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調研報告范文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論文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范文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論文

日期:2023-03-16 17:43:1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區建設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區建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

  x月15日-x月15日,我在唐家莊西北樓社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現將我的實習情況總結如下。

  社區是整個社會最基本的單元,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也是社會整體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研究社區建設新問題,探討社區工作新思路,力求在服務群眾上出成效,我于x月23日在西北樓社區進行了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調研。我通過與社區負責人的交談,察看實地、查閱資料,走訪了10位黨員、居民代表,收集了有關重點征求的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基本概況

  西北樓社區位于古冶區社保局北側50米,包括西北樓24棟樓,啟新5棟樓,啟新平房5排,四建5棟樓,康樂園5棟樓,愛民花苑3棟樓,共有2202戶,3681人,設有35個居民小組,在冊116名黨員。社區辦公用房12間,占地面積180平方米,一居五站設立齊全,在唐家莊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社區黨建為龍頭,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理念,在構建和諧,爭創,打造宜居,推進安全社區,平安社區建設等工作中,堅持群策群力,共駐共建,努力營造和諧創建的氛圍。

  二、開展多項活動,提升社區品質

  1、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居民素質,營造良好風氣。根據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及要求,把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作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來抓,不斷加大對市居民教育的力度。每年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推薦我身邊的好人活動等等,通過這些先進居民的事跡,來影響居民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促進了居民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目前,社區通過市民學校、法制學校、黨員大講堂等形式為抓手,學習內容涉及時事政治、法律、計生、環保、健康、科普等方面知識,擴大了居民的視野,又起到了很好的社區宣傳作用。通過活動的開展把居民思想教育的具體要求融入社區工作之中,引導市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珍惜時間、提升自己。

  2、堅持標本兼治,創造優美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近年來,圍繞“創文明城”的目標,大力開展綠化美化家園,創造優美社區環境活動。開灤唐家莊社區服務中心投入數萬元把開灤所屬的西北樓小區的路面全部硬化,老化的水電暖管道換新,路燈,門燈,健身器材的安裝,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四建工房等區屬工房的舊小區改造也使居民的居住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原來的四建工房居民冬天靠生爐子取暖,家家戶戶的煤棚里面全是煤塊,頂上放滿了木柴,亂堆的東西到處都是,自從改造后,居民用上了煤氣,暖氣,房前屋后堆放的雜物也沒有了,居民樓的巷道變得敞亮了,居民扔垃圾也很自覺的扔到垃圾箱里,居民的行為變的文明了。

  3、堅持群防群治,保持社區安寧,促進社會穩定。在開展文明城創建活動中,堅持把“平安社區、安全社區、文明社區”創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實行群防群治、聯防聯治。一是建立治安工作網絡。由居委會在小區居民中聘請政治、身體素質較好的人員擔任治安巡邏隊,并在小區責任民警的業務指導下開展治安值班巡邏。同時加強治保會,調委會建設,及時化解、疏導各種居民糾紛,建立幫教隊伍,對社區內幫教對象調查摸底,登記造冊,有針對性地開展幫助活動。此外,小區民警與巡邏隊人員在執勤的同時向居民宣傳自我保護、居家安全的常識,增強居民的防范意識。

  三、存在問題

  在設施建設方面,反映經費投入不足,社區環境建設欠帳較多,有的小區缺少為群眾休閑、健身的公益場所,托幼所托老所不配套,公廁少;有的提出要改造社區的下水道,更多的群眾提出要求要在社區內鋪設步行彩色道板,但都難以得到解決。社區群眾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社區建設經費普遍短缺,社區創建的經費籌措相當困難。經費投入不足,制約影響了社區創建上檔次,無法滿足群眾提出呼聲要求,不同程度地挫傷部分群眾參與創建的積極性。此外,齊抓共管意識不強。區域共建是開創社區建設新局面的重要途徑,共建單位在社區創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有的產權單位缺乏參與共建的積極性。一些職能部門對社區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和矛盾采取繞、躲、拖、推的消極辦法,缺乏責任心。

  四、建議與對策

  把“告訴群眾怎么做,我為群眾做什么”作為社區的重點工作來抓。

  1、要充分認識深入開展社區居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從社區群眾最關心、反映烈的問題入手,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使社區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2、加強社區組織建設,建立高素質的社區工作隊伍。社區組織是在黨的領導下的社區居民依法自治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選派一些老、中、青人員,政治素質較高、熟悉社區管理、善于組織群眾的德才兼備、年富力強、有事業心、有專業特長人員充實到社區工作隊伍中去。

  3、加強教育,切實提高社區的文明程度。抓文明社區創建,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一靠教育,二靠管理。沒有管理的配合,教育往往是軟弱無力的,沒有教育作基礎,管理往往是簡單粗暴的。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寓于生動的活動形式之中,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把改造配套老區,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社區基礎設施落后、不配套問題較為突出,如文化娛樂場所、休閑健身場所、生活服務設施等較為缺乏,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結合城市社區改造,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社區的各種配套設施,開辟更多面向廣大群眾,便于群眾參與的公益性文化體育場所等。

  5、各職能部門要盡職盡責,充分行使職權和義務,形成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社區建設除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外,各級職能部門的整體配合,各盡職責、各管其事非常重要。充分發揮共建優勢,堅持不懈抓好共建。共建單位共同落實社治安綜合治理,共同治理臟、亂、差,共同興建基礎設施,搞好綠化、美化,共同建設衛生、整潔、優美的社區,動員社區共建單位力量,積極籌措資金,不斷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為拓寬服務領域打好基礎,共建單位要積極扶持社區服務的專、兼職隊伍,幫助他們拓展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促進社區服務向專業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轄區內各單位聯手齊抓共管,對社區環境實行長效管理,為社區居民創造較好的生活環境。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2

  按照區委、區民政局關于對社區兩委班子建設情況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社區黨工委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立即抽調專門人員深入各社區開展調研活動,認真查找社區班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訂整改措施,進一步加強和優化社區兩委班子, 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近年來,街道黨委高度重視社區黨組織建設,面對原來后進班子多,干部整體素質弱的實際,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整頓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履行管黨職責。街道黨委領導班子認真履行管黨職責,堅持把加強社區黨組織整頓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根據各社區實際情況,實行了機關干部分工包社區制度。通過落實責任、領導帶頭,調動了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2、狠抓組織整頓,精心選配黨支部班子。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社區領導班子建設,并對各社區班子進行全面的考察,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入戶走訪,全面掌握社區組織建設的情況,找癥結,定重點并確定了“促強、幫弱,配套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

  3、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黨員干部素質。針對社區黨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了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對奉獻意識差的黨員干部,突出加強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大家”與“小家”的關系,發揮帶頭作用;對思想保守、畏難發愁的黨員干部,突出加強了解放思想的教育,啟發引導他們發揚敢闖敢試、百折不撓的精神。

  一、社區兩委班子基本情況

  通過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對洛陽路街道辦事處的13個社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研,一半以上的社區黨委對兩委班子建設比較重視,能夠及時處理社區班子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可以說,社區黨委班子建設總的形勢是好的,呈現出了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為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同時發現,社區黨委班子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影響著社區的發展和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區領導班子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社區黨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部分社區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體的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三是民主、法律意識淡薄。個別社區干部工作方式簡單,領導方法陳舊,導致工作中與群關系緊張,矛盾增多。

  2、社區干部隊伍后繼乏人。一是社區班子年齡結構老化。這一點普遍得到廣大社區干部的重視,有些社區在換屆選舉中及時為班子輸入新鮮血液。但目前領導班子老化現象還比較嚴重,大部分社區黨委干部都在50歲以上。二是社區后備干部缺乏。現如今有頭腦、有能力的年輕人都把眼光放在經濟發展上,真正愿意服務社區、扎根基層的人越來越少。三是社區干部待遇低。社區工作環境艱苦,任務繁重,不少社區干部不安心本職工作,人心思動現象較普遍,甚至干脆“撂擔子”。

  3、社區辦公設施不夠完善。雖然近年來,政府在社區發展方面的投資力度越來越大,但由于受到地域差異的限制,建設發展不平衡,如香里社區處在老城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除了完成政府布置的行政性工作外,只能為居民提供一些簡單的社區服務。也有很多社區都建立起社區服務站、托兒所、運動場所、醫院等基礎設施,但與社區居民日趨增長的需求相比,這些基礎設施還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

  三、加強社區班子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社區班子建設的重視和領導。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實現社區工作專業化。建立和完善社區專職工作者的選任聘用、工資福利、考核評議、教育培訓等制度,逐步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進程。特別是結合這次換屆選舉,大膽起用一批年富力強、有思路、有能力、懂經濟、會管理的人才,進入社區“兩委”班子,優化班子結構,不斷提高服務居民、管理社區的能力和業務水平。

  2、切實解決好干部隊伍和黨員隊伍老化問題。增強危機感,采取過硬措施,抓好后備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同時注重發展優秀青年入黨,切實改善社區班子和黨員隊伍結構,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在黨員發展上,實行指導性和指令性計劃相結合的辦法,限定發展黨員年齡、學歷等結構比例,優化隊伍結構;進一步充實后備干部人才庫,各社區在換屆前,必須充實一名35歲以下的年輕干部,進行重點培養,條件成熟的,盡快吸收進班子,推進班子新老交替, 不斷優化社區班子的年齡和知識結構。

  3、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細化、量化、科學化”的要求,確定社區黨委承擔的黨建責任目標。要建立獎懲機制,對完成責任目標好的,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對于不能完成的,實行末位淘汰、黃牌警告、誡勉談話等制度,并與工資待遇掛鉤。充分激發社區干部的工作潛能。要從法律上對社區工作站性質進行明確定位,統一社區工作人員的養老、醫療保險購買標準與方式,徹底消除社區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安心社區工作。

