姆林斯基倡導樸實無華、返樸歸真的課堂教學,因為“對少年來說,感興趣的并不是什么特殊外加的東西,而是教材的實質本身”。他倡導以有一定的難度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他說:“教學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學習、掌握知識變得很輕松,毫無困難。恰恰相反,當學生遇到困難并獨立地克服這些困難的時候,他智力才會得到發展”。他提倡循序漸近的教學方式,他認為“揭示已知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系,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秘之一”。同時,蘇霍姆林斯基也對課堂教學的細節問題也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實而吝嗇地給予概括”,“對少年和青年們來說,最有興味的講課,是那種把某些東西故意保留而不講完的講-法”。 他認為這樣會“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掌握者”。
九、自主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當教給學生自學的本領,他說:“能夠使得學生借助已經積累的東西不斷獲取知識,這正是高度的教學技巧之所在”。他認為要想讓學生學會學習,首先要教給學生一系列能力:“閱讀能力、書寫能力、觀察周圍世界現象的能力,思考能力,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同時,他還強調要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使學習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這種豐富的精神生活促進兒童的發展,豐富他的智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使每個學生在從學校畢業的時候都能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并使它終生不熄地燃燒下去”是學校教育的責任,是教師的責任。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索更高深的知識領域,他說:“讓學生超過自己的教師是好教師,讓學生連自己也趕不上的教師是不好的老師”。
十、研究性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提出研究性學習的概念。他認為研究性學習的特征如下:
1、讓學生明確認識到:究竟什么是必須理解的,在學習該教材的思維過程中究竟要達到什么目的。
2、教師關心學生,讓學生先把他們將要克服什么困難弄清楚,并且不僅把注意力,并且把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這種困難上去。
3、學生學習的突出特點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
蘇霍姆林斯基對語文課堂上的研究性學習也有所描述。他認為在研究性學習的課堂上,學生們“深入思考地分析活的語言現象進行比較和對比,自覺地努力去克服困難”。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學生在分析活的語言事實時,并不見得總是能夠找到問題的最終答案。也就是說,他們的腦力勞動并不是以發現真理而宣告完成的,而且,我們的目的也并不在此”。這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應注重過程和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研究性學習的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對理解的和不理解的東西的實質有極清晰的認識,使他們感覺到不解決問題就不安心,而解決這個問題是一種誘人的,饒有興味的勞動”。
十一、課外書
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是否可以讀課外書這一問題的意見是堅定不移的。他在書中多次不厭其煩地重復強調讀課外書的重要性。他甚至說:“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么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學生以識記為目的而學習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大,他學習起來就越困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不僅要讀課外書,還要學“會”讀課外書,這個“會”的意思就是要能夠同時閱讀和思考。因為“學生學會了同時閱讀和思考,他才能不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去識記”。同時,他還認為閱讀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最有效途徑。“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的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
十二、教師專業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他倡導教師善用時間,把寫無效的計劃和總結的時間,低效的檢查練習本的時間,無意義的備課時間都節約下來,用于自身的專業發展。他倡導教師用一生的時間來備每一節課,他倡導教師要養成閱讀的習慣,他倡導教師堅持寫教育日記,他倡導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
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建議還有許多。比如怎樣批改作業?怎樣給學生評分?怎樣克服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怎樣寫計劃?怎樣提高教學質量……
這是一本學校教育工作的百科全書!我將會繼續用行動、用思考去認真研讀。
【給教師的建議電子書】相關文章:
1.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2.給年輕教師的建議
3.教師對學校的建議
4.給教師的建議62
5.給教師的建議全文
6.讀給教師的建議
7.給教師的建議內容
8.給教師的建議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