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日期:2023-03-19 11:26:3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供大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篇1

  問題: 面對當今的就業形式,你打算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計劃? 解答: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大學生面臨著空前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遭受著“就業難,難就業”的困擾。尤其是“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機制的引進,在某種程度上給本來就很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了更大的復雜性。如何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視。可以說,開展系統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迫在眉睫。但是,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的適應就業的市場的變化,職業規劃教育的發展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這個市場經濟競爭尤為激烈,就業形勢頗為嚴峻的今天,讓大學生認識、了解、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很強的重要意義。

  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為了應對日趨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及早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這種在西方職業指導中的常見方法,于近期被應用到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了很多問題。對大學生開展行之有效地職業生涯規劃,有較強地現實意義。不但可以提高就業力,而且從長遠來看,對個人的發展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擇業觀。一些畢業生缺乏必要的自信,就業時“饑不擇食”;另一些依然抱著“天之驕子”的心態,就業時“好高騖遠”,脫離社會需要。這兩種傾向都將導致就業成功率的下降。不管承認與否,大學生的第一份職業從廣義上講就是擇業的結果,但這種擇業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愿,學校的推薦,社會單方面需求的結果,與大學生自身的條件(職業興趣、職業錨、職業能力)可能并不完全相符。而我們提倡的是科學擇業,即求職者依照自己的職業期望和興趣,憑借自身能力挑選職業,使自身能力素質與職業需求特征相符合的過程。由于現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已經改革,傳統的計劃分配已被“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取代而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形式,但是這種體制上和觀念上的變化與學生在成長階段所受到的教育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面對日趨緊張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在入學時選擇學校和專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標準就是——畢業后好找工作,缺乏主動擇業的觀念。大學生畢業時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盲目自信,只考慮自身的需要脫離實際,對求職單位和職業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種是純粹的現實主義心態,“只要社會需要的就是我們要選擇和考慮的”。這與所提倡的科學擇業觀顯然是背道而馳的,科學的擇業觀倡導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礎上的“人職匹配”,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建立這種觀念。

  2、有利于降低不斷就業的時間。如前所述,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由于職業目標模糊,缺乏自我認知,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為盲

  目就業和擇業,直接的后果是人職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草率跳槽。經過系統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一般都有明確的職業定向,對第一次擇業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雙選的基礎上找到一個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從而降低了因人職不匹配而導致的一個人總是處在不斷的就業狀態中。

  3、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有利于大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從而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一個有效的職業規劃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專業的職業測評,來確定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個性特點、天賦能力、缺陷、性格、氣質、興趣等影響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所以,大學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善于剖析自己的個性特征,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適合干什么。研究表明,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與其職業興趣相吻合,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長時間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勞;反之就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還容易感到厭倦和疲勞。因此,一定要慎重考慮所選的職業是否與自己的性格、職業興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長遠發展。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就業指導的理論教育,在實踐方面給與了更多的科學性和可用性的意見。高校就業指導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會不斷地遇到問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當今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挑

  戰,積極有效的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高校就業指導進一步科學化發展的標志。

  5、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對社會的發展也有巨大的功用。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擇業就業不再那么盲目,而是根據自己理想的職業有計劃科學的進行適合的選擇,給自己合理的定位,在社會中盡量發揮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使得社會分工有了最大程度的資源優化配置,有效地提高了整個社會國家的就業情況。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和理解上的誤區

  第一,眾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和重要意義尚不明晰。筆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沒有任何概念。通過對襄樊學院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職業規劃,對自己將來如何一步步晉升、發展沒有設計的占29.2%;有設計的占60.8%,而其中有明確設計的僅占9.9%。 即使對職業規劃有設計,也未免又過于理想化。有關專家認為,由于缺乏對行業、職位詳細信息的了解,體驗不到真實的職業環境,大學生職業規劃還停留在理想層面,目標遠大但缺乏可操作性。

  第二,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認識比較薄弱。有些人認為如今的社會發展太快,尤其進入了信息化社會,許多的事情的是未知和無法預料的,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打算得再多到時候也許什么都用不上。其實恰恰相反,正因為社會發展的快,我們才應該未雨綢繆,為即將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有備而來應萬變之勢。

  機遇是什么?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成功不僅僅是給那些只抓住機遇的人的,更多的青睞于既能抓住機遇又可以制造機遇的人,這一切都是要講求技巧和策略的,正確看待職業生涯規劃,并堅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將期望值過大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從理想變為現實。