  XX年1月8日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3

  根據縣政協主席會議安排及社區專題調研的要求,縣政協第五調研組在縣政協副主席王綿遠同志帶領下,于9月1日至5日深入寺坪、馬橋、馬良、歇馬4個鄉鎮,圍繞“加強鄉鎮集鎮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鄉鎮集鎮社區作用”主題,采取聽匯報、與社區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居民代表座談、現場察看等形式,對鄉鎮集鎮社區建設與作用發揮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當前鄉鎮集鎮社區發展現狀

  全縣鄉鎮除城關鎮外的10個鄉鎮,共有14個集鎮社區,所轄單位272個,小區36個,總人口17710人。實際在崗社區工作人員37人。有辦公用房4980平方米,公共服務場所(圖書室、活動室、文化廣場等)5902平方米。實地調研的4個鄉鎮,有8個社區,轄25個小區,居民人口12858人。

  各鄉鎮社區成立以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支持社區建設,保障了社區正常運轉和作用發揮。

  (一)組織體系和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各社區均建立了基層黨組織,組建了居委會,劃分了小區,選任了小區主任。同時,各鄉鎮選派有一定經驗和閱歷的行政干部到社區擔任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職務。基本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社區主辦、社會各方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格局。

  (二)陣地建設得到改善。各鄉鎮采取多種辦法、多種途徑籌措資金,解決社區辦公場所和公益性服務設施。有的鄉鎮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征地新建辦公場所(歇馬街社區);有的鄉鎮利用原鄉鎮政府撤并后的閑置資產,解決社區辦公場所(金斗、歐店社區);有的鄉鎮采取村居合一的方式,將社區居委會與村委會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兩套班子,一個場子”,整合項目,統籌規劃,同步建設辦公場所(金斗、百峰社區)。

  (三)經費投入得到增強。據統計,除城關鎮以外的10個鄉鎮,20xx年社區經費縣鄉兩級財政共預算367.57萬元,其中縣級財政預算209.79萬元,鄉鎮財政預算xx7.78萬元。

  (四)社區作用得到發揮。一是設立了“一站式”服務大廳,開辦了社會救助、社會保障、計劃生育、警務治安等代辦服務窗口,個人簡歷加強了綜治、計生、戶籍、就業、救助、治安、衛生、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管理與便民服務。二是組織社區居民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并及時為社區居民提供就業信息。三是幫助落實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為困難居民、下崗職工辦理低保和大病醫療救助。四是組織公益文體活動,推動全民健身。五是關注弱勢群體,走訪慰問貧困家庭。六是盡力化解矛盾糾紛,較好地維護了社區治安穩定。壽陽社區還組織開展了少兒課外學業輔導、開辦“希望家園”、舉辦廉政書畫展等活動。

  二、存在的問題

  鄉鎮集鎮社區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有了較大發展,但按照國家規定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社區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和突出問題,社區建設與職能作用發揮等方面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一)職責不清,治理能力很薄弱。對社區觀念認識還不明確,鄉鎮往往把社區當做二級機構。社區也大多習慣于依賴政府,以行政手段推進工作,自主、自治意識不強,作用發揮不到位,工作僅停留在一般便民服務和落實政府任務上,居民參與、服務供給、文化引領能力不足,依法辦事、矛盾預防化解以及信息化應用能力欠缺,開拓創新不夠。

  (二)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達標。一是辦公場所面積不足。目前,14個集鎮社區辦公場所面積共計4980平方米,平均每個社區355.7平方米,與上級部門規定的建筑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還有差距。工作總結從調研的4個鄉鎮看,普遍存在工作用房面積不足,公益性服務設施缺乏等問題,沒有一個鄉鎮能夠達標。二是公用經費沒有保障。20xx年,縣財政給每個社區按每人每年6000元標準預算公用經費,后來配套10萬元惠民資金時,每人每年6000元的預算被取消。由于公用經費無保障,社區開展活動和辦公設備更新添置都很困難。馬橋壽陽社區反映,他們的辦公設備嚴重老化,電腦開機就需要五六分鐘,打印機經常發生故障,居民辦事極不便利。

  (三)待遇偏低,工作人員不穩定。20xx年,縣制定的社區工作者報酬標準為1400元/人.月(含五險)。但這個薪酬標準,在繳納五險后僅剩1100元左右,調研的4個鄉鎮考慮工資過低,都從不同渠道增加了補貼(月平500元左右)。社區工作人員反映,其待遇比以錢養事和公益崗位人員都低。由于待遇偏低,留不住人,一部分人員已經離職;除此之外,社區工作者被借用現象比較嚴重。除城關鎮外的10個鄉鎮14個社區共招聘社區工作者65人中,離職8人,被借用38人。

  (四)體制不順,社區管理難度大。一是人員構成復雜,規范管理難度大。當前社區居民主要是當地非農業戶口人員、企業改制下崗職工以及尚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等,寺坪街社區還有一部分庫區移民。這些人員流動性大,有的長年在外務工,有的人居住地已經發生轉移,造成戶口空掛,有戶無人,社區計生管理、治安管理等存在較大難度。同時,由于現行戶籍政策限制,一些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因戶籍轉出成為非農戶口,畢業后不允許再遷入農村,只能登記到社區,同樣是人戶分離,難以管理。二是弱勢群體矛盾多,治安維穩難度大。社區內搬遷戶多、下崗職工多,如原馬橋電站下崗人員、寺坪庫區移民等,這些人員不能享受精準扶貧優惠政策,醫療、養老等沒有著落,社區無力解決,常常引發諸多矛盾。三是小區關系不理順,工作開展難度大。由于各小區人員構成存在較大差異,小區環境治理存在很大難度。如馬橋電站小區,居民住宅陳舊不堪,一級站小區大門口到處是大坑小洼,遇到下雨就水潭堵門,行人無法進出,因為是改制企業,處于“兩不管”的尷尬境地,居民心有怨氣,常拿社區撒氣,工作人員挨罵的現象時有發生。凡此種種,造成社區活動難組織,公益事業難開展,社區管理難落實。

  三、對策和建議

  (一)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各鄉鎮要進一步明確社區職能,明確界定社區權責,在提高社區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積極推動社區組織去行政化,引導社區將其主要精力放在群眾自治和為群眾服務上。參照《社區依法履行的工作事項參考目錄》(共18項),熱門思想匯報制定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參照《社區依法協助政府履行的工作事項參考目錄》(共21項),制定社區協助職能部門工作項目清單;對照清單,依法履責。積極探索社區管理新方法、新途徑,促進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二)建立社區正常投入保障機制。一是確權明責,落實經費支持。嚴格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事費配套”的原則要求,需由社區協助開展工作,按照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及時將經費劃撥給社區。同時,積極支持社區發展產業,不斷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彌補公用經費不足。二是理順渠道,保障經費預算。黨委、政府要統籌規劃,逐步把社區建設事業經費、社區辦公經費、社區干部生活補貼和保險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保障社區場所和公益服務設施逐步達標。三是因地制宜,共同發展。支持那些轄區內人口較少、管理任務相對較輕、與農村聯系緊密的社區,實行村居合一,與當地村委會合署辦公,資源共享。支持撤并鄉鎮利用閑置資產,解決社區辦公場所與活動場地,以緩解資金短缺的壓力;要高度重視撤并鄉鎮原駐地的城鎮規劃、環境治理,有效改變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推進“兩不靠”“邊緣化”的現狀。四是整合力量,實現共同協作。發動各鎮直部門、單位積極支持社區工作,切實履行相關職責,在工作上、經費上對社區給予有力支持,共同推動社區事業發展。

  (三)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是建立社區工作者待遇正常增長機制。社區工作者報酬應逐年有所提高,其待遇標準應不低于村干部水平,并隨當地社會人均收入和工作年限的增長而增長。二是建立社區工作者崗位正常補充機制。可按“總量控制,缺一補一”的原則,適時補充完善。同時,各鄉鎮政府不得隨意抽調、借用社區工作人員,以確保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穩定。三是積極組織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建立健全社區志愿者服務機構,招募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與文明建設,為孤寡老人、“三留守”人員獻愛心,把社區建成溫馨、和諧的大家庭。

  (四)切實為社區減負松綁。明晰社區職能,不屬于社區職能的一律要規范。凡是與社區工作無關的會議和活動,一律不要求社區參加。社區工作實行綜合考核評比,職能部門不再單獨組織對社區工作的考核評比活動。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4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項工作和各項組織的領導核心,是農村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的組織和領導者,其影響力強弱,直接關系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當前的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社會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它向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研究和解決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我社區通過召開黨員干部、群眾座談會、個別走訪等形式,對我社區的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并進行了認真思考,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我社區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我社區黨員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我社區農民致富缺少好的“帶頭人”,社區老黨員多,留在農村的農民素質總體呈下降趨勢,發展黨員的后備力量不足問題。據調查統計,目前我社區農村黨員隊伍中,35歲以下的僅占16.5% , 60歲以上的占35.8% ;大專以上學歷僅占8.2 % ,初中及以下的占68.5%。社區黨員干部發展思路不清晰,缺乏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認識和判斷,“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

  農村黨員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狀況嚴重影響了社區黨組織活力和戰斗力,與新農村建設的任務要求不相適應。近年來盡管社區黨組織在培養和發展黨員時,比較注重黨員結構和年輕化、知識化,但從總體上看,社區黨員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即便發展了一部分素質較高的青年農民入黨,也大多流動到外面打工,或從事其他行業,能留在農村務農和工作的很少。農村基層黨員年齡偏高、素質偏低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基層黨組織活力和戰斗力,與新農村建設的任務要求不相適應。

