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古詩作文十篇怎么寫 遇見古詩作文十篇600字

遇見古詩作文十篇怎么寫 遇見古詩作文十篇600字

日期:2023-03-14 13:00:29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遇見古詩作文十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

遇見古詩作文十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遇見古詩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見古詩作文十篇

遇見古詩作文 篇1

  我國古代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唐代詩人李白。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朋友。

  我最喜歡李白的一首詩《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也是一首家喻戶曉且膾炙人口的古詩了。當年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安徽涇縣游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以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李白,繼寫送行者汪倫,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送行者是誰呢?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用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游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安徽最美古詩詞,和我一起來遇見!

遇見古詩作文 篇2

  風疏雨細,夜已寂靜,昏黃的燈光將雨絲染得微亮。檐端尺許歪樹盤根錯節,枝葉著雨正紅。一杯香茗,一卷在手,孤燈之下,聽你悠悠訴說……

  都道是詩詞鑄就,卻也曾風雨浸透。穿越一千年的輪回,來到那片曾經金戈鐵馬的疆域。你高唱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你讓軒轅古藤又綻新枝。刀劍鋒銳是你的形象,馬革裹尸是你的氣魄,龍吟虎嘯,狼吼馬嘶是你的傲氣,泱泱華夏有了你的繁華而耀眼榮光。

  歷史靜靜奏彈著興衰更替的曲調,你和而起舞,展現另一份妖嬈,宛若嬌羞女子。你低吟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或“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又或“雪似故人人似雪,雖有可愛有人嫌。”此時的你鉛華洗盡,而憂郁散盡長空。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是你凄婉的訴說。“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是你悔恨的淚水,你用一杯愁緒演繹唐陸決絕之愛,你用一腔郁憤流傳千古佳話。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你閨怨的相思,“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你憐香的悲憫“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是你形單影只而無處傾訴的寂寞。

  薄霧冥冥,茶館酒肆仍然喧鬧如昨。宋朝的繁榮依然驕奢浮華。你記錄了那一段歌舞升平的盛世,你傳唱了文人墨客壯志難酬的失意情懷。“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何處向。”“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天亦老。”

  朵朵落紅,陣陣破碎的心扉,嘆不盡人間滄桑與炎涼。“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是你的無奈,“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是你的獨白,“風又飄飄,雨又瀟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是你多愁的感悟,你的凄美也若西樓淡月,鴻影素紗。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你的婉約令人癡醉,你的雋永刻苦銘心,你的胸懷時而灑脫豪邁,時而憂愁婉約,時而慷慨激昂如舞霹靂,時而抑郁悲憤如彈素琴。

  “衣濕桐陰露冷,采涼花時賦秋雪。嘆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你的凄涼宛若素月丹楓。你的幽怨如高林殘照,銀床飄葉,是無聲勝有聲的鏗鏘是只意會不言談的嘆息。

  你就是宋詞,令我魂牽夢繞,會意忘言!

遇見古詩作文 篇3

  這是一個清晨,我心情特別愉快,所以決定出門放松放松。

  我路過河邊,看見了一個牧童在放牛,便快步走上前,跟他聊起了天。他見到我很吃驚,興奮的跟我講:“叔叔,我有次路過學堂,聽見一個先生正在講你的詩。你能不能把我也寫進你的詩中呢?”

  “行。”我爽快地答應了他,于是決定跟著他。這時,牛不走了,牧童說:“他渴了,我們去小河邊吧。”

  我跟著他去了小河邊。牛兒趴在青青的草地上,大口大口的喝著河水,牧童側坐在一塊布滿青苔的大石頭上。河水清澈見底,一條條小魚在水里嬉戲著,五顏六色的小石子嵌在水底,把池塘裝點的像條五光十色的絲綢。

  牛兒喝完水,我們也該上路了,牧童開心地唱起了他自編的歌:“我是快樂的牧牛童。每天喂牛、牧牛呀喂……”到了樹叢里,他還在唱歌,突然,我的耳邊又傳來一個聲音,“知了,知了,知了”。原來是一只蟬在唱歌。牧童也聽見了,不滿意的嘟起了小嘴,對老牛和我“噓”了一聲后,悄悄的走到蟬的身后,“啪”的一聲抓住了蟬。說時遲,那時快,蟬迅速地飛出了他的手掌。他不甘心,快步去追蟬。我看了看太陽,要到中午了,我只好回家了。

