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合作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世界地區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
2.了解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要求
1.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2.運用地圖指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3.用實例說出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4.能用實例說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內容點析
1.為了便于學生認識到世界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教材在本章的第一個黑色標題首先安排講述“國家和地區”,作為了解世界地區發展差異的背景。因為在后續的講述中,會多次涉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這里講的國家和地區,有別于政治課上講其政治概念,重點是講全球區域劃分的一種方式。我們通過第二章的學習已經知道:按照自然要素的劃分,全球可以分為陸地和海洋兩個大區,進而可以劃分為七大洲和四大洋。而從政治主權方面,全球可以分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這種劃分并沒有覆蓋全球,南極洲就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這一問題會在下冊中講述,這里不做具體要求。
2.面積、人口、政治制度是教材講述國家之間差異所例舉的三個方面,這里需要學生認識的是:不同國家的差別很大。因此,教材在圖5.1和圖5.2中列舉的都是大國,包括面積大國和人口大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這些國家為例,也可以結合時事熱點問題來說明這種差異的存在。圖5.1中所列六個國家的面積數摘自《世界知識年鑒2000/2001》。這里的面積數只是該國陸地的面積,或說領陸的面積,不包括該國海域的面積。
3.關于“國界”的活動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練習,培養他們的讀圖能力。教材中給出的案例結合以自然要素劃分的三種國界類型──河湖、山脈以及經緯線,學生讀圖后能說出每幅圖中國界的主要類型即可,至于以人文要素來劃分的國界類型,因為涉及的內容學生基礎較少,活動里沒有做要求,教師可以適當補充。
語言和宗教是民族差異的重要特征,因此是劃界時經常予以考慮的因素,但是它不適用于幾個民族交錯混居的情況。采用幾何國界的國家多是原來沒有國界的新殖民地區,因為缺乏確定各國間屬地界線的有關資料,有關國家多采用經度或緯度方向作為界線,或者以直線連接兩個勘定點劃分。如果界線兩側人口稀少,居民經濟和文化發展能夠適應這種分割,這對相鄰兩國的關系影響不大;如果界線兩側居民在經濟和文化發展方面有較多的往來和聯系時,這種劃分不僅會影響當地的發展,也會給相鄰兩國帶來潛在的矛盾,甚至引發沖突。
非洲國家的國界形成于15世紀西方侵入非洲以后。歐洲殖民者不顧非洲民族的復雜情況、聚居區域和傳統界線,強行瓜分非洲,或者以侵略勢力擴張的范圍為界,或者按地圖的經度和緯度或直線定界。整個非洲大陸被分割成50多塊殖民地,界線總長46 400千米,其中44%為按經緯度劃分,30%按直線劃分,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脈等構成的自然國界。這種武斷的劃分常常將同一民族分割開來,由此引發現今非洲許多國家間的.民族糾紛和國界沖突。
4.教材配合國家講領土,主要是想講一個問題:領土是國家構成要素之一,一個國家必須具備一定的領土,不問其大小。所以,在活動的題干中突出了領土的組成。國家領土不僅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同時也是國家及其人民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國家對領土的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內容和表現。領土主權是指國家在其領土內行使的最高的、排他的權力,處在其領土內的一切人和物都受其管轄。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獨立的重要標志。
領土是一個立體化的三維空間,包括陸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可分為領陸、領水(包括內水和領海)和領空3個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其中,領陸最為重要,它是領土的主要成分。領水依附于領陸,領空和底土又依附于領陸和領水。如果領陸發生變動,依附于領陸的領水、領空也將隨之變動。在世界政治地圖上,國家之間由陸地界線分隔開來,陸地界線以內的地表范圍主要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領陸大小。有關領陸、領水和領空可參見參考資料。
5. 邊界與領土息息相關,邊界的位置和走向決定著國家領土的形狀和面積,邊界的進退就意味著疆域的擴展和萎縮。邊界爭端的實質是領土主權歸屬問題,直接牽涉到國家利益,如果解決不好,勢必引起相鄰國家間的沖突。歷史上發生的相鄰國家間的領土與邊界爭執相當頻繁,釀成邊界戰爭甚至當事國之間全面戰爭的也屢見不鮮。例如,在中東,耶路撒冷城、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一直是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激烈爭奪的焦點,伊朗與伊拉克的邊界爭端釀成了歷時8年(1980~1988)之久的兩伊戰爭,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邊界領土爭端更導致了海灣戰爭的爆發;在南亞,克什米爾歸屬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觸發了1947年和1965年的兩次印巴戰爭。
6.關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先用實例說明這兩類國家在發展水平上的差異,然后再重點講述這兩類國家的地理分布特點,并簡單分析造成發展中國家落后的主要原因。至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不要引用過多的經濟統計數據,對諸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等概念,只要說明這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標志就可以了,不必對概念作解釋。同時,教材說明這兩類國家發展水平差異時是以兩個家庭為例,但這兩個家庭都分別反映了各自所在國家人民的平均生活狀況,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把握國家內部的差異問題。以中國為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些城市家庭的物質生活水平也與羅斯家相似,但這些家庭就不能代表中國的平均水平。此外,在發展中國家內部也存在有分異,例如高收入的石油輸出國(包括海灣地區的科威特和東南亞的文萊等,人口少,人均財富多,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包括亞洲的新加坡、韓國、我國的臺灣和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接近或超過10 000美元,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都在1 000美元以下。
7.關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幾點外,在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部門結構、對外貿易水平方面都相差懸殊。(1)從生產力發展上看,少數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后工業化階段,一些亞非拉國家仍然處在農業社會階段。(2)從部門結構看,發達國家制造業比重高,采礦業和輕工業比重低,傳統制造業比重在減少,尖端工業占優勢,農業高度機械化、集約化,農業專業化和商品化程度都非常高;發展中國家工業增長較快,一般以資源型和資源加工型產業為主,科技含量較低,采礦業比重大,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較高,但技術落后,以半機械化或手工種植農業為主,從業人員多,農業部門較為單一。(3)從對外貿易水平看,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高科技產品(如計算機、飛機、汽車、通信工具、精密儀器、高級機電產品、成套設備等)和深加工農產品(如高檔食品、飲料、優質保鮮水果、肉食等),而發展中國家主要向發達國家出口初加工制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如服裝、玩具、普通機電產品、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以及普通農產品或初加工農副產品(如棉花、麻類、咖啡豆、可可豆等)。
