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歲有哪些規矩 除夕守歲俗名

除夕守歲有哪些規矩 除夕守歲俗名

日期:2023-03-19 09:01:29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除夕守歲習俗  除夕守歲是中國人民春節時早就有的一種饒有風趣的習俗,最早是為了驅趕百鬼,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驅趕百鬼的含意早已蕩然無存,而今已成為人們除舊迎新

除夕守歲習俗

  除夕守歲是中國人民春節時早就有的一種饒有風趣的習俗,最早是為了驅趕百鬼,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驅趕百鬼的含意早已蕩然無存,而今已成為人們除舊迎新、合家共享天倫之樂的家庭年會了。

除夕守歲習俗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肴,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后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另外,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用草藥配制的藥酒)以驅邪祛病的習俗,后世改為飲屠蘇酒,王安石有詩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我國南方仍有年節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

  除夕之夜民間有守歲的習俗。《東京夢華錄》第十卷《除夕》說:士庶之家,圍爐團座,達旦不寐,謂之守歲。除夕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關于除夕守歲的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日守歲。

  隋唐時期,守歲之風極為盛行,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守歲詩。范成大在《賣癡呆詞》中吟道: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蘇東坡也有詩云: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除夕守歲的熱鬧景象躍然紙上。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現代守歲時,全家歡聚,開懷暢飲,同時還要舉行一系列的娛樂活動,如老人給孩子講故事猜燈謎,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將、打撲克、觀看電視節目,夜半時分還要煮餃子迎新年。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雅士對守歲這一習俗進行了描繪,為后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文化遺產。梁朝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一詩中寫道:

  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

  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

  勿疑鬢叉重,為待曉光摧。

  這就從多個側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們在除夕之夜歡樂待曉的情景。

  冬逐更籌盡,春隨斗柄回。

  寒喧一夜隔,客鬢兩年摧。

  則是唐朝詩人李德裕對人們除夕守歲一夜不眠的具體描述。而唐朝的另一位詩人張說的《欽州守歲》一詩,則生動地再現了那些因公務在身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與家人團聚的遠方游子在除夕之夜守歲不眠的思鄉之情:

  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愁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

  到了宋代,除夕守歲更是盛行。大文學家蘇東坡所寫的`兒童強不眠,相守夜喧嘩等著名詩章,則表現了孩子們除夕守歲時的喧鬧場面。至于說皇宮之內或一些富貴人家,除夕守歲也自然要比普通人家豪華得多。李世民曾以《守歲》為題寫有一詩: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唐朝另一位詩人杜審言也同樣寫有一首《守歲》詩,把那些達官貴人守歲時談笑風生、酒綠燭紅的景象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

  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廷燈燭上薰天。

  彈弦奏節梅風入,對局探鉤柏酒傳。

  欲向正元歌萬壽,暫留歡賞寄春前。

  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寒山寺,有一種擊鐘分歲的守歲習俗,除夕之夜的夜半時分,敲鐘108下,意在消除人世間的108種煩惱。唐朝詩人張繼在《楓橋夜泊》一詩中對此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而今天,人們在除夕之夜守歲之時,聽著那寒山寺鐘聲的裊裊余音,無不思念起自己的親人和遠方的朋友,無不沉浸在幸福和歡樂的海洋之中。

【除夕守歲習俗】相關文章:

除夕守歲的含義及習俗02-14

守歲習俗的起源07-13

除夕守歲的寓意11-23

除夕守歲的古詩01-11

除夕守歲文案02-15

除夕守歲的意義07-15

除夕守歲的作文06-11

除夕守歲作文06-11

守歲習俗200字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