  雖然只有一個上午,但我已經有了思路,寫下了一首詩,《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或許,這小牧童會喜歡吧……

遇見古詩作文 篇4

  大家應該都知道李白寫過很多有名的詩,其中有就有一首古詩《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首詩主要在講詩人李白在抒發路途上坎坷的苦痛和憂煩,前兩句是寫面對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悶心情,然而,三、四兩句是寫自己雖然竭盡全力尋找出路,但阻礙重重。接下來兩句,寫出了自己在尋找人生的路上的急切的心情。最后兩句表達作者決心沖破一切艱難險阻找出路。

  讀了這篇古詩我有很多感受,李白竟能在如此坎坷的情況下還下定決心沖破一切艱難險阻,這讓我想起我學自行車時的情景。

  那次我姐姐為了能讓我早點會騎自行車,早早的地醒了。一開始,我連車龍頭都控制不住,它好像跟我有仇似的,不聽我使喚,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往右,直到后來,我摔了下來,摔了好幾次,身上一塊青,一塊紫,都不成人樣了。可是,我還是不放棄。一次不行,兩次、三次……經過我的努力,幾天后我終于會騎車了,我成功了,是用我那汗水換來的。

  滴水能把石穿透,何況我們人呢?要想像滴水一樣把石頭穿透,就必須先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遇見古詩作文 篇5

  淅淅瀝瀝下著小雨,我愛獨自坐在窗前,泡一杯清茶,捧著一本詩詞集,在橘黃色的燈光下,獨享古詩詞帶給我的無盡歡樂。

  那一首首傳頌千古的詩詞,飽含了我多少向往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著蘇軾的曠達;李白的豪爽,領略著李清照的婉約,陸路的悲壯,陶醉在王維的田園情懷,辛棄疾的浪漫狂想中......

  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如癡如醉。在陽光燦爛的春日,在荷香四溢的夏季,在月白日清的秋夜,在銀裝素裹的嚴冬,我用心品味著,用情感受著詩詞帶給我的另一種境界,另一種思想。

  如涓涓流水,如淡淡云煙,那些清麗雅致的小詩,總會穿過我的心靈,在我的腦海里縈繞不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我陶醉在早春的清新之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陶醉在夏日的絢麗之中,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陶醉在秋夜的溫婉之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陶醉在冬雪的爛漫之中。

  一唱三嘆的琴聲,蕩氣回腸,壯懷激烈的號角,鏗鏘有力,那些蒼涼悲壯,富有哲理的詩詞總會震撼著我的靈魂,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讀出封建大夫的蒼涼與悲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又讀出了前人豁達的胸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被詩人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感動著,“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被游子的思鄉情感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如良師益友的勸勉,鼓勵著我更加勤奮地去拼搏,去創造......

  一曲又一曲,一首又一首,如神奇的音符如可愛的精靈,給我超凡脫俗的享受,主我無法擺脫對它們的鐘愛,啊,陶醉在詩詞中無盡的情思、情趣、情理之中,感覺真的挺好!

遇見古詩作文 篇6

  夕陽不僅會勾起我們那些未解的惆悵,夕陽有時候也有一種門掩黃昏,漁樵晚歸的靜謐和溫馨。

  而如果說斜陽照亮的只是一己憂傷,那它不會留下古今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為斜陽照徹古今,見證江山更迭。比個人心事更開闊的是黃昏的那份莊嚴,是斜照里的興衰。

  一天之中最意味深長的時候,莫過于夕陽西下。這個時刻,光影迷蒙,熟透了的溫暖中隱隱含著一絲感傷,夕照把影子映得細長細長,人心中的眷戀也如絲如縷,綿長悠遠……龔自珍說:“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只需要念到、想到“夕陽山外山”這幾個字,千古以來的詩人騷客們,就都被重重疊疊的情思纏繞住,無法逃避。這里的情,可以是男女的愛情,可以是親朋的感情,還可以是人感時傷懷的一種情愫。“夕陽山外山”,到底牽絆著我們多少歌唱呢?

