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明節吃啥 廣東清明節吃什么食物

廣東清明節吃啥 廣東清明節吃什么食物

日期:2023-02-22 05:16:5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廣東人清明節吃什么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歷四月五日。在這一天里,你知道廣東人都有些什么樣的食俗嗎?廣東的清明節吃些什么呢?下面就隨百分網小編一起來

廣東人清明節吃什么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歷四月五日。在這一天里,你知道廣東人都有些什么樣的食俗嗎?廣東的清明節吃些什么呢?下面就隨百分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廣東人清明節吃什么

  廣東人清明節吃什么

  糯米藕

  寒食節習俗首要就是寒食了。寒食包括粥、面、漿、飯、餳、糕、餅、馓子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寒食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麥糕的做法是:先將大麥磨成麥漿煮熟,再將搗碎的杏仁拌入,冷凝后切成塊狀,食時澆上糖稀即可。棗糕又叫子推餅,以面為蒸餅樣,團棗附之。炒面即將五谷雜糧炒熟磨成面,拌以各類干果脯。糊是用黃米面或小米面或高粱米面加水成糊后蒸制的一種食品。有的還在蒸“糊”時撒上煮熟的紅棗,待冷確后,切成條片或塊狀。宋莊季裕《雞肋篇》:馓子,又名環餅,即古之寒具。系用蜂蜜調水和面經油炸而成。

  山西寒食節要蒸寒燕兒。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燕子、老虎、獅子、兔子、蟲子、桃子等蒸熟后著色,用白線串起掛在窗子上,或送親朋好友。送給已婚男女的寒燕是背上背著小燕的寒燕,意思是子孫興旺;送給男人的寒燕下面串得是蛇盤兔。祭食蛇盤兔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送給女人的寒燕下面串得是老鼠鬧葡萄,意思也是多子多孫。

  寒燕兒

  山西、陜西等省清明節用子福上墳祭祖,祈求子孫有福。子福是用面粉包上棗、豆、核桃等,外層放一雞蛋,周圍盤上面蛇用蒸籠蒸熟。子福在祭墳完后全家分吃。娘家每年都要給出嫁的女兒送一個子福。女兒初嫁的第一個清明節,娘家要特制一對子福送給女兒女婿,女兒便抱著子福到婆家祭祖、認祖宗。廣東稱掃墓為“拜山”或“行清”。拜山后分食甘蔗,并將吃過的蔗渣丟于墳前,還要將包?a href='https://www.oh100.com/zuowen/yu/' target='_blank'>雨槿鲇詵厙啊8收嵩⒁飩誚詬摺?/p>

  蒿餅

  清明還有吃蒿餅、青團、青菁飯的。明代《七修類槁》:古人寒食采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現在青團有的采用清明茶、青艾、棉菜(又稱鼠曲草、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或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

  鼠曲草

  芥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清明節因與上巳節相近,食俗也有吃煮雞蛋。清明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青團子

  清明甚至是一個界限,許多美食過了清明,就不再鮮美。刀魚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刀魚乃“長江三鮮”之一,銀色的鱗片,狀如刀。清明前魚骨軟如綿,清明后魚骨硬似鐵。“明前茶”也因采摘的時節而珍貴,除此以外,春筍、薺菜、馬蘭頭、枸杞葉……都是過了這一時節便大打折扣的美味。

  廣東清明節會吃的菜

  1、蕎菜

  蕎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

  廣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豬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后,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2、薺菜

  薺菜是陽春三月的應季時蔬,又因其與“聚財”的諧音,而頗受百姓喜愛。關于薺菜,有這樣一種民間傳說,清明節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鍋,每人吃一碗,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另外,因“薺”與“吉”諧音,所以,薺菜也有“吉菜”的說法。

  “農歷三月三,不忘薺菜煮雞蛋”,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清明節最常用的做法。具體做法其實很簡單:先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2-3片生姜,可以煮成一大鍋,全家吃。

  3、雞蛋

  清明節因與上巳節相近,食俗也有吃煮雞蛋。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吃雞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順水沖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征圓圓滿滿。

  4、艾

  清明節吃艾?是廣東的傳統風俗。清明節的艾?被稱為“清明?”,清明節前夕,市民到野外采摘艾葉,剁爛成漿后與米粉和糖做成?糕,蒸熟后分給大家吃。由于艾葉有祛濕、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吃清明?身體強健之說。

  做艾,一般要先將搗碎的艾草加上糯米粉、水、糖,一起拌成團,然后把面團捏成一小團,搓圓捏扁,把搗碎的花生、芝麻等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捏成扁圓形等形狀,墊在芭蕉葉上放入鍋中,隔水蒸約20分鐘,清香怡人的艾?就可以出爐了。

  除了蕎菜、薺菜、雞蛋、艾?這些食物外,廣東清明節還流行吃菜包糍、粽子等食物,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5、菜包糍

  清明前夕生活在粵北山區的南雄客家人除了掃墓祭祖、緬懷先輩外,還一直流傳著吃“菜包糍”的傳統習俗。相傳,清明時節吃了黃梔子和粘米做成的包糍,不但可以避邪,還能清熱去濕。

  不起眼的菜包糍其實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菜包糍原本是南雄湞江一帶船民的小吃,所以又名“船佬糍”,南雄珠璣巷是著名的廣府人南遷的中轉驛站,也是客家人的聚集地,相傳唐宋時南遷的中原地區先民春夏季節原本習慣用麥子做成面粉來做菜包,一路南遷至嶺南后,由于麥子甚少,便用水磨將白米磨成的米粉來替代面粉,做傳統的菜包糍的風俗也由此在南雄地區流傳至今。

  6、粽子

  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習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要比端午吃粽子早得多。現今仍有許多地方流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吃粽子的民間風俗。據廣寧縣志記載,當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必不可少。“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廣式粽子的著名品種有“堿水粽”、“燒鴨粽”、“豬油豆沙粽”、“叉燒蛋黃粽”、“鮮肉蛋黃粽”、“椰蓉粽”等,裹包形式有“四角粽”、“五角粽”,其中“什錦裹蒸粽”,一只重量達500克。

  7、螺螄

  清明時節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廣東和廣西人炒螺螄時,喜歡用蒜頭和鮮紫蘇葉做作料,這不僅能使螺肉的味道更加鮮美,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清明節簡介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后,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

【廣東人清明節吃什么】相關文章:

1.廣東人冬至吃什么

2.廣東人的清明節食俗

3.廣東人年夜飯吃什么

4.清明節吃什么

5.清明節吃什么

6.清明節吃什么

7.清明節應該吃什么

8.南方清明節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