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600字左右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600字左右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

日期:2023-03-21 00:28:39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希望能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之所以選擇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是因為看到書名時讓我十分好奇,這間教室里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是如何發生的?

  看完之后我明白了,至少從結果來看,確實是讓人驚訝的。因為學校里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學生就讀的教室又小又破,還會漏水,但是在雷夫老師的帶領下,在56號教室上學的孩子成績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長大后,他們紛紛進入哈佛、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能有這樣好的結果,這不得不說是奇跡。

  那這樣的奇跡是如何發生的呢?這就跟本書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有關。說起來,雷夫老師是一位普通但又非凡的教師。雷夫就是一名洛杉磯市中心小學的一名老師,但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里,年復一年的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并獲得了不計其數的榮譽,他的事跡轟動了整個美國,并被拍成了紀錄片。

  雷夫老師究竟采用了哪些方法才讓這些孩子有這樣非凡的成就?這是《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也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借鑒的地方。書本封面醒目的地方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這應該就是雷夫老師的教育“方法”,或者說是教育目標、教育理念、教育追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其實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思考,然后擁有學習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機械性的灌輸知識。與內在動機相對應的則是外在學習動機,也就是為了某種目的而讀書。比如說為了獲得家長、老師的表揚而努力讀書,或者為了考個好大學,以后能有份好的工作而努力讀書。這時我們就應該考慮,當這些外在激勵消失后,孩子還愿意花費那么多的精力在學習上嗎?怪不得雷夫老師并不贊成簡單的物質獎勵,這樣的物質獎勵會慢慢掩蓋孩子學習真正的動力。

  有這樣一個故事(德西效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了,依然這樣,這讓老人難以忍受。于是,老人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孩子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轉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一旦外部動機改變或者消失,孩子們的內在動機也會發生改變或者消失。對于學習也是一樣的,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注意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這也正是雷夫老師的教育理念所在: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除了幫助孩子們找回學習的真正動機,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師還送給了孩子們受用一生的禮物:“如何做人”。雷夫老師成功的將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應用于教學中,用來引導學生的學業和人格成長。更甚至將其應用于家庭教育,均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這六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這是依靠懲罰來引導孩子們擁有良好的行為表現,但我們讓孩子擁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不是因為不想惹麻煩才做作業。所以這樣的方法是無效的。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勵——這是依靠“賄賂”來起作用,比如書中提到的,歷史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讓兩個班級比賽,看哪個班的作業完成度最高,獲勝的班級將獲得獎勵。其實該老師已經忘了,歷史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勵。

  第三階段,我想要取悅某個人——孩子們會做取悅老師或者家長的事情,比如,“媽,你看這樣好嗎?”。這也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做的一件事,為了讓爸爸覺得我是個懂事的孩子,為了獲得爸爸的喜歡,盡管我很想買零食吃,但我并沒有花掉爸爸給的零花錢,而是還給了爸爸。取悅,這更多的與老師或者家長的魅力有關,孩子們更愿意取悅有魅力的或者受歡迎的老師。取悅,有時也意味著更多的考慮他人,而忘記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這顯然是不對的。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這更多的是依賴于學生的自律,明確規則,并身體力行的執行規則。規則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如何處理行為界限和期待。但是規則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們最敬仰的英雄當中,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一味地遵守規則,不懂變通,就是死板的代名詞。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這個階段不論是對于孩童或者是成人而言,都是很難企及的。體貼人,應該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就是心理學中的“換位思考”。當我們能將換位思考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時,我們會更體諒別人的不易,能更容易的理解他人,這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善解人意。能幫助孩子們對周遭的人產生同理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雷夫老師做到了。他的學生會因為不想吵到別班的同學而自動的調節說話音量;會在老師很熱時,自動拿出放在教室小冰箱里的瓶裝水給老師喝;會禮貌的對待每一位工作人員,如飯店員工,機場工作人員。這和我們遇到的成人的一些粗魯的言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會對飯店服務員大呼小叫,呼來喝去,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孩子都能達到的一個階段,我們成人為什么就不能達到?這與他們從小的教育應該是有關的,學校里面,老師可能是沒有特意教過這些的。有些老師鈴聲響了就去上課,再次響鈴了就按時下課,并不會教更多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的地方。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這個階段是最高層次,不但最難達到,也是最難教的。因為行為準則存在于個人的靈魂中,還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性在內。雷夫老師用了很多方法教學生第六階段,比如幫孩子們從其他人身上找出行為準則。能達到這個階段的人,他已經處于一種更高的境界,他有一套自己的行為準則。也就是在理解各種規則的基礎之上,將規則內化于己,形成了自己的行為準則。當然,雷夫老師的學生也是有達到這個階段的,布蘭達就是。

  大學時我就學習過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但我從未想過要去這樣應用,把它教給我的學生們。我想,這將是我未來的教學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雷夫老師也很看中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他倡導要善用圖書館。在雷夫老師看來,閱讀不是一門科目,而應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他認為要讓孩子在長大后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思考、考慮他人的觀點、心胸開放、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現代的社會,能靜下心來多看書的人很少,但這是應該也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我想,除了這本書,我將會利用我的閑暇時間看更多更有用的書籍,將閱讀培養成我的一個習慣,一個終生的習慣。我還會幫助我的學生建立真正的圖書角,讓他們可以相互推薦有意義的,有趣的書籍,并彼此分享閱讀的樂趣,而不是簡單的在墻角貼上“圖書角”三個字。

  ?第56號教室的奇跡》教會了我太多的東西,也值得我一遍又一遍地去學習。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相關文章: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05-23

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02-22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02-04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02-14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08-22

【推薦】《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01-24

【精】《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02-16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精】02-18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范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