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麥種植基礎考察報告2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麥種植基礎考察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麥種植基礎考察報告1由于今年秋種期間我市持續少雨天氣,土壤表層失墑較快,對小麥播種出苗造成一定影響。當前全市小麥苗情比較復雜,既有適期播種苗情較好麥田,又有缺苗麥田和因表墑差出苗困難麥田,尚有部分因土壤表墑差無法播種麥田。為全面掌握我市小麥種植基礎情況, 10月30日至11月5日,市農技站組織市、鎮(街道)有關農技人員對全市小麥種植基礎情況進行了考察。考察采取實地抽樣調查和座談分析相結合的方法。11月6日就考察結果進行了匯總分析。現將考察結果及冬前管理意見報告如下:
一、今年小麥種植基礎特點
今年全市小麥秋種,重點推廣了玉米秸稈還田、機械深耕、規范化播種、寬幅精播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總體播種質量較好,小麥出苗較好。據考察統計,全市有麥面積49.51萬畝,折純面積47.27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1.73萬畝、2.64萬畝。與往年相比,今年小麥種植基礎表現以下四個特點:
1、播種期相對拉長。大部分鄉鎮、村街10月7日后開耬播種小麥。據考察統計,按折純面積計算,10月5日前播種小麥面積4.9萬畝;10月5日~10日播種小麥11.79萬畝;10月11日~20日播種小麥27.66萬畝; 10月21日后播種2.92萬畝,比去年增加0.2萬畝。小麥播種期拉長,小麥出苗時間長,苗情復雜,給下一步管理增加了難度。
2、主導品種面積下降,小麥品種多、亂、雜現象抬頭。今年秋種我市重點推廣了濟麥22、泰農18號、魯原502、良星77等高產優質品種。據考察統計,今年種植魯原502面積12.58萬畝,泰農18號面積10.07萬畝,濟麥22號8.97萬畝,良星77面積6.83萬畝,四品種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81.3%,比去年占比92.7%減少了11.4%。品種的更新換代穩步推進,品種布局趨于合理,但小麥品種多、亂、雜會影響小麥整齊度、成熟期、病蟲害發生程度等方面,增加了田間管理難度,可能會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
3、間套種面積增加。據考察統計,今年小麥間套作面積18.68萬畝,比去年增加13.1萬畝。其中小麥玉米留套種行面積17.96萬畝,比去年增加13.08萬畝;小麥花生留套種行面積0.22萬畝,與去年持平;小麥間作菜面積0.5萬畝,比去年增加0.1萬畝。分析小麥留套種行面積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近兩年早播夏玉米受高溫影響小、產量高,部分地塊預留出玉米套種行,以便明年5月下旬6月上旬早套種玉米。小麥間套作面積較大,使小麥播種純面積減少,可能會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
4、播種量、基本苗偏大。全市小麥平均播量10.6公斤/畝,基本苗20.5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8公斤/畝、3.9萬/畝。不同茬口的基本苗早、中、晚茬分別為17.2萬/畝、20.3萬/畝、24.1萬/畝。根據播期和品種分析,今年基本苗普遍偏大,很有可能發生旺長和后期倒伏,為明年小麥豐收埋下隱患。
二、當前麥田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是小麥品種多、亂、雜現象重新抬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生產上種植的小麥品種在30個以上,其中有個別跨區種植的品種。小麥品種多對適應我市復雜多變的自然條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生產上應用小麥品種過多,容易引起小麥品種的種性下降、快速退化,因小麥品種間抗逆性、抗病性等品種特性差異,使田間小麥病蟲害、株高高矮不齊、成熟不一等現象突出從而影響產量,為明年小麥豐收埋下隱患。
二是全市普遍存在小麥播量偏大現象。個別村街10月初小麥開耬播量就超過12.5公斤/畝,造成田間基本苗偏多,個體不壯,有旺長隱患。
三是部分地塊整地質量差,坷垃多,缺苗斷壟現象比較嚴重。據考察統計,有4.08萬畝小麥缺苗1~2成,比去年增加0.93萬畝;有0.5萬畝小麥缺苗在3成以上,比去年增加0.2萬畝。
四是大部分地塊底肥使用量明顯下降,有些地塊底肥僅施用氮肥、磷肥,沒有施用鉀肥和微肥。部分地塊沒有施用底肥直接整地、播種小麥,小麥出苗后葉片發黃,對小麥苗期生長發育造成一定影響。
五是部分地塊地下害蟲為害較重。個別地塊小麥一出苗即顯現感染病害癥狀。部分地塊雜草較多。
三、冬前麥田管理意見
針對當前小麥苗情,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勻的基礎上,促根增蘗,促弱控旺,培育壯苗,保苗安全越冬。重點應抓好以下關鍵措施:
1、因地制宜搞好分類管理
(1)丘陵坡地旱地麥田和整地質量差、坷垃多、秸稈還田質量不高、未澆“蒙頭水”的平原區地塊要適時鎮壓一遍,壓碎坷垃,彌實裂縫,踏實土壤,使麥根和土壤緊實結合,提墑促根下扎,提高抗旱和冬季抗寒能力。提倡采用自走式鎮壓機,以提高鎮壓效果和作業效率。