  第三,大學生普遍存在自我評價過高,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現象,同時對自己職業發展期望值過大。主要表現為擇業過程中就高不就低,只注重“錢”而忽略“前”,只看好東部而鄙棄西部,只想著城市而忘記鄉鎮,只期待進大企業而不考慮小廠家,總之眼睛只向著大的(大機關、企業、公司),高的(高薪水、福利),強的(強的發展勁頭)瞄,而根本不睬小的(小地方),低的(低保障),弱的(弱基礎)。這無疑給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同時給社會帶來了無比的壓力。

  第四,就是對學歷和能力的問題不能有效的區分,誤將現在所學的專業等同于職業。現在社會上學歷高能力低的大學生多如牛毛,因此很多用人單位都說學歷只是作為參考,關鍵是看工作中的實際工作能力。學歷從某種角度講就是表現為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和所接收的知識量,而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得通過實踐的考察才能見得分曉。能力牽扯的方面就太多了,他不單單是學習能力,還有諸如社交,運動,協調,組織等的能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篇2

  一、現狀分析

  職業生涯教育所詮釋的是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的教育理念。在大學階段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課程已成為全球教育界的共識。據美國職業輔導協會下的青年發展委員會資助的調查顯示,美國49個州的百來所大學機構中,幾乎所有都提供了不同類型的生涯課程,有關職業生涯教育從中學到大學已成體系,且非常成熟。香港、臺灣地區的大學,也都普遍開設了職業生涯輔導課程。進入新世紀,內地各高校也已經逐步開始對職業生涯教育的探討和摸索。

  (一)高校方面

  1、職業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視,但由于起步較晚,未能獲得足夠的資源和支持。目前,內地高校因為政府的相關政策引導、學校服務職能的增強,也陸續開設了多種形式的職業生涯教育和輔導課程,并部分計入學分。但由于尚未形成獨立的理論和課程體系,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組織應有的固定機構、相應的設施設備、專門的活動或教育場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獲得落實。

  2、職業就業指導較多沿襲傳統,還只停留在就業這個具體問題指導的層面上,距離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生涯教育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就業指導以就業推薦、就業派遣、外聯企業、舉辦招聘會等傳統形式為主,就業(職業)輔導課程和咨詢僅作為“點綴”,并未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培訓和個體咨詢。高校開展的大學生素質教育也各自成一體,并未有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來規范。

  3、專業人員配備和相應軟環境配套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不具備相應的專門從事職業生涯教育的專業人員,大多數是由各高校輔導員兼任。相應的軟環境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也無法滿足。

  4、職業生涯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個體職業生涯的發展,活動之前要制訂有詳細的活動方案或計劃,并緊緊圍繞最終目的而規劃、組織和實施,但由于職業生涯教育的體系正處于探索實踐階段,各高校開展的情況參差不齊。有部分院校開設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并計入學分,但絕大部分也僅是停留在選修課,甚至只是幾次講座的水平,并沒有系統地設置課程體系。更重要的是,幾乎大部分院校目前更多關注的是畢業生,而較少能從低年級就開始進行職業生涯的引導和教育。

  (二)指導教師方面

  1、參與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師大部分對這項工作具有飽滿的熱情,但由于對職業生涯教育的意義認識不夠完全,不知該從何做起,這直接影響到教育活動的效果。并且很多指導老師自身的職業經驗不多,自我的職業規劃都不夠清晰,因此所開展的教育活動說服力并不強。

  2、指導教師中專業人員少,大多數是從高校的專職學生工作崗位轉崗或身兼二職,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識和活動開展基本依靠經驗和個人悟性,缺乏專業的學習和訓練,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困惑大多難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3、多數擔任職業生涯教育的指導教師仍停留在“單向式”的教育形式,沒能根據學生真正的需求來安排課程,課程設置比較盲目,課堂效果不佳,開設的課程受歡迎程度不高。學生對學校安排的職業生涯課程產生不信任,長此以往將產生逆反和排斥心理。

  4、多數教師工作時間長、負荷大,但待遇未體現出相應較高水平,很難吸引更多的優秀人員參與其中,且在職業生涯教育崗位上提升較難,主要在于專業技能上的培訓和崗位職務上的提拔較難。較多人“找不到職業發展方向”,時間長了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影響指導教師對職業生涯教育行業的熱情和信心。

