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1父母想要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著憐憫心,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但是光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獲得并使用技巧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這部書不是枯燥無味的理論說教,它是以生活中的事例詮釋著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智慧。在讀這本書時,我心中有著深深的自責。作為一位母親我真的很失敗,看到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好象都能和我對上號,我總是能夠敏銳地發現孩子的缺點,然后毫不留情的予以批評指正,聲音不自然的會提高八度,有時還會加上一些定性的語言,我自認為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沒想到卻深深的傷害到了她,就像作者說的,語言就像刀,它們能夠帶來痛苦,即使不是身上的的痛苦,在感情上也會留下很多痛苦的傷痕。
其實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給與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贊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為了避免下判斷,心理學家不會發表批評意見影響孩子,而是指導孩子。在批評孩子時,父母會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文中有一例:八歲的瑪麗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時,她的媽媽平靜地說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們重新拿一杯果汁吧,還要那一塊海綿。她站起來,把果汁和海綿遞給女兒。瑪麗低聲說:”哎呀,謝謝你,媽媽。“她把桌子抹干凈,媽媽還在一旁幫她。媽媽既沒有嚴厲的批評,也沒說一些無用的忠告,做女兒的真的很感激。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如果媽媽大發雷霆事情還是得解決,還弄得媽媽生氣女兒傷心。即使無法避免怒火,也可以不帶指責、不帶定性評價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我自我反省的過程,我會把書中學到知識,切實地運用到生活中,我會努力的改變與孩子的溝通,希望我們相處的每一天里都沒有叫嚷、沒有爭辯、沒有戰爭。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2孩子爸爸不止一次跟我說:我發現你的脾氣真糟糕!我嘴里不說,但在心里我完全承認,我越來越容易上火,變得越來越嘮叨,還會莫名其妙的生氣,孩子說:媽媽,你就會喊爸爸來幫忙。孩子爸爸說:你跟女兒在一起,動不動就吵架。我很苦惱,很無助,我曾經也試圖想改變現狀,但總是無疾而終。
前一陣登陸學校網站,看見網站推薦的圖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我留心了一下簡介,了解到作者海姆·G·吉諾特一生致力于兒童心理學研究,他所倡導的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新思想不僅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反響。于是,我立刻在網上訂購了此書。
因為充滿了好奇心還有力求改變現實生活的渴望,短短幾天時間,我就把書看完了,唯一可惜的是閱讀中間有很多的感想沒有及時的記錄,但掩卷沉思,我充滿了內疚,原來我不應該這樣對待女兒,原來我可以這樣和女兒溝通。
生活中的我對孩子充滿了嘮叨和批評,早上反復的催促”快點“,到校時反復地強調”乖點“,放了學又開始無止境的督促做作業,到了晚上又扯著嗓子讓孩子快點睡覺。這樣的一天匆忙、煩躁,談不上生活的質量,談不上溫馨和睦,還只會讓你話越來越多,口干舌燥,脾氣越來越壞,最后成了孩子眼中的嘮叨老媽,先生眼中的壞脾氣老婆。
讀了這本書,也許真的能讓我在這方面有所改觀,因為她正教你如何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語言和孩子交流、溝通事情,處理問題。譬如早上,也許給孩子一個鬧鐘比一遍又一遍的催促更有效果,也許讓孩子一個人在房間安靜地做作業比一次又一次地進入孩子房間檢查作業更能讓他感覺父母對他的尊重和放心。學會耐心,學會尊重,我想我應該要認真審視自己。
孩子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磕磕碰碰,可能是和同學鬧了矛盾、可能是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可能是在學校里中午飯沒吃好等,這些都足以讓孩子惱心。試想當父母的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也會常常窩火,孩子其實和大人一樣,如果我們把他們看成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事去理解他、幫助他,會不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呢?很多時候,父母都愿意和孩子去深究事情為什么發生,但此書告訴我們,其實正在情緒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理解他們,不管孩子做了錯事或者取得了成績,他需要的是父母知道他的心情和感受,而不是和他去分析為什么。
譬如,當孩子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即使可能最后也不是做的很好,父母也應該表示感激而不是譏諷,父母還應該避免使用類似如“笨”、“懶惰”等詞語,因為這些詞語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感到無助、感到自身的卑微。孩子在做了錯事時,大多時候他們其實也已經意識到了行為的不準確,有些其實他們在犯錯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懲罰,這時候的父母再去反反復復地批評他們已經多余,父母要做的也許只是一兩句安慰的話語或者一起設法彌補過錯,孩子在這樣的幫助下會感覺溫暖和愛。
語言的力量如此強大,讀了此書后我才深有感受。該書告訴我們,語言具有培養、激發,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都覺得行動比一切都重要,說再多的話也許都抵不上一個小小的行為,但是當和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也許一句話、一個留言就可以化險為夷。當然,關鍵是父母掌握了語言的技巧,學會了在合適的時候使用合適的語言。這也真是我從此書中學到的又一個溝通方法。
