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范文 教學設計方案參考模板ppt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 教學設計方案參考模板ppt

日期:2023-02-28 12:16:09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通用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通用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初稿,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通用10篇)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1

  教學設計初稿題目:

  您在“個人研修計劃”已經選定了一節課,作為本次研修的教學實踐內容。請您針對這一節課,完成教學設計方案初稿和教學課件初稿。

  教學設計初稿要求:

  1.該教學設計初稿和課件應體現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2.教學設計請參照模板要求填寫;教學課件需保證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須原創,做真實的自己;

  4.教學設計和課件作為資源包,請以附件形式統一提交。(注:由于資源包上傳需要一定時間,請確保其上傳成功后,再點擊“提交”按鈕);

  5. 請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給出您的合理評價和建議。您的同伴會綜合考慮這些評價和建議,后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進一步修訂。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2

  知識教學點

  1、認知目標:自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記敘“我”細心照料一只小喜鵲,小喜鵲和“我”結下深厚感情的故事。課文描寫的內容富有情趣,反映了兒童的真實的生活情景。重點、難點是:從“我”對喜鵲“小花”的照顧愛護、“小花”對我的感情中,讓學生體會到人類對動物的關心、愛護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要原因。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查找收集有關的資料幫助學習。本篇略讀課文講的又是兒童真實的生活情景,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去解決問題。教師充分利用電腦網絡資源優勢,讓學生在網上查閱相關信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把語文閱讀教學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是本節閱讀課文的特點,教師不需要過多的講解、分析課。本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感情,從而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解決重難點上,主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課件上完成練習,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對動物的關心、愛護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要原因。其次,讓學生結合實際,自由發言,以身邊的事為例,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學生在“擴展知識”板塊上網中查閱相關資料,并回歸課堂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實踐中探求知識,在實踐中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網絡計算機房(能連接到Internet、學生一人一機):情景導入時應用其廣播功能;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應用其監控、個別輔導、小組討論等功能;學生示范、作品評價時應用其轉播功能。課件: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根據需求選用學習資源,借助網絡,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以達到解決問題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目的。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與分析

  一、欣賞圖畫,激趣引入

  1、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春天就在我們面前:請看一幅鳥語花香的畫面。

  2、(課件演示)課題畫面12鳥情。

  3、小鳥也有感情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課文吧!

  媒體播放一組鳥類畫面,最后定格在一幅人鳥和諧相處的畫面。由此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向學生展示集音、色、光于一體的課題畫面,給學生以極大的吸引力。帶著問題進入。

  二、聽錄音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課件演示)本課插圖

  1、(媒體播放)聽課文錄音朗讀,課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學生反饋)(課件點擊)喜鵲圖

  2、學生質疑:這只小鳥為什么和小男孩有這么深厚的感情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展示清晰的課文插圖,便于學生觀察;多媒體播放課文內容,在伴著輕音樂的朗讀聲中,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小鳥和“我”的親密關系。讓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學習習慣。

  三、細讀片段,探究人鳥深情

  1、(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⑴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⑵邊讀邊動手把不懂的地方畫記號;

  ⑶小組合作討論課文中發現的問題。(學生質疑,由學生自己幫助解答。教師適當點撥。)

  2、(點擊課件]出示問題)為什么“小花”對“我”有如此深厚的情誼?喜鵲“小花”對“我”有那么深厚的感情表現在哪兒?(結合課文內容回答,教師在朗讀上加以指導。)

  3、(點擊課件鏈接)出示合作探討題,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伴隨優美的鳥語聲機上完成“腦圖”練習。

  4、(視頻轉播)學生完成情況。多媒體展示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確閱讀課文的閱讀方法。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閱讀課文,自疑自答,教師引導點撥。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習慣。多媒體展示的兩個問題正是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難點。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步驟,已經基本上能解決。教師重在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隨著事情的發展變化,讀出作者的情感變化。這一媒體環節的應用,目的在解決本課的難點:“我”對“小花”的關心、愛護,是“小花”對“我”對我有深厚感情的基礎。應用計算機網絡來讓學生完成此題,通過師生交互、人機交互,可以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視頻轉播功能,可以將做得快、答得對的習題及時展示給全體學生。

  四、點撥總結

  1、(點擊課件)思考:

  ⑴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受到什么啟發?