  (二)社區黨組織干部培訓機制缺乏。建立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培訓長效機制能提高農村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也是基層工作新的嘗試與探索,有利于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的執政能力,鞏同黨的執政地位,推進基層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當前缺乏對村級基層組織隊伍干部的執政、素質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層組織隊伍的建設和完善。

  (三)基層組織建設的凝聚力還不夠。組織凝聚力直接影響組織的戰斗力和黨員模范作用的有效發揮,凝聚力不夠會導致黨的政策在向農村推進過程中缺乏吸納力和滲透力,使政策效應大打折扣。目前社區干部缺乏服務農村、致富農民的能力。

  二、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如果不對這些困難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必將影響黨的政策在農村的貫徹實施,動搖黨的執政基礎。

  (一)把培養、選拔社區黨組織帶頭人放在社區黨建工作的第一位。俗話說,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社區黨組織書記不僅是組織內黨員干部的帶頭人,還是全體村民的帶頭人和引路人。因此,培養、選拔好組織的帶頭人是解決當前組織建設難題的關鍵。抓住社區換屆這一契機, 把那些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群眾公認的好黨員選拔到社區黨組織的領導班子中來。按照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優秀的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村干部。

  (二)創新社區黨組織管理模式,做好黨員工作。隨著社區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黨員從業多樣、流動性強,社區黨組織管理黨員受到地域的限制,黨員參加組織活動困難,因此,可以創新組織管理模式,利用社區農業優勢,在社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里建立黨的組織,特別是對致富愿望強烈、致富技能較高的青壯年農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區黨員教育管理難、年齡結構老化等方面的難題。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培訓管理體制。社區黨組織建設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是與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風和陳舊的思想觀念分不開的。社區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變,社區黨組織書記往往處于“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尷尬境地。為此,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培訓管理制度,不斷強化黨支部班子建設,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制訂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方案,建立一套及時、科學的農村基層難點、熱點問題反饋機制,將反饋信息進行梳理、歸納,作為社區干部培訓內容,不斷提高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黨建工作督導,把社區黨建工作做在日常。黨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和心血來潮,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把工作做在平常,經常督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以黨建工作來統領社區工作的全局,使“兩委”班子始終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團結戰斗、為民辦實事的戰斗堡壘。

  三、對《條例》存在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召開黨員座談會,對《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進行了討論與征求意見,主要是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通過座談社區黨員干部對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一是對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基礎性地位和重要作用認識不夠,沒有將其擺在應有位置,投入足夠的精力;二是責任意識不強,工作抓得不緊,措施不力。

  第二,沒有很好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一是宣傳得不夠,黨員對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還不了解。二是學習不夠。基層干部對《條例》一知半解,不知道其中內容。三是貫徹不夠。工作中落實得不扎實、不全面、不徹底,斷章取義,取我所需,為我所用。

  同時針對以上的二個問題,社區將從以下方面為抓手,解決黨員干部存在的問題:

  〈一〉提高認識,從思想上重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一是社區黨組織要切實負起責任,主動抓、自覺抓,下大力氣,長抓不懈,抓緊抓好,堅持例會制度、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等,落實好工作責任。二是社區黨總支書記是“具體責任人”,堅持“一把手”抓黨建,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二〉把貫徹《條例》作為搞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環節

  一是要宣傳和學習好《條例》。要通過專題講座、專家講解、實例解析等多種形式,幫助廣大黨員、群眾和基層干部理解和掌握《條例》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

  二是用《條例》來規范工作,調動村民的政治參與熱情。同時要把貫徹《條例》作為保證社區黨總支的領導核心地位規范性文件,使兩委會明白:村委會必須自覺接受黨組織的領導,黨組織有義務支持村民依法自治。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5

  社區衛生服務是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廣大群眾基本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20xx年以來,我縣大力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為廣大群眾提供服務優良、價格低廉的基本醫療保障,是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現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絡的樞紐,其職能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具備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綜合衛生服務功能,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基本衛生服務、基本衛生安全保障和農村重點人群重點服務等三大類12項衛生服務。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以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在原有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衛生分院、村衛生室的基礎上,根據人口分布、醫務用房,人員設備等情況,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進行整合,去年初在全縣設置了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38個社區衛生站,確定了303名駐村責任醫師,分225個服務點片開展直接面向農民的服務。截止20xx年底,全縣駐村醫師進村入戶率達95。3%,農民體檢率達72%以上,農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0%以上。

  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剛剛起步,在體制、管理、操作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體制不順,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發揮不到位。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脫胎于鄉鎮中心衛生院,一個班子,兩塊牌子,單位性質、人員編制、服務職能等方面,都還“順延”了原來鄉鎮衛生院的體制和管理模式。比如9家服務中心,其中3家中心衛生院是定額補助事業單位,其它的幾家則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集體單位,并且人員編制結構復雜。體制的不順,導致醫務人員在服務職能轉換時不能很好地適應,也“順延”了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償服務和創收上,不能積極主動探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作用的發揮,防保制度和措施成了空洞的條文,公共衛生工作開展艱難。同時,服務中心與下屬服務站的從屬關系也都尚未明確,從而使社區服務網絡還存在著很多脫節,工作開展起來不順暢。

  2、投入嚴重不足,難以滿足基本醫療需求。20xx年縣財政投入衛生事業總費用為832。4萬元。20xx年鄉鎮衛生院的財務支出、院長工資和日常公用支出、從事基本醫療的人員經費、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所需繳費部分以及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建設資金,均未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全縣鄉鎮衛生院財政補助為80。2萬元,其中離退休人員工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費用就達到40萬元左右,由此導致衛生院生存與發展舉步維艱。投入的嚴重不足已成為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包括醫療用房、“新六件”的配備、醫務人員費用支出都是社區服務中心的硬傷,服務中心設備陳舊簡陋,難以滿足基本醫療需求。

  3、人才青黃不接,制約社區服務中心的良性發展。一方面,現有9家服務中心與原來鄉鎮衛生院基本上都是同一套人馬配備,因為工作環境、待遇等實際問題,大中專畢業生不愿到服務中心工作,20xx年全縣中心衛生院大專以上學歷不到30%。另一方面,人才外流現象非常嚴重,很多大中專畢業生在基層工作一段時間,技術有一定長進后就急著另覓高枝,加上原有一批老醫務人員逐漸接近退休年齡,使得服務中心人才和技術力量青黃不接,導致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差,服務模式單一,效率低下,不能取信于群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意義也僅止于一塊牌子。

  三、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的幾點建議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和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和農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為又好又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1、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主力軍地位。

  一是明確方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定要明確定位和發展方向,堅持滿足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堅持醫療與防保并重,提供社區性、綜合性服務,把服務中心建設成為區域性醫療保健服務中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避免向醫院模式發展。

  二是轉變職能。明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農村防治中的服務職能。走出原來衛生院只管“賣藥治病”的職能模式,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成“以公共衛生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揮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職能,實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服務站管理一體化和全行業管理。

  三是科學配置。目前9個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是按鄉鎮衛生院設置的,隨著其服務職能的發揮和群眾基本醫療保健需求的進一步提高,還要根據鄉鎮地理位置、原有醫療資源分布、輻射半徑的人口、道路交通、就醫人流的走向等情況進一步科學合理的配置。要制定建設標準,根據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等情況科學規范地設置醫療和業務科室,合理確定房屋結構與面積,按照基本醫療職能的需要配備相應的設備,滿足診療需要。

  2、充分體現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

  心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一是加大投入。隨著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的逐步健全和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政府必須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將包括中心衛生院醫療用房、設備配置、人才培養等列入財政預算,逐年安排。

  二是理順體制。把服務中心納入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對醫務人員進行三定,按精簡高效、因事設崗、因崗聘人、競聘上崗的原則實行全員聘任,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投入服務,而不是想破腦筋為每月工資來源發愁。

  三是落實責任。要把衛生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鄉鎮年度綜合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現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3、積極探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規范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一是積極探索人才培養途徑。對現有衛技人員分層次、分崗位、分專業、有計劃地進行崗位培訓。人事部門要通過地方補貼、職稱評定聘用等途徑,積極鼓勵大中專畢業生主動到服務中心工作。同時,衛生主管部門要建立對口支援制度,由二級以上醫院與服務中心建立一對一的對口支援關系,不斷提高中心醫療服務水平。

  二是要確定合理收費標準。按照服務中心醫療等級水平,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和農村合作醫療藥品應用指導目錄,便于醫生合理用藥。調整農村合作醫療分類報銷政策,引導農民到服務中心就診。實行藥品配送制度,服務中心的藥房實行全縣統一配送,價格統一,質量保證,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三是加強對鄉村藥店和個體診所的監管力度。建議衛生、藥監、工商等相關部門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堅決取締無證行醫,凈化農村醫療市場;加強對鄉村藥店的監管,積極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農村醫療市場的主渠道作用,為廣大群眾提供就近、低廉、優質的醫療服務和基本醫療保障。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6

xx派出所民警:

  社區警務是依托社區而建立起來的新型警務機制,是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社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格局日趨完善,新的形勢要求公安機關必須建立與社區發展相適應的警務運行機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區,警務移到社區,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發動群眾,充分依托社區加強社會治安的預防、控制、管理和服務工作,實現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被動打擊向主動防范的轉變,單一治標向綜合治理的轉變,管理為重向服務為主的轉變,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體化的治安管理長效機制,實現社區長治久安,群眾安居樂業,三個文明建設健康、和諧、蓬勃發展。