每一個父母都想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著憐憫心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但父母光有愛是不夠的,在我們的身邊,做家長的,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因為家庭條件的越來越優越而更加的順從、寵愛孩子,于是孩子養成了任性的脾氣,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如果父母們都能來讀一讀這本書,學一學書里面關于和孩子建立聯系,實現真正溝通的方法技巧,學一學如何放手,讓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培養他們的意志。這樣不但為孩子成長提供了條件、幫助,還能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自豪感。既然這樣,我們做父母的,為什么不來試一試呢?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給我們列舉了大量的在生活中會碰到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指出了解決的方案,告訴我們如何和孩子說話,如何鼓勵和指導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如何處理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等等。對照書上的案例,我不禁汗顏,因為我心里面總是以為孩子還小,而我因為生活經驗的累加一直認為我的觀點凌駕于他之上,我說的總是對的,我講的他總是要聽的,不經意間,這些隨口說出的話把孩子推得離我越來越遠,好好的氣氛被破壞了,孩子生氣了。所以,學校推薦的這本好書至少讓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至少讓我有了努力改正的方向。
我感謝學校網站的推薦,更感謝《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好書。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我想我需要好好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改善!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3讀畢此書,“感同身受”一次頓時從腦海中冒了出來。對于孩子直接或間接表達出來的情緒,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學會“體諒”孩子當下的感受,可以通過語言或者行為來撫平孩子內心的不安或焦慮。
文中的一句話對于教育工作者的我來說,感觸良多——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明。言語既可以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蠻的;既可以用來治療,也可以用來傷害。語言的功能大大超過了我們本身對它的預想。恰當的語言,孩子聽了會心花怒放,或者放下了心頭的包袱;若一句不恰當的話脫口而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說者痛快,聽者傷害,對于孩子的打擊看似無形,卻危害巨大。作為教育者,我們需時刻謹慎自己的言行,站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角度上給予他們信任的懷抱。
一邊讀著此書,我的腦海里一邊盤旋著孩子們的身影。一個個場景好似電影回放,清晰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反思著自己過去的言行,你的語言是否將孩子之間的矛盾激化了?你的話語孩子們是否真心接受了,還是為了應付假裝聽進了?你的問話是減輕孩子的心理包袱,還是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從而選擇了說謊……造成這些不堪后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們作為成人,自認為說的話、做的決定都是為了孩子好。如此單方面的臆想其實并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反而在與孩子的交流中依舊存在著隔閡。
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面呢?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他們的真實需求。許多孩子的問題的真正意圖,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對于這樣的問題,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證我們隊他們永久不變的愛。當孩子講起一件事時,不要就事情本身回應他,而是要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應。
對于不能容忍的行為,家長和老師需要限制。限制時必須清楚地告訴孩子: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為;什么替代行為是可以接受的。作出限定時,語氣必須堅定,這樣即可傳達給孩子一個信息:這個禁令是認真的,我是認真的。
通過對孩子的各種情緒表達同情和理解,我們就幫助孩子在情感上變得聰明。在對他們不可接受的行為制定限制、執行限制時,我們表示了尊重,這樣就為孩子尊重社會中的規則做好了準備。
因而,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我們需要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時間、多一點尊重、多一點技巧、多一點信任。如此,我們才會收獲到孩子更多的積極回應。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4總以為,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做人標準,就足以影響孩子了。某一天,對著兒子,我發現已黔驢技窮,這時,還是選擇了求助于書。耐心地試著讀一下,發現,其實,自己的智慧遠未足夠。有些道理,并非以道德標準就可以解決的。在心理學的范疇里,我們的確需要專家。而且,在學習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可以對自己已養成的思維習慣做一個反省。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是美國心理學博士海姆·G·吉諾特的著作。
某天,從網上看到了這本書,看完之后,學著用其中的幾個方法,開始與兒子溝通。它令我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對孩子遇到麻煩,第一的選擇不是用道德標準去衡量,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弄清前因后果,成為他的同盟軍。只有得到他情感上的認同之后,才能有效地與他討論,最終選擇出合適的解決方式。
”那種語言照顧你的感受,而不是對你的行為進行批評。……父母需要學會把孩子當成客人一樣對待。“海姆·G·吉諾特博士是這樣說的。讀完這本書,也反省了自己的習慣性思維。
不是嗎?因為自己很愛孩子,所以,自認為給孩子的建議都是正確的。但孩子的反應是——不接受。自己受到刺激的,并非一個命令不被接受,而是自己付出的愛不被接受。
還有,中國的父母,因為代代相傳的權感心態,尤其是父親,一般不愿意彬彬有禮地對低齡的孩子說話,總希望以最簡單的命令,讓孩子第一時間服從。這中間,省掉了禮貌,也省掉了讓他理解的過程,最終造成是,孩子將父母擺在了對立面。
所以當培養孩子的方法中浸透著尊重和理解時,孩子才會茁壯成長。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要彼此尊重。如果每一個孩子享有良好和諧的家庭教育,那我們的學校教育就能事半功倍了,作為教師更是要注意引導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科學、健康的教育和培養。作為媽媽的我也應該提前做點功課,好好學習學習他人的養子育子經驗,學習把這種有效的溝通方法借鑒到我們與學生的溝通中,與學生實現有效地溝通,那樣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肯定有著獨立精神追求的人!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5《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的主旨非常明確,是如何實現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同一主旨的書應該是不在少數,但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愛是需要技巧的。你愛它,就要小心呵護它,而不能強把它占為己有。因為,愛是自由,愛是寬容,愛能包容一切。你只能適時、適當地牽著他的手,教他認識人生的牽牽絆絆,然后由他自己去面對這些牽絆。