  ⑵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人類應該怎么做?

  2、(課件點擊)結合學生回答,逐一點擊本文板書內容。

  3、(點擊課件鏈接)閱讀相關的奇聞趣事。課件出示教師設疑題,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思考、談想法,培養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從中受到愛護動物的思想教育。多媒體的應用,把本課的板書設計一一展現,便于突出本文的重難點,也利于全文作總結。設計此鏈接內容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感受人與動。

  五、結合實際,升華情感

  (點擊課件)出示問題:平時你喜歡什么小動物?你和它之間建立了怎樣的感情?能舉例說說嗎?過渡語;人與動物能存在如此深厚的感情,人與人之間呢?)說說你們小組的同學是怎樣與同學及長輩相處的?結合實際來談,進一步體會只要人付出感情,動物也會回報真情,人與動物就能和諧相處。此題為“情感的遷移”處,通過小組的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精神,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六、擴展知識與回歸課堂(點擊課件)出示網上沖浪題:

  1、教師提供幾組有關愛護動物的網站學生自由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2、說說你在網上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大家來評議,來總結。學生借助網絡查詢、瀏覽自己喜歡的網站。網上的資料,已把學習擴展到課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飛禽走獸的種類和相關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回歸課堂,談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旨在用現代信息教育手段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使其有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練習設計

  1、利用課件完成“腦圖”。

  2、根據老師提供的網址瀏覽相關網站。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3

  教學目標:

  認知:

  1、懂得集體榮譽是集體中的成員共同努力得來的,每個人都應該珍惜。

  2、知道珍惜集體榮譽是熱愛集體的表現。

  情感:

  1、為集體取得榮譽而自豪。

  2、稱贊維護集體榮譽的人。對有損集體榮譽的行為不滿。

  行為:

  1、平時努力做到維護集體榮譽,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集體榮譽感,作為集體的一員應該怎樣自覺地維護集體榮譽。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正確看待集體榮譽,懂得應當用正確的方法維護集體榮譽。

  教育過程:

  一、列舉事例,使學生知道什么是集體榮譽。

  1、師:請大家想想,咱們班都取得過哪些成績呀?

  小組交流:

  本班取得過的成績

  同學匯報

  2、展示本班同學以前取得的獎狀、錦旗、證書。

  3、小結:

  這些獎狀、錦旗、證書是同學在各種活動中集體取得的成績,就是集體榮譽。是學校、社會對班級的贊揚與獎勵。

  二、分析事例,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維護集體榮譽。

  1、小組交流:

  這些集體榮譽是怎么得來的?

  取得這些成績時是什么心情?

  2、全班交流:

  3、小結:

  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榮譽是靠集體成員共同努力得來的,來之不易。它體現了我們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是我們大家的光榮。

  板書:

  集體榮譽

  來之不易

  三、分析課文,使學生明確應該怎樣對待集體榮譽。

  師:在虹杉小學四(1)班的墻上有許多獎狀。其中有一張"隊列比賽優勝"獎的獎狀。在這張獎狀后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1、演示課件:(情境一)

  2、小組交流:

  比賽前,同學們是怎樣訓練的?在這么炎熱的天氣里訓練有什么感覺?

  他們為什么能夠堅持訓練?

  3、繼續演示課件。

  4、小組交流:

  在比賽的當天,發生了什么意外?

  施華的鞋跟被踩掉了以后,他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施華的行為可貴在哪里?

  在奪得比賽的勝利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

  5、全班交流:

  6、小結:

  在比賽中,只有每一個集體成員心中都想著集體,克服困難,共同努力,才能維護集體榮譽。

  板書:共同努力

  7、思考:

  四(1)班的同學還有怎樣對待榮譽的呢?

  8、小結:

  集體成員不僅要努力為集體爭得榮譽,還應該時時、處處維護集體榮譽。因為集體榮譽使大家共同努力得來的,每個人都要珍惜。

  板書:珍惜維護

  四、聯系實際,指導實踐。

  1、同桌互相說說:

  我們班里有哪些珍惜和維護集體榮譽的好事?