  我所在實施社區警務戰略中,以創建“平安和諧社區”為目標,以鞏固社區警務平臺為手段,通過建立社區警務運行機制,狠抓警務室軟硬件建設,以規范工作制度,整合防控資源等一系列舉措,有力推動了社區警務工作深入開展,有效發揮了社區警務室在維護治安、服務群眾、打擊犯罪的前沿陣地作用,為公安機關牢牢掌握駕馭治安主動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社區警務情況及成效

  我所現有民警8人,管理面積平方公里,轄區共15個村委會,戶,人,建立了2個警務室,每個警務室落實了1名專職社區民警,警務室在建設上做到了四個統一:一是警務室外觀標志標識規范統一;二是警務室警務公開內容規范統一;三是警務室各項規章制度、職責規范統一;四是警務室各種軟硬件基礎設施和標準統一。警務室投入運作以來,很快便收到了明顯成效。一是得到了村委會的擁護,村干部普遍反映有有民警在一起配合工作,底氣足了,腰桿壯了;二是得到了社區群眾的贊揚,群眾紛紛說警察常在身邊轉,我們辦事方便了,安全感增強了;三是得到了社區單位、行業的肯定,警察巡邏、防范、檢查、管理的密度增加,使社區矛盾糾紛少了,案件降了,治安秩序好了。

  二、我所抓社區警務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是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區公安局和村委會的重視和支持,保證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我所認真制定了實施社區警務戰略的方案、措施、專題向分局黨委、鄉黨委、政府做了專題匯報。

  二是按照“簡明、規范、合理、實效”的原則狠抓社區警務室軟硬件建設,使其真正為派出所的“前沿陣地”和“服務平臺”。

  三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區警務目標量化考核辦法,對各項社區警務工作形成量化指標,實行月考、季考、半年考、年終考相結合,嚴格與社區民警的政治、經濟待遇掛鉤、促使其扎根社區,積極主動耕耘“責任田”。

  四是建立了一套綜合、全面的社區警務運行機制,進一步定職明責,規范了社區民警的警務運作。

  五是要求社區民警沉下社區組織開展巡、防、管、控,積極開展社區群防群治,嚴格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由社區民警組織帶領村干部、村義務巡回隊,采取“內巡與外巡”、“重點時段、路段與全面巡邏”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社區治安巡邏。緊盯社區暫口、重口等工作對象加強基本信息采集力度,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充分利用警務室全會陣地作用,加大社區防范宣傳力度,統一設立“警情通報欄”,堅持每周發布一期“警情公告”和“破案公告”防范警示宣傳,讓群眾知曉治安環境,提高自防意識和能力。同時實行社區民警主動上門尋計問策,廣泛征求轄區單位和行業場所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共建平安社區的良好局面。

  三、當前社區警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警務實建設資金緊缺,黨委政府投入有限,導致警務室基礎設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辦公、交通、通訊等條件落后,難以保證靈敏高效運轉。

  二是社區警務室警力單薄,沒有協勤輔警,民警工作繁重,壓力較大,加之政治、經濟待遇較低,致使民警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總警力不足,處置突發事件、調處矛盾糾紛維穩工作艱巨繁重,各類政治、經濟、文化安全保衛活動頻繁,各種專項行動不斷開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處偵破、各種案件紛繁復雜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難顧,警力捉襟見肘,不得不經常抽調社區民警突擊應付,致使設區民警無法真正沉到社區安心工作,防、管、控、工作難以落實。

  四是社區部分治保、調解組織有名無實,難以真正發揮作用。一些單位片面注重經濟效益、工作成績,而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卻是領導掛在口上,名單寫在紙上,制度掛在墻上,卻不真抓實管,發現問題不報告,遇到矛盾就推諉,沒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調解等群防組織”松、軟、散、癱”現象較為突出。

  五是部分社區民警綜合素質不高,群眾工作能力較差,缺乏深入細致的作風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真正融入日常勤務工作中。在工作方法上,簡單、

  僵化,流于粗表,不會密切聯系群眾。在工作內容上,要求群眾做的多,主動熱情為群眾分憂解難少。在工作態度上,走馬觀花,敷衍了事,不認真負責,任勞任怨,致使對社區基本情況底數不清,情報信息不靈,工作對象管理失控,發揮不了哨兵和偵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進社區警務的對策

  一是要努力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務保障機制,加大對社區警務的人、財、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務室各種工作條件,招聘保安或居委會干部作為專職協勤充實到警務室,強化社區警務力量,落實好民警,協勤的政治經濟待遇,營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環境。

  二是要充實加強派出所警力,保證派出所社區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區,專心致志工作。

  三是要狠抓社區民警的培訓,扎實煉就社區警務工作的基本功,培養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進一步改進社區警務運行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社區民警不應參加派出所值班,不應參加本社區之外的警務活動,集中精力扎進社區搞工作,同時建立一系列社區警務工作規章制度,使社區各項警務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時,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充分調動社區民警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打擊破案與基礎工作、專業工作與群眾工作做到綜合運作,均衡發展。

  五是要充分發掘社區資源,構建社區防范體系。一方面,要增強社區居民的義務輔警意識,加強專職聯防隊員和義務巡邏隊員的正規化管理;另一方面對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要全面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門面、行業、場所建立縱橫的聯防、聯管、聯護的防范網絡,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建立起靈敏高效的立體社區治安防控體系。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7

  近年來,隨著XX區經濟發展速度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對土地使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大批農民居住地被集中征用,從而出現了拆遷集中安置社區。拆遷安置區的建設與管理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為此,我們站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高度,積極完善拆遷安置區的建設和管理,努力推進拆遷安置社區健康發展。

  一、 基本情況

  從我們對全區拆遷安置區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全區拆遷安置區共涉及13個鎮(街道),總計83個,其中,已建成和正在建設且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拆遷安置區共有5個(香山街道香山花園、舟山花園、郭巷街道國泰社區、城南街道紅莊新村、長橋街道蠡墅花園)。

  二、 主要特點

  XX區拆遷安置區主要有以下特點:1、建設時間跨度較大。最早建設的是城南街道的寶尹花園,1996年建成,距今已有17年時間。而70%的拆遷安置區是在20xx-2012年之間建成。2、小區規模參差不一。規模最小的是越溪街道的田上小區,僅有8幢樓房,共居住43戶176人。規模最大的是郭巷街道的國泰小區,建有1992幢樓房(其中別墅1388幢),居住2115戶7892人。3、居住人員相對復雜。在這些拆遷安置區居住的大多是遺留在村的中老年農民,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弱、接受新事物意識差。還有相當部分房屋被農戶出售或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有的小區外來人員已經占到較高比例,這些人員流動性大、結構復雜,素質不齊。4、管理模式多種多樣。大致有三種:一是單獨建立社區居委會進行管理;二是由原村委會或居委會代為管理;三是建立小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小區的物業管理,不承擔其他事務,這類小區有香山街道的香山花園和舟山花園2家。

  三、 存在問題

  一是社區規模過大,基層組織建設遇到阻力。目前的拆遷集中安置社區中,較小的地理空間往往集聚了幾個行政村的被征地農民,安置居民很多都在5000人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萬人。如此龐大、集中的群體對于基層自治組織深化村民自治,落實基層民主,形成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如何加強社區各類組織配套建設,構建拆遷安置區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新格局,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新問題。

  二是管理體制不順,社區管理效率受到制約。目前拆遷安置區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矛盾是農民集中居住在社區公寓房內,但經濟的收益分配在村里,形成社區管理和村委會管理并存的二元管理體制。拆遷農民與村集體經濟還存在著割舍不斷的聯系,往往不愿將戶籍、黨組織等關系與原村組織脫離,形成農民的收益分配和居住相分離的矛盾。同時,這些居民既要接受社區的管理,又要接受村組織的管理,造成社區管理職責不明確、具體事務難以協調解決的矛盾,降低了社區組織對居民的吸引力和約束力。

  三是基礎設施不全,安置居民需求難以滿足。由于拆遷安置區大多規劃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有的是邊拆遷、邊規劃、邊建設、邊安置,導致一部分安置區的“硬件”建設跟不上,生活、娛樂、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配套設施或不夠齊全,或標準不高,不能完全滿足入住居民的服務需要。就是一些建設標準較高的安置區,在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上也有一些不夠周全的地方。一些有一定需求量的群眾生活設施(如婚喪喜事大廳、公廁等)未納入規劃建設,社區公共用房和停車位配置不足,無法滿足日常管理和群眾需求。

  四是供需矛盾突出,公共服務體系有待完善。現在許多安置區都存在著社區服務的供需矛盾。居民在社會保障、家政服務、老年活動等服務項目上具有一定需求,尤其是在就業服務方面,需求量很大。隨著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逐步由單純的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知識型轉變,而一些40—50歲農民除了種地缺乏其他技能,只能從事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體力勞動,就業崗位相對要少,再加上社區開展就業服務尚不到位,許多農民很難及時掌握準確的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短時間很難找到適合的崗位。

  四、今后發展思路

  一是要優化安置區的規劃建設。確保社區用房面積不低于400平方米,新建社區服務用房面積要不低于社區住宅地面建筑面積的3%的標準,提高公共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的用房比重。合理確定社區規模,拆遷安置區的規模原則上應控制在1500戶以內,已經建成的規模較大的拆遷安置區則可以探索“一區多居”的管理模式。新建拆遷安置區應盡量不打破原行政村建制,原村民多年在一起生活,彼此間感情深厚,現在仍然將他們安置在一起,可以增強他們對新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利于社區治安穩定和日常管理。

