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如何轉變教育方式 如何進行中小學教育改革

中小學教育如何轉變教育方式 如何進行中小學教育改革

日期:2023-03-06 03:11:21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中小學教育如何轉變  “學校在教育教學上會更加注重個性化和精準性,更多地引入主題學習、探索學習等方式,其整體也將由分層發展轉向分類發展。”這是中小學教育轉

中小學教育如何轉變

  “學校在教育教學上會更加注重個性化和精準性,更多地引入主題學習、探索學習等方式,其整體也將由分層發展轉向分類發展。”這是中小學教育轉變的主要趨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小學教育如何轉變

  背景

  ▼▼今年多所高校招生與往年不同:啟用綜合評價

  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年高招方案對外公布,該校首次啟動綜合評價招生,考生綜合評價成績中高考分數只占70%,另30%為北外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根據簡章,能力測試形式為面試,包括外語口試和專業考查,整個過程不設筆試環節。據了解,此前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也采用了綜合評價方式招生,但南科大和國科大采用的是“6+3+1”的模式,即高考成績占六成,學生的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占一成。

  前不久,90所參與自主招生試點的高校也陸續發布2016年自主招生方案,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所有高校都通過“陽光高考”特殊類型招生報名平臺接受考生報名,而且更加看重學生“學科特長”“創新潛質”。此外,由于教育部明確對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作出限制,不少高校自主招生專業志愿數量大幅壓縮。

  解析

  ▼▼“一考定終身”魔咒被打破

  無論是之前南方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采取的“6+3+1”模式,還是今年北京外國語大學“七成看高考、三成自主測”這一招生方式,無疑都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將來高校的招生錄取方式會越來越多元化。北京11中校長果淑蘭對這一兼顧考試成績、實踐能力和日常表現的招錄模式表示贊同,她還預測“將來高校自主測試的比重有可能會繼續增加,高考成績僅作為入門門檻,讓自主測試在第二輪選拔中發揮主導作用也不是不可能。”

  同果校長的看法一致,受訪其他中學校長均為高校招錄方式的多元化趨勢點贊,認為這是招生改革方面一個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副校長、平谷中學校長崔楚民認為,此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一考定終身的魔咒,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可喜的是這次北京外國語大學還做到了不設置筆試環節。“如果有更多的高校在招生中仿效這一制度,將是一件好事,必會對高中教育產生歷史性影響。”

  有教育專家表示,實施“綜合評價錄取”,有利于發揮高考指揮棒的積極的正向功能,引導中小學生注重全面發展,與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以及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保持一致。有利于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推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

  ▼▼中小學未來的教育教學更重精準性

  業內人士指出,高考改革已經傳遞出減少必修內容分數,增加選修內容比重的信號,

  高校招錄方式的這一變化,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北京通州區運河中學校長張佳春進一步解釋說,大學招生政策改革不但促使學校開展走班制教學,而且還有可能帶動一大批學校試行大學先修課程,讓學生提前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大學課程。

  “對學校來說,我們需要盡早的進行學生的生涯規劃和職業體驗,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和發展方向,提供更多的個性化發展機會。”北京九中校長林樂光則建議學校加強學生個體指導,使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成為學生的生涯導師,家長的教育參謀。事實上,這一變化不僅促使學生更加重視高中階段的學業規劃,而且對高中教學也會產生直接影響,“高中的課程設置也會更加開放靈活,選修課程會逐步走向理性發展的軌道。”崔楚民認為。

  這種招生方式無疑會改變單一教學內容和應試學習方式,使學校引入更多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而不是僅僅聚焦于課本知識的掌握。“當基本教學水平能夠保障后,繼續在單一教學內容上死磕的就不明智了,創新教學方式、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就成為學校至關重要的選擇。”果淑蘭認為,學校在教育教學上會更加注重個性化和精準性,更多地引入主題學習、探索學習等方式,其整體也將由分層發展轉向分類發展。

  ▼▼學生從“被選擇”轉為“我做主”

  現在的教育教學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越來越適應學生的發展規律,越來越關注適應未來的人才培養。對此,張佳春還從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他說:“現在有很多大學生學非所用,畢業后沒有從事相關專業的工作,這造成了資源浪費。”在他看來,類似的高考招生改革,給學生提供了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更早地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學生可以在高中階段就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定向發展,減少盲從性。

  以學生自薦為主,為更多考生提供了展示平臺,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標準更加細化,但學生入校的門檻并沒有降低,而區別在于初步篩選的.權力由高中變為高校。有專家認為,這次自主招生改革對于選拔人才來說更為科學,對學生自我認識和自主判斷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由過去的被選擇,轉變為自己做主。

  林樂光校長也提醒學生和家長,面對招生方式的變革要做好相應準備。專業評判尤其考查學生在學科素養與創新能力方面的表現,學生平時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興趣特長。家長要幫助孩子及早確定生涯規劃和職業傾向,多關注相關高校的政策變化,和孩子一起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和培訓。

  ▼▼學校避免追求另類“特長生”

  有教育專認為,今年用自主招生政策替代原有高考加分政策,把藝術特長、體育特長、學科特長等生源轉移到自主招生的傾向更為清晰。受訪校長們也對取消“學校推薦”表示認同,有校長表示,原先實行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一直存在爭議,改為學生自薦,對考生更加公平,也減輕了中學校長的壓力,“學校和學生都省了很多事,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高考上。”

  對于這一改革舉措,崔楚民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會有人以高考為目標來量身定做一些所謂的特長,以便為自己的高考錄取增加籌碼。“但這種改革一定是利大于弊的,關鍵是高校要建立起一整套較為完善和科學公正的評價體系,能夠把真特長,真愛好識別出來,把真正的人才選出來,錄取到適合的大學,讓學生能夠得到發展,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他補充說。

  從長期來看,大學招生改革是一條必須走的路,是學校和學生從應試教育中逃離的一條路。因此,學校、師生和家長適應新的體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果淑蘭看來,在現階段學校要不斷加強研究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

  解析

  ▼▼高校要把學生的素養考出來

  在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看來,無論是“7+3”還是“6+3+1”的分數比例,都是對《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有益探索。在美國,20年前曾針對招生考試制度做出調整,將社會服務作為大學招生的因素,現在看來,這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改善了學生對社會服務的參與程度,引導許多學生養成了好習慣。

  他認為,以考試評價的變化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桎梏,同時也真正促進高校實現科學選材的改革目標。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校的探索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大學錄取這一環節,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大學對學生的考察因素,事實上也可以把學生的綜合素養考察出來,“在未來,這不僅是中國考試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方向。”

  秦春華說,學生進入到大學,最終要為社會做貢獻,從這一角度來看,更需要學生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意識、準確表達、批判性思維等素養。而在過去以筆試為主的單一考試中是很難被考察出來的。不僅如此,不計入考試成績,這也導致不少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家長、學校等的不重視。而現在,大學的招生變了,這也必然引起中小學教育的重視,根據大學的招生要求做出一定調整,在教育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中小學教育如何轉變】相關文章:

1.畢業剛工作如何快速轉變心態

2.解讀美國的中小學教育

3.美國中小學教育特點

4.英國中小學教育優勢

5.英國中小學教育介紹

6.ERP系統財務管理職能如何轉變

7.轉變學生心態職場起點

8.小升初大轉變如何巧妙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