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理財應如何發展
導語: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去年業績發布進程已經過半,大多數機構依然維持凈利潤微增的局面。但無一例外的是,銀行理財收入都呈現大幅增長。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今年理財產品怎樣創新發展,百姓收益又如何保障?
理財收入支撐非息收入快速增長
從已經發布的銀行年報來看,由于息差收窄,銀行的利息收入逐年降低,非息收入對于支撐營業收入意義重大。去年多家銀行的理財收入大幅增長,多則增6成,少則增2成,有力地提升了銀行非息收入增速。
2016年,招商銀行實現受托理財收入143.33億元,同比增長60.81%;平安銀行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超4成,中信銀行同比增長2成多;交通銀行同比增長28.93%的管理類手續費中,增長動力來自資產管理和代理理財業務。
“銀行業高歌猛進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需要通過非息收入增長,彌補當前利息凈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可能下降的壓力。”中信銀行副行長方合英說,在節約資本、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的背景下,銀行業正向輕資本業務結構轉型,理財業務發展就是內容之一。
年報顯示,各家銀行理財規模快速增長,去年招商銀行理財余額突破2萬億元,中信銀行全口徑理財產品規模達1.1萬億元,平安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同比增長58%。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理財正成為普惠金融的發力點之一。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認為,理財產品等金融市場業務快速發展,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也有力推動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要求。
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去年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下降,由年初的5%左右降至3%-4%。這種收益率下行的趨勢已經帶入2017年。
層層嵌套推高企業資金成本
近年來,金融行業逐漸產生“脫實向虛”的傾向,金融產品層層嵌套加杠桿,增大了金融鏈條風險,理財、信托、基金、債券、保險等都成為鏈條中的一環。有的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后,會投入基金公司的產品或是券商的資管計劃,而這個產品或資管計劃的終端又可能是某個信托。
陶以平坦言,近幾年,金融市場的擴容速度較快,部分業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無序競爭,部分機構盲目加杠桿、加鏈條、搞層層嵌套,潛藏著風險。
“不斷延長鏈條就是不斷加杠桿,增加中間環節的費用,這些機構要求的收益回報都加在企業的融資成本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金李說。
其實,已經有一些金融機構注意到相關風險,正在積極調整業務結構。招商銀行常務副行長李浩在業績發布會上介紹,該行從去年開始嚴控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盡量向凈值型的產品轉化。
愛建信托則在年報中分析認為,隨著近幾年業務回歸本源,信托公司對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依賴度大幅降低,主動管理能力增強,正逐步成為中國的“實業投行”。
監管出手助推理財創新合規發展
自覺轉型的.機構畢竟有限,監管仍需要出手,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資產配置,規范資管業務創新,防范風險。
2016年末,銀行業表外理財資產超過2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高于同期貸款增速約20個百分點。盡管正式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還未出臺,但央行已在今年一季度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評估時,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范圍,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
與此同時,銀監會正通過同業信托規范,把合理的信托通道業務納入監管;保監會加大懲處力度,釋放從嚴監管信號;由央行牽頭,“一行三會”在緊鑼密鼓地對資管業務整體監管框架進行統一設計……
“監管出臺一系列措施遏制資金"脫實向虛",這使得金融機構今年的理財及資管業務創新面臨合規要求。”方合英說,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今年金融去杠桿將加速推進。
陶以平認為,參照成熟市場經濟走過的路,金融市場業務一般都會經歷從非標到標準、從場外到場內的規范過程。“開正門、堵歪路、防風險”,對金融市場可持續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合規”將是今年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的主題詞。
“理財新規和資管的統一監管辦法若能出臺,意味著打破剛性兌付成為可能,促進資產管理回歸本源。”李浩表示,打破剛性兌付,風險權責明確,銀行才可以更好地根據投資者風險偏好推薦合適的投資產品。
2017年理財等投資產品的監管將更嚴格。金李認為,百姓在投資時還是不能放松警惕,不能僅盯收益而忽視風險,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理性選擇。
【2017年理財應如何發展】相關文章:
2017年理財如何發展05-25
理財投資應聚焦哪些問題08-13
投資前應清楚哪些理財問題05-27
理財新手實戰中應注意什么05-19
應如何備考注會09-10
注會應如何備考09-10
如何遠離假理財05-18
科目四應如何應對11-30
如何做好理財規劃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