  夕陽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邊界,馬上就要墜入茫茫黑夜。這一瞬間,人心百轉千回。李白說:“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為什么暝色使人愁呢?就是因為,有歸來就有未歸,有未歸就有思念,有思念就有哀愁。當歸不歸,一天的流光和心愿,都無法安頓。

  其實,歸來是人的永恒心愿。我們一次次地出發,就是為了一次次地歸來。《詩經·王風》里,看著茫茫暮景,一個思婦想念她在遠方的愛人,“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我的良人出去服役,走的時候也沒告訴我歸期,這個時候你在哪兒呢?什么時候你才能歸來呢?接著,她細數眼前風景:“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太陽西斜了,雞上架了,羊啊牛啊全都回家了,我的良人啊,你叫我怎么能不想你呢?這是中國人對日暮晚歸的最早歌唱,平白如話。“歸來”的心愿在中國詩歌中,曾經如此樸素啊!

  就是這樣的樸素情懷,喚醒了人心中掩埋的情感,開啟了詩歌史中的“閨怨詩”題材。清代許瑤光評價《君子于役》這首詩:“雞棲于桀下牛羊,饑渴縈懷對夕陽。已啟唐人閨怨句,最難消遣是昏黃。”看到雞上架、牛羊回家,就開始想到遠方的人,想到自己的等待沒有盡頭,內心纏繞著百折千回的思念,怎堪面對夕陽?一天之中,最難面對的時光,最難排遣的情緒,就在黃昏時分。所以錢鍾書在《管錐編》里說:“蓋死生別離,傷逝懷遠,皆于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

  人心中所有的懷遠、離別,在這個時刻,都裹在了一起,紛至沓來,涌上心頭。它有美好,有眷戀,它有失落,有感傷。著名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千古絕唱,短短十個字,蘊涵著遼闊的意象和豐富的回味。“夕陽無限好”講的是空間,籠罩著天地景象的溫馨、歡愉;“只是近黃昏”講的是時間,黑暗漸漸逼近,留下的是悲傷,是蒼涼。空間的迷茫和溫馨,時間的蒼涼和短促,組合成了荒煙落日、斜陽晚照,組成了中國人千古以來的日暮情思、不舍歌唱。

  每每讀到“近黃昏”三字,生命匆急之感撲面而來,倉促與疲憊,感傷與哀愁,面對時間流逝,人心中的那一點點不甘,都在這三個字中泛起,讓人不由得渴望傾情投入這一刻,抓住黃昏時分這最后一點點流光。

遇見古詩作文 篇7

  飄飄灑灑的雨,呼呼陣陣的風,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樂趣,也帶來了不少煩惱。 正如《清明》詩中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由于思念故去的親人,這紛紛的雨催人斷魂。而一般情況寫,雨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樂趣,杜甫在一首詩中寫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宮城。”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比擬的手法,通過想象,使春雨有了靈性。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這春雨正是這樣,仿佛曉得人們的心思,在萬物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就來了。這大概就是人們喜華春雨的原因吧。 有的詩人把雨后初晴的湖上美景同美女西施相比,更加突出了對雨后西湖的喜歡,詩是這么寫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雨是忽而飄來忽而走的,并不是天天造訪我們,而風就不同了,大風小風時常刮來。春天的風吹在人的身上感覺是舒服的,夏天的風是解暑的天使,秋天風過樹林吹落一地秋葉,冬天的寒風則冷酷無情。風無處不在,而真正理解她的人有多少?有一首詩就單獨贊美了風,詩中寫道:“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詩中并沒有提到“風”字,但明顯地讓人感到風無處不在,秋天時它能讓樹葉飄落,春天它可以讓鮮花盛開,它經過江面就掀起千尺高的巨浪,它來到竹林使千千萬萬的竹子紛紛傾斜。風的功勞如此之大,卻沒有人能理解它重視它,風也不見怪,還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默默地無私奉獻著。風的品質讓我十分感動,感人淚下呀。

  讀了雨的古詩,風的古詩,我的心里就多了很多東西。雨是多情的,有人為雨悲,有人因雨喜,幾家歡樂幾家愁。風是默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當它發狂的時候,我們才感到了風的存在,我們為什么不多多理睬一下風兒呢?啊,風風雨雨,多么美好的詩句。