  二是要落實安置區的有效管理。將拆遷安置區建設和管理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推行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網格化管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管理網絡,逐步形成社區—居民小組—樓道的三級管理網絡。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設崗定責、服務到戶。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樓道長,切實把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每個樓道、每戶居民,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社區服務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拆遷安置區的管理效率。

  三是要完善安置區的服務網絡。緊緊圍繞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完善社區便民服務室建設,為安置居民提供全面、便捷、優質的服務;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夯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服務;建立社區就業服務網絡,通過發布勞務供求信息、幫助更新擇業觀念、組織技能培訓等途徑使拆遷農民能夠實現靈活就業;開展社區文化服務,定期組織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社區文體活動。在拆遷安置區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區服務體系。

  四是強化安置區的人員配備。選好配強社區“兩委”班子,社區工作人員按照社區人口的1.5‰配備。提升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積極吸納專業社工進入社區,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統一考試,取得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提高社區工作者報酬標準,對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社會工作者每月增加待遇,進一步完善社區工作者報酬自然增長機制。讓社區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人才,為社區管理與服務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五是加強安置區的經濟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戶籍隨房走、股權跟人走、福利在住地、管理歸屬地”的要求,將安置居民的戶籍遷入社區,改變“人戶分離”現象。我區的農民大多都加入了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這些農民安置到新社區后,還是擁有原行政村集體資產的一份,享受村級集體資產經營成果。這就使得農民和安置社區之間缺乏必要的利益結合點,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就顯得不足。應將這些原行政村集體資產量化到村民,將村民持有的股份從原行政村的經濟合作組織中撥離出來,由鎮(街道)的資產經營公司統一經營,形成一個新型、科學、有效的社區經濟管理模式。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8

  為強化社會管理,提高城區社區建設管理水平,縣民政局對我縣城區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我縣城區面積14.63平方公里,總人口10.9萬人,轄2個街道辦事處,14個社區居委會(包括9個村改居),16個村委會。近年來,城區社區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現:一是城區管理不斷強化。城市社區管理范圍基本覆蓋了縣城城區,管理服務隊伍初步建立,部分與居民生活相關的業務相繼展開。各社區居委會均建立了“十制度、一守則、一職責”等規章制度,社區規范化管理程度逐步提高。二是社區工作經費投入不斷提高。社區居委會專職人員由原平陰鎮政府按原工資標準發放,兼職人員工資從社區居委會辦公費用中列支。社區居委會辦公經費由縣、街道辦事處按照1:1的比例分擔。三是社區服務網絡不斷加強。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6家,在重要地段、主要場所安裝了視頻監控,逐步形成全方位巡防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社區組織不夠完善。全縣城區社區建設管理組織尚未成立;大部分居民居住區未成立社區居委會,已建立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仍達不到應有職數。二是社區基礎設施較差。5個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均為租賃,達不到新建居住小區的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不低于648平方米和舊城區連片改造居住小區的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標準要求。三是社區功能不健全。社區居委會管理粗放,難以滿足居民需求。特別是9個村改居社區,沒有進行農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仍沿用農村管理方式。出于經濟利益考慮,有的居將轄區內外來定居人員排除在管理與服務之外,有的居實行分等級管理,后入住人員不能與原村民享受同等的權利和待遇。四是社區管理責權不明確。部分職能部門將本部門工作任務交到社區,但經費、人員、指導不到位。部分開發商將小區管理交給下屬物業公司,造成社區配套設施和服務監督不到位。實行物業管理的小區,都未成立業主委員會。五是行政化傾向明顯。社區居委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但政府部門及街道辦事處仍將社區居委會作為其行政職能延伸到基層的載體。甚至部分社區居委會主任為單位部門正職,除社區工作外,還擔負其他工作。六是社區建設資金來源單一。目前,社區經費全靠政府投入,沒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三、加強城區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一是成立組織。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城區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城區社區建設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正科級事業單位,領導職數、內設機構、人員編制由縣機構編制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人員從縣、鎮(街道)黨政機關選派和面向社會招考。二是制定規劃。結合縣城城市規劃,按照便于服務管理、便于資源整合、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以1000—3000戶左右規模為標準,對縣城城區社區規模進行科學調整,組建10個社區居委會,對轄區內非“城中村”居民實施全員管理。三是完善制度。出臺《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創新的意見》,著力解決影響社區發展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四是建立機制。把社區建設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督查考核機制,推動社區建設工作有序開展。

  (二)健全社區居委會組織體系。在劃定的社區,建立以黨支部為核心的領導機構、以居民代表會議為主的民主決策機構、以社區居委會為主的執行機構。每個社區按照黨支部至少設3職、居委會至少設5職、社區服務站設3-5職的標準配備工作人員。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中選派掛職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先錄用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退伍軍人等人員。同時,建立承接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群眾文化等委員會,配齊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積極開展樓院門棟居民自治,形成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其下屬的委員會、居民小組、樓院門棟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體系。

  (三)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專項整治,已規劃社區辦公用房但未建設或未按規劃建設的,責成建設單位按規定補建或新建;挪用的,要按規定收回,移交街道辦事處用于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未規劃的,要通過新建、改擴建、購買、租借、調劑置換等方式解決。新建住宅小區和舊城改造居民區的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建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規劃、建設、發改、國土、房管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確保社區工作用房、服務設施與小區建設、舊城改造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驗收、同步使用。

  (四)改革社區管理體制。認真落實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準入制度,凡屬于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社區居民委員會;凡依法應由社區居民委員會協助的事項,應當為社區居民委員會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凡委托給社區居民委員會辦理的有關服務事項,應當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社區要切實履行好“協助開展”的職責,確保社區管理、自治工作落到實處。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物業服務糾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社區居民委員會要積極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要主動接受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指導和監督。

  (五)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障社區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大力推進社區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逐步建立結構布局合理、基本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大力推進社區文化、教育、體育服務,深入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按照“以現居住地為主,現居住地和戶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則,大力推進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為流動人口的生活、子女入托、入學和就業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推進社區安全服務,深入開展“平安社區”創建活動,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社區防范機制和防控網絡。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問題,努力實現社區居民難有所幫、殘有所助、弱有所扶、孤有所托、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民有所樂。抓好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實現社區公共服務全覆蓋。

  (六)健全多方投入的共建機制。建議將城市社區辦公經費納入縣、街道兩級財政預算,社區辦公室經費按上級有關標準核撥,由縣、街道財政按比例分擔。社區服務站的服務收入和“費隨事轉”經費全部留作社區工作經費。工作用房、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維修經費及物業管理等費用,由縣、街道負責解決。縣和街道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到社區任職的人員,其薪酬待遇由派出單位按相同層級人員的標準落實;面向社會招聘的工作人員按XX縣最低工資保障標準給予適當補貼或參照縣聘工勤人員的工資標準執行,并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社會保險,所需資金由縣財政解決。協助社區開展工作的樓院門棟長、網格管理員,其生活補助標準由街道通過考核發放。社區居委會要主動加強與駐社區單位的協作,努力探索建設和整合社區資源的新途徑,使社區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益。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9

  為響應上級黨委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暨創新年活動的號召,近期,本人對**街道辦事處社區建設狀況進行了調研,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街道辦事處社區建設基本狀況

  **區**位處市區中心地段,東至四川南路,南至重慶路,西至西藏路,北至北部灣西路。面積3平方公里,人口23000多人。駐有貴州省駐北海辦事處、市廣播電視局、廣西區海事局、武警北海支隊、中國銀行北海分行、寶誼商廈、甲天下大酒店等50多個單位。

  近幾年來,在上級黨委以及民政部門的指導下,**區**街道辦事處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意見以及民政部深化社區建設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社區工作機制,落實區委、區政府社區建設83行動規劃,以建設富裕**、文化**、生態**、平安**為目標,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加大投入,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街道辦事處堅持把社區環境建設作為構筑和諧社區的物質基礎來抓,正視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創造條件解決社區辦公和服務條件較差的問題。僅20xx年一年就投入資金19萬元,建設了2個星光計劃項目,整修了社區綜合辦公樓。所轄5個社區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特別是貴州南路社區辦公用房已達到330平方米要求,并建成了目前唯一的北海市老年大學社區分校,搭建社區平臺,逐步完善社區功能,社區建設取得明顯成績。各社區治安調解工作委員會、環境衛生工作委員會、社會保障工作委員會等社區自治組織健全;居民家庭和睦,人民安居樂業,各項指標達到了北海市83行動計劃標準的要求。

  二、社區建設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一是社區辦公條件和服務設施欠缺。一方面,大部分社區居委會普遍存在著現有財力、物力難于承載,社區居委會開展工作存在沒有經費的問題。每年下撥給每個社區居委會的經費僅夠維持社區居委會的水電費、電話費、日常辦公用品的開支,而居委會又沒有其它經濟實體,沒有資金投入服務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在社會職能由單位向社區的大轉換中,原先承擔職能、擁有相應物力、財力的政府部門和單位,在卸掉職能的同時又沒有相應讓出原先職能擁有的財力、物力,而原本無多少財力、物力的社區在接過轉來的社會職能后,又往往得不到相應的財力、物力支持。在政府部門紛紛把職能任務延伸到社區的情況下,社區居委會對上級部門下達的任務又無法拒絕,這便導致社區黨建在財力、物力上更加捉襟見肘。

  二是社區建設機制尚未健全,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渠道不夠暢通。盡管各社區居委會組織明確了工作職責,制訂完善了工作制度,但是類似社區協商議事會議等動員全體社區居民以及社區成員單位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的社區參與機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區事務和社區政務的開放度和透明度也不夠,社區居委會依法、民主、科學的執政能力程度不高,居民的民主自治政治熱情未能很好地激發和體現。