(2)對播種偏深的地塊,要及時退土清棵,減薄復土層,使分蘗節保持在地面以下1~1.5厘米,促使早分蘗,冬前形成壯苗。
(3)對播種量過大冬前旺長地塊要視旺長程度,于11月中、下旬機械鎮壓麥苗2~3次,既控地上繼續旺長,又踏實土壤,防冬季透風凍根。用自走式鎮壓機鎮壓旺長麥苗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也可采用葉面噴施壯豐安、矮腳虎等化控劑的方法控制冬前旺長。
(4)播期偏晚的晚茬麥田,田間管理要以促為主。對于目前墑情較好的晚播弱苗,冬前一般不要追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發苗,可淺鋤2~3遍,以松土、保墑、增溫促早發;對于目前墑情較差的地塊,爭取苗全苗勻是首要目標,應該抓緊澆好出苗水,然后適時劃鋤2遍以上,促進早發。
(5)未施用底肥地塊或底肥施用量不足的地塊要在澆水或雨后及時補施底肥,以促進麥苗健壯生長。所有類型麥田都要在澆水后或中大雨后適時劃鋤,以破除板結,彌合裂縫,促進小麥生長發育。
2、突出重點、適期適量澆好越冬水
多年的小麥生產實踐證明,越冬水是保證小麥安全越冬、次年早春穩健生長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防止小麥凍害死苗,并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還可以踏實土壤,粉碎坷垃,消滅越冬害蟲。因此,一般麥田,尤其是懸根苗,以及耕種粗放、坷垃較多及秸稈還田的`地塊,都要澆好越冬水。特別是今年造墑澆水量少和搶墑播種的地塊,適期澆好越冬水,意義更大。墑情較好的旺長麥田,可不澆越冬水,以控制春季旺長。
澆越冬水的時間要因地制宜。對于地力差、施肥不足、群體偏小、長勢較差的弱苗麥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早澆,并結合澆水追肥,一般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進生長;對于一般壯苗麥田,于11月底至12月初澆越冬水為最好。早澆氣溫偏高會促進生長,過晚會使地面結冰凍傷麥苗。要在麥田上大凍之前完成澆越冬水。澆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量不宜過大,但要澆透,以澆水后當天全部滲入土中為宜,切忌大水漫灌。澆水后要注意及時劃鋤,破除土壤板結。
3、適時搞好以化學除草為主的病蟲草害防治工作
小麥3葉后越冬雜草大部分已出土,草小抗藥性差,是進行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一次防治基本能夠控制麥田草害,且對后茬作物影響小,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適時開展化學除草。對以播娘蒿、薺菜、婆婆納等闊葉雜草為主的地塊每畝用30%苯·芐可濕性粉劑 15克+56%二甲四氯鈉可濕性粉劑30克,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5克+5%雙氟磺草胺懸浮劑15毫升+1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12克進行防治。對以野燕麥、雀麥、早熟禾、硬草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地塊,選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精噁唑禾草靈或炔草酯進行防治;對以節節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地塊選用甲基二磺隆進行防治(要注意環境條件及使用方法,避免藥害)。雙子葉和單子葉雜草混合發生的麥田可用以上藥劑混合使用或選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復配制劑進行防治。化學除草對水量要足、劑量要準,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推薦的畝用量取用,嚴禁超量使用,一般畝對水量為30~40公斤。禁止使用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等殘效期過長的除草劑,以防對下茬玉米、花生造成藥害。
苗后有金針蟲發生地塊要及早用辛硫磷顆粒劑撒施后劃鋤澆水。防治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每畝用43%戊唑醇懸浮劑30毫升或10%已唑醇懸浮劑50毫升;加1.8%阿維菌素乳油3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50毫升,對水20~30千克噴霧。
4、加強監管,嚴禁牲畜啃青
近年來,部分村街仍然存在麥田啃青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小麥越冬期間保留下來的綠色葉片,返青后即可進行光合作用,它是小麥剛恢復生長時所需養分的主要來源。冬前或者冬季放牧會使這部分綠色面積遭受大量破壞,容易加重小麥凍害,甚至會造成麥苗大量死亡,減產非常顯著。因此,要加強監管,堅決杜絕牲畜啃青現象的發生。