  (三)學生方面

  1、大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教育概念認識粗淺,僅停留在“考證”、“職業熱門”“行業收入”等問題上。

  2、長期以來,大部分學生僅作為職業生涯教育活動的受眾存在,被動地接收學校和指導老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對職業生涯教育的需求僅停留在潛意識階段,需求意識尚未被喚醒,更沒有把意識提升為行為或實踐,因此,學生更多表現出來的是“漠不關心”,缺乏社會競爭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3、由于課程設置和指導教師的原因,部分學生對學校的課程不夠信任,很多時候僅僅是應付學分而修讀,并未能真正把接受職業生涯教育作為大學生涯的一門重要課程來對待。

  (四)社會支持等其他方面

  1、社會考評有傾向。政府和社會在對學校的就業進行考評時,更多關注的是就業率的數據,而忽視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很多高校中各專業的就業率高低,對該專業的招生指標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日益嚴峻的就業競爭壓力下,社會對學生多鼓勵和引導“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卻與職業生涯教育的宗旨相背離,間接導致高校及學生對職業生涯教育的忽視。

  2、社會支持不夠,且高校對校外資源的使用有諸多顧慮。目前社會資源比較零散,缺乏有效整合,未能對高校的專業指導起到支持和幫助作用。通常校外相關專業人士進校沒能起到實質作用,且高校以培養教育為目標,校外機構以盈利為目標,二者的最終目標不一,使得高校對校外資源的使用顧慮較多。

  3、高校的“準入”門檻較高,校外有經驗人士有意愿也“難以”全職進入學校事業編制。這就極大影響了部分校外專業人士對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活動的參與熱情。

  二、對策思考

  (一)高校管理方面

  1、應提升職業生涯教育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地位,加大對職業生涯教育的專業人員、軟硬件配置的投入。建議組建“學生職業發展中心”,職能包含職業輔導與咨詢,職業信息收集發布,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社團,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及輔導等,功能替代之前的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和心理咨詢中心,為學生發展提供幫助。提倡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之切實做到就業率、就業質量與就業服務的同步提高。

  2、將職業生涯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之中,列入教學計劃,使職業生涯教育工作日常化。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從低年級到畢業班,分階段在大學生中開展有針對性、系統性、連續性的職業生涯教育,并計入學分。對低年級學生著重制定“自我認識、樹立目標”及“增強素質、制定計劃”,而高年級著重“樹立信心、抓住機會”和“知己知彼、人才匹配”的分類教育目標。除理論課程外,依托校園文化建設和素質拓展計劃,全方位、分級開展各類校內活動。

  3、改善從業教師所需的工作環境和軟硬件工作條件。給予相應的薪資待遇,對超負荷,超時間部分工作給予合理的回報;提供從業教師參與培訓和提升的機會,對有志于長期服務的老師和僅僅是有興趣的參與者區別對待,給予不同檔次的培訓機會;設計從業教師發展空間,開設適當的發展通道,鼓勵長期的指導教師往縱深專業化方向發展。

  4、適當借助校外資源,彌補校內職業指導人員數量、質量上的不足。可邀請各行業、企業HR人士(人力資源管理專員)從行業的角度分析對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解;利用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的優勢,考慮合理的高校和社會的資源置換,給予指導教師和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充分開發校友資源,提供學生生涯訪談或求職機會;開辟校外有經驗人士全職進入高校,或者作為志愿者參與和指導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活動的通道。

  (二)指導教師方面

  1、多參加相應專業培訓。經過系統訓練并獲得資格證書,有助于支撐指導教師的從業信心。可以通過篩選選派部分優秀教師參加外地專業發達地區的培訓,更多數人員可以在當地尋求相關機構就地培訓。

  2、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本著“以學生為中心”及“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的思路設置課程內容,盡量以小團體教學為主。摒除“單向式”教學,課前課后通過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課程教學效果,將學生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主體中來,幫助學生樹立在校期間就是“準職業人”的概念。

  3、在進行個人咨詢時,要充分引導學生意識上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告知設計的方法,以學生的決定為中心,幫助分析和澄清錯誤,堅決避免給予式、命令式、替代式、超越式等咨詢方式。對于不明晰的結論,不能輕易給出。

  (三)學生方面

  1、引導學生自發建立職業生涯教育規劃的專業社團,以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促進”為主,指導教師輔導為輔。鼓勵高年級學生協助指導低年級學生,實現“傳幫帶”。