  三是社區公益和產業服務網絡尚未形成。社區事務社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組織不夠健全,社區居委會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機制尚未成為建設社區的強大力量,未能在溝通社區資源、提供專業化服務方面充分發揮作用;社區文體活動好文化生活較為單調,市民整體思想素質有待提高。

  四是社區建設干部文化、專業素質整體水平不高,隊伍不夠強大。隨著形勢的發展,一方面,社區工作范圍擴大,內容增多,任務加重,社區居委會干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黨務工作者,而是行政、黨務一肩挑的主要管理者,做好社區居委會各項工作,已成為社區建設工作多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加上離退休黨員和企業下崗失業黨員社會化管理后大批轉入居住地社區,社區黨員數量激增,給這些功能尚未發育健全的社區居委會帶來較大的壓力。當前,社區滿足于應付、流之于形式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責、權、利的平衡木出現了嚴重的傾斜,責重而權少,社區工作內容和任務的不斷增加,確已突破了社區居委會現有職責難能承受的范圍和底線,社區干部隊伍難以適應形勢和社區建設發展需要。

  三、加強社區建設工作的建議

  (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社區平臺,夯實社區建設物質基礎

  社區設施是開展社區服務最基本、最必備的物質條件。為確保社區建設工作的正常、高效運作,各級財政必須加大扶持的力度,尤其要從年初的預算上予以安排,保證社區黨建的活動經費。另外,各社區也可以挖掘本社區內的社會資源,增加社區黨建的發展基金。必須從人力、物力上加大對社區建設工作的投入,解決目前比較突出的社區黨建活動經費緊張、人力投入不足問題,配套好社區學校、會議室、圖書室、閱覽室、檔案室、警務室、居民活動室等五室、四站、兩欄、一校、一場所,布設社區一站式為民便民服務臺,添置計算機、電視機、vcd機等,完善黨務、居務公開欄,為社區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要健全社區自治組織,凝聚社區力量,培育社區自主發展能力

  要依靠居民自治實現社區建設,就要推進社區建設中保障居民的選舉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依法擴大社區民主,培養社區自主發展能力。

  一是要依法組織換屆選舉,培養居民參與意識,保障居民選舉權。社區民主自治的重要標志就是社區居民們根據自己的意愿選舉領導者和領導機構。

  二是要發展社區自治組織,充實社區建設力量,保障居民的參與權。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社區成員單位及社區居民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社區協商議事會、社區黨建聯絡委員會等社區自治組織,組建包括社區居委會、黨支部在內的社區各類組織機構。不斷完善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并通過這些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組織的社區活動,在溝通社區資源、提供專業化服務方面發揮作用。

  三是要健全社區議事規則,發展社區民主政治,保障居民的決策權。要以社區居民為主體,指導社區完善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制度、社區協商議事會議制度、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社區聽證會制度等各種工作制度等民主決策制度,社區居民代表大會通過并實行《社區居民公約》,將社區事務交由社區居民自主決定、自我管理,特別是關系社區建設重大問題的決策,廣泛聽取和尊重居民群眾的意見。建立良好的社區參與機制,推動居民自治,充分發揮他們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在社區建設大政問題上,要堅持協調、合作、共建原則,廣泛地吸收不同群體的代表和社區成員單位參加,根據實際召開社區協商議事會議,討論社區的重大問題,協商社區涉及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的社區事務,保障了居民參與社區建設事務的決策權,社區居民以及社區成員單位對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內其它工作機構以及政府各部門工作進行民主評議和監督,規范社區管理,提高社區民主程度。

  四是要實行黨務居務公開,增強社區政務透明,保障居民的監督權。各社區要設立黨務居務公開欄,將支委和社區居委會成員職責分工、黨費收繳、民主評議黨員、來信來訪處理和辦事程序、社區服務熱線、計生、低保、救實救濟、財務收支、干部年度評議以及社區居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的處理情況等,通過制作上墻、社區黨務居務公開欄或召開會議形式定期不定期向黨員居民群眾公開。同時,建立黨務居務公開監督小組,聘請退休干部和黨員群眾作為監督員監督黨務居務公開工作,增加黨的工作、黨內事務和社區政務的開放度和透明度,接受群眾的監督,讓群眾了解、支持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擴大黨員群眾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切實保障黨員群眾的民主權利,提高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依法、民主、科學的執政能力。

  (三)要建立資源共享機制,開展社區服務,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

  社區服務功能是否完善、服務質量的好壞是衡量社區建設的重要標尺。在完善社區服務網絡、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提高質量方面,建議:

  一是建立共建機制。要形成建設社區的強大力量,僅靠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幾個干部是遠遠不夠的。**區和街道辦事處黨組織要指導和幫助各社區黨支部與駐區社區成員單位與社區居委會簽訂社區共建協議,開展組織聯創、行業聯合、干群聯結的 社區黨建互聯網工程,建立街道、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塊結合的共駐共建機制。

  二是整合社區資源。建立共駐共建機制、搭建社區建設的大舞臺,促進社會和社區資源的整合,較好發揮社區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優勢,從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共建社區力量。逐步實施數字街道、數字社區工程,開設街道信息網,及時發布招商、用工、衛生、文化等各類信息,滿足群眾的各種需求。

  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要在各社區健全社區服務站、社區社會救助站、社區科普工作站、社區衛生服務站、社會保障工作站,社區居民教育學校、補充健身器械、臺球桌等公益服務設施,歸攏便民服務產業網點,開通居民應急服務電話熱線。培育和發展組建社區義務巡邏隊、老年人協會、殘疾人協會、各類文體藝術團、社區志愿者行動組織、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等各種團體組織,并通過這些組織承接與居民相關的社會公共管理事務和公益事業,在基層形成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管理體系,健全了社區公益和產業服務網絡。積極發揮他們在社區管理中反映訴求,調節矛盾、參與管理、規范行為、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社會公共事務的社會化管理,提升社區事務社會化管理水平。

  三是開展社區服務。**區和街道辦事處黨組織要指導各社區依托已經健全起來的服務組織以及文化廣場、活動室等場所,開展社會保障、人民調解、幫困救助、文化體育、環境衛生、科普法律、衛生清潔、環境綠化、就業咨詢等公益性社區服務以及醫療保健、家政等產業服務;開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就業培訓課堂等;組織社區青少年開展讀書活動和參加社區衛生清潔等社會實踐活動,老年人健身、娛樂活動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大力推廣無圍墻敬老院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應對日益突出的老齡化問題。促進志愿者服務活動逐步走向制度化、經常化,發揮社區志愿者行動組織的各個行動小組的作用,開展公益性社區服務。

  (四)要加強教育培養,抓好社區干部隊伍建設

  要重視選配社區居委會兩委班子,在社區黨支部、社區居委會兩委換屆選舉中逐步推行直選。其次,通過崗前培訓、專業培訓和鼓勵促進學歷進修等抓好社區兩委干部的理論和業務教育培訓,不斷提高社區干部的整體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特別是要求我們的社區干部在做群眾思想工作時具有說懂、說通、說服的能力,讓群眾了社區干部所做的工作,所做事情的目的,打消可能有的顧慮,認同和接受社區干部所采取的行動和提供的幫助。再次是實行社區居民代表評議社區干部,加強對社區干部的有效監督。不斷完善自我,為更好更快地提高工作能力和適應新時期對社區工作提出的要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要多開展社區文體活動,凝聚人心,形成健康人文環境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是社區建設的精神支撐和有效載體,先進的社區文化對社區發展起到無形的引領作用。要以文化為魂,樹立以社區文化推動社區發展的觀念,指導各社區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豐富社區生活,提高市民整體思想文化素質,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社區人文環境。

  一是依托社區文化廣場,在三八婦女節、八一建軍節、九九重陽節等節慶假日時多舉辦聯誼會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和文藝演出,孵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社區文化團隊,吸引了社區愛好者的廣泛參與,有效地發揮先進文化滿足人們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促使不同群體的社區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動中得到共鳴,社區主人翁意識、參與意識大大增強。

  二是大力推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要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專欄等手段,加大對社區的好人好事的正面宣傳,開展,弘揚樂善好施、鄰里互助、扶貧濟困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居民在健康向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中建成立平等友愛、和睦共處、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發揮先進文化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粘合作用,促進社會的團結與和諧。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管理中心的不斷下移,社區已經成為開展各項社會工作的主要陣地,是社會建設和管理的主戰場,是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建設一支高素質、強能力、上規模的社區專職社工隊伍,是實現以上目標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社工隊伍里,女社工占絕大多數,且女社工有著生理、心理特點,故有必要對女社工開展調查研究。

  一、根據對現有資料和有關數據的整理、部分女社工的走訪,以及調查問卷,得出以下現狀:

  (一)、基本信息

  無錫南長區各街道共有社工65名,其中男社工8名,女社工57名,女社工年齡結構為:30周歲及以下32人,占56%;3 -40周歲xx年來,一些職能部門不斷加大對社區的創建檢查力度,迫使社工不得不抽出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應對。有些創建工作老百姓的確收益,但也不乏有些創建工作形式重于內容,耗精力,又無實際意義。

  第三,工作臺賬多,現在都提倡無紙化辦公,紙質臺賬相對以前要減少許多,但電子臺賬和各類平臺多了很多。有些條線的社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電子臺賬和各種平臺上,間接影響了社工與居民面對面的時間。

  (三)、心理狀態

  第一、心理壓力重。女社工要承擔繁雜瑣碎的工作以及面對弱勢群體的一些無奈等,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除此之外,為了完成行政性事務,分配給走訪和聯系居民的時間相對較少,有時會引起居民的不滿和誤解,加劇了社工的無形壓力。除此之外,女社工的生理特點,如例假、懷孕、生育、哺乳等,都會令她們精力分散,形成工作與個人問題之間的壓力。