小麥種植基礎考察報告2由于今年秋種期間我市持續少雨天氣,土壤表層失墑較快,對小麥播種出苗造成一定影響。當前全市小麥苗情比較復雜,既有適期播種苗情較好麥田,又有缺苗麥田和因表墑差出苗困難麥田,尚有部分因土壤表墑差無法播種麥田。為全面掌握我市小麥種植基礎情況, 10月30日至11月5日,市農技站組織市、鎮(街道)有關農技人員對全市小麥種植基礎情況進行了考察。考察采取實地抽樣調查和座談分析相結合的方法。11月6日就考察結果進行了匯總分析。現將考察結果及冬前管理意見報告如下:
一、今年小麥種植基礎特點
今年全市小麥秋種,重點推廣了玉米秸稈還田、機械深耕、規范化播種、寬幅精播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總體播種質量較好,小麥出苗較好。據考察統計,全市有麥面積49.51萬畝,折純面積47.27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1.73萬畝、2.64萬畝。與往年相比,今年小麥種植基礎表現以下四個特點:
1、播種期相對拉長。大部分鄉鎮、村街10月7日后開耬播種小麥。據考察統計,按折純面積計算,10月5日前播種小麥面積4.9萬畝;10月5日~10日播種小麥11.79萬畝;10月11日~20日播種小麥27.66萬畝; 10月21日后播種2.92萬畝,比去年增加0.2萬畝。小麥播種期拉長,小麥出苗時間長,苗情復雜,給下一步管理增加了難度。
2、主導品種面積下降,小麥品種多、亂、雜現象抬頭。今年秋種我市重點推廣了濟麥22、泰農18號、魯原502、良星77等高產優質品種。據考察統計,今年種植魯原502面積12.58萬畝,泰農18號面積10.07萬畝,濟麥22號8.97萬畝,良星77面積6.83萬畝,四品種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81.3%,比去年占比92.7%減少了11.4%。品種的更新換代穩步推進,品種布局趨于合理,但小麥品種多、亂、雜會影響小麥整齊度、成熟期、病蟲害發生程度等方面,增加了田間管理難度,可能會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
3、間套種面積增加。據考察統計,今年小麥間套作面積18.68萬畝,比去年增加13.1萬畝。其中小麥玉米留套種行面積17.96萬畝,比去年增加13.08萬畝;小麥花生留套種行面積0.22萬畝,與去年持平;小麥間作菜面積0.5萬畝,比去年增加0.1萬畝。分析小麥留套種行面積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近兩年早播夏玉米受高溫影響小、產量高,部分地塊預留出玉米套種行,以便明年5月下旬6月上旬早套種玉米。小麥間套作面積較大,使小麥播種純面積減少,可能會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
4、播種量、基本苗偏大。全市小麥平均播量10.6公斤/畝,基本苗20.5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8公斤/畝、3.9萬/畝。不同茬口的基本苗早、中、晚茬分別為17.2萬/畝、20.3萬/畝、24.1萬/畝。根據播期和品種分析,今年基本苗普遍偏大,很有可能發生旺長和后期倒伏,為明年小麥豐收埋下隱患。
二、當前麥田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是小麥品種多、亂、雜現象重新抬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生產上種植的小麥品種在30個以上,其中有個別跨區種植的品種。小麥品種多對適應我市復雜多變的自然條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生產上應用小麥品種過多,容易引起小麥品種的種性下降、快速退化,因小麥品種間抗逆性、抗病性等品種特性差異,使田間小麥病蟲害、株高高矮不齊、成熟不一等現象突出從而影響產量,為明年小麥豐收埋下隱患。
二是全市普遍存在小麥播量偏大現象。個別村街10月初小麥開耬播量就超過12.5公斤/畝,造成田間基本苗偏多,個體不壯,有旺長隱患。
三是部分地塊整地質量差,坷垃多,缺苗斷壟現象比較嚴重。據考察統計,有4.08萬畝小麥缺苗1~2成,比去年增加0.93萬畝;有0.5萬畝小麥缺苗在3成以上,比去年增加0.2萬畝。
四是大部分地塊底肥使用量明顯下降,有些地塊底肥僅施用氮肥、磷肥,沒有施用鉀肥和微肥。部分地塊沒有施用底肥直接整地、播種小麥,小麥出苗后葉片發黃,對小麥苗期生長發育造成一定影響。
五是部分地塊地下害蟲為害較重。個別地塊小麥一出苗即顯現感染病害癥狀。部分地塊雜草較多。
三、冬前麥田管理意見
針對當前小麥苗情,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勻的基礎上,促根增蘗,促弱控旺,培育壯苗,保苗安全越冬。重點應抓好以下關鍵措施:
1、因地制宜搞好分類管理
(1)丘陵坡地旱地麥田和整地質量差、坷垃多、秸稈還田質量不高、未澆“蒙頭水”的平原區地塊要適時鎮壓一遍,壓碎坷垃,彌實裂縫,踏實土壤,使麥根和土壤緊實結合,提墑促根下扎,提高抗旱和冬季抗寒能力。提倡采用自走式鎮壓機,以提高鎮壓效果和作業效率。
(2)對播種偏深的地塊,要及時退土清棵,減薄復土層,使分蘗節保持在地面以下1~1.5厘米,促使早分蘗,冬前形成壯苗。
(3)對播種量過大冬前旺長地塊要視旺長程度,于11月中、下旬機械鎮壓麥苗2~3次,既控地上繼續旺長,又踏實土壤,防冬季透風凍根。用自走式鎮壓機鎮壓旺長麥苗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也可采用葉面噴施壯豐安、矮腳虎等化控劑的方法控制冬前旺長。