  2、鼓勵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充分利用閑時、寒暑假接觸崗位,在與社會的接觸中堅定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增強競爭意識。有意識開設“第三學期”,實際參與社會崗位鍛煉,更可作為選擇職業方向的參考依據。

  3、條件允許的,可以有選擇地參加校外專業機構的相關活動,例如就業訓練營、校友職業沙龍、機構的職業工作坊等。可考慮選擇一些資質合格,屬公益性質或費用較低的專業機構活動參加,強化個人職業生涯教育效果。

  (四)社會支持及其他方面

  1、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全社會要共同關注的問題,社會相關機構或相關人士的責任不可推卸。目前社會資源比較零散,缺乏有效整合。建議人事主管部門應盡快對社會資源進行篩選整合,形成高校、學生及家長、社會相關合格機構共同構建的服務網絡。

  2、社會相關機構開設的專業培訓,應主動邀請吸引高校的指導教師參加,并參與實踐活動。

  3、倡議具有資質的專業機構調整資源,主導建立“職業生涯中心”,針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設置相關課程,按照“不以當前盈利”,重在“建立長期的品牌”為思路,待學生成為職業人后再挖掘相應的商業價值。

  4、人力資源行政部門應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教育多給予指導,并聯絡各社會機構共同參與其中,為學生的各種社會性實踐多提供指導、幫助和支持。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篇3

  職業是通過工作為社會做貢獻,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這句話充分表明了職業選擇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通過在大學中的刻苦學習并最終找到適合自身的工作,是大學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職業生涯規劃是否科學、成功,直接關乎大學生自身價值的實現,甚至是一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如自身的優點、缺點、愛好、性格等,從而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所存缺失

  (一)大學生對自我定位及認知方面的缺失

  職業生涯規劃的任務與內容隨著人生發展階段的變化而改變。大學生在校期間所進行的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初級探索階段,在這一階段,只有認真探索各種可能的職業選擇,對于自身的能力與天賦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定位,才能為今后的職業選擇做好鋪墊。可是,目前大學生對于自身的定位過高,不能正確看待自身,導致其在擇業時眼睛一味地朝著大的(大機關、大企業)、強的(百強企業)、高的(高薪水、福利)看,對小的(小地方)、弱的(弱基礎)、低的(低保障)不予理睬。這無疑為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巨大的阻礙與壓力。因此,科學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明確目標、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唯一途徑。

  (二)大學生無法正確看待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一些人認為時代發展的步伐太快,很多事情都無法事先預料,所以提前規劃也是徒勞無功。事實恰好相反,正是因為我們處于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才需要未雨綢繆,把即將可能發生的事情規劃好,以有備而來應萬變之勢。

  目前,部分大學生將職業生涯規劃簡單地認定為就是找工作,所以等到臨畢業之時再進行規劃也來得及。毋庸置疑,這些人誤將職業生涯規劃簡單地定義為就業前的短暫培訓,頗有臨時抱佛腳的意味。殊不知,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系統工程,它貫穿于人的整個職業生涯,并且隨著人生發展的改變而不斷變化。由此可知,職業生涯規劃并非隨心制定,而是具有科學性和動態性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臨時抱佛腳,需根據自身的情況、社會的需求與人生的發展規律,從實際出發,進行合理地制定。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和滯后

  職業生涯規劃最早在西方出現,直至20世紀末期才傳入我國。如今,雖然我國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取得了小小的成績,但呈現更多的是問題。首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滯后,對于國外的一些最新理論,如職業錨理論、職業匹配理論等難以很快地消化和吸收。其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性不夠。目前,多數高校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僅僅停滯在口頭上,實際指導的工作力度不夠,且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等機構幾近擺設,并沒有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最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隊伍單一,職業生涯規劃導師的專業性不強。

  (四)職業生涯規劃社會氛圍不夠

  因為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所以社會各界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還不充分。與此同時,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日趨嚴重,所以基本不會考慮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此外,國家、企業和學校三者之間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所以即便是一些想要進行職業規劃的大學生在考慮到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無法得到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后,也逐漸打消了這一念頭。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職業職業生涯規劃是其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職業生涯規劃是人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應該科學規劃,不要讓光陰虛度。

  1、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的全方面發展有密切關系。職業生涯規劃是在確立人生職業目標的基礎上,挖掘人的潛能,實現職業蓬勃發展,并取得人生成功的。