  第二、不良情緒的困擾。由于工作量大、收入不高、得不到居民的理解,有些女社工會產生焦慮、煩躁、郁悶、懈怠等不良情緒,長久下去,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

  第三、期望落差大。“您當初選擇做社工主要是出于何種考慮”,此題為多選題,30位女社工中,選擇了“看好社工行業發展前景”的有 5個人,占50%,選擇“聽從父母家人安排”的有6人,占xx年,我們社區成立了“躬行學習園地”由各位女社工“輪流坐莊”主持,內容可以是專業性工作,也可以是心靈交流,包括關于戀愛、婚姻、生育等方面的交流,促進社工之間的相互學習,增強社工之間溝通,提高工作積極性。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1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的重要載體,是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的重要措施。為全面了解城市近郊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步伐,我在××村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基本情況

  ××村地處焦店鎮北部,面積××畝,有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人口××人,黨員××人,3個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環路和西環路兩側,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村主導產業以煤礦產業為主,養殖業、物流業及其第三產業正在逐步壯大。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三大優勢

  (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可以有效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首先是要堅持科學規劃,優化社區建設布局,按照農村的自身特點,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合理確定社區建設規模,科學規劃空間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資源,解放土地生產力,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新型農村社區的發展潛力。其次是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減少農村基礎設施重復建設浪費。目前,××村3個自然村僅群眾住房和基礎設施占地面積就達600多畝,通過社區建設可以將3個自然村合并到一處,既能避免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又能節約土地400畝。節約出來的土地,適合復耕的就復耕,發展高效農村;適合退耕還林的就植樹,美化環境;適合發展工業、服務業的,就引導群眾發展經濟,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土地的使用價值。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能夠有力推動農村經濟轉型。

  一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能夠充分利用居住方式變化對生產方式形成倒逼機制,推動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經營,積極發展高效農業。根據張莊村距離市區近、交通便利的特點,可以建設“菜籃子”工程,發展大棚蔬菜,以及發展養殖業,開辦養豬廠、養雞廠等。二是依托當地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將建設整合節約出來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體用地,建設產業集聚區,為新型產業發展拓展空間,促進產業轉型。××村位于西環路與北環路交叉口,毗鄰××礦、××礦、××礦等礦區,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非常適合發展交通運輸業、物流倉儲業、汽車修配、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目前,××村的物流倉儲、汽車修配等行業已初具規模,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產業集聚區能夠有力地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實現農村經濟轉型。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必然帶來農村社會管理的創

  新。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要根據農村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

  史傳統,尊重和保護農村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而形成的淳樸、厚重的民風民俗,通過土地整理、村莊革新等方式,著重建設一種既有現代工業文明因素,又保存著優秀傳統文化印記的“田園式”新社區,從而實現農村與城市的一體化發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新格局,必然會促使政府部門的職能延伸到農村社區,實行一體化管理和服務,推動農村社區創新黨建模式,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區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培育發展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形成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有效銜接、良性互動的管理機制。所以說,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現實要求,也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嶄新課題,現在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一是財政扶持資金有限,難以彌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及維持正常運轉的資金缺口。

  二是農村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眾自身籌集解決困難很大。

  三是外部引資還沒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舊在“摸著石頭過河”,在管理監督、權益分配等方面還沒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風險比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家主動籌資的積極性。

  (二)部分群眾積極性不高。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廣大農戶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生活習慣,習慣于獨門獨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產生活成本相對于新型社區較低,再加上入住社區會使生產設備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眾對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積極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方面,少數干部思想認識有偏差。有的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有的存在畏難心理,怕資金難籌而導致舉債建設或“亂尾工程”,怕征地拆遷的難度大、影響干群關系。另一方面,農民存在模糊認識。許多農民群眾雖有提高生活質量的強烈愿望,但對農村新社區建設的了解不多、認識不足,影響了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有的認為新社區建設是政府的事,與己無關或關系不大,“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擔心農村新社區建設是“一陣風”,政府承諾的優惠政策日后難以兌現。

  四、加快我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創新組織形式,健全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抽調相關單位業務骨干,組成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新型社區建設隊伍,具體負責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組織協調、政策擬定、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村(居)積極運作、農民參與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搞好宣傳發動,突破常規推動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簡報等各種宣傳載體,對社區建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在規劃建設、創新內容、建設標準、運作模式等方面,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公開透明、陽光操作。在宣傳引導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速度。

  (三)強化資金統籌,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確以鎮為主的新型社區建設資金統籌主導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項目。實行市場化運作,采取多種途徑,爭取社會資金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財力支持,推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順利開展。

  (四)加強社區管理,深入探索農村服務社區化的有效形式。推進農村服務社區化,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際、分類指導、科學謀劃的原則,推進硬件建設再提高,軟件建設上水平。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社區服務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強化服務意識,拓展服務領域,切實以“富民、便民、親民、安民”為目標,保障社區農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區居民一樣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務。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2

  近年來,小孟鎮,按照“經濟主導工業化,農業生產產業化,各項要素城鎮化”的總體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的原則,高度重視,做好結合文章,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逐步把小孟建成規劃布局合理,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鎮。近日,小孟鎮政協委員活動組組織7名政協委員聽取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匯報、實地考察鎮駐地、史王、張王居民樓建設工地,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小孟鎮位于兗州市西北部。全鎮東西長13公里,南北寬9公里,總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萬畝。轄4個管區,42個行政村,總人口3.9萬人。目前,鎮駐地、史王、張王、太平,三點一心正在建設中,史王村一期工程建設已經完工。

  二、做法經驗

  1、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去年,我們聘請了省建筑大學規劃設計院為我鎮進行了高標準規劃,目前,規劃工作已經完成,等待專家評審。根據總體規劃,把全鎮42個行政村規劃成“九點一心”,即海子中心村、蘇戶中心村、太平中心村、河莊中心村、史王中心村、張王中心村、桑園中心村、吳寺中心村、函丈中心村及鎮駐地。42個行政村原村莊占地面積8835畝,通過規劃,“九點一心”占地3397。5畝,可節約土地5437.5畝。尤其對鎮駐地進行了詳細規劃,提出了“八村合一”社區化建設方案。

目前,這項工程正在實施中,規劃后的鎮駐地占地1575畝,共設計高層住宅樓180幢,可容納5688戶,2萬余人。社區內規劃六大功能分區;居住區、文教區、辦公區、商貿區、中心區、休閑娛樂區;建文化中心廣場一處,占地約8000平方米;集文化、電信、郵政、民政、司法、派出所、計生服務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8000平方米;農貿市場1500平方米;商業門頭20000平方米。在住宅樓房設計上,以多層建筑為主,既體現現代化風格,兼顧農民生活習慣,又最大限度的節省投資,節約用地。目前,鎮駐地供銷社開發建設已經規劃完畢,即將啟動。

  2、堅持政府主導與村民自治相結合。鎮黨委、政府組織編制社區建設規劃,指導監督黨支部村委會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組織建設施工。村黨支部村委會負責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組織好工程建設。嚴格決策程序,堅持公開透明,讓群眾享有規劃建設全過程的知情權、參與權。村成立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負責社區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目前,我鎮史王村居民樓已完成裝修,首批居民即將入住。太平、張王、劉李村居民樓正在施工建設中。

  3、堅持樓房建設與配套設施建設相結合。我鎮始終堅持社區建設不僅只是拆了平房建樓房,重點是要配套完善服務設施,搭建服務平臺,讓農民群眾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堅持建新與拆舊相結合。建新必須拆舊,原則上先建新樓,后拆舊房,堅決避免搬進新樓不拆舊房的現象。對我鎮區域內出現的居民建房,按照有關程序申報,經批準方可進行建設,在規劃區內停止新建居民房。規劃為社區中心的村制定各村的實施方案,并由鎮政府參與制訂控制性詳細規劃,拆平房建樓房、合村并點建社區,逐步形成全鎮“九點一心”的總體規劃格局。并對新型社區內教育、衛生、群眾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一并規劃建設。

  4、堅持建筑質量與安全生產相結合。“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鎮黨委、政府為確保群眾住上安全舒適的樓房,避免“爛尾樓”、“半拉子工程”、“危樓”等情況的發生,嚴格工程建設管理制度,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建設領導小組,包括工程招標、財務、安全、質量等方面全程監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設施務必到位,確保無一例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三、存在問題

  1、鎮、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對新社區的建設,認識還不到位,存在這樣那樣的想法,與新型社區建設的步伐存在一定的差距。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幾點建議

  1、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強化干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加強規劃引導,從功能上、空間上加以規范和指導,促進全鎮新型社區平衡穩步發展。給予一些功能相對較弱、建設任務較重、進度緩慢的新型社區一定的建設資金支持,幫助引導其盡快制定農村新型社區發展的科學規劃。

  3、加大宣傳力度,鎮黨委、政府要及時地出動宣傳車,并通過村級廣播等形式,從環境衛生、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綠化和美化、使群眾一步一步提高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理解。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3

  建設一支業務過硬,結構合理,穩定性強的工作隊伍,對于依法規范、有序地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確保刑罰執行的嚴肅性,準確性,提高罪犯的教育質量,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不斷提高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是強化培訓。為切實提高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加快知識更新步伐,確保社區矯正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社會化,提高社區矯正工作的質量,我們要分階段、分層次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培訓主要采取的方式:

  1、舉辦培訓班。要定期組織試點區司法所所長、抽調的監獄勞教干警、司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及社區矯正志愿者對國家有關社區矯正工作的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等內容進行研究和學習,通過讓工作人員解決真實性問題,來掌握隱含于其中的知識,形成解決當前矯正工作存在的難點、熱點和重點問題的能力。