遇見古詩作文 篇8

  自然進化,是按美的規律,人成百靈之長;上帝造人,是按美的原則,人便體曲流暢;耶穌塑人,給予美的內涵,人便心地向善。 繆斯更青睞詩人,便給他們一雙雙慧眼和用之不竭的靈感。詩人們沒敢辜負神靈的厚愛,將那醇如瓊漿的自然美,景觀美,心靈美,社會美灌注在人,事,物象之中,凝聚在審美的詩格之間。只要你漫步詩林便領略到那千姿百態,風情萬種的古詩意象之美。

  晚照昏鴉,空山落葉,柳堤斷橋,悲情系于其中。 飛泉含響,菊花冷艷,黃鸝鳴翠,美情寄于其里。 高山斷霧,讒巖摩天,大江東去,驚濤拍岸……何其壯美!以其雄渾,曠闊而激蕩人心。 綠村環村,紅杏出墻,春草幽生,漁舟蓮動……何其雋秀!以其端麗,纖婉而怡人之情。 古詩意象之美,可謂美不勝收;意象之多,可謂不勝枚舉。那林林種種,琳瑯滿目,五彩繽紛的古詩意象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當你展開詩卷,涉足詩林,你猶如步入一片美的山野,一所美的園林,一列美的畫廊,一條美的街巷……觸及那紛呈的美學現象,便能觸摸詩人的內心,探索往昔的生活,翱翔在想象和幻想的.浩渺世界。

  這由自然界和人類心靈構筑的世界,愉悅人心,陶情怡性,令人興喜萬分。 二、藝海拾貝 1。明月古今有,常照詩詞間 ——談古詩中明月意象 明月因其有皎潔、圓滿、曠遠、神秘等特性。貼近人們的心靈,詩人們便以含情脈脈的審美眼光觀照蟬娟,從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現了溫情的詩意。固此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可謂是積累盈箱,汗牛充。

  最早寫月的要數《詩經?陣風?月出》 月出皎兮,使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人思念他的親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普照一切,籠蓋一切,可謂是“隔千里兮共明月”。這便容易使人產生一種曠遠或是迷離,悵惘的感受。這種感受正與人們的相思之情相吻合的,因此詩人們常借月抒情,并能翻古為新,悠悠托出綿綿情思,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人由望月而懷遠,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長夜漫漫,怨情頓生,怨誰呢?怨燭光而滅之,披衣出門那姣好圓滿的明月又是如此地撩人心緒,更讓人難以入睡。相思贈物吧,只有滿月光,它飽含我滿腔心意可又無以傳送,只好借夢歡聚。全詩圍月而寫,情由月生、由月而深,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情深意厚。 借月寄相思,李白就有佳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杜甫的《月夜》中寫道:今夜鹿 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更是望月思家的千古傳誦的名作。

遇見古詩作文 篇9

  因為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的生命是短暫、有限的,他們才幻想著在有限的生命里,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千百年來,這種追求生生不息,無數詩人將對人生意義的尋尋覓覓,寄托在山水之間,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個體生命找到了這種載體,于是,他們開始走向山巔水涯。這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使中國詩人登臨遠眺的詩篇中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的融合。

  水闊山長。先說一組大家很熟悉的詩。

  李白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的荊門山送別朋友時看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

  王維泛舟漢江的時候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是王維那一刻的山水。

  杜甫登上岳陽樓看到,“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是杜甫看見的山水。

  而韓愈呢?他看到了一幅清淺的山水風景,“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每個人看山見水,都會留下自己的印象。我們說的這些詩,雖然個人觀感不同,有一點是相似的——它們都是詩人真切地將身心投入山水之中才會產生的印象。個體生命找到了山水這個載體。水闊山高之間,人被山水托舉,自然之美和主體之美融合,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完成人與自然交融的審美。

  山水,成為人寄寓和滋養心靈的所在。

  中國人對山水的審美,有著悠久的傳統。莊子曾經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怎么樣同往共來呢?在莊子那里有著幾個層次。最高級的是人和天地的完全融合,所謂“天人合一”,這是“造物主”的境界;次一級的,御風而行、遨游天地,這是“仙人”的境界;再次一級,對于凡塵俗世的普通人來說,如果存在著脫俗忘我的追求,有著對“逍遙”的渴望,意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可以采取的途徑就是登山臨水。魏晉時期,世事無常,玄學盛行,人們一方面渴求莊子的“逍遙”,一方面認識到人生不自由的局限性,渴望超越,登臨山水寄托懷抱就是最便利的方式。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平視的視角,覺得天高地闊,有很多東西都比我們偉大,都比我們遼遠,一身渺渺,有的時候會覺得孤單和無助。登臨山水,給了我們一個不同尋常的視點。當人在山之巔,在水之涯,有時候會真正體會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的自由自在。正是因為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生命非常短暫,充滿無奈與無常,所以他們才努力在有限生命中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這種追求生生不息,轉化成山水之間尋尋覓覓的寄托。人們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這種對自然的皈依與眷戀,使山水詩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