在生活中家長、教師和孩子該怎么相處。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家庭氛圍該是:民主、尊重、平等、自由。作為教師和父母,我們都深有感觸:當我們發怒時,我們的行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們大喊大叫。然而當這一切結束時,我們會感到內疚,我們鄭重地在心中決定,以后絕不能重復這樣的行為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計劃的程序,可以在爆發前有系統地減輕緊張情緒。從這我就想到我們老師有時對帶有情緒,有怒氣的學生,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火。我們也不妨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
第二鼓勵與指導孩子:一個孩子表現好,我們通常總會夸贊說:你是個好孩子,或者:你很棒等評價性的贊揚。但在這本書中說到:在心理療法中,從不會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學生,你真棒!這些判斷和評價性的贊揚都是要避免的。為什么呢?他們需要免受評價性贊揚的壓力,這樣孩子才不會總是向其他人尋求認可。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贊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為了避免下判斷,心理學家建議我們不要發表批評意見影響孩子,而是指導孩子。在批評孩子時,我們會不經意間攻擊了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導孩子時,我們應該陳述問題以及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好不要針對孩子本人發表任何觀點。
第三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被尊重被關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一個人覺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沒有疑慮、沒有孤獨感。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不是一個人孤立地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要與人進行交流。所以當培養孩子的方法中浸透著尊重和理解時,孩子才會茁壯成長。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要彼此尊重。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希望。如果每一個孩子享有良好和諧的家庭教育,那我們的學校教育就能事半功倍了,做為教師更是要注意引導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科學、健康的教育和培養。我們要承認努力、表達感激,但是我們不能評價孩子,不能給他們定性。所以,讓我們改變自己,掌握一定的技巧,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在教育的路上,我覺得語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蠻的,既可以用來療傷,也可以是傷人的利器。所以,我們要利用好語言,在語言中浸透著尊重和理解,多與孩子做有效溝通,那么,孩子們就會幸福的學習,我們也會快樂的工作,我們都能身心愉悅,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6和同事們交流,很多時間會把話題引向學生,引到一點,那就是現在的孩子怎么一年比一年難教,怎么越來越難管理,怎么樣才能改變這種不太和諧的關系,實現師生之間真正的溝通呢?在今年假期里,我研讀了海姆.G.吉諾特這位心理學博士、兒童心理學家寫給老師的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告訴我們的的是如何實現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老師如何與學生通,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老師需要具體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性化的處理教育中隨時出現的令人煩惱的小事,在處理這些事情時,理論是沒有用的,用的只是技巧,如何獲得這些技巧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在生活中,教師怎么和孩子相處,大家都意識到應該是:尊重、平等、民主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旦到實際生活中,我們的語言就會出現一些偏執,出現的偏執,并不是老師不愛這些學生,主要應該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理解溝通在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本書一共有十二個篇章,每一片都圍繞一個主題,用的都是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小矛盾去指導老師,給老師使用日常用語上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有了這些少許的改變,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好辦一些,掩書而思,我對書中“一致的交流”和“贊揚的危險”印象深刻。
在“一致的交流”中說到,如果要改善教室里的生活,就要從檢查我們對孩子的回應方式開始,一個老師如何與孩子交流,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老師必須要抓住孩子的心,一個孩子只有感覺良好,他才會正確思考,也只有處在良好的狀態下,他才可能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他們的良好狀態,也源于我們,他們的老師們。
首先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溝通原則,談境況,不談性格和人品,它是用于老師和孩子打交道的所有場所。知道如何在各種條件下運用這個原則,是有效溝通的核心。
其次是,對于學生,老師可以憤怒,但絕不侮辱。
然后是如何表達憤怒,作為教師,我們都深有感觸,在一個學生聽講良好的班級講起課來那是滔滔不絕,言語生動,這樣的課堂師生感覺都很好,可是,如果滿心歡喜走到一個嘈雜的教室,我們的心情已受到影響,我們會發怒,發怒時我們的心給就可能像是失去了理智,我們也會大喊大叫,訓斥學生,這樣,整節課的學習效率也就不會好到哪里,我們發怒之后也會有內疚感,也會在心中正中決定不能再重復這樣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學會克制自己,換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書中舉例說:比如說進到一個吵翻了天的教室,老師堅定的說:“聽到這么高分貝的吵鬧聲,我被激怒了。”教室里吵鬧聲平息了,因為老師在這里既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又沒有侮辱孩子們。
要拯救老師和孩子們的溝通,就要學會不帶任何侮辱的表達具有細微差別的各種憤怒,其實,大多數老師對孩子們都有正確的態度和關心,他們所要的,就是一種能夠表達這種關心的溝通方式,如果即使在被激怒時,一個老師也能避免使用詆毀的語言,這些自我試試的控制,不會使他的表達變得平淡,相反會增加老師的風格。我想這對老師來說是很關鍵的,他學會了運用一種不同的說話方式,一種生動、大膽、不帶上海的表達憤怒的方式。
