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就業指導工作探析
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只有從招生源頭、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培養、擇業觀念引導等方面入手,完善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及運行機制,才能使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反思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發展,是在教育主管部門的不斷推動下進行的,是直線性思維、行政性實踐,目前僅停留在畢業環節的擇業指導上。具體表現為政策解說、信息發布、技巧指導三個方面,在時間的安排上也僅停留在雙向選擇時期的擇業指導,這僅僅是解決學生雙向選擇時的一時問題而已,而沒有把它看成是一個貫穿大學教育的整個過程。這說明就業指導還處于安置就業階段。對學生的潛能開發,職業發展規劃和決策能力都無法涉及。
二、大學畢業生供需矛盾
1.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在高校,存在一批創辦已久的長線專業,如歷史學、物理學、考古學、社會學、基礎教育學等。近幾年,社會對這些專業的畢業生需求總體減少。盡管如此,這些專業目前還繼續維持一定的招生規模。這種現象的存在,使高校整體專業設置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結構性矛盾。但這些長線專業,往往開辦的時間長,辦學成熟,教學實驗設備配置齊全,有一批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學者、專家,其中有些專業甚至是學校的招牌專業,一些專家教授是學校實力的象征。因此,要撤掉或調整一個老專業,在實際操作中的困難相當大。
2.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專業分布與社會對各專業畢業生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隨著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擴大,高校有了一定的專業設置權和各個專業招生人數的決定權,于是出現 了一個新問題 :為了便于招生,多數學校不斷擴大熱門專業的招生數,沒有熱門專業的也迅速申辦。而當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時,人們才發現,雖然這些專業的社會需求仍然比較大,但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人數已遠遠超過社會需求 ,于是出現了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專業分布與社會對各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3.大學生就業期望值與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存在結構性矛盾。在社會中,就業崗位層次的分布是呈正三角形的,從頂端向下,各崗位層面對勞動力的知識、能力要求逐漸下降,數量逐漸增多。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整體偏高 ,呈現出倒三角形,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結構矛盾,人才供應與需求錯位。這是導致當前畢業生就業存在結構性矛盾的主要原因。
三、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層次思考
1.就業指導應專業化、專家化。就業指導是一個專業,并非行政。要使就業指導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必須與行政工作相分離,形成就業指導人員的職業化,進而實現就業指導的專家化。反之,沒有從事就業指導人員的職業化,就不可能有專家化的實現,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專業化的就業指導的出現。只有實現就業指導的專業化,就業指導才能科學、規范地開展。
2.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促使高校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在西方國家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作和科學體系,且每所高校都非常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其原因在于,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利益原則在起作用。目前,我國高校都在為適應市場經濟而出新招,誰先認識到就業指導的重要性,誰就能增強市場競爭力。那么,怎樣使高校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呢?必須改革國家對高校的投資體制和計劃體制。政府以辦學經費和招生計劃為杠桿對高等教育施加影響,通過計劃和撥款來調節高等教育。如何有效利用新的調節機制?筆者認為,要在質量和效益評估的基礎上建立高校撥款體制,把過去的“包”下來改為“引導”,將“定員式撥款”改為“質量效益式撥款”,使高校從爭計劃、爭設備、爭地位轉為比質量、比效益。而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效益如何,質量高低的重要參數之一就是畢業生的就業率。因為就業率是判斷一所學校競爭力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指標,它對學校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國家對高校投資的依據除考慮招生計劃外,還應把就業率作為重要依據。這樣,必然會促進高校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從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3.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是指導低年級學生選擇系科,當前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更多的.是針對高年級和畢業班的學生,這給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必須將就業指導工作延伸到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首先,隨著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的推進,學生進校后可按文、理、工、農、醫等大類接受兩年的基礎課程教育,然后由就業指導中心,幫助學生選擇專業方向。其次,根據我國本科學制的特點,可以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生自我激勵模式,這個模式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 ,指導大學一年級學生形成較強的就業危機感,增強學習主動性。通過開展職業生涯測評等及時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他們根據所學專業、個性特征、社會需求設計自己的職業 ,樹立“為就業而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第二階段,指導大二學生形成較強的素質危機感,增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必須培養自己良好的求職競爭能力。因此要對他們進行素質指導 ,指導他們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第三階段,指導大三學生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改造就業觀念的自覺性。穩定的收入、安定的生活、廣泛的保障作為擇業的“安全帶”,就業期望值和就業現實這一對矛盾在大學生擇業的過程中始終存在。因此,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擇業觀教育,指導他們樹立市場觀念和勇于競爭的精神,改變過去那種只能當干部,只能去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觀念;另一方面還要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的教育,讓大學生充分了解供求和自身的發展是緊密結合的,通過就業、擇業、創業,最終使自己的就業之路越走越寬。第四階段 ,指導大四學生形成較強的成才自豪感,增強參與求職競爭的自信心。對他們加強就業政策和就業技巧的指導,進行就業心理咨詢,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明白自己能干什么、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是什么、所選擇的職業是否符合 自己的需要 ,從而使其做到有的放矢 ,敢于在擇業就業的過程中表現自己,最終獲得理想的職業。
4.完善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建設,加強畢業生就業信息管理。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是在新形勢下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收集大量的畢業生供需信息,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鍵所在。目前,畢業生需求信息方面的渠道單一,辦法不多,大量有價值的需求信息難以收集,而收集到的信息往往缺乏時效性,利用價值不高。畢業生就業信息收集工作,應重視在多種經濟成分領域設置信息點,開拓畢業生就業信息工作的新領域。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需求情況、吸納的就業空間等,是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要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問題。除了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外,應建立一支信息員隊伍,由各高等學校、各地市和各單位指派人員組成。通過信息員主動與各大中型企業、非公有制單位、各地市人事部門聯系,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及時提供畢業生需求信息。同時,通過信息員了解用人單位的性質、規模、技術力量、設備狀況、發展前景以及對畢業生的要求等情況,供畢業生參考和選擇。
新形勢下,為適應市場經濟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必須轉變觀念和模式。實踐將證明,積極的就業指導將對高校人才的培養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淺談就業指導工作探析】相關文章:
淺談高校院系就業指導工作探析參考06-07
淺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07-11
淺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07-06
探析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06-20
新時期高職就業指導工作探析及建議06-19
淺談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加強06-09
淺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06-06
淺談構建完善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運作機制06-18
淺談多途徑加強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