  在中國的山水詩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奇妙現象:人在遠眺空間的時候,往往也望穿了時光。空間成為一個載體,它越是遼闊,人對歷史那種悠長雋永、肅穆莊嚴的體會也越深刻。無形的時光在有形的空間里可知可感,動魄驚心。

遇見古詩作文 篇10

  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

  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這是陶淵明《連雨獨飲》中說過的一種狀態。“任真”二字指的是一個人內心的率真性情,天性本真的流露。今天的人上一點年紀就會覺得天真是一種不成熟,其實不然,天真不等于幼稚。天真是那種歷經滄桑磨洗不掉的至真至純的性情。在中國文化中,萬物有性,所謂“人性”,是純粹率真的永不泯滅。

  一個人要怎么樣才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天真呢?

  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莊子·雜篇·漁父》中“法天貴真”說得好:取法于天的是什么?是人在行為上效法自然,不過多地束縛自己,不太多地壓抑自己。在《歸去來兮辭》里,陶淵明召喚自己遠遠地離開社會角色的實現,漸漸地回到天性本真。我們提起田園詩,總會說它的景色寫得多么淺淡,它的詞句白描般的優美,它的風光讓我們賞心悅目。其實這一切還不是它最可寶貴的。抱樸含真才是田園詩真正的核心價值。人怎么樣才能夠欣賞真正的自然,能夠不矯情,不做作,不雕琢,不違心,真正學會與自然相處,取決于他心里的一份天之本真。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說:“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心”與“形”是兩個存在,“心”是自我,“形”是需要名與利的外人外物,“心”一旦做了“形”的仆人,自我便被外人外物所奴役,這件事情還不讓人失落,還不令人悲傷嗎?

  好在迷失不久,還有年華回得來。詩人在歸鄉的路上,不斷地問劃船的人離他們家還有多遠——“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這條歸來的路,他難道不認識嗎?他為什么要一遍一遍地追問別人呢?這份惶惶然的喜悅只是因為心情實在太迫切。“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這里的“帝鄉”是指仙界,人在那兒長生不老當神仙。古時的人無非在求兩件事,第一求富貴,第二求長生。這兩個心愿我們今天也有,我們此刻能夠過得更富足一點,這叫好;我們富足的日子過得更長久,那就更好。但是這兩樣東西,都不是陶淵明想要的。我們看見富貴的時候,錢財來了,它一定會拿走你生命里的另外一些東西。比如說你要失去悠閑,甚至要喪失一些尊嚴;你要對一些人去賠笑,甚至要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才能換來這點富貴。而陶淵明之所以成為陶淵明,是因為只有他為了不失去寧可不得到,因為失去的是人生命的本真。不是陶淵明不想要富貴,而是他不想用自我與富貴做交易,不想用一個面目全非的自我去換五斗米的富貴。我們都想得到,但我們很少看見失去。人人想長生,想成仙,陶淵明卻早看得明白,“帝鄉不可期”。真有仙境嗎?我們今生可以羽化成仙嗎?他認為這件事達不到,所以他就不抱虛幻期待。

  兩個愿望都沒有了,剩下的是什么呢?“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是陶淵明的日子,“良辰孤往”,獨自欣賞美好的時光與風景;“植杖耘耔”,把手杖放下拿起鋤頭農具,耕作田地;“聊乘化以歸盡”,順其自然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樂天命,不懷疑。生命本該如此,那些山間長嘯或者清流邊寫詩的日子,難道不是生命中最好的時光嗎?

【遇見古詩作文十篇】相關文章:

關于遇見古詩作文10篇11-23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三篇11-21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九篇11-20

遇見古詩作文合集10篇11-20

關于遇見古詩作文5篇11-20

有關遇見古詩作文五篇11-18

【推薦】遇見古詩作文三篇11-17

【精華】遇見古詩作文5篇11-17

關于遇見古詩作文四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