(4)播期偏晚的晚茬麥田,田間管理要以促為主。對于目前墑情較好的晚播弱苗,冬前一般不要追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發苗,可淺鋤2~3遍,以松土、保墑、增溫促早發;對于目前墑情較差的地塊,爭取苗全苗勻是首要目標,應該抓緊澆好出苗水,然后適時劃鋤2遍以上,促進早發。
(5)未施用底肥地塊或底肥施用量不足的地塊要在澆水或雨后及時補施底肥,以促進麥苗健壯生長。所有類型麥田都要在澆水后或中大雨后適時劃鋤,以破除板結,彌合裂縫,促進小麥生長發育。
2、突出重點、適期適量澆好越冬水
多年的小麥生產實踐證明,越冬水是保證小麥安全越冬、次年早春穩健生長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防止小麥凍害死苗,并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還可以踏實土壤,粉碎坷垃,消滅越冬害蟲。因此,一般麥田,尤其是懸根苗,以及耕種粗放、坷垃較多及秸稈還田的地塊,都要澆好越冬水。特別是今年造墑澆水量少和搶墑播種的地塊,適期澆好越冬水,意義更大。墑情較好的旺長麥田,可不澆越冬水,以控制春季旺長。
澆越冬水的時間要因地制宜。對于地力差、施肥不足、群體偏小、長勢較差的弱苗麥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早澆,并結合澆水追肥,一般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進生長;對于一般壯苗麥田,于11月底至12月初澆越冬水為最好。早澆氣溫偏高會促進生長,過晚會使地面結冰凍傷麥苗。要在麥田上大凍之前完成澆越冬水。澆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量不宜過大,但要澆透,以澆水后當天全部滲入土中為宜,切忌大水漫灌。澆水后要注意及時劃鋤,破除土壤板結。
3、適時搞好以化學除草為主的病蟲草害防治工作
小麥3葉后越冬雜草大部分已出土,草小抗藥性差,是進行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一次防治基本能夠控制麥田草害,且對后茬作物影響小,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適時開展化學除草。對以播娘蒿、薺菜、婆婆納等闊葉雜草為主的地塊每畝用30%苯·芐可濕性粉劑 15克+56%二甲四氯鈉可濕性粉劑30克,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5克+5%雙氟磺草胺懸浮劑15毫升+1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12克進行防治。對以野燕麥、雀麥、早熟禾、硬草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地塊,選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精噁唑禾草靈或炔草酯進行防治;對以節節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地塊選用甲基二磺隆進行防治(要注意環境條件及使用方法,避免藥害)。雙子葉和單子葉雜草混合發生的麥田可用以上藥劑混合使用或選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復配制劑進行防治。化學除草對水量要足、劑量要準,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推薦的畝用量取用,嚴禁超量使用,一般畝對水量為30~40公斤。禁止使用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等殘效期過長的除草劑,以防對下茬玉米、花生造成藥害。
苗后有金針蟲發生地塊要及早用辛硫磷顆粒劑撒施后劃鋤澆水。防治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每畝用43%戊唑醇懸浮劑30毫升或10%已唑醇懸浮劑50毫升;加1.8%阿維菌素乳油3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50毫升,對水20~30千克噴霧。
4、加強監管,嚴禁牲畜啃青
近年來,部分村街仍然存在麥田啃青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小麥越冬期間保留下來的綠色葉片,返青后即可進行光合作用,它是小麥剛恢復生長時所需養分的主要來源。冬前或者冬季放牧會使這部分綠色面積遭受大量破壞,容易加重小麥凍害,甚至會造成麥苗大量死亡,減產非常顯著。因此,要加強監管,堅決杜絕牲畜啃青現象的發生。
【【精】小麥種植基礎考察報告2篇】相關文章:
小麥種植基礎考察報告04-10
甘肅基礎教育項目考察報告12-24
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的考察報告11-01
西藏基礎教育考察報告2000字10-01
關于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的考察報告12-20
植物春小麥的小知識05-04
圣女果高產的種植與培養方法種植技術08-07
考察報告04-25
綠化種植專項方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