  2、全班交流:

  3、辨別是非:(完?"議一議"中的內容)

  出示投影片1:

  在一次學校評先進活動中,班長隱瞞了作業拖拉的事實。陳勇說:"班長這樣做是為了集體榮譽。"

  (1)小組交流:

  班長這樣做是為了維護集體榮譽嗎?

  (2)小結:

  集體的榮譽是靠大家共同努力的來的。隱瞞缺點不僅不能為集體增光,反而還會給集體抹黑。

  出示投影片2:

  王小軍忘了帶紅領巾,被值周生發現。當問他是哪個班級時,他謊報了班級。江濤說:"王小軍真機靈,維護了集體榮譽。"

  (1)小組交流:

  王小軍這樣做是為了維護集體榮譽嗎?

  (2)小結:

  不誠實的做法是在損害集體的榮譽。

  出示投影片3:

  范曉天在街上與外校一位學生發生爭執,他摘下校徽,與那個同學打了起來。后來他說:"不能給學校摸黑,所以打架時我要摘下校徽。"

  (1)全班討論:

  摘下校徽打架,就不給學校摸黑了嗎?

  (2)小結:

  能夠想到集體的榮譽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集體榮譽。

  五、總結全課,激發情感。

  1、說一說

  什么是集體榮譽?

  我們應該怎樣維護集體榮譽?

  2、小結:

  集體中每個成員的言行都與集體榮譽有著密切的關系,維護集體榮譽是熱愛集體的表現。因此,我們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為集體爭得榮譽,珍惜、維護集體榮譽。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耍、癢、丫、淚、殼、籃、娃”7個字。

  2、能看懂圖意,學習圍繞“我”、“浪花”進行觀察,理解句子意思。

  3、圖文對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激發情感,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5、通過理解詞句,結合畫面促進想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6、引導學生感悟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感。

  重點

  學會本課“浪、玩、笑、都、跑、唱、次、給、貝”等9個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學習圍繞重點仔細觀察圖畫的方法,理解句子,體會句子包含的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言揭題。

  1、同學們見過大海嗎?有沒有在松軟的沙灘上玩耍過?(出示掛圖)

  2、今天我們跟著畫上的小女孩一塊到海邊去看看金色的沙灘、美麗的浪花。

  二、指導看圖。

  1、一邊聽著輕音樂,一邊觀察圖。

  2、先看圖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從她的臉上可以看出什么?她為什么這么高興?(浪花涌上來,撞在她的小腳丫上,她覺得很好玩,所以她張開嘴,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

  3、再看看她身邊有些什么?籃子里裝滿什么?海邊的貝殼、小蝦真多呀!是誰把它們送上岸的呢?

  4、看,海水濺起無數細小的波浪,像浪花一樣,所以叫它們什么?浪花涌上沙灘時,會發出什么聲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邊。

  6、小結:天氣晴朗,景色優美。浪花,一會兒與小女孩玩耍,一會兒又為她送來貝殼、小蝦,難怪她跟浪花玩得這么開心。

  三、初讀課文。

  圖文對照

  1、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根據這幅圖畫來寫的。題目是《浪花》。(板書課題)自由小聲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注音讀兩遍。注意課文中有好些字讀輕聲。

  2、檢查下列詞語的讀音。浪花、邁著、步子、搔癢、一會兒、捧來、裝。(個別讀,正音。)

  3、教師領讀課文或聽這篇課文的錄音。

  4、再自由小聲讀課文。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四、學詞學句。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自學探討。

  2、明確重點問題:對照圖,“我”指誰?浪花是怎樣走到她腳邊的?浪花到她腳邊干什么?聽教師讀一句話,看跟書上第一句話有什么不同?(浪花邁著步子,搔癢了我的小腳丫。)哪句更好?為什么?課文上的句子寫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聲音很輕很輕,而且小女孩覺得浪花像什么?(淘氣的娃娃。)讀讀這句話,想想它像不像?

