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國學書苑怎么樣 孝經國學書苑是誰寫的

孝經國學書苑怎么樣 孝經國學書苑是誰寫的

日期:2023-03-04 23:36:02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孝經國學書苑  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于后人附會。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孝經國學書苑,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孝經

孝經國學書苑

  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于后人附會。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孝經國學書苑,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孝經國學書苑

  《孝經》內容提要

  《孝經》是專論“孝道”之書,今文本十八章,一般認為成書于先秦。書名來自于“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全書以“孝”為中心,將“孝”作為所有德行的根本,集中論述了儒家“孝道”,唐代入“十二經”,是中國倫理思想的殿軍之作。

  《孝經》從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別論述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等之孝”,將“親親”之孝推衍為“忠君”、“順長”的行為準則,進而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主張;接著論述了居家事親、為官事君及喪親居哀等具體孝道;但是,“孝”并非盲目地服從君主長輩,對于上之不義,要勇于直諫,為此,提出了以“諍”為孝的思想。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數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雖然過去,愛人之心與為人之子的孝敬當是萬世不變的法則。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孝道”給今人的啟示是對一切懷有敬畏之心。敬事父母,勤勉工作,立身成仁,至少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茲事體大,然細大不捐,養生送死為孝,端茶送水亦為孝,不妨從翻開這本《孝經》開始。古人尚且行“孝道”如是,況今人乎!

  《孝經》的版本有唐玄宗注、北宋邢昺疏《孝經》。通行本有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影印,1980年第1版。

  《孝經》有感

  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傳統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系統地論述孝道。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應該身體力行的。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局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為子綱"、"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三年之喪",均已過時,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孝經》,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經典。第一章為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為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第八章為孝治章,講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為圣治章,講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為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敬父母。

  第十一章為五刑章,講不孝為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為廣要道章,講孝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為廣至德章,講孝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為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后世的關系。第十五章為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該怎么辦。第十六章為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系,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神明。第十七章為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系,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第十八章為喪親章, 講父母去世孝子應該怎么辦。《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孝經》本書目錄

  開宗明義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紀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廣要道章第十二

  廣至德章第十三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諫諍章第十五

  感應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喪親章第十八


【孝經國學書苑】相關文章:

1.國學檔案書苑

2.談國學國學書苑

3.老子國學書苑

4.列子國學書苑

5.大學國學書苑

6.論語國學書苑

7.新書國學書苑

8.史記國學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