溝通,就像健康一樣,取決于未然,要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被尊重被關愛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當學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就能拉近、縮小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安全的、放松的、沒有疑慮的情況下,孩子們在學習時就會更主動、更積極。
在教育的路上,我覺得語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蠻的,既可以用來療傷,也可以是傷人的利器。所以,我們要利用好語言,在語言中浸透著尊重和理解,多與孩子做有效溝通,那么,孩子們就會幸福的學習,我們也會快樂的工作,我們都能身心愉悅,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7這么多年來自己不斷地探索,不停地努力,雖然有一定的收獲,但每每和同事聊起來還是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理。《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我們組內共同學習與欣賞的讀物之一,看后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一共有12個篇章,每一篇章都是圍繞一主題,用實際生活中的常發生的小矛盾去指導家長,及時給予家長使用日常語言上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掩書而思,書中的家長理解孩子、鼓勵孩子的方法在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老師,書中很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話語更值得我去運用與學習。
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后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么要沖我發火?”然而這次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我當然很失望。”“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是呀!”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做出不恰當的評價。
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為老師,我們就更應該如此。平時對帶有情緒,有怒氣的學生,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火。現在,我們也不仿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如:“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心和他在一起,我們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8“我的教育方式不對嗎?我女兒不懂事嗎?”當我帶著這些問題向老師求助時,她推薦我去看看這本書,心里有一些期待,是不是我和女兒這幾年的斗志斗勇可以在這里面找到答案和方法?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書的封面的圖片很溫暖,孩子和媽媽很溫馨,帶著幸福和期待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有幾章的內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讓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學習。
交流密碼
看完這一章,覺得自己以前和女兒的溝通的障礙太多了,想想平時對女兒用的威逼、利誘、批評……真是覺得很愧疚!導致孩子現在和我的溝通越來越遙遠,孩子每次想和我談話的時候,本來很高興的一個話題,我總是能談到她學習上面去,最后的結局就是以吵架無疾而終!
書中看見有個父親如何讓正在怒氣沖沖的兒子消氣的對話,我不僅想起上個月的時候,我和女兒約定等她休息帶她去看電影的。那天,她把作業寫完后,爺爺把她送到電影院等我,我告訴她很快會到,可我工作上的事太多、路上又堵車,當我趕到的時候已經遲到了,電影已經開始十幾分鐘了。當女兒看見我時特別生氣說,“不看了!”她怒氣沖沖,我給解釋了,她還是生氣,我沒忍住也給他大聲嚷嚷,孩子含著眼淚一個人走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其實只需要一個真心的道歉和談到孩子當時的感受,她就能接受。
語言力量
“稱贊對孩子有用嗎?”這句話在這兩年里我真感覺沒用了,不管是語言還是物質,我對孩子下了個定義:“現在孩子怎么都沒欲望了呢?”其實不是,是我平時的稱贊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滿意的不快樂的稱贊語。
當孩子有一些問題時,都是我在對她說,甚至是希望她立馬就能給些我想要的反應,可看完這章才發現都是錯的。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應該給的是指導而不是批評教育。我平時和孩子交流時,從來沒有想我在說話時,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憤怒的情況下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語。當孩子生氣時,我會把她當時的“事情”強調,而不是考慮她的心情,尊重她,關愛她!以后我一定會好好用心呵護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書中講到孩子的責任感、紀律、積極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為,我都很感動。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在很認真負責的養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養育的目標是什么?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能承擔責任、關心他人的人。家長學會跟孩子談話時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對他們造成傷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讓她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信心,要理解孩子的觀點,幫助他們專注于解決麻煩!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解決我之前的困惑,給了我答案。我決定要做個快樂健康的父母,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女兒的相處能像書中的封面圖片的母女一樣溫馨和諧。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9用了一周的時間,我認認真真地把《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看完,整本書用了無數個例子講解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該掌握哪些技巧,里面大量的實例,細致地向我們講解了家長面對教育孩子時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應該怎樣做?