  讀讀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興的樣子,是誰給她帶來的歡樂?句子中的“它”指誰?浪花的家在哪兒?它是怎樣跑回家的?小組內討論以上問題。

  3、匯報交流。師點撥,指導朗讀。齊讀這段,注意:“輕輕地”、“悄悄地”要讀輕一些,“嘩嘩嘩”要讀得響一些。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我”來讀。

  5、請一位同學讀第二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數有幾句話?

  6、過了多久,浪花又跑來了?它這次是怎樣來的?

  7、看浪花這次給小女孩帶來了什么?請讀第二句。這句話中,哪個詞講出浪花怎樣給我帶來貝殼、小蝦?(捧。)學一學“捧”的動作。對照圖,是什么樣的貝殼、小蝦呢?(雪白的、青青的。)貝殼、小蝦多不多?你從哪知道的?這么多的貝殼、小蝦,小女孩見了高興極了。我們讀了,也和她一樣感到歡樂。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4

  一、新課程下如何界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要落實到四個具體的方面,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行為與創新。在具體教學時《畫線》一課時我根據學生已經掌握了"矩形"和"橢圓"工具這一基礎,注重新課程倡導的在教學設計時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靈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設計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畫線工具的使用,讓學生能運用畫線工具作簡單的圖形。

  (2)學會選擇及改變線寬。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模仿、遷移進行自主學習,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能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4.能力與創新:

  通過直線工具和曲線工具的使用,了解線的各種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畫出不同的線條和圖形。

  二、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有何區別與突破

  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如果把握得準確,在具體教學時會有目的的加以講解和突破。如《畫線》一課中直線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中有嘗試探究的方法即可達到效果。而曲線工具的使用則有別與這幾種工具,所以,教學的重點應確定為:曲線工具的使用。而曲線工具中畫封閉的曲線相對較難,這里就可把它設置為教學難點。其實它們的區別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對于難點的突破問題,本課中我巧妙地將它設計成小水滴的形狀,讓學生嘗試探索,輔以課本"知識屋"內容介紹,有嘗試成功的同學請他當小老師具體操作演示,輕松地突破教學難點。

  三、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如何顯現

  新課程的教學設計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指導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那么,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如何顯現?在本課中,根據設計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在具體教學時,通過師生共同《改繃繃》的游戲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直線的幾種粗細不同的選項讓學生自主嘗試,對于曲線工具的使用在嘗試后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總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結束時設計讓學生比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畫出長短、粗細、曲折、虛實等不同的線條,此時教師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線條來,教師的主導地位由此而顯現。

  本課的作業設計兼顧信息技術的差異,有課例中的洗衣機、實踐園中內容,還有自由創作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自主學習,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設計要善于抓住重難點,教師要統引學生,更要讓每一位學生有事可做,才可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5

  教學目標

  1.深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重點

  配樂朗讀、默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

  課前準備

  學生

  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搜集古今中外表達游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準備與同學交流。想一想自己過年的故事和體會,講給同學聽。查閱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閱讀她的作品《琦君說童年》。

  教師

  準備思鄉的音樂。準備古今中外表達游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

  教學內容

  《春酒》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課文中的細節寫得很有情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中的人情民風之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建議

  學生談自己過年的故事、感受,或說一說當地有哪些民風民俗;或教師談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過年的故事

  2.導語示例

  青島的啤酒不僅是青島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每年的青島啤酒節都迎來許多國內外的客人,這在當地已經成為一種民風民俗。每逢過節,人們也都要喝啤酒以示慶祝。好多離鄉在外的青島人總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這是為什么?今天學習《春酒》一文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迪。

  3.教師投影學習目標和字詞

  學生自查讀一讀,寫一寫,根據查找的資料交流琦君的事跡。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思考問題。

  4.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a.本文記敘了作者童年的哪幾件事?表達怎樣的感情?

  b.課文題目是春酒,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5.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本文記敘了作者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表達作者對故鄉民風、人情的贊美。就像琦君曾說過的一樣: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作者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滲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間。

  6.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旨。

  研讀賞析

  1.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

  優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本文圍繞思鄉的主旨,穿插了許多有家鄉味道的細節、關鍵詞語,使文中幾個人物生動形象,尤其是對母親的描寫極為傳神。