  2、職業生涯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生的需求。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來滿足,只有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多為社會創造財富,多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夠受到他人的尊敬,才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國家教育體系所存缺陷需要科學職業生涯規劃的補充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與科教興國戰略的逐漸實施與深入,高等教育事業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就目前情勢看,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觀念、管理體制、教學內容等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其教育制度依然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其主要表現如下:

  首先,我國的高等教育只注重做事教育,而忽視做人教育。無疑,這種教育觀念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企業的人才質量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截止到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欲改善和解決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面對這種情況,身為當代大學生絕對不能認為事不關己,相反,我們更應從以上弊端中進行反思,主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

  其次,我國的高等教育依然遵循傳統的教育理念,導致教育方式單一、枯燥,基本上是只重視知識記憶、模仿和重復性練習,忽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育。

  再次,我國的高等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智力。通常,這種教育方式是只注重學生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而忽視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因此對學生的創造能力、生存能力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最后,我國的高等教育一般只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割性教學,忽視知識的整體化教學。科學證明,這種學科教育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所學知識的全面性,影響學生能力的發揮。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構建模式

  后半句是為了強調,但句中并未出現表示強調的詞語,須加上就是意義才能完整。

  二、就是偏誤的形成原因

  (一)就是本身的復雜性。根據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就是可作為為副詞、連詞和助詞,其中光副詞的用法就分為三大類、十小類,而且就是有時候并不是詞,而是一個就+是的短語。這對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

  (二)其他用法相似詞語的干擾。通過對語料庫中偏誤類型的分析我們也發現,就是與而是、只是、就、是等詞語誤用的現象比較嚴重,不是而是不是就是句式的偏誤率更高,因此留學生只有準確把握它們之間的區別,方能避免偏誤的發生。

  (三)學習者母語背景的影響。101條語料分別是來自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奧地利等13個國家的留學生HSK 的作文,受其母語的影響,在使用漢語時出現偏誤是無法避免的。

  三、教學策略

  功能的多樣性決定了就是的學習難度和教學難度。偏誤類型的復雜,在教學方面更需要有所針對。

  (一)注重就是的功能教學。強化就是在充當不同的詞性或短語時的不同功能的教學,并加強與其配合使用的一些詞語的應用和練習,如就是也不是就是等。

  (二)注重就是與其相似詞語的對比教學。通過對語料庫的分析可知就是與而是只是誤代的偏誤率較高,因此教學中應適當地加入與它相似詞語的比較,并讓學生通過練習來掌握。

  (三)注重教學的連續性。教學的過程與學生學習的過程一樣,應是一個連續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基礎知識教學多集中在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因此強化知識的關聯性,將就是的用法貫穿到漢語學習的各個階段也十分必要。

  四、小結

  本文通過對留學生作文語料庫的檢索,歸納出留學生在作文中使用就是時產生偏誤的3種類型:誤代、誤加和誤漏。同時發現留學生在使用就是時,因誤代而產生的偏誤率最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在注重對就是功能的講解的同時,也應加強與就是功能相似詞語的分析練習,并注意教學的連續性,以提高留學生使用就是的準確性。文章通過深入分析留學生使用就是的偏誤,找到產生偏誤的原因,以期能對癥下藥并提出合理的教學策略,對就是的教與學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 篇4

  基于當前社會轉型時期,社會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如今各個高校為了畢業生就業相繼出臺系列性措施,尤其是基于先就業再擇業理念指導下,這對于就業難問題一定程度緩解,可是這樣的擇業觀存在一定盲目性導致會存在部分負面影響。如今持續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加上持續加大課程自主權,這就必須加強畢業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一、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擇業觀現狀

  在職業價值觀中,擇業觀屬于其中特別重要的部分,這就是受到一定社會獲得約束與影響下的個體價值取向的表現形式,主要是擇業的類型、標準、方式等表現。通過對當今高校畢業生進行分析,不但保持著強烈時代氣息,還存在著傳統擇業意識,這還受到個體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制約。

  首先是存在更為成熟就業思想與更為實際的擇業觀念。由于特別多的大學生在各種災害面前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這就可以反映當前大學生群體逐步增強服務與反饋社會的意識,這就使得擇業觀從之前的務虛到現在的務實。尤其是在持續創新的高校學生就業模式與持續深化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已經普遍認可諸如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等這些存在競爭性與流動性的人才擇業模式。