  2、舉辦知識競賽。要本著“以賽代訓,以賽促學”的宗旨,通過舉辦知識競賽這種特殊的教育方式,進一步激發社區矯正工作者和志愿者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斷強化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和業務水平。

  3、組織學習考察。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相關工作人員,赴社區矯正試點工作開展好的省、市考察學習,以加深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認識,借鑒兄弟省市的好的做法和經驗,使試點工作的開展更充分、采取措施更有力。另外,還可以邀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開展好的省、市相關工作人員赴我市對我市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并交流經驗,相互取長補短,達到互相觸動,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分類管理。為充分發揮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不同職能作用,確保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效果。我們應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實施分類管理。

  1、對抽調獄所干警的管理。要嚴格按照《抽調干警日常管理辦法》的要求,對干警的獎懲、請銷假、考核等進行管理,規范干警工作。

  2、對司法所工作人員的管理。市區司法所工作人員隸屬于街道辦事處內部編制,為便于更好地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建議對司法所工作人員實施雙重管理。即司法所工作人員接受市司法局業務指導,由市司法局負責具體工作安排和年終考核。

  3、對社區矯正志愿者的管理。要以試點區為單位,建立社區矯正志愿者人才儲備庫,為社區矯正工作不斷供應新鮮血液,對那些不適宜繼續從事社區矯正工作的志愿者要及時進行調整、更換。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將志愿者進行分類,按照參與矯正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短期、臨時志愿者;按照參與矯正的空間分為社區內、社區外志愿者;按照參與活動的程度分為全面參與、專題參與等不同類型。

  三是改善結構。要結合社區矯正的開展,突出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的素質建設和要求,司法所所長、抽調干警和社區矯正志愿者應當按照需要具備大專以上法律專業學歷或相當學歷的要求進行配備、為依法、嚴格、規范、準確地實施刑罰提供素質支撐。一方面,要從知識層面上進行優化。實施多元化人才選拔,要堅持“公開招考、定崗競爭、擇優入圍”的原則,面向社會招聘選拔熱愛社區矯正工作,思想政治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具備法律、心理、教育、社會學等專業知識的社工和志愿者,充實到社區矯正工作隊伍中;另一方面,要從年齡上進行優化。采取階梯式用人方式,在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選拔上,既要選拔一批年富力強的干部,又要選擇經驗豐富的干部。要按照年齡的大小,科學配備工作人員,充分發揮不同年齡段工作人員的自身優勢,不斷提高社區矯正工作的整體水平。

  四是完善機制。要完善司法所崗位責任制,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激勵競爭機制,及時調整不稱職工作人員,不斷加強矯正工作隊伍建設。增強工作人員的競爭意識、危機意識,進而優化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結構;要成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考評檢查小組,由職能部門牽頭,定期組織相關部門赴試點區20個司法所檢查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情況,對檢查結果進行通報,年終時要進行綜合評比,同時評出工作先進和后進,用以鼓勵先進,鞭策后進。

  五是加大宣傳。社區矯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仍是新事物,要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宣傳月”、“社區矯正大家談”、“社區矯正研討會”,開辦社區矯正信息網、宣傳專欄以及各種會議等形式,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種載體,重點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目的、意義向群眾進行宣傳,擴大社會影響面,增強社會影響力,使社會各界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認可度明顯提高,積極爭取并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努力使廣大群眾成為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支持力量。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篇14

  相比較大城市社區建設的蓬勃開展,近年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城市的社區建設則存在基礎差、起步晚、進展慢等問題,需認真研究解決。

  存在的主要問題

  認識上的誤區:社區居委會就是多了“社區”兩個字

  目前,一些領導和基層工作者對新形勢下社區工作的變化和社區建設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認識不足,有的甚至認為社區居委會無非就是多了兩個字,工作性質還是“換湯不換藥”,只是在原來居委會的攤子上換了形式和說法。因此,社區建設工作處于可有可無的位置,既無班子(領導班子),也沒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認為社區建設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經濟尚不發達、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差等理由為借口,工作始終務“虛”不務實,社區調整力度不大,社區建設投入小,各項工作遲遲無法落實。

  “巧婦”的煩惱:無米之炊怎了得

  有的基層領導說,社區建設是好,但關鍵是一個“錢”字,興建區、街兩級社區服務中心需要錢,完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錢,安置老居委會成員以及落實社區居委會成員的工資待遇等問題都需要錢,而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少、支出大,保運轉甚至保工資都非常困難,哪里還有財力物力投入到社區建設?所以,一切只能“從實際出發”,工作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只能以匯報迎接檢查,以文件應付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

  艱難的適應:“單位人”何以轉變為“社會人”

  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單位”的觀念根深蒂固。一些經濟效益較好、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的行政機關、廠礦企業和學校,在單位的社區硬件設施建設中一般前面是辦公大樓,后面是生活宿舍區,社區沿用的仍然是“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的模式,實行封閉式管理,與外界幾近隔絕,社區資源無法做到社會共享。而大量經濟收入低居住條件差的下崗失業人員、居民和農村進城人員雖然有“社會人”的身份,卻缺乏社會化的管理,其管理仍舊是政府在唱獨角戲。另外,許多社區居民總是習慣于“有事找政府”,對下放到社區的保障和服務職能持不信任態度。

  不和諧的音符:“行政化”、“形式化”的現象

  社區作為城市最基礎的社會組織實體,應實行社區居民自治,讓社區居民自己處理社區內的事情,這也是社區建設的內在要求和主要目標。但在一些地方,舊的行政管理體制仍然繼續延伸。一是區街政府部門仍然“大包大攬”,對社區各項工作指令性多,指導性小;二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紛紛在社區內設置組織機構,對社區派任務、下指標,“費不隨事轉”、“權不隨責走”現象大量存在。另外,一些地方工作中追求形式主義,有的只換“牌子”不換“班子”,工作走過場,應付了事;有的片面強調社區內廣場面積的大小、綠化率的高低、硬件設施的好壞,忽視社區建設的實質,不重視社區居民的要求和實際,不注意解決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

  對策和建議

  強化責任,突破認識性壁壘。中小城市要做好社區建設工作,首先必須解決好領導班子的認識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必須要把社區建設工作提高到維護社會穩定、加快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使社區建設工作成為城區政府工作的主題,作為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來抓,列入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通過強化責任來抓認識、抓落實,要建立領導帶動機制、督查考核機制、政績考評機制和責任制度等相應的社區建設工作制度,區、街道、居委會主要領導要成為社區建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明確責任、量化任務。同時,通過抽查和考核相結合,調度和考評相結合的機制,將社區服務中心的建立、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的落實、社區管理體制的理順、新開發區社區居委會的規劃和建設等硬性指標以及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治安、社區環境、社區文化、社區組織等社區建設內容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相關部門主要領導政績的重要依據,并與干部的提拔使用掛鉤;對社區建設工作中避“實”就“虛”,進展緩慢,沒有取得任何成效的的責任領導不能評優,不能提拔重用。

  多方投入,充分整合社區資源。現階段的社區管理是以“塊”為主的屬地化管理,其范圍包括社區居民以及駐社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組成的社區整體。社區建設也必然要以這個整體為平臺,形成共同參與、多方投入、共駐共建的新機制。在社區的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幫助解決城市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社區居委會要多動腦子(想辦法),多跑步子(找部門),主動加強與駐社區單位的協作,充分調動駐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支持、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努力探索建設和整合社區資源的新途徑。要通過“上面爭一點、財政撥一點、單位贊助一點、社會捐贈一點、自己籌集一點”等多方投入的方法來進行社區基礎設施的建設,要爭取公安、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到社區設立相關設施,要通過“誰投資、誰受益”的市場化方式鼓勵社區內外的單位和個人投資建設社區內的資源,同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駐社區單位組織和社區居民的資源優勢,實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駐共建,使社區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益。

  夯實基礎,清除體制性障礙。隨著改革的深入,由企業剝離出來的社會職能和政府轉歸的社會職能主要由社區來承擔,社區建設成為構建“小政府、大社會”城市社會整合體制的基礎性工程。要想夯實杜區建設這個基礎性工程,必須要改革社區管理的體制,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城市社區建設的主體作用。首先,轉變政府職能,理順社區關系。政府與社區居委會的關系,應當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政府要轉變職能,把除涉及全社會的宏觀社會事務管理之外的權限逐步交還給社區,充分尊重和落實社區居民依法民主自治的權利。其次,實行責、權、利的統一。政府要按照“權力下放、重心下移、財力下沉”的原則向社區轉變職能,政府及其派出機構應從下派工作任務到社區,相應地轉變為“服務到社區、責任到社區、接受監督評議到社區”。政府及其派出機構進社區的工作,要按照權利和義務、勞動與報酬對等的原則,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從財政撥付的專項經費和行政性收費中撥付相應的經費給社區。

  以人為本,積極拓展社區建設內涵。首先要從社區居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針對社區的實際,把解決群眾生活特別是基本生活方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作為突破口,如社區環境的“亮、綠、凈、美”、社區治安等。其次要關愛社區內的困難群體,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化幫困體系,開展切實有效的扶貧幫困活動,扎實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次要積極拓展社區建設內涵,以社區組織建設為核心,以社區服務為龍頭,不斷健全區、街、居三級服務網絡,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6-20

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2-05

社區街道建設調研報告02-12

社區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2-20

關于社區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02-12

農村社區建設情況調研報告01-06

關于社區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范文03-21

社區建設與基層群眾自治調研報告12-25

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4篇01-15

社區建設與基層群眾自治調研報告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