  2.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請同學們朗讀或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或詞語,與同學們合作交流,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

  精讀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對細節和詞語的品味,加深對文中作者情感和課文主旨的理解。讓學生自主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閱讀的質量。

  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你讀過這些作品嗎?把課前準備的文學作品與同學們交流一下,看誰積累的資料多,交流得好。

  (學生小組交流,推舉1~2名班級交流。學生可以吟頌詩歌,也可以以唱詩的形式)

  2.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積累知識,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3.延伸練習

  把與同學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練筆本上,并試著仿寫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歌。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學會本課14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結合課文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會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寫一段話。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盧溝橋的建筑特點和歷史意義;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寫法,介紹你家鄉中造型美觀的建筑物。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板書:26盧溝橋

  2、教師進行簡介。

  3、過渡:猜猜課文會從哪幾方面寫盧溝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做到:

  (1)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建立字音與字形的聯系;

  (2)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讀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師生共同檢查認字、識字情況,出示本課生字,交流記住字形的好辦法。

  (2)指名讀課文,留意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3)交流: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盧溝橋的,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3、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盧溝橋歷史的悠久。

  三、讀詞寫字

  1、讀生字(詞)卡片;

  2、交流學習生字的方法;

  3、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好“寬”“檢”“皇”“館”等字。

  四、課堂練習

  郊( )坦( )攻( )設( )檢( )記( )

  效( )擔( )功( )沒( )儉( )紀( )

  五、作業:

  1、完成書寫練習;

  2、填寫“詞語花籃,積累詞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盧溝橋

  郊區

  反抗

  平坦

  紀念館

  完好無損

  姿態各異

  2、指名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盧溝橋的?

  二、合作學習,讀懂課文

  1、自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每年7月7日,人們為什么都要在盧溝橋開展紀念活動?

  2、小組交流討論,形成最佳答案。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細讀思考:

  (1)課文是怎樣寫盧溝橋設計科學的?畫出課文中的具體數字,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說說你是怎樣讀懂盧溝橋“橋柱上的獅子是‘美的奇觀’”這句話的?你從中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3)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與后面講的內容有什么聯系?

  2、交流、品讀

  (1)寫盧溝橋設計科學,主要運用了數字表達的方法和舉例說明的方法,體現了盧溝橋氣魄的雄偉,設計的合理科學;

  (2)課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這一排比句寫出了獅子形態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號,又說明了獅子的姿態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觀”。

  (3)“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概括了后面的內容,后面的內容是這句話的具體說明,它們是總分關系。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找出評價盧溝橋的詞句來。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盧溝橋的特點來。

  (3)解釋詞語:獨一無二、奇觀

  你知道這是誰的評價嗎§、全班一起來朗讀本段,讀出盧溝橋的聞名世界的豪邁來。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余思考:盧溝橋有什么歷史象征意義?

  (2)為什么稱它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里程碑呢?

  (3)解釋詞語:緬懷、悼念

  5、總結全文。

  (1)學到這兒,誰能說一說盧溝橋聞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兩點?

  (2)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二的寫法你有什么感受?(總分)

  今后在寫作上的寫法運用。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根據課后“指南針”中的提示,收集有關“七七事變”的資料。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7

  【設計理念】

  力求突出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設計特色】

  引入選擇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入研讀機制,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揭示課題,教師簡介作者,讓學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感受作者語言魅力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思考:

  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貓?

  2、交流板書:

  大貓 古怪

  小貓 淘氣

  三、理清結構,概括段意

  抓住大貓古怪小貓淘氣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研究:

  1、課文的分段。

  2、段意的概括。

  3、主要內容的歸納。

  (以一條主線所發揮的三大作用,使初讀訓練機理清晰,環環相扣,提高了讀書效率。)

  四、專題研究,理解課文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讀專題,即怎樣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請學生任選自己覺得最生動的一處講給大家聽。

