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活動方案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方案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活動方案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方案

日期:2023-02-20 17:30:48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
  
  創意單位:黃石市河口中學
  
  活動范圍:黃石市河口中學
  
  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
  
  創意單位:黃石市河口中學
  
  活動范圍:黃石市河口中學
  
  背 景:2010年9月,學校新的學生宿舍樓建成并按要求進行完成配制后。全鎮中學生都集中在學校上學,并在校住宿,學校規模大、人數多。學生基本上來鄉村中的各個自然村,他們的思想品質和個性差異較大,大都以自我為中心,自制、自控、自律的能力較差,受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絕大部分家長為農民,本身素質不高,缺乏對孩子有目標、有方法、有效率的教育)不足的影響,使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表現出明顯的缺陷。因此,如何針對學生思想和行為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學生守則》《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引導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提升我校學生文明程度,本著立足本校,著眼小處,練好內功,外樹形象,努力為師生創建一個安靜、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我校自2010年起實施了“好習慣伴我成長”活動。通過3年的不懈努力,此項活動成效顯著,受到了廣大教師、家長、學生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我們的主要做法如下。
  
  做法:
  
  一、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
  
  1、氛圍創設明禮儀。
  
  校園文化、教室文化、校園廣播等開設“文明禮儀專版”,充分展示文明禮儀標語、圖畫、先進事跡。樓內大廳走廊、橫梁上張貼、懸掛文明禮儀標語,教室里的條幅、班級板報專欄刊登禮儀常規制度,明確文明禮儀重要性及相關落實內容;校園廣播設專欄“禮儀講座”,學習《規范》《禮儀常規》,講古今中外禮儀小故事等。濃厚的文明禮儀氛圍的創設,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禮儀殿堂之中,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文明禮儀素質。
  
  2、反省故事學禮儀
  
  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思想上不穩定,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但又想獨立地走向成熟,加上未成年人逆反心強,所以未成年人一直是教育界重點關注的人群之一。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大道理、套話、枯燥的說教讓他們難以接受。如何讓枯燥的說教變得生動,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用生活氣息濃郁、文化底蘊厚重的各種故事來建構學生的認知,讓抽象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理論變得形象,深入淺出,簡單易懂,具有哲理性,讓學生在聽故事的愉悅中獲得啟示,從而影響和啟迪學生們的思維,促進他們思考和頓悟,豐富他們的人生世界。
  
  案例:
  
  現在的孩子大都嬌生慣養,在家幾乎是不會做衛生的,偶有做做,也不得法、輕描淡寫,家長或心疼或無耐,最終還是由大人代替。長期以往,自然而然,學生也就學會了嬌慣自己,養成了干脆不想做或者出工不出力的勞動態度,在班級的值日和勞動也有這樣的現象,尤其是課間衛生保持的不好,地面的垃圾不愿撿拾,就連自己座位附近的垃圾也不愿意揀,總是找借口說不是自己扔的,幾次說教效果不佳。一天,我走進班級,發現趙健的座位底下有一些碎紙垃圾,我想起了之前的種種現象,于是,我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美國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把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兩個不同的街區。其中一輛原封不動地停放在帕羅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則摘掉車牌、打開頂棚,停放在相對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結果,停放在中產街區的那一輛,過了一個星期還完好無損;而打開頂棚的那一輛,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無損的那輛汽車敲碎一塊玻璃,結果剛過了幾小時,這輛汽車就不見了。以這項試驗為基礎,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筑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完好的東西,便沒有人去破壞;而破壞了的東西,就會遭受更大的破壞。沒有“窟窿”的時候,沒有人去鉆“窟窿”;而一旦有了一個“小窟窿”,就會有一群人一起去把它變成“大窟窿”。干干凈凈的地上人們不愿意弄臟它們,突然有人扔了一點垃圾。結果不出多時,這面地上就會出現大大小小許多的垃圾。現在你們思考一下,老師想說什么?人可以改變環境,環境也可以改變人。同時,我們應該敢于擔當,應該有我是班級的主人的意識。
  
