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教學設計
《傷仲永》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罷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二)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四)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習二: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學生齊聲朗讀。
可能出現的句子停頓[可根據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3、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4、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傳/一鄉秀才/觀之 6、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7、余聞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請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學生范讀一遍課文,教師隨時指正。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作品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講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教師)講述: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么意思?
明確:哀傷,嘆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教師)講述:王安石哀嘆方仲永什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一)學生自由誦讀。
(二)學生自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注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注釋[幻燈]
(1)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4、“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2)理解幾個詞語
1、“養父母”養:贍養。2、“傳一鄉秀才觀之”一鄉:全鄉。3、“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縣的人5、“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6、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7、“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8、“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9、“且為眾人”且:尚且。10、“固眾人”固:本來。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2、“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 從揚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于)天”:從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三)檢測自讀效果。四個大組口答競賽。(要求學生合上書本)
[幻燈](1)朗讀下列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的停頓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3、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4、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父異焉 5、環謁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6、泯然眾人矣
3、稍稍賓客其父 7、賢于材人遠矣
4、或以錢幣乞之 8、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翻譯課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五)初步感知課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要“哀嘆”仲永了嗎?(學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
本文記敘了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樣的觀點呢?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啟示呢?下堂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
八、作業
1、 抄寫文下注釋一遍
2、 熟讀課文,背誦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