  1、教師先指導一處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應當怎樣講。

  2、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指導,掌握自主研讀的情況。

  3、小組或同桌合作,最后組織課堂交流;教師隨機作點撥、深化和評價。

  (教師示范后,要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可以讓學生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感受最深或最能體現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句子,研讀領悟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賞讀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然后,把這個過程具體地說出來與大家交流。這樣保證他們有時間去讀,有效地鍛煉咯額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把讀課文與研究性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有充分的自由,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真正發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總結談話,升華主題

  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后,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么惹人喜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正說明了在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8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揮聯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說的理。

  3、培養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通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鮭魚(guī) 停滯(zhì) 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悅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取:掠奪。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認為哪個比喻最形象,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斗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臺階。起初輕松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著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說,生命的表現形式卻千變萬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大多數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為什么“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愿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經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強,但繼續“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說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⑴ 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么?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的句子,說說作者贊頌了這類人的什么精神?

  ⑵ 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說說“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戰,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明家──珍惜時間,勤于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斗、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奮斗

  生 征服廣闊領域 進取

  在工場勞動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9

  文本分析

  《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課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優美散文。文章描寫了普通家庭祖孫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對家庭對生命的責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摯,含義深沉。通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親人之間的摯愛之情,并進而感受尊老愛幼的人生責任。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通過前幾個單元的學習鍛煉,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導學設想

  對于這篇含義深刻的文章的教學,如僅從感情入手,往往會造成空對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量從語言的學習入手,抓住語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以語言學習和研究帶動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進知識傳授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達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準確貼切地探究、領會文章深長的意味。同時,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朗讀,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

  導學目標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和中年人對家庭的,對社會的責任感。

  2、欣賞品讀文本,從詞語、語句兩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辭沖淡而寓意深刻的特點。

  導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學習

  1、結合大屏幕圖片顯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屏幕顯示并伴隨輕悠的音樂響起,畫面是夏夜里,涼風習習,人們在江邊散步的情景。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說說留在你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

  2、 請2——3位學生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為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為新知識的學習構建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

  二、朗讀文本,整體感知

  1、 屏幕顯示要求:輕聲地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朗讀是語文教學之靈。學生通過自由讀,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并不知不覺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檢查閱讀效果

  屏幕顯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目的一是使學生在學習起步階段盡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二是梳理文章內容,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請幾位學生說說讀了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個問題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沒感覺,不喜歡也可以,但要讓其簡單陳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重個體的體驗,并發現問題。)

  進一步研究文本,總結大多數學生的意見: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學生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輕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么重要,他從中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

  (無論學生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能過渡到這一點,喜歡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歡的原因。)

  三、再讀文本,領悟主旨。

  請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務。

  1、 讀一讀,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決矛盾的過程。

  2、 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我”、兒子、母親、妻子)的心理活動。

  3、 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由朗讀全文過渡到朗讀文章的重點部分,即解決矛盾的部分,通過學生的讀,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發揮想象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所表達的親情,感受到作為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一步驟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讀語言,領悟深意。

  1、學生自主學習: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2、小組內合作交流:先讀句子,后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為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他有沒有讀出感情。)

  (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教師則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提醒小組總結,準備交流)

  3、班級交流,共享成果。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后談體會。其余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

  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當學生找到這句話時,就要讓學生多讀來領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 的真正達成于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4、歸納本文語言特點:通過以上詞語與句子的品味與揣摩,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意味深長,字里行間都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作為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通過揣摩詞語、句子,把對具體語言的感覺上升到理性規律的認識。)

  5、請學生讀課文,說說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為什么?

  (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新的發現,新的見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此步驟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也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地領悟本文語言的特點。)

  五、與作者交流,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屏幕顯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并評價刪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②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③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他的時日還長(,我伴母親的時日已短)

  (括號內為刪去的話)

  (請學生同桌探討。這一環節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合理說得痛即可。這一步,既培養學生敢于挑戰作者的精神,也是讓學生再次領悟本文的語言特點。)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語表達訓練,屏幕顯示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說……

  爸、媽,你們懷里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領悟了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后,讓學生試著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學生會有話可說,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課外延伸

  1、比較:驗證發現

  閱讀《三代》(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27頁),感悟兩篇文章語言的不同特點。

  (比較閱讀是探究學習常用的方法。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特點是很好的學習角度。作為依次探究性的作業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后適當講評即可)