  于是,我又說:當然,“破窗理論”也不是沒有破解的方法。威爾遜和凱林在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沒有及時修復”。也就是說,只有在“破窗”沒有得到及時修復的時候,“破窗理論”才會應驗。如果對于這樣的“破窗”啥時出,啥時修,出一扇,修一扇,把治安隱患、衛生隱患都消滅在萌芽狀態,我們豈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在說班級地面的垃圾問題,為什么有垃圾?因為這原來就臟,為什么臟?因為有人扔了垃圾,并且沒人撿拾。同學們陷入了沉思。可想而知,后期我們班級的衛生再也不是問題了。因為一是沒人扔了。二是即使有了垃圾同時有人撿起。在一個班級的帶動下,全校的衛生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觀。
  
  一個個故事就是一個個思索,一個個思索就是不斷的進步。有了學生反省式的不斷進步,又何愁學生不懂事,何愁學生不進步呢。
  
  3 、一日常規行禮儀
  
  學校制定了一日禮儀細則,從點點滴滴,一言一行做起,抓好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早晚上學、放學要主動與父母、同學、老師打招呼問好。“您好、您早、再見”不離口,語氣溫和,“請”字常用。進入校門、上下樓、教室門要自然成行,右側通行,出入辦公室和他人房間,要先敲門問好。“請進、請問、謝謝”文明用語常應用。學生放學乘車自覺站隊。為了有效實施,養成習慣,開始實施階段,學校健全了監督機制,由德育處主抓,值周教師和值周生課間、中午、放學時間定崗定人進行檢查,發現不文明現象及時糾正并進行公示,量化打分每周評出優秀班級,頒發文明禮儀流動紅旗,以此促進此項工作的長期性,有效性。現在,同學們進校門自然成行,進入樓門不擁擠、不喧嘩,上下樓走廊內通行自然站隊,靠右側通行已尉然成風,主動向師長打招呼問好隨處可見。針對學生隨手亂扔的習慣,要求每一名學生要做到“四帶”,即帶一個裝垃圾用的塑料袋,帶一塊手帕,帶一個水杯,帶一塊抹布。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到整理自己的房間,從個人衛生到如何保持環境都有明確的要求,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4、標兵評選樹禮儀
  
  學期初承接假期在家表現情況以學生自評為主,由家長監督,審查具體材料進行評選。班級推薦候選人,全校師生投票選出“全校十大禮儀明星”,學校頒獎。
  
  學期中根據實際表現,每周各班推薦一名禮儀小標兵,由班主任老師寫出文明禮儀誠信事跡材料,在周一全校升旗儀式上予以表彰并授予小標志。獲得三項“禮儀小標兵稱號”的將自動獲得優秀禮儀小標兵的特殊標志。這些孩子負責全校的禮儀值日。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每周可增設不同培養側重點;如認真傾聽、坐姿端莊、行走有序。長期以往,使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由引導變為自覺。獲選的禮儀小標兵相關事跡材料及照片在校園宣傳欄及學校網站上予以刊登表揚。
  
  二、培養學生消費的好習慣
  
  如今,家庭生活都很富裕,家長給予孩子吃穿的消費投入都很大,很怕孩子虧著。因此,造成了如今的孩子亂消費的現象比較嚴重。有的住宿生家長周一帶給學生的零花錢達80、100元,可是不到周末就花光了,還向同學、老師借錢。垃圾堆里隨時都看到整個的蘋果,還有整個的'饅頭等食物。針對學生亂扔食品等現象,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計劃用錢、適度消費、“貨比三家”的好習慣行為養成教育。教育學生計劃用錢、節約用錢。開展了“我與父母比辛苦”系列活動,邀請家長到學校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召開“學會感恩”主題班隊會等。我們還在全校開展了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做起,不亂花零錢、不亂扔廢棄物活動。每學期都開展“廢品中的希望工程”勤儉節約教育活動,號召學生把家里廢棄物、易拉罐、飲料瓶、舊刊物、紙箱等收集起來,送到廢品收購站,每次活動都能創收幾百元。用這筆錢為特困生辦了幾件實事,學生也在這種種體驗教育中,領悟到勤儉節約的真諦。學校每學期開展了“節約小標兵”評比活動,讓事實說話節約小標兵介紹自己的一些節約小竅門和方法從而帶動全校學生的節約自覺性。
  