作為父母,我們沒有學會一種表達愛的語言方式。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是正面的、鼓勵的。我們要承認努力、表達感激,但是我們不能評價孩子,回想一下,我們教育孩子的語言通常是批評、指責、說教、甚至辱罵、恐嚇之類的。這些,只能使孩子離我們所期望的那個自信、樂觀、充滿人性的目標越來越遠。說教和批評只能產生距離和怨恨。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經常受到批評,他們就學會了譴責自己和別人;他們學會懷疑自己的價值,輕視別人的價值,學會懷疑別人,導致人格缺陷。所以和孩子說話就要講究一些技巧,才不會發生一些對孩子不好的事情。
從而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尚的人,一個有著愛心、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另外,判斷和評價性的贊揚都是要避免的,他們需要依賴自己內心的激勵和評價。通過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頗多,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學會稱贊的方法
稱贊包括兩個部分:我們對孩子說的話,以及孩子聽了我們的話在心里跟自己說的話。在這本書中,從不會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或者你很棒。為什么?因為那樣沒有用,那些話會使孩子產生焦慮,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喚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對培養孩子自立、自我指導、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響的品質沒有幫助。所以,我們表揚孩子的話應該明確表明。我們的話應該讓孩子能對自己的品格有一個現實的看法。我們的話應該像一塊有魔法的帆布,這塊布雖然不能給孩子提供幫助,但是,能讓他們給自己畫一幅正面的畫像。因此,比較好的方法是:表達中要充滿欣喜和贊賞,言辭中要傳達對孩子努力的承認、尊重和理解。
二、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
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贊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當麻煩發生時,我們要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責備和批評。即使無法避免的怒火,也不可以帶指責、不帶定性評價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雖然這樣的語言我的孩子目前來說還聽不懂,但是我想,只要按照這樣的方向和孩子去溝通,一定能為塑造孩子優秀品質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我在努力學習中,因為,我想這樣的語言技巧也適用于對待身邊的人吧!
三、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憤怒
作為父母,我深有感觸:當我發怒時,我的行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就大喊大叫。然而當這一切結束時,我會感到內疚,我鄭重地在心中決定,以后絕不能重復這樣的行為了。所以,以后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計劃的程序,可以在爆發前有系統地減輕緊張情緒。
四、培養禮貌的方法
禮貌既是品質特征,也是社交技巧,孩子可以通過對有禮貌的父母同化、模仿來學會禮貌舉止。所以,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在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時,我們必須要有禮貌。另外,我們也要注意在公眾場合對待孩子的有些不禮貌的做法要給予尊重,繼而與孩子進行溝通。
五、學會怎樣才能不說謊
當說真話會受到懲罰時,孩子有時會用說謊來自衛。有時他們說謊,是為了用幻想來彌補在真實中的不足。所以,作為父母,對謊言的理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對它真實的意圖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圖或者指責說謊的孩子們,且我們則能從謊言中獲得的信息可以幫助孩子分辨現實和希望的區別。
看完這本書,我就想,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太順從,太溺愛,生怕孩子受委屈,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說怎么做大人就得怎么做,所以養成了孩子任性的壞脾氣。如果父母都能向這本書里講的和孩子建立聯系,實現真正的溝通,講究一些說話的技巧,會不會能改變一些這些不良的風氣呢?為什么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培養他們的意志,父母可以適當的給些提醒和幫助,讓他們自己來完成,這樣他們會有成就感、自豪感,所以請父母放手吧。
也許有人會問我做到了嗎?其實我也是在學習,在進行當中,不會這么快出成效,需要一段時間改變以前的方式方法,我想我會怒力的來改變和孩子的溝通,建立真正的溝通,做好朋友似的!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10在書店里看到《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時,就有一種親切感。我想到了許多小孩子,書店里圍坐在地上看書的小娃,還有我的孩子、我的學生。是的,在這個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人就是孩子。