8.我們講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是為了讓學生認識世界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但是這種不平衡不是絕對的,而且也是動態變化的。因此,在講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以及主要原因之后,還要讓學生了解發展中國家也是在不斷發展的,而且在有些方面的發展甚至是超過了發達國家,以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信念。因此教材以印度的軟件業和我國的航天業為例,并設計了一個調查當地生活水平發展變化的活動,以突出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關于印度的軟件業可見參考資料。
9.國際合作是多方面的,教材主要以經濟合作為例來講述。當前,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和互相依賴空前緊密,技術、資本、人員、服務的跨國界流動越來越頻繁。一個生產企業的產品生產不再局限在一個地方,而是通過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聯合完成。加強國際經濟聯系,進入世界大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自身經濟的重要手段。教材中以美國汽車制造為案例,從圖中可以看出,生產汽車的原料、材料、工人都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這也驗證了活動1中的材料所述。
教學建議
【國家和地區】
1.教師在簡要講述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讀圖5.1“世界上面積位于前六位的國家”,要求學生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找出這六個國家;同時,要求學生指圖(世界政治地圖),說出面積較大的其他一些國家。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和讀圖5.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要求學生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找出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
在教學進度許可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分別計算出既是面積位于世界前六位,又是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的人口密度。通過這一活動,加深學生對世界上面積大、人口多的一些國家的認識。
3.組織學生開展活動1,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某一指定國家的國界線,以確定該國的范圍,同時也為活動2做好鋪墊。表中所列的國家并不是所有跨洲的國家,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通過讀圖找出其他的跨洲國家。活動1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1)先要求學生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找到埃及、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
(2)然后要求學生在“世界政治地圖”上仔細觀察這些國家的版圖,識別所跨的大洲和首都所在的位置;
(3)最后,請學生根據前面兩個步驟填寫課本上的表格。
4.活動2的設計:
(1)在展開活動前,教師舉例說明國界是怎樣劃分的;
(2)指導學生讀圖5.3,仔細觀察A、B、C三幅圖中的國界線,讓學生說出這幾幅圖中的國界各是以什么為主要劃分依據的(A 湖泊B 山脈C 經緯線);
(3)活動中只給出了以自然界線劃分的國界案例,如果學生感興趣,教師可參照內容點析給出的有關材料,結合世界政治地圖,介紹以人文界線劃分的國界。
5.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知道的,舉例說出一些國家的政治制度,理解我國一貫主張的世界各國“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的進行適當的歸納。
6.學生在閱讀第六自然段后,要求學生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找出一些地區。
7.活動3是一個開放性活動,在展開活動前,教師舉例說明領土的概念,然后再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和認識對有關“領土”的問題進行開放性討論;最后,教師再作適當的總結。關于領土糾紛可參見參考資料。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1.可按教材從對比圖5.4和圖5.5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們生活狀況的差異導入不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找出所列的主要發達國家,并指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3.按課文活動1,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指導學生從地理的角度認識“南北對話”、“南南合作”兩名詞的含義。
4.指導學生分析世界部分發達國家與部分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表、圖5.6和圖5.7,引導學生認識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在分析世界部分發達國家與部分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差異時,可指導學生據表繪制出柱狀圖。
5.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認識造成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原因,同時結合讀圖5.7中B、F兩幅照片和圖5.8的照片,認識到現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正在快速發展。
教師可根據條件,適當補充一些有關的圖片或照片,以增強學生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認識。
6.按課文活動2,組織學生開展活動。
(1)注意要事先布置學生通過訪談父母或查閱報刊等方式搜集活動2所要求的有關資料。
(2)按活動2所設計的討論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3)有條件的還可指導學生按小組用搜集來的資料,自己編輯一期小報來反映當地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顯著變化,并在班內展示、交流。
【國際合作】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組織學生圍繞圖5.9“美國的一個汽車制造車間”展開討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補充有關國際合作方面的圖片和資料,以加深學生對國際合作重要性的認識。
2.按課文活動1、活動2,組織學生開展活動。
在活動1中,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并把A環和B環補充完整后,組織學生討論:“在這種條件下的經濟合作中,發展中國家除了利潤流失外,還有哪些方面受到了損害?”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
(1)大量木材被制成商品,森林資源有可能遭到破壞,生態環境也有可能會惡化;
(2)石油、礦產都是埋藏地下的自然資源,開采一點,就會少一點,大量開采出售,本國的礦產、能源資源就會大量減少,不利于發展本國的制造工業等等。
在做活動2時,注意要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活動所要求的有關資料,然后再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所搜集的材料進行交流。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聯合國的基本宗旨、主要機構以及主要作用。并按課文活動3,組織學生開展活動。
【發展與合作教案】相關文章:
1.操作系統的發展與分類
2.《敬業與樂業》教案
3.物流信息化的發展與趨勢
4.淺談網絡技術的發展與研究
5.“中英合作自考”與“普通自考”的區別
6.《品德與生活》教案范文
7.《老人與海》教案
8.品德與社會教案
9.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