  三、培養學生學習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告訴人打魚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我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案例:
  
  學生進入初中,學科增加,作業量也增加,再加上早晚自習,教師在輔導的同時擴寬了知識面,增加了知識的難度,有部分學生在做題時,只注重于答案而忽視過程。在一次考試中,出現一個在課堂內所講的例題,但還是有許多學生做錯。究其原因是,他們對于教師在講授解題方法時,就不耐煩去聽,只是等著教師告訴正確的答案,而沒有用教師提示的方法去認真思考,每次的答案都是教師給出來的,不是自己想出來的。所以就算遇到同樣的題目,但是完全忘記了怎么做。對于這種現象,我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又臟又老的乞丐,有一天當他祈禱完畢后,一位天使出現在他的眼前,天使告訴乞丐,上帝可以實現他的三個愿望,老乞丐心中大喜,說出了第一個愿望:要變成有錢人,上帝點了點頭實現了他的愿望;老乞丐又說出了他的第二個愿望:要年輕40歲,上帝也幫他實現了這個愿望,最后他的一個愿望是:一輩子不需要工作,剛說完,他立刻又變回了老乞丐了,他問上帝為什么,上帝說:“工作是上帝給你最大的幸福,你把它丟掉了,當然一無所有。”這個故事告訴學生:什么事情都要靠投入工作才能創造財富,如果整天什么都不做,夢想著不勞而獲,那就像會像老乞丐那樣的。如果老師在講解做題方法時,只等著老師說答案,而沒有用老師提示的方法去認真思考,這就有點像老乞丐一樣,讓上帝直接給他金銀珠寶,不要給他工作是一樣的。讓學生認識到,在學習中要改變這個不好的習慣,要自己學會動腦筋,要自己真正掌握知識,不然就變成了一個“小乞丐”。
  
  講故事也是一個預防,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就要不斷的預防,我們不能等學生犯了大錯之后才去發火,才去教育。教育要做在前面。教育要做到學生心里。
  
  三、培養學生做人的好習慣
  
  充分發揮主題班會的教育功能,講述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以及開辦專題講座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學期都開展一次“弘揚民族精神”活動月,內容包括召開一次“我心中的英雄主題班會”;收看弘揚民族精神的有關節目;舉行一次主題升旗儀式;開展一次“誰是英雄”的征文活動;學唱一首英雄歌曲等。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自強、自立的精神,樹立了遠大理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使他們的思想與道德境界得到了升華。為了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向上的好品質,不間斷地開展了讀書、書法、繪畫、籃球、乒乓比賽及優秀作品展,讓同學們在獲得榮譽、享受幸福感的同時,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作為教師就是要用例子來說服學生,用事實來震動學生,用體悟出來的哲理來促使學生不斷地自我提升。
  
  效 果:
  
  活動開展以來,抓禮儀教育,創文明校風,誠實守信、與人為善、文質彬彬、和諧有序已經成為校園主旋律。隨著朗朗書聲,經典文化的芬芳氣息彌漫整個校園,打架罵人的少了,見了師長會誠懇問好,同學有困難爭相幫助……家長反映孩子們回家變得更加懂事了,知禮、懂禮、用禮的好習慣使得家庭溫馨而和睦,家長還反映,孩子們起來越孝順了,能夠體會父母的辛苦,家長的心也放寬了,不自覺間也注意起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全校育人環境更加和諧優美,人際關系團結和睦,形成勤奮上進的學習風氣,讓學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
  
  河口中學:柯迎輝
  
  2013-8-2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相關文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學習考察報告01-17

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開展情況自查報告01-12

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會議上的講話07-27

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動員大會上的講話07-27

強化共青團工作創新促進青年思想道德工作全面發展07-27

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調查報告05-26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測評工作宣傳動員的講話07-27

科技創新小論文創作的學習案例03-22

班主任教育活動創新案例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