買到書后,我馬上研讀了海姆·G·吉諾特這位心理學者寫給老師父母的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原來跟孩子的交流如此重要又如此復雜,簡直是世界上最深奧的一門學問,這不單單是你對孩子說“我愛你”就足夠了。這本書從方方面面來向我介紹了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技巧。
孩子需要成人呵護,也需要正確的引導。愛究竟是什么?是為自己的孩子規劃好人生?還是用大衣棉被緊緊護著愛子?那都不是愛。愛是自由,愛是寬容,愛能包容一切。《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寫的是如何實現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長、教師和孩子該怎么相處。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家庭氛圍該是:民主、尊重、平等、自由。大家都有這個意識,但是一旦到實際的生活從我們的言語就表現出了專制和不平等,每一天大多數家庭里家長和孩子間都會出現叫嚷、爭辯、甚至是吵鬧、矛盾、沖突等,父母對孩子總會有責備、羞辱、譴責、嘲笑、威脅、收買、懲罰、給孩子定性,或者對孩子嘮叨說教。
作為父母,我們都深有感觸:當我們發怒時,我們的行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們大喊大叫。然而當這一切結束時,我們會感到內疚,我們鄭重地在心中決定,以后絕不能重復這樣的行為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是的,教育要在溝通中展開,愛也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信任之上。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11本學期初,學校邀請教研室主任鄒盛蓉來校講座,鄒主任推薦兩本書《好媽媽,懂比愛更重要》和《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給大家讀。于是我先選擇了《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一讀,雖然平時工作比較忙,但也閱讀了一些。在閱讀此書中我深深地感覺到“關系大于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寫的是如何實現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父母或者老師與孩子的關系融洽,孩子對長輩就產生信任與喜歡,潛意識里就認同長輩的觀點,就會加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學習成績、思想道德等就容易提高。反之,倘若師生關系不好,又或者親子關系不好,孩子就不太愿意聽話,甚至逆反。尤其是四、五年級學生,自尊心強,自我意識喚醒,如果老師或者家長沒有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一味命令式地布置任務,就容易適得其反。
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是的,教育要在溝通中展開,愛也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信任之上,要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礎上的交流,善于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好的關系勝過好的教育”。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12每當輔導兒子想發火時,耳畔就想起了公公看似護犢子的一句話:”如果你把他當成你的學生你就教他,如果你把他當成你的兒子,你就不要再教下去了。“是啊!從教20余載,從來沒有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苦惱過,教學生我是有用不完的方法和耐心,無論學生怎樣,我都有一個原諒的心態,可是教育自己的兒子怎么就不行了呢?思考之余我明白:我總把兒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覺得我疼你、愛你,所以怎么樣對你都是應該的,都是愛你的。
一旦教育是桂冠于這樣的前提下,那么教育就沒有了方法而言,所以,才有了后來教兒子學習時的暴躁與不容忍。是啊!爺爺看似在護孫子,但也道出了一個教育的真理:孩子不是誰的輔助品,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你的尊重、承認與鼓勵。于是,什么時候想發火,就想起公公的那句話,讓自己來個深呼吸平靜一下,久而久之,我竟能發現兒子以前從沒有被發現的優點,無形之中就有了對他的表揚,就這樣,輔導的效果也逐漸見成效了。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無論對于大人,還是對于孩子來說,一句惡毒的語言,將你的魅力立減到0分,哪怕你以后說了一百句的好話,也無法增強別人對你的好感。所以語言所掩藏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很多時候被我們忽視,甚至意識不到語言給別人的人生帶來的破壞和摧毀的力量,尤其是你最親最近的人,當你后悔的時候,你用”我瘋了、我真的糊涂了“來表示的時候,就為時已晚。傷害一旦有了,人與人的縫隙和鴻溝就存在了,無法彌補。
對于我們的孩子,或許你用父母的權威表示你的翻云覆雨,說明你的地位,但其實,你知道嗎?孩子以后為何會反叛你,不相信,或許那一刻,他對你不信任了。我們與孩子是平等的,他無法做到自己是個完美的成年人表現,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每天除了看書,不玩游戲。我們也不能要求他做到如隔壁的誰誰,每天學習到深夜,一早起來讀書預習,想想你自己做到了嗎?