  其次是部分學生存在過高擇業期望,面臨突出功利主義傾向。往往大學生在進行擇業過程當中期望值都顯得比較高,都希望在大中城市與沿海城市這些比較大發展空間、比較高經濟水平發展,盡量不去那些比較低社會地位、比較差福利待遇、地域遠的工作,而且在選擇工作單位將其首選放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與行政機關,并不樂意鄉鎮與民營企業。存在的這樣具備一定功利主義色彩的擇業觀念肯定會將大學生就業面縮小,這就造成一定障礙讓學生順利就業。

  再次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強烈投機心理,擇業準備不充分。高校畢業生面臨著用人單位招聘通常都體現出諸如面試回答隨心所欲、漏洞百出,應聘著裝不合時宜、隨便,簡歷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擇業準確不充分等求職準備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并不了解基本的招聘單位與職位信息,存在特別明顯的投機心理與隨大流現象。部分學生頻繁跳槽也會存在壓抑感與挫敗感,這對于高校社會信譽與就業率造成特別嚴重影響。

  最后是靈活化職業定位,重視實現個人價值。如今高校畢業生在定位職業則是從專業對口轉變成興趣導向,在擇業過程特別重視實現個人價值,并不局限于專業。只是招聘單位地域位置、薪酬待遇基本可以將需要滿足,高校畢業生在進行擇業不是局限于個人興趣取向,還對于同事認可度、發展空間重視,而且職業定位還會受到單位發展前景影響。

  二、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擇業觀的措施

  首先是將就業和職業生涯規劃關系正確處理。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屬于立足于個人全部職業發展道路的規劃與設想實施的重塑個性化、全程化、系統化擇業觀的活動。高校學生在設計自我職業生涯的目的則是協助個人對個人職業目標實現與達到,這就為個人真正實現自己提供幫助,可以將自己今后職業發展方向認清,基于評估內外環境限制、優劣等評估的條件下,讓所設計出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適合自己與切實可行合理。這往往可以發揮積極推動作用就業壓力減輕、就業狀況改善、就業工作體系完善、就業質量提高。如果確立職業目標,這就可以讓大學生在擇業中將不確定性與盲目性減少,而并不只是追求工作難易程度與薪酬待遇高低,將其注意力當中未來職業提升與發展空間大小,使得讓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兩者存在的不一致的供求觀念引發的偏差極大的縮小,這可以為高校畢業生正確擇業觀的樹立發揮有利的作用,從而為學生就業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其次是積極構筑系統性的就業服務模式。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這就能夠按照學生年紀不同積極開展形式、內容各不相同的實踐指導與理論教學,基于縱向與橫向系統化、全程化教育學生,逐步做到貫穿整個大學年級的完整教育體系形成。實施全程化絕對不是只是簡單的分離就業指導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做到讓兩者同步實施。與此同時,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制度的建立,這可以促進配置師資隊伍、硬件措施配備、課程體系完善等,從而可以將高校就業工作服務比指導少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讓構筑的就業指導服務模式顯得更為完善。

  再次是將大學生特長與潛能最大限度挖掘。大學生應該借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科學制定職業目標,使得學生的主動性與熱情激發出來,能夠在學習過程根據個人興趣與氣質特點,將自己的實踐與學習合理安排,使得其自身所具備的特長與潛能最大限度挖掘,相應讓形成的職業競爭力與職業能力存在自身特征,這樣就可以積極適應未來多元化的社會人才發展要求。

  最后是匹配人與職業,讓人與社會、職業和諧發展。由于人們都擁有獨特人格模式,所有的人都具備相適應的職業類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大學開展過程中,還可以采取相應的測評工具對于大學生職業類型與人格類型初步了解,這樣就可以讓分類指導具備針對性。還應該受到特質因素輪的指引,將自我素質與能力正確評估,基于對人才需求與就業形勢清醒認識的條件下,讓樹立的職業理想更為實際,實現人與社會、職業和諧發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職業生涯步驟分析06-05

點亮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報告04-28

優秀大學生職業生涯人物訪談報告04-24

職業生涯規劃案例分析06-01

職業生涯規劃陷阱分析01-18

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好處分析08-13

關于名人的職業生涯案例分析05-22

女性職業生涯易失敗原因分析05-21

她世紀的女性職業生涯分析04-30

關于職業生涯里的進退原則分析05-30