  2、寫作:體驗發現

  假設你是文中“我”的兒子,請從“兒子”的角度寫一寫這件事。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讀與寫有機結合,事半功倍)

  教學設計點評:這個教學設計從語言的角度學課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語言特點上,以語言帶文本,是語文教學側重對語言的學習,文本的探討,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學目標 往往是漫無目標)。同時設計者還非常注重朗讀,朗讀貫穿了整個設計。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從小問題的發現到特點的梳理到規律的歸納;學習材料由課內到課外文本,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詞語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最后練習的設計也很有特色。比較閱讀就相當于一次探究性的作業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寫作訓練符合學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兩項作業 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起到了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 篇10

  【學習目標】

  1、熏染積極的人生態度,對生命的全新理解。

  2、細致入微探究課文的方法。

  3、準確、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習重點】

  對生命的詮釋。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在你心目中,生命是什么?或生命意味著什么?

  (生命不單是宇宙間的匆匆過客,不單是流星轉瞬即逝的那一剎那。地球上自從有了生命,便有了生機與活力,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那么人的生命更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那么意義究竟何在呢?)

  原來,生命的全部意義在于奉獻,在于留下點什么,而不是帶走什么?關于這個問題,有一位女作家──杏林子,她對生命也作了一番深入地思考,頗有見地,并且發出了強烈的呼喊:生命,生命。

  板書:

  2、學生介紹作者。

  提示:作者從小身患重病,困臥病床,但卻寫下了40多個劇本和10多本散文集,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為什么她能做到呢?

  說到底,就是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對信念的執著,這樣的生命是鮮亮的,這樣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她對生命的感悟。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

  思考:

  1、文中講了三個事例,請用一句話概述。

  2、這三個事例,分別從哪幾個角度在觀察、體會生命。

  動物、植物、人類。

  3、這是三個怎樣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哪些思考?

  復述并作答(在文中找出關于生命的關鍵詞、中性詞理解全段)。

  板書:

  脈 動物→生之欲望→敬重生命 層

  絡 植物→生 命 力→珍愛生命 層

  清 人類→生 命→展示生命 遞

  晰 進

  4、再讀文,畫出你最為欣賞的句子,并說明理由,記牢!

  三、探究學習

  1、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生命的格言?

  學生說后放投影: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泰戈爾

  人的一生可以腐朽,也可以燃燒,我要讓他燃燒起來。

  ──列夫·托爾斯泰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貝多芬

  生命猶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

  ──伽利略

  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看他取得什么。

  ──愛因斯坦

  2、名人的話,使我們對生命及生命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能否講一講我們身邊、你看到、聽到或親身經歷過的有關生命的感人故事呢?

  如:貝多芬、保爾·柯察金、海倫·凱勒、史蒂芬·霍金、張海迪、馬利、向生命奔跑等。

  偉人的事跡讓我們倍受感染,也賦予我們生命無窮的力量,愿同學們都做生命的強者。

  3、生命在杏林子眼中,是險境中掙扎的飛鵝,是磚縫中生長的小瓜苗,是聽診器中強健而有力的跳,那在你眼中,生命是什么?請用生命是說一句話 。

  投影小結:

  生命是懸崖上傲然挺立的松柏。

  生命是搏擊風雨、沖刺蒼穹的雄鷹。

  生命是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雪梅。

  生命是青翠碧綠,遍步天涯的小草。

  生命是一次次更快的沖刺、更高的跨躍。

  生命是一條永不停息向前飛奔的河流。

  四、小結

  還可以說,生命是一輛飛速前駛的列車,它容不得有絲毫的懈怠與片刻的松馳,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部車的車手,只有時刻緊握方向盤,集中全部精力向我們的目標飛奔,生命才會凸現它特有的風彩與魅力!愿我們每個人都做最優秀的車手!

【教學設計方案初稿】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4-19

教學設計方案07-22

燕子的教學設計方案11-29

爭吵教學設計方案11-22

《林海》的教學設計方案11-30

窮人教學設計方案11-30

理想的教學設計方案11-30

貓教學設計方案07-22

美術教學設計方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