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不能有讓他難堪的語言,也不能對他過分的嚴厲和斥責,我們是平等的。譬如你在工作中,你喜歡聽領導說你這樣不對,你那樣做的也不好,還是喜歡聽他說:或許,你這么做就會更好一些;我知道,你肯定會做的更好一些。愉悅的語言,會讓心情飛揚一周。而不悅的斥責,則會讓你每天戰戰兢兢,對于工作也就激情不再。不是嗎?我們成人都無法逾越的坎兒,讓一個孩子去承擔,是不是有點太殘忍了點兒。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主要強調的就是這樣幾點。
一、如何化解孩子消極的情緒
有的時候,孩子哭了,我們或許會認為:大驚小怪,這有啥好哭的,尤其是一個小男生,哭哭啼啼算啥呢?所以,有的時候,我會對孩子說:寶貝,別哭,男生不要掉眼淚,譬如爸爸。或者說:我不喜歡哭泣的男生。或許孩子會立馬擦掉自己的眼淚,而實際上我還是看到了他緊縮的眉頭,他的心結其實還沒有完全化解掉。這樣擁抱或者一些身體語言,其實會更讓孩子好一些。譬如他因為不小心將牛奶灑掉了,你不是斥責他,而是走過來抱走他,去沖洗身體的奶漬,然后告訴他,咱們一起去用紙或者毛巾擦掉地上的斑。孩子會一聲不響的擦掉眼淚,然后搶著跟你去擦牛奶斑點。
很多時候,我們的不以為怪,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或者總是以母親的名義,去指導這個或者指導那個,譬如孩子摔倒了,是他不小心碰到門或者其他。我們就會大聲的說到:你怎么不長眼睛呢?門不動怎么會撞到你呢?這樣孩子就會哭了,他知道自己錯在哪兒?如果這時的你,走過去,摸摸他的額頭,問道:很痛嗎?他說出很痛很痛,我們想他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應該會明白一些。就像人們常說:衣服破舊者,觀者重在衣;衣服潔凈者,賞者重在人。在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中,如果我們注重的是孩子的魯莽行為,而不是這件事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上,那么我們所說的話,則不是從同情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兒,而從理性的研究去分析,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是他們的父母,而不是研究小白鼠的科學家,我們的責任在于保護他們,而不是剖析他們。
二、關心在于質而不是量
有的時候,看到孩子的悶悶不樂,我們想,或許他自己會理解的,所以不會多管閑事,生怕一個詢問會傷害了孩子脆弱的心。有的時候,也會是看著笑話的態度去詢問:呵,今天被老師批評啦?這時孩子會自動避你三尺,遠離你這個隔岸觀火的爸爸媽媽,這樣孩子有了小心思也不會跟你說了。你則轉而會抱怨:是不是孩子大了,不需要我了,小時候可呱呱的跟我說個不停。其實,不經意間,是我們把孩子的心遠離我們的世界。
碰到放學回來不高興的兒子,你或許可以走過去,幫助他拿下書包,然后說出的情緒:我感覺你好像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如果這個時候兒子不愿意跟你說,因為他覺得自己犯了錯誤,或者理虧,或者丟人。你不要刨根問底,在他后面緊追不舍。我想過了一會兒,孩子會走過來,對你說:媽媽,我想有話對你說。此時的你,一定要停下來手中所有的事兒,因為這是你的關注和尊重。靜靜的聽完,你只需要說一句:哦,被人打到鼻子流血的確是一件痛苦的事兒,但這不是丟人。我想這本書中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事例,只需要說一句話,無需連篇累牘,也無需刨根問底,你只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關心一些就足夠了。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我的手給你,你的人生,我的世界,我們一起去看、去聽、去說話。因為我知道,有愛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對彼此的寬容、尊重和諒解;更需要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13這本書是老牌的育兒書,讀了一半,主要就是在講如何跟小孩交流。《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講的是一樣的。所以這兩本書打算放在一起看。我想可能很多觀點是雷同的。
作者是位心理醫生,但他在書中沒有從生晦的心理語詞來講述。表達方式很淺顯,也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因為是國外書籍,又是本溝通的書,所以書中語言的表達很西方化,作為中國的家長,只有參考價值,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
在第三章,有提到謊言。"如果我們希望孩育孩子誠實的品德,那么我們必須作好心理準備,既要聽讓人愉快的真話,也要聽讓人不高興的真話。"
二歲半的兒子有時也會說一些可能認為是謊言的話,他會對我說:我不喜歡媽媽。我不要和媽媽一起睡。我只是笑笑對他說:我知道你喜歡媽媽,你想和媽媽一起睡。還親他一下,他笑了,笑的很開心。
有時他會假裝做些假動作,我會問他:寶寶在干嘛?他說:把瓜子給媽媽。我問他:你要吃嗎?他說:要。我也假裝給他吃瓜子。然后大家一起笑了。
我想有謊言也不是大人所謂的謊言吧,他已經有想像力,只是想像與現實有時他還不能界定清楚。他有把他想像的一部分當現實跟我們一起說。我覺得大人應該尊重他的那想法。不要定義為這是在說謊。
當他做錯事的時候,我們也盡量不要用謾罵等方式來表達。他做錯事,也會內疚,就像圈圈做了壞事他就哭。他做錯了,他意識到錯了,我和外公外婆只會對他說:不要緊。一句話,就不會讓他那么緊張。如果用打罵方式來處理,他將來就會用所謂的謊言來掩飾。而圈圈做錯事,當我們問他這是誰做的,他會說:寶寶做的。那做的對嗎?他會說:不對。僅此就夠了。過多的說教,就如作者所說,不一定有效果。
這就是溝通,溝通需要效果。如果沒有效果,說明這次溝通的方式是失敗的。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14很多年沒有以這種方式寫一篇文章了,當兒子把作業拿到我面前要求我買這本書時,心里有一些期待:是不是兒子想要和我表達什么?是不是我和兒子這幾年的斗志斗勇可以在這里面找到答案和方法?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書的封面的圖片很溫暖,孩子和媽媽很溫馨,帶著幸福和期待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有幾章的內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讓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學習!
