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殇别恋,秋殇
秋殇别恋,秋殇
日期:2018-11-30 17:23:02 编辑:曾锆越 来源:互联网
秋殇(寒凉,秋霜,琴声,嫦娥,秋风)
隔岸面水心微慌
秋霜至,夜已寒
琴声瑟瑟话凄凉
空对月,人彷徨
嫦娥独守广寒凉
月已圆,君未还
不知秋思寄何方
猜你也喜欢:我愿平凡 绝不平庸(平凡,看破,都要,
我愿平凡 绝不平庸(平凡,看破,都要,楷体,探求)
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我的心里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同是人们所在探求的答案。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沉来俯视我,即便我仰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和天的高远;我平凡,但却不需以你的深刻来轻视我,即使我聆听什么,要听的也不是你空洞的大话,而是林涛的喧响和海洋的呼喊。
当然,当那些真挚的、熟悉的、陌生的朋友提醒或勉励我之时,不论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我都会感到温暖和感激。孤芳自赏并不能代表美丽,也不能说明绚烂,自以为不凡更不能象征英雄气概或是顶天立地。
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平凡得像雾像雨又像风。然而,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并非没有魅力可言的。越是平凡的地方越真实,越是平凡的人越诚实,越是平凡的事情越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日月更替,四季轮回很平凡,没有这种平凡也就没有人类的繁衍。
环卫工人很平凡,没有这些平凡我们便只能在垃圾中生活;教师警察很平凡,没有这平凡的劳动,人类的知识便不能得以延续,社会的秩序便不会获得安定。可以说是平凡托起了整个世界。重视平凡,安于平凡,就能在平凡中成就自己。平凡是做人的常态,平凡不是平庸。我们可以功不成、名不就,可以无过人之才,也可以无惊世之举,但绝不可以不知为什么而活,绝不可以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绝不可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无所用心。
一个人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都要做得:比平凡者更平凡。假如你真诚地去平凡,把平凡高高地举过头顶,举过你难于摆脱的自私、偏见和傲慢,并做到持之以恒,你就是一个成功而了不起的人了。生活中还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平静做人,就是甘于平凡,它虽然有一些性格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是来源于看破的功夫。看破不是消极的看开、暂忘,更不是破罐子破摔的无所谓。看破是一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明悟,是对人情世故变化规律的了然,是对人生和社会的通透理解。
人的一生要面对许多人,
要经历许多事,但无论如何都要活得平凡而高贵。其实这也不难,只要学会热情做事、平静做人就够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我愿做个平凡的愚者,做个大智若愚的凡人。
猜你更喜欢:浦江儿女天山情(第二章30)(出工,过
浦江儿女天山情(第二章30)(出工,过继,去了,刮痧,家里)
(三十)带病出工干农活
1962年7月2日,昨夜值班,大约一点半左右,我们吃完烤面饼,巡逻一会后离开学校。临走时,党支部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光,校长和三位老师值班巡夜,彻夜未眠,多辛苦呀!从学校里出来,我们四人分成三路,周才宝和周顺仙单独回家,我和陈桂仙一起回到集体宿舍。我第一次深更半夜和一位女同学一同走路,不免有点害羞,忐忑不安。我走在前面,她紧随其后,两人不敢并肩而行,生怕被人看见笑话。
清晨,急忙起床,整理被褥行李,准备搬寝室。新的集体宿舍离学校足足有一里多路,来回不太方便。傍晚,放学后去河边捞猪食水草,顺利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一身轻松。明天要考立体几何,晚上抓紧时间突击复习。
7月18日早晨起床以后,感到不舒服,头昏脑胀,浑身无力。早饭只喝了一碗粥,便不想吃了。邻居王天龙来叫我:“龙生,摊麦秸去了。”我无力地轻声答道:“好,我就来。”说实话,我打心眼里不想出工干活,身体有病嘛!然而,大家都出工了,连安龙弟弟也去了,我只得带病出工。干完摊麦秸的活,刚走到家门口,蒋逸官扛着锄头来叫我一起去蚕豆地干活。我不好意思推却,只好懒洋洋地拿起锄头跟他一起去了。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我干得筋疲力尽,头重脚轻,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便一脚深、一脚浅地回家了。一到家里,就躺倒在床上。母亲收工回家,见我病了,便来给我刮痧,就象刮掉一层皮似的,痛得我直叫唤。我拚命地忍着、叫着,身体不停地扭动着。傍晚,母亲从地里回来,问我病好些了没有,要不要再刮痧?我说:“刮痧太痛了,实在吃不消,还是扎针吧!”
7月29日中午,是午睡的时间。由于干了一上午的活,不得不放弃午睡,坐在风凉的新房子里看书。突然,母亲大声叫喊:“龙生,人家都出工了,你倒好,躲在这里看书,还不快去!”我赶紧合上书本,跟着出去。母亲在前面一边走一边埋怨说:“龙生真是一塌糊涂,懒得要命!一有空就捧牢一本书,就连大便时也看书,快要变成书呆子了。”我听了,一阵心酸,眼泪汪汪,难过极了。难道我看书是为了逃避劳动吗?放假以来我在家里干活还少吗?我越想越伤心。这天下午,我和蒋逸官、王天龙等在炎炎烈日下锄草,一直干到天黑完成任务才收工回家。
8月2日上午,刮起了七、八级台风,不出工,我换上新衣服,拿了几只甜瓜和一本《上海文学》,去河对岸看望过继娘。过继娘不在家,在示范场工作。过继爸生病在家。妹妹和兄弟们热情地招待我。吃午饭时,过继娘回家了。她连淋湿的衣服也来不及换,就忙着炒菜、做饭,一起吃饭。“龙生,你们家里都好吗?”她笑眯眯地问。我说:“很好。”过继娘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丈夫有病不能干活,大儿子苏龙海参军去了,四个弟妹还小。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肩上。家里破旧简陋,虽然贫困,全家人却和和气气,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