交流密碼:看完這一章,覺得自己以前和兒子的溝通的障礙太多了,想想平時對兒子用的威逼、利誘、批評……真是覺得很愧疚!導致孩子現在和我的溝通越來越遙遠,孩子每次想和我談話的時候,本來很高興的一個話題,我總是能談到他學習上面去,最后的結局就是以吵架無疾而終!書中看見有個父親如何讓正在怒氣沖沖的兒子消氣的對話,我不僅想起7月十號的時候,我和兒子約定等他休息帶他去看電影的,他自己在醫院看完牙齒在電影院等著我,我告訴他很快會到,可早上我事太多、路上又堵車,當我到達的時候已經遲到電影開始十幾分鐘。當兒子看見我時特別生氣說,”不看了!“怒氣沖沖,我給解釋了,他還是生氣,我沒忍住也給他大聲嚷嚷,孩子含著眼淚一個人走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看了交流密碼,我真后悔自己怎么沒早看,其實只需要一個真心的道歉和談到孩子當時的感受,他就能接受!
語言力量:”稱贊對孩子有用嗎“?這句話在這兩年里我真感覺沒用了,不管是語言還是物質,我對孩子下了個定義:”現在孩子怎么都沒欲望了呢“?其實不是,是我平時的稱贊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滿意的不快樂的稱贊語!當孩子有一些問題時,都是我在對他說,甚至是希望他立馬就能給些我想要的反應!可看完這章才發現都是錯的,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應該給的是指導而不是批評教育!我平時和孩子交流時,從來沒有想我在說話時,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憤怒的情況下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語!當孩子生氣是我會把他當時的”事情“強調,而不是考慮他的心情,尊重他,關愛他!以后我一定會好好用心呵護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書中講到孩子的責任感、紀律、積極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為,我都很感動,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在很認真負責的養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養育的目標是什么?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能承擔責任、關心他人的人!學會跟孩子談話時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對他們造成傷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讓他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信心!理解孩子的觀點,幫助他們專注于解決麻煩!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解決我之前的期待,給了我答案!做個快樂健康的父母和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兒子的相處能像書中的封面圖片的母女一樣溫馨和諧!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15《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已經全部閱讀完了,保持與孩子的有效溝通,以及處理孩子的緊張關系時使用技巧,可以改變孩子與老師的關系。是我閱讀完后對整本書內容的一個概述。書中提到:在出現問題時,理論是沒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這就是老師真正實現正確有效地與學生溝通的方法。
老師怎樣與學生溝通,是找到技巧的途徑;老師們需要具體的技巧,還要不斷創新,以便有效處理一些突發事情——令人心煩的瑣事、沖突和偶然的危機。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現在的孩子需求不同,不同家庭的孩子觀念不同,那么老師就更加需要更多的技巧來處理問題,從溝通中尋找技巧,從處理問題中總結技巧使用的效果,怎樣使用,對不同孩子的使用等等。
告別未成年,是一個16歲北京女孩的美國交換生日記。作者是北京十中的呂晗子。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通過了國際教科文組織的交換生項目,開始了她“孤身一人”在美國“闖蕩江湖”的經歷。初到“舉目無親”的美國小鎮,身為“英語聾啞少年”的她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她樂觀的性格讓她逐漸克服了學習、生活、心理上的一系列困難,走過了一段灑滿陽光和淚水的自我成長之路。因為住在當地美國人家庭,小作者有機會以“家庭成員”的身份體驗美國普通百姓的生活,包括親情、衣食住行、節日、度假、工作、信仰等。小作者在和美國同齡人交往中感受到了一個與以往生活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世界。
聯想起來,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給我們一個啟示,美國家長使用的技巧是放開手腳讓孩子去經歷,孩子遇到挫折時,加強鼓勵及有效的溝通;《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同樣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善于使用技巧,加強溝通,讓孩子有良好的成長過程。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5篇)】相關文章:
《賞識你的孩子》讀書筆記4篇05-21
伸出你的手精選英文閱讀08-09
想要握著你的手高中作文精選12-20
我把幸福告訴你作文精選11篇01-30
我把幸福告訴你作文(精選11篇)02-01
你把愛情給了誰情感散文11-22
讓我把幸福告訴你01-23
【精】把我的幸福告訴你作文03-04
把我的幸福告訴你作文【精】01-31
把我的幸